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沈尹默《月夜》练习(含答案)
《月夜》阅读训练及答案

《月夜》阅读训练及答案喧嚣的校园在晚休的铃声中渐渐沉睡了,宿舍里同学们的欢闹声,已经听不见了;偶尔听到的只是远处池塘里的几声蛙鸣。
在这幽微的月光里,毕业离校的幽苦又萦上心头,我鬼使神差地走到校园后面的林荫小道上。
曲曲折折的小径,蔓草横生。
不知名的白色野花挨挨挤挤地开着,像是一地银白的精灵,在月光里摇曳婆娑。
两旁的玉兰树,是我们来时栽下的,现在已蓊蓊郁郁,两人多高了。
月华如洗,透过扶疏的叶隙,撒下一地的斑驳。
我想起了第一学期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的那个中秋月夜。
马鞍山上,芝山亭中,在满月的光里,大家欢聚一堂,品茗、吃月饼,畅谈理想、人生,遐想着月的传说。
月光皎洁,马鞍山披着一层银辉。
风儿带着秋的凉意,沙沙地响过了竹林,响过了芝山亭。
记得苏子有言:“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易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那时我想,我们真是一群幸运的人儿,搭在世纪末人才的班车上,享受着太平盛世的风光霁月,展望着未来岁月。
又是一个月夜。
因白天一位同学病了,我带他去看病,一时没请假,旷了半天课。
班主任周老师叫我去她家一趟。
我想,坏了,要挨批了。
我忐忑不安地蹭进了老师的家。
“以后有事要记得先请个假。
他身体好些了吗?”接着,周老师又说,“他家挺困难的,这些钱你捎给他,就说是他家里寄的。
你们是同乡,他不会怀疑,我明天上完课再过去看他……我买了几帖中药……”我无言,捏着这张带有体温的50元钱,望着老师纤弱秀丽的背影,我平生头一回体味到了一种山的威严。
走出老师的家,我蓦地发现,今晚的月好圆好圆……重温往事,同学情使我感到甜蜜,师生情更使我感到温暖。
在这离别的时刻,双眸不由湿湿的。
在微微的泪光中,我又看到了窗口那盏熟悉的灯还亮着,那是老师在辛勤地工作吗?这样想着,不觉已回到宿舍。
均匀的鼻息声微微响着,舍友们已睡熟好久了。
1.文中引用“苏子”的话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2.“我忐忑不安地蹭进了老师的家。
2020-2021学年部编九下语文第一单元拓展练习【含答案】

部编九下语文第一单元拓展练习一、选择题1. 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霜(shuāng)风呼呼的吹着B.你装饰(shì)了别人的梦C.郊(jiāo)原如海D.我有年轻舵(duó)手的心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即“五四运动”前后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B.《萧红墓畔口占》是现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 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
C.《断章》中诗人如同与读者面对面聊天,“你”指的是读者。
全诗明白如话,但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
D.《风雨吟》中“大地风雨的海上”是一个独特的意象,这个意象使我们知道诗人的人生坐标发生了动摇,其对未来感到茫然。
E.《风雨吟》写出在重大变故面前,年轻人辨不清方向,操不稳命运之舟的舵把,表现出忧惧不安的情形。
3.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疲惫悬崖搏大绯红B.敏感捷报寂莫精灵C.淤滩谎言隽永喷薄D.深渊烽烟振怒熏黑4. 给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这樱花,一堆堆,一层层,好像云海似的,在朝阳下绯红万顷,溢彩流光。
②清晨的山路上,没有别的车辆,只有我们这十一辆汽车,沙沙地飞驰。
③当曲折的山路被这无边的花云遮盖了的时候,我们就像坐在十一只首尾相接的轻舟之中,凌驾着骀荡的东风,两舷溅起哗哗的花浪,迅捷地向着初升的太阳前进!④这时我忽然看到,山路的两旁,簇拥着雨后盛开的几百树几千树的樱花!A.②③①④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桂林的湖光山色,在蒙蒙细雨中,隐隐约约,云雾缭绕,林木苍翠,美如仙境,引人入胜。
B.近阶段,毒黄瓜、瘦肉精、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
C.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好听极了。
D.在某市“明日之星”作文大赛中,多名中学生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夺得了一等奖。
《月夜》阅读附答案

《月夜》阅读附答案月夜巴金阿李的船正要开往城里去。
圆月慢慢地翻过山坡,把它的光芒射到了河边。
这一条小河横卧在山脚下黑暗里,一受到月光,就微微地颤动起来。
水缓缓地流着,月光在水面上流动,就像要跟着水流到江里去一样。
黑暗是一秒钟一秒钟地淡了,但是它还留下了一个网。
山啦,树啦,河啦,田啦,房屋啦,都罩在它的网下面。
月光是柔软的,透不过网眼。
一条石板道伸进河里,旁边就泊着阿李的船。
船停在水莲丛中,被密集丛生的水莲包围着。
许多紫色的花朵在那里开放,莲叶就紧紧贴在船头。
篷舱里直伸伸地躺着两个客人。
一个孩子坐在船头打盹。
船夫阿李安闲地坐在船尾抽烟。
那个年轻的客人是乡里的小学教员,家住在城里,星期六的晚上就要进城去。
另一个客人是城里的商店伙计,为了商店的事情他常常被老板派到省城去。
奇怪,根生这个时候还不来?小学教员在舱里翻了一个身,低声自语道。
他向船头望了望,然后推开旁边那块小窗板,把头伸了出去。
他把头缩回到舱里就关上了窗板,正听见王胜(那个伙计)大声问船夫道:喂,阿李,什么时候了?还不开船?根生还没有来。
还早,怕什么!船夫阿李在后面高声回答。
根生每次七点钟就到了。
今晚--小学教员接口说。
他一定会来的,他要挑东西进城去。
船夫坚决地说。
喂,阿李,根生来吗?一个剪发的中年女人,走上石板道就唤着阿李。
根生?今晚上大家都在等根生,他倒躲藏起来。
他在什么地方,你该知道!阿李咕噜地抱怨说。
糟啦!根生嫂叫出了这两个字,转身就跑。
喂,根生嫂,根生嫂!回来!阿李在后面叫起来,他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情。
女人并不理他。
她已经跑上岸,就沿着岸边跑,忽然带哭声叫起了根生的名字。
阿李注意地听着女人的叫声,他心上的不安一秒钟一秒钟地增加。
他并不回答那两个客人的话。
他呆呆地站在那里,听女人唤丈夫的声音,忽然说:不行,她一定发疯了!他就急急往岸上跑去。
他们一定把他抓去了!他们一定把他抓去了!女人疯狂似的叫着。
抓去?哪个抓他去?你说根生给人抓去了?阿李恐怖地问。
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同步练习

3 《短诗五首》同步检测(满分:70分时间:45分钟)一、积累与运用(4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寂寞.(mù)湖畔.(pàn)霜.风(shuāng)B.差.异(chà)房舍.(shè)谎.言(huǎng)C.装饰.(shì)郊.原(jiāo)舵.手(tuò)D.漫.漫(màn)埋没.(mò)海涛.(tāo)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B.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C.郊原/如海,房舍/如舟D.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3.下列句子表达情感最强烈的一项是()(2分)A.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
B.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难道不令人惊叹?C.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会令人惊叹吗?D.令人惊叹,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
B.《月夜》表现了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C.《断章》表现了诗人从刹那的感觉中提升起的哲理与智慧,体现出诗人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
D.李望水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他了。
5.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寂寞”“卧听”“山茶”这三个词语依次是形容词、动词、名词。
B.“长夜漫漫”“年轻舵手”“放下包袱”这三个短语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C.“随着世界对中国的兴趣日益广泛,让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路越走越宽,早已超越了传统文化、文学作品和汉语教材的‘老三样’。
”这个句子缺主语,应删去“随着”或“让”。
9下语文《短诗五首月夜》 同步练习(含解析)

短诗五首课时作业单选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楹联(yíng)追溯(shuò)簇新(cù)扣人心弦(xián)B. 婆娑(suō)惩戒(chěng)戳穿(chuō)凛然生畏(lǐng)C. 嗔怒(chēn)惬意(qiè)瑰宝(guī)孜孜不倦(zī)D. 召唤(zhāo)山峦(luán)刹那(shà)侃侃而谈(kǎn)2.下列诗句划分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B.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C.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D.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B.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C. 房舍如舟。
D.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4.下面是关于“诗歌节奏”的一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
②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
③总之,节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④在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⑤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
⑥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朗诵出来的节奏也会不尽相同。
A. ②④⑤①⑥③B. ②⑤①④⑥③C. ④②⑤①⑥③D. ⑤④①②⑥③5.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词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徜徉于宁静之中,人生就多了一份韵律、多了一种意境。
在月下,感受大地之精美,望________、揽________、听天籁之音、赏梅花弄影;在雨中,感受自然之清新,观梧桐细雨、眺________、闻________、恋雨打芭蕉。
宁静如诗。
①空中响雷②繁星排空③远山迷蒙④夜风入怀A. ②④③①B. ③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③④①②6.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 风从/大地/卷来B.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C.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D.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市政府做出了不准销售、使用、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决定。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月夜》同步练习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月夜》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月夜》的作者是,它是我国伟大的诗人。
2.理解《月夜》诗中词语。
云鬟:。
清辉:。
虚幌:。
双照:。
3.《月夜》全诗的领句是,领词是4.《月夜》诗人写说妻子见月而思己的诗句是,具体表现妻子思己之苦情形的诗句是5.《月夜》中诗人身在,妻子身在,诗人思念妻子儿女,却反写,这表现了诗人写法的独特。
6.“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句使用了方法,写儿女不了解(因为年幼)母亲忆长安之意,实写7.“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示了诗人的愿望。
二、问题理解8.根据诗句,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人的妻子独自望月的情形。
9.《月夜》诗中的“独看”与“双照”相对成趣,你能体会到此中的妙处么?请谈谈你的体会。
10.《月夜》诗人既然有“小儿女”和妻子在一起,为什么却说闺中“只独看”呢?11.《月夜》颈联是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恋自己,请品味“湿”“寒”的表达效果。
12.《月夜》此诗中实有三种月夜境界:13.比较三单元三首咏月诗的异同。
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古诗文田舍①【宋】范成大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
②筑圃:修筑打谷场。
③菁:水草。
④天末:天边。
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14.全诗洋溢着一种“” 的气息。
(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15.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
16.阅读下面古诗遣兴[清]袁枚爱好①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②,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
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
(1)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诗?(2)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杜甫;现实主义2.【答案】妇女的鬓发;指月光;薄而透明的帷帐;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3.【答案】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独看4.【答案】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月夜》《萧红墓畔口占》同步练习

《月夜》《萧红墓畔口占》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3题。
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979年4月2.反复诵读《统一》和《一代人》,有没有发觉对立统一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写诗技巧?请模仿这两首诗的手法,自己写一首短诗,并和同学们分享。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4题。
狱中题壁戴望舒如果我死在这里,当你们回来,朋友啊,不要悲伤,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我会永远地生存用你们胜利的欢呼在你们的心上。
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曝着太阳,沐着飘风:他怀着的深深仇恨,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1942年4月27日1.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诗人要朋友们“永远地记忆”的“仇恨”指什么?“唯一的美梦”具体指什么?2.诗中的人称代词多变,如“我”“朋友”“你们”“他”,如何理解这四种人称所指代的对象?3.本诗作于狱中,从诗的内容看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4.本诗的情感,除了对敌人的仇恨和对革命斗争必胜的信心外,请简要说说还有什么。
(4分)附参考答案:(一)1.本诗选取了“黑夜”“眼睛”和“光明”三个意象,“黑夜”代指时代背景一文化大革命。
“眼睛”也是“黑色”的,曾被黑夜所欺骗、熏染,其后产生了深刻的怀疑,渐渐有了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
这是诗人对自己的反思,这反思是沉重的,也是令人畏惧的。
诗人要用那“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寻找理想,这是诗人对“黑夜”的反叛。
2. 概括出了一代人的心理历程,表达出对黑暗的否定、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3. 略。
(二)1.联系诗歌的写作时间,诗人要朋友们“永远地记忆”的“仇恨”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唯业的美梦具体指的是赶走侵略者,实现民族解放。
2.“我”指诗中的主人公,“他”指“我”死后的尸体,“朋友”和“你们”都指“我”的战友。
3.不是实写。
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
3 短诗五首(学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3 短诗五首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五首诗歌的意象,体会不同的诗味。
2.感受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品味凝练而含蓄的语言。
3.揣摩五首诗歌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学习重难点1.把握五首诗歌的意象,体会不同的诗味。
2.揣摩五首诗歌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短诗是我国现代文学的一种概念,诗歌在14行内就是短诗。
在中国,短诗的概念是由现代诗人首先提出的,他们吸纳了西方14行诗的体制,首次明确提出短诗界定应为14行以内,同时认为短诗的第一要义便是完整。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作者简介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
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
获1971 年诺贝尔文学奖。
1917 年7 月在特木科《晨报》发表题为《热情与恒心》的文章,这是诗人第一次发表作品。
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二)写作背景沈尹默的《月夜》发表于1918 年1 月出版的四卷一号《新青年》杂志上,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
本诗的发表极大地加速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它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夜》沈尹默阅读答案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着,却没有靠着.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提示: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来写.)
2.“却没有靠着”最能表现诗的主旨,试说说你的感悟.
(提示扣住“自由”或“独立”,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很美丽的夜景阿风很大晚上的月光明亮照人多么诗情画意阿背景很美丽我和树并驾齐驱
2,表现出环境的萧瑟,人物的孤独.面对处境诗人表现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与高树并排立着,而不是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