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2.掌握常用成语的意思和用法;3.能够正确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1.成语的含义和用法;2.常用成语的意思和用法;3.成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难点1.成语的正确运用;2.成语的辨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组合法;3.情景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谈论成语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可以让学生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并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2. 讲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
可以通过举例子来说明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3. 组合教师可以将一些成语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分开,让学生自己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成语。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4. 情景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用法。
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成语,从而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5. 辨析教师可以将一些容易混淆的成语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辨析。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来检验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2.通过作业来检验学生对成语的正确运用;3.通过口头表达来检验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多样,既有讲授法,又有组合法、情景法和辨析法。
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正确使用成语【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
”考查能力为D级,即表达应用。
该考点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望文生义是由于不能准确理解成语的整体含义,甚至以今义曲解成语引起的。
例如:“在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文不加点”应指作文一挥而就,不加修改成文,例句显然将它理解成了“写不加标点符号”。
色彩不当是由于不能辨识表义相近的成语的褒贬色彩而引起的。
例如:“谭嗣同是甘为变法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似乎少些刚烈。
”“始作俑者”是指首开某种恶劣风气的人,或个做坏事的人,属于贬义词,例句显然未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用错对象由于未弄清成语的特定含义、适用范围而引起的。
例如:“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的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当然不能用来修饰商品。
轻重不当由于不能理解词义相近的成语表义程度的轻重而引起的。
例如:“你这真是高瞻远瞩啊,开学就提前准备好了,因此这次考试取得了班上前三名的好成绩。
”“高瞻远瞩”语义太重,应用“先见之明”。
【知识梳理】成语是俗语的一种,是指语言现象中常用而又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它结构凝练而富于表现力。
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成语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恰当地引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使言简意赅,并增加表达的广度和深度。
反之,则容易产生误解,甚至闹出笑话。
但由于成语的结构固定而类型又多种多样;表达一个整体的意义而意义又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大量成语源于我们初中生不大了解的古代典籍,所以,正确使用成语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不断丰富词汇。
积累的方法很多,譬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化整为零,每天积累一两个成语;有的在每天的语文课前让学生讲一两个成语故事;既激发兴趣,又记住了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优秀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成语的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谈论一些常用的成语,如“一马当先”、“一举两得”等,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存在和使用。
2. 学习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词组,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成,具有一定的意义和特定的用法。
成语的特点是:语言简练、意义深刻、形象生动、富有文化内涵。
3. 学习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成语的正确使用技巧。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熟记成语的意义和用法;2.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3.注意成语的搭配和用法;4.避免滥用成语。
4. 练习成语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让学生提高成语的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出一些句子,让学生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或者让学生自己编造一些句子,运用所学的成语。
5. 总结归纳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成语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例如,教师可以出一些成语的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或者让学生自己编造一些句子,运用所学的成语,检验自己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成语的运用水平。
同时,我也会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得到更加全面的提高。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结构: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特定的含义。
2. 成语的用法:成语可以作为谓语、宾语、定语等,用于表达完整的意思。
3. 成语的来源: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结构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结构:通过讲解成语的构成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3. 讲解成语的用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成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
4. 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成语,加深对成语用法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成语用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起源和故事背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
3. 成语应用比赛:设置成语应用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正确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提供成语故事书籍给学生阅读,帮助他们了解成语的来源和背景。
2. 成语卡片:制作成语卡片,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成语。
3. 在线成语字典:提供在线成语字典给学生使用,方便他们查询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八、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成语误用的辨识能力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4. 成语的误用情况及辨识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3. 成语的误用情况及辨识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误用情况3. 互动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成语使用心得4.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成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2.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成语的含义、结构、来源和分类3. 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举例说明成语在句子中的正确运用,强调成语的语义、感情色彩和搭配关系4. 分析成语的误用情况:列举常见的成语误用类型,如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当等,并解释误用的原因5. 训练学生辨识成语误用: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6.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及其使用心得,互相交流学习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使用成语的重要性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和分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和辨识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发现和纠正错误。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含有成语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日常沟通中的重要性。
2. 成语接龙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学生需要接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以此类推。
这个活动有助于学生记忆成语并提高反应能力。
3. 成语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熟悉的成语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其他学生理解和记忆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一中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一中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培养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培养高三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成语的理解和识记2.适当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成语的理解和识记教学内容•成语的概念和分类•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在文章中的运用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和讨论•课堂练习和互动•课外阅读和积累2. 适当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教学内容•如何正确使用成语•如何在写作中适度运用成语•如何在语言表达中运用成语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和讨论•课堂练习和互动•作文指导和点评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成语的概念和分类•第二课: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第三课:成语在文章中的运用•第四课:如何正确使用成语•第五课:如何在写作中适度运用成语•第六课:如何在语言表达中运用成语五、教学评估1. 课内评估•课堂练习•课堂互动2. 课外评估•独立完成写作任务•成语积累和应用情况考察六、教学资源•课本•成语词典•语文学习网站七、学生要求•课前预习相关内容•课内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课外积极学习,灵活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八、教学建议1.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成语知识竞赛等活动;2.定期进行成语积累和应用情况调查,对学生的成语应用能力进行评估和指导;3.鼓励学生阅读名著,提高对成语的识别和理解能力;4.加强与其他语文知识点的联系,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正确使用成语》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并能正确理解其意思。
2.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避免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来源。
2.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3. 成语的分类和特点。
4. 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及纠正方法。
5. 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分类。
2. 难点:辨别和纠正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来源、正确使用方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纠正。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和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成语的含义和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强调成语的分类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纠正。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成语含义、来源和正确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理解。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作文写作:布置相关主题的作文,评估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成语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收集成语:让学生在生活中注意收集成语,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合。
3. 成语故事:选择一个成语,查阅相关资料,编写一个简短的成语故事。
八、课程拓展1. 成语游戏:设计一些成语游戏,如成语接龙、成语猜猜等,增加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
湖南省新田一中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教学目标】
正确使用成语
【教学目标】
1.辨析成语运用中主要会出现的错误类型。
2.学习基本的解题技巧和规律,提高判断力。
【教学重点】
辨析成语运用中主要会出现的错误类型。
【教学难点】
学习基本的解题技巧和规律,提高判断力。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与讲授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悠悠成语,融贯千。
它是历史事迹的缩影,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无不闪烁着祖先的智慧。
二、明确高考要求:
高考对成语(熟语)的考查要求是“正确使用成语(熟语)”,即能够正确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并正确运用到语境中去。
成语(熟语)检测是高考基础考查的重点之一,每年必考。
三、真题回放:
1、(湖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正确使用成语能力要求:成语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汉语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高考一直将其列为测试的重点。
除了以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为主要题型以外,汉字字形和语音的考查也常常以成语为载体。
考点分析: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从1992 年至2001 年每年均有一道题。
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
成语的使用考查难度大,多设计考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如1993 年考查的“差强人意”“不刊之论” “苦心孤诣” ,1995 年考查的“首当其冲” “想入非非” ,1997 年考查的“不负众望”“万人空巷” ,2000 年考查的“汗牛充栋” “洗心革面”“左右逢源” ,2001 年考查的“饮鸩止渴” “穷形尽相” “未雨绸缪” ,2002年考查的“光怪陆离” “雨后春笋” “有口皆碑” 等,都暴露了考生成语学习过程中不辨褒贬、望文生义、读音不规范等毛病。
题型分析:高考中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考查,已确定了固定的题型。
考查成语一般采用选择填空和选择辨析两种题型。
1994、1996、1998 三年采用选择填空题型考查容易混淆的近义成语。
而1999、2000、2001、2002 几年均采用选择辨析题型。
由于辨析近义词和辨析成语在方法和技巧上有许多共同点,前者既已采用了较固定的选择填空形式,那么,变换另一种形式考查成语运用显得更合理。
因此,2003 年高考的成语运用题很可能还沿用选择辨析题型。
高考例题:①2000 年全国高考题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分析:答案是Bo A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而不能用来形容人多,把成语的适用对象搞错了。
C项“洗心”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指改变旧的面目。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改悔,指人的改过自新,而“本刊”既非人,也与“悔改”无关,显然不恰当。
D 项“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用来形容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暴露恰到好处。
本题所考的几个成语,都是很常见的,其中“汗牛充栋”在中学课本中至少出现过两次。
因此,此题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高考考查的是常见的,但是常被用错或用得不恰当的成语,平时复习不要将精力放在冷僻的成语上。
②2001 年全国高考题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 .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 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分析:答案是B。
本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A项中用“安步当车”与所描述的抗洪抢险的紧急情境不协调,违背了原意。
C项的“车水马龙”常用来形容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这跟购买物品没有任何联系。
D 项的“蓬荜生辉”是谦辞,这里误用出自他人之口,有贬低别人居室的嫌疑。
“居室”和“蓬荜”意义重复累赘,需删去其中一个。
③02 年春季高考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 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B. 《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C. 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D. 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分析:答案是B。
振聋发聩:聩,耳聋。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鸿篇巨制:鸿、巨,大。
谓篇幅很大的著作。
差强人意:还算能振奋心意。
比喻大致令人满意。
趋之若鹜:趋,奔赴,归附。
鹜,鸭。
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成群的人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贬义。
④02 年高考题下列各句中加括号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 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了。
C. 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 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分析:答案是A。
雨后春笋,用于形容新事物,含褒意。
有口皆碑,形容功德无量,受到众人的赞扬。
偃旗息鼓,比喻停止某种带攻击性的行动。
错误分析:考生在解答成语试题时,主要犯有以下错误:1、以今义理解古义;2、不辨成语的褒贬色彩;3、不辨成语使用的对象、范围和语境;4、不了解成语的意思与特定含义。
备考方法:1、读记成语意义。
理解成语的意义,要把握好它的整体性特点,弄清成语语素的多义性;了解感情色彩;把握成语运用的对象、范围的适应性以及超常运用的特殊性。
防止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望文生义(这里正是出题的地方)。
2 、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高考对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已经完全抛弃了以往对语言静态的分析,而是以词语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即提供语境,让考生加以辨析。
因此,辨析成语使用,除了对成语本身的含义、功能等把握外,还需在语境中准确解读与把握。
在辨析中要做到“三审视”。
(1)审视句意对句中成语要求的义项是什么,两者是否一致。
(2)审视成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处的语境色彩是否相融,能否变通。
(3)审视成语使用的适应对象、范围与句意表述的对象、范围是否吻合。
3 、以下这些加点成语容易用错,应注意理解。
1.“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不是明.哲.保.身.的好办法。
2.他小时候经常蹲在教室窗下听父,成为最年幼的学生。
亲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便让他登堂入室....3.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运动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讲析:这三句话在使用时都没有注意今义与古义的变化,没有注意使用的语境。
“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把古义用于现在的语境,显然不对。
“登堂入室”在现代汉语中多用其比喻义,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用在句中显然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捉襟见肘”则用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用在句中情况显然不太恰当。
4.“网上追逃”使那些潜逃犯在劫.难.逃..,纷纷落入法网。
5.听到战友们不幸遇难的消息,他如丧考.妣...,悲痛万分。
6.参加冬季长跑的上千名运动员,像过江之.鲫...通过了大江的涵洞。
讲析:这三句话在使用上没有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在劫难逃”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用于犯罪分子的落网,显然不合适。
“如丧考妣”虽然指像死了爹娘一样悲伤,但现多为贬义,只用于敌人,本句中用于对战友是不行的。
过江之鲫”现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连续不断。
含贬义。
7.“反腐败”成了时下影视创作炙手可.热...的题材。
8.中央人民政府和各省市人民政府给澳门特区赠送了各具特色的礼品,这些礼品真是美.仑.美.奂.。
9.一个人犯点小错误是难免的,是不足为.训...的。
讲析: 这三句话在使用上没有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和对象。
“炙手可热” 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难接近。
用来修饰文艺创作, 是不恰当的。
“美仑美奂” 的“仑” 形容高大,“奂”是鲜明盛大的样子。
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
用来形容礼品也是不恰当的。
“不足为训”的“训”指“准则”而不是“教训” 。
指不值得作为准则。
放在句子中对错误而言显然是理解错了。
此外,对于一些没有生僻字的成语,往往容易简单从字面意义去猜测,从而产生理解错 误,如“文不加点”不能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 ,这里的“点”是“涂改”的意思, “文 不加点”指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
用来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如坐春风”是 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而不是“迎着春风” ,更不是“坐在春风里” 。
“猫鼠同眠”既不是像动 画片《猫和老鼠》中体现的由狡黠生出的可爱,也不是“化敌为友”以显其宽大的胸怀,正 确的理解应是“比喻上下互相包庇,一起干坏事” 。
还有“举案齐眉、青梅竹马、相敬如宾” 等专用于夫妻之间的词语, “感同身受、闻过则喜、讳疾忌医”等专用于对自己的词语, “巧 夺天工”对人力, “鬼斧神工”对自然等,在使用时都特别要注意对象和语境。
要想熟练掌握成语的使用技巧,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注重知识的积累,特别应养成常翻字 典、词典,凡事求甚解的习惯,这无论对于平时做题、参加高考,还是今后继续学习,乃至 终身发展,都将有重要意义。
【模拟试题】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① 我们提倡 ( ) 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
② 某些人以 ( ) 来解释巴尔干地区战争危机的本质,显然是不公允的。
③ 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 ( ) ,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新时代的雷锋。
④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现()的倾向。
A . 韦编三绝祸起萧墙 舍己救人 以邻为壑 B . 韦编三绝 积重难返 威武不屈 情随事迁 C .触类旁通 祸起萧墙 舍己救人 情随事迁 D.触类旁通积重难返威武不屈以邻为壑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B. 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 (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C. 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 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 不足为训 ) ,以致酿成“ 8.19”大火。
D. 月明星稀,夜深人静。
王小晓独自(孑然一身)的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3、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这次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