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附录唐朝后期的政局

合集下载

大纲版中国古代史课件 4.3 唐朝后期的政局(共32张PPT)

大纲版中国古代史课件 4.3 唐朝后期的政局(共32张PPT)

……
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
岭 南 五 府 经 略 剑 南 节 度 使 陇 右 节 度 使 平 卢 节 度 使 范 阳 节 度 使 河 东 节 度 使 朔 方 节 度 使 河 西 节 度 使 北 庭 节 度 使 安 西 节 度 使
广 四 青 辽 北 山 宁 甘 新 新 东 川 海 宁 京 西 夏 肃 疆 疆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唐 明 皇 调 马 图
太 真 上 马 图
华 清 宫 石 砌 汤 池 遗 址
莲花汤与海棠汤遗址
长 恨 歌
白居易
……
天生丽质难自去,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头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经过安史之乱,唐朝人口大量减少。安史之乱 前户数达九百万户,人口达五千万;公元759年 统计:全国只剩一百九十三万户,人口只有一 千六百九十九万。不少人死于战乱,大批人户 被迫流亡。
黑水靺鞨 葛逻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渤 海
唐朝后期 疆域及周 边形势
南 诏
藩镇割据
藩镇林立原因 :
安抚叛将,奖赏功臣,增设了大批节度使
藩镇的特点: 政治上有自主权 经济上有财权 军事上拥有强悍武装 藩镇割据的危害 严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给广大劳动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
府兵法坏而方镇盛。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 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 列天下。……夫所谓方镇者,节度使之兵也。…大盗既灭, 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 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 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 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 不能制,则忍耻含垢,谓之姑息之政。盖姑息起于兵骄,兵 骄由于方镇,姑息愈甚而兵将愈俱骄。由是号令自出以相侵 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为和解之, 莫肯听命。……故兵之始重于外也,土地、民赋非天子有; 既其盛也,号令、征伐非其有;又其甚也,至无尺土,而不 能庇其妻子宗族,遂以亡灭。 新唐书· 兵志 方镇之患,始也各专其地以自世,既则迫于利害之谋。故其 喜则连衡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又其甚则起而弱王室。 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 此。可不戒哉! 新唐书· 方镇表序

唐代后期的社会形势

唐代后期的社会形势

• (二)、安史之乱的过程
• 1、安禄山本人
• 基层能力具备 • ——营州柳城(辽宁朝阳)杂胡,母为突厥人,父 为西域康国人,早死,母改嫁突厥人安延偃,遂改 姓安,名禄山。 • ——安禄山原名轧荦山(突厥语“战斗神”),通 晓6种蕃语,又懂汉语,初为互市牙郎。 • ——安禄山曾为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捉生将,因居 胡中熟悉边地形势,故常在边境掳掠当地少数民族, 因此不断立功升迁。
• 3.军事方面
• ——开元年间,唐朝的军事形势也发生了巨 大变化。 • (1)府兵制的破坏 • ①制度原因 • ——唐朝前期的府兵制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 均田制的破坏又引起了府兵制的破坏。 • ②多重问题 • ——农民失去土地,无力自备兵甲衣粮;府 兵原来是三年一换,而实际很难做到;府兵 常受边将役使和压迫,境遇悲惨。因此破产 农民逃亡,富户想尽各种办法逃避,军府几 乎无兵可征。
• 1.政治方面(骄侈之心~求治之心) • ⑴转变求奢:
• ——唐玄宗初年励精求治、革新政治、锐意进取,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一些可 喜的成就之后,开始满足,贪图安逸、追求享受, 于是骄侈之心取代了求治之心。
• ⑵堕落废政:
• ——唐玄宗统治后期,其奢侈、腐朽和荒淫达到了 惊人地步。特别是天宝三载(744)纳杨贵妃之后, 唐玄宗对她极其宠爱,从此不愿过问政事。据自居 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 身‛,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2.经济发展:
• ⑴南方经济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发展,中国经济重心的 南移的趋势至唐代后期开始凸现。
• ⑵商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十分显著,达到了一个新
的水平。
• 一、安史之乱 • (一)开元、天宝年间的社会形势

唐朝后期的政局1.2.3

唐朝后期的政局1.2.3

第三节唐朝后期的政局一、安史之乱1.原因①政治腐败②军事举措失当2.安史之乱的爆发及经过3.影响二、藩镇割据1.藩镇割据的形成2.特点3.影响三、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1.宦官专权2.“牛李党争”及影响四、唐末农民起义1.原因:土地兼并、吏贪赋重2.经过:鲁豫起义、流动作战、占领长安、建国“大齐”、未追唐军、兵败3.唐末农民起义的作用和影响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统治在用人问题上有何共同之处?或“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在用人问题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

唐太宗时,朝臣进谏成风,魏征被唐太宗誉为“人镜”;唐玄宗初期官吏多而滥,他采取精简官吏,定期考核等措施,裁汰冗员。

由于能采纳诤言,善用人才,政治较为清明,是唐前期一百年间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得人者昌”。

唐玄宗统治后期情况怎样?为什么会出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走向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节内容。

首先请看安史之乱。

【讲授新课】一、安史之乱提问:“安史之乱”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布置学生看书,讨论并回答,教师板书、归纳)1.原因①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②军事举措失当外重内轻军备废驰⎧⎨⎩唐玄宗执政廿余年以后,陶醉于业已取得的成就和王朝表面的繁荣,不再图进取,所谓“清静无为”,“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①更加推崇道教。

741年,玄宗命令设立专门研究道教的学校,命名为崇玄学,把它们作为国子监的一部分,以使考生按照明经科的模式,为参加关于道教经籍的专门考试(道举)作准备。

747年,《道德经》正式被宣布为最重要的经籍。

从743年起,老子被授予一系列越来越崇高的称号。

此外,在743年,玄宗采用新年号天宝,它具有道教的涵义,以表示其天命统治的性质有了变化。

②他还一反前期限制佛教的做法,对他在位期间传入的密宗佛教有很大兴趣。

高三历史课件:唐朝后期的政局共22页文档

高三历史课件:唐朝后期的政局共22页文档
高三历史课件:唐朝后期的政局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第16课 唐后期政局

第16课 唐后期政局
“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 “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者所立者七君。
——《新唐书》卷九《本纪九》 唐代宦官专权特点:宦官直接威胁皇权,掌握皇帝废立。
宪宗 哀帝
→ ←
穆宗
→ ←
敬宗
→ ←
昭宗
僖宗
文宗 → 武宗 ↓ 懿宗 ← 宣宗
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主权以 肆虐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 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 变也。推原祸始,总由于使之掌禁兵、管枢密
—— 钱穆《国史大纲》
有关朋党之争:
在选拨官吏标准上,李党主张“经术孤立者进 用”,牛党主张“地胄词彩者居先”。魏晋以 来的门阀士族多以经学传家,重经术实重门阀。 词赋词彩是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重词彩亦 即重科举。 牛党主张维护以进士科取士,而李党对科举制 不满,要求改革科举制度;牛党反对用兵藩镇, 主张采取妥协政策,李党力主削弱藩镇势力, 恢复中央权威;牛党反对精简国家机构,李党 主张精简国家机构。
杜司勋(牧) 李商隐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杜牧为牛僧孺作墓志铭,称其 “忠厚仁恕,庄重敬慎”
江南春 泊秦淮 杜牧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烟笼寒水月笼沙, 水村山郭酒旗风。 夜泊秦淮近酒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 商女不知亡国恨, 多少楼台烟雨中。 隔江犹唱后庭花。
▲至德二载(757)正月,安禄山为子安庆绪所 杀。九月,唐军收复长安。十月,收复洛阳, 安庆绪退守邺城。
▲乾元元年(758)九月, 郭子仪、李光弼等 九节度60万军围攻邺城,唐军不设主帅,仅以 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予以节制。半年不克。
▲次年三月,史思明援救安庆绪, 一战击溃九节度。史思明杀安庆绪, 自称“大燕皇帝”。 ▲上元二年(761)三月,史思明为 其子史朝义所杀。 ▲代宗广德元年(763),史朝义 兵败自杀,安史之乱结束。

唐朝后期的政局PPT课件 人教版.ppt

唐朝后期的政局PPT课件 人教版.ppt
代宗广德元年(763),史朝义兵败自杀,安史之乱 结束。
安史之乱的影响 :
(1)安史之乱严重地破坏了北方经济
(2)中央集权大大削弱,诸多的藩镇拥 兵自立
(3)边疆少数民族政权趁机进扰,周边 不宁
(4)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江 南经济的发展
战后,东部重镇洛阳户籍不足一千五百户。东 起郑州、开封、徐州,北抵黄河北岸直到今安 阳一带,西至潼关,居民逃散。登高远望,满 目萧条。往日繁华的河南大地,先遭叛军之杀 戮,又遇回纥、官兵洗劫。回纥帮助唐朝收复 洛阳,抢劫、烧杀,“伤死者万计”。唐军平 叛收复了河南的州县,却将河南称之为“贼 境”,所以百姓财物又被抢掠一空,洛阳周围 几百里,不少州县变为废墟。
新唐书·兵志 方镇之患,始也各专其地以自世,既则迫于利害之谋。故其 喜则连衡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又其甚则起而弱王室。 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 此。可不戒哉!
新唐书·方镇表序
秀才卢生…自天宝后,三代或仕燕,或仕赵,两地
皆多良田畜马。生年二十,未知古有人曰周公、孔
夫子者。击毬饮酒,马射走兔,语言习尚,无非攻
“一骑红尘妃子笑, ②官国任库忠用,代奸深 为佞得右,玄相偏宗,信喜兼国爱吏忠。部林尚75甫2书年,、,导集李致贤林政院甫治大死一学,片士杨黑,暗。 封无卫国人公,知一身是兼四荔十枝余职来。他。独断”专行,杜
(2)军绝事言举路措,失结当党营私,陷害忠良,广收贿赂,积
①缣为边达名镇二发兵千 动力万叛急匹乱剧。,增在75长5随年玄。,宗安逃禄往山蜀内以地讨轻途伐外中杨,重国被忠士
流 寇 主
一 个 重
) 义要
唐末农民战争
唐①“末历一 争唐农时般和民十朝对说大 年崔抗来起,义波形,、的及势中卢历大,国史半、在封意个李唐建义中中制国、,叶社郑是以会我及前的国和阶城历以级史南后斗上一,次 大规韦有模、着的农鲜杜民明二战的争家不,同,流点动蝉作。联战前是珪一它时组的期突,农出世民特点起为。

6.5唐朝后期的政治及其覆亡

6.5唐朝后期的政治及其覆亡

王仙芝起义作战图
黄巢军的流动作战和大齐 政权的建立 878年, 王仙芝战死,余部 与黄巢会合。黄巢自称黄王,号 “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黄巢 采取流动作战方式,领兵渡江, 向唐军力量薄弱的江南进军,又 进军岭南。879年, 起义军占领 福州,进克广州。这时岭南疫病 流行,黄巢决心再次北上。起义 军五十多万北伐,自桂林进入湖 南,又沿长江东下。880年7月, 起义军渡过长江、淮河,到达河 南。黄巢通牒诸藩镇,宣称义军 向朝廷问罪,与藩镇无关,一些 中原藩镇为保全自己势力,也暂 时持中立观望态度,义军进军顺 利,很快占领洛阳。 881年1月,进入长安。1月16 日,黄巢即皇帝位。国号“大 齐”,年号“金统”。
——
一、中央与藩镇的斗争
德宗 顺宗
宪宗
穆宗
敬宗
元和末年,河北强藩纷纷表示归附朝廷、放 弃割据,申报管内户籍,请朝廷置官吏,并 纳租税。 《资治通鉴》卷二四一 ‚自广德以来,垂六十年,籓镇跋扈河南、 北三十余州,自除官吏,不供贡赋,至是 尽遵朝廷约束‛。
穆宗长庆元年(821),“河朔再叛”,河北藩镇 的割据状态依旧,但唐朝中央的实际控制区域还是 有所扩大。
二、宦官专权
唐玄宗 唐肃宗
唐代宗
高力士 李辅国
程元振、鱼朝恩
鱼朝恩:‚天下事有不由我乎!‛
“去程得鱼,所谓去虺(huǐ)得虎也”。
二、宦官专权
3、南衙北司之争 唐顺宗,“永贞革新”(805)二王八司马 1)罢宫市2)停杂税3)抑藩镇4)夺军权 唐文宗,“甘露之变”(835) 李训、郑注
‚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
之党尚风节,故政乱于上而俗清于下,及其亡也,人犹畏义
而有不为。唐之党趋势利,势穷利尽而止,故其衰季,士无 操行,不足称也”。

《唐朝后期的政局》课件

《唐朝后期的政局》课件
节度使成为地方最高军政 长官,掌握重兵,形成割 据势力,破坏了中央对地 方的控制。
财政分权
地方财政独立,削弱了中 央政府的财力,导致中央 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 。
官僚制度的变化
官员冗员现象
唐朝后期,官员数量庞大,冗员 现象严重,导致政府效率低下。
贪污腐败盛行
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导致国 家财政困难,加剧了社会矛盾。
官品制度的变化
唐朝后期,官品制度发生变化, 官僚等级更加复杂,加剧了官员
之间的矛盾和纷争。
02
宦官势力的崛起
宦官势力的形成
唐中宗时期
安史之乱后
宦官开始参与政治,逐渐形成一股政 治势力。
宦官势力逐渐成为唐朝后期政治的重 要力量。
唐玄宗时期
宦官势力进一步扩大,开始掌握军权 。
宦官势力的壮大
掌握禁军
农民起义军逐渐形成了较为严密的军事组织和作战体系,采用灵 活机动的战术,不断壮大力量。
农民起义的社会影响
农民起义的发展加剧了唐朝社会的动荡,加速了唐朝的灭亡进程 。
唐朝的灭亡
1 2
唐朝灭亡的原因
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军事力量衰弱、经济崩溃, 加上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的打击,导致唐朝的灭 亡。
唐朝灭亡的过程
03
藩镇割据的形成与影响
藩镇割据的形成
唐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
地方官员贪污腐化,导致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为藩镇割据 提供了温床。
军事制度的改变
唐朝中后期实行募兵制,将领掌握大量军队,逐渐形成割据势力。
地方豪门势力的崛起
地方豪门势力在地方上掌握经济、社会资源,逐渐形成割据势力。
藩镇割据的发展
藩镇之间的相互攻伐
农民起义的导火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李辅国 :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即位,宦 官李辅国因拥立有功,权利逐步扩大, 可以参与机要,统领禁军,任免宰相, 还杀皇后,又拥立了代宗皇帝。
• 后来,宦官的权利越来越大,甚至国策 的制定,朝臣、节度使的任免,皇帝的 废立,几乎都有他们把持。
2.安史之乱的经过
为什么力量如此强大的叛乱被唐政府平定了呢? ①叛军内部矛盾重重;②叛军到处烧杀抢掠; ③借助了 回纥兵的力量。④叛乱分裂是违背历史潮流的,是违 背人民利益的。
安史之乱中两件大事? 1.叛军占领长安后,唐玄宗仓皇逃往成都, 2.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任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平定了叛乱。
(1)平叛将领:郭子仪、李光弼 (2)时间:755年-763年, (3)结果:历时八年,平定之乱。
——《资治通鉴》
• 他重用的大臣,已不再是贤能之辈,而是一群巧于献媚, 善于逢迎的小人。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先后独揽朝政,他 们结党营私,妒贤嫉能,媚上欺下,陷害忠良,朝政腐败。 (用人的问题)
安史之乱
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
岭剑陇平范河朔河北安 南南右卢阳东方西庭西 五节节节节节节节节节 府度度度度度度度度度 经使使使使使使使使使 略
高力士
宦官专权 第二阶段:掌握禁军
皇帝老儿,咱俩 到底谁听谁的, 嗯?!
大家但内里坐, 外事全凭老奴处置。
李辅国
宦官专权 第三阶段:掌握皇帝生杀予夺大权
你这混帐东西,别看 你是皇帝我要你死你
就活不了!
唐 末 宦 官
1.宦官专权 P66
• 高力士:唐玄宗后期,宦官高力士受宠, 逐步参政。一般政事由高力士处理,大 事才送皇帝裁决。
安史之乱失败的原因?
(4)影响: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 P65
3、安史之乱的影响 P65
(1)、它使广大人民,特别是黄河中下游 的人民遭受了一场空前浩劫,北方经济 遭到了大破坏;
(2)、它打破了唐朝的统一,中央集权日 益削弱。
(3)、它使唐朝边防空虚。少数民族乘机 而入;
(3)、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杨贵妃之墓
天生丽质难自去,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长恨歌》白居易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唐玄宗与杨贵妃终日饮酒作乐。(自身的问题)
• “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 以成其奸;妒贤疾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 诛逐贵臣,以张其势。”
2.藩镇割据的特点 P65
(1).自行委派官吏。 (2).不向中央交赋税。 (3).军队不听中央调动。 (4).节度使职位传子或传部将。
地方政权,军权,财权被他们完全操纵。 这样对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呢?
3.藩镇割据的危害 P66
• (1)唐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控制地方, 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第三节
“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在位?
唐玄宗
开元(713~741年)
唐玄宗前后期行为对比表
天宝(742~756年)
前期
后期
崇尚节俭 日益奢华
励精图治 不理政事
任用贤相 任用奸相
整顿吏治 朝政腐败
一、安史之乱(755-763年)
1、天宝危机(安史之乱的原因) P64
(1)、政治腐败: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
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长恨歌》
至德二载(757)正月,安禄山为子安庆绪所杀。 九月,收复长安。 十月,收复东京洛阳,安庆绪退
守邺城。
乾元元年(758)九月,郭子仪等九节度60万军围 攻邺城,半年不克。
乾元二年(759)三月,史思明援救安庆绪,一战 击溃九节度。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 代上宗元广二德年元(年7(6176)3)三,月史,朝史义思兵败明自为杀其,子安史史朝之乱义结所束杀。。
广四青辽北山宁甘新新 东川海宁京西夏肃疆疆
安史之乱
重用蕃将、委以重权
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安禄山河东节度使
朔方节度使
安思顺
陇右节度使
哥舒翰
安西节度使
高仙芝
粟特
突厥 突骑施
高丽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发兵15万, 以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
安史之乱
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2、安史之乱的经过(755-763年
安史之乱的经过
明 皇 幸 蜀 图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宝十五载(756)正月, 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 “大燕”。
同年六月,叛军攻破潼关, 占领长安,唐玄宗西逃, 发生马嵬兵变,唐玄宗七 月抵达成都
同年七月十二日,唐肃宗 即位于灵武,尊玄宗为上 皇天帝,年号至德。
• (2)战争频繁。藩镇之间、藩镇和中央 之间,不断争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 灾难。
三、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P66
• 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很 多。除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中 央与地方的矛盾比较突出外,中央
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矛盾。
宦官与党争 唐 代 宦 官
宦官专权 第一阶段:批阅奏折
别以为你是当朝 宰相,你呈上来 的奏折还得让我 批准呢!
任用李林甫(“口蜜腹剑”)、杨国忠 (2)、军事举措失当。
①外重内轻 ②军备废弛
总结:朝政腐败,预伏着危机
安史之乱的原因:
根本原因: 政治腐败,军事举措适当 直接原因: 节度使势力日益增大
杨贵妃 (719~756) 最初为唐玄宗的第 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 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封 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 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 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 就有七百人。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 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 唐玄宗被迫被缢死贵妃于路祠。安史治乱与 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杨 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 美女。
二、藩镇割据
• 1.藩镇割据的形成(两种途径:)
• 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凭借军队割据一方。 当时,安史余部尚有很强的实力,唐无力 平定,只好默认既成的事实,就地封他们 为节度使。
• 第二,平叛中涌现的一批战将,不少也升 任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这些节度使管 辖的地区,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名 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