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血型鉴定的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浅析ABO血型鉴定中注意的事项

浅析ABO血型鉴定中注意的事项

浅析ABO血型鉴定中注意的事项【关键词】 ABO血型鉴定注意事项ABO血型系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也是最重要的人类血型系统,临床输血工作中首先要对ABO血型准确鉴定。

笔者在多年的ABO血型鉴定试验过程中常遇到各种需要注意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1 正定型注意事项更换新批号抗血清或对试验有怀疑时,可设阳性、阴性和自身对照,抗A管的阳性对照用抗A标准血清加已知的A型红细胞,抗B管的阳性对照用抗B标准血清加已知的B型红细胞,阴性对照组用AB型的血清加已知的O型红细胞,自身对照用被检验者血清加被检验者的红细胞。

判定结果时,首先看对照管,当阳性对照管为阳性、阴性对照管为阴性、自身对照管为阴性时,测定结果才可信,否则必须查找原因。

为避免交叉污染,吸管、试管、玻片等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

红细胞悬液浓度过高或离心力过大,可造成假凝集,操作时必须注意。

操作环境温度应在20~25℃之间,操作中应严格遵守查对制度,观察后要立刻记录正确结果。

婴幼儿期红细胞血型抗原及血清抗体尚未发育完全,老年体弱者抗原较弱,除用玻片法之外,必须再用试管法鉴定。

白血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时红细胞上的抗原可能减弱或消失,要结合反定型综合判定结果。

亚型红细胞的抗原性较弱,有时会出现混合外观,甚至与较低效价的抗血清不出现凝集反应,必要时用抗(A+B)标准血清进行鉴定。

被检红细胞异常,如A或B亚型、白血病可使A或B抗原减弱而误定为O型,霍奇金病也有类似白血病的情况,出现获得性B或A表现等。

有些疾病可能使红细胞定性困难:(1)严重肠道细菌感染,其代谢产物使红细胞出现类B 现象与抗B血清出现假凝集;(2)严重细菌感染可激活正常存在于红细胞上的T抗原,与各型血清中正常存在的抗T反应,出现全凝集现象;(3)血清中存在的病理性冷凝集素与红细胞上抗原相结合,干扰血型鉴定;(4)部分高球蛋白和异常高球蛋白血症患者(如慢性肝病,多发性骨髓瘤);(5)红细胞血型鉴定困难,须加做自身血清与自身红细胞对照、自身红细胞与生理盐水悬液对照以及通过反定型、抗体吸收、放散试验和血型物质鉴别的鉴定,甚至亲属的血型间家系调查分析综合判断;(6)输入异型血或做过与受检者血型不同的异体骨髓器官移植患者,在血型鉴定时可能出现混合外观。

ABO血型鉴定的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ABO血型鉴定的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ABO血型鉴定的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一. 原理根据红细胞上有或无 A抗原或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4种。

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C血型。

所谓正定型,是用已知抗一 A和抗一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B抗原;所谓反定型,是用已知A细胞和B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一 A或抗一B。

二. 试剂和材料1.抗一A(B型血)、抗一B(A型血)及抗一A十B(O型血)分型血清(制备方法见本节附注)2.5%A B及O型试剂红细胞盐水悬液,制备方法见本节附注;3.受检者血清;4.受检者 5%红细胞盐水悬液,制备方法见本节附注。

三. 方法1 .试管法(1)取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明抗一A、抗一B和抗一A十B,用滴管分别加抗一A抗一B和抗一A十Bo分型血清各I滴于试管底部,再以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 5%红细胞盐水悬液 1 滴,混和。

(2)另取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明A、B和O细胞。

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I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以滴管加入A B和O型5% 试剂红细胞悬液I滴,混和。

(3)立即以 1000r /min 离心 1mino(4)将试管轻轻摇动,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内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

如内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检查。

(5)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更要注意凝集强度,此有助于A、B亚型、类B或cisAB的发现。

(6)凝集强度判断标准2.玻片法(1)取清洁玻片1张(或白瓷板1块),用蜡笔划成方格,标明抗-A、抗-B和抗-A十B,分别用滴管滴加抗-A、抗-B和抗-A十B分型血清I滴于标明的方格内,再各加受检者2%红细胞悬液1滴,混和。

(2)另取洁净玻片一张(或白瓷板1块),用蜡笔划成方格,标明 A 细胞、B细胞和0细胞,用滴管各加受检者血清1滴,再分别用滴管滴加A、B和O型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3)将玻片(或白瓷板)不断轻轻转动,使血清与细胞充分混匀,连续约15min,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反应。

ABO血型的鉴定

ABO血型的鉴定

实验ABO血型的鉴定[实验目的] 学会用玻片法鉴定ABO血型,加深理解血型分型的依据。

[实验原理]血型是根据存在于红细胞膜外表面的特异性抗原确定的,这种抗原由遗传基因决定。

血清中的抗体可与红细胞膜上的不同抗原结合,产生凝集反应,最后发生红细胞的溶解。

A凝聚原+ A 凝集素→红细胞凝聚B凝聚原+ B 凝集素→红细胞凝聚ABO血型系统根据受试者红细胞上A、B凝集原的有无和种类,将血型分为A, B, O及AB型。

[实验用品]标准抗A和抗B血清一套,玻片、玻璃蜡笔、碘伏消毒液、牙签、采血针、显微镜等。

[实验方法]1.标记玻片:取干净玻片一张,擦干,不能留有水分,以防溶血;用玻璃蜡笔分别在两端表明A、B字样。

2.滴加血请:在载玻片A、B两端分别滴加标准抗A血清、抗B血清各一滴。

注意切不可混淆。

3.消毒采血:用棉签蘸取碘伏消毒液,消毒左手无名指指腹皮肤。

用消毒采血针垂直刺入消毒处皮肤采血1—2滴,将血液分别滴入标准抗A、抗B血清中,分别用牙签将血液与血清混匀,注意切不可用一根牙签在两侧血清中搅拌。

4.观察反应:静置10~15分钟后用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时用低倍镜观察。

5.结果判断:根据有无凝集现象判定血型。

(1)只在抗A血清中有凝集反应,则血型为A型;(2)只在抗B血清中有凝集反应,则血型为B型;(3)在抗A及抗B血清中均有凝集反应,则血型为AB型;(4)在抗A及抗B血清中均无凝集反应,则血型为O型。

6.[注意事项](1).采血针和皮肤必须严格消毒。

(2)滴加两种标准血清切不可混淆, 移动玻片时切勿将两种标准血清相混。

切不可用一根牙签在两侧血清中搅拌。

(3)注意区别凝集现象,肉眼分辨不清时使用低倍镜进行辨别。

7.实验记录:(1)实验现象:(2)实验结果:。

ABO和RH血型鉴定操作规程4

ABO和RH血型鉴定操作规程4

ABO和RH(D)血型鉴定操作规程一、目的:规范ABO和RH(D)血型鉴定操作,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血库ABO和RH(D)血型鉴定三、所需材料和设备:1、材料:抗—A、抗—B、抗—D试剂、A、B、O型反定型试剂红细胞,生理盐水,滴管,患者标本。

2、设备:离心机,显微镜.四、操作规程1、试管法:(1)取洁净试管3支,分别标明抗A、抗B及抗D,分别加入抗A、抗B及IgM抗D 单克隆血清各1滴于试管底部,再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5%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1滴,轻摇混匀。

(2)另取洁净试管3支,分别标明A、B和O,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浆1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以滴管加入A、B和O型5%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轻摇混匀。

(3)立即以1000r/min离心1分钟后将试管轻轻摇动,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溶血)现象。

如肉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取置于玻片上,再以低倍显微镜检查。

(4)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更要注意凝集强度,有助于A、B亚型,类B或嵌合体血型的发现。

2、玻片法:(1) 取血型鉴定专用玻璃板一块,在凹孔旁分别标明抗A、抗B及抗D,分别加入抗A、抗B及抗D单克隆血清1滴,再各加受检者5%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2)标明A、B及O细胞,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浆1滴,再各加入A、B及O型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3)轻轻转动玻板,使血清与红细胞充分混匀,连续15分钟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溶血)反应。

有需要时也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结果.(4) Rh(D)血型鉴定时应作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

3、结果判断:4、凝集强度判断:4+ 红细胞凝集成一大块,背景清晰透明;3+ 红细胞凝集成数小块,背景尚清晰;2+ 红细胞凝块分散成许多小块,背景可见到游离红细胞;1+ 肉眼可见大颗粒,周围有较多游离红细胞;+—镜下可见数个红细胞凝集在一块,周围有许多游离红细胞;混合外观凝集是指镜下可见少数红细胞凝集,而绝大多数红细胞仍分散分布;-阴性镜下未见凝集,红细胞均匀分布.5、报告实验结果,并保存受检标本:一般保存一周以上6、注意事项6。

实训一 ABO血型的鉴定

实训一  ABO血型的鉴定

1 实训一 ABO 血型的鉴定
【实验目的】学会用玻片法测定ABO 血型,根据测定结果确定血型。

【实验原理】用已知的凝集素(抗体)测定未知的凝集原(抗原)
【实验用品】抗A 诊断血清(从B 型血的血清中获得)、抗B 诊断血清(从A 型血的血清中获得)、双凹玻片、采血针、竹签、75%酒精棉球、干棉球、敷料罐、敷料镊、
低倍显微镜。

【实验步骤】
1.取干净双凹玻片一块,用玻璃蜡笔在两端分别标明A 、B 字样。

2.用75%酒精棉球消毒指端后,以消毒的采血
针刺破皮肤,将少许血置于双凹玻片中。

3.在A 侧凹内滴加抗A 诊断血清1滴,B 侧凹内
滴加抗B 诊断血清1滴,注意不可混淆。

3.取二支干净竹签,轻搅混匀,注意不可混淆。

4.放置10~15rnin 后用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肉眼不易分辨者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5.根据图1有无凝集现象判定血型。

抗B 诊断血清侧 抗A 诊断血清侧
【注意事项】
1.采血针和采血时必须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2.采血时勿将血液直接滴入双凹玻片的诊断血清
中,造成过浓不能检测。

3. 用竹签沾取血液注意适量,避免红细胞与诊断血清混悬液过浓或过稀,不易检测。

4.取血和作混匀用的竹签要专用,搅动血清时切不可使抗A 、抗B 两种血清发生混合。

5.注意区别凝集现象与红细胞叠连。

发生红细胞凝集时,肉眼观察呈朱红色颗粒,且液体变得清亮。

图1 ABO 血型鉴定抗A 标准血清抗B 标准血清B 型A 型AB 型O 型B A A A A B B B。

abo血型玻片法鉴定流程

abo血型玻片法鉴定流程

abo血型玻片法鉴定流程ABO血型玻片法鉴定流程。

一、准备工作。

咱要做这个ABO血型玻片法鉴定呀,那准备工作可不能马虎哦。

就像做饭得先把食材和厨具准备好一样。

首先得有个干净的玻片,这个玻片就像是咱们做实验的小舞台。

然后呢,还得有抗 - A和抗 - B标准血清,这俩可重要啦,是能让咱们知道血型秘密的小助手。

再有就是消毒的采血针,这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棒,用来获取咱们的血液样本。

当然啦,还有消毒棉球,它可是负责在采血之后照顾小伤口的贴心小卫士呢。

二、采血啦。

接下来就是采血环节啦。

这听起来有点吓人,不过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来,就没问题的哦。

咱们要先把手指消毒干净,用消毒棉球仔细地擦一擦,就像给手指洗个澡一样。

然后呢,用采血针轻轻地扎一下手指,这时候可能会有点小疼,就像被小蚂蚁咬了一口似的。

把扎破的手指轻轻挤压,让血液滴出来。

一般滴两到三滴就够啦,可别太用力挤哦,不然手指会疼很久的呢。

就把这宝贵的血液滴在之前准备好的玻片的两端,一边一滴,这就像是在玻片上种下了两颗小小的生命种子。

三、加血清。

现在到了加血清的步骤喽。

把抗 - A标准血清小心地加到其中一滴血液里,就像给这个小血液滴找了个小伙伴。

然后呢,再把抗 - B标准血清加到另一滴血液里。

这时候呀,就像是在给两滴血液分别安排不同的任务一样。

在加血清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别把血清滴到外面去了,不然就像做饭把调料洒了一样,会影响结果的呢。

而且加的时候要慢慢地滴,就像给小花朵浇水一样,要让血清和血液充分混合。

四、观察结果。

好啦,现在就是等待和观察结果的时候啦。

这个过程就像等待小种子发芽一样,充满了期待。

如果加了抗 - A血清的那滴血液发生了凝集反应,就是血液变成了一小团一小团的,就像沙子聚成了小沙堆一样,那就说明这个人可能是A型血。

要是加了抗 - B血清的那滴血液发生凝集反应,那可能就是B型血。

要是两滴血液都发生凝集反应,那就是AB型血啦,就像这个人的血液很特别,两种血清都能让它有反应呢。

abo血型鉴定注意事项

abo血型鉴定注意事项

abo血型鉴定注意事项
ABO血型鉴定是一种重要的血型试验,以下是注意事项:
1.在进行ABO血型鉴定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洗手和消毒,以避免各种污染和交叉感染。

2.鉴定前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实验室物品和试剂,保持其质量和洁净度。

3.抽取静脉血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和采集器具,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感染。

4.在进行ABO血型鉴定时,应严格按照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标准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准确可靠。

5.在解读ABO血型鉴定结果时,需要仔细核对数据和记录,排除数据错误或录入失误的可能性。

6.对于特殊情况或不确定的结果,应及时与其他医务人员和专家进行交流和讨论,以避免对诊疗和治疗造成影响。

7.鉴定结果应妥善保存和管理,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实验十五 ABO血型鉴定

实验十五 ABO血型鉴定

实验十五 ABO血型鉴定一、正定型法【目的】掌握用盐水介质法进行ABO血型系统(ABO group)正定型(direct typing)的原理、操作方法和结果判断。

【原理】用已知的IgM类特异抗体(标准血清)与被检红细胞在室温条件下、盐水介质中反应,根据红细胞是否出现凝集现象来测定被检红细胞膜上有无与血型抗体相对应的抗原,从而判断和鉴定被检者的血型。

【器材】1. 1.小试管、记号笔、蜡笔、试管架。

2. 2.尖滴管、胶吸头。

3. 3.吸管、吸耳球。

4. 4.载玻片或有凹槽的玻璃板或白瓷板。

5. 5.离心机。

6. 6.显微镜。

【试剂】1.标准抗A、抗B血清(商品)分为人血清ABO血型抗体和人ABO血型单克隆抗体,要求如下:(1)人血清ABO血型抗体:①特异性高。

②凝集效价:抗A不低于1∶128 ,抗B不低于1∶64。

③亲和力:反应开始15s内即出现凝集,3min时明显凝集,血凝块大于1mm2。

④稳定性高。

⑤已灭活补体。

(2)人ABO血型单克隆抗体:①特异性:抗A抗体特异凝集具有A型红细胞抗原的A1、A2、A1B、A2B;抗B抗体只凝集含B抗原的B和AB型红细胞。

②亲和力:以开始反应到出现凝集的时间表示抗血清的亲和力,国家标准是抗A对A1、A2、A2B分别为15s、30s、45s;抗B对B型红细胞为15s。

③凝集效价:国家标准是抗A1、抗B均大于1∶128。

④稳定性:较人血清抗体的稳定性低。

2.生理盐水。

【标本】抗凝静脉血或末梢血。

【操作】制备被检者5%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抗凝血离心或红细胞自然沉降后取试管下层的红细胞2滴于小试管中,加入生理盐水2ml,用尖滴管将红细胞与生理盐水充分混匀。

2 500r/min离心3 min 后弃去上清液,重复洗涤3次。

自管底吸取1滴压积红细胞加入19滴生理盐水中混匀,此即为5%的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

操作示意见图4-1。

图4-15%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制备操作示意图1.玻片法(1)标记玻片或白瓷板:取洁净的载玻片或白瓷板1块,用蜡笔画出小格,标明抗A、抗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O血型鉴定的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一.原理
根据红细胞上有或无A抗原或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4种。

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

所谓正定型,是用已知抗—A和抗—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B抗原;所谓反定型,是用已知A细胞和B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抗—B。

二.试剂和材料
1.抗—A(B型血)、抗—B(A型血)及抗—A十B(O型血)分型血清(制备方法见本节附注)
2.5%A、B及O型试剂红细胞盐水悬液,制备方法见本节附注;3.受检者血清;
4.受检者5%红细胞盐水悬液,制备方法见本节附注。

三.方法
1.试管法
(1)取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明抗—A、抗—B和抗—A十B,用滴管分别加抗—A、抗—B和抗—A十B。

分型血清各l滴于试管底部,再以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5%红细胞盐水悬液1滴,混和。

(2)另取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明A、B和O细胞。

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l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以滴管加入A、B和O型5%试剂红细胞悬液l滴,混和。

(3)立即以1000r/min离心1min。

(4)将试管轻轻摇动,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内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

如内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检查。

(5)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更要注意凝集强度,此有助于A、B亚型、类B或cisAB的发现。

(6)凝集强度判断标准
2.玻片法
(1)取清洁玻片1张(或白瓷板1块),用蜡笔划成方格,标明抗-A、抗-B和抗-A十B,分别用滴管滴加抗-A、抗-B和抗-A十B分型血清 l滴于标明的方格内,再各加受检者2%红细胞悬液1滴,混和。

(2)另取洁净玻片一张(或白瓷板1块),用蜡笔划成方格,标明A 细胞、B细胞和O细胞,用滴管各加受检者血清1滴,再分别用滴管
滴加A、B和O型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

(3)将玻片(或白瓷板)不断轻轻转动,使血清与细胞充分混匀,连续约15min,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反应。

如以玻片作试验时,也可用低倍镜观察结果。

四.[结果判定]
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
注;“十”为凝集;“-”为不凝集。

五.附注及注意事项
1.分型血清质量性能符合要求,用毕后应放置冰箱保存,以免细菌污染。

2.试剂红细胞以3个健康者同型新鲜红细胞混和,用生理盐水洗涤1次,以除却存在于血清中的抗体及可溶性抗原。

3.试管、滴管和玻片必须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4.操作方法应按规定,一般应先加血清,然后再加红细胞悬液,以便容易核实是否漏加血清。

5.按理IgM抗-A和抗-B与相应红细胞的反应温度以4℃为最强,但为了防止冷凝集现象的干扰,一般仍在室温(20—24℃)内进行试验,37℃可使反应减弱。

6.离心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以防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7.观察时应注意红细胞呈特异性凝集、继发性凝固以及缗钱状排列的区别。

8.判断结果后应仔细核对、记录,避免笔误。

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六.常见有技术性问题或红细胞和血清本身的问题
1. 分型血清效价太低、亲和力不强。

如抗—A血清效价不高,可将A亚型误定为O型,AB型误定为B型。

2.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淡,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当,使反应不明显,误判为阴性反应。

3.受检者红细胞上抗原位点过少(如亚型)或抗原性减弱(见于白血病或恶性肿瘤:以及类B或cisAB等。

4.受检者血清中蛋白紊乱(高球蛋白血症),或实验时温度过高,常引起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5.受检者血清中缺乏应有的抗-A及或抗—B抗体,如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6.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解,误判为不凝集。

部分溶血时,可溶性血型物质中和了相应的抗体.
7.由细菌污染或遗传因素引起多凝集或全凝集往往是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

8.血清中有意外抗体,如自身抗-I,常引起干扰。

9.老年人血清中抗体水平大幅度下降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的解决办法如发现ABO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先要重复作试验1次。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用质量合格的试剂以及细心观察和解释试验结果,就可解决明显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月必须进一步研究。

[检查步骤]
1.另从受检者采取l份新鲜血液标本这样可以纠正因污染或搞错样本造成的不符合。

2.将红细胞洗涤数次,配成5%盐水细胞悬液,用抗—A、抗—B、抗—Al,抗—A十B及抗H做试验可以得到其它有用的信息。

3.对受检红细胞作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如结果呈阳性,表示红细胞已被抗体致敏。

4.用Al、Az、B、O红细胞及自身红细胞检查受检血清。

如果怀疑是抗—I,用O型(或ABO相合的)脐血红细胞检查。

5.如果试验结果未见凝集,应将细胞及血清试验至少在室温和4℃放置30min,用显微镜检查核实。

6.如疑为A抗原或B抗原减弱,则可将受检红细胞与抗—A或抗—B血清作吸收及放散试验以及受检者唾液作A、B、H血型物质测定。

后者只对80%HAB分泌型的人有用。

7.如试验结果红细胞呈绢钱状排列,加等渗盐水l滴,混和,往
往可使绢钱现象消失。

应注意不应先加盐水l滴于受检者血清中而后和红细胞作试验,以免使血清中抗体被稀释。

8.如受检者为A型血而疑为有类B抗原时,可用下列方法进行鉴别:
(1)观察细胞与抗—A及抗—B的凝集强度,与抗—A的反应要比与抗—B的反应强。

这种区别用玻片法作试验更为明显。

(2)用受检者红细胞与自身血清作试验,血清中的抗—B不凝集自身红细胞上的类B抗原。

(3)检查唾液中是否有A、B物质,如果是分泌型,可检出A物质而无B物质。

(4)核对患者的诊断,类B抗原的形成与结肠癌、直肠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有关。

9.如发现多凝集现象,应考虑由遗传产生的Cad抗原活性;被细菌酶激活的T或丁K受体;或产生机制不太明了的丁n受体所引起。

多凝集红细胞具有以下特点:
(1)能被人和许多家兔的血清凝集。

(2)能与大多数成年人的血清凝集,不管有无相应的同种抗体。

(3)不被脐带血清凝集。

(4)通常不与自身的血清凝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