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用)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细胞呼吸过程中ATP的主要来源。 了解细胞呼吸在生物体内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不同呼吸方式对ATP生成的影响。
ATP的简介
ATP由腺苷、磷酸基团和特殊化学键组成,具有高能磷酸键。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ATP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合成。 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载体,为细胞提供能量。
细胞呼吸与ATP生成的关系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细胞呼吸与ATP生成的关系
细胞呼吸是生物体产生能量的过程,其中ATP是主要的能量载体。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或其他有机物通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释放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被储存在ATP中。
无氧呼吸的ATP生成
在糖酵解阶段,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并释放少量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少量ATP。
在酒精发酵(或乳酸发酵)阶段,丙酮酸被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少量ATP。
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较少,因此产生的ATP数量也较少。
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产生的ATP数量较少,因此无氧呼吸不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无氧呼吸的过程
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糖酵解和酒精发酵(或乳酸发酵)。 在酒精发酵(或乳酸发酵)阶段,丙酮酸被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 在糖酵解阶段,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并释放少量能量。 无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 → 2CH3CH2OH + 2CO2 + 能量(或 C6H12O6 → 2CH3CH(OH)COOH + 能量)。
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气参与反应,使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并合成大量ATP。这是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阶段。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说课稿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核心内容之一,与前面所学的物质跨膜运输、酶和 ATP 等知识有紧密的联系,也为后续学习光合作用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细胞呼吸的概念、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以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等内容。
通过对细胞呼吸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机制,以及细胞如何通过代谢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 ATP 的相关知识,对能量的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细胞呼吸的过程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2)概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和反应式。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综合的能力。
(2)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1)认同细胞呼吸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形成生命活动的物质性和能量观。
(2)关注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和反应式。
(2)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有氧呼吸的过程。
(2)细胞呼吸的能量转化。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和原理,使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比较法通过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
生物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定义: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2C3H4O3+6H2O6CO2+20[H]+少量能量第三阶段:24[H]+6O212H2O+大量能量总方程式:C6H12O6+6H 2O+6O 2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1).大多数高等植物、酵母菌: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2)高等动物、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的胚)、乳酸菌: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比较: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条件需氧不需氧场所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线粒体(第二三阶段)细胞质基质分解程度葡萄糖被彻底分解葡萄糖分解不彻底产物CO2、H2O 乳酸或酒精和CO2能量释放大量能量少量能量相同点反应条件需要酶和适宜温度本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 过程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温度、O2浓度、水等注: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不完全转化为ATP中的能量乳酸菌为厌氧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5%葡萄糖溶液加热煮沸:①杀死溶液中的其他微生物,排除影响②排除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冷却:防止温度高将酵母菌杀死检测二氧化碳产生情况:根据石灰石水的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二氧化碳的产生情况。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蓝色→绿色→黄色检测酒精:加入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重铬酸钾:橙色→灰绿色实验图: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外因1.温度:(1)影响原理: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呼吸速率。
(2)曲线分析:①a点为该酶的最适温度,细胞呼吸速率最快。
②温度低于a时,随温度降低,酶活性下降,细胞呼吸受抑制。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案例及反思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及相关概念。
2. 了解ATP的生物学作用以及细胞对ATP的需求。
教学步骤:Step1:引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和总结上一次细胞生物学的课堂内容,引出本次课程的主题。
教师可以用PPT等教具详细讲解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ATP的概念以及ATP的生物学作用等内容。
细胞呼吸是指细胞依靠有机物和氧气通过一系列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生物能的过程。
细胞呼吸主要包括三个阶段:(1)糖解: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
(2)Krebs循环:丙酮酸从这里开始被氧气分解,转化为CO2。
(3)氧化磷酸化:产生ATP。
2. ATP的概念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缩写,它由三个磷酸基团、一个核糖和一个腺嘌呤分子组成。
3. ATP的生物学作用ATP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是细胞的能量 "货币",细胞的许多生理活动都需要ATP的提供,例如:运动、代谢、运输、分泌等。
教师可以通过PPT、口头或书面测试等方式测试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细胞呼吸和ATP相关的知名案例,例如:人体运动中肌肉需要消耗ATP,将ATP变成ADP。
这些案例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以及注意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
反思:1.教学内容设计本教案采用了讲解、测试和拓展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的同时,了解了ATP的生物学作用,激发了学生对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但是,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采用实验操作和讨论互动的方式,也许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2.教学方法选择本教案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测试、拓展等,这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
但是,如果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例如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和实验,也许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 副本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优秀获奖科研论文一、教材分析“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3节的内容。
在课标中所对应的具体内容标准为:“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本节内容与初中人教教材中“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有衔接,与高中的必修和选修模块也有密切关系。
本节课内容需要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为探究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课时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实践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概述细胞呼吸的概念;简述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阐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说明两者的异同及联系;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评价的能力;获取并表达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三、重点难点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利用初中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知识点,填写学案,在黑板上贴图、练习等活动。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读书指导法、练习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视频导入新课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跑酷视频,请学生回味剧烈运动时的感受。
教师启发引导并提出问题: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量来源是什么?(ATP)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中,因此叫细胞呼吸。
导出本节课题: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设计意图:从与本节相关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
(二)学习新知识1.细胞呼吸概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初中教材中的图片(七年级上P125图Ⅲ-26 呼吸作用示意图)回忆初中呼吸作用的定义,请学生参照图示,思考并尝试概括什么是呼吸作用。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思考:
“细胞呼吸”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是一回事吗?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 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 并生成ATP的过程。
二、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的过程:
① 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场所:细胞质基质
C6H12O6 酶
例1.答案:
(1)丙酮酸;CO2;O2 ;能量 (2)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①③;④;④;①③④ (3)2;自由扩散;③; (4)葡萄糖和水;C、F
三、无氧呼吸
阅读课本94-95页,结合图解分析完成下面的内容:
1.无氧呼吸分为几个阶段?场所分别是哪儿? 答案:两个阶段 细胞质基质 2.无氧呼吸在第几阶段有能量释放?未释放的能量储存在哪里? 答案:第一阶段 酒精或乳酸 3.什么是发酵? 答案:对于微生物(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习惯上成为发 酵。 4.生成酒精的生物?生成乳酸的生物? 答案:高等植物和酵母菌等生物 高等动物、高等植物的某些 器官(马铃薯的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等)细胞、乳酸
人教(2019)生物必修1(知识点+跟踪检测)第10讲 ATP与细胞呼吸

人教(2019)生物必修1(知识点+跟踪检测)第10讲 ATP 与细胞呼吸【课标导航】⎪⎪⎪2.2.2 解释ATP 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2.2.4 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一、ATP 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简式ATP 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 -P ~P ~P ,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2.结构示意图3.ATP 与ADP 相互转化的反应式ATP 酶1酶2ADP +Pi +能量。
4.ATP 的主要功能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5.ATP 的主要来源 (1)生理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动物、真菌和大多数细菌:呼吸作用 (2)场所: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叶绿体。
二、细胞呼吸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3)实验现象(4)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②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 2多而快,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CO 2。
2.细胞的有氧呼吸(1)过程图解(2)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并标出各种元素的来源和去路 。
3.无氧呼吸(1)反应式①C 6H 12O 6――→酶2C 3H 6O 3+能量(如乳酸菌);②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能量(如酵母菌)。
(2)场所:细胞质基质4.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对有氧呼吸原理的应用①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敷料,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
②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
③及时松土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
④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根系有氧呼吸,防止幼根因缺氧变黑、腐烂。
(2)对无氧呼吸原理的应用①利用粮食通过酵母菌发酵可以生产各种酒。
②利用淀粉、醋酸杆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可以生产食醋或味精。
③破伤风芽孢杆菌可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较深的伤口需及时清理、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等。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①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及化静为动、化抽
象为具体,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以突破难点。
②采用适时提出针对性问题定向质疑点拨启发的教学
教学策略选 方法。
择与设计
2 学法指导①指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归纳总结相关知识。②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培
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③运用所学知识原理联系生
高一学生正处于个体发育的成熟阶段,生理变化引 起的心理变化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转折时 期,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情感的不稳定性和情绪的冲动 性。教师教法不当,容易造成学生“大落”的局面。又 因为高中教师已不象小学、初中教师那样,过多过细逐 人进行指导,所以高一学生具有“失落感”。教师要掌 学生学习能 握这个特点,多鼓励、帮助学生适应高中学习。 力分析
表 2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呼吸方式的异同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 掌握情况,以便当堂补救。同时以下面的题目巩固该部 分知识。 田间豌豆种子萌发初期,CO2 的释放量比氧气的吸 收量大 3-4 倍,原因是(C) A.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强 B.有氧呼吸比无氧呼 吸强 C.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强 D.呼吸作用比光合作 用强
高中生物学习中,生物观察往往比较复杂,而且与 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同时分析问 题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索和研究,造成学生理 解的困难,高中生物学习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 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由此产生思维上的困难。
针对上述困难,教师应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使
学生反复地达到知识的迁移。在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形
现素质教育改革的潮流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灵活运用好教材的内容,比如,调整教学的内容,改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质基质 (①和②两阶段)
能量 释放
产生大量能量
产生少量能量
特点 联系
有机物彻底分解,能量完 有机物不彻底分解,能量 全释放 没完全释放
① 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②实质相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①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②实质相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特别提醒:(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 反应的酶不同。 (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3)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
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例析1酵母菌被广泛用于发酵,为研究酒精发酵的产物,某研究 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1号、2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 馏水和少许0.1%BTB溶液至蓝绿色(若为较强酸性时,BTB溶 液呈黄色)。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1号试管可以去除或将1号试管中BTB溶液换成澄清 石灰水 B. 该装置无法检验CO2的生成,仍需再补充其他装置 C. 温度偏高,导致发酵管内O2少,酵母菌繁殖速率减慢, 不利于发酵 D. 为使发酵管中尽量少的含有O2,应先将葡萄糖液煮
(2)O2的浓度
①在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下,既进行 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上,只进行有氧呼吸。 ②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的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 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保鲜时间。 (3)CO2浓度 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CO2浓度增加,呼吸速率下降。
过程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43__________阶段44__________ 第一 完全 相同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
酒精 45__________ 转化 二氧化碳 和46__________,或者47__________为乳酸
类型酒精发酵反应式 : C6 H12O 6 酶2C2 H 5OH 2CO 2 少量能量 乳酸发酵反应式 : C6 H12O 6 酶2C3 H 6O 3 少量能量
黄 再变_______ 橙色 酸性 ②________的重铬酸钾溶液,在________条件下,与乙醇发 灰绿 生反应,变成________色
对比实验:设置
两个或两个以上 比较分析 ________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________,来探究某种因
实验对象 素与_________的关系的实验
有氧呼吸
吸收量几乎相等,即此时几乎不进行无氧呼吸,C项错误。
答案:D
考点3 影响呼吸速率的因素及实践应用 1. 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1)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 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幼
苗期、开花期细胞呼吸速率较高,成熟期细胞呼吸速率较低。
C. 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
D. 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解析:甲试管中有细胞质基质,在加入葡萄糖、隔绝空气的条件 下进行的是无氧呼吸,其产物为酒精和CO2。乙试管中含线粒 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和葡萄糖,但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无 法进行呼吸作用。丙试管中只进行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 精和CO2,但无氧呼吸产生ATP较少。
线粒体内膜 第三阶段:25__________
2分子丙酮酸 过程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生成26__________,并产生少量
H 27__________
水 丙酮酸 第二阶段:28__________和29__________彻底分解生成
H CO2和30__________ H 氧 第三阶段:31__________与32__________结合生成水,只有
说,________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有氧呼吸
无氧 有氧 实验探究原理:酵母菌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条件下都能 兼性厌氧 生存,属于________菌,便于用来研究呼吸方式 浑浊 检测产物①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也可使
绿 溴麝香草酚蓝 ________水溶液由蓝变________
(2)生产各种酒、味精是利用酵母菌、谷氨酸棒状杆菌等的无氧
答案:D
互动探究1:如图所示是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 置,在透明的容器B中放入湿润的种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光照条件下,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B. 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是呼吸作 用产生的 C. 在黑暗条件下,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D. 光照条件下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光照下种 子的光合作用旺盛
C6 H12O6 6O2 酶6CO2 6H 2O 能量 简式:4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氧呼吸实验: 41______________________、骨骼肌的细胞等 马铃薯块茎细胞
细胞质基质 场所:4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 营养器官。
2. 环境因素 (1)温度
①呼吸作用在最适温度(25~35℃)时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呼吸 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呼吸受抑制;低于最适温度,酶活 性下降,呼吸受抑制。 ②生产上常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贮存蔬菜、水果。在大棚蔬菜 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 耗,提高产量。
解读高考 第二关:考点关 考点1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分析
2. 实验中的关键步骤 (1)将装置(甲)连通橡皮球,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 锥形瓶,既保证O2的充分供应,又使进入A瓶的空气先经过 NaOH的锥形瓶,洗除空气中的CO2,保证第三个锥形瓶的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所致。 (2)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消耗完,
解析:用湿润的种子作实验材料,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 用,但无论有光还是无光,种子都要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B
考点2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分析及比较 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图解
2.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类型 必需 条件 有氧呼吸 氧和酶 无氧呼吸 不需氧,但必须有酶催化
场所
细胞质基质(①阶段) 线粒体(②和③阶段)
答案:B
方法技巧:容易错选的原因是对有氧呼吸进行的条件理解不 到位,酵母细胞内各种呼吸酶都是存在的,是否进行有氧呼吸 关键是看是否有氧气,有氧气则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继续 进行彻底的分解,否则就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不彻底的氧化 分解,释放较少的能量。
在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物质变化的数量关系时有如下规 律(底物为葡萄糖时): 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多余CO2来 自无氧呼吸;
2molCO2,生成6molCO2则消耗了3mol的葡萄糖。因此,有氧
呼吸与无氧呼吸共消耗了4.5mol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的葡 萄糖是3mol,占2/3。
互动探究2-1: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 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 酵母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止发酵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判断 氧浓度为a时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进而判断 呼吸类型及其分解葡萄糖的比例。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摩尔数之比是1∶1。位于a 点时酒精的产量是6mol,CO2的生成量也为6mol。图中实际 CO2的生成量为15mol,用CO2的总生成量减去无氧呼吸产生 CO2的量,等于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15mol-6mol=9mol)。 有氧呼吸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产生6molCO2,生成9molCO2 则消耗了1.5mol的葡萄糖;无氧呼吸每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
(4)含水量 ①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随含 水量的减少而减弱。 ②在作物种子的储藏时,将种子风干,以减弱细胞呼吸,减少有 机物的消耗。
深化拓展: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选用“创可贴”、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为伤口创造透 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利于伤口愈合。 伤口过深或被锈钉扎伤后,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破伤风芽孢 杆菌进行无氧呼吸而大量繁殖,引发破伤风。
第10讲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 呼吸
走进高考 第一关:教材关 细胞呼吸
氧化分解 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________,生成
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________________,释放出能量并生成________的过程 ATP 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分类:________和________。对绝大多数生物来
称为发酵。
例析2-1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 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 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 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B. 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
解析:酶1、酶2和酶3控制的过程分别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和无氧呼吸,这三个过程发生的场所依 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答案:C
互动探究2-2: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 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呼吸底物 均为葡萄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 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 的4倍 )
氧 该阶段有33__________参与
少量 放能情况第一阶段:放出34__________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