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符号系统

语言是符号系统
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构成,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相结合的统一体,是说的和听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同一般符号一样,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一样,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的成员共同约定的,大家共同遵守。

2.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

3.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其中重点理解任意性特点。

(1)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为什么人类会有这样多形形色色的语言?这也只能从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联系的任意性角度来解释。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要求结合人类不同的语言的种种现象来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

(3)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依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的底层是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语言结构就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定义-核心-展开)。无论是底层还是上层,我们都能看到,语言结构二层性的核心实际上是以少驭多,以较少的单位组成上一层较多的单位,如语言结构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就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数量成倍扩大。例如汉语,音位层只有30来个,它们可以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又可以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

语言就是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上构成的一个层级装置。在这个层级装置中,各个层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层次的单位数量逐层增多,从有限到无穷。最底层的音位系统,一般只有几十个,它们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音位组合与意义联系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组合构成数万个词,数万个词再组成无数的句子。在这些组合中,从音位到语素是最关键的,因为音位还只是形式,结合成语素后与意义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质的飞跃。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有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定义,二是举例分析,三是认识其作用。

1.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组合关系就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在一个结构中的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所以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

则要求,并非是任意两个词就能构成组合关系。

2.聚合关系: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这些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具体结构中的符号和用来替换的符号)聚合在一起,它们就形成了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其实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特点的一群符号之间的关系,由于它们的功能相同,所以在同一结构中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虽然具体内容有所改变,但功能与结构关系没有变化。

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因此,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三、语言的系统性

第一,语言层级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第二,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相互联系;第三,各个单位之间具有组合、聚合关系,具有功能上的联系。

第一节语音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语音

语音是代表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任何符号的构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以一定的物质材料为载体,这样与意义统一于一体,才能构成完整的符号。语音就是语言的符号形式。

二、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

三、人类的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音器官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动力部分、发音体、共鸣腔。

1.动力部分:人类发音的动力主要来自肺部的空气,肺部呼出的气流经气管到喉头,撞击声带,发出声音。2.声带是主要的发音体,声带由两片构成,前端与甲状软骨相连,后端与两片勺状软骨相连,勺状软骨在肌肉的牵引下可以开合,控制声带,声带中间的通路叫声门,气流就从中间通过。3.共鸣腔,即口腔、鼻腔、咽腔,这一部分主要是调节气流,起共鸣器作用,人类各种音色的音素,主要就是通过这一部分的发音器官的活动变化形成的。

四、音素和音标

1.音素: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它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每个音素都有不同的音质,我们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稍微有所改变,就发出了不同的音素。

2.国际音标:世界上最通行的音标是国际音标,要求掌握常用的国际音标的书写及认读,期末复习重点注意汉语拼音方案中的符号同国际音标符号的区别,不能混淆。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差别较大,例如辅音,只有f.s.n.l.m五个相同,元音只有i.u.a相同。

第二节元音和辅音

一、元音的发音

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任何一个方面的改变,都能发出不同的元音。在掌握汉语普通话元音的基础上,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音的发音,和汉语普通话中所有的元音如y.-i.-i.e等,这样既可以弄清楚不同元音之间的差别,又可以为学习其它元音打下基础。

二、辅音

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

1.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人类语言所能构成阻碍的部位约有十余种,汉语普通话有六种发音部位,从前往后依次是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后、舌面前、舌面后。

2.发音方法:发音方法就是发音时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音素。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有塞音、檫音、塞檫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汉语普通话有前五种发音方法。此外,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辅音还分清音和浊音两类,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把辅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一般也把这两种方式归入发音方法来认识。

第三节音位

一、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也就是说,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且音位总是属于一定语言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研究音位就没有了意义。例如送气和不送气的分别,就必须结合汉语语音来认识。

二、音位的对立和互补

对立和互补是划分音位的重要的原则。判断一个音素是不是音位,判断几个音素是属于一个音位还是几个不同的音位,我们不能凭空下结论,而必须拿出根据来,以理服人,这就需要运用对立和互补的理论说明问题。

1.对立: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例如普通话音节[p‘à] 和[pà]中的两个辅音。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即使它们的区别特征很小,只要能区别意义,就构成了对立,只要是对立,就是不同的音位,不用考虑其它任何条件。

2.互补:所谓互补,是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我出现在甲处,你出现在乙处,他出现在丙处,各守一个地方,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之中。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每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共同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对立关系,不能构成对立,互相可以替换,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替换以后不影响一个音节所代表的意义。“互补”是对“对立”原则的补充。

三、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如bi.zi.zhi中的i。一个音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有不同的发音特点,表现为不同的音素,它们出现的场合不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互相替换后不影响意义,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变体。音位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

条件变体:条件变体指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其出现的场合要受一定条件限制,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条件才出现,没有相应的语音条件,这个变体一般不会出现,而且这些变体虽然同属于一个音位,但由于受语音条件限制,一般不能换用,当然,从理论上说是可以换用的,换用后不影响意义,即仍然没有区别意义,所以还是属于一个音位。例如普通话的/a/音位,有/Θ/、/α/、/A/、/?/等变体,但它们各有不同的出现条件,所以这四个音位就是音位/a/的条件变体。

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上的几个音素相互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这样的几个音素就是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一个音位有多个变体,这些变体的出现不需要任何语音条件,可以出现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甲变体能出现的场合,乙变体也能出现。几个变体可以自由互换,不受语音条件的限制,这样的变体就是自由变体。例如普通话以u开头的音节,如uei、uang、uan、uo等,其中的u有些人发成带摩檫性质的半元音w,有些人把它发成唇齿音v,但这两个变体的出现没有任何条件限制,可以自由互换,它们就是/u/音位的自由变体。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由音高、音重、音长等形成的音位)

第四节音位的聚合

音位的区别特征:可结合元音和辅音的发音特点来理解认识。

第五节音位的组合

音节: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在由音位的组合构成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节。

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时发生的语音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受相邻的音位的影响或说话时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汉语的轻声、变调,都是,如“西瓜”中的“瓜”念轻声,“展览”中的“览”念阳平。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如汉语变调)、弱化(如轻声音节)、脱落(豆腐)等。

语音一章重点注意音素-音标-音位的相关知识,不设问答题。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第一节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借词:借词也叫做外来词,它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都是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例如“芭蕾”、“吉它”、“沙发”、“卡片”、“卡车”、“卡通”、“巧克力”、“迪斯科”。借词不同于意译词和仿译词,它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借词是外来词,意译词不是外来词。

第二节语言的融合

一、语言融合的过程:融合一般是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这主要是由说该语言的民族的经济和文化的优势条件决定的,政治上的优势(占统治地位)不是决定因素。语言融合过程一般是,先出现双语现象,最后完成语言的统一。注意双语现象的概念及双语现象的发展结局。

二、语言融合的原因

语言融合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是一种语言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各民族人民生活在一起,形成杂居局面,是语言得以融合的客观条件。

第三节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洋泾浜和混合语:洋泾浜只限于某个社会集团使用,使用于某种场合,缺乏广泛性;混合语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重点问答题:

什么是借词?意译词是不是借词?为什么?

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

本章的学习有一定难度,重点注意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第一节语音的发展。

一般认识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理解历史比较法在研究语音变化中的作用。

第二节语法的发展

一般掌握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对于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发展有所了解即可。

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以下三个方面都是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随时代变化停止使用,如“天子、宰相”

二、词语的替换: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指称现实现象,而所指称现实现象并没有发生变化。产生词语替换现象的原因是:第一是社会的因素,“俸禄”变成“工资”;第二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如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今天变成了双音节词,如“蝇-苍蝇”、“目-眼睛”。

三、词义的演变

包括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三个方面。要求理解并能任举一例说明。

重点问答题:

词汇的发展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什么是词语替换?产生词语替换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章_语言是符号系统参考答案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符号: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志。其包括形式 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2、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 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 3、二层性:语言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单位,语言系统就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 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语言的底层是音位。音位是语言符号中最小的辨义单位,位于语言符号结构的最底层。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是句子。语言结构就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 4、组合关系:语言系统中的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符号的组合 关系是有条件的.比方说“红”和“花”两个符号可以组成“红花”和“花红‘。它们在两个组合中的关系不同,整个组合的性质也不同。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5、聚合关系: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 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比方拿“红花“这个符号的链条来说,能出现在‘红”这个位置上的有“蓝、白、紫、大、小、好、香……”,能出现在“花” 这个位置上的有“光、线、旗、脸蛋、眼睛、房子……”,这两组词各构成一个聚合。 二、填空 1、任何符号,都是由(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构成的。 2、一个符号,如果没有(内容),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形式),我们就无法感 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3、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 4、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共同约定 俗成的)。 5、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 6、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 (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7、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即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 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8、(组合)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在线性序 列的同一结构位置上不同结构单位的替换规则。(可当定义) 9、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 三、判断正误 1、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2、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3、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听。(×) 4、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就是说我们平时说话用什么样的语音代表什么样的意义是自 由的,不受任何约束的。(×) 5、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一、填空 1,、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和()组装起来的。 2、符号包含()和()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3、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的概括。 4、我们是通过()认识到“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这个()的。 5、语言的表达是对心里现实的() 6、心理现实是存在于()和()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7、语言符号的()和(),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8、语言符号二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层的最小单位。 9、()和()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10、动物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从生活基础看是不具有()和( ). 二、判断正误 1、一种语言可说出的句子是无限的。 2、语言是一种社会规约,所以每个人说话是不自由的。 3、符号的形式和意义都具有一般性。 4、语言是丰富人的心理现实的重要途径。 5、心理现实是对客观现实的认知,与客观现实是等同的。 6、语言符号形式与意义的关联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它所属的符号系统。 7、现实中的句子是无穷的,所以组合关系也是无限的。 8、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语素。 9、句子是比词组高一层级的符号单位,所以句子的长度一定大于词组。 10、“飞鸟”和“小鸟”具有同样的组合关系。 三、思考题 1、听到一个熟人在说话,就能判断出是谁在说话,这个过程是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吗?为什么? 2、语言符号如何增进人的认识客观现实的能力? 3、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符号系统的关系? 5、说明“张三”、“李四”、“请”、“周日”、“春游”可以构成哪些句子,从符号的系统性说明为什么同样的语言符号单位可以构成不同的话语,表达不同的意思? 6、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为什么说符号的聚合和组合是相互依存的? 7汉字是否是具有二层性的符号,为什么? 第二章答案 一、填空 1、词、规则 2、形式、意义

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构成,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相结合的统一体,是说的和听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同一般符号一样,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一样,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的成员共同约定的,大家共同遵守。 2.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 3.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其中重点理解任意性特点。 (1)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为什么人类会有这样多形形色色的语言?这也只能从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联系的任意性角度来解释。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要求结合人类不同的语言的种种现象来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 (3)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依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的底层是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语言结构就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定义-核心-展开)。无论是底层还是上层,我们都能看到,语言结构二层性的核心实际上是以少驭多,以较少的单位组成上一层较多的单位,如语言结构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就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数量成倍扩大。例如汉语,音位层只有30来个,它们可以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又可以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 语言就是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上构成的一个层级装置。在这个层级装置中,各个层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层次的单位数量逐层增多,从有限到无穷。最底层的音位系统,一般只有几十个,它们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音位组合与意义联系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组合构成数万个词,数万个词再组成无数的句子。在这些组合中,从音位到语素是最关键的,因为音位还只是形式,结合成语素后与意义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质的飞跃。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有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定义,二是举例分析,三是认识其作用。 1.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组合关系就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在一个结构中的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所以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

语言符号层级体系

语言结构要素及其单位包括:语素,词汇,句子。 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原理的要点是:底层是一套音位,叫音位层;上层是 一套音义结合体,是符号层。高一级符号单位以次一级单位为组合成分。从音 位层到符号层第三级,数量逐级递增。层级递增效应的意义是:符号单位可以 反复使用,人们可以用有限的符号来组合成无限的符号序列。 语言符号看起来零零散散,好像是一堆乱糟糟的材料,但实际上它们相互 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组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这种系统:一是组成规则,二是运转规则。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分层 的装置,可以从低到高、或者从下到上分出若干个层次,使音、义以及由音义 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一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 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之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我 们可以从下到上去观察语言系统的结构层次。 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的结合体,因而音与义自然处于最下层。“音”本来是 一条混沌、模糊的线性音流,犹如笑声哭声、虎啸狼毫,分不出音的结构成分来;“义”的情况也是如此,混沌、模糊,分不出意义的界限。一种语言的音 位是有限的,一般只有三、四十个,但这些有限的音位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 合而构成语音,基本上就能满足意义表达的需要,构成语言符号。音位本身没 有意义,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意义如果不经语音的包装,也是无法显示和 表达的。音位处于语言系统的下层,其特点就是单面性,因为它本身没有意义。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 的上层。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个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 小结构单位,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的组合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语言学概论-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1)

语言学概论-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1)

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符号 2.符号的任意性 3.语言符号 4.语言的层级体系 5.组合关系 6.聚合关系 7.语言能力 二、填空题 1.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2.语言符号是和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 3.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 4.语言符号具有和特点。 5.语言的底层是一套,上层是和,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第二级是,第三级是。 6.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和。

7.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能力和能力。 三、判断题 1.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2.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3.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就是说我们平时说话用什么样的语音代表什么样的意义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 4.语言符号可以拆卸拼装,重复使用。() 5.语言符号是由大大小小的单位按一定规则构成的。() 6.通过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语言。() 7.语言系统是由不同层级构成的,低一级的单位少,组成高一级后数量翻番增加。() 8.鹦鹉、八哥都会说话,有的甚至还会背古诗,可见,动物也有语言能力。() 9.语言是人类和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10.动物掌握“语言”是先天的本领,人类掌握语言则需要后天的学习。()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符号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3.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它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 4.为什么说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联系? 5.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àba”、“mām ɑ”表示,英语用father、mother表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6.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多样的语言? 7.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 8.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9.举例什么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10.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一、名词解释 1.符号 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

语言学概论 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1)

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符号 2.符号的任意性 3.语言符号 4.语言的层级体系 5.组合关系 6.聚合关系 7.语言能力 二、填空题 1.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2.语言符号是和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 3.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 4.语言符号具有和特点。 5.语言的底层是一套,上层是和,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第二级是,第三级是。 6.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和。 7.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能力和能力。 三、判断题 1.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2.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3.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就是说我们平时说话用什么样的语音代表什么样的意义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 4.语言符号可以拆卸拼装,重复使用。() 5.语言符号是由大大小小的单位按一定规则构成的。() 6.通过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语言。() 7.语言系统是由不同层级构成的,低一级的单位少,组成高一级后数量翻番增加。() 8.鹦鹉、八哥都会说话,有的甚至还会背古诗,可见,动物也有语言能力。() 9.语言是人类和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 10.动物掌握“语言”是先天的本领,人类掌握语言则需要后天的学习。()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符号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3.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它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 4.为什么说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联系? 5.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àba”、“māmɑ”表示,英语用father、mother表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6.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多样的语言? 7.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 8.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9.举例什么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10.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语言学概论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语言学概论》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本章要注意语言是符号、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语言的层级体系三大要点。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构成,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相结合的统一体,是说的和听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同一般符号一样,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一样,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的成员共同约定的,大家共同遵守。 2.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

3.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其中重点理解任意性特点。 (1)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为什么人类会有这样多形形色色的语言?这也只能从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联系的任意性角度来解释。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要求结合人类不同的语言的种种现象来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人类之所以有多达5500多种语言,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音义联系的任意性。 (3)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一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的底层是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语言结构就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无论是底层还是上层,我们都能看到,语言结构二层性的核心

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语言与语言符号 (一)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1)我们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①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常常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这代表乙事物的甲事物就是乙事物的符号。例如: 箭头(甲)方向(乙)马路上的红灯(甲)停止前进(乙)在以上两个例子中,箭头、红灯都是符号,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以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符号包括两个方面:用来当代表(标记)的事物,如箭头、红灯,所代表的事物,如方向、停止前进。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把前者称为“能指”,把后者称“所指”。语言也一样,也包括这两个方面,因此,也是一种符号。如, “黑板”,h e ibn这个声音就是能 指,“一块表面光滑的坚硬材料制成的板, 常涂黑色”。语言符号和我们刚才举的那两个例子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视觉符号,语言符号是听觉符号。 符号是用作传递信息和意义的,符号本身是一种代替关系,用一定的可以感知的东西来代替另一种东西或一定的意思。所以,代替关系包含着代替者与被代替者两个方面。这种代替与被代替者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人为的,约定俗成的。根据需要,人们可以改变符号。符号的这种代替性、任意性和人为性表示了符号的本质特点请大家思考:看到冒烟,我们知道有火,听到别人咳嗽的厉害,我们就会判断,这个人可能感冒了,那么,冒烟、咳嗽是不是着火、感冒的符号呢?

对于符号,我们要注意,就是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两者之间没有什么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着火后冒烟,感冒后咳嗽这是事物的特征,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冒烟、咳嗽不是符号,这些一般被称做征候,或叫征兆。 以上所提到的这些符号都是人们事先用语言约定的,否则就不能被人所理解,所以实际上都是语言的符号。而语言本身也是一种符号,而且要比其他任何符号都要重要的多和复杂的一种符号。语言的符号性一般是指词的语音形式及其意义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性质。词的这种语音形式意义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具有符号的特点。即语音性和意义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具有符号的特点。即语音形式是指代意义内容的,指代与被指代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为的,任意的。汉语用“y勿”(汉语拼音)这个声音去指代“有靠背的坐具”这种客观事物,而英语却用chair 指代“有靠背的坐具”这种客观事物,完全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但经过社会公认和共同使用后就不得随意改变。语言具备了符号的全部特点,所以说,语言也是一种符号。 以上图示的意思是:事物的个体是无数的,人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给每一个具体的事物设立一个符号,只能把事物概括成类,给每个类设立一个符号。语义是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语音和语义相结合构成符号,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由社会约定俗成。人们用这种符号去代表现实现象。 人类为什么不像大人国里的人那样用实物进行交际,而选择用声音做表达材料的语言符号作为交际的工具呢?(见教材)语言符号不同于其他符号,它具有两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即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下面我们分别谈谈。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就是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与意义内容的

语言学概论之二符号系统

语言学概论之二符号系统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为什么要用符号来交际, 语言是符号,符号是什么, 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 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视觉符号触觉符号听觉符号形式红绿灯; 盲文铃声意义停/行; …… 上 下课作为交际和思维工具的语言必须是一种符号(不可能用实物)。 视觉符号作为信息输入手段方便,但不适于输出,费时费力,相比之下声音要更方便。 二、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 1、可以用某个事物(A)代表另一个事物(B),A就是符号吗, 征候不是符号(电闪雷鸣——下雨,打呵欠——困倦); 动物的表情不是符号(本能); 人的手势,比如:拍掌——高兴(可能不是符号,一种本能),手势语(符号)。2、符号的形式和意义必须是任意的。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作为符号(代表某种事物)的功能。如果形式和意义有一定的联系,不能独立自由地运作,整个系统的功能会受到牵制。(如,公司不允许员工恋爱,更不能结婚)。任意性赋予语言潜在的创造力。符号的特点:形式和意义不可分离;形式和意义的一般性;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 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如:铃声和上下课) 3、关于语言这种符号

(1)语言符号与客观现实的关系: 音心客 (编码) (认知) 约理观 定现现 义实实 语言符号 (反映) (指称) 心理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区别: 不同语言对客观现实的概括方式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心理现实,比如法语的“mouton”不区分活羊和羊肉,英语的“sheep”则只指活羊;同一个事物的表征方式也可能不同:不同语言对“雪莲花”的不同构词。 心理现实受到人的生理心理机制、生存环境和认知水平的制约。比如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在认知中表现为雷公、阎王、上帝等超越客观现实的心理现实。 (2)关于语言符号的形式和语言符号的意义: 语言符号第一性的形式是人类发出的声音:以声音为物质载体的优势。 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 心理现实:直接经验感知得到的信息;间接通过语言文字得到的信息 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1、任意性: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 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表现:相近的概念,在不同的语言中其语音形式通常差异很大;即便同一个语言,在不同历 史时期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联系也常会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