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渊明读后感
陶渊明《饮酒》的读后感(精选5篇)

陶渊明《饮酒》的读后感陶渊明《饮酒》的读后感(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陶渊明《饮酒》的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渊明《饮酒》的读后感1读完陶渊明的《饮酒》后,我似乎有所明白他的“悠然”,读懂了些“他所谓的真意”。
陶渊明到底为何要归隐田园呢?有人说这是无奈,当时的黑暗到极点,入仕做官本是他的根本目标,但几次入仕失败后,他选择了逃避;更有人说这是他执着这追求人生价值的表现,因为他无法忍受官场的黑暗,选择了做“本我”,是高尚理想。
他是否仕看清了当时黑暗的社会险恶的官场,将自己锁于田园生活中,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曾有多少骚客名家扬弃鄙视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与人格,但在我看来他的行为有死好笑。
何哉?因为他就是无法忍受官场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而逃之夭夭雨田园之中,这是消极的表现。
他可知:他的才华可谓百年不遇,倒是的百姓、社会需要他这样淡泊名利的人,可他却选择避世,不敢直视与黑暗,不干与恶、险作斗争。
试想,他若勇敢的像海燕搏击风浪那样的与黑暗作着永不停息的斗争,发动革命,唤醒人们的心灵。
那东晋不也是历史的一大顶峰吗?若陶渊明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有海燕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写吧!”的勇敢坚定;由欧阳修的“乐其乐,醉能同其乐”的与民同乐,那一切就都会改变。
现代的我们应如何?我通过读《读酒》才真正懂得什么叫“真意”!不是陶渊明的返璞归真,远离世俗,贴近自然,完全不问世事,而是以天下为己任,以百姓为己任。
我忽然有了莫名的冲动——长大以后当官,进入尔虞我诈的工作岗位,下基层,为百姓分忧解难,推动农村又好又快的发展,能“乐其乐”也是一大幸事。
现在有多少人选择当警察,打黑灭黑,与险恶和阻遏社会的坏人作斗争,有的则选择投身科学创造中去,造福百姓,推动社会发展。
陶渊明读后感

陶渊明读后感
《陶渊明读后感》。
读了陶渊明的诗文,我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那清新的山水之间。
他的诗文深刻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在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淳朴、自然、纯粹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让我深受启发。
陶渊明的诗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他喜欢在山水之间游玩,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在他的诗文中,我看到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这种情感让我深受感动。
除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渊明的诗文中还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他在《饮酒》中写道,“结发为君妻,愿与伊偕老。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真挚友情和美好爱情的向往。
他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生活,相互扶持,共同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在他的诗文中,我看到了一种对真挚情感和美好生活的追求,这种追求让我
深受感动。
读了陶渊明的诗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
他的诗文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这种态度
让我深受启发。
我也希望能像陶渊明一样,热爱大自然,珍惜友情,追求真挚情感,过上简单而美好的生活。
我相信,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能够找到自己的生活信仰和追求,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和
希望。
陶渊明授学读后感

陶渊明授学读后感读了有关陶渊明授学的一些记载,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那一幕幕生动有趣的场景,心里生出了许多感慨。
陶渊明,这位东晋时期的大诗人、文学家,在我心中一直是个超凡脱俗的存在。
想象一下,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一群学生围坐在他的身边,满脸期待地等着他传授知识。
陶渊明呢,没有那种正襟危坐、严肃刻板的模样,反而是一副悠然自得、随性而为的姿态。
他的授学方式,可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轻松又自在。
他会指着门前的那片菊花,跟学生们说:“瞧瞧这菊,在秋风中依然开得这般灿烂,这就是生命的坚韧啊。
” 然后看着学生们若有所思的样子,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做文章也是如此,要有自己的风骨,不能随波逐流。
”记得有一次,陶渊明带着学生们去郊外踏青。
一路上,鸟儿欢唱,溪水潺潺。
学生们兴奋地这儿看看,那儿摸摸,陶渊明也不阻拦,只是笑着跟在后面。
走到一片稻田边,看到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陶渊明停下脚步,对学生们说:“你们看,这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我们读书做学问,也得像农民种地一样,脚踏实地,勤勤恳恳。
” 有个学生调皮地问:“先生,那我们是不是也要像农民一样,天天晒太阳,流汗水呀?” 陶渊明哈哈大笑,说:“傻孩子,我说的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
做学问要能吃苦,能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还有一回,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拿给陶渊明看,满心期待能得到夸赞。
可陶渊明看了之后,微微皱起眉头,说:“你的文章,辞藻华丽,看似精彩,实则空洞无物。
就像这树上的花,开得虽艳,却没有果实。
” 学生听了,脸一下子红了。
陶渊明又耐心地说:“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要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不要为了追求华丽而失去了本真。
” 说着,他拿起笔,在学生的文章上圈圈点点,一边改一边讲解。
那个认真的劲儿,让学生感动不已。
陶渊明授学,从不拘泥于形式和规矩。
有时候,他会在月下与学生们一起饮酒赋诗,借着月光和酒意,激发学生们的灵感;有时候,他会带着学生们走进山林,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让学生们从山水之间领悟人生的真谛。
陶渊明读后感

陶渊明读后感说起陶渊明,我就想起了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
每次读他的诗文,都仿佛能闻到那菊花的清香,看到那南山的秀美。
陶渊明,这位东晋时期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就像是一部充满波折又富有诗意的长卷。
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按理说应该顺着家族的期望,在官场中谋求高位,享受荣华富贵。
可他偏不!他那颗向往自由、追求真我的心,让他在官场的泥潭中挣扎了没多久,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
我觉得吧,他就像是一个叛逆的孩子,不愿意走别人给他安排好的路。
你想想,在那个时代,当官多有面子啊,有权有势的。
但陶渊明不在乎,他觉得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他想要的,是能随心所欲地漫步在田间小路上,听听鸟儿的歌声,看看那金黄的麦浪。
就说他那篇吧,哎呀,我读的时候,那叫一个陶醉。
他描绘的那个桃花源,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描述得多细致啊,我仿佛都能看到那整整齐齐的房屋,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还有那翠绿的竹林。
那里的人们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没有战争,没有剥削,大家都和和睦睦的,多好啊!我有时候就在想,要是真有这么个地方,我也想去住住,远离这尘世的喧嚣和烦恼。
还有他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你看,他自己种个豆子,结果草长得比豆苗还茂盛。
这要是换做别人,估计得愁死。
可陶渊明不,他还乐在其中。
早上天不亮就起来去锄草,一直忙到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
虽然辛苦,但他心里踏实,自在。
这种生活,简单却又充满了乐趣。
我曾经有一次去乡下体验生活,那感觉就有点像陶渊明笔下的田园。
早上,被公鸡的打鸣声叫醒,一出门,就能闻到泥土的气息和青草的香味。
我跟着当地的农民去田里干活,学着他们的样子播种、施肥。
一开始,我笨手笨脚的,不是把种子撒多了,就是把肥料弄得到处都是。
但是大家都不笑话我,还耐心地教我。
中午,就在田边的大树下吃着简单的饭菜,虽然没有城里的大鱼大肉,但那新鲜的蔬菜和自家做的馒头,吃起来格外香甜。
陶渊明 读后感

陶渊明读后感陶渊明,一个名字耳熟能详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而我也是其中之一,最近读了他的一些作品,深深地被他的文字所感染和打动。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一些读后感。
首先,陶渊明的作品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清新、淡雅和自然。
他的诗歌、散文和文章无一不透露着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喜欢借助自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种写作风格让人感到非常舒适和愉悦。
读他的作品,就像置身于一片清新的山林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其次,陶渊明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他的诗歌富有抒情和感伤的情感,散文则充满了对人生、道德和人情世故的思考。
他善于通过自己的文字表达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人情的体会。
他的作品中所蕴含的那种深刻的哲理和情感,总能触动人心,让人在阅读中获得心灵的满足和启迪。
再次,陶渊明的作品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他的文字中透露着一种对世俗的淡然和超然,对名利的淡泊和超脱。
他倡导的“归田园”、“隐逸”思想,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他以自己的文字为借鉴,呼吁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心灵的净化,远离纷扰和功利,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超脱。
最后,陶渊明的作品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和滋养。
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我总能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气息,一种淡泊名利的情怀,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他的作品让我更加珍惜自然,更加懂得宁静,更加懂得感恩和思考。
他的作品让我懂得了生活的真谛,懂得了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脱的重要性。
总之,陶渊明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他的文字清新淡雅,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超脱尘世,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和滋养。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阅读他的作品,从中汲取养分,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更多的滋润和启迪。
陶渊明,他的作品将一直陪伴着我,让我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净土。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读后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读后感篇1家道的衰落,境况的窘迫,理想的冲击,陶渊明选择了出仕为官。
那时的他激情澎湃,他想在仕宦之途尽现一身的才华,他想在混乱之局挥洒一腔的赤诚,他更想在生命之巅成就一生的梦想;那时的他犹如一只羽翼微丰的鸟,带着晨霭扑翅飞向了心灵天空!我不愿重温他那段阴雨晦霾的为官生涯,虽然短暂但已让所有文人为此咏叹千年。
我倒愿意想象他决意辞官,书写辞呈的情形,轩昂的眉宇微皱,严肃的嘴唇紧闭,一双灼灼的眼睛直射出睿智而又果决的光芒,手中的笔尽情挥洒,心中的块垒一泄而出,酣畅淋漓!最为我神往的是他快意地扔掉纸笔,随后扬长而去!那份洒脱,无羁,直令其余的县令瞠目结舌。
在那个门阀等第森严的社会,为了五斗米而折腰的人比比皆是,而唯独他却做出如此的骇世之举,也唯有他不媚权贵守住了精神的纯净。
很多人惊叹他的傲岸壮举,却不能拥有他那般的胆量,更不敢步他的后尘。
在我看来他是一位率真的几近孩童的文人,更是一位孤高的智者。
他看清了世俗的污秽,他洞明了人生的真谛。
性质自然,本爱丘山的他只有回到故土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才能呵护心中纯洁的梦想。
四十一岁的他归心似箭,敛裳宵逝,载欣载奔地回家了。
家,那个温暖的字眼,多少个夜晚让他魂牵梦萦;家,这个安全的港湾,多少次疗治了他的创伤;家,这个熟悉而荒芜的生命终极,令他热泪盈眶……他长长地吁出一口气,压抑得太久,呼入胸腔的是缕缕的馨香。
一丝笑容挂在他疲惫的脸上,一行老泪洒在他眷恋的故土上。
“童仆欢迎,稚子侯门”多么热烈的场面,“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多么温馨的爱意,家人把他这个漂泊游子的褶皱心灵抚平,心中的激情汹涌,泛红了他的脸颊。
陶渊明读后感

陶渊明读后感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诗歌形式而著称。
陶渊明读后感,首先让我感受到的是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以田园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归园田居》中,他用细腻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己远离城市的生活。
他将园中的花草树木、池塘山水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陶渊明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非常细致,他用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萌生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创作了大量优美动情的诗歌,比如《饮酒》、《桃花源记》等,使我对大自然的美妙之处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同时,陶渊明作品中所蕴含的对人生的独到见解也令人深思。
他对人生的理解很深刻,他认为“读书务在深思力解”,强调了读书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机械记忆。
他主张追求内心的安宁,追求真实的自我。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归去来兮辞,白云四起哉。
无思无虑,颜之厚乎。
”他希望通过追寻内心的宁静,达到真正的快乐。
这种对内心宁静和快乐的追求也成为了我人生的理想。
陶渊明的作品中还展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力。
他对社会的不公正和人们的劣迹斑斑进行了严厉批评,指出了社会需要改变的方向。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衔得混染腹,还将饮之曲。
无闻无辄,命之难乎。
”他反对虚伪和庸俗,呼吁人们应该保持纯洁的心灵和高尚的品质。
这让我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一介平民,也应该时刻保持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总的来说,读陶渊明的作品给予了我很多的触动和启示。
他的作品中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社会的认识。
陶渊明的作品是我们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我相信通过细读陶渊明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理解人生的力量。
陶渊明集读后感

陶渊明集读后感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人。
那读完陶渊明集,大家的感悟如何写呢?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陶渊明集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陶渊明集读后感篇一他,历经波折,辞官退隐,躬耕南阳,远离世俗烟尘,他品味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村之美;留恋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但是,令人难过的是,生活在先进的21世界里,人们却认为陶潜在逃避,是个只会虚构桃园生活的人;与此同时,令人欣慰的是,他的文章,字里行间透射出他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可见他已经领悟了生命的本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我们用另外一个角度过方式来重新审视陶潜,你就会发现那样黑暗的时代竟会铸造出这样伟大的田园诗人。
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个性诗人。
他满腹经纶,品质高雅,正如他爱的菊花一样。
纵观漫漫历史长河,他留给后人的是至高无尚的人生观和千古不朽的经典诗文。
陶渊明集读后感篇二翻阅历史,品读古典,便能深刻领会伟大诗人们忧郁。
苦闷的内心世界。
“自古英雄多寂寞”,满城金戈铁马,岳飞能做的只是奋力抵抗;遍朝奸臣逆贼,杜甫能做的只是不断进谏,但肃宗却不予理睬;而陶潜面对着黑暗污浊的官场乱世,他能做的只有告诫后世统治者,暴政万不可取。
而他这样的举动,在千年后世人的眼里竟是懦弱的表现。
陶潜真的错了吗?我愕然了,不!他没有错…。
他,区区一介文人,入朝为官,但官场腐败,满朝奸臣,几度出仕,几度归隐,内心经历了常人无法想像的痛苦和煎熬。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与苍生”的青云之志的他,经历了人间沧桑,世态炎凉后,已经满怀忧愤。
悲慨交加了!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世界观。
人生观,我们又有何德何能去说他是个懦夫。
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凡之人的平凡之处啊--亦是无法理解高尚之人清雅脱俗。
回归自然的心志。
而今我们已经被时间的繁华绿叶,都市的纸醉金迷所蒙蔽,加之时代的巨大差异,再也不能拥有陶潜的那份洒脱了,但是我们依旧可以在安静的午后,细细品读《陶渊明集》。
陶渊明集读后感篇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陶渊明读后感
导读:陶渊明读后感一
翻阅历史,品读古典诗词,便能深刻领会伟大诗人们忧郁。
苦闷的内心世界。
“自古英雄多寂寞”,满城金戈铁马,岳飞能做的只是奋力抵抗;遍朝奸臣逆贼,杜甫能做的只是不断进谏,但肃宗却不予理睬;而陶潜面对着黑暗污浊的官场乱世,他能做的只有告诫后世统治者,暴政万不可龋而他这样的举动,在千年后世人的眼里竟是懦弱的表现。
陶潜真的错了吗?我愕然了,不!他没有错…。
他,区区一介文人,入朝为官,但官场腐化,满朝奸臣,几度出仕,几度归隐,内心经历了常人无法想像的痛苦和煎熬。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与苍生”的青云之志的他,经历了人间沧桑,世态炎凉后,已经满怀忧愤。
悲慨交加了!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世界观。
人生观,我们又有何德何能去说他是个懦夫。
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凡之人的平凡之处啊——亦是无法理解高尚之人清雅脱俗。
回归自然的心志。
而今我们已经被时间的繁华绿叶,都市的纸醉金迷所蒙蔽,加之时代的巨大差异,再也不能拥有陶潜的那份洒脱了,但是我们依旧可以在安静的午后,细细品读《陶渊明集》。
他,历经波折,辞官退隐,躬耕南阳,远离世俗烟尘,他品味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村之美;留恋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但是,令人难过的是,生活在先进的21世界里,人们却认为陶潜在逃避,是个只会虚构桃园生活的人;与此同
时,令人欣慰的是,他的文章,字里行间透射出他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可见他已经领悟了生命的本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我们用另外一个角度过方式来重新审视陶潜,你就会发现那样黑暗的时代竟会铸造出这样伟大的田园诗人。
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个性诗人。
他满腹经纶,品质高雅,正如他爱的菊花一样。
纵观漫漫历史长河,他留给后人的是至高无尚的人生观和千古不朽的经典诗文。
陶渊明读后感二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的老师叫高原,她的人和她的名字一样淡雅而又美丽。
由于她的每节课都是我们汉语言文学系中唯一满堂爆满甚至连体育系都抢着座位来听的课,所以我才开始从关注她的课,到喜欢她的课,转而喜欢上了陶渊明——这位东晋末期唯一的一位集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于一身的学者。
事隔七年,当我再次把这本《陶渊明作品集》拿起拜读时,才逐渐理解了当年高原老师讲给我们的关于陶渊明的处世哲理和他的一
些诗句含义。
同样的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当年我只是一个单纯而没有生活压力的学生;如今,我即将步入而立之年,上面有年迈的父母,下面有需要照顾的孩子,自己在工作中也有很多烦心的事,再读陶先生的作品,才真切感受到高原老师如此喜欢陶先生作品的真正原因。
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很喜欢陶先生在《饮酒》诗中的这两句。
陶先生生活在一个门第制度森严、时局动荡的东晋末年,他曾几次“入世”,但每次都是伤痕累累地“出世”。
他有一腔抱负,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在三十九岁的时候,他最终选择了他的人生归宿:归隐田园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渲染了一种悠远的.意境。
“菊”在中国文学传统中象征芳洁自持,而陶先生,对菊更是情有独钟,在他之后,就再也没有人像他这样能写出菊花的魂,能将菊花爱到骨子里去;而“南山”象征不得志的儒士退隐山林。
这句正写出了他芳洁自持、退隐山林的人生理想!意境所展示出来的是平凡的生活,但却蕴含着高洁的人生追求和情操。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对于这句诗,我个人认为陶先生能将想说的话以想说又不说的方式表达出来,给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意犹未颈的感觉。
如果在我心情烦躁、因个人的得失而伤感的时候,想到陶先生的这两句诗,我的心灵似乎就到了一个脱俗去尘的境地,回归于生命中最初的本质,回归于纯朴宁静。
我自己的人生格言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可是,我几乎没有按照这一原则处理过任何一件事。
陶先生却不同,他穷尽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理想的人生,在失意中坚毅顽强地爬起来,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归宿。
我的人生归宿又在哪里?难道是现在的这种生活状态吗?
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在《归园田居》诗一中,陶先生借关在笼中的鸟和困在池塘中的鱼来表达自己渴望自由、回归自然的人生理想。
我从小生在庆阳、长在庆阳,直到高三毕业后,才离开了我的故乡来到了这里。
对于故乡,我有着深厚的情感,经常在梦中出现儿时上学的路、春天里漫山遍野的杏花、守在门口等我放学回来的外婆……一晃整整十年了。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根,我的根就是我的故乡庆阳,尽管它还是那么的贫穷、那么的落后,可它在我的心中,永远是那么山花烂漫,留给我的,是一辈子也回忆不完的美好记忆……
我的父亲从今年七月查出肺癌晚期至今,经常在嘴边唠叨的就是能回趟老家,我们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父亲的病情能够有所好转,我们陪着他回趟老家。
鸟儿、鱼儿尚且思恋自己的故乡,更何况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呢?我想陶先生在写这句诗时,是不是也在想念自己梦牵魂绕的故乡呢?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读陶渊明读后感】
1.《陶渊明集》读有感
2.读《陶渊明集》中的《饮酒》
3.《陶渊明传》原文与阅读答案
4.陶渊明的无弦琴阅读题
5.《陶渊明集》阅读练习及答案
6.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
7.饮酒陶渊明阅读
8.陶渊明的《饮酒》阅读答案
上文是关于读陶渊明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