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高中生物是学生进入生物领域的第一步,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是当前教师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本文将从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理论基础1.情境教学理论情境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在真实、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学习的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以便更好地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情境教学注重学习活动的情境化和真实性,要求学习者在活动中体验、操作、实践,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2.学科教学情境的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构建与学科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情境应该是真实的、具体的、生活化的,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对学科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1.生物实验情境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从而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物实验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生物学的魅力,比如通过实验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通过实验研究遗传规律等,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生物故事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生物的奇闻趣事、生态环境的变化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比如讲述一些不为人知的动植物的特殊生存方式,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生物的神奇和多样性,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生物图像情境是通过展示一些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图像来引导学生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生态环境的变化等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浅谈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谈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发表时间:2012-02-28T09:46:22.680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沃静于志强[导读] 问题情境是指出现在人们面前并使人们感到不了解和一时无法解决的一种境况。
沃静于志强(夏津县第六中学山东夏津253200)问题情境是指出现在人们面前并使人们感到不了解和一时无法解决的一种境况。
“问题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教学中怎样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在生物教学中的不断探索,我对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有了明确的认识,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出一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1.阶梯式问题情境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与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自现象而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特性。
像“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和“矿质离子的吸收过程”这些较复杂、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看上去无法解决的内容,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分层次的设置一系列相关的阶梯式问题情境,建立一定的难度梯度,让思维沿着设计的情境拾级而上,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解答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问题深处,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2.辐射式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创设辐射式问题情境,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角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发现、寻找与此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点,进行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例如,在复习“细胞的化学成分”一节内容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均能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一面,那么,统一性的另一些方面是什么呢?问题提出后,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从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寻找与此问题有联系的内容。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高中生物课堂更精彩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高中生物课堂更精彩生物课堂中,老师如何让学生更加投入并保持学习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设法将问题与情境融合起来,从而呈现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过程。
下面介绍一些巧妙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让高中生物课堂更加精彩。
1.开放性问题——让问题更加自由开放性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加自由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无法简单回答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进行发言。
同时,老师可以使用类比或者反讽的方法,使得问题更加具有挑战性和引人入胜。
比如,老师可以问:“为什么海豹会在寒冷的极地生存,而没有人会?”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需要他们自主思考。
同时,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极地环境对动物的适应能力,并带来趣味性与新颖性,从而增加学生记忆和理解的深度。
2.模拟实验——让学生身临其境模拟实验是让学生身体力行,亲身感受生物现象的过程。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实验箱、模型或图板等工具来模拟生物现象,让学生亲身参与,并观察和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生物现象,还可以通过感官剧烈刺激来记忆和理解这些知识点。
比如,老师可以利用磁铁、铁粉等材料,展示植物的雄性结构和雌性结构,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来锻炼动手能力,同时感知植物生殖过程的特征,达到学习与玩乐的双重效果。
3.场景模拟——知识点的“戏剧化”场景模拟适合知识点较为抽象的情况下,通过类比真实情况来更深入地解析生物原理。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制作出一个生物模型,模拟生物物种并在模型展示其生活方式和特征,更直观地让学生理解知识点背后的生物现象。
比如,对于各种生物的特殊适应性生态环境的讲解,如“鱼类的气体交换”、“鳄鱼的生物机理”,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和模拟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生物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应该注重差异化和趣味化的混合,强化场景感受与互动体验的作用,以巧妙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的有效性和参与度得到提升。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
就来浅析一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注意情境的真实性和生活情境的连贯性。
教师可以选取一
些具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在教学生物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
些生物对于环境的适应和互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看到生物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更加深入和真切。
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有针对性。
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
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教学生物光合作用的过
程中,可以设计一个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光合作用知
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通过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可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也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在课
堂中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
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
师不仅要关注问题的解决结果,还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
通过观察学生的思维表达和思维逻辑,来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从而及时给予
学生指导和帮助。
浅析生物课堂中如何进行情境创设

浅析生物课堂中如何进行情境创设当代生物教学的理念对生物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显得非常重要。
较好的做法是尽量以“问题”促“思维”,以问题引导学生,带动学生,使学生在积极思考过程中,通过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构建起新的知识结构,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新知。
在这种较好的做法中,问题情景的创设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问题情景创设得好与坏、巧妙与否对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动手、学会求知、学会创新等都会有重要的影响。
一、通过实物创设问题情境。
实物是最能够直观展现知识点的教学用具,其形象性、立体性、动态性都是其他教具所不能比拟的。
在课堂中,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好奇。
因此,教师利用实物教学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更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对生物课及生物知识的兴趣。
生物学中很多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们虽然经常与之接触,但并没有关注这些现象,更没有意识去探寻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所以,在讲解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应尽量演示实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辅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设问题情景。
二、运用生物学研究史(经典实验)设置问题情景在生物学的教材中有大量的生物学研究史,利用生物学研究史(经典实验)设置问题情景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例如,进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教学时,先介绍细胞膜结构的发现史,然后设置问题情景:通过科学家的实验,可推测出什么结论?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教师补充得出相关实验结论。
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能够对自己的推论作出评价,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都是很有帮助的。
运用生物学研究史(经典实验)设置问题情景时,可根据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史并通过查阅资料进行适度拓展,当然,要注意使设置的问题适合中学生的思维水平。
在生物学的教材中有多处知识都可采用上述方法设置问题情景,如酶的发现史、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生长素的发现史、遗传物质的发现史、遗传基本定律发现史等。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途径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途径
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激
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以下是一些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1.案例教学法:通过解析真实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
例如,通过讲解病毒感染疾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病毒传播。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
探究问题。
例如,通过培养细菌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致病
机制,以及如何预防和消灭细菌感染。
3.讨论争议法:通过引入争议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讨论基因编辑和克隆技术的优缺点、应用和伦理问题等。
4.场景模拟法:通过模拟情景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模拟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
环境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5.众筹研究法: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究研究,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一个课程内的讨论、分享和合作,以自学为特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总之,问题情境教学法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创设途径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
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主要途径

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积极探究,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
因此,成功的问题情境应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出的难度适中,问题情景清晰,能引起学生共鸣,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生物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
1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生物实验可以使生物教学更加生动,更有吸引力,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利用生物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呼吸作用”一节,我拿了几个透明塑料带进教室,袋内可以看见各有3 个苹果,袋口扎得很紧,上课时我让几个同学解开袋口,闻一闻什么味道?学生闻到有酒味,问题自然就在他们心理产生:为什么会有酒味?2 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多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时,设疑:盐拌黄瓜、糖拌西红柿时盘子里会出现很多水,这些水从哪里来?如果青菜有点蔫了,该怎么办?可以说在生物教学内容中有很多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的事例,这是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3 从新闻热点、人文知识中创设问题情境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体现时代性,如果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热点信息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让教学紧跟时代脉搏,还会创设出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极大热情,让学习过程趣味盎然。
例如在学习“DNA 的结构和功能”一节,我用当时的热点新闻“美军抓获萨达姆时,如何辨明真假”作为引言,教学效果就非常好。
4 通过日常观念和科学知识矛盾引出问题情境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新知识若与己有知识产生矛盾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为了解除失调所导致的不快感、紧张感,学生就会产生认知动机,迫切希望掌握它。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摘要:随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引路,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种较实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文章着重介绍高中生物课堂“问题情境”创设遵循的原则、常用模式及常见的方式。
关键词:生物教学;情境创设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应变能力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产生于心理科学、教育科学基础上的“问题教学”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生物问题情境是指学生与所设置的生物问题在思维上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生物问题情境设置可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美国的莫里斯·L·比格指出:“教学是以‘我不知道’的导言方式或者有问题的情境,即学生面对着他们不能解答的问题的情境开始的”。
当然,这些问题应当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想知道它,但又不能过于困难,使他们望而生畏。
鉴于此,教师创造问题情境时,应把握一定的原则。
一、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遵循的原则(一)诱发性原则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确保所设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即能引起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心理上的悬念。
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兴趣,把学生带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引起积极思维,使学生的兴趣、欲望、思维凝聚在一起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二)适度性原则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过易和过难的问题都不能构成问题情境。
用来创设问题情境的问题应该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的问题要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有着逻辑上的联系,学生应该能够感觉到该联系,而且答案并不能直接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获得,也不存在于问题本身提供的信息中,而是存在于已知与未知的联系中,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探求到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第二中学(332000)“问题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
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情景”教学
的关键就是问题的设计,本文就生物“问题情境”教学中问题创设的途径方面做些探讨,以求
达到抛砖引玉之攻效。
1运用生物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的生物学实验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由实验产生的问题情境中形成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探究。
在实验前教师首先对实验的关键步骤深入挖掘,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教材上没有现成
答案的,必须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动脑才能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和认真思维
的能力。
例如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提出以下问题:1.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紫色的
洋葱?2.实验中30%蔗糖溶液改成10%或50%的浓度实验结果会怎样?这样教师在实
验前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学生将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
观察思维能力。
2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内容可根据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设疑提问,就
能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来思考新的问题。
如在“气体交换过程”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
生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和生活常识,直接提问:人是怎样呼吸的?完成呼吸需要经过哪些系统?氧气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排出体外?这样学生会自然联系到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有关方面的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尝试探索
高等动物完成气体交换过程的途径,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3通过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做练习或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受原有思维定势或知识经验的影响,对遇到的
新问题“想当然”地进行分析,从而导致错误结果的产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有针对性的
设计依靠学生已有知识难以正确完成的作业或课堂问题,让学生在发现自己的错误时感到惊讶,激化认知冲突,从而产生问题情境。
如可遗传的变异有3种来源: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是否所有的生物都具
有这3种变异来源呢?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是的”。
但这与事实不符,答案是否定的。
此时学生会感到惊讶,非常迫切地想找到问题的答案,思维处于高度的集中状态。
这时可适
时地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细胞的结构”和“生殖方式及减速分裂”等方面的知识。
帮助学生
解决认知冲突,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有
效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而深入地分析教材内容,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
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