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多形性红斑
王玉玺治疗多形性红斑经验

有瘙痒 、疼痛 ,畏寒 ,手足凉 ,痛经 ,月经量少 ,大便 2 ~ 3
日一行 、不干 ,舌 质淡 红苔 薄 白,脉沉 细。 中医诊断 为猫
肤性 病学 专业委 员会顾 问 ,从事 中医临 床、教学 、科研 5 0 余 年 ,擅 治疗 疑难性 皮肤病 。现将 王玉玺 教授 治疗多形 性
红斑经验介绍 如下 。 1 例 1 朱某 ,男 ,5 8岁 ,2 0 1 2 年 8月初 诊。两手指 、手背起
眼疮。西医诊断为寒冷性多形性红斑。辨证为寒湿阻络证。 治 以温经散 寒 ,活血通 络。药用 当归 1 5 g ,桂枝 1 5 g ,白芍 1 5 g ,细辛 5 g ,通 草 1 5 g ,吴茱萸 1 0 g ,鸡血藤 3 0 g ,炙 甘草 1 0 g ,路路通 1 5 g ,徐 长卿 3 0 g 。7剂 ,水煎 , 日 1 剂 ,早 晚 饭 后温 服。服药后 原疹 减退 ,手 指又有 新疹 ,仍 畏寒 。上 方加黄 芪 3 0 g ,制附子 1 0 g( 先煎 ),陈皮 1 5 g ,7剂 ,水煎 服 。服药后新疹未发 ,原疹消退 ,余正常 。再服 7剂巩 固。 按 :患者 因素 体 阳虚 ,卫 阳不 足 ,腠理疏松 ,风寒湿 之邪乘虚而入 ,侵袭肌表 ,致 营卫不和 ,血行不 畅而瘀结 , 发 为此病 。导师用 《 伤寒论 》当归 四逆加吴茱 萸生姜 汤加 减治疗 , 意在温卫阳 、 祛寒湿 、化瘀滞 。方 中当归苦辛甘温 , 既 可补 营血之虚 ,又可温行 血脉 之滞 。桂枝 辛温 ,温 经通 脉 ,以祛经 络 中客 留之寒 邪而 畅通血行 。自芍养血 和 营,
实用中医药杂志 2 0 1 3 年2 月 g2 9 卷2 期( 总第2 4 1 期) பைடு நூலகம்
j oURNAL OF P R AC  ̄ CAL T RADI TI ONAL CHI NE S E ME DI CI N E 2 0 1 3 . Vd. 2 9 No . 2
中医辩证多形红斑

中医辩证多形红斑
*导读:风湿热型用导赤散加味,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竹叶清心除烦,木通利水以降火,甘草清热解毒,石膏泻热,蝉衣祛风,萆渗湿,大黄通腑泻热。
虚寒型以附子理中汤合桂枝汤加减,附子、干姜温阳散寒,白术健脾燥湿,党参、甘草补中益气,加桂枝通心阳,赤芍、当归、川芎、防己和营祛瘀,除湿通络。
……
多形红斑以好发于春秋季节,皮损多发于肢端,重者口舌糜烂为特点。
本病病因病机为心脾久郁湿热,复感风邪,以致风、湿、热三邪搏于肌肤;或心脾素虚,复感风寒,以致营卫失和,寒凝气滞,经脉瘀阻。
风湿热型用导赤散加味,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竹叶清心除烦,木通利水以降火,甘草清热解毒,石膏泻热,蝉衣祛风,萆渗湿,大黄通腑泻热。
虚寒型以附子理中汤合桂枝汤加减,附子、干姜温阳散寒,白术健脾燥湿,党参、甘草补中益气,加桂枝通心阳,赤芍、当归、川芎、防己和营祛瘀,除湿通络。
笔者体会风湿热型疗效较好,治愈率较高,且复发少;虚寒型病程长,疗效较差,受气候影响大,复发率较高。
第1 页。
中医塌渍配合凉血活血汤治疗血热型多形性红斑30例

痒, 常对称 分 布 。现代 医学 按其 临床特 点分 为 3型 ,
红斑 丘疹 型 多 发 于手 、 背 、 臂 和踝 部 ; 疱一 大 足 前 水
疱 型 可 累 及 黏 膜 ; 症 型 又 称 See — h sn综 合 重 t nJ no v a 征 。本病 病 因复 杂 , 一般 认 为 可 能 与抗 原一 抗 体 变 态反 应有 关 。2 0 0 9年 6月 一2 1 年 8月 , 者采 用 O1 笔
检查 示 白细胞 正常 ; 抗核 抗体 滴度 降低 ; 免疫 球蛋 白 IM 滴度 降低 ; g 红细胞 沉 降率 正 常 。未愈 : 临床 表 现
与治 疗前 无异 或病情 加重 。实验室 检查 示 白细胞减
[] 2 吴志华. 皮肤性病诊断与鉴 别诊断 [ . M] 北京 : 学技术 科
文 献 出 版 社 ,09 20 .
5 疗效 判定标 准
湿; 蚕、 僵 蝉蜕 散郁热 。诸 药合 用 , 奏清 透热邪 、 共 凉
血活 血之 效 。
中 医学认 为 , 有诸 内必形诸 外 , 故本病 着重 以 内
治为 主 , 期及 时 治疗 为 先 , 治 为 辅 , 早 外 内外结 合 而
疗效 显著 。反 之 , 晚期 重 症难愈 。依 据 临床经验 , 中
代 医 药 杂 志 ,0 8 1 ( 2 :4 20 ,0 1 ) 12—14 4.
元、 注射 用葛 根素 等 1 种 , 含有 胡萝 h 、 0余 并 苷 氨基 酸 、 豆素类 等 。其昧 甘辛 , 平 , 升 阳解肌 、 香 性 有 透疹
止泻、 除烦 止 渴 的功 效 。注 射用 葛 根 素 具 有 明显 扩 张冠状 血管 作用 ,可使正 常 和痉挛 的 冠状 血管 扩 张, 且其 作用 随着 剂 量 的 增加 而 加 强 。注 射用 葛 根 素 还能 明显减 少 缺血 引 起 的 心肌 乳 酸 的 产生 , 降低
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治疗多形红斑43例

年,女性较多,春秋季好发。⑤ 自觉痒痛。 排除标准:排除疱疹样皮炎 、 荨麻疹、药疹等疾病。
2 治疗 方 法
用桂枝 汤合 玉屏 风散加减 为基 础方 。黄芪3 0 g ,白
・
芍 、鸡血藤各2 0 g ,防风 、白术各1 5 g ,桂枝 、蝉蜕、僵 蚕各 l O g ,甘草6 g ,生姜 、大枣各5 g 。风寒症状 明显者 加麻黄 1 5 g ,细辛6 g ,干姜9 g ,半夏1 2 g ;湿热症状 明显 者加黄芩1 5 g ,黄连9 g ,连翘 1 5 g ,茯苓1 5 g ,泽泻 1 2 g , 薏 苡仁2 0 g ;热 、毒 、瘀症状 明显者加 金银花2 5 g ,连 翘1 5 g ,蒲公英3 0 g ,生地 3 0 g ,紫草 1 5 g ,三七粉3 g( 冲 服 )。 日1 剂 ,水煎2 次 ,混匀早晚各 1 次 口服 ,治疗2 周。治疗期间忌食鱼腥海味及辛辣之品,避风保暖。 3 疗效 标 准 治愈 :红斑 、水疱 、结节疼痛及伴随症状消失 ,半 年无复发 。显效 :红斑 、水疱 、结节疼痛基本消失 ,个 别皮疹 尚未消尽 ,无其它明显伴随症状 。好转 :红斑 、 水疱 、结节 大部分消失 ,疼痛轻微 ,虽有新疹 ,但病情 基本稳定。无效 :病情无明显减轻。 4 治 疗 结果 治愈2 8 例 ,显效1 1 例 ,好转4 例 ,总有效率 1 0 0 %。 疗程最短2 周 ,最长2 个月。服药期间无不 良反应 5 讨 论 多形红斑是累及皮肤和黏膜的急性 、复发性炎症性 皮肤病 ,以出现靶形损害为特点 。属 中医 “ 雁疮”、 “ 猫眼疮”范畴。 《 诸病源候论 》云 : “ 雁疮者 ,其状
实用 中医药杂志 2 0 1 4 年4 z ' l第3 O 卷4 期( 总第2 5 5 期)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寒冷性多形红斑、原发性痛经、心律失常、荨麻疹等病中的运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寒冷性多形红斑、原发性痛经、头痛、咳喘症、肩周炎、高血压病、急性咽喉炎、心律失常、荨麻疹等病中的运用【组成】麻黄(去节)二两(6g) 附子(炮,破八片)1枚(9g) 细辛二两(3g)【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临床应用】1.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张某,女,65岁,1997年12月10日初诊。
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
近3年来,入冬发作频繁,咳嗽痰多且出现喘息症状。
本月初气温骤降,冒受风寒,喘咳加剧。
已用青霉素、丁胺卡那、氨茶碱等静滴5天,症仍不见缓解。
症见:喘咳气急,动则加剧,甚则不能平卧,痰多稀白,胸闷如窒,倦怠乏力,手足不温,鼻流清涕,恶寒头痛,舌淡,苔白,脉沉细。
听诊:两中下肺可闻中等量的哮鸣音及少量的湿罗音。
西医诊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为:喘证,系阴虚痰盛之体,复感风寒而成。
治拟温阳宣肺,化痰平喘。
处方:生麻黄、炙麻黄、细辛各5g,制附子、炙苏子各12g,姜半夏、杏仁各10g,生姜3g,红枣5枚。
每日1剂,水煎温服。
3剂后喘咳明显减轻,头痛、恶寒及流涕已解。
原方加党参15g,五味子、炒白芍各10g,续服10剂,喘咳缓解,听诊双肺罗音消失。
后将上方药量减半调理月余,随访1年,病情稳定。
2.寒冷性多形红斑王某,女,38岁,1995年11月15日初诊。
主诉:双手虹膜样红斑反复发作20年。
每年的Il 月至次年的4月份,双手频发紫红色斑、丘疹,部分疹中央有紫暗色水疱,破后糜烂。
虽经中西药、针灸、按摩、理疗等多方治疗,病情如故。
此次手见皮疹已有12天,遇寒加重,伴手足不温,神疲纳呆,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润,脉沉细。
患者自幼形寒怕冷,好发冻疮。
西医诊为:寒冷性多形红斑。
中医诊为:寒疮,系阳虚寒凝,气血郁滞而成。
治拟温阳补虚,散寒通滞。
处方:麻黄、细辛各5g,制附子、桂枝、鹿角胶、当归各10g。
多型红斑怎么办呢?

多型红斑怎么办呢?多形红斑在疾病的最早期大多数病人会发现,在自己的皮肤表面会出现一些红疹,并且这些红斑的颜色大多数会表现为鲜红,严重的地方也会出现一些水泡,会给人带来强烈的灼烧以及疼痛感,有时候由于烧羊还会严重影响到睡眠,平时最好是能够了解多形红斑的具体表现然后进行治疗。
多形性红斑本病初起多为红斑或丘疹,也可有风团或水疱等,可相互融合,红斑颜色鲜红或暗红到紫红。
典型者中心部常发生重迭水疱,形成特殊的虹彩状。
愈后有暂时性鳞屑或色素沉着斑。
损害常对称发于手背、手掌、指缘、足背、颜面、颈部,少数累及全身皮肤,有时粘膜上亦可发疹。
自觉烧灼、疼痛,有时瘙痒。
如发病急,常伴发热、头痛、关节痠痛等全身症状。
病程2~3周,可自愈;但常反复发作。
中医治疗多形性红斑:1.地肤子方地肤子30,槐花12,白菊花9,款冬花9,夜交藤9,水煎服。
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多形红斑。
2.益气活血温阳汤当归9,赤芍9,丹参9,桂枝9,党参9,黄芪15,附子6,陈皮6,水煎服。
主治寒冷性多形红斑。
3.金芪方黄芪12,金雀根30,茜草30,生地30,研粉,混匀制成糖衣片。
每日30片,分3次服,主治寒冷性多形红斑。
外治方:1.皮肤糜烂者,用三黄洗剂(经验方),外擦。
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共研细末。
上药10~15,加入蒸馏水100ml,医用碳酸1ml。
临用时摇匀,以棉花蘸药汁搽患处,每日4~5次。
2.粘膜糜烂者,用锡类散外吹,1日4~5次。
对风寒型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冷水、冷风等刺激;忌食鱼、虾、蟹、蒜、韭等发物。
对于多形红斑,平时治疗方法也分为很多种,在治疗期间最好是不要接触到带有刺激性的一些物质,比如在使用洗涤剂清洗一些东西的时候,最好是能够带上手套来进行防护,尽量避免一些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使得疾病程度加重的情况。
这个季节,一定要警惕多形性红斑

这个季节,一定要警惕多形性红斑多形性红斑多形性红斑的定义和表现多形性红斑又称渗出性多形红斑,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临床上多形红斑以靶形或虹膜样红斑为典型皮损,有红斑、丘疹、风团样损害和水疱等多形性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黏膜,有时可有内脏损害。
多形红斑常有黏膜损害及全身症状。
临床表现临床可分为三型:斑疹-丘疹型;水疱-大疱型;重症型。
典型的皮损呈靶样,圆形,边界清楚,至少有三层带区,中心可形成大疱或结痂,外周环绕两个颜色不同的同心圆环。
这种皮损还被称为“虹膜样皮损”。
并非每个患者都会表现出典型的皮损,也有患者仅出现少量的典型皮损。
皮损好发于四肢及面部。
多形红斑可分为轻型和重型。
重型的特征是会出现严重的粘膜受累,先出现水疱,迅速糜烂伴疼痛。
重型常伴发系统症状,比如发热、不同程度的无力,偶可见关节肿胀疼痛。
病因1、感染:约占90%,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或真菌等,以单纯疱疹病毒Ⅰ和Ⅱ型感染最常见(约占50%);2、药物:少于10%,主要有磺胺、青霉素、巴比妥类和解热镇痛药等;3、物理因素:寒冷、日光、放射等;4、接触物:如长青藤、报春花、氯化氨基汞等;5、风湿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和炎症性肠病;6、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
根据典型的皮损及病史,必要时进行皮肤活检。
轻型多形红斑只需对症治疗即可。
可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物,3~4天后症状可缓解。
重型患者应考虑尽早进行系统性激素治疗。
另外,对于反复发作的和单纯疱疹相关的患者可预防性服用抗病毒药物。
中医辨证认为是虚阳外越、寒湿困脾,要给予潜阳化湿治疗,桂枝汤加减、荆防汤都是常用方。
中医皮肤科多形性红斑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多形性红斑多形性红斑是皮肤黏膜急性炎症性病变。
本病类似中医之“猫眼疮”、“雁疮"、“寒疮”。
由外感风寒,营血凝滞,或血分有热,外感风湿搏结而成。
病灶感染、服某些药物或食鱼、虾、蟹等发物皆可诱发。
有自限性,3~4周后消退。
皮损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易复发。
【诊断】1.皮疹呈多形性,开始多为红斑或丘疹,以后可有风团或水疱,可互相融合。
红斑颜色鲜红,中心呈暗红至紫红,周围隆起红色环,同时中心部常发生重叠水疱,而形成重叠的环状。
2 .皮疹好发于指缘、手掌、足背,其次是前臂、小腿伸侧、面部及颈侧等处。
常对称发生。
重者累及口腔黏膜及生殖器部,破溃后糜烂。
3 .多见于青壮年,妇女较多;春秋两季容易发病。
4 .自觉灼热、疼痛,如有风疹块时可感瘙痒。
5 .发病急骤,个别严重病例有发热、咽痛、头痛、关节痛。
6 .重症型即为斯一姜氏综合征,其特征是发病突然,伴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皮损广泛,以大疱较为明显,并有口腔、生殖器等严重黏膜损害,同时有肺、肝、肾、心血管等脏器受累。
7 .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一、辨证论治1.风寒型患肢皮肤发凉,斑多呈暗红色,类似冻疮,每于气候寒冷时发作或加重,气候转暖时症状减轻或消失。
舌质淡,苔白,脉沉紧。
治法:和营散寒。
方药举例:当归四逆汤加减。
当归、桂枝、赤芍、川茸、羌活各IOg,细辛3g,甘草5g,生姜2片,红枣4枚。
8 .风热型,不分季节和气候冷热,斑色鲜红,灼热,水疱较多,常伴有发热、咽痛、口干、关节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濡数。
方药举例:消风散加减。
荆芥、防风、牛劳子、当归、生地黄、赤芍、苦参各10g,蝉蜕、川木通各5g,大青叶15g。
加减:咽痛、口干,加玄参、桔梗、甘草各IOgo关节痛加秦无、防己各IOgo高热加生石膏30g,知母、黄苓各15g。
二、局部治疗1.风寒型用桂枝、当归、艾叶各10g,红花5g,煎汤浸泡或热敷。
并注意保暖,避免冷水、冷风刺激。
2 .风热型未破用解毒搽剂,已破者用青黛散麻油调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如何治疗多形性红斑
*导读:金芪方黄芪12,金雀根30,茜草30,生地30,研粉,混匀制成糖衣片。
每日30片,分3次服,主治寒冷性多形红斑。
……
中医治疗多形性红斑:
1. 地肤子方地肤子30,槐花12,白菊花9,款冬花9,夜交藤9,水煎服。
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多形红斑。
2.益气活血温阳汤当归9,赤芍9,丹参9,桂枝9,党参9,黄芪15,附子6,陈皮6,水煎服。
主治寒冷性多形红斑。
3.金芪方黄芪12,金雀根30,茜草30,生地30,研粉,混匀制成糖衣片。
每日30片,分3次服,主治寒冷性多形红斑。
外治方:
1.皮肤糜烂者,用三黄洗剂(经验方),外擦。
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共研细末。
上药10~15,加入蒸馏水100ml,医用碳酸1ml。
临用时摇匀,以棉花蘸药汁搽患处,每日4~5次。
2.粘膜糜烂者,用锡类散外吹,1日4~5次。
对风寒型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冷水、冷风等刺激;忌食鱼、虾、蟹、蒜、韭等发物。
第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