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基础》课件第四讲

计算机基础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袁涛授课对象:机电工程系2011级学生 时间: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上午一、二节 课题:excel中数据的基本处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些常见函数的使用方法 2、会对一组数据排序、筛选 (二)过程与方法 1、锻炼学生恰当、自如地使用函数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3、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课堂,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学生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给思维以动力。通过利用EXCEL工具软件制作出数据图表,提升学生对使用计算机软件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基本函数的使用方法 2、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三、教学难点: 1、用公式进行计算 2、高级筛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工作簿、工作标的基本操作和数据的格式化,然而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接下来一些常见函数的使用和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 (二)实例引课 实例: 1、基本函数的使用 (1)讲述Sum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演示使用sum函数求和(附带讲述自动求和); (2)讲述Average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演示使用average函数求平均值; (3)讲述Max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演示使用max函数求最高分;(4)讲述Min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演示使用min函数求最低分。

2、如何用公式对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 3、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1)排序 功能:按要求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 操作步骤:选定将要排序的数据区域→数据菜单→选择关键字和排序方式 演示:对实例进行排序操作 (2)数据的筛选 功能:按要求把符合条件的数据筛选出来 自动筛选:选定所要筛选的数据→数据菜单→筛选→自动筛选→筛选项目→筛选条件 演示对实例进行自动筛选 高级筛选:数据菜单→筛选→高级筛选→筛选方式→列表区域(所要筛选的数据区域)→条件区域→筛选结果所放区域 演示对实例进行高级筛选 (三)学生练习 结合上节课和本节课的内容,按要求对下列数据进行处理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各专业通用

说明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专业计算机公共课。它的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许多非计算机专业,如航空、财会、数控、电子、建筑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正是以立足于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重点,着重满足各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而开设的。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将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以使学生借助教师的指导能够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杂、多,但中专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单元为主,按照教学内容设立单元项目,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关于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分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应用、演示文稿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网络交流、等七个单元项目,涵盖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点,同时确定了每一个单元项目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根据能力的要求,将每个单元项目又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项目划分好后,教师要进行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在每一个单元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自己先将项目设计开发出来,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 在项目实施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工作,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意义与作用,引导学生上网欣赏优秀的作品,收集相关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完成项目开发的兴趣。针对项目的难度不同,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项目的实施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而针对网络技术、网络交流等稍大的项目成立项目小组,推选小组负责人,制定计划,并落实分工,参考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个人能力,确定小组成员(一般4-5人)。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且进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本课程不是单一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同时向学生传授着对工作任务的理解方法,对完成工作任务流程的设计方法和完成工作任务时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技巧;它不再是一种向学生灌压式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总结、体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和技术是会老化的,本课程力求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知识和技术自我再生、自我创新方面塑造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创造、如何生存,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公共课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公共课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TCP/IP协议、三次握手和四次握手 TCP/IP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联网设备规定一个地址。 TCP协议中有著名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握手规则,如下所示: TCP连接建立过程 首先Client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Server段接受连接后回复ACK报文,并为这次连接分配资源。Client端接收到ACK报文后也向Server段发生ACK报文,并分配资源,这样TCP连接就建立了。 TCP连接断开过程 假设Client端发起中断连接请求,也就是发送FIN报文。Server端接到FIN 报文后,意思是说''我Client端没有数据要发给你了'',但是如果你还有数据没有发送完成,则不必急着关闭Socket,可以继续发送数据。所以你先发送ACK,''告诉Client端,你的请求我收到了,但是我还没准备好,请继续你等我的消息''。这个时候Client端就进入FIN_WAIT状态,继续等待Server端的FIN报文。当Server 端确定数据已发送完成,则向Client端发送FIN报文,''告诉Client端,好了,我这边数据发完了,准备好关闭连接了''。Client端收到FIN报文后,''就知道可以关闭连接了,但是他还是不相信网络,怕Server端不知道要关闭,所以发送ACK

计算机基础公开课教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袁涛授课对象:机电工程系2011级学生 时间: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上午一、二节 课题:excel中数据的基本处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些常见函数的使用方法 2、会对一组数据排序、筛选 (二)过程与方法 1、锻炼学生恰当、自如地使用函数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3、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课堂,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学生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给思维以动力。通过利用EXCEL工具软件制作出数据图表,提升学生对使用计算机软件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基本函数的使用方法 2、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三、教学难点: 1、用公式进行计算 2、高级筛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工作簿、工作标的基本操作和数据的格式化,然而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接下来一些常见函数的使用和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二)实例引课 实例: 1、基本函数的使用 (1)讲述Sum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演示使用sum函数求和(附带讲述自动求和); (2)讲述Average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演示使用average函数求平均值; (3)讲述Max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演示使用max函数求最

高分; (4)讲述Min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演示使用min函数求最低分。 2、如何用公式对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 3、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1)排序 功能:按要求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 操作步骤:选定将要排序的数据区域→数据菜单→选择关键字和排序方式 演示:对实例进行排序操作 (2)数据的筛选 功能:按要求把符合条件的数据筛选出来 自动筛选:选定所要筛选的数据→数据菜单→筛选→自动筛选→筛选项目→筛选条件 演示对实例进行自动筛选 高级筛选:数据菜单→筛选→高级筛选→筛选方式→列表区域(所要筛选的数据区域)→条件区域→筛选结果所放区域演示对实例进行高级筛选 (三)学生练习 结合上节课和本节课的内容,按要求对下列数据进行处理

计算机基础(公共课)实验课程标准

《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 英文名称:The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 课程编号:20190042 学时数:24 学分数:1 适用专业:全校文科类专业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程 一、实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实验,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计算机及计算思维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提升计算机操作技能,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信息素养,具备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日常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如下: 1.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加深对计算机及计算思维的理解。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及常用软件的使用,提高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熟练使用互联网,提高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和获取信息能力。 4.熟悉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治,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二、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含主要教学软件)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 主要教学软件:金山打字通,Windows 7,Office 2010,360安全卫士,360杀毒软件等。 三、实验项目信息

实验项目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实验项目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

四、实验报告 该门课程实验不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 五、实验成绩的评定 实验不单独考核。 课程成绩为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一级)成绩。 六、实验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实验教材: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 教学参考书: [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 [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 20XX年3月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时间:3月15日星期四上午第一节 班级:11学前1班 地点:机房2 主讲教师:赵浩然 教学课题: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筛选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数据的筛选方法(自动筛选及高级筛选),并能应用于 实际工作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对数据进行筛选 教学难点:如何用高级筛选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筛选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任务驱动法 实验及教具:实例、多媒体 教学课时:第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分组,测试FTP,下载上课材料(5分钟) 复习:完成总分和平均分计算,为新课准备数据。 (各小组长检查本组成员完成情况) 二、引入新课:(利用学生上学期学习成绩表) 如何在大量的数据中查找符合我们条件的记录呢?(展示课题“数据筛选”)(一)自动筛选 1、教师演示(5分钟):请找出成绩表中的语文成绩大于85分或不大于70

分的同学。 操作步骤: 第一、单击数据区域任何一个单元格 第二、单击“数据”菜单“筛选”命令的“自动筛选”项,数据表的每个字段名旁边出现下拉按钮“▼”,单击“语文”字段的下拉按钮“▼”,在出现的下拉列表中选择“自定义”,在对话框中选择“大于”,输入“85”;选择单选按钮“或”,在第二个条件框输入“小于等于”,输入“70”,单击“确定”。很明显筛选后的结果远少于原先的记录。 2、学生操作,完成第一、二个任务,教师检查完成情况,进行点评。(10分钟) 任务一:请在成绩表中的查找出自己的成绩。 任务二:请找出成绩表中的计算机成绩大于70分且小于85分的同学。 (请学生自主学习并思考如何利用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进行筛选数据,小组协作完成。) (二)高级筛选 设问:当查找的条件比较多时,该用什么样的查找方式比较方便呢?(高级筛选) 1、教师演示:(6分钟) 请找出符合三好生条件的同学:各科成绩都及格,平均分在75分以上,语数英单科成绩在70分以上,操作等级为优,德育积分在90分以上。并在A50为左上角单元区域。 操作步骤: 第一、创造条件区域,在数据表后插入三个空行。所有的条件必须在其相应的字段列来输入。同时,条件值必须在同一行(如图-1所示的C48:S49区域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各专业通用 说明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专业计算机公共课。它的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许多非计算机专业,如航空、财会、数控、电子、建筑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正是以立足于培养21 世纪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重点,着重满足各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而开设的。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将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以使学生借助教师的指导能够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杂、多,但中专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单元为主,按照教学内容设立单元项目,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关于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分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应用、演示文稿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网络交流、等七个单元项目,涵盖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点,同时确定了每一个单元项目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根据能力的要求,将每个单元项目又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项目划分好后,教师要进行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在每一个单元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自己先将项目设计开发出来,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 在项目实施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工作,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意义与作用,引导学生上网欣赏优秀的作品,收集相关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完成项目开发的兴趣。针对项目的难度不同,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项目的实施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而针对网络技术、网络交流等稍大的项目成立项目小组,推选小组负责人,制定计划,并落实分工,参考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个人能力,确定小组成员(一般4-5 人)。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且进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本课程不是单一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同时向学生传授着对工作任务的理解方法,对完成 工作任务流程的设计方法和完成工作任务时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技巧;它不再是一种向学生 灌压式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总结、体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计算机基础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基础公开课教案 章节名称:第一章 Windows XP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基本功能及类型。 2)了解Windows XP桌面的组成元素和“开始”菜单。 2、技能目标 1)认识Windows XP的桌面及程序窗口。 2)掌握任务栏的使用方法。 3)掌握[开始]菜单属性的设置。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Windows XP的热情。 教学重点 1、Windows XP桌面和程序窗口的组成。 2、Windows任务栏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任务栏菜单属性的设置。 教学方法 1、教法: 直观演示、任务驱动 2、学法: 分组法、游戏法、实践操作 教学手段 采用课件演示、投影演示、多媒体电子教室同步演示。 素材准备 自制课件、拼图FLASH资源、课堂操作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对前两章内容的复习 计硬件系统 算 机 系系统软件 统软件系统 应用软件 问题:在软件系统中,最重要且最基本的是什么? 什么是操作系统?它有什么作用? 二、新课展开 1、引入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概念、操作系统作用(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1)什么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一管理电脑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 这里所谓的“资源”当然不是指自然资源,而是指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的各种能力。比如计算机运行程序的能力,存储能力,打印机的打印能力等,可以说计算机系统各种资源能够相互协调,有效地进行工作,都依赖于操作系统的统一控制,因此,一台电脑只有安装了操作系统,才能进入最基本的工作状态。用户通过操作系统来操纵计算机,可以省去很多具体细节,从而获得良好的应用环境。 2)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CPU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 3)介绍操作系统的种类 2、观看Windows发展视频 教师问:同学们经常使用的操作系统有哪些? 3 4 教师:讨论完作用,我们就来具体操作一下 教学说明: 任务1、3需未锁定任务栏。(可在学生尝试失败后再提出) 任务2 小结时要突出介绍“命令选项的特殊标记√”的作用。 任务4 小结时可讨论隐藏的作用或演示任务栏属性对话框中“分组相似任务栏按钮”的作用。

《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公共基础 授课对象:计算机应用类专业 计算机公共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在对真实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序化后形成教学项目,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学生体验职业活动情境,培养其职业素养。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熟悉计算机的组成,学会操作系统的安装。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掌握Internet的应用。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Windows XP的常用操作。(4)了解Word 2003的基本知识,掌握其操作方法。 (5)了解Excel 2003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掌握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的基本方法。 (6)掌握PowerPoint 2003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 (7)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CDT各模块功能。 2、能力目标 (1)能按用户需求选购性价比高的计算机。 (2)具备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下载资料等能力。 (3)能熟练操作Windows XP,并会设置系统环境。 (4)能使用Word 2003进行文字、图表的编排。

(5)能使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创建图表。 (6)能使用PowerPoint 2003制作演示文稿。 (7)能使用CDT各核心模块,开发简单信息管理系统。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致而耐心的工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5)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7)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8)培养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 (9)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10)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1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计 项目一选购计算机 一、项目综述 1、项目背景 某学校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置一批办公用计算机,按标书提供的,进行计算机选型,为投标提供依据。 2、项目实现目标 按用户要求进行计算机选型;安装操作系统。

中职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新教学大纲

附件4: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水平;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水平,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水平。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使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实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实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实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水平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水平,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理解。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理解,能用准确的语言实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指能够使用所学的技能实行独立操作,并能准确完成指定任务。 熟练:指能够连贯娴熟地完成操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操作流程,能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准确完成操作任务。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基础模块 第一单元计算机基础知识 续表 —64 —

计算机应用公开课教案

肇庆市技师学院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欧阳洪波 授课班级:中11电子技术班 授课章节:第四章第7-8节 授课地点:信息工程系4503东

第四章Word XP的应用 4.7 word表格制作 【教学目的】 1.掌握word表格的拆分与合并格式设置。 2.能制作出具有特殊格式的表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Word特殊表格的制作。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学会制作出具有特殊格式的表格,刚开始学生们对于具有特殊格式的表格的制作很感觉到比较难操作,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到这一知识点,会将表格的制作分成几个步骤,并结合多个专项练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问答法 【组织教学】 1.点名,记录考勤,检查学生仪容仪表。 2.组织学生检查机器,填写交接班记录表。 【导入新课】 1.插入一个新的表格有哪些方法?怎样添加新的一列或一行? 2.我们平时接触的请假条,签到表是怎样做出来的?可以利用word表格的功能 做出来吗? 【新课讲授】 表格的特殊格式化: 1. 合并单元格 方法一:选中要合并的单元格,单击“表格”——“合并单元格”菜单; 或右击,再选择“合并单元格”;或按“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的“合并单元格”按钮。 方法二:也可利用“绘制表格”中的擦除工具。方法:工具栏中的“表格 和边框”工具——“擦除”工具,把需要合并的单元格之间的线条擦去就可以了。 实例演示 按照样图,修改下列的表格: 行高:第1~5行取固定值1.1厘米,第6行取固定值1.45厘米。

列宽:每列的列宽都为2.5厘米。 合并:将表格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的所有单元格(除第一列外)合并,如样图所示。 样图: 【提示】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在学生掌握了方法一的前提下,让学生先自己体会方法二的操作。 2. 拆分单元格。 方法一:选中要拆分的单元格,单击“表格”——“拆分单元格”菜单; 或右击,再选择“拆分单元格”;或按“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的“拆分单元格”按钮,弹出“拆分单元格”对话框;在“列数”、“行数”框中输入每个单元格要拆分成的列数和行数,按“确定”按钮。 方法二:也可利用“绘制表格”中的绘制表格工具。方法:工具栏中的“表 格和边框”工具——“绘制表格”工具,在需要拆分的单元格之间添加画线就可以了。 实例演示 按照样图,修改下列表格: 调整表格:在第三行前添加新的一行,前输入如样图所显示的内容。 表格格式化:表格内的文字均为五号楷体;表格中的全部内容中部居中。 拆分单元格:把第二列(除第一行和最后一行外)拆分为四列,并适当调整单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课程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本课程定位与性质 本课程是中级技工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层次,本课程除了要求学生通过结束课程考试外,还要求通过广东省高新技术办公软件中级考证。 (二)本课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最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初步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办公软件文档的 排版和数据的处理能力。 3.为今后的后继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任务 1.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7的 使用方法,具有操作微机系统的初步能力。 2.了解计算机文字和表格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 3.掌握Word 2003文字编辑软件、Excel 2003表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Word 和Excel综合应用。 (四)课程适用专业、年级、开课时间 1.本课程适:中级技工学校各专业一年级 2.开课时间:第一学年(两学期)

(五)课程总学时学分要求 本课程总共105学时(理论44学习,实践61学时)见附表--学时分配表

附:学时分配表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 Windows系统操作 【教学内容】 1.操作系统概述 2.键盘、鼠标器的使用 3.窗口和菜单的构成及其操作 4.Windows的设置 5.Windows的文件与文件夹 【基本要求】 1.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2.掌握系统的基本操作、键盘、鼠标器的使用; 3.掌握字体的添加和输入法的添加; 4.熟练掌握窗口和菜单的构成及其操作、Windows的设置; 5.熟练掌握对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文件的选定、打开、重命名、删除、复制 和移动、创建快捷方式、文件夹创建‘文件属性和搜索等)。 第二单元文字录入与编辑 【教学内容】 1.新建或打开文档;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时间:20XX年3月12日上午第一节课 班级:高职二班 地点:网络中心 主讲教师:徐剑 教学课题: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筛选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数据的筛选方法(自动筛选及高级筛选),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对数据进行筛选 教学难点:如何用高级筛选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筛选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任务驱动法 实验及教具:实例、多媒体 教学课时:第一学时(总共2学时) 教学过程: 通过完成四个具体任务,来达到对两种数据筛选方法的掌握。 一、展示任务,查看数据表(2分钟) 1、请找出计算机成绩表中的文秘专业考试成绩最高的女同学 2、请在计算机成绩表中找出财会专业或计算机专业姓李的同学 3、请在学生信息表(1)中找出家住水口的电子专业的同学信息,结果存放在以H2为左上角单元格的区域 4、请在学生信息表(2)中找出性别为男或年龄大于18岁的同学,在原有区域显示结果 1. 任务1:请找出计算机成绩表中的文秘专业考试成绩最高的女同学(4分钟) 操作步骤: 1. 单击数据区域任何一个单元格 单击“数据”菜单“筛选”命令的“自动筛选”项,数据表的每个字段名旁 边出现下拉按钮“▼”,单击“专业”字段的下拉按钮“▼”,在出现的下 拉列表中选择“文秘”,单击“性别”字段的下拉按钮“▼”,在出现的下 拉列表中选择“女” 很明显筛选后所显示的记录远远少于先前的记录数,可以直接在这些记录中 找到最高分的同学,也可以再进行一次排序,直接看到文秘专业最高分的女 同学 2. 学生操作,完成第一个任务,教师检查完成情况。(2分钟)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doc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时间: 20XX 年 3 月 12 日上午第一节课 班级:高职二班 地点:网络中心 主讲教师:徐剑 教学课题: Excel 工作表中的数据筛选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数据的筛选方法(自动筛选及高级筛选),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对数据进行筛选 教学难点:如何用高级筛选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筛选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任务驱动法 实验及教具:实例、多媒体 教学课时:第一学时(总共 2 学时) 教学过程: 通过完成四个具体任务,来达到对两种数据筛选方法的掌握。 一、展示任务,查看数据表( 2 分钟) 1、请找出计算机成绩表中的文秘专业考试成绩最高的女同学 2、请在计算机成绩表中找出财会专业或计算机专业姓李的同学 3、请在学生信息表(1)中找出家住水口的电子专业的同学信息,结果存放在以H2 为左上 角单元格的区域 4、请在学生信息表(2)中找出性别为男或年龄大于18 岁的同学,在原有区域显示结果 1. 任务 1:请找出计算机成绩表中的文秘专业考试成绩最高的女同学(4分钟) 操作步骤: 1.单击数据区域任何一个单元格 2.单击“数据”菜单“筛选”命令的“自动筛选”项,数据表的每个字段名旁边出现 下拉按钮“▼”,单击“专业”字段的下拉按钮“▼”,在出现的下拉列表中选择 “文秘”,单击“性别”字段的下拉按钮“▼”,在出现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女”矚慫 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3.很明显筛选后所显示的记录远远少于先前的记录数,可以直接在这些记录中 找到最高分的同学,也可以再进行一次排序,直接看到文秘专业最高分的女 同学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2. 学生操作,完成第一个任务,教师检查完成情况。

《计算机基础(公共课)》—课程标准

《计算机基础》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 英文名称:The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 课程编号: 学时数: 学分数: 适用专业:全校文科类专业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程 一、课程学习目标 该课程是我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系列课程中的第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使用技能,熟练地运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进行各种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 课程学习目标如下: 1.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方面的有关知识;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及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熟练使用互联网; 3.了解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学习计算思维,培养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 4.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 课程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二、课程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1.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1.2 采用电子教案,PPT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1.3 采用实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 1.5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预习、巩固与提高所学知识。 2.作业 根据各章节的情况,每章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包括练习题、思考题等,完成这些作业需要的知识覆盖课堂讲授内容。 课程教学方法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 三、课程教学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2学时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况,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数制与编码知识。 本章教学重点:数制与编码,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本章教学难点:数制与编码。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标准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而开设的。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当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文字编辑、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网络使用、多媒体等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信息安全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学生学习强调以自学为主、动手为主,必须加强上机实验。课堂上认真听讲,理解各个知识要点,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掌握操作步骤,上机时认真实践,完成各个实验任务。平时多接触计算机的书刊文摘,多用计算机,多使用新的软件。 (三)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篇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1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类、应用范围及特点 1.2 信息的基本概念 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1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部件的主要功能 2.2 数据存储设备的使用 2.3 计算机软件 3. 信息编码 3.1 数值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 3.2 字符编码 4.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4.1 计算机硬件组成 4.2 微型计算机系统 4.3 常用外部设备 4.4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配置 5.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 5.1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其应用 5.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

自考公共课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看完必过)

自考公共课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看完必过)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髓总结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选择](06年下1)计算机发展阶段是按照计算机硬件来划分的,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制程序,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出现了操作系统和高级语言,并用于事务处理。 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应用更为广泛。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也是微型计算机(PC机)的诞生年代。到了20世纪80~90年代,各先进国家都相继研究新一代的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非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计算机系统。[简答](06年上50)从大的方面来分,计算机应用可以分为数值处理和非数值处理两大类。主要分类如下: 科学计算:进行数值计算,计算量大和数值变化范围广。 数据处理:进行事务处理,数据输入输出量大,而计算相对简单。[选择](06年下3)过程控制:进行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高可靠性。CAD/CAM:即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进行大量的图形交互操作。 计算机网络: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高度发展和密切结合的产物。如因特网(Internet)等。人工智能:即利用计算机模仿人的智能,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2.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选择]输入设备:用于从外界将数据、命令输入到计算机的内存。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鼠标、键盘、扫描仪等。[选择](06年上8)输出设备:用以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信息输出。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绘图仪等。[填空](07年上36)微型计算机的技术性能指标常见有下列几种:字长:以二进制数据位为单位,字长愈长,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就愈强。[选择、填空](06年上9)在计算机领域,常用“主频”来描述计算机的运算速度。(07年上35)在微型计算机中,MIPS是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单位。 速度:可以用主频及运算速度来加以评价。主频也称时钟频率,是决定计算机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主频愈高,微型计算机速度愈快,一般用兆赫兹(MHz)为单位。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每秒钟能执行的指令数,以每秒百万指令数(MIPS)为单位。[选择、填空](06年上3)计算机内存储器的信息存储基本单位是Byte。 (06年下35)在计算机中,内存储器的容量是以字节(或者B或者Byte)为单位计算的。(06年下36)在描述计算机存储容量时,1TB等于1024(或者210)GB。 存储系统容量:存储容量以字节(Byte)为单位,主要包括主存(也称内存)和辅存(也称外存,主要指软盘和硬盘)。微型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也与存储容量有关。存储系统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为: 1KB=210B,1MB=220B,1GB=230B,1TB=240B 可靠性:可靠性以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来

大学语文第一讲(有配套PPT)

我们为什么学习语文 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卖啥吆喝啥”。咱们中国还有句古话,叫“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当然要跟大家聊一聊: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在进入这个话题之前,有必要先透露一下语文老师的江湖地位。讲真,论起江湖上遭人嫌弃的人,语文老师大概算得上一号。请看一篇作文,据说出自一位小学四年级少侠之手: 二十年后的我 今天天气不错,我和老婆带着我们一对可爱的儿女环游世界。突然,路边冲出一个浑身恶臭满脸污秽无家可归的老太太。天啊!他竟然是我二十年前的语文老师! 据说有人曾在网上作过调查,调查的主题是“找一个语文老师当另一半是怎样一种人生体验”。网友给出的结论是:爱ta就给ta介绍语文老师;恨ta就给Ta介绍语文老师。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同样可以反过来讲,“信其道亲其师”。语文老师之所以不受待见,应该是语文这门课不受人待见。现在,我想问的是,你们真的了解语文吗?有没有人能回答下面这个问题:语文是什么? 我们来看看叶圣陶先生给语文下的定义: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 可见,语文这门学科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根据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语文首先是一种工具性的事物。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呢?因为它是我们之间交流的工具,它在教我们怎么说话,怎么书写。且不说语文的审美功能,即使从最功利的目的出发,我们也应该好好学习语文。有人表示不屑:从小婴儿开始我就学说话,还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学习语文?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如果语文学不好,与人交流的时候就会存在障碍。 著名媒体人吴伯凡曾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两点之间最长的那条线。在交谈的时候,人们拿的好像是同一张地图,但其实你拿的是陆地地图,他拿的是海岛地图,他跟你看到的完全是不一样的世界。你看到一个真真切切繁荣昌盛的世界,而对他来说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正因为此,人与人交流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误会和矛盾。话不多说,上例子:买了一块表,问客服:“这表准吗?” 客服干脆利落:“不准退货。” 客服的话到底是“不准确”退货,还是“不准许”退货?自行理解。 有一阵子,广西北海市的银海公安分局和工商分局很是忙乱,忙着给公众道歉,原因出在他们联合制作的一块宣传牌上。宣传牌是这样式的: 生指 活望 没传 有销 出致 路富 宣传牌上的标语,左读右读意思不一,这恐怕已不仅仅是“使人误会”这么简单了。北海市是传销的重灾区,政府部门竖起这样的“励志语”,不免让人浮想联翩。难怪他们要手忙脚乱,各种道歉,各种解释。 有同学说了,使用语言交流容易让人产生误会,那我干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

计算机基础(公共课)课程标准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 英文名称:The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 课程编号:20190042 学时数:42 (理论学时18,实验学时24) 学分数:2 适用专业:全校文科类专业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程 一、课程学习目标 该课程是我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系列课程中的第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使用技能,熟练地运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进行各种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 课程学习目标如下: 1.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方面的有关知识;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及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熟练使用互联网; 3.了解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学习计算思维,培养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 4.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 课程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二、课程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1.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1.2 采用电子教案,PPT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1.3 采用实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 1.5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预习、巩固与提高所学知识。 2.作业 根据各章节的情况,每章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包括练习题、思考题等,完成这些作业需要的知识覆盖课堂讲授内容。 课程教学方法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 三、课程教学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2学时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况,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数制与编码知识。 本章教学重点:数制与编码,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本章教学难点:数制与编码。 本章教学内容: 1.1 计算机概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