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党成立与国民革命讲解

考研政治十六期知识点:党的成立与国民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此知识点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北洋军阀的统治从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到1928年奉系军阀垮台,北洋军阀统治中国达16年之久。
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割据、纷争乃至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使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新文化运动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开始的,是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反思中认识到,要确实改造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在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指引下,向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发起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击,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和文化条件。
局限性: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许多领导人物,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
它推动着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昭示着人们,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永恒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一旦觉醒、组织起来,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创造出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崭新的社会制度。
◆五四运动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
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和“还我青岛”等口号,一致主张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北洋军阀政府的三个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新文化运动实践心得体会

一、引言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始于20世纪初,持续了近20年。
这场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倡导文学革命、思想解放、道德革新等,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有幸参与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这场运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是:清朝末年,我国封建社会陷入了严重的危机,民族危机、政治危机、文化危机交织在一起。
在这个时候,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和批判封建文化,呼吁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三、新文化运动的实践过程1. 学习阶段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首先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等进行了深入学习。
通过阅读《新青年》、《狂人日记》等文献,了解了这场运动的发展脉络。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鲁迅、胡适、陈独秀等人的思想,感受到了他们的激情和担当。
2. 思想交流阶段在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了多次思想交流活动。
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就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影响以及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活动阶段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例如,组织了一场关于“民主与科学”的主题演讲比赛,让同学们在演讲中展示自己的见解;还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展览,展示了运动期间的重要文献和图片。
此外,我们还深入社区,开展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讲座,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场运动。
四、新文化运动实践心得体会1.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通过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不仅批判了封建文化,推动了文学革命、思想解放、道德革新等,还为我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包括:民主、科学、进步、创新等。
2020考研政治史纲模拟题及答案之五四运动

2020考研政治史纲模拟题及答案之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一、单项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B.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2.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开始的,到2015年正好是100周年。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B.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C.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D.新文化运动为外国各种思想流派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3.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思想宣传相比,在作用上,“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4.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A.脱离广大人民群众B.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C.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D.没有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瞿秋白6.李大钊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介绍的文章是A.《庶民的胜利》B.《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7.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A.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B.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8.著名学者胡绳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由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A.中国共产党的建立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9.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浅析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浅析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及对新文化运动局限性的自我反思内容提要:说起新文化运动,学过中国近代史的同学相信都是十分熟知的了。
提起新文化运动,不知道大家最先会想到什么呢?它的历史意义,它的进步性,还是这次运动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的,一般人们谈起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往往只会想起这种激进主义产生的重要意义及其进步性,人们往往会忽略这种激进主义的局限性,也许这是人的天性使然,人们记住某一件事往往大多都只记得它好的一方面。
我们就谈谈在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的局限性以及对这样局限性的反思。
关键字:新文化运动国际国内环境局限性先进分子封建思想一、我们就结合当时国际国内环境对新文化运动作一个简要的论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的天空满布阴霾。
这个时期,为拯救陷在水深火热中的祖国寻找新的出路,中国的先进分子曾历尽千辛万苦,他们努力向西方国家学习,但是这样的学习却让他们处处碰壁。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
所以一些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的束缚中和蒙昧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正式开始。
他们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开始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后演变为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十世纪初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救过强国之根本是改造国民性,因此决心发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要把更多人从蒙昧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
《新青年》的创立为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阵地,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知识分子的先进观念首先在文学领域掀起了改革的风潮,并随之蔓延到各个领域,以燎原之势冲击着封建主义。
新文化运动主要围绕着“四提倡和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成功,新文化运动开始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
不仅培养了许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
二、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彻底的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将国民从五千年的思想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两面旗帜,启发着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新思想、新理论的广泛传播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人,使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从而使中国有了脱离封建思想、勇于改革的新一代!此外,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促成了五四青年运动。
新文化运动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宣传,对众多有志之士造成了启发,并改造了不少先进知识分子,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埋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国之栋梁。
最后,新文化运动为文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推广了白话文、促成了一批优秀报刊的面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旧文学的弊端,对不少文学社团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而言之,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意义深远的运动,它对近代的中国,对各个社会领域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孕育了新中国的希望。
2017年考研之史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点汇总

2017年考研之史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点汇总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主要矛盾: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2、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65年洋务运动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85年冯子材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说明中国腐败的社会制度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1895年1、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
3、瓜分中国狂潮由此开始,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4、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1898年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介绍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介绍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辛亥革命以来,以鲁迅等人为首的新式教育代表人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推陈出新的新思潮。
如沉寂千年的死海水面上吹来的一阵清风,中国的传统迂腐的思想终于泛起了几圈涟漪。
其中功不可没的就是胡适、陈独秀等人发动的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被看做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新青年》原名为《青年》,后来才改名为《新青年》。
想来,只加了一个“新”字,就是为了有别于旧社会上的抱着旧思想的年轻人吧。
作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承载着人们太多的希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最初,陈独秀是《新青年》杂志的编者,后来整个刊物的发行与编辑都由他一手主办。
后来因为陈独秀在北大任职的原因,《新青年》的编辑部还从上海迁移到了北京。
同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第一次正式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理念,也就是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自此,民主和科学这两大旗帜在改革之风的吹拂下,飘扬飞舞,逐渐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在给予迂腐教条礼节以沉重打击的同时,还为人民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新青年》杂志的发行之所以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因为它如新式教育开出的一剂良药,从思想中国人民从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并赋予其新的生命。
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介绍近代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有哪些活动?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向封建旧文化宣战的过程。
自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涌现出一大批“睁眼看世界”的近代知识分子,他们满怀报国热忱,开始重新思考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其中,尤以鲁迅、陈独秀、李大钊等一些具有留日背景的进步文人为代表。
这期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日本发展迅速,无数进步人士积极投身同盟会发起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使得科学、民主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对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可以说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的逐步推进,注定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掀起一场天翻地覆的思想变革。
新文化运动利弊得失知识分享

新文化运动利弊得失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利弊得失内容提要: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当时的进步知识分子发起的革新运动,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是一场进步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关于这场运动,其初衷是推动科学与进步,本意是要促进传统文化的发扬与改善。
但是在进行的过程中,受到激进思想与全盘西化的思潮所影响,新文化运动也不可避免的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关键词:新文化传统文化利弊得失一、简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目的及运动的成就。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于20世纪早期,在中国的文化界中,由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这场运动以其对封建思想统治地位的动摇和空前的思想解放,以及对人们追求科学和民主的启发,因而亦被评价为“中国的启蒙运动”。
从客观上来讲,这场运动对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对青年思想的启蒙以及封建统治的动摇,是有着极大的进步作用的。
(一)、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亦是近代中国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的基础上必然的结果。
1、政治方面,当时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与军阀混战的形势,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迫在眉睫,而列强对袁世凯登基的支持,一方面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另一方面则使得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不得不为改变中国的混乱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的要求实行民主主义,更好的发展资本主义,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这是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而当时的北洋军阀假借尊孔复古之名大肆宣传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
经历过辛亥革命后,当时的部分知识分子意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民主共和意识尚未在国民的脑海之中真正形成,封建思想和意识仍旧根深蒂固,所以必须从思想上冲破封建牢笼,通过普及民主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二)、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新文化运动当时所提倡的口号来有所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的斗争中,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揭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这一斗争,是同当时的现实紧密相联的,是由于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尊孔复辟,由于康有为等人的鼓吹将孔教编入宪法,以封建纲常礼教为“立国精神”而引起的,陈独秀、李大钊、吴虞、易白沙等人都撰文给予尖锐地抨击。
他们以进化论的观点来阐明孔子之道不适应于现代生活,以民权、平等的思想来揭示维护专制制度的孔教与之背道而驰,反对将孔教定为国教、编入宪法。
李大钊指出:“孔子之道,施于今日之社会为不适于生存”;
①陈独秀也强调说,民主共和国重在平等精神,孔教重在尊卑阶级,“若一方面承认共和国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理论上实在是不通,事实上实在是做不到”。
②他还指出,尊孔是为了复辟,“盖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③从抨击孔教出发他们还集中批判纲常礼教,认为孔教的精华是礼教,是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制度,是对人的束缚和压抑,“儒者以纲常立教,为人子为人妻者,既失个人之独立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
④鲁迅的《狂人日记》、《我之节烈观》,吴虞的《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根据论》、《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吃人与礼教》等,也都是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尖锐地批判忠、孝、节伦理道德的危害性。
在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批判中,《新青年》还对妇女解放问题、家庭问题、婚姻恋爱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宣传了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其实无论是东方或西方,都应该互相地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