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记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巧记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巧记一、古代历史1. 古代文明的起源-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 重要发明: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
2. 中国古代历史- 夏商周:中国最早的三个朝代,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体系形成。
-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
- 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丝绸之路开通。
-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民族融合,佛教传入中国。
3. 欧洲古代历史- 古希腊:城邦制度,雅典民主,斯巴达军事。
- 古罗马:罗马共和国,罗马法,罗马帝国的扩张。
-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圣经》的编纂,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
4. 其他地区古代历史- 古印度: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文化,佛教的诞生。
- 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兰文化的黄金时代。
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中世纪- 封建制度: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庄园经济。
- 教会影响:教皇与国王的权力斗争,十字军东征。
-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兴起,艺术与科学的复兴。
2. 伊斯兰世界-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文化与科技的发展。
- 奥斯曼帝国:征服拜占庭帝国,建立庞大的帝国。
3. 亚洲中世纪- 中国:唐宋变革,科举制度的完善,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的统治。
- 日本:平安时代,武士阶级的兴起,幕府政治的确立。
- 印度:德里苏丹国的建立,伊斯兰文化与印度本土文化的融合。
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意大利为中心,艺术与科学的繁荣。
-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95条论纲,新教的产生。
-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传播。
2.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为中心,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生产方式的变革。
3. 现代国家的形成- 法国大革命:废除君主制,民主思想的传播。
方法4 满分秘籍-中考考前历史学习方法巧记

方法4 满分秘籍一、高精度巩固知识点1.精读课文。
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思考词与词间、句与句间、段与段间的前后关系,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做到完整地回忆课本。
如世界现代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目就要弄清四个知识点:一是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二是经济危机的出现;三是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四是这次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
这四个知识点又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完整知识体系。
2.把握内涵。
在弄清知识点的基础上还须向细处分析,进一步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全部内涵。
二、高准度理解历史概念1.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确定义的前提。
2.完整归纳概念内容。
3.区别概念的异同。
在复习中应把同类或相似、相近的概念进行对比,区分其异同点,从而提高对概念的准确把握。
4.运用概念分析问题。
仅做到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能运用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来分析历史现象才是复习中的理想境界。
三、高密度串联知识网络1.抓点。
如士族制度问题,可抓住四个点:①魏晋时期,在地主阶级中形成士族制度②东晋南朝时期,士族势力发展③南朝末年,士族势力渐衰④唐朝末年,在农民起义打击下,士族被进一步摧垮。
这样,对士族问题就有了完整而明确的认识。
2.串线。
“线”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
如秦朝的皇帝、三公、郡县,两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杯酒释兵权”和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废丞相、八股取士、军机处和文字狱,这些都是“点”,由这些点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建立、巩固、加强的发展史。
3.铺面。
“面”是历史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
总之,只有系统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才能比较轻松地掌握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整体内容,进而捕捉历史的阶段性特征,解题时才能撒得开、收得拢。
四、全方位分析历史现象1.相对完整的叙述+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
六大方法助您巧记记忆高中历史

六大方法助您巧记记忆高中历史一、歌诀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就是把重要的历史知识编成诗歌、民谣、顺口溜、快板等形式来记忆。
例如关于"历代农民起义",能够通过以下歌诀实行记忆:陈胜吴广揭竿起,刘邦项羽诛暴秦。
绿林赤眉灭新莽,黄巾起义反东汉。
隋炀帝,施暴政,群雄聚义在瓦岗。
黄王起兵为百姓,冲天将军入长安。
元末义军裹红巾,改朝换代朱元璋。
李自成,进北京,崇祯吊死万岁山。
洪杨率领太平军,攻占南京作天京。
坚持反清十四年,中外敌人梦魂惊。
这首歌诀不但便于记忆,还各有侧重地将一些起义的重要特色、主要活动范围、重大功绩、坚持斗争的时间等勾勒出来了。
歌诀记忆法的好处是记忆时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并且生动轻松,久久难忘,乃至于记忆终身。
二、浓缩记忆法浓缩记忆法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字,把复杂、繁多的识记材料加以凝炼、压缩实行记忆。
例如,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实在太多,我们能够通过浓缩归纳,并巧妙地记忆它的知识框架:一种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四大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五股思潮(封建专制、平均主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六国列强(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八个人物(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九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十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护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浓缩记忆法的优势是增增大脑对知识信息的容量,减轻学习的负担,而且适用的范围较广。
历史时间巧记法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第一次2011310地点:办公室历史巧记四十七法历史知识的三要素是时间、空间、人物,由此构成历史事件。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浩繁的历史年代,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甚至说只记历史人物和事件,不记历史年代,岂不省事吗?”历史老师往往会回答:学历史而不知时间,等于骑车上街不看红绿灯,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记忆历史年代,一要目的明确,二要坚定信心,三是方法得当。
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同学,无不为记忆历史年代绞尽脑汁。
所创立的方法,可分为十几大类计四十七种方法之多。
下面依次加以介绍。
第一类,趣味式所谓趣味式”,即用感兴趣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
(1) 谐音法。
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可把“ 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
”(2) 比喻法。
如1900年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和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1字,钢叉像“9;'盾牌像“00”从而记住1900年这个历史年代。
(3) 口诀法。
也叫顺口溜法。
有朝代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汉晋南北朝,随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到”;有帝王年代口诀: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也有公元年代口诀:“960建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可编成口诀: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届二中会,已经到49”。
这里概括了党的九次会议,古田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 年,1929年召开;会议,瓦窑堡会议都在1935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则在1949年召开。
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简便易记,效果很好。
如从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后各两千,后汉以后公元后,后汉似前公元前。
”这就是把我国历史分成两大段,虽不十分准确,却也大致差不多。
巧记历史知识

巧记历史知识摘要:历史是一门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内容多,较难记,容易忘。
因此,学习和掌握一些历史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是必要的。
关键词:历史知识;记忆;方法从记忆的策略上讲,要遵循一些记忆的规则,如学习和记忆的结合、及时进行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相结合、从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层面上进行记忆等。
具体记忆方法很多,总结了几种方法,希望能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数字代表记忆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二、提取字眼法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
如:《南京条约》内容可提取为“五亿(议)港元”。
“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可以提取为“赔禁拆划”。
内容整理的过程就是深加工的过程,学生一定会加深印象,提高记忆力。
三、谐音趣味记忆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
如: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用“昼(周)夜(叶)祝(朱)贺刘伯承”这五个字帮助记忆,记起来就方便多了。
英国光荣革命的时间(1688年),可用谐音“一路发发”。
四、顺口溜记忆法即把历史知识编成顺口溜,读起来朗朗上口,可快速记忆。
如:关于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可概括为:西(西班牙)西(向西)哥(哥伦布)麦(麦哲伦),达(达·伽马)葡(葡萄牙)东(向东),即哥伦布、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向西航行,达伽马在葡萄牙国王的资助下向东航行。
初二历史知识点巧记方法:歌谣式、比较式、推导式

初二历史知识点巧记方法:歌谣式、比较式、推导式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初中阶段必修的科目之一。
学习历史,首先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但是这些知识点非常的枯燥,很难记忆。
所以,本文将介绍三种巧记方法,帮助初二的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
一、歌谣式记忆法歌谣式记忆法,是指将历史知识点融入到歌谣之中,通过歌谣的形式来记忆。
歌谣式记忆法可以帮助同学们快速而轻松地记住历史知识点,而且还能让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愉快。
例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统天下汉兴唐盛宋辽金夏元明清近看完这些中国历史知多少这首歌谣把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朝代简单地串起来,用韵律和押韵使整首歌谣更加好记。
同样的,将其他的历史知识点用类似的方式编写歌谣,能够帮助学生轻松记忆,并迎合学习英语记单词、背诗文的思路。
二、比较式记忆法比较式记忆法,是指将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比较的方式来记忆。
这种方法注重于历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点。
例如:中国最早的两个朝代是夏朝和商朝。
两者的相同点是都是黄河流域的中心地带,有着较为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不同点是夏朝建立者为启,商朝建立者是汤,夏朝是个传说中的朝代,商朝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朝代。
通过比较式记忆法,同学们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毕竟交叉比对不仅减轻了单独记忆的难度,而且有助于建立概念体系,将知识点结合起来三、推导式记忆法推导式记忆法,是指通过推导和归纳历史知识点的规律来记忆。
这种方法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世界文明史可以分为四大文明:黄河文明、泰晤士河文明、幼发拉底河文明、尼罗河文明。
黄河文明孕育了中华文明,泰晤士河文明孕育了西方文明,幼发拉底河文明孕育了印度文明,尼罗河文明孕育了埃及文明。
通过推导式记忆法,同学们可以深入理解世界文明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
总结以上是三种巧记方法,即歌谣式记忆法、比较式记忆法和推导式记忆法。
如何巧记历史事件

如何巧记历史事件一、等差数列记忆法即根据历史年代排列所呈现的数学规律来记忆。
例如,《辛丑条约》签订、辛亥革命爆发、中共诞生、九一八事变发生,这四个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这四个数字恰好组成了一个以1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三、提取字眼法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
如: 《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作“五亿(议)港元”。
“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
四、谐音趣味记忆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
如:我们记忆英国光荣革命的时间(1688)可用谐音:一路发发;记忆克利期提尼这个名字,可设想克里是你姨,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快而牢。
五、关键字词法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如:我们记忆必修I《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可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①背景;②发展③灭亡。
①背景:经济(工商业发展);政治(氏族制度瓦解);地理(小国、海洋)②发展:三次改革(奠基:梭伦,确立:克利期提尼,繁荣:伯利克里③灭亡:雅典民主的局限;政治经济发展。
六、概括记忆法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
如:将必修I《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可概括为:①前提:光荣革命,②确立:《权利法案》;③发展: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这样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知识就容易掌握了。
七、图表记忆法的特点是借助图表,调动视觉功能,去启发想象力,它能化繁为简,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轨迹,可以把历史知识凝聚成点,化点为面,达到增强记忆的目的。
如:记忆八、归类记忆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单元或总复习。
历史课本的内容十分繁复,孤立地去死记硬背历史基础知识,必然弄得头晕脑胀,结果还是糊里糊涂“一锅粥”。
历史必背口诀

历史必背口诀一巧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清政府被迫签订得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就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性质得突出表现,它们对中国近代史有着巨大而深远得影响,也就是高考常考得重点。
但这些条约得内容易混难记,更易遗忘。
为此,笔者在实践中采用缩记法、字头法、谐音法、排比法等方法多管齐下,生动形象,好记难忘,收到了良好得效果。
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得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税”。
方法2,用字头法结与谐音法记为“哥哥赔五(双)鞋”,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赔”──赔款;“五”──五口通商;“(双)”──辅助记忆,无实义,下同;“鞋”──谐“协”音,指协定关税。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名称得记忆。
方法1,用字头法记为“广、厦、福、宁、上”。
方法2,用谐音法记为“光(广)下(厦)不(福)能(宁)上”。
二、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军舰与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公使驻京、开十口、外国船、外国人、赔款”。
方法2,用数字排比法记为“一开二赔三外”,解释:“一开”──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即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与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三、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史
第一单元:
关于中国古代的朝代,可采用谐音的方式记忆。
原始人在夏天受了伤(商),喝了碗稀粥(西周)。
穿了件春秋,战果(战国)归了秦始皇。
秦始皇累出两滴汗(两汉),三个国家(三国)送来两条毛巾(两晋),南北来朝拜(南北朝),敬送水(隋)和糖(唐),秦始皇送(宋)给他们金元(元)宝,帐目搞得明白(明)清楚(清)。
用串联法记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即:“近闻(晋文)齐桓采松香(宋襄),锯断秦木(秦穆)留楚桩(楚庄)”。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可用串联加谐音法记作:“七叔含烟找围巾”。
第二单元
用联想法记忆历史事件及年代。
如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可用联想法记作:“前鸭子下蛋后鸭子看,刘邦定都于长安”。
这是因为2像鸭子0像蛋。
第三单元
用联想法记忆魏、蜀、吴三国建国年代
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定都于洛阳,需记的内容有:“220”、“曹丕”、“建魏”、“洛阳”等项,可用联想加串联法记作:“曹丕喂(魏)洛羊(阳),一天二两(22)饼(0)”。
同理可记:“刘备守(蜀)成都,一天二两(22)药(1)”;“孙权建吴业(建业),养了三只鸭(222)”。
因为刘备建蜀时已风烛残年,故一天二两药;而孙权的吴国在长江边上,故与养鸭联系。
用联想法记忆晋灭吴的时间
公元280年,晋灭吴,从而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
吴灭了,就等于吴被拆散了,消失了,而吴字可以拆成“二、八、口”三个字,正好与280相合。
第六单元
用对比法记忆宋明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名称
宋朝、明朝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有: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军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权,南宋钟相建立“大楚”政权;明末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李自成建立“大顺”
政权。
这四个政权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为农民政权;二是都有个“大”字。
这样一归纳可记作:“献忠大喜(大西),自成大顺;小波中暑(大蜀),钟相受处”。
把较难记的史实,编成口诀来记的记忆方法。
如: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有了发展,全国出现了30多座较大的城市,苏州、杭州是丝织业最发达的城市,松江是棉纺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是制瓷业的中心,成都是著名的茶市,武昌是著名的木材市场,扬州有大量食盐集散。
广州、宁波、泉州和福州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可压缩编为:景瓷成茶武昌木,苏杭丝、松江棉,广宁泉福港、扬州盐。
中国史
对洋务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可采用谐音记忆法。
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一-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欣)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
用归纳法记忆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
中日《马关条约》包括四项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可归纳记作:“一厂,二亿,三岛,四口”
用串联记忆法记忆《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可化简为“钱”;②要求清政府严禁人民反帝,可化简为“禁”;③允许外国驻兵于中国铁路沿线,可化简为“兵”;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可化简为“馆”。
这四项内容可化简串联记作:“前进宾馆出新丑”。
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活动,可总结为“一转正、两解散、三修改”。
一转正: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二解散:1913年解散国民党,次年又解散国会。
三修改:废《临时约法》改为《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改总统选举法(改选举为推举,改有限任期为连选连任)。
用归纳法记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
即:
五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四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
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两个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一次失败的变法——戊戌变法。
1931年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依*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
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可记为“*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
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争取国家财政基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可编为:“土改完成,工商调整,经费节省”。
用串联法记忆14个沿海开放城市
我国由北往南沿海开放的14个城市是: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北海、湛江。
可串记作:“闻您父亲逛大连(温州、宁波、福建、秦皇岛、广州、大连、连云港),天南海北宴请咱(天津、南通、上海、北海、烟台、青岛、湛江)”。
用串联法记忆五大经济特区
我国五大经济特区是:珠海市、汕头市、厦门市、深圳市和海南省。
可串记作:“猪仙下深海(珠海、汕头、厦门、深圳、海南)”。
十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
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的记忆方法。
如:文革中的主要建设成就可归纳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长江,胜利油田”。
即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十堰的二汽,南京长江大桥,山东东营胜利油田。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重大科技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1964年和1967年-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1965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可编为“57武汉,桥通天堑;64、67,惊世两弹;1965,牛胰岛素;1970,人造卫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