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典一口钟”。

合集下载

北京城门内九外七皇城四

北京城门内九外七皇城四

北京城门内九外七皇城四老北京的城门分为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皇城四门。

皇城内九外七,四,九门,八码一钟。

城中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城外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黄四门:天安门东门Xi安门。

一、内城九门北京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朝代的首都,自然是一座宏伟的城市。

在古代,大城市的标准就是城门多。

北京的老城门经历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修建。

一般来说,有九个老门。

我们通常所说的官员:九门提督,指的是掌管北京九个城门的守卫和各城门的指挥官。

而这座老北京城的九道门,都有一段渊源的历史。

1、朝阳门是北京城的东门,朝阳门是当时南粮北运的重要通道,凡是从南方运往北京城的粮食,都要从朝阳门进,再存储在朝阳门内的仓库里,所以朝阳门关系着北京城的粮食重担。

在明清时期,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地都在南方,正所谓“苏湖熟,天下足”,当时北京作为首都,人口众多,农田却不多,经常要靠水路南粮北运,进的就是这朝阳门,所以当时北京朝阳门上有一个麦穗的标志。

2、崇文门是北京城的东南门,崇文门在明朝是商人进北京做生意的时候需要交重税的城门,当时的商人在进城门时都要交税,而交税交的最多的门就是崇文门。

据说,当时北京城内的酒都从河北运来,往往要进南门,而酒税又非常重,所以很多都是偷偷带私酒。

而有些酒家都会打出招牌,说明自己崇文门交过税,是正宗的好酒。

所以当时的崇文门也称作商人的“鬼门关”。

3.正阳门是北京的南大门。

古代人建房讲究南北向,城墙也是如此。

因此,正阳门是北京最尊贵的大门,被称为龙门,或国门。

这是因为普通人不能走过这道门,只有皇帝才能走过这道门。

皇帝每年出门两次,一次是蛰一次是冬,他走的就是这个正门。

4、宣武门是北京城的西南门,与崇文门东西对应,讲究的是“文治武安,江山永固”,两门来保卫京师。

崇文门被商人称作鬼门关,宣武门才是真正的死门。

这是因为宣武门口处就是北京城的菜市场,当时刑部处决人犯,就是经过宣武门在菜市场处决,门上刻“后悔迟”三个字,毕竟一出宣武门就杀头,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死门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北京九门

北京九门

北京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已看不到旧时的模样。

原来的城墙成了通衢大道,城门只作为地名而保存。

追寻着城门的变迁,透过历史的画卷和记忆的书卷,我们依稀还能听到老北京的暮鼓晨钟,还能看到戍卒的盔甲鲜明,还能感觉到时代变迁的血雨腥风。

一座座威仪的城门,时间一样消散在空气里,摸不着,看不到,但却无法忽视它的存在,就像无法忽视写入史册的勇士。

北京旧城共有“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

内九是指内城上的九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

外七是指东城墙上的七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便门、广渠门;南城墙上的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西城墙上的广安门和西便门。

内九门:东直门,元代称崇仁门。

镇门之宝外有铁塔,内有一座石雕的药王爷像。

多走运木料的车。

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

标志是瓮城门洞上刻有一枝谷穗。

它是北京的粮门,多走粮车。

朝阳门也叫“杜门”,有休息的意思。

通过京杭大运河运来的漕粮,都由此门入城,存放在朝阳门内的几座大仓库内,因此它多走粮车。

它的瓮城内建有关帝庙,但庙里只有神牌而没有神像。

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各有一庙,惟独正阳门有两座,因此留下了“九门十座庙,一庙无神道”的说法。

崇文门,元代称文明门,别称哈达门。

标志是镇海的崇文铁龟,多走酒车。

崇文门是“景门”,有光明、昌盛之门的含义。

同时它大概是北京城各门中人流货流最繁忙的城门。

在每天关门的时候,会敲钟来提醒要出入城门的人。

而其他城门则敲击一种形状扁平的打击乐器,这种乐器发声如“嘡”。

因此老北京有“九门八嘡一口钟”的说法,同时老北京口语里常说的“钟点”大概也来于此。

当年北京南郊大兴县一带有很多酿酒的作坊,酒车常从崇文门进城,所以有“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囚车”的说法。

正阳门,元代称丽正门,从离卦中“日月丽乎天”得名,又称前门。

标志是瓮城里的金身关帝庙。

京师故地之崇文门:这“一口钟”的来由,正谐兼具

京师故地之崇文门:这“一口钟”的来由,正谐兼具

京师故地之崇⽂门:这“⼀⼝钟”的来由,正谐兼具崇⽂门经历元、明、清三朝古都,它位于今崇⽂门内⼤街南⼝处,是京师九门之⼀,元代称⽂明门。

明正统四年,1439年,重修并加筑翁城,改名崇⽂门,取《易经》”⽂明以建“,其得刚健⽽⽂明,寓意崇尚⽂德之意,与宣武门相对称,左⽂右武。

崇⽂门还有⼀个俗称,叫”哈德门”,因元代哈达王府建在崇⽂门内。

北京的城门,素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点⼀⼝钟”的说法,这“⼀⼝钟”就在崇⽂门。

崇⽂门图画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点⼀⼝钟京城由宫城(即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构成,内城有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形成了“⾥九外七皇城四”的严整格局。

⾥九: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成门、崇⽂门、宣武门、德胜门、安定门、前门。

外七:⼴渠门、⼴安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永定门。

皇城四:⼤清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点”,铜质,扁平形似朵云,因之称“云牌”,俗名“点”。

“九门⼋点⼀⼝钟”指过去城门夜间关门打“点”。

“点”是⼀种古代的打击乐器,⽤铜铸成,类似桃形,呈扁平状,中向隆起,边穿两孔,悬⽽击之。

关城前要敲三遍“点”,第⼀遍“点”敲过,关上⼀扇城门,敲第⼆遍“点”时,另⼀扇再关上⼀半,敲第三遍“点”,门关得只留⼀点⼉缝隙。

九个城门有⼋个城门关城时都是打“点”,惟独崇⽂门关城时敲钟。

“崇⽂门当差,⼤发了”崇⽂门税关曾是全国最⼤的税关,每年征收的税额,居全国各⼤税关之⾸。

崇⽂门税关,有“⿁门关”之称崇⽂门税关成⽴于明弘治六年(1493年),是统管北京九门进出货物征收商税的总衙门,该衙门设在崇⽂门外⼤街路东,直⾄民国⼗九年(1930年)撤销,前后共四百三⼗七年。

从明代建都北京,通惠河码头从积⽔潭迁到东便门附近的⼤通桥下,使距⼤通桥只有咫尺之遥的崇⽂门成了各种商品的集散地和批发商聚集的地⽅,也是征收各种商税的最佳场所。

据明崇祯⼆年统计,崇⽂门税关全年共征收税银⼋万九千九百⼆⼗九两,居全国之⾸;到了清朝,崇⽂门税关的收⼊仍居⼆⼗⼏个税关前列。

带您了解永定门的“前世今生”

带您了解永定门的“前世今生”

带您了解永定门的“前世今生”“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相信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说过,说的是明清时期的北京城,虽然老北京城早就不复存在了,但是这句话一直还在流传。

其中内九外七说的是当初北京城的十六座城门——内城九座、外城七座。

然而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规模拆除北京古城,十六座城门几乎全都不复存在(仅前门城楼、箭楼以及德胜门箭楼尚存),可是如今您走在北京中轴线上,会发现永定门赫然耸立在那里,不过这不是古建,而是前些年重建的,也是内九外七中唯一被重建(或叫复建)的“城门”,那么今天咱就来聊聊永定门的“前世今生”。

永定门,位于北京城中轴线最南端,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相比于同样位于中轴线上的正阳门(1419年始建),晚了130多年。

这是因为永定门是外城城门,而北京城在明永乐年间修建之初是没有外城的。

明初永乐迁都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新的城垣以及皇城,也就是说那时只有内九皇城四、没有外七。

其实在后来的成化年间就提出过在京城外围加筑外城的建议,只是当时没有付诸于行动。

由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俺答带兵打到北京,严重威胁了京师的安全,为加强防御,加筑外城的方案得以实施。

但是由于财力的原因,外城并未建全,仅南部有而北部未建,也就是说并没有把内城完全包围起来,而是给内城“戴了个帽子”,因此老北京人管外城叫帽子城。

加筑的外城共设城门七座,永定门位于南墙正中,按照我国坐北朝南的习惯,永定门位于南部正中(左右为左安门和右安门)、属于正门,同时又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所以永定门的地位要高于其他六座外城城门。

从建筑规制上说,永定门的城楼形制与内城相同(这在外七门中绝对是特殊待遇),是外城城门中最大的一座,其他六门中仅广安门略逊于永定门,另外五座更小。

老的永定门城楼为两层,城楼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之上,楼连台通高34.04米;城楼为重檐歇山顶、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五间,通宽24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50米。

老北京“内九外七皇城四”,“四九城”20座城门都是啥样?

老北京“内九外七皇城四”,“四九城”20座城门都是啥样?

老北京“内九外七皇城四”,“四九城”20座城门都是啥样?老北京四九城城门——“内九外七皇城四” 皇城四分别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

内就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

外七是东便门、广渠门;南城墙上的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西城墙上的广安门和西便门。

【京城内九门】正阳门:元称丽正门,又有“前门”之称。

走龙车。

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走酒车。

宣武门:元称顺承门,(讹传顺治门),囚车从此门常出入,人称'死门'。

朝阳门:元称齐化门,门内九仓之粮皆从此门运至。

阜城门:元称平则门,斋堂的煤车多出入此门。

西直门:元称和义门,更兼玉泉山到皇城的御水车都走此门。

东直门:元称祟仁门,此门为京华九门中最贫之门,走砖瓦、木材车德胜门:元称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

安定门:元称安贞门。

此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

内城九门的称谓的含义大体是这样的,正阳门取“圣主当阳,日至中天,万国瞻仰”之意;崇文门指“文教宜尊”;宣武门指“武烈宜扬”;朝阳门指“迎宾出日”;阜城门指“物阜民安”;东直门、西直门取“民兴教化东至东海西至西垂”的含义;安定门取“文臣翊赞太平,交待而后安享”之意;而德胜门是指”武将疆场奏绩,得胜回朝凯旋”。

【正阳门】正阳门位于北京的城市中轴线上,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 ,原名丽正门。

因其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又有“前门”之称。

是“京师九门”中最大的一座。

是在内城九门南垣的正当中,取“圣主当阳,日至中天,万国瞻仰”的意思,这组结构严谨、气势恢弘的城池建筑,它集正阳门城楼、正阳门箭楼与正阳门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

1906-1910年的正阳门明清地位:专供皇上走“龙车”的门1915年拍摄的正阳门瓮城正阳门居中,地位是最高的,北京人俗称其为“前门”。

趣说 老北京内城的“九门”

趣说 老北京内城的“九门”

趣说老北京内城的“九门”陈文杰■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陈文杰北京,这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古都,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余年的建都史。

说起老北京的城门,民间早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

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元代以来,为适应军事防御和政治经济的发展需求,北京经过历代皇朝不断修葺完善,逐步形成了“内城有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四方围合,独具特色的建筑格局”。

根据史料寻迹,明代的“外城”,指的是北起正阳门(前门)东西沿线、南到永定门东西沿线、东到广渠门南北沿线、西到广安门南北沿线这个区域,环城开有七座城门,若以崇文门东侧的东便门为起点顺时针寻踪,分别是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西便门这“七门”。

“内城”就更清楚了,基本就在北京地铁2号线环城沿线之上,若以正阳门(前门)为起点顺时针寻迹的话,则分别是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崇文门这“九门”。

“皇城四” 指的就是:原在毛主席纪念堂位置上的中华门(明称大明门,清称大清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皇城还有位于天安门左前方的东三座门,又称长安左门,建筑规制与中华门相似。

明清时期,科举殿试后在此门外发榜,因此又称“青龙门”或“龙门”。

新中国成立后扩建长安街,于1952年拆除;西三座门又称长安右门,位于天安门右前方,建筑规制与大明门相似。

相传明清时期处决死刑犯,即在此门内的西千步廊旁判决,因此又被称为“白虎门”或“虎门”,1952年拆除。

宫城(紫禁城)四门为: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是当年历代皇帝临朝执政的地方,其建筑庄严雄伟、金碧辉煌,集尽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之精华,所到之处无不彰显皇权至高无上之威严。

而和平门、建国门、复兴门都形成于民国时期,相对历史较短。

本文根据相关史料记载,仅就老北京内城的“九门”略作简要介绍。

1.正阳门俗称“前门”,与地安门俗称“后门”南北呼应,为九门之首,位于内城南垣正中,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经此贯通而过。

北京免费景点和公园

北京免费景点和公园

对老北京城的城门“里九外七皇城四”你能都清楚排列出来嘛?里九:里九中的南面是三个门,正中是正阳门[俗称前门],左边是崇文门[俗称哈德门],右边是宣武门[俗称顺治门],然后北边有还有两个门,东边是安定门,西边是德胜门,再有东面是两个门,北边是东直门,南边是朝阳门[俗称齐化门],最后是西边的两个门,南面是阜成门[俗称平则门],北边是西直门。

外七:南面正中是永定门,左是左安门[俗称江擦门],右是右安门[俗称南西门],东面是广渠门[俗称沙锅门],西面是广安门[俗称彰仪门]。

另外在外城与内城东西衔接处附近各有座向北的城门,东是东便门,西是西便门。

皇城四:南面是天安门,北面是地安门[俗称后门],东面是东安门,西边是西安门。

街巷篇--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明清北京城是三重,从里往外说,第一重是紫禁城,就是现在的故宫,有四门,南门是午门,北面是神武门,东面是东华门,西面是西华门。

第二重是皇城,南面是天安门,北面是地安门(俗称后门),东面是东安门,四面是西安门。

在南面凸出个帽子城,就是天安门前还有个端门。

第三重是京城,南面是三个门,正中是正阳门(俗称前门),左边是崇文门(俗称哈德门),右边是宣武门(俗称顺治门),北边有两个门,东边是安定门,西边是德胜门,东面是两个门,北边是东直门,南边是朝阳门(俗称齐化门),西面有两个门,南面是阜成门(俗称平则门),北边是西直门。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在京城南边建外城,有七个门,南面正中是永定门,左是左安门(俗称江擦门),右是右安门)俗称南西门),东面是广渠门(俗称沙锅门),四面是广安门(俗称彰仪门)。

另外在外城与内城东西衔接处附近各有座向北的城门,东是东便门,西是西便门。

如图,北京里城九个门,外城七个门,皇城四个门(南面的天安门为主门,其他门不算)。

过去,不管是紫禁城、皇城,还是京都城都是早上天明开启,晚上关闭。

里城九个门,除崇文门外,其余八个门早开门,晚关门都是敲击一种叫“点”的乐器,崇文门敲种。

高二叙事作文:我的红色记忆—献给党九十周年诞辰_2000字

高二叙事作文:我的红色记忆—献给党九十周年诞辰_2000字

我的红色记忆—献给党九十周年诞辰_2000字贺词曰:“老北京,五朝天子便有千年的建成史,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香山的红叶,北海的荷花,曲折幽深的小胡同,温馨亲切的四合院,老北京说不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新北京是敞开了大门欢迎八方来客。

优化环境锐意发展宽松政策祝企业腾飞,北京无限好,此时正精神,国正民心顺,欢迎四海投资人!”这段是相声表演艺术家郭德纲的段子《北京你好》中引用贺词而成的经典台词,我听了这段相声感慨到,这段相声中所写的这种情景,并非只是首都北京,也并非是单指投资和企业,而是由首都北京这个中华圣地所散发到全国上下的一种统一精神风貌,它揭示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党的政策涵盖全国,令我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面八方,果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并且在胡锦涛主席的带领下,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迎来了纪念建国六十年大庆。

公元2009年10月1日,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岁的生日,自1949年10月1日到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百态人生,走过了许多风风雨雨,在这中华六十岁生日前夕,各个领域的人们都进行了无数的准备,首要说斥巨资打造的影视作品《建国大业》,明星云集。

在即将举国欢庆的时刻,我们决不能忘记1949年建国前用无数英烈鲜血染红的国旗,以及这段红色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封建统治阶级中冲破阻碍,脱颖而出,民国的时期到了,这便是今天我们的国家变成民主国家的雏形。

之后却发现袁世凯一类这等人还妄想穿着新军装走老路,“中兴”封建统治,可是这是不可能的,经过了一段一段的沉沦,红色的幕布拉了起来,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伟大的中国舞台正式开始演绎一幕幕红色的记忆。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之前的中国主要是分为了两个党派,共产党和国民党,听起来区别不大,其实有本质上的分别,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而国民党是资产阶级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说北京城的“里九外七皇城四”在老北京人中,有两句顺口溜,即“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典一口钟”。

在我小的时候,这是人人皆知的两句顺口溜。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很少能听见有人念叨了。

那么,何谓北京城的“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典一口钟”又指的是什么?人们习惯把北京称作北京城。

因为北京的历史上,确确实实有城。

城外的河叫“护城河”。

北京历史上不但有城,而且是三层城。

三层城外都有“护城河”。

这就是顺口溜说的第一句,“里九外七皇城四”这“里九”是说北京的里城,有九个城门。

“里”,是指里城。

“九”是说北京的里城有九个城门。

这九个城门是: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

“外七”指的是外城有七个门。

这七个城门是: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西便门,广安门,右安门。

“皇城四”说的是皇城有四个门。

这四个门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另外,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是北京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门!事情是这样的,民国十五年,因交通需要,在宣武门和正阳门之间,扒开城墙,开了一个门,起名叫“和平门”日本侵略北京时期,又开了“复兴门”和“建国门”1968年,文革期间,因战备需要,把北京城,拆了。

在城墙原址下,修了一期环城地铁,在地上,修了二环路。

在城门的原址,城门作为地名,全保留下来了。

据史料记载,北京和北京城,修建于明成祖永乐五年。

从公元1407年,永乐大帝开使北京和北京城的修建,到1420年,即永乐十八年完工。

历时十三年。

与里城有关的几个名词:1前三门,2四九城,3九门提督。

1、前三门明永乐十八年,北京城修好后,周长有四十里,设九个门。

明灭亡后,满清入主北京,北京三层城,清朝全部按原样保留,只改动了几个城门的名子。

北京的里城,是四四方方的一座城。

里城的懂,西,北三面,各两个门,共六个门。

唯独南面设三个门。

即: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

俗称前三门。

在前三门中,正阳门居中,俗称前门。

南面三个门,再加东,西,北三面的六个门,共九个门。

这也体现古代九为大的思想。

2、四九城四九城,就是指北京,或北京城。

四九城,从字面上说的是,皇城的四个门,内城的九个门。

在我小的时候,真正的老北京,还不说北京,就说四九城。

去年,电视剧《乔家大院》热播,演到乔致庸来北京开票号,他说:“名天到四角城去转转”底下字幕写的是“四角城”,我一眼就看出剧中工作人员不懂这句话,哪来的“四角城”从未听说过。

3、九门提督“九门提督”是个官名。

“九门提督”按今天的话说,就是卫戍司令。

“九门提督”权力很大,是带兵的武将,还有行政权。

雍正皇帝的舅舅隆科多,就当过“九门提督”。

这个名词在电视剧中常出现。

今天,北京城早已不是昔日的北京了。

光现代化的立交桥就300多座。

有些立交桥,我坐车上去照样犯晕。

何谓北京城的“九门八典一口钟”?“九门八典一口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事物呢?其实这句话说的是北京明,清时代的报时和报时工具,以及报时形式。

现在还有一些人,把时间称为“钟点”就是来源于此。

其实,“钟点”是两个事物。

“钟”是“钟”,“点”是“点”﹙在史料里,叫点,典都有﹚说一说数字“九”“九门”,就是指里城的九个城门。

北京城是四四方方的一座城,周长40华里。

为什么有九个门?为什么城门是单数?原因就出在前三门上。

北京城东,西,北三面各有两个城门,唯独南面设三个城门。

一是因为设一个地为独特的正阳门。

二是因为在当时,数字里,九为大。

我们知道,数字分奇数和偶数。

我国古代,把奇数“九”视为奇数最大。

把“十二”视为偶数最大。

把九乘十二的积,即一百零八,视为数的最大。

这一思想,在古典文学里常有表现。

我举几个例子:《水滸传》里有一百零八将。

穆桂英大破天门一百零八阵。

数字用得最多的属《西游记》。

师徒四人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108000里﹚孙悟空,二郎神有七十二般变化,八戒,沙僧有三十六变。

怎么样?有意思吧。

再说一说正阳门正阳门在内城九个门中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

正阳门坐落在北京中轴线上,这是独一无二的。

正阳门标出了北京的方位,方向,这是独一无二的。

正阳门是北京内城的正门,这是独一无二的。

正阳门与故宫和故宫三大殿,一起标志着,北京城坐北朝南,这又是独一无二的。

因为永乐大帝面南背北坐江山。

北京城也顺理成章地随之坐北朝南了。

出了正阳门,就出了北京内城了。

再往南,出了永定门,就出了北京城了。

在里城这九个城门当中,有八个城门楼子上挂的是“典”,唯独崇文门上挂的是钟。

这是从字面上讲那么,何为“典”呢?据《大清会典·乐部乐器》记载,“其为乐器名,铜制,中间隆起,边穿两孔系绳,悬而击之”“典”,目前在北京大钟寺博物馆有收藏。

作为北京历史上的报时工具,我们应抽时间去看看。

再说一说我们司空见惯的一个名词,“小时”现在我们说时间,把一天说成24小时。

实际上,这是近代从西方传进来的记时方法。

我们说24“小时”,难道还有“大时”吗?没错,有“大时”!我国在记时方面,很早就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

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个小时。

现在我们自己的12个时辰反而没人提了。

只有单田芳老先生在说评书时,能提到12个时辰。

我以为,这是“小时”一词的来历。

24“小时”,对应的是12个时辰。

即,12个大时。

那,“九门八典一口钟”这九件器物是干吗使的呢?据我所知,“九门八典一口钟”,这九件器物,有两个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开,关城门时,以鸣典撞钟为号,起开,关城门的警示作用。

当时,在开,关城门时,九个城门的守卫者,在鼓楼鼓声的统一号令下,用鸣典撞钟来提醒行人,要开,关城门了。

特别是在关城门时,警示作用更大。

以此提醒进出城的行人,抓紧,否则就进不了城,或出不了城了。

鼓楼鼓响十三通后,城门开,关完毕。

北京的城门,自明清以来的500多年,每天按时开,关一次。

据我母亲讲,民国时期,北京的城门也每天按时开,关。

因为晚上关上城门,对城内的治安,就是有好处。

这是“九门八典一口钟”鸣典撞钟的第一个作用。

第二个做用,报时。

“九门八典一口钟”的第二个作用是报时。

我国很早就把一天分成12个时辰,但明清时期北京的报时,可不是一个时辰报一次,而是一天中,只报五次。

这是为什么?原来,北京城历史上,钟,典齐鸣报时,主要目的不是为京城百姓服务,而是为朝庭和朝庭官员上下朝服务。

特别是为统一上朝时间,统一叫起服务。

明清时期,北京城鸣典撞钟,受京城中央的钟,鼓楼指挥。

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建有钟楼,鼓楼各一座。

具体地址在地安门。

时至今日,钟,鼓楼还屹立在地安门外大街上。

1984年,钟,鼓楼经过重新修善,红墙,绿硫璃瓦,非常雄伟漂亮。

钟,鼓楼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

北京有很多媒体,就以“钟鼓楼”作为栏目名称。

钟,鼓楼在北京中轴线的尾。

鼓楼始建于元朝,原名“齐政楼”。

从鼓楼往南,在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景山,故宫端门,故宫三大殿,午门,天安门,正阳门,永定门。

从钟,鼓楼中轴线往北,就是2008年奥运会的一些场馆。

鸟巢就在中轴线上。

翻回头来再说明清时期北京城的报时。

当时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自明朝以来,北京城的记时,报时,都由鼓楼负责。

作为报时工具,钟,鼓楼,在我国很多城市都有。

作用大同小异。

明朝,在北京的鼓楼上,安有一套测时系统,名叫“铜壶滴漏”。

并设有“漏壶室”。

和二十四面更鼓。

每当壶水漏尽,二十四面更鼓会同时敲响。

汇成巨大的鼓声。

鼓楼击鼓每天初鼓在戌时,即现在的晚八时。

先击鼓十三下,做为起时。

起时被称作“定更”也叫”天交头鼓”。

头鼓之后,每隔一个时辰,击鼓一次。

京城人等作息,都以鼓声为准。

三鼓百官即起,四鼓百官候于朝门之外。

五鼓午门大开,百官入朝奏事。

卯时撞钟。

钟,鼓楼报时结束。

这即是“晨钟暮鼓”。

这句话的由来。

北京城,如果从建成的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07年算起,今年正好是北京建城600周年纪念。

北京作为成市名称,是从明永乐年间开使的。

在北京的历史上,从1937年——1945年的敌伪时期,曾更名为“北平”。

巧得很,今天是2007年8月15日,62年前的今天,正是日本投降的日子。

当年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暴行,还历历在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受侵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古老的钟,鼓楼承载着中华古老文明,同时也纪录着百年屈辱的历史。

1900年,八国连军入侵北京,鼓楼也未能幸免。

鼓楼上的巨鼓鼓皮,被侵略军用刺刀捅破。

“铜壶滴漏”丢失。

现存的是复制品。

古老的鼓楼在计时,报时的同时,也鉴证和纪录着我们曾经有国无防的屈辱历史。

每天在鼓楼打头鼓时,“九门八典一口钟”的守卫者,闻鼓声与之呼应,钟典齐鸣。

典打一轮就该关城门了。

每当天交五鼓,“九门八典一口钟”再次与鼓楼呼应,再一次钟典齐鸣,该开城门了。

当鼓声停止,城门大开。

“九门八典一口钟”也就完成了一天的使命。

“九门八典一口钟”天天循环往复,年复一年。

不知疲倦地演奏了500多年。

这也是老北京人,管报时叫打点,管时间叫钟点的原因。

这就是北京城“九门八典一口钟”的故事。

爱北京,爱中华,忆往事,看今朝,迎奥运,讲文明,愿中华再度崛起,愿古老的中华民族,再度辉煌。

在这里,我尽自己所知,讲一点北京的老故事。

如果外地朋友有机会来北京,把我说打印下来,可以当地图用。

我这种地图还没处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