五年级上美术教案-家乡的节日岭南版

《家乡的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我能用美术语言表达对传统民俗节日用品色彩、造型、纹样与寓意的理解。2、我会用多种美术形式尝试表现家乡的节日用品或活动。

【教学重点】美术形式尝试表现家乡的节日用品或活动。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合适的美术形式来表现节日习俗的特色。。

【教学准备】课件、颜料、蜡笔、绘画纸等

【作业要求】自由命题创作一幅有趣的家乡节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谜语引入,来创设情景。(3分钟)

(一)、播放图片、激发兴趣

1、通过图片你看到了人们都在做什么?

生:人们在放鞭炮、划龙船……欢天喜地庆祝节日。

师:你们喜欢过节吗?生:喜欢

师:为什么?(有好吃的,好玩的,比如说过年……)

师:看来这节是同学最盼望的一件事了,不过有关节日还大有学问呢,有世界节日,我国的传统节日,民族节日等等,你们想不想对它们进行了解?(想),好,老师和你们的想法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家乡的节日)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形式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点。很自然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节日意义。

二、传授新知(12分钟)

师:谁能说说你对传统节日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自由表述)

生1:我认为传统节日就是中国的节日。

生2:我认为传统节日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民族节日。

生3:我理解的是:传统节日里都寄托着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课件出示:(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都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像这样从古代就已产生一直流传至今,并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我们就把它叫做传统节日。)

师:那谁能根据你已有的经验来说说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预设: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五月初五)

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

【设计意图】激发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感受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整个过程中,着重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性、探究性的学习。

三、学生作业(20分钟)

1、师:我们就以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这几个传统节日作为我们今天作画的内容,好吗?

2、选节日: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节日。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讲清楚步骤及注意事项。

1、议一议:先确定自己喜欢的节日。

2、画一画:先用黑笔起稿,用点、线、面结合。疏密精细有致,用流畅线条完成画面。注意画面颜色搭配整体效果。

师:临近学校的“艺术月”,学校将举行“创新绘画大赛”,看哪一个同学的

作品能够选去参加比赛?大家待会一起来评一评选一选!

【设计意图】创作前的注意事项的再次强调突出了难点,而学生分组活动是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自由交流的空间和平台,让他们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更有利于去自主探索和发现。

四、展示评价(4分钟)

把各组作品粘贴到展版上,由学生说出喜欢理由并投票选出。最后选出十幅作品。祝贺选出的作品的同学,并请他们说说创作的体会和心得!对画得不好的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

【设计意图】学生自评、互相评价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也同时有助于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回味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

五、总结(1分钟)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收获吗?我国传统节日真多?下课后请同学再去了解世界的节日?收集相关的知识和图片。了解节日的习俗。收集有关的诗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总结自己所学的知识,并把要学有所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创作美的能力。

【板书设计

家乡的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五月初五)

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

五年级上美术教案-家乡的节日岭南版

《家乡的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我能用美术语言表达对传统民俗节日用品色彩、造型、纹样与寓意的理解。2、我会用多种美术形式尝试表现家乡的节日用品或活动。 【教学重点】美术形式尝试表现家乡的节日用品或活动。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合适的美术形式来表现节日习俗的特色。。 【教学准备】课件、颜料、蜡笔、绘画纸等 【作业要求】自由命题创作一幅有趣的家乡节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谜语引入,来创设情景。(3分钟) (一)、播放图片、激发兴趣 1、通过图片你看到了人们都在做什么? 生:人们在放鞭炮、划龙船……欢天喜地庆祝节日。 师:你们喜欢过节吗?生:喜欢 师:为什么?(有好吃的,好玩的,比如说过年……) 师:看来这节是同学最盼望的一件事了,不过有关节日还大有学问呢,有世界节日,我国的传统节日,民族节日等等,你们想不想对它们进行了解?(想),好,老师和你们的想法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家乡的节日)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形式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点。很自然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节日意义。 二、传授新知(12分钟) 师:谁能说说你对传统节日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自由表述) 生1:我认为传统节日就是中国的节日。 生2:我认为传统节日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民族节日。 生3:我理解的是:传统节日里都寄托着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课件出示:(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都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像这样从古代就已产生一直流传至今,并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我们就把它叫做传统节日。) 师:那谁能根据你已有的经验来说说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预设: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五月初五) 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 【设计意图】激发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感受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整个过程中,着重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性、探究性的学习。 三、学生作业(20分钟) 1、师:我们就以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这几个传统节日作为我们今天作画的内容,好吗? 2、选节日: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节日。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讲清楚步骤及注意事项。 1、议一议:先确定自己喜欢的节日。 2、画一画:先用黑笔起稿,用点、线、面结合。疏密精细有致,用流畅线条完成画面。注意画面颜色搭配整体效果。 师:临近学校的“艺术月”,学校将举行“创新绘画大赛”,看哪一个同学的

岭南版五年级第十册美术教案

岭南版10册美术教案 第1课: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①感知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②了解中国美 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美术表现的形式美。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欣赏评述中,充分感受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 历史再现。②在欣赏感受中发现绘画、雕塑的形式美与创造美。③在细节描绘中体验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品德,培养健康的审 美情趣,感受艺术品的情感力量。 二、教学要点:

1、重点:从作品的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 作品的内海。 2、难点:如何解决作品的丰富内海(历史、文化、艺术、手法)与学生的生活阅历 及审美经验的差距。 3、兴趣点:与美术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与历史知识、以及声像欣赏的情景体验。 4、观察点:美术作品中的人物表情和人物动态。三、课前准备和课时: 1、一课时、 2、让学生收集有关美术作品中的人物表情和人物动态的作品资料 3、准备绘 画工具。

1 第2课: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①欣赏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②初步了解外 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美。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通过欣赏,充分感受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精神 状况。②在欣赏感受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感受,从中了解美术语言的巨大表现力和艺术 是无国界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要点: 1、重点:欣赏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 解人物的真实情感。 2、难点:如何解决作品的丰富内海(历史、文化、艺术、手法)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及审美经验的差距。 3、兴趣点:人物丰富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是如何造型表现的。 4、观察点:外国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动态。三、课前准备和课时: 1、一课时、 2、让学生从网络收集有关外国美术作品中的人物表情和人物动态的作品资料 3、准备绘画工具。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蓝天小学吴文娟 第一课阳光下的世界 教学目标:观察、感受同一物象不同时段所产生的色彩、光影的变化。能使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各种阳光画作的感受。 教学重点:从画家作品当中感受阳光下的迷人色彩。 教学难点:学会用美术术语去评价画作,学习鉴赏。 教学准备:阳光风景的照片,莫奈画家的画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欣赏几张阳光风景的摄影作品和莫奈画家的《干草垛》系列画作。让学生们讨论并说说感受。 二、欣赏评述 1.观察《干草垛》系列画作,说说清晨、正午、夕阳、日落雪景时的干草垛有什么不同?色彩有什么变化? 2.思考一下莫奈为什么要表现不同时段的干草垛? 三、深入探究 1.听一听:一些评论家是如何评价莫奈的,了解一下莫奈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2.看一看:欣赏莫奈其他作品。 3.议一议:讨论你对于莫奈以及莫奈的画作的看法。从构图、色彩上,试着用美术术语评论一下莫奈的《干草垛》系列画作。 四、拓展欣赏 1.看一看:欣赏其他画家笔下的阳光世界,感受不同风格的阳光。 2.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阳光下的世界”的作品,说说理由。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感受阳光不仅孕育着生命,也给世界带来温暖和亮丽的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用美得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色彩的魅力。同时,在使用色彩的同时,我还需要在学生的色彩搭配,色彩的明度,纯度等方面进行加强。 第二课童眼看世界 教学目标:运用人眼的造型特点,结合夸张变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描绘出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难点:学习夸张的手法,创造性地运用点、面、色。 教学准备:不同情景的第一人称视角照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欣赏几张以“第一人称视角”拍摄的不同情景的照片。(上课时、吃饭时、玩耍时、游玩时。) 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二、欣赏评述 1.《错误的镜子》画了什么?如何理解这个题目? 2.《童眼看世界》的造型和色彩有什么特点?作品表达了什么? 3.《智慧之眼》想表达什么?作者为什么选用鲜艳的红色为主色调。 三、学习探究 1.学一学:学习课本当中作品的夸张表现手法。 2.看一看:示范范画,着重强点人眼的造型。 3.画一画:结合画眼睛,将自己眼中的世界描绘出来。 4.评一评、讲一讲:选择几幅较好的作品,让作者讲讲他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并从构图、色彩、内容方面给予评价和鼓励。 板书设计: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及教学反思-1.1 阳光下的世界丨岭南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及教学反思-1.1 阳光下的世界丨岭南版 一、教学背景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程《阳光下的世界》是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材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通过观察自然,感受阳光下的世界,运用简单的造型语言,描绘具有立体感和光影效果的画面。本单元共分为四个学习单元:阳光下的生物、阳光下的花卉、阳光下的建筑、阳光下的人物。 本文档为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导学案及教学反思,共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教学目标: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梳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3.教学反思:总结本单元授课过程中的教学经验及不足之处。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对阳光下事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2.运用简单的造型语言,描绘具有立体感和光影效果的画面;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 3.1 学习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学习单元: 3.1.1 阳光下的生物 1.观察生物,了解阳光下的生物特征; 2.学习运用线条、颜色和形状表现生物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3.制作生物画。

3.1.2 阳光下的花卉 1.观察花卉,了解阳光下的花卉特征; 2.学习运用线条、颜色和形状表现花卉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3.制作花卉画。 3.1.3 阳光下的建筑 1.观察建筑,了解阳光下的建筑特征; 2.学习运用线条、颜色和形状表现建筑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3.制作建筑画。 3.1.4 阳光下的人物 1.观察人物,了解阳光下的人物特征; 2.学习运用线条、颜色和形状表现人物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3.制作人物画。 3.2 教学重点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对阳光下生物、花卉、建筑、人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2.学习运用线条、颜色和形状表现事物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3.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3.3 教学难点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运用线条、颜色和形状表现事物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2.如何在团队合作中协调各自的角色和工作。

岭南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教学目的: 1.感知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在欣赏评述中,充分感受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历史再现。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品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艺术品的情感力量。教学要点: 1.从作品的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海。 2.如何解决作品的丰富内海(历史、文化、艺术、手法)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及审美经验的差距。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感知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在欣赏评述中,充分感受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历史再现。 教学要点: 从作品的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海。 教学过程: 一.教师活动 1.欣赏作品 2.讨论 3.提出看法 二.学生活动:我能行 1.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和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人物中情感。 2.学生讨论: 你用什么方法临摹你感兴趣作品局部,或画出深厚中人物的某种情感?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中人物的那些方面(如表情、动态、)来表现情感的?请选择合适的语汇表达你的感受。 三.小组活动: 1.积极想象和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能与同学合作。 3.明确自己的任务。 四.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能选择适合的词汇表达作品中人物情感。 2.较高的要求:通过欣赏感受,能运用美术语汇个生动的语言文表述人物的情感。 3.个性探究:能临摹感兴趣的作品局部或画出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人物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美术表现的形式美。 2.在欣赏感受中发现绘画、雕塑的形式美与创造美,在细节描绘中体验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教学要点: 1.与美术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与历史知识、以及声像欣赏的情景体验。 2.美术作品中的人物表情和人物动态。

岭南版美术教案(五年级)

岭南版美术教案(五年级) 岭南版美术教案五年级 课题:人的五宫岭南版美术教案 教材分析: 改造自然,美化环境,使世界变得更美好,靠的是人。因此人便成为美术创作经常表现的对象,画好了人,便有了美化环境的技能,可以服务社会。本课指导学生观察人的特征,学习人物画法,启发他们用美术形式表现生活,抒发内心感受有重要意义。画好人物画离不开对人的五官的生动刻画。例如课本中林塘作品《第八个春节》中的姑娘,由于五官刻画得很形象,使人感到人物在微笑中思索,形态可爱,加深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本课目的在于指导观察,帮助学生了解人的脸部五官的特点,认识由五官运动的变化而引起不同的表情,为表现人物的表情,画好人物画打下基础; 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人的脸部,了解五官的位置及其形状特点,认识五官运动与人物表情的关系,学会画五官,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作业要求 抓住五官形状特点,在一个画面上画出眉、眼、嘴、鼻、耳的形象;也可以画一个头像,仔细画出五官。

课前准备 .儿童头部五官位置图一幅。 五官形象图;幅。 教学过程 —;出示儿童头像,从欣赏中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请一位同学到教坛前,师生共同分析五官的位置和结构特点。 .观察五官形象团,认识五官的造型和结构。 通过幻灯片观察,认识五官变化所引起的人物表情的变化。 绘画步骤: a.观察五百并把它安排在画面中。 b.对照五官逐个进行刻画。 .欣赏课本图例并作小结。 布置作业:画人的五官。 三、分组:同学间相互对着绘画,或用镜子对着自己的脸画出五官。构图要饱满,若画头像,画纸竖放;单画五官的,画纸竖放或横放都可以外教师鼓励学生多观察,大胆绘画。 四、小结: .张贴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18 家乡的节日丨岭南版

《家乡的节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从感受家乡节庆气氛导入,让学生体会家乡不同节日的风俗文化,走进民间美术,感受传统文化。通过对各个节日文化的探究,强化了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渗透节日活动的人文情感和审美经验,让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节日习俗,用美术语言表现传统民俗节日 2、过程与方法:感受传统民俗的热闹场面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节日的快乐,了解家乡节日习俗文化内涵,激发热爱家乡的民族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了解家乡节日民间风俗 教学难点:如何使画面突出节日习俗特色 《家乡的节日》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引入。 问:导入语——同学们,在欢快音乐声中你联想到了什么?(板书题目)

2、师:一听到这么喜庆的音乐,我们就联想到了春节,想想过春节的情景,多么隆重热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乡的节日”。 二、欣赏感知 1、了解家乡春节习俗。 师:我国最隆重的节日就是春节,这一天里,不管离家多远,都要合家团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用各种形式庆贺新年,春节里许许多多的节日活动千百年来流传至今,为我们的节日带来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有神奇的故事,还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春节里我们家乡有什么活动呢?参考“研学案”中的“阅读连接1”后再回答。(放鞭炮、逗利是、贴对联、看飘色巡游、逛花街等) 2、了解其他节日习俗。 除了春节,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有意思的传统节日,我们家乡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参考“研学案”中的“阅读连接2”后小组讨论,再填写“研学案”【任务】。由小组代表汇报。 3、感受节日民间习俗文化内涵 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民间习俗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贴门画的风俗有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的意义与作用。

岭南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2.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教学设计(教案)

2.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用基本的美术语言说出画家笔下劳动者的感受; ②能用语言描述画中劳动者的生活及精神状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诗朗诵、小组观察、集体讨论等方式,说出劳动者给我们的印象; ②通过观察和讨论,评述画家们对劳动者的尊敬和赞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用一些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劳动的感受和理解; ②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四、教学要点 重点:学习大师们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从名家作品中感受劳动创造了世界。 难点:能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2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富于幻想,创造欲非常强烈的时期,能在美术课堂上喜欢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想,欣赏、评述能力、动手、合作能力都比较强。因此,在本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中,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本课所关注的问题。 3重点难点 四、教学要点 重点:学习大师们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从名家作品中感受劳动创造了世界。 难点:能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1.朗诵导入,激发兴趣 ①出示诗歌让学生朗诵,导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谁来朗诵一下呢? 生朗诵。

师:非常美的一首诗,朗诵的很精彩,掌声送给他! (掌声) 【设计意图】通过诗朗诵的方式创设教学情景,配上舒缓的轻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师:谁来说一下,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谁? 生:劳动者。 师:对了,劳动者。我们朗诵过劳动者的诗,唱过劳动者的歌,读过劳动者的文章,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去感受一下画家笔下的劳动者,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7页。(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2.走进生活感知生活 ①谈一谈:自己劳动的感受。 师:同学们爱劳动吗? 生:爱。 师:劳动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 ②看一看:观察劳动者的画面,对劳动者有初步的感知? 师:看来啊,同学们都很喜欢劳动,劳动创造了世界,从古到今,国内国外,有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以劳动者为题材,他们用画笔记录了劳动者的艰辛,欢乐与坚强,那我们身边的劳动者又是怎样的,老师找了一些我们身边的劳动者,请大家欣赏? ③赏一赏:课本中关于劳动者的画面。模仿劳动者姿态和动作,体验劳动者的艰辛与幸福。师:谁来说一说,你看到的劳动者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能用哪些词来形容他们呢?【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一看,赏一赏,感知劳动者,对劳动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自主观察与欣赏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 生:艰辛、欢乐、疲倦、困苦、压抑、幸福…… 师:你能模仿一下他们的动作和姿态吗? (生模仿) 【设计意图】教师请学生上台模仿劳动者的姿态,让学生初步感知劳动的艰辛。这样的设计既营造了宽松与自由的学习氛围,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 3.探究发现感悟魅力

岭南版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工作总结07

岭南版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科任: 一、基本情况概述 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己近尾声。本学期我承担了五年级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在这一学期里和孩子的相处,本学期的美术考核采用了制定绘画主题的试卷进行考核,进行测试的班级是五(6)班,其余的班级采用平时作业的情况进行期末成绩的考核。 五(6)班的测试成绩优异,平均成绩良好,成绩相对客观。其他班级以学生平时作业为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重视平时,结合特殊表现进行打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认识程度与重视力度。在这学期中,五年级同学的画画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本学期完成的教学任务和内容 五年级本学期学习了第一单元《画家笔下的生命赞歌》;第二单元《童心・童眼•童趣》;第三单元《雕塑的乐趣》;第四单元《奇思妙想》;第五单元《环保小卫士》;第六单元《我们的家乡》。 第一单元以赞美“劳动创造世界”为思想内容,向学生展示阳光下的美好世界,尽情歌颂劳动者。本单元以绘画作品形式,描绘了阳光下的风景,塑造了劳动者的不同形象,表现了劳动者的艰辛与快乐、平凡与伟大。学生学习到了感受印象派风景画的特点、分析不同画种如何去表现劳动者,分析人物的形象、动态和内心世界;第二单元中《童眼看世界》以手绘色彩造型的方式,多视角地与表现身边生活中的观察所在。《多彩的民族纹样》一课重在引导学生在欣赏、构思和设计的过程中体会单独式纹样带来的形式美和韵律美,感受传统的艺术之美。 《剪出缤纷的生活》一课重在引导学生以丰富细腻的线条构成和三种色彩搭配为主的方法,来表现叠色剪纸的创意效果。《印出美丽的瓶花》一课则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相同的花瓶造型,对比表现蓝色色调和绿色色调这两种不同的画面效果。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小事,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通过形象启发, 使学生感悟到艺术美就在身边。同时通过联想活动挺高学生感知生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心中的、眼中的、想象中的美; 第三单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2元宵节里挂彩灯 |人教新课标(2014秋)

12课元宵节里挂彩灯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教学目标: 1 收集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了解风俗习惯。 2 指导学生完成彩灯的设计制作,布展。 3 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元宵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感受节日文化带来的乐趣。 掌握设计制作元宵节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具学具: 废弃材料学习资料装饰材料剪刀胶棒竹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观察内容。调动学生兴趣,创设情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 看到各种各样的彩灯,元宵节习俗有哪些?学生说一说(赏灯、猜灯谜、赶庙会、舞龙灯、耍狮子、扭秧歌、踩高跷、划旱船、吃元宵、放烟花等)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同时引出本课课题—元宵节里挂彩灯。] 2、让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所以人们又把这一天称作"灯节"。 故事内容: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知道元宵节的来历,了解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元宵节的认识,增强一些感性认识。] 二、欣赏花灯评析:(课件出示彩灯图片) 接下来让我们再跳上龙舟一路前行欣赏各具特色的花灯。穿过一道彩虹桥可以看到水面上有改编自民间故事的水漫金山灯,双龙戏珠灯,岸上有充满浪漫气息的月亮星星灯,店铺里挂满各色灯笼,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着漂亮的花灯,真是流光溢彩热闹非凡呀! 师:认真观察各种各样的彩灯,从颜色、造型等方面欣赏花灯的美, 花灯美吗?为什么美?

五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岭南版)

教学设计 世界上太阳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可以使用艺术术语 来告诉自己的画家在阳光下的感觉;可以观察同一场景在不同时期的阳光变化或画 一片阳光。 2,通过观察,感受画家对多彩世界的太阳赞美;通过视觉,听觉,讨论经验,探究 学习的乐趣。 3,刺激对大自然的感情的爱,享受画家对艺术的追求。 教学沉重而困难的重点:从着名的作品感受到太阳到世界带来的所有迷人的色彩。 难度:你可以使用简单的艺术术语来谈论他们的感受和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准备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的教师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介绍课程, 清晨,中午,日落,日落给你感觉有什么区别?感觉太阳不仅怀孕了,而且给世界 带来了温暖明亮的色彩。 课堂发展 1,欣赏a-Monet的探索为什么痴迷于太阳和色彩的表现? 看看:清晨,中午,日落在日落时,小麦秸秆堆的颜色有什么区别?音调如何变化?

面议:Monet为什么不同时期的小麦秸秆堆的表现? 2,欣赏的评论 - 你欣赏莫奈的工作吗? 听:关于莫奈的工作,莫奈的生活和艺术地位的一些评论。 想想你对莫奈的工作有什么感觉?你喜欢他吗? 建议:你为什么欣赏或不喜欢? 让学生从颜色的冷和温暖,变化的颜色分析工作的视觉体验。关于颜色,光和阴影的性质产生了研究的不断变化的效果。教学过程的教师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堂发展 说:你对莫奈对小麦草系列作品的评价。 3,欣赏两国中国绘画技术探索任何太阳的表演? 看看:作者使用什么方法来显示三个游泳者在阳光下? 想想为什么作者选择更难表达中国绘画技术的阳光? 说:你认为作者的大胆创新是什么? 4,扩大太阳在世界上的欣赏,真美! 看看:课外世界收集的太阳(绘画作品,摄影等)

岭南版五年级美术

岭南版五年级美术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美术课程一直被视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五年级,当孩子们的艺术细胞正值活跃期,岭南版美术教材的推出,更是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岭南版五年级美术教材,以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们走进艺术,感受艺术的力量。本教材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在绘画方面,岭南版五年级美术教材不仅教授基础的绘画技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画面的构图、色彩的搭配到细节的描绘,学生们在不断地尝试与实践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格。 在雕塑与手工制作方面,教材同样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引导学生们动手制作各种雕塑和手工艺品,培养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这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耐心和细心程度,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除了实践部分,岭南版五年级美术教材还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

介绍各种艺术流派和著名艺术家,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艺术的历史和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还有助于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应积极引导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本就没有固定的答案,只有不断的尝试和创新。因此,教师们应鼓励学生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画笔、雕塑等艺术形式展现出自己心中的世界。 岭南版五年级美术教材为中国的艺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以独特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内容设计,激发了学生们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通过本教材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在艺术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在我们繁忙的学习生活中,美术是一门能够让我们放松,也能让我们学习和理解世界的学科。特别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美术课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教育。而在我们的美术课上,保护家园的主题也成为了我们的焦点。 保护家园这个主题实际上是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和保护。它涵盖了自然环境、城市景观,乃至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体验我们的家园,也可以通过我们的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