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

辽宁科技学院教案课题名称第3章旅游者的知觉课次第()次课课时 2课型理论(√);实验();实习();、实务();习题课();讨论();其他()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知觉的内涵、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熟悉旅游者对他人、人际、时间、目的地知觉的含义、途经与影响,了解旅游知觉的研究意义及旅游者对自我、距离的知觉,以便认识旅游者的知觉规律,为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提供心理依据。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旅游者对他人、人际、时间、目的地的知觉难点旅游知觉的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基本内容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教学手段课外学习安排你是怎样通过表情来观察别人的内心世界的?举例说明知觉中的某个心理定势在生活中的表现。
参考资料《旅游心理学》,李祝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旅游心理学》甘朝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学习效果评测课堂提问课外学习指导安排教学后记辽宁科技学院讲稿教学内容备注第3章旅游者的知觉第1节知觉概述一、旅游知觉的概念所谓旅游知觉是指旅游者对直接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旅游知觉的特点1、整体性知觉的对象都是由不同属性的许多部分组成的,人们在知觉它时却能依据以往经验组成一个整体。
知觉的这一特性就是知觉的整体性(或完整性)。
2、选择性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特定时间内,人只能感受少量或少数刺激,而对其他事物只作模糊的反映。
3、理解性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时,总是依据既往经验力图解释它究竟是什么,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4、稳定性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不同明暗度的情境之下,观察某一熟知物体时,虽然该物体的物理特征(大小、形状、亮度、颜色等)因受环境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我们对物体特征所获得的知觉经验,却倾向于保持其原样不变的心理作用。
像这种外在刺激因环境影响使其特征改变,但在知觉经验上却维持不变的心理倾向,即为知觉恒常性。
三、知觉的心理定势知觉定势(perceptual set)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
第三讲 旅游者的感觉和知觉

Company Logo
美国心理学家法律·沃思特以 明尼苏达大学新生为对象,举行电 脑舞会,由电脑随机安排舞伴,不 得交换,中间休息时填写一个问卷, 以了解每个人对其舞伴的印象,得 出的结论是:对方被喜欢以至于想 进一步与其约会的原因只有一条— —对方的外表条件。
LOGO
第二章
旅游者的认识过程
一、旅游者的感觉和知觉
学习目标:
了解感觉的作用,掌握知 觉的基本原理,从而正确理 解旅游者的知觉是如何影响 其旅游决策和旅游行为的。
Company Logo
学习重点:
1、感觉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2、知觉的基本原理 3、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知觉 4、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Company Logo
社会知觉误区中的心理效应对旅游 业有哪些启示作用?
Company Logo
1、 第一印象
鲜明、深刻而牢固的 第一印象,会给人形成一 种固定的看法,影响甚至 决定着今后的交往关系, 在社会知觉中起重要作用。
Company Logo
(1)对表情的认知 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身段表 情 (2)对性格的认知 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认识 (3)对角色的认知 行为与职业、角色与社会标准
一个下雨天,两位客人进入某四星级酒 店,大声问迎门的服务员:“伞放在哪 里?”服务员感到客人语气生硬,不甚礼 貌,就漫不经心地往身后的伞架方向一指。 两位客人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就又转回来, 恼怒地质问:“你在跟我们开玩笑吗?伞 到底放在什么地方?”服务员一听更不高 兴了,一声不吭地把他们领到拐角处伞架 旁,转身走时,忍不住轻声嘟嚷了两个字: “瞎子”两位客人听见了服务员的嘟嚷声, 就上前与之争吵。一阵唇枪舌剑后,客人 怒不可遏地向有关方面投诉。
旅游心理学-旅游者的知觉

旅游心理学-旅游者的知觉引言旅游是人们常常选择的一种休闲方式,它不仅是一种体验新事物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追求。
在进行旅行的过程中,旅游者的知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知觉是指通过感官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解释的过程,它影响着旅游者对环境的感知和体验。
因此,研究旅游者的知觉对于理解他们的行为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旅游者的知觉在旅游心理学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
旅游者的知觉在旅游心理学中的作用旅游者的知觉在旅游心理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知觉决定了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感知和体验。
旅游者通过感知环境中的信息,如景观、氛围和文化等,来构建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例如,当旅游者将目光投向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他们的感官被刺激,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
此外,知觉还决定了旅游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提供的服务质量的感知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旅游体验的满意程度和再次选择的意愿。
其次,知觉还可以影响旅游者的决策过程。
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旅游交通工具和旅游活动等方面会受到知觉的影响。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声誉以及与旅游目的地相关的信息等都会影响旅游者对不同选择的知觉。
因此,了解旅游者的知觉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定位和推广活动至关重要。
影响旅游者的知觉的因素旅游者的知觉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1.个体差异:个体的感知能力和经验可能导致对同一刺激的不同知觉。
不同人对于景点的感知和体验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取决于他们的个人喜好、文化背景和旅游经验等。
例如,对于一个山地地区,一个喜欢户外活动的人可能会对其有较高的期望和积极的感知,而一个更喜欢城市生活的人可能对其产生较低的兴趣和较差的感知。
2.环境因素:旅游者所处的环境也会影响其知觉。
包括景点的设计、布局和装饰等都会对旅游者的知觉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良好的景点布局和环境设计可以增强旅游者对景点的积极感知,使他们更加舒适和愉快地体验旅游活动。
3.个人态度和情感:旅游者的个人态度和情感状态也会影响其对旅游目的地的知觉。
第三章旅游知觉

补充资料1
广告表现为一个 土著男子惊诧地 发现天上掉下来 的芝华氏的空酒 瓶——上帝也在 喝酒。这幅平面 广告从去年11月 起直到今年1月 刊登在《花花公 子》、《新闻周 刊》和《体坛画 报》上。
西格拉姆酒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了的时 候,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知 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下列因素影响旅游者的知觉印象: 下列因素影响旅游者的知觉印象:车窗的宽敞 程度,座椅的舒适性,车上减震装置的性能, 程度,座椅的舒适性,车上减震装置的性能,车上 视听系统的效果如何,车上是否配有导游员, 视听系统的效果如何,车上是否配有导游员,导游 员是否提供优质服务,等等。 员是否提供优质服务,等等。
双 关 图 老 人 还 是 美 女
补充资料1
补充资料2
“白牙齿”--口香糖
一口健康的“白牙齿”正是产品更新换代功能 的直白表达,言简意赅。
补充资料3
用密西西比鳄鱼皮手 工制的阿海尔女鞋价 格惊人。创作者直接 亮出标价,将价格 “障碍”成功地化作 卖点,“只有女人明 白”的攻心战略高妙 之极。
视觉的恒常性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一个人站在离 我们不同的距离上,他在我们视网膜上的空间大小是 不同的,但是我们总是把他知觉为一个同样大小的人。 一个圆盘,无论如何倾斜旋转,而事实上所看到的可 能是椭圆、甚至线段,我们都会当它是圆盘。在强光 下煤块反射的光量远远大于暗处粉笔所反射的光量, 但这不妨碍我们感觉煤块的颜色比粉笔深。知觉的恒 常性还普遍存在于其他各类知觉中,例如同一支乐曲, 尽管演奏的人不同,使用的乐器也不一样,我们总是 把它知觉成同一支乐曲。
只有女人明白。阿海尔。
补充资料4
生命洋溢的人体语言 代替传统的眉目传情, 明暗反衬、动静结合 和自然流畅的线条更 增添了画面的夺目魅 力,然而,一颗颗精 美的掌上明珠却是塔 格维克鞋店的鞋。
第三讲旅游者的感觉和知觉

情绪状态
心情愉快时, 总看到事物好 的一面,抑郁 的心情,总使 人看什么都不 顺眼。
(四)知觉的恒常性
旅游知觉的恒常性是旅游者的知觉条件在 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被知觉对象仍然保持 相对不变的特性。旅游知觉的恒常性受多种因 素影响,其中,旅游者的知识和经验是最重要 的因素。
大小恒常
形状恒常
颜色恒常
视觉中的空间因素
2、马赫带 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
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 条更暗的线条。
听觉
很多游客选 择除夕到寒山寺 听钟声。听一听 钟声,念一念佛 经,用最纯净的 心灵,来迎接新 的一年。
触觉
触觉(皮肤轻微变形) 压觉(皮肤明显变形)
味觉
(1)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基本味觉:酸、甜、苦、咸 味蕾分布:舌两侧→酸;舌尖→甜;舌根→
象鼻山
望夫崖
A、理解使知觉更为深刻: B、理解使知觉更精确: C、理解能提高知觉的速度
旅游知觉的理解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言语指导作用
游览浙江的瑶林 仙境时,旅游者 面对千姿百态的 钟乳石,可能会 眼花缭乱,但通 过导游的介绍, 各种充满神话色 彩的形象就会显 得栩栩如生了。
实践活动任务
活动任务不 同,对同一对 象的理解可能 会不同,知觉 效果也就不一 样。
O rbison illusion
左边的蓝色比较深吗?
A跟B顏色真的一樣
是否为正圆呢
Muller-Lyer illusion
旅游知觉的特性
(一) 旅游知觉的选择性 人对外界事物的刺激,有选择地进行加工的能
力称为知觉的选择功能。
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从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象,依存于下列两个条件: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注意的选择作用
旅游者的知觉

中间是13还是B?
女 人 和 鸟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 ,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 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 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大 小 恒 常 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三)影响旅游知觉的主要因素
2、影响旅游者知觉的主观因素
1)需要与动机
能满足人们需要、符合人们动机的事 物,往往会首先成为知觉对象。
2)知识和经验
凭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节约感知时间,扩 大知觉范围,获得更多、更深的知觉体验。
旅游实践表明,旅游者获得旅游目的地的信 息主要来源于个人及周围亲朋好友过去旅游 的知识和经验,再结合个人不同的知识和经 验等,从而选定不同的旅游目标。
(三)对人际的知觉
1、空间距离的远近 2、交往的频率 3、态度的相似性 4、需要的互补性 5、人的个性
身体距离与人际关系
• 心理学家艾德沃迪霍尔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 与双主的距离成正比。他将身体距离和人际关系亲 密程度分为4个空间段并加以分析。
• 亲密空间(40-50cm)能清楚地看到对方的表情,甚至
感觉到对方的气息,并能接触到对方的身体。拥抱或撕打都 属于这个空间段。
• 个人空间(50-120cm) 能接触到对方的身体,并进行
对话,但感觉不到气息。
• 社会空间(2.7-3.6m)必须用周围的人都能听到的声音
进行交谈,是处理公务或社交时所需的距离,也可称之为商 业空间。
• 公共空间(3.6m以上)指类似演讲场所、教室等适合向
——是指对社会上部分人对某类 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固定的、笼统 的、呆板而没有变通的印象,它 反映的不是一种个体现象,而是 一种群体现象。
旅游心理学第三章旅游知觉课件

加强员工对游客知觉心理的认识,提高服务质量,使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
服务流程优化
根据游客的知觉需求和心理预期,优化服务流程,提 高服务效率。
反馈与改进
及时收集游客的反馈意见,针对游客的知觉需求进行 改进,提升游客满意度。
05 案例分析
旅游景点的知觉体验
旅游景点的色彩与知觉
游客对旅游景点的色彩感知会影响其对景点的整体印象和情感体 验,如蓝色让人感到宁静,绿色让人感到舒适。
旅游心理学第三章旅游知觉课件
目录
• 旅游知觉概述 • 旅游知觉的过程 • 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 旅游知觉的应用 • 案例分析
01 旅游知觉概述
知觉的定义
1 2
知觉
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经过大脑加 工,对客观事物的基本属性、整体和意义的认识 和解释。
知觉过程
包括感觉登记、选择、组织和解释四个阶段。
旅游广告的策划
01
目标市场定位
根据游客的知觉特点,精准定位 广告的目标市场,制定符合目标 市场的广告策略。
02
创意与表现形式
03
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运用创意手法和多样的表现形式, 突出旅游景点的特色和优势,吸 引潜在游客。
确保广告信息传递准确、清晰, 易于游客理解和记忆,提高广告 效果。
旅游服务的提升
影响因素
知识经验、文化背景等。
03 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客观因素
刺激因素
外界给予的刺激,如旅游景点的特色、 旅游广告等,会影响旅游者的知觉。
环境因素
旅游目的地的气候、景色、卫生状况 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旅游者的知觉。
主观因素
经验与知识
旅游者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会影响其对旅游景点的知觉,如对历史文化的了解等。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与旅游

3、旅游者对旅游巴士的知觉:车窗的宽敞程度,座椅 旅游者对旅游巴士的知觉:车窗的宽敞程度,
的舒适性,车上减震装置的性能,车上视听系统的效果如 的舒适性,车上减震装置的性能, 车上是否配有导游员,导游员是否提供优质服务, 何,车上是否配有导游员,导游员是否提供优质服务,等 等。
(四)、对旅游风险的知觉
颜色与联想
颜色 白色 象征 少女、清纯、神圣、 少女、清纯、神圣、死亡 距离感 远 温度 冷 兴奋度 低 主要联想 清洁、诚实、 清洁、诚实、神圣
灰色
朴质、 朴质、温和
近
温
中
平易近人、稳重、 平易近人、稳重、和气
黑色 黄色 紫色 青色 红色
夜晚、罪恶、压抑、 夜晚、罪恶、压抑、死亡 黄金、高贵、 黄金、高贵、富裕 威严、优雅 威严、 鬼火、恐怖、 鬼火、恐怖、怪异 血、喜庆、恐怖、活力 喜庆、恐怖、
•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触觉 • 味觉
(二)、感觉规律 )、感觉规律
1、相互作用:鲜艳包装—喜庆;淡蓝色、乳 相互作用:鲜艳包装—喜庆;淡蓝色、 白色包装—清洁;油污工作服—味道不好; 白色包装—清洁;油污工作服—味道不好; 青山绿水—心旷神怡 青山绿水— 2、适应性:审美疲劳 适应性: 3、对比性:景区布置 对比性:
课后思考题
1、如何理解游客知觉过程中的选择性注意和 选择性理解? 2、游客常在哪些情况下会知觉到风险?如何 减除这些风险?
(二)、对旅游距离的知觉 )、对旅游距离的知觉
(一)距离对旅游心理的阻止作用 所有的旅客都知道,旅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 包括时间、金钱、体力和情感等。旅游距离越远, 付出的代价越大。这些代价往往使一部分游客产 生畏惧的心理。 (二)距离对旅游心理的吸引 作用 远距离的目的地则无形中有一种特殊的吸引 力,能使游客产生一种神秘感。 (三)距离在旅游知觉中的曲解 由于旅游者对生活方式、文化和气候的知觉 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离某地较远的目的地往往被 看成与其实际距离不相符的位置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提示
感觉剥夺实验的结果表明,人们在日 常生活中漫不经心接受的刺激以及由此 而产生的感觉是多么的重要。没有刺激, 没有感觉,人不仅不会产生新的认识, 而且也不能维持正常的心理生活。
分析提示
知觉并不总是客观正确的,它受 两方面的因素影响:外在客观因素 和内在主观因素,任何一种因素都 足以影响人的知觉过程,甚至导致 错觉产生。疑心生暗鬼,失败所引 起的强烈恐惧心理,使前秦军队产 生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错觉。
第二节 旅游过程中的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 社会知觉是个体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对个
你对武夷山的知觉是什么?
旅游知觉图示
刺激
信息
输入
感受器官
人格 注意 态度
动机 解释 学习
输出 旅游活动
反应
二、 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 (一)影响知觉的客观因素 • (二)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
一、影响知觉的客观因素
1 知觉对象的运动(刺激强度) 2 知觉对象的组合 3 知觉对象的重复 4 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关系 5 旅游者的生理条件
连续性原则
连续法则(law of continuity)是和闭合法则较相 似一种感知现象。是指人脑把事实上未必连续的 刺激物感知为连续的现象。
a
b
3.旅游认知的情境
• 旅游认知的情境主要是指旅游者进行旅 游认知时的人际氛围,即由旅游者和旅 游服务人员共同的人际交往和人际支持 构成的认知和态度体系。
• “从众” • “反从众”
二、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 1 需要和动机
2 兴趣 3 情绪状态 4 过去的经验 5 旅游者的人格特征
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除上述外,人的个性、经济收入、年 龄、性别、职业、社会阶层、态度、信仰等也都鹤唳,草木皆兵”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百万大军进攻东晋, 东晋谢安率八万军队应战,东晋军首战击败前秦, 并与苻坚大军于淝水隔河对垒。苻坚听到前锋被杀、 要塞失守,心中大惊,登高远望,见东晋军队阵容 验证,旗帜鲜明,向八公山上看去,但见漫山遍野 都是东晋军队(草木而已),心中悚然。后来在逃 跑过程中,听到风声鹤鸣都以为是东晋军队追来了, 心中惶恐不已。将散兵亡,最终导致前秦灭亡。这 就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二)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就是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觉。任何 一个人都与他人发生联系,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关系,表现为接纳、拒绝、喜欢、讨厌等各种亲疏 远近的态度,对这种关系的正确知觉是顺利进行人 际交往的依据。 启示:旅游工作者一方面要尽快了解旅游团体的人 际关系状况,另一方面也要洞悉旅游工作者自己与 游客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以便利用这种关系搞好 旅游接待工作。
知觉对象的组合遵循如下原则:
相似原则
邻近原则
闭合原则
连续原则
所谓完形心理学又名“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togy)。“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 指的是“形式”或“形状”,实际上是说心理现象具有一种 超出于部分之外的、特殊的“整体性”,即所谓“格式塔 性”。它运用从现代物理学和心理学中产生的“有机整体” 的观点研究心理现象,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相似性原则
相似法则(law of
●●●●●●●●●●●
similarity)是指当感知对 ● ● ● ● ● ● ● ● ● ● ● 象有多种刺激物同时存在
时,人脑倾向于将在某方 ● ● ● ● ● ● ● ● ● ● ● 面(如大小、形状、颜色
等)有相似之处的刺激物 ● ● ● ● ● ● ● ● ● ● ●
[本章导读]
[本章导读]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刺激,使之成 为一个有意义的连贯的整体印象的过程。
风景、名胜古迹、旅游中的衣食住行都是通 过人们的感觉和知觉来形成印象的。
案例3-1 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加拿大心理学家D.O.Hebb等人进行了一 项“感觉剥夺实验”。被试者躺在一张舒适的小床上, 眼睛蒙上眼罩,耳朵被堵住,手也被套上,这样就将 它的感觉基本剥夺了。感觉剥夺实验要求被试在这样 的条件下,生活的时间尽可能长些。结果,很少有人 愿意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上一周。
人、群体、组织特性的知觉,它是影响人际 关系的建立和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社会知觉的类型 (一)对人的知觉 (二)人际知觉 (三)自我知觉
(一)对他人的知觉
1、概念 对人的知觉主要是指对别人的外表,言语、动 机、性格等方面的知觉。对人的正确知觉是建 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的依据,是有效开展活动的 首要条件。 2、对人的知觉内容 (1)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2)对他人性格的知觉 (3)角色知觉
归属为一类的现象。
●●●●●●●●●●●
●●●●●●●●●
●●●●●●●●●●●
接近性原则
接近法则(law of proximity)是指当感知对象的多种刺 激物之间没有明显的辨别特征时,人脑倾向于将距离接 近的刺激物归为一类的现象。
ab cd ef
gh
闭合性原则
闭合法则(law of closure)是感知对象的多种刺激物虽然表 面看来有可辨别的特征,但并不能仅凭这些特征确定刺激 物之间的关系时,人脑运用已有的个体经验主动地增加刺 激物的特征,以便获得有意义的或合乎逻辑的知觉对象的 现象。
第二章 旅游者的知觉
第二章 旅游者的知觉
第一节 旅游者知觉概述 第二节 旅游过程中的社会知觉 第三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第二章 旅游者的知觉
• 学习目标: 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觉的概念, 了解旅游知觉的内容和特点。 2、认识和了解社会知觉的含义及对人知觉存 在的误区 3、掌握影响旅游知觉的各种因素
第一节 旅游者知觉概述
• 一、旅游者的知觉的概念 • 二、旅游知觉的影响因素
一、旅游者的知觉的概念
• 1.知觉 • 知觉是在感知信息的基础上,人脑对直接作用
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2.旅游知觉 所谓旅游知觉是指旅游者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旅游刺激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看了以下画面,说出你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