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茶文化
潮汕茶文化策划书3篇

潮汕茶文化策划书3篇篇一《潮汕茶文化策划书》一、策划背景潮汕地区拥有悠久而独特的茶文化,茶在潮汕人民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弘扬和推广潮汕茶文化,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制定本策划书。
二、策划目标1. 深入挖掘潮汕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打造具有特色的茶文化品牌。
2. 通过多种渠道和活动,提高潮汕茶文化在国内外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3. 促进潮汕地区茶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经济产业的增长。
4. 培养和提升消费者对潮汕茶的兴趣和品鉴能力。
三、市场分析1. 潮汕茶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受到众多茶文化爱好者的喜爱。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不断增加。
3. 目前潮汕茶文化的推广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创新的策划和营销手段来扩大影响力。
四、活动策划(一)茶文化展览1. 定期举办潮汕茶文化展览,展示潮汕茶具、茶叶品种、茶艺表演等。
2. 邀请茶文化专家进行讲座和讲解,普及茶文化知识。
3. 设立茶文化体验区,让观众亲身体验茶艺制作过程。
(二)茶艺比赛1. 举办潮汕茶艺比赛,吸引茶艺爱好者参与。
2. 设置多个奖项,激励参赛者提高茶艺水平。
3. 通过比赛展示潮汕茶艺的独特魅力,提升茶文化的知名度。
(三)茶文化旅游1. 开发茶文化旅游线路,将潮汕地区的茶园、茶厂、茶馆等景点串联起来。
2. 组织茶文化旅游团,提供专业的导游讲解和茶艺体验服务。
3. 推出茶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如茶叶礼盒、茶具纪念品等。
(四)茶文化推广活动1. 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举办茶文化讲座和培训活动。
2. 与媒体合作,进行茶文化的宣传报道,扩大影响力。
3. 举办茶文化主题的节庆活动,如茶文化节、茶叶展销会等。
五、宣传推广1. 制作精美的宣传海报、画册、视频等宣传资料,在各类活动和场所进行展示和发放。
2.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线上宣传,开设茶文化官方账号,发布茶文化相关内容。
3. 与旅游机构、茶叶经销商等合作,进行联合推广。
潮汕茶道介绍

潮汕茶道介绍潮汕茶道一、概述潮汕茶道即潮州工夫茶,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潮汕茶道一、概述潮汕茶道即潮州工夫茶,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二、茶具茶壶,潮州方言叫做“冲罐”,也有叫“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
选择茶罐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
茶罐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杆、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
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的、大如蜜柑的、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栗子形等。
一般多用鼓形的,因其端正浑厚的缘故。
壶的色泽也很多,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
还有一种壶身银砂闪烁、朱粒累累,俗谓之柚皮砂者,最为珍贵。
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
此外,还讲究“三山齐”,即壶嘴、壶口和壶把要在一条平线上,这是品评茶壶好坏的最重要标准。
检验办法是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如果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上品。
茶杯,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
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则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起香。
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
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算是杯中佳品。
茶洗,形大如碗,深浅色样很多。
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以浸冲罐;另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经泡过的茶。
茶杯、茶盘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
但不管什么式样,重要的是宽、平、浅、白。
盘面宽,以便客人多时,可以多放几个杯;盘底平,不会使茶杯不稳摇晃;边浅色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潮汕喝茶风俗习惯和传统礼仪

潮汕喝茶风俗习惯和传统礼仪潮汕人民都很喜欢以茶会客,一杯看似简单的茶水,却暗含了许多学问,除了泡茶讲究,喝茶都是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礼仪。
下面一起来看看潮汕喝茶有哪些风俗习惯和传统礼仪吧,希望对你有帮助!潮汕喝茶的风俗礼仪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客气”、“谢谢”。
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
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 喝茶是长辈的,用食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 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
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檫盘”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五、“喝茶皱眉,表示弃嫌”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六、“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
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新客换茶”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
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潮汕茶文化

潮汕茶文化潮汕人的功夫茶结情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
即使是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
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一杯功夫茶,泡出了海外游子的多少故乡梦,泡出了潮汕子民的多少家乡情。
一杯浓浓的工夫茶,泡出了多少优美动人的故事。
虽然不是酒,却胜似酒,多少人由此而陶醉。
诗人李曙光曾高声咏唱:“淳朴的乡亲捧起你/捧起对生活的诚挚和热爱/海外的赤子捧起你/捧起对故乡缠绵的眷恋/一杯功夫茶,是一阙古老的歌谣。
” 一杯功夫茶,体现出潮汕人谦逊礼让的美德。
一杯功夫茶,还能体现潮汕人的爱心。
客无亲疏,每当你进了门,主人便会立刻冲泡起功夫茶,一杯香浓的功夫茶,一番热情的话语,为你驱走疲倦,为你带来温馨。
宋人杜小山说:“寒夜客来茶当酒。
”郑板桥也说:“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可谓茶香飘飘,香飘四海,人情冷暖,情暖人心。
喝一杯潮汕功夫茶,享受许多温暖的人情味,令人回味无穷。
一杯功夫茶,引出多少茶文茶趣,就让我们都来品那茶香飘飘的潮州功夫茶吧……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
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
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功夫茶的起源功夫茶顾名思义,一是花时间,二是讲究本领。
它历史悠久,据说是由福建的“小杯茶”演变来的。
宋代,中国上层社会“斗茶”之风盛行,谁家买得好茶,就要请客。
宾客中有好茶或带来媲美,或请来暗斗。
这种风气逐步演变到茶农、茶商的试茶评茶。
由于日日品茶,喝得太多也难受,就大杯改小杯而成为很浓的小杯茶,这就是工夫茶的雏形。
潮汕是鱼米之乡,人们喜欢饮浓茶,“小杯茶”也由茶商传入潮汕。
潮汕喝茶礼仪风俗

潮汕喝茶礼仪风俗茶文化、茶礼仪已经渐渐渗入到现代生活用茶中。
潮汕人好以茶会客,除了泡茶讲究,连斟茶、品茶和添茶都是有所讲究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潮汕喝茶礼仪风俗,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潮汕的喝茶礼仪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潮汕一般倒茶时只倒八分满的。
由于酒是冷的,客人接手并不会被烫到,而茶是热的,满了的话,接手很热,客人的手就会被烫到,有时候还会由于过烫导致茶杯掉地,造成尴尬。
所以说茶满欺人。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在潮汕,仆人泡茶后要到人家跟前说请喝茶,而对方应当回以感谢、莫客气。
假如是人比较多的场合,杯子不便利收回,就放在各人面前桌上。
在第一次斟茶时候,要先尊老后卑幼,其次遍时候就可根据挨次斟上去。
在接受斟茶时候,还要有回敬反应。
比如喝茶是长辈,就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小辈或者平辈,则用食指和中指在桌面轻弹两下来表示感谢。
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在敬茶时候除了论资排辈,还应当先敬客人来宾然后才是自家人。
也得等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司炉,也就是煮茶冲茶的人才可喝,否则就是对客人不敬。
强宾压主,响杯檫盘客人喝茶提盅时是不能随便将盅脚在茶盘沿上檫的,茶喝完放盅时候应轻手,不能够让盅发出声响,否则代表的就是强宾压主或是有意挑衅。
潮汕的喝茶文化喝茶皱眉,表示弃嫌客人喝茶时候是不能皱眉,不然这是对仆人示警动作,仆人要发觉客人皱眉,就会认为是人家嫌弃自己的茶不好,不合口味,这会让仆人尴尬,还显得很不敬重人。
头冲脚惜,二冲茶叶仆人在冲茶时,头冲是必需冲后倒掉不能喝。
由于早时做茶时候是用脚踩的,所以怕茶叶有脏不宜喝饮,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有欺侮人家的意思。
新客换茶在宾主喝茶时候,若是中间有新客到来,仆人表示欢迎得马上换茶,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慢客,待之不恭。
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还需要新客先饮,新客还不能推辞,否则叫却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仆人假如有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是仆人在暗下逐客令,这就要抽身告辞,否则只会惹仆人没趣。
潮汕茶文化策划书3篇

潮汕茶文化策划书3篇篇一《潮汕茶文化策划书》一、活动背景潮汕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潮汕茶文化,增进人们对其的了解和喜爱,特策划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的1. 传播潮汕茶文化,让更多人领略其独特之处。
2. 提升公众对潮汕茶的认知和兴趣。
3. 促进潮汕茶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三、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四、活动地点[详细活动地址]五、活动主体广大茶文化爱好者、市民等六、活动内容1. 潮汕茶文化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潮汕茶文化的历史、特点、冲泡方法等方面的讲座。
2. 茶艺表演展示潮汕传统的茶艺流程,包括洗茶、冲泡、分茶等环节,让观众直观感受茶艺之美。
3. 茶品品鉴提供多种潮汕特色茶品,让参与者品尝,感受不同茶叶的风味。
4. 茶文化展览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展示潮汕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知识。
5. 互动体验设置体验区,让参与者亲自尝试冲泡潮汕茶,并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
七、活动宣传1.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和预告。
2. 在相关场所张贴海报、发放传单。
3. 邀请媒体进行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
八、活动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元。
2. 讲座嘉宾费用:[X]元。
3. 茶品及茶具采购费用:[X]元。
4. 宣传费用:[X]元。
5. 其他费用:[X]元。
九、活动组织与人员安排1. 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协调。
2. 安排专业的茶艺师和讲解人员。
3. 招募志愿者,协助活动的开展。
十、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现场的安全和秩序。
2. 做好茶具和茶叶的管理和维护。
3. 提醒参与者注意文明礼仪,爱护环境。
篇二《潮汕茶文化策划书》一、活动背景潮汕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传承潮汕茶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特策划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的1. 传播潮汕茶文化,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2. 让参与者亲身体验潮汕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潮汕工夫茶被誉为中国茶道的

潮汕工夫茶被誉为中国茶道的
潮汕工夫茶被誉为中国茶道的活化石。
潮州工夫茶艺,别称潮汕工夫茶,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一带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潮汕的工夫茶最负盛名,蜚声四海,被尊称为“中国茶道”。
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
潮州工夫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州茶道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
潮州工夫茶历史悠久。
中国茶文化盛行于唐朝,潮州工夫茶则盛行于宋朝,贵族茶就是源于潮州工夫茶,已有千年历史。
在潮州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喝工夫茶是广东潮州人一项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了,饭后,或者客人来访,好友相见,都是以一壶茶来陪衬。
日本的煎茶道、中国台湾地区的泡茶道都来源于潮州的工夫茶。
潮汕茶文化历史

潮汕茶文化历史潮汕地区气候炎热,当地人饮茶量大、泡茶技巧也精致。
潮汕名茶荟萃,最具特色的乃是潮汕功夫茶和擂茶。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潮汕茶文化历史,一起来看看。
潮汕茶文化历史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工夫茶即是乌龙茶茶艺,为何称为工夫茶?之所以叫功夫茶,有人说是因为制作乌龙茶工序复杂、极费工夫,有人说是因为冲泡乌龙茶颇费工夫,也有人说是因为乌龙茶须细啜慢饮。
功夫茶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我国的工夫茶茶艺可分为潮汕、台湾、闽南、武夷山四大流派,以潮汕工夫茶最富有古香古色,堪称中国茶艺的活化石。
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潮汕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
“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
传统的潮汕工夫茶一般是四宝齐备,一是陶水壶;二是红泥小火炉;三是小茶壶;四是小瓷杯。
陶水壶里装入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实,倒上水,放在小火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
斟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
饮时是用舌头舔着慢慢地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
功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因此功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
潮汕工夫茶以三泡为止,要求三泡水的茶汤浓淡一致。
有人说,没有功夫就莫饮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潮州茶人曾楚楠先生认为潮汕工夫茶的理念是和、敬、精、乐四趣。
和、敬讲的是茶德,精、乐讲的是茶技与茶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功夫茶
内容摘要:潮汕功夫茶作为中国最具代表的茶道,也是潮汕人的骄傲,功夫茶表现了潮汕人独特的人文情怀。
潮汕功夫茶的享誉盛名离不开茶叶、用水、茶具、冲法和品茶,通过每个环节的具体介绍使人了解到一杯小小的功夫茶中竟也有如此繁杂的步骤,同时也蕴含着潮汕地区热情好客和礼仪周到的特点。
(原创)说到茶,很多人便会想到潮汕地区的功夫茶,可见潮汕地区的功夫茶声名远播。
作为一名潮汕人,我从小便是在茶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的。
而作为潮汕人的我们,总是对茶怀有独特的情思,茶已经深深的融化到我们生活中,它不仅仅单纯的是一种饮料,更是体现出潮汕人热情好客的美好品质,同时,也给旅居在外的潮汕人提供一份思乡的情怀。
茶在潮汕地区是每家每户必备的饮品,潮汕人不可一日无茶。
茶,用潮汕方言来说就叫做“茶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茶在潮汕人的心目中茶犹如米饭一样重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
每天,每家每户在饭后或闲暇的时候便会冲上几泡茶,在招待客人、婚宴、丧礼等等场合茶更是必不可少。
倘若你来到潮汕地区,你便会感受到浓厚的饮茶氛围,你若到潮汕人家来做客,招待你便是一杯浓浓的热茶,茶是潮汕地区待客的最具代表的礼节,所以茶文化也昭示着潮汕人的热情好客。
倘若你是初尝潮汕地区的乌龙茶,你便会疑惑这苦涩的茶为何让潮汕人如此钟爱,作为土生土长的潮汕人小时候我也有这种疑惑,但是你多加品尝几次你便知道答案了,乌龙茶初入口有点苦味,但是茶饮下后,便后感觉到舌尖生香,喉底一阵甘甜的感觉,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说苦尽甘来的感觉。
有时候我在想,潮汕人喜欢喝茶的习惯与潮汕人自古便有的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息息相关的,因为艰苦奋斗后得到成功不也是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吗?
潮汕功夫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茶道,在全国可谓最精致、最考究、最著名的茶道,是茶文化的高峰。
潮汕功夫茶,又称“工夫茶”,它并非指一种茶的名称,“工夫”在潮汕方言中是精细的意思,因此“工夫茶”是指冲茶技艺讲究、精细。
功夫茶的历史悠久,起初是起源于宋代,在广东潮州、福建漳州、泉州一带盛行。
由此算来,潮汕地区功夫茶文化的传承是如此之久,并将会被我们每一代潮汕人不断继承下去与深入发展。
潮汕地区的功夫茶这么久负盛名,其缘由自然离不开茶叶、用水、茶具、冲法和品茶。
下面便逐一介绍功夫茶的讲究之处。
茶叶,潮汕功夫茶一般是选用乌龙茶,乌龙茶是中国茶的代表,是一种半发酵的茶,透明琥珀色的茶汁是其特色。
乌龙茶主要有铁观音、凤凰水仙、大红袍等。
铁观音主要产自福建安溪县,铁观音冲泡后茶水色泽金黄,滋味甘醇,茶香高而持久。
凤凰水仙产自广东潮安凤凰乡,分单丛、浪菜、水仙三个级别。
有天然花香,滋味浓厚甘爽,耐冲泡。
大红袍主要产自福建武夷岩,外形要求运政,挑唆紧结壮实,稍扭曲,色泽油润。
入口时干爽滑顺。
潮汕人在品茶是多追求茶叶品质上乘,上乘茶叶也成为佳节送礼中的上乘礼品。
冲泡茶叶的水在以前颇为讲究,烹茶用水要求洁净、甘醇,以山泉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
不过现如今,大部分潮汕人都是选用自来水来冲泡茶叶的。
功夫茶选用的茶具并不像其他地方只是一个简单的过滤水杯,而是一整套的茶具,大概有十余种,而在潮汕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套完整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洗、茶盘、茶垫、水瓶与水钵、烧水炉等等。
茶壶,用潮汕方言叫做“冲罐”,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茶壶标准有:“小,浅,
齐,老。
”“小、浅”是指壶的式样,功夫茶要求壶的式样”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若壶大了,则显得不“工夫”了,而深浅则与气味有关,壶浅则能酿味留香,不蓄水,这样茶叶不易变涩。
“齐”则是指“三山齐”,这是判断壶好坏的重要标准,“三山齐”是指把茶壶去盖后平置在桌上,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平齐。
“老”则是壶里所积成“茶渣”多寡,所以在每次冲泡茶叶过后,只是简单地将茶壶冲洗,而不会将茶壶中的茶渣清除,如果壶中的茶渣越多,冲泡出来的茶则更为甘醇。
当然,除了宜兴产的紫砂茶壶,潮汕人冲功夫茶还会用到“盖瓯”,这种主要是适用于人数较多的场合,由于“盖瓯”口阔,不能留香,冲泡出来的茶也会也比“冲罐”逊色一些。
茶杯的选择则是追求“小、浅、薄、白”,小则能一饮而尽,而且也能与冲罐相匹配,更能使人觉得文雅,浅则能使水不留底,薄则能使茶起香,白则能衬托茶的色泽。
茶洗,则形状像碗一般,式样很多,烹煮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则用来浸泡茶杯,副洗中一个用来浸泡冲罐,一个泳衣盛洗杯中的水和被泡过的茶叶。
茶盘是用来盛放茶杯、茶壶等用具,现在茶盘样式繁多美观,茶盘的制成材料也很多,有陶瓷的、红木的等,而且茶盘上的装饰物也很美轮美奂。
茶垫则是用来放置茶壶的,茶垫中置有热毡,有保护茶壶的作用。
水瓶和水钵是为了贮水煮茶,但是现在普通人家一般不会用水钵了,有些是直接用水壶贮水,有些则是用了制作精美有过滤作用的贮水陶器。
烧水炉在之前是用红泥小火炉,但现在多用插电的炉器烧水。
现在,潮汕功夫茶渐渐没有之前那么讲究精细,但是大体仍然保存着,由此可看,即使不饮茶,功夫茶的“功夫”足以可见。
功夫茶的冲泡也颇为讲究,主要八个步骤,一是治器,这是准备阶段,主要是起火、洁器、候水、淋杯这几个动作;二是纳茶,将茶叶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出粗细,将最粗的放在壶底和滴嘴处,将细末的放在中层,将茶叶放在上层,这样做可以使茶味均匀且能逐渐发挥,又不会使细末塞住滴嘴;第三是债汤,当水沸腾时涌如连珠时,用这样的水冲茶最好;第四是冲茶,将水往壶的边缘冲入,切忌直接往壶中心直接冲水,在冲茶时会将水往高处冲下,这样使得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是茶香更快挥发,而且会让茶壶和火炉保持七步的距离,这样子开水会稍凉些,不会破坏茶中的维C;第五是刮沫,若是好茶壶则水满后茶沫会浮起,不会溢出,这是应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住;第六是将开水往茶壶上淋,使得热气内外夹攻,使茶香迅速挥发,等罐身水分干透,冲去壶外茶沫;第七是烫杯,用开水淋杯,直冲杯心,添冷水与砂铫中,复置炉上,再去洗杯;第八是洒茶,洒茶时要低,否则香味会散失,泡沫会四起,这也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并且速度要快,这样保证茶香不散失且保持茶的热度,洒茶是要像杯杯轮流洒匀,不可以一杯洒完再洒下杯,也不要让茶水留在壶中,洒完以后,将茶壶倒置于茶垫,将壶中水分渗出,这样单宁无法溶解,茶便不会苦涩。
品茶也是功夫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品茶的至高境界是精筛细品,端起滚烫的热茶,轻轻地吹,慢饮细品,要让茶在口中慢慢回旋。
整个过程,口鼻生香,喉底回甘,芬芳沁心脾。
功夫茶的精细冲泡,使得茶香醇厚,浓而不涩,让人回味无穷。
潮汕功夫茶的精细讲究,体现了潮汕人精致的生活艺术和享受生活,不烦不燥的心态。
同时功夫茶及其讲究礼仪,茶冲泡完后,不能自己先喝,要让客人先喝,而且茶是不能倒满,倒满则为欺客,因为茶是热的,倒满则烫手,如果喝茶过程来了尊贵客人也要撤换茶叶重新冲茶,在敬茶是也要论资排辈,先敬客人再敬自家人,拿茶杯时要轻放,不能发出声响,如此礼节,很是繁多。
精巧的功夫茶折射出的是潮汕人拼搏精细的特点,也给了潮汕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由此可见,小小的功夫茶中蕴藏的潮汕人深刻的人文情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