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概念和重要性,增强学生对普通话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节奏,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普通话,积极参与普通话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普通话的概念和重要性2. 普通话的发音、语调和节奏3. 普通话的学习方法和技巧4. 普通话的应用和推广三、教学重点1. 普通话的概念和重要性2. 普通话的发音、语调和节奏3. 普通话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四、教学难点1. 普通话的发音、语调和节奏2. 普通话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普通话的概念、发音、语调和节奏等内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正确的普通话发音、语调和节奏。

3. 练习法:学生跟读、模仿、练习普通话发音、语调和节奏。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普通话学习方法和技巧。

5. 游戏法:设计普通话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案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普通话教材、录音机、普通话光盘、教学卡片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听到教师的讲解和示范。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普通话的重要性和普及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普通话的概念、发音、语调和节奏等内容,注意举例说明。

3. 示范:教师示范正确的普通话发音、语调和节奏,让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跟读、模仿、练习普通话发音、语调和节奏,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普通话学习方法和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6. 游戏:设计普通话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和提高普通话水平。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音准确性、语调和节奏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普通话练习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和语音特点;2.学习普通话的基本发音规则;3.能够正确而流利地朗读普通话;4.培养学生的语音准确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语音准确性的培养;2.普通话的正确朗读;3.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三、教学准备1.课件、教材和黑板;2.实物道具:音标卡片、录音机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1.导入课题,引发学生对普通话的兴趣,并了解学生在普通话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2.利用音频或视频展示一些普通话发音准确的例子,让学生对普通话发音有一个初步的概念。

【知识讲解】1.介绍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和语音特点,如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一种语言形式,是中国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发音要规范,要以普通话音标为依据等。

2.分析普通话发音的基本规则,如清音和浊音的区分、音调的变化、元音和辅音的拼读等。

【示范演练】1.教师板书相关音标和拼音,用实物道具或课件展示音标的发音。

2.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发音,进行朗读练习。

3.在学生掌握基本音标的基础上,进行单词和短语的朗读练习。

【指导训练】1.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2.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发音纠正,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错误的发音。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多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和朗诵比赛,提高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2.配置普通话学习软件,让学生通过互动练习来巩固发音技巧和语音准确性。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普通话的发音规则和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朗读普通话,并纠正了一些常见的发音错误。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上的普通话发音练习;2.准备一段普通话朗读稿,并自我评价发音的准确性。

七、教学反思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知识讲解、示范演练、指导训练等,通过听、说、读的综合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规则和技巧。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互动和纠错,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发音习惯。

同时,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恰当地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节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普通话的教学设计方案

普通话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沟通与交流,特设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知识。

2. 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听说能力,使其能够流利地进行日常交流。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使学生能够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

三、课程内容1. 普通话语音知识:声母、韵母、声调、儿化音、轻声、变调等。

2. 普通话词汇:常用词汇、成语、谚语等。

3. 普通话语法:句子结构、词性、句子成分、关联词等。

4. 普通话听说训练:日常对话、情景模拟、朗读、听力练习等。

5. 普通话水平测试辅导:测试题型、答题技巧、模拟测试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等基本知识。

2.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使学生直观地学习普通话发音和表达。

3.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答题技巧。

5.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课程背景、目标、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语音教学: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等基本知识,进行发音练习。

3. 词汇教学:讲解常用词汇、成语、谚语等,进行词汇练习。

4. 语法教学:讲解句子结构、词性、句子成分等,进行语法练习。

5. 听说训练:进行日常对话、情景模拟、朗读、听力练习,提高听说能力。

6.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讲解答题技巧。

7. 模拟测试: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模拟,检验学习成果。

8. 总结与反馈:总结课程内容,收集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习态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模拟测试成绩:通过模拟测试,评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推广普通话教学设计10篇

推广普通话教学设计10篇

推广普通话教学设计10篇推广普通话教学设计系列一、《认识拼音》目标:教会学生正确发音,掌握常用的拼音,并能够正确拼读简单的拼音词。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拼音歌曲,激发学生对拼音的兴趣。

2. 教学:逐个教授26个字母的发音和形状,并分别列出相关的常用拼音。

3. 练习:让学生听录音并辨认拼音,然后进行拼音课本上的练习题。

4. 巩固: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拼音卡片游戏,检验学生对拼音的掌握程度。

二、《学会发声》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声音发出语音,并掌握一些汉字的读音。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绕口令、唱歌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

2. 教学:教授汉字的基本读音规律,重点讲解声母、韵母的发音规则。

3. 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音训练,如练习单字发音、朗读课文等。

4. 巩固:通过集体朗读、小组对话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发音技巧。

三、《学会问候》目标: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确的问候语,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1. 引入:播放问候语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场合下的问候礼仪。

2. 教学:教授常用的问候语,如早上好、谢谢、再见等,并讲解正确的语音语调。

3. 练习: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问候语。

4. 巩固:让学生分组进行对话活动,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巩固问候语的应用能力。

四、《学会自我介绍》目标:培养学生自信自愿地用普通话进行自我介绍,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自我介绍视频,激发学生对自我介绍的兴趣。

2. 教学:教授合适的自我介绍格式,如姓名、年龄、爱好等,并讲解正确的语音语调。

3. 练习:进行自我介绍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实践自我介绍。

4. 巩固:辅导学生准备自己的自我介绍,然后进行集体展示和交流。

五、《学会唱歌》目标:通过唱歌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普通话发音能力。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儿童歌曲,让学生感受普通话歌曲的愉悦和美妙。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普通话与方言课程内容:探究普通话与方言参考教材:《普通话与口语训练》(校本教材)课程安排:4课时活动过程:第1・2课时-导入学习情境导语示例1:央视播放的电视连视剧《闲人马大姐》,同学们看过没有?喜欢吗?(让学生说明原因)这部电视剧在语言上有没有显著特点?(北京方言)由此导入。

导语示例2:喝水(h@fei),大树(d台fCι),有谁听懂了这两个词的意思?其实它们指的是喝水和大树。

这种语言方式有别于普通话,属于方言。

二、联系文本,整合探究1 .摘读文本并思考:你是怎样理解方言的?明确:方言有两类:一种是地域方言,另一种是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对生活在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群心理上与情感上的凝聚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特别在异地他乡,一张口就知你是山东人还是东北人等等,所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社会方言带有职业性和身份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也走进人们的生活。

2 .整合信息,采集方言(请一位学生当主持人)①将课前同学们采集的方言进行展示。

采集的方言包括当地地域方言和网络方言,例如普通话里的这边,泰安说成"这窝”,德州说成“这昔兄"。

网络语言里的"88〃表示再见,"斑竹"表示"版主",“521"表示"我爱你〃等等。

也可让学生用熟悉的方言讲故事或谚语,进一步体会该种方言的特点。

例如:大树底下喝凉水,真舒服(dafudιxiaheIiangfei,zhenfufu)β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播放下载的方言歌曲(如《猫和老鼠》)等。

②讨论问题,探究解难——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提出问题并讨论问题,例如:问题-:有人认为方言有碍于祖国语言统一,你的观点如何?问题二:推广普通话会消灭方言吗?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三:以粤语歌曲广泛流传为例,思考经济发达以及名人效应是否影响方言的广度?问题四:如PK、MM这样的网络语言能否出现在公共媒体中?如何推广使用?各组推荐一人进行交流,教师总结。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学设计教案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学设计教案

《大家都说普通话》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重要性,认识到说普通话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普通话,积极参与普通话学习的兴趣。

3.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普通话发音规则和语音特点。

4. 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听说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流利地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二、教学内容1. 普通话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3. 普通话的发音规则和语音特点。

4. 普通话的声调、声母、韵母表。

5. 简单的普通话口语练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普通话的概念、发音规则和语音特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进行普通话口语练习,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4. 互动法:学生之间进行普通话对话练习,增进彼此的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普通话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介绍普通话的发音规则和语音特点。

3. 示范:教师示范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进行普通话口语练习,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5. 互动:学生之间进行普通话对话练习,增进彼此的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普通话的基本发音规则和语音特点。

2. 学生的普通话听说能力有所提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流利地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3. 学生对普通话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普通话学习。

教学资源:1. 普通话教材或教学资料。

2. 普通话声调、声母、韵母表。

3. 录音机、普通话录音带。

4.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六、教学准备1. 教师应熟练掌握普通话发音规则和语音特点,具备一定的普通话水平。

2. 准备普通话教材或教学资料,提前熟悉教学内容。

3. 制作教学课件或准备黑板,以便进行教学展示。

4. 准备录音机和普通话录音带,以便进行听力训练。

5. 组织学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了解学生的起点水平。

七、教学难点1. 普通话的发音规则和语音特点。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普通话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定义、地位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普通话的概念和定义。

讲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介绍普通话的词汇和语法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采用举例法,通过实际例句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回答普通话的定义和重要性。

课后作业:学生能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普通话的语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

让学生能够正确发出常用词语的音节。

2.2 教学内容讲解普通话声母的发音方法,包括清音、浊音、鼻音等。

讲解普通话韵母的发音方法,包括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等。

讲解普通话声调的分类和发音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普通话语音的发音方法。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发音练习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正确发音。

2.4 教学评估课堂练习:学生能够正确发音声母、韵母、声调。

课后作业:学生能够完成相关发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普通话的词汇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词汇和词义。

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普通话词汇进行交流。

3.2 教学内容讲解普通话词汇的基本特点和构成。

举例讲解常用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普通话词汇的基本特点。

采用举例法,通过实际例句让学生掌握常用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够正确回答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课后作业:学生能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普通话的语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普通话进行表达。

4.2 教学内容讲解普通话的句子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

讲解普通话的语法规则,包括词序、助词、标点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规则和声调,提高发音准确性。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提高交际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普通话听说能力,增强对普通话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普通话概述介绍普通话的定义、地位和重要性讲解普通话的发音器官和发音方法2. 第二课时:声母讲解普通话声母的分类和发音特点练习声母的发音,纠正发音错误3. 第三课时:韵母讲解普通话韵母的分类和发音特点练习韵母的发音,纠正发音错误4. 第四课时:声调讲解普通话声调的分类和发音特点练习声调的发音,纠正发音错误5. 第五课时:常用词汇和句子讲解普通话常用词汇和句子的发音规则练习常用词汇和句子的发音,提高听说能力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以标准普通话进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

2.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普通话发音准确性。

3. 对口型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正确的口型,纠正发音错误。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互相纠正发音,共同进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学习态度。

2. 发音准确性:评估学生普通话发音的准确性。

3. 听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口语测试,评估学生的听说能力。

4. 学习成果:定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普通话教程》2.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普通话语音示例3. 教学课件:展示普通话发音规则和练习内容4. 练习册:供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5. 普通话水平测试题库:用于定期测试学生普通话水平六、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保持教室整洁、安静,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

2. 教学设备:确保投影仪、音响等设备正常使用,为教学提供必要支持。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相关普通话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普通话概述及发音器官2. 第二周:声母发音练习3. 第三周:韵母发音练习4. 第四周:声调发音练习5. 第五周:常用词汇和句子发音练习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发音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话》教学设计课题序号1-2 授课班级1、 2、班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授课章节普通话一名称使用教具多媒体1、了解普通话沿革历史教学的2、认识到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具体目标3、制定普通话训练计划。

教学重点重点:认识到学好普通话的意义教学难点难点:制定普通话训练计划课外作业笔记:普通话学习的意义;普通话训练计划。

教学后记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图第一课时学生发言:前奏:寒假回顾(使用普通话)(15 分钟)我的寒假生活老师注意给学生的发言做一总结,或提炼提纲。

意识引体会普通话导开放发言的一、由生活中的一些笑话说明说好普通话非常重要。

导入(多媒体)( 10 分钟)读笑话,体1、卖鱼的扯着嗓子一个劲地叫喊着:“鱼啦,鱼啦。

”会。

旁边一个卖枣的也不甘示弱,紧接着嚷:“糟(枣)啦,糟(枣)啦。

”“鱼啦。

”“糟啦。

”“鱼啦。

”“糟拉。

”卖鱼的越听越不对劲,觉得卖枣的好像有意跟他作对,于是两人吵了起来。

2、牛老伯在大声叫卖:“卖月饼了,四块钱十个。

”模拟创很多人都围上去买这“便宜”月饼,到付钱时,才明作白老伯的月饼是十块钱四个。

激发兴3、春花遇见一个朋友带着儿子逛街,忙上前打招呼,趣并赞道: " 这个小狼孩(男孩)长得真可爱。

"4、村长在村民会议上说:“兔子们,虾米们,咸菜太贵,不要酱瓜,要猪蹄。

”把他的方言译成普通话是:同志们,乡民们,现在开会,不要讲话,要注意。

二、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一下自己的方言中哪些地方容易引起误解。

( 5 分钟)个性创作三、了解普通话(出示多媒体)(10 分钟)学生视觉映视觉映像像能力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

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非官方语言)的法定地位。

核心过程推进第二课时交流再映像在交流训练与检测。

触动课堂四、了解普通话的历史沿革(多媒体)(15 分钟)汉语自古以来有方言同时也有共同语言。

春秋时期:孔夫子时代——雅言(洛阳雅言为标准)。

汉代: 通语。

从秦汉开始,黄河沿岸的中原了解历人陆续向南方迁移,把河洛古语带到南方。

史晋代:北方朝代一般以洛阳话为标准音,南学生了解普方一般以建康话为标准音。

西晋后的北方话是北方游通话历史沿牧民族学习汉语和留在中原的汉民族和北方少数民革过程。

从族语言融合的产物,初步形成北方话。

建康话是南迁总体上对我的晋王室的语言和当地语言融合形成的,也是今天吴国语言的发语的源流。

展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隋朝:定都长安,编著《切韵》,音系为参考洛阳话和建康话为主。

唐代: 在《切韵》的基础上,制定《唐韵》复述各个历作为唐朝标准音,规定官员和科举考试必须使用唐史时期的汉韵。

语共同语的名称隋唐时代,江南经济跃居全国前列,又是南朝时代的文化中心,因此吴语仍然有一定流行度。

金陵话、苏州话和扬州话都是当时吴语的代表。

宋代: 在《唐韵》的基础上,制定《广韵》。

元朝: 以大都话为基础,制定《中原音韵》,作为标准音。

并且废除《广韵》的标准音地位。

这样,中国北方的方言有朝着大都话靠拢的趋势。

明代:朱元璋将南京话为基础的《洪武正韵》作为标准音,南京话也是南方官话的代表。

清代: 雍正帝在( 1728 年)设正音馆,制定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官话”作为标准音。

清朝末年 : “国语”成为民族共同语的一个正式称呼。

1920年国语推行不到两年就爆发一场当时名之为“京国之争”(指京音和国音)的大辩论。

问题的起因就在于国语标准音。

支持国音和支持京音的分成两派。

国音是主要“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

京音是“纯以北京话为标准”。

1932 年根据新国音编纂的《国音常用字汇》由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对国音以北京音为标准的含义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即“”所谓以现代的确北平音标准音者,系指‘现代的北平音系’而言,“并非必字字尊其土音”。

近代的“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 1906 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

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上世纪 50 年代,为了突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突出我们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决定不采取国语这个叫法。

如果叫国语的话,担心会被误解为把汉语凌驾于国内其他民族之上。

经过研究最后决定叫普通话。

1955 年 10 月 26 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1956 年 2 月 6 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

其中,“普通话”三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

普通话的语法以鲁迅、茅盾、冰心、叶圣陶等人的著名现代白话作品为规范,并且还必须是这些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的用例”。

目前,普通话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为准。

五、普通话和北京话的区别(10 分钟)“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

北京话仍有许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蝴蝶( hudie )”说成“ hudi ěr ”,把“告诉(gaosu)”说成“ gaosong”,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区的人难以接受。

另外,北京话里还有异读音现象,例如“侵略”一词,有人念“ qīn lue ”、也有人念成“qǐnlue ”;“附近”一词,有人念“fujin ”,也有人念成“ f ǔjin ”,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京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

北京话词语中也有许多契丹各地的土语,例如北京人把“傍晚”说成“晚半晌”;北京不少地区将“玉米”称为“苞米”,将“肥皂”称为“胰子”。

所以,不能把所有北京话的词汇都作为普通话的词汇,要有一个选择。

有的非北京话地区的外来词汇有特殊的意义和表达力,北京话里没有相应的同义词,这样的词语可以吸收到普通话词汇中来。

例如“搞”、“垃圾”、“尴了解普通话尬”等词已经在书面语中经常出现,早已加入了普通和北京话的话词汇行列。

普通话所选择的词汇,一般都是流行较区别广而且早就用于书面上的词语。

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 大概说出其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中的区别“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

六、中职生与普通话( 10 分钟)了解《职业中学普通话《职业中学普通话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本《要求》同时供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参照执行。

一、教学基本要求谈谈中职生(二)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的专业学习普通话学生毕业时应会说流畅的普通话,不必要求学生的意义掌握系统的普通话理论知识。

具体要求是:1.正确读出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和400个基本音节,熟练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的读音;能开放的内化过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有准备的发言时,语句通顺流畅,词汇、语法很少有误,自编推广普程语音失分率在20%以下;自由交谈时,普通话比较通话的宣传延伸流畅。

语2.学生能了解本地人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难点,基本上能够辨别方音、纠正误读。

3.学生在教学、集体活动和专业实践中,全部使用普通话;在校内各种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4.毕业年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均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其中北方话区学校毕业年级学生应有40%以上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南方方言区学校毕业年级学生应有20%以上达到二级甲等以上。

(三)一般专业1.比照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的专业的基本要求,适当放宽,对学生进行普通话口语教学和训练。

2.学生在教学、集体活动和专业实践中,全部使用普通话;在校内各种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3.毕业年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均应达到三级甲等以上。

三级甲等(测试得分 :70 分- 79.99 分之间)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

方言语调较明显。

词语、语法有失误。

七、推广普通话的宣传语( 5 分钟)八、小结板书设计我的寒假生活普通话何为普通话普通话沿革普通话和北京话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