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

合集下载

甘肃省黄河流域现状用水及存在问题浅析

甘肃省黄河流域现状用水及存在问题浅析

甘肃省黄河流域现状用水及存在问题浅析马翔堃;陈发斌【摘要】为加强甘肃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在流域内建立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本文对流域内现状用水在水资源总量、水资源质量及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调查分析.针对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对流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并给出了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8(040)006【总页数】3页(P186-188)【关键词】甘肃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现状用水【作者】马翔堃;陈发斌【作者单位】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1 甘肃省黄河流域概况1.1 地理概况甘肃省黄河流域分布在省内中东部地区,地理坐标在东经100°45′~108°44′、北纬34°08′~37°22′之间,东与陕西省交界,西部与青海省接壤,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邻,南部以秦岭为界。

流域面积14.34万 km2,占甘肃省国土面积的33.7%。

流域内有甘南高原区和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陇东黄土高原区三大地貌特征,分属甘南高原和黄土高原。

1.2 社会经济概况2011年全流域总人口1 793.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 103.28万人,城镇人口690.59万人,城镇化率38.5%。

流域内耕地面积3 664.1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72.71万亩,其中农田灌溉面积644.87万亩,林草灌溉面积79.93万亩。

国内生产总值3 205.48亿元,工业增加值1 170.70亿元。

1.3 流域内水资源量概况1.3.1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根据《甘肃省水资源综合规划》(2012年7月),全省黄河流域多年平均(1956~2000年)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125.16亿 m3。

流域多年平均入境水资源量239.64亿 m3,其中黄河干流191.67亿 m3,湟水30.96亿 m3,大夏河、洮河2.78亿m3,兰州至下河沿0.06亿 m3,泾河4.14亿 m3,渭河1.04亿 m3。

甘肃水资源概况

甘肃水资源概况

甘肃省水资源概况一、自然概况1.1地理位置甘肃省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在东经92°20′~108°46′、北纬32°31′~42°50′之间。

东邻陕西省,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西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与青海省交界,南与四川毗连。

总面积45.4403万平方公里,处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

1.2河流及水系我省河流分外流区河流和内流区河流,外流区河流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内流区河流为河西内陆河流域,全省包括三个流域9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78条。

内陆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乌鞘岭以西,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从西到东分布有疏勒河(含苏干湖区的哈尔腾河等)、黑河、石羊河三个水系;黄河流域位于我省中东部地区,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主要有黄河(包括支流庄浪河、大夏河、祖厉河及直接入干流的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泾河五个水系;长江流域主要在我省陇南地区,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除汉江水系八庙河外都属嘉陵江水系。

(甘肃省水系图见附页)。

二、水资源数量2.1降水量全省多年平均(最新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1956-2000年系列,下同)降水量为276.9毫米,降水总量为 1258.306亿立方米,其中内陆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4毫米,降水总量为352.147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28.0%;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3.0毫米,降水总量为675.495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53.7%;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9.4毫米,降水总量为230.664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18.3%。

2.2地表水资源量2.2.1自产地表水资源量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为282.1392亿m3,其中内陆河流域为56.6157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20.1%,黄河流域为125.1586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44.3%,长江流域为100.3649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35.6%。

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公布甘肃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名录(第一批)的通知-甘水发[2008]29号

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公布甘肃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名录(第一批)的通知-甘水发[2008]29号

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公布甘肃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名录(第一批)的通知正文:---------------------------------------------------------------------------------------------------------------------------------------------------- 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公布甘肃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名录(第一批)的通知(甘水发〔2008〕29号)各市(州)水利(水务、水电)局、厅属有关单位:根据《水法》第三十三条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甘肃省水功能区划》(地表水),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监督管理,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障供水安全,经研究,决定分批对全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核准公布。

现将核准的《甘肃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名录(第一批)》(以下简称《名录》)予以公布。

本次《名录》公布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为地表水水源地供水人口大于3万人,地下水水源地日供水量大于1万吨,在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中,被列入甘肃省国家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水源地,共计39处。

《名录》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名与编码、水源地名称、编号、水源地所在河流水系、供水范围、水源地类型、工程规模、投产时间、水源地所在水功能区名称、起始及终止位置、目标水质等,现就加强对核准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管理通知如下:一、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流域机构要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首要目标,加强水利工程调度、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等综合措施,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量和水质要求。

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机制,确保供水安全。

建立和完善水源地管理和保护的组织机构,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制订和落实重要水源地保护办法和各项工作制度。

三、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流域机构要建立健全水源地动态监测体系,定期监测水源地水质状况,向社会发布水源地安全状况信息,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或者水功能区的水质为达到水域使用功能对水质要求的,应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200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目录一、水资源量二、蓄水动态三、供用水量四、江河湖库水质2001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时空分布严重不均,继上年大旱之后全国再次遭受严重干旱,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旱情最为严重,给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旱情,专门召开会议动员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受旱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旱,取得了抗旱救灾的伟大胜利。

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40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全国水利工作成绩显著,为完成“十五”水利计划开了好头。

在中央水利工作方针指导下,新的治水思路和实践取得重大进展:以“可持续发展水利”为指导的一系列重要规划报告编制完成;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扎龙湿地应急补水工程和“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成功实施;用水定额管理和按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在一些地方开始实行,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进入实际性操作;水资源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12个附件及45个专题全部完成并通过专家审查……。

我国水利事业在新世纪有了良好开端,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现将2001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一、水资源量2001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1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58122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少4.1%。

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14.5%,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1.0%。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河南、内蒙古、湖北、安徽、北京、吉林、重庆、黑龙江、山西、河北;而比常年偏多的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和上海分别偏多25.3%和24.8%。

2001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593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 273毫米,比常年少0.8%。

兰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研究

兰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研究

1 前 言
庄 浪河 、 川河 , 宛 另外 还 有 小 河 、 谷数 十 条 分别 汇 沟 入 黄河其 他支 流 。 黄 河干流 是我 国第 二 大河 流 ,黄河 自西 固 区岔 路 村入 境 , 向东穿 过兰州 市 中心 , 榆 中县青 城大 岘 至 沟 出境 , 兰州 段 河 长 1 2k 多 年平 均 径流 量 3 26 5 m, 1. 亿 m 。湟水 自红古 区入 境 , 海 石 湾村 纳 入北 来 的 3 在 大 通河 9 量 大增 , 水 至西 固区 达川 乡注 入 黄河 , 多年 平 均径 流量 4 . 亿 m 。大通 河是 湟水 的最 大支 流 , 47 ’ 也 是兰 州地 区除黄河 外 水量 最大 的河 流 ,大通 河 自 永登 县入 境 , 享堂 峡注 入 湟水 , 年平均 径 流量为 穿 多 2 . I 。庄浪 河 自永 登 县入 境 , 85亿 T I s 至西 固 区河 口乡 红崖 子村 汇入 黄河 , 多年 平 均年径 流量 2O 亿 i。 .7 n。
第 4 卷 第 3期 8
210 2年 3月
甘 肃 水 利 水 电 技 术
GA UWAT R ES NS E R OUR E ND H 啪 C SA P OWE EC OL RT HN OGY
Vo .8. o 3 1 4 N . M . 0 2 2 1

水 文水 资源 ・
照 (00年 甘肃 省 水 资 源 公 报 》 中兰 州 市 耗 水 率 21 05 算 , 算 至 2 2 南水 北 调西 线工程 实施 以 . 0估 计 0 0年
前, 黄河 流 域兰 州市 地 表水 可 分 配 量为 1 . 亿 m ; 82 O 兰州市地 下水允许 开采量 为 1 9亿 m :兰州 市水 资 . 5 源可利 用量 为 1 .1 m 。 96 亿

基于熵权TOPSIS 的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基于熵权TOPSIS 的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基于熵权TOPSIS的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作者:张帆尹萌张金霞来源:《人民黄河》2024年第04期摘要:为评价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以黄河流域甘肃段4个二级分区为研究对象,初选20个评价指标,利用信息敏感性和相关性分析法剔除敏感性较低和相关性较高的7个指标,最终确定13个评价指标。

从系统角度将指标分为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利用熵权法与TOPSIS模型结合的方法计算综合得分,并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4个二级分区的水资源承载力障碍因子。

结果表明:空间维度上,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存在空间差异性,龙羊峡以上分区水资源承载力最高,龙羊峡—兰州分区与兰州—河口镇分区水资源承载力次之,龙门—三门峡分区水资源承载力最低;时间维度上,除龙羊峡以上分区外其余3个二级分区水资源承载力均有缓慢上升趋势;人均水资源量、产水模数、人均供水量、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及生态环境用水率是影响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建议优化水资源配置、调整用水结构、促使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等,以提升及保持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熵权法;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黄河流域甘肃段中图分类号:TV213.4;TV882.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4.04.013引用格式:張帆,尹萌,张金霞.基于熵权TOPSIS的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人民黄河,2024,46(4):79-85.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资源[1],为使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了解水资源情况并进行合理评估,而通过水资源承载力来评价区域水资源状况是一种较好的方式[2]。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情况下一个地区或流域内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在满足维持生态环境用水等要求之后所能维系的最大社会经济规模[3-4],其状态可反映人与水资源的关系[5]。

2011甘肃省水资源公报

2011甘肃省水资源公报

2011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甘肃省水利厅2012年6月《甘肃省水资源公报》编辑部主办单位:甘肃省水利厅编制单位: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主任:杨成有副主任:张世华牛最荣审定:刘宗平陈文主编:常继青赵清副主编:张正强分项负责人降水:霍正文地表水:冯小燕孙超地下水:王启优郭西峰水资源利用:王学良水质:丁再盛制图:刘岩峰资料:张新民聂晶参加人员:(按姓氏笔划为序)王东伟任博文刘红兵张百祖张静淑宋爱英陈凯岳斌贾翠霞崔亮景宏雒太真前言《甘肃省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是反映甘肃省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是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的基础工作,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甘肃省水利厅负责《公报》的发布工作,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承担编制任务。

《公报》内容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蓄水动态、社会经济指标、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用水指标、水质及水资源保护、重要水事等。

《公报》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23598-2009)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编制,涉及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等多年平均值,均统一采用1956~2000年平均值。

《公报》中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规定的方法分析计算。

《公报》中的国土面积以国家公布的行政区划面积为准;人口、产值、产量采用省统计局的数据;水利工程、农田灌溉面积、林牧渔用水面积采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数据;来水、蓄水、用水、水质统计分析所需资料以水行政主管部门调查统计的为主,并收集其他有关部门调查的资料进行补充。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及青海、宁夏、陕西等省区水文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目录一、水资源综述 (1)二、社会经济指标 (3)三、来水分析计算 (4)(一)降水 (4)(二)地表水资源量 (7)(三)地下水资源量 (12)(四)水资源总量 (14)四、蓄水动态分析 (15)(一)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15)(二)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16)(三)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17)五、水资源开发利用 (18)(一)供、用、耗、排水量 (18)(二)综合分析 (21)六、水质调查评价 (26)(一)地表水水质状况评价 (26)(二)输沙量 (30)七、重要水事 (31)(一)旱情及灾情 (31)(二)汛情及灾情 (31)(三)省政府批准实施全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32)(四)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重大项目启动 (33)(五)我省水利普查工作有序推进 (33)(六)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33)(七)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34)(八)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两大约束性目标如期实现 (34)(九)我省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 (34)(十)甘肃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启动 (35)附表:表12011年甘肃省行政分区社会经济指标 (36)表22011年甘肃省流域分区社会经济指标 (38)表32011年甘肃省行政分区年降水量 (40)表42011年甘肃省流域分区年降水量 (41)表52011年甘肃省代表站月、年降水量 (42)表62011年甘肃省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 (43)表72011年甘肃省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 (44)表82011年甘肃省主要水文站月、年径流量 (45)表92011年甘肃省行政分区地下水资源量 (47)表102011年甘肃省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 (49)表112011年甘肃省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 (51)表122011年甘肃省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 (52)表132011年甘肃省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53)表142011年甘肃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54)表152011年甘肃省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55)表162011年甘肃省行政分区供水量 (56)表172011年甘肃省流域分区供水量 (57)表182011年甘肃省行政分区用水量 (58)表192011年甘肃省流域分区用水量 (60)表202011年甘肃省地级城市建成区供用水量 (62)表212011年甘肃省行政分区耗水量 (63)表222011年甘肃省流域分区耗水量 (65)表232011年甘肃省流域分区废污水排放量 (67)表242011年甘肃省入河污水量及入河主要污染物 (68)表252011年甘肃省河流水质状况 (69)表262011年甘肃省水库水质及营养状况 (71)表272011年甘肃省省界水体水质状况 (72)表282011年甘肃省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73)表292011年甘肃省地表水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达标状况 (74)表302011年甘肃省主要站实测月、年输沙量 (77)表312011年甘肃省自然灾害统计表 (78)表322011年甘肃省行政分区节水灌溉面积 (80)表332011年甘肃省流域分区节水灌溉面积 (81)附图:图1甘肃省流域分区图图22011年甘肃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图32011年甘肃省年降水量距平等值线图图42011年甘肃省年径流深等值线图图52011年甘肃省主要江河水质污染分类图2011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一、水资源综述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水资源公报的分析计算以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作为统计单元,行政分区按省、市(州)二级划分,全省共划分14个行政分区,流域分区按流域、水系(分段)、河流三级划分,全省共划分16个流域三级区。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6.26•【字号】甘政办发[2014]121号•【施行日期】2014.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甘政办发〔2014〕121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甘肃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6月26日甘肃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2号)、水利部等十部委《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水资源〔2014〕61号)、《甘肃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办法》(甘政办发〔2011〕155号)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定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是指省政府对各市州政府贯彻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相关控制指标完成情况及制度措施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

第三条省水利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建设厅、省农牧厅、省审计厅、省统计局等部门组成考核工作小组(以下简称“考核组”),负责具体考核工作。

考核组办公室设在省水利厅,承担考核组的日常工作。

第四条各市州政府是本区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市州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第一责任人,相关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一水资源分区为了适应分级管理的要求,各项成果以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作为统计单元,行政分区按省、地区(州、地级市)二级划分,流域分区按流域、水系(分段)、河流三级划分。

保持全国、流域、省三级水资源分区一致。

流域分区成果列于表一和附图1。

甘肃省流域分区表一二社会经济指标2001年全省耕地面积7413.13万亩,总灌溉面积1906.74万亩,实灌面积1676.52万亩,其中农田实灌面积1499.52万亩,林牧渔实灌面积177.00万亩;人口2575.2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944.05万人,城镇人口631.19万人;工业产值(当年价,下同)1129.71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产值957.91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45.00亿元,火电工业产值26.80亿元;粮食总产量753.22万吨,比上年增产5.4%;国内生产总值1066.64亿元,工业增加值369.12亿元。

(见附表1、附表2)。

2001年内陆河流域耕地面积1249.99万亩,总灌溉面积1034.31万亩,实灌面积979.86万亩,其中农田实灌面积862.66万亩,林牧渔实灌面积117.20万亩;人口466.2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01.24万人,城镇人口165.04万人;工业产值289.71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产值250.61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35.91亿元,火电工业产值3.19亿元;粮食总产量195.82万吨,比上年减产15.7%;国内生产总值285.91亿元,工业增加值98.94亿元。

2001年黄河流域耕地面积5237.59万亩,总灌溉面积788.70万亩,实灌面积632.96万亩,其中农田实灌面积576.01万亩,林牧渔实灌面积56.95万亩;人口1804.4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62.21万人,城镇人口442.23万人;工业产值815.99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产值689.52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02.86亿元,火电工业产值23.61亿元;粮食总产量469.04万吨,比上年增产 16.6%;国内生产总值729.03亿元,工业增加值252.28亿元。

2001年长江流域耕地面积925.55万亩,总灌溉面积83.73万亩,实灌面积63.70万亩,其中农田实灌面积60.85万亩,林牧渔实灌面积2.85万亩;人口304.5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80.60万人,城镇人口23.92万人;工业产值24.01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产值17.78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6.23亿元;粮食总产量88.36万吨,比上年增产10.7%;国内生产总值51.70亿元,工业增加值17.90亿元。

三来水分析计算(一)降水1.降水量地区分布2001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238.0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1081.27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1275.292亿立方米减少194.022亿立方米,相对值减少15.2%,年降水量频率为71%,属于偏枯年。

实测最大年降水量900.4毫米,发生在太子山麓牙塘站,最小年降水量10.4毫米,发生在安西柳园站。

(见表二,附表3、4、5,附图2)。

2001年内陆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91.5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247.1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357.886亿立方米减少110.726亿立方米,相对值减少30.9%,年降水量频率84.0%,属于偏枯年。

与正常年比较,疏勒河偏少46.8%,年降水量频率91.0%,属于枯水年;黑河偏少24.6%,年降水量频率为79%,属于偏枯年;石羊河减少9.3%,年降水量频率62.0%,属于平水年。

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439.6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641.4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684.635亿立方米减少43.225亿立方米,相对值减少6.3%,年降水量频率为62.0%,属于平水年。

与正常年比较,河源至龙羊峡的玛曲段增加4.0%,属偏丰年;湟水偏少22.7%,属偏枯年;洮河偏少8.6%,属平水年;龙羊峡至兰州干流区间,偏少10.8%,属偏枯年;兰州至下河沿偏少11.7%,属偏枯年;下河沿至石嘴山增加24.0%,属偏丰年;泾河增加1.8%,属平水年;洛河偏少10.2%,属偏枯年;渭河偏少11.1%,属偏枯年。

2001年长江流域平均年降水量500.7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192.7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232.771亿立方米减少40.071亿立方米,相对值减少17.2%,年降水频率为78.0%,属于偏枯年。

与正常年比较,嘉陵江干流区偏少17.1%,年降水频率为76.0%,属偏枯年;白龙江偏少17.3%,年降水频率为76.0%,属偏枯年;汉江偏少17.5%,年降水频率为75.0%,属偏枯年。

2001年流域一级区降水量表二2001年行政分区年降水量见附表3。

2.降水量年内分配2001年降水量年内分配的主要特点是夏秋季雨水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6-95%,特别是秋季雨水占全年降水量的57-81%,冬春季雨水少,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14%。

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季分配比较,全省春季降水量普遍偏少2—5个百分点,以张掖站为代表的河西走廊中、西部春季偏少4.8个百分点,夏季偏少25.8个百分点,秋季偏多23.4个百分点,冬季偏多8个百分点;以兰州站为代表的河西走廊东部和中部地区,春季偏少2.2个百分点,夏季偏少3.8个百分点,秋季偏多11.5个百分点,冬季偏少5.5个百分点;以西峰镇站为代表的东部地区,春季偏多0.5个百分点,夏季偏少7个百分点,秋季偏多11.3个百分点,冬季偏少4.8个百分点;以武都站为代表的陇南、甘南等地春季偏少1.9个百分点,夏季偏多3.2个百分点,秋季偏多3.7个百分点,冬季偏少5个百分点。

(见表三)。

代表站2001年降水量年内分配表三(二)地表水资源1.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001年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10.509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46.3毫米,径流模数4.6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比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6.207亿立方米减少75.698亿立方米。

内陆河流域自产地表水资源量52.269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19.4毫米,径流模数1.9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比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55.641亿立方米减少3.372亿立方米,其中疏勒河增加0.13亿立方米,黑河减少2.642亿立方米,石羊河减少0.86亿立方米;黄河流域自产地表水资源量86.732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59.4毫米,径流模数5.9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比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129.093亿立方米减少42.362亿立方米,其中河源至龙羊峡减少9.015亿立方米,湟水减少1.592亿立方米,洮河减少13.644亿立方米,龙羊峡至兰州干流区间减少4.281亿立方米,兰州至下河沿减少1.003亿立方米,下河沿至石嘴山增加0.015亿立方米,泾河减少2.891亿立方米,渭河减少9.557亿立方米,洛河减少0.393亿立方米;长江流域自产地表水资源量71.508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185.8毫米,径流模数18.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比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101.473亿立方米减少29.965亿立方米,其中嘉陵江干流区减少11.567亿立方米,白龙江减少18.243亿立方米,汉江减少0.155亿立方米。

(见表四、附表7、附图3)。

2001年行政分区自产地表水资源量见附表6。

2001年流域一级区自产地表水资源量表四2.自产地表水资源丰枯情况(1)自产地表水资源丰枯情况2001年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比较,全省偏少26.4%,频率为84.0%,属于偏枯年;内陆河流域偏少6.1%,频率为72.0%,属于偏枯年,其中疏勒河增加0.7%,属平水年,黑河偏少12.6%,属于偏枯年,石羊河偏少5.5%,属平水年;黄河流域偏少32.8%,频率为87%,属于偏枯年,其中大夏河、庄浪河为平水年,湟水、洮河、兰州至下河沿、泾河、洛河为偏枯年,渭河为枯水年;长江流域偏少29.5%,频率为81.0%,属于偏枯年,其中嘉陵江干流区偏少27.7%,属于偏枯年,白龙江偏少30.7%,属于枯水年。

(见附表7)。

与上年比较,全省偏多1.7%;内陆河流域偏少14.1%,其中疏勒河偏少21.5%,黑河偏少19.0%,石羊河偏多6.5%;黄河流域偏多19.6%,其中河源至龙羊峡偏多22%,湟水偏多2.9%,洮河偏多33.1%,兰州至下河沿偏少24%,泾河偏多82.7%,渭河偏多13.9%;长江流域偏少3.0%,其中嘉陵江干流区偏多35%,白龙江偏少19.6%。

2001年行政分区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见附表6。

(2)主要江河地表水资源丰枯情况2001年全省主要河流来水量变化较大。

内陆河流域中西部来水量较丰,东部来水量偏枯。

疏勒河昌马堡站天然年径流量为11.28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多32.7%,属丰水年;黑河莺落峡站天然年径流量13.0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少17.7%,属偏枯年;石羊河流域西大河站天然年径流量为1.126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少28.5%,属枯水年,西营河九条岭站天然径流量为2.48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少19.6%,属偏枯年,杂木河杂木寺站天然年径流量为1.96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少18.4%,属偏枯年,古浪河古浪站天然年径流量为0.325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少54.9%,属枯水年。

黄河流域因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天然来水量丰枯差异较大。

洮河红旗站天然年径流量32.7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少33.6%,属偏枯年;祖厉河靖远站天然年径流量1.10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少27.4%,属偏枯年,泾河杨家坪站天然年径流量4.762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少40.8%,属于偏枯年;马莲河雨落坪站天然年径流量3.64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少23.4%,属偏枯年。

长江流域各主要河流天然来水量普遍偏枯。

嘉陵江谈家庄站天然年径流量7.437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少49.3%,属偏枯年;白龙江武都站天然年径流量32.97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少21.5%,属偏枯年。

(见附表8)。

3.自产地表水资源量年内分配我省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汛期水量集中,冬春水量小,春末夏初干旱,是我省河川径流季节性变化的基本特点。

2001年全省大部分河流集中在秋季。

昌马河、祖厉河、黄河玛曲段连续最大4个月径流量出现在6—9月,其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47—66%;黑河、杂木河、洮河、马莲河、渭河、白龙江连续最大4个月径流量出现在7—10月,其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54—74%;黄河兰州干流段连续最大4个月径流量出现在5—8月,其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42%;泾河干流连续最大4个月径流量出现在8—11月,其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