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第⼀章认识⽣物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14云南)下列关于⽣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都能运动B.⽣物都由细胞构成C.⽣物都能繁殖后代D.⽣物都必须⽣活在⽔中2.下列不属于⽣命现象的是()A.母鸡下蛋B.铁⽪⽣锈C.⾬后春笋D.葵花向阳3.下列能说明⽣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A.⼈排尿B.鲸呼⽓时会产⽣雾状⽔柱C.西⽠能进⾏光合作⽤制造有机物D.含羞草的叶受到触碰时会合拢4.下列各项中属于⽣物的⼀组是()A.机器⼈、蜻蜓、钟乳⽯B.蘑菇、珊瑚⾍、松树C.珊瑚、菊花、⽔草D.枯枝、鱼、树5.绿⾖这种植物通过光合作⽤制造的有机物,⼀是供⾃⾝⽣长所需,⼆是供其他动物或⼈类⾷⽤。

这说明()A.⽣物的⽣活需要营养B.⽣物能进⾏呼吸C.⽣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物能排出⾝体内产⽣的废物6.牵⽜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物具有()的特征。

A.⽣活需要营养B.进⾏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长和繁殖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除病毒外,⽣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物都能⽣长和繁殖C.⽣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物都能进⾏光合作⽤8.⼩麦和⽔稻是粮⾷作物,菊花和牡丹是观赏植物,⽢草和⽥七是药⽤植物。

这是根据⽣物的什么特征来进⾏分类的?()A.⽤途B.形态结构C.⽣理功能D.⽣活环境9.下列现象属于⽣长和繁殖的是()A.蘑菇从⼩长到⼤B.⼈遇到狼群时感到害怕C.植物落叶D.⼈体排汗10.根据你对⽣物的初步认识,以下结论成⽴的是()A.⽣物都是⾁眼直接可见的B.空⽓中没有⽣物C.有⽣命的物体就是⽣物体D.⽣物只有植物和动物11.在⼀⽚⼤草原上,斑马正悠闲地啃⾷着青草,突然有⼀只斑马发现不远处有⼀只狮⼦,它狂奔起来,其他斑马也开始奔跑起来。

这种现象说明()A.⽣物能够繁殖B.⽣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C.⽣物的⽣长需要营养D.⽣物能排出体内产⽣的代谢废物12.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物的⽣长现象?()A.⼈在离开路灯⾏⾛时,影⼦越来越长B.随着环境的恶化,沙漠的⾯积越来越⼤C.⼯⼈筑路时,路⾯越来越宽D.春暖花开时,杨树的树⼲越长越粗13.⼀粒种⼦经过萌发、⽣长成为⼀株⾼⼤的植物,体现了⽣物的()A.新陈代谢B.繁殖能⼒C.应激性D.⽣长现象14.下列不能说明⽣物能够⽣长和繁殖的是()A.种⼦萌发B.幼鳄逐渐长⼤C.蘑菇⽣长D.钟乳⽯慢慢长⼤15.“离离原上草,⼀岁⼀枯荣”,这种⽣命现象说明⽣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呼吸B.排出体内的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D.⽣长和发育16.下列⽣物能⾃⼰制造有机物的是()A.⼈类B.豌⾖C.青蛙D.病毒17.下列古诗中,描写⽣物⽣长和发育的是()A.泥融飞燕⼦,沙暖睡鸳鸯B.红⾖⽣南国,春来发⼏枝C.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D.明⽉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18.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特征是()A.进⾏光合作⽤B.能繁殖后代C.捕⾷D.具有向光性19.下列不属于⽣物的基本特征的是()A.植物落叶B.⽣⽯花开出美丽的⼩黄花C.钟乳⽯慢慢长⼤D.绿⾖发芽20.下列有关⽣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植物都能⾃⼰制造有机物B.动物能进⾏呼吸,植物不能C.动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植物也能D.⽣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1.下列哪种⽣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A.细菌B.蘑菇C.⽉季D.病毒22.(2014⼭东东营)“⼀只雄⿊猩猩飞快下了树,并且不慌不忙地向我⾛来。

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生物都能自由运动B、生物都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C、生物都能生长繁殖D、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2、我国每五年对森林资源进行一次清查,应当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调查B、观察C、逐一记录D、问卷3、“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进行呼吸4、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①蝴蝶②珊瑚③黑木耳④智能机器人⑤青苔⑥流星A、①③⑤B、①②③⑤C、②④⑥D、④⑥5、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A、“春来江水绿如蓝”B、“草盛豆苗稀”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雨露滋润禾苗壮”6、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1)营养物质(2)空气(3)阳光(4)适宜的温度(5)一定的生存空间(6)水A、(1)(3)(2)(5)(6)(4)B、(6)(1)(2)(3)(4)(5)C、(4)(5)(3)(6)(1)(2)D、(3)(6)(4)(5)(2)(1)7、下列食物链不正确的是()A、青虫山雀雀鹰B、牧草野兔狐狸B、水草小虾黑鱼 D、草蝗虫山雀雀鹰8、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水稻和杂草B、猫和老鼠C、人和猪D、蚂蚁和蚱蜢9、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农田B、一块草地C、生物圈D、一条河中所有的鱼10、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森林可以保持水土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蚯蚓疏松土壤11、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A、生长现象B、应激性C、繁殖D、呼吸12、目前餐桌上流行的营养丰富的各种菌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13、为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分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缺少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14、在辽阔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A、草B、野鼠C、牛羊D、狼15、某淡水生态系统中有这样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当这水域被排放了难分解的有毒物质——汞后,一段时间,体内汞的含量最多的生物是()A、浮游植物B、剑水蚤C、小鱼D、大鱼16、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叶片比陆地植物的叶片小,这主要是哪种生态因素的影响()A、水B、温度C、土壤D、阳光17、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其主要原因是 ( )A、能量的收支随季节波动B、具有复杂的营养结构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反复进行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8、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时,为了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使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能准确明显地表现出来,一般只考虑()A、一个变量因素B、二个变量因素C、多个变量因素D、综合因素19、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 A、A→B→C→D→E B、E→D→C→B→AC、D→A→B→C→ED、C→E→B→A→D20、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鸭、蟹等生物归为一类,而将苍蝇、蟋蟀、田鼠、麻雀等生物归为一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学校姓名学号得分一、选择题。

(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 菜农在大田种韭菜收获的是绿色的韭菜,而在密闭的暗室中种韭菜收获的却是黄色的韭黄,影响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A.温度 B. 阳光 C. 土壤 D.空气2.下列不能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沐川竹海中的动植物 B.沐川湿地公园C. 沐川舟坝水库 D.沐溪河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B.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C.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少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4. 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A.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 B. 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C.喜欢雨后晒太阳 D.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5. 蚂蚁在地下形成一个百万只蚂蚁生活的巢穴,说明生活在地下的蚂蚁可以没有()A. 营养物质B. 适宜的温度C. 一定的生存空间D. 阳光6. 下列现象中,属于影响和改变环境的例子是()A.荒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 B.在土壤中活动的蚯蚓,使土壤疏松C.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D.枯叶蝶的体色与落叶颜色基本一致7.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A. 水B. 光C. 空气D. 土壤8. 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A. 草→狼→兔→细菌B. 昆虫→蛇→鹰→鼠C. 阳光→草→狼→兔D. 草→昆虫→青蛙→蛇→鹰9. 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B. 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湿地生态系统C. 生物圈中制造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D.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10.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A. 蛾类夜间活动B.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 候鸟的迁徙D. 山顶的旗形树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B.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C.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12.假设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只有狐是消费者B. 若将狐捕杀干净,草场可能会被破坏C.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阳光→草→兔→狐D. 若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积累最多的是草13.蜜蜂找到蜜源后,会在空中跳“8”字舞或圆圈舞,指引同伴到相应地点采蜜,这体现了蜜蜂之间的()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合作关系 D.竞争关系14.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A.秋末树木纷纷落叶 B.缺氮时植株矮小C.蝗虫的体色与环境相近 D.鹿遇敌害时快速奔跑15.沐川县森林覆盖率高,降雨较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A.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C. 环境影响生物生存D. 生物生存依赖环境16.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 单选题(共18题;共36分)1 •下表是探究〃酸雨对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洁水(pH≈7)模拟酸雨(pH=5) 模拟酸雨(PH=4) 黄豆种子荫发率 91% 13% 2%A. 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B. 模拟酸雨是由真实的酸雨与淸水混合配制而成的C. 为减小实验的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黄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对黄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2•下列关于如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生产者,②③④是消费者 B .①固左太阳能的多少将影响②③的数量C.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是①T ②T ③T ④D.图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了生物具有的特征() A.遗传和变异B.对刺激作出反应C.需要营养D.生长和繁殖 4. 能够说明生物具有繁殖特征的是( )A.小狗排尿B.向日葵的花盘总是向着太阳C.蜻蜓点水D.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5•研究发现,某种蔬菜被輔虫啃食时,会释放一种信号。

周囤同种蔬菜收到信号后,可快速产生抵抗蜗虫 的物质,以避免被大面积啃食。

上述描述中生物间的关系有()A.种内互助、寄生B.种内互助、捕食C.共生、捕食D.竞争、寄生6. 惠州西湖是一个著名的五星级旅游景点,里而生活着各种生物,湖内环境优美、鸟语花香。

惠州四湖属 于一个()9. 农谚道:"秧好一半稻",下列不属于环境中直接影响秧苗生长的生态因素的是()A.生态系统B.群落 7. 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噬菌体B.生石花 8.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

那么, A.地球 B.森林生态系统C.生物圈D.种群C.变形虫D.珊瑚下列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是()c ・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A.水份B.光照10.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除了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C.生物体能适应各种环境,并影响环境C. 稗草D.转基因技术 B∙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 D. 只动物才能对外界的刺激反应食物链体现了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下列能够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C.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D.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9.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描写了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总分:100分一单选题(共20题,总分值60分)1. 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A. 温度B. 水C. 土壤D. 光2.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 河流中的水B. 一个湖泊C. 河岸上吃草的羔羊D. 河流中的动物3.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个现象说明A. 生物适应环境B. 生物影响环境C. 生物彼此之间相互影响D. 生物改变环境4.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 朵朵葵花向太阳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5.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 恐龙化石B. 不断长高的钟乳石C. 馒头发霉长出的毛D. 流动的水6. 洞庭湖水域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干旱,造成芦苇荡变成草原,鱼、虾、蟹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

这种现象说明A.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B. 生物能适应环境C.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D. 生物能影响环境7. 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鼠妇如图所示。

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表。

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地点鼠妇只数水泥路上0水槽边的石头下24种花的湿花盆底下18干草地中 2A. 阳光充足B. 阴暗潮湿C. 空气新鲜D. 高温干燥8. 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位置黄粉虫光照温度湿度纸盒左半侧20只明亮15℃适宜纸盒右半侧20只阴暗30℃适宜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D.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9. 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

由此,可推定体内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A. 水蚤、鱼B. 藻类、水蚤C. 藻类、鱼鹰D. 鱼鹰、藻类10. 下列生物中属于生物的是A. 钟乳石B. 珊瑚C. 小草D. 机器人11. 如图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昆虫→鸭B. 图中水稻和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D. 图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12. 野马遇到狼群袭击时,公野马总是掩护母野马和小野马先逃走,公野马与母野马和小野马的关系是A. 种内互助B. 种内斗争C. 种间互助D. 种间斗争13.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A。

上网搜索资料B。

去图书馆查阅书刊C。

进行人口普查D。

用放大镜看蚜虫答案:D2.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D。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答案:A3.某小组将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水稻、玉米、高粱等归为一类,鸡、鸭、鹅等归为一类,狗、猫等归为一类。

他们分类的依据为()A。

生物的个体大小B。

生物的用途C。

生物的生活环境D。

生物的数量答案:B4.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谚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意思是说谷雨前后适于播种。

这体现了哪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

阳光、温度B。

土壤、水分C。

水分、温度D。

空气、阳光答案:B5.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B。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C。

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和D。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答案:C6.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

小林同学细心地观察到这一现象,并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A。

发现并提出问题B。

作出假设C。

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记录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答案:B7.我们经常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种现象说明()A。

生物适应环境B。

生物能影响环境C。

大气影响植物的生存D。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答案:B8.下面是明明同学在复《生物学》时所作的笔记,其中记录的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A。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现象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鸟的繁殖行为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光对生物的影响D。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答案:C9.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内…………○…………装…………○…………订…………○…………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总分:50分 时间:50分钟题号 一二 总分 得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 恐龙化石B.蘑菇C.猎豹D.小麦 2. 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应包括 (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生物成分、食物链、食物网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非生物成分3.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具有基本的生命特征。

下列哪项组合描述了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③朵朵葵花向太阳 ④一母生九子,九子各 不同 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A.①② B.③⑤ C.②④ D.④⑤ 4.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 A.兔→狐 B.草→兔→狐 C.草←兔←狐D.阳光→草→兔→狐5.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内 容是( )A.蚯蚓数量B.光照条件C.温度D.土壤6.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甲、乙、 丙三者中能量最多的是乙。

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丙→乙7.下列实例中,能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植被丰富的山中空气清新B.初到高原的人出现高原反应C.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D.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8. 在一个由草、兔、鹰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鹰全部杀灭,下图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 )9. 黄山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黄山松大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区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第1单元第1章认识生物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注释)1. 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哪方面的特征()A.分布B.生活环境C.形态结构D.数量2. 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A.马B.狗C.羊D.老虎3. 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他们把水草、荷花、松树、玫瑰这些生物归为一类,而将蝗虫、麻雀、鲫鱼、河蚌归为一类。

他们归类的依据是…()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B.按照生物的用途C.按照生物的数量D.按照生物的生存环境4. 小军在社区调查生物的种类时,记录了许多生物,为了便于统计和分析,他对生物进行了分类。

其中属于水生植物的是()A.车前草B.国槐C.睡莲D.黄杨5. 我国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

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B.调查法 C.实验法 D.分类法6. 在“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活动中,不必要进行的工作是()A.设计调查表格B.制作植物标本C.作好调查记录D.做好归类整理7. 下列生物按形态特征划分的一组是( ) A.牛和草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猫头鹰和鼠8. 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他们把水草、荷花、松树、玫瑰这些生物归为一类,而将蝗虫、麻雀、鲫鱼、河蚌归为一类。

他们归类的依据是(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B.按照生物的用途C.按照生物的数量D.按照生物的生存环境9. 下面关于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的步骤,正确的是()①分组②选择调查范围③调查记录④归类⑤设计调查路线⑥整理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③⑥⑤④C.②①⑤③④⑥D.①②⑤③④⑥10. 下面是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时的方法步骤,请按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列()①分组②设计调查路线③归类④做好调查记录⑤选择调查范围⑥将归好类的资料进行整理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②⑤⑥C.⑤①②④③⑥D.①⑤②④③⑥11. 我们在对某地区生物分布状况作调查时,首先应确定调查的()A.目的和对象B.范围和方案C.方法和顺序D.范围和顺序12. 我国的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约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A.1/2 B.1/3 C.1/4 D.1/513. 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下列叙述是几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A.小军发现几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感到太恶心了,于是不作记录14. 当我们对森林中某种植物的密度进行调查时,若调查的范围很大,我们最好采用哪种调查方法( ) A.大体估算 B.全部逐一数过C.分成几块进行调查,然后累加 D.分成几块随机抽样调查,求平均值15. 生活在纬度越低、气候越炎热地区的企鹅,个体越小,越有利于身体散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班级
1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2、我国每五年对森林资源进行一次清查,应当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3、“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4、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5、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
7、下列食物链不正确的是
A 、青虫一*山雀一►雀鹰
8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蚂蚁和蚱蜢
、 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40分)
姓名
A 、生物都能自由运动
B 、 生物都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 、生物都能生长繁殖
D 、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A 、调查
B 、观察
C 、逐一记录
D 、问卷
A 、生物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B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 、生物能进行呼吸
①蝴蝶②珊瑚③黑木耳 ④智能机器人 ⑤青苔⑥流星
A 、①③⑤
B 、①②③⑤
C 、②
D 、④⑥
A 、“春来江水绿如蓝”
B 、 “草盛豆苗稀”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雨露滋润禾苗壮”
6、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 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 我们还要
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
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1)营养物质(2)空气(3)阳光 适宜的温度(5) 一定的生存空间( 6)水
A 、( 1)( 3)( 2) (5)( 6)( 4) (6)( 1)(2)(3)( 4)(5) C 、( 4)( 5)( 3)( 6)( 1)( 2)
(3)(6)(4)( 5)(2)( 1) 狐狸
B 、水草一> 小虾一►黑鱼
、草一蝗虫—山雀一雀鹰
A 、水稻和杂草
B 、 猫和老鼠
C 、人和猪
9、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农田
B、一块草地
C 、生物圈
D 、一条河中所有的鱼
10、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森林可以保持水土
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蚯蚓疏松土壤
11、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12、目前餐桌上流行的营养丰富的各种菌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13、为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分解的垃圾带
离南极,还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14、在辽阔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A、草
B、野鼠
C、牛羊
D、狼
15、某淡水生态系统中有这样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T剑水蚤T蜻蜓幼虫T小鱼T大鱼”
当这水域被排放了难分解的有毒物质——汞后,一段时间,体内汞的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A、浮游植物
B、剑水蚤
C、小鱼
D、大鱼
16、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叶片比陆地植物的叶片小,这主要是哪种生态因素的影响(

A、水
B、温度 C 、土壤 D 、阳光
17、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其主要原因是()
A、能量的收支随季节波动
B、具有复杂的营养结构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反复进行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8、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时,为了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使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能准确明显
地表现出来,一般只考虑()A、一个变量因素B、二个变量因素
C、多个变量因素
D、综合因素
19、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20、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鸭、蟹等生物归为一类,
而将苍蝇、蟋蟀、田鼠、麻雀等生物归为一类。

请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 ) A、按照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动物的用途
C、按照动物的数量
D、按照动物的生活环境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 分)
21、生物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 的科学。

22、人出汗,呼气和排尿,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那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
题、_____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表达和交流。

外,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实验。

25、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 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26、右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______ 咅B分禾廿 ____ 者。

(2) 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草食动物______________
草食动物的数量总是比肉食动物_____________ 。

(3)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 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____________ 。

本图中有
____________ 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 ____ 。

(4) 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5 )如果大量捕杀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8分)
24、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______________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
C B f C^E
D 、E^ B f A^D
27、人类已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类似、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系统。

()
28、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对其他生态系统没有什么影响。

()
29、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

()
30、西红柿是由细胞组成的。

()
31、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和能量都是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增的。

()
32、生物圈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
3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说明了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

()
3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所以我们就可以过度地利用它。

()
四、探究题(每空2分,共12分)
35、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的活动过程补充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明的硬纸板,另一侧盖
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中央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 。

如果在铁盘中放2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到准确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加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 。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
答案
、选择题
1—5CAAAB6—1
11—
15BCCAD 1 6—
20ADADD
二、填空题
21、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
22、生物体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23、作出假设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24、一种条件条件都相同
25、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26、(1 )非生物分解
( 2)多多
( 3)吃与被吃食物链 5 食物网
(4)草f鼠f蛇f鹰
( 5)增加三、判断题
27 X 28 X 29 X 30 V 31X 32 V 33 X 34 X
四、探究题
35、( 2) 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
( 3)光不能放 2 只鼠妇会使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实验结果不可靠( 4)求平均值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