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教学设计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教学设计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教学设计《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教学设计资阳市乐至县良安镇中心小学何小龙(联系电话:182******** 邮编:641511)教材教学简析三年级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我意识强,对于父母的辛劳,往往视而不见,有的孩子甚至认为父母的辛苦是理所当然的,本课通过“勤劳双手”、“亲身体验”、“感恩行动”和“升华感情”四个环节层层递进学习,学生对父母日常生活及工作情况的了解和亲身体会,感受父母持家的辛苦,从而树立为父母分担压力的思想,学会感恩、体贴父母。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学生感受爸爸妈妈为家庭付出的辛劳,明白家庭的幸福、自己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无私付出。

2、能懂得感恩,懂得体贴孝顺父母,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用心体会爸妈平日的辛苦,懂得感恩,懂得体贴孝顺父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生用行动去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谈话法、讨论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了解、观察爸妈的工作教师准备: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PPT、视频),制作感恩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勤劳双手师:同学们,今天有一位新同学来我们班做客,他的名字叫奇奇。

今天奇奇要带我们认识他的爸爸妈妈。

这是奇奇在家里拍的妈妈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奇奇妈妈做饭、洗衣、织毛衣和双手照片)师:同学们,看到这些照片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看到的是奇奇妈妈在做饭。

生2:我看到奇奇妈妈在洗衣服。

生3:我发现奇奇妈妈的手和我们的手不一样,妈妈的手不光滑。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不仅观察到奇奇妈妈做的事情,而且还发现奇奇妈妈的双手和我们的双手不一样。

那你们的妈妈每天做些什么?她的双手是怎样的?生1:我妈妈要做很多家务,她的手上有很多伤疤。

生2:我的妈妈是修房子的,她的手很粗糙。

师: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妈妈的双手为什么会有伤疤、粗糙呢?生1:因为妈妈要做饭、洗衣服。

生2:因为妈妈要干活。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教案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爸爸妈妈为家庭温馨付出的辛劳,明白家庭的幸福、自己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无私付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并付诸行动。

课前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2、准备歌曲、视频等;3、学生课前观察妈妈的手、父母工作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引入: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观察妈妈的手,哪位同学能像大家介绍一下妈妈的手是什么样的?或者可以用画的画或者照片来展示。

2、指名同学汇报展示。

3、师:从我们妈妈的手上大家看到了什么?(妈妈很辛苦,妈妈很不容易.....)4、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妈妈很辛苦?二、仔细观察,感知辛苦:1、介绍爸爸妈妈一天都干了哪些事情。

2、指名同学汇报。

3、师:观察到爸爸妈妈每天都干了什么吗?体会到了什么?4、周末老师布置了让大家跟着爸爸或妈妈去上一天班的活动,谁来说一下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学生汇报跟父母去上班的感受。

6、师:爸爸妈妈的工作很辛苦吧!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爸爸妈妈的负担呢?7、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观察记录,让学生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父母辛劳的情景,从而知道爸爸妈妈每天要干很多活儿。

由于孩子年龄小,很多时候会对爸爸妈妈的辛苦视而不见,本环节就是要让学生们走出这个“盲区”,让他们意识到父母的确很辛苦,而且父母的辛苦都是为了自己。

三、关心家人,懂得感恩:1、根据自己家的真实情况,制定一天的生活计划,替爸爸妈妈当一天家。

2、小组交流,相互评价。

3、各小组选出有代表性的计划进行展示。

4、把“今天我当家”环节设定在周末并付诸行动,然后记录下爸爸妈妈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的感受。

5、设计意图:通过制定计划,自己当家,使同学们真正理解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爱,让其他学生参与评说,更加深入了解和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教科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教科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爸爸妈妈,你们辛劳了》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父母既为社会做贡献,又为家庭操劳,很辛劳。

2.使先生体验“当家”的辛劳,进步本人料理生活的能力。

3.能用本人的方式爱父母,用本人的实践行动为父母添加欢乐。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观察,让先生感受爸爸妈妈为家庭的温馨付出的辛劳,明白家庭的幸福、本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无私付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先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使先生懂得要用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难点自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为家庭分忧。

教学方法探求法,讨论法,互动法。

课前预备电脑,投影仪,课件资源,投影片,彩笔彩纸剪刀胶棒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话导入。

四川地震中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临终时有这样一条未发出去的手机短信。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必然要记住我爱你。

世界上的爸爸、妈妈都爱他们的孩子,小朋友们,你们爱你们的爸爸妈妈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们的爸爸妈妈。

(板书)二、新课学习领会父母的辛劳。

1.来做一个游戏,大家想一想你的父母是做甚么工作的?谁能用动作来表达出你爸爸妈妈是做甚么工作的?请你到前面给大家做演示,然后让大家猜一猜。

2.这几名同学用动作表达了本人父亲或母亲的工作。

下方请其他同学说一说你的父母是做甚么工作的?他的工作对社会有甚么贡献?先生回答。

师小结:经过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知道你们父母的工作在社会中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的社会离不开你们父母所从事的各行各业。

那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了解父母的工作吗?你知道他们每天都是怎样工作的中吗?生:知道。

3.既然大家对本人父母的工作有所了解,如今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说说父母每天是怎样工作的,或者说一件父母工作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事。

先生先在小组内说给大家听,然后每组选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

师:我们的父母每天除了工作之外,还做哪些事?(家务、照顾老人……)4.从同学们介绍的这些事中,你领会到了甚么?(有甚么感受)生:爸妈很辛劳,不容易……5.我们的父母真的很辛劳,让我们对父母说一声“辛劳了”。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教案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教案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爸爸妈妈的辛苦。

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理解爸爸妈妈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用心体会爸爸妈妈平日的辛苦,懂得感恩,懂得体贴孝顺父母。

教学准备:1、小记者活动,学生调查家庭中谁最辛苦,并清楚地记录他(她)所做的事情下来(完成表格)2、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3、准备王家文老师配乐改编版《来一斤母爱》以及[最美孝心少年]奔跑女孩儿。

4、制作彩色桃心卡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点击配乐]一张家人合拍的全家福,一张欣赏落日的全家福,一张外出去玩的全家福,让学生欣赏。

2、老师讲解,并引出课题。

师:孩子们,我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当我们齐声说“茄子”时,那咔嚓一声,为我们留下了幸福美好的时刻,当爸爸妈妈带着我们一起欣赏这蓝天白云这大自然美丽的景色时,你的童年是不是也驻足在爸爸和妈妈的喃喃细语中呢?阳光明媚的周末,弟弟在爸爸的背上“啊啊”学语,我们全家人一起踏青,一起承载着这幸福的瞬间。

此时,我们都沉浸在幸福与快乐的童年中。

但是我们不曾想过: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时,家庭中是谁最辛苦呢?生:是爸爸。

生:是妈妈。

此部分让学生初步感知到这其乐融融的生活是爸爸妈妈辛苦劳动换来的,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二、仔细观察感知辛苦1、引出问题:孩子们,你知道家庭中谁最辛苦吗?从而引出下一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很辛苦?师:温暖的家庭中,总是有人在默默付出,他们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平时他们做了些什么事情?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很辛苦的呢?(结合学生的课前作业,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观察细节)生:妈妈清早起来,为我做早餐,送我读书,然后去上班,下午辅导我做作业,在家洗衣服,照顾奶奶等(1)分析妈妈的劳累。

结合孩子的回答,老师从侧面引导孩子,同时结合课件-粗糙的手,从内心体会妈妈的辛苦,也可以渗透一些神情观察,早上出门,妈妈是衣着整洁精神抖擞的,回家忙完后,一身脏兮兮的,疲惫不堪等,以学生的自主回答为主)生:我的爸爸是做生意的,现在生意不好做,他每天都很晚回来,有时候为了应酬,喝了很多酒,经常喝醉,伤害到自己的身体.......(2)分析爸爸的艰辛。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7课《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优质教案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7课《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优质教案
1、满意度调查: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让他们给你评价一下,并打个分吧!
2、小采访:当了一天的家,你有怎样的感受?
3、小资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思考、分析。
制定计划。
当家一天的任务需要提前布置。
备注:
在我的当家感悟环节,通过小采访让学生谈当家的感受,从而理解父母的辛苦,从而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替父母分担。
2、能力目标:学会从细节处去观察父母、发现父母的变化,感受父母的辛苦。
3、知识目标: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对父母工作的了解,感受父母的辛苦,感恩父母的付出。
重点
体谅父母的辛苦。
难点
认识父母的工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家》
2、导入语:爸爸妈妈是家里的顶梁柱,有一天,他们也会老去;有一天,他们也会被生活压弯了脊梁、花白了头发……
思考。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妈妈的手】
1、细心处有大发现:你有留心观察过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从他们身上的哪些地方会有所发现呢?
2、小感悟:从你观察到的爸爸妈妈的变化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总结:为了我们的健康快乐,为了家的温暖辛苦,爸爸妈妈付出了许许多多的辛苦。
【爸爸妈妈的一天】
1、爸爸妈妈的一天:
(1)问问爸爸妈妈,他们一天要做哪些事,把它们记下来。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第一课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三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第一课时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教科版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教课设计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课中不行缺乏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少儿学习、模拟。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少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高声读,我高声读,少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诵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少儿频频聆听,在频频聆听中体验、品尝。

教课目的一、与此刻“教师”一称最靠近的“老师”观点,最早也要追忆至宋元期间。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期间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朝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此刻领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拥有资历和学问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余官员同样依法律委任,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

知识与技术“师”之观点,大概是从先秦期间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此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

“师”之含义,此刻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教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专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不是由“老”而形容“师” 。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问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先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纪的限制,老小皆可合用。

不过司马迁笔下的“老师”自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不过“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流传者。

今日看来,“教师”的必需条件不但是拥有知识,更重于流传知识。

1.知道父亲母亲既为社会做贡献,又为家庭操劳,很辛苦。

2.使学生体验“当家”的辛勤,提升自己料理生活的能力。

3.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亲母亲,用自己的实质行动为父亲母亲增加欢喜。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察看,让学生感觉爸爸妈妈为家庭的温馨付出的辛勤,理解家庭的幸福、自己的成长都离不开父亲母亲的无私付出。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爸爸妈妈为家庭温馨付出的辛劳,明白家庭的幸福、自己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无私付出。

2、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父母增添欢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学生喜欢的歌曲入手,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进想谈论的话题。

2、学生通过课前观察记录,从而知道爸爸妈妈的辛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爸爸、妈妈很辛苦,学会体贴父母。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爸爸妈妈为家庭温馨付出的辛劳,明白家庭的幸福、自己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无私付出。

三、教学难点:1、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爸爸、妈妈很辛苦,学会体贴父母。

2、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父母增添欢乐。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况,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好妈妈》。

老师和同学们随着音乐一起歌唱2、师:听完这首歌,你想说些什么?3、师: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还喜欢谁呢?4、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说一说我们的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歌曲入手,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进想谈论的话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汇报课外调查,观察妈妈的手,观察爸爸妈妈的某一天,学习体贴父母模块一:妈妈的手1、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观察妈妈的手,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妈妈的手是什么样的?或者画的画拍的照片都给大家展示一下。

2、指名同学汇报展示。

3、师:从我们的妈妈的手上你看到了什么?(妈妈很辛苦,不容易······)4、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妈妈很辛苦?5、师:同学们知道爸爸妈妈很辛苦,那我们这些懂事的孩子应该做些什么来减轻妈妈的负担呢?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多,最好,6、小组汇报。

模块二:我跟爸爸妈妈去上班周末老师布置了让大家跟爸爸或者妈妈去上一天班的活动,谁来说说你这一天的见闻和感受?生汇报跟爸爸妈妈上班的情况以及自己的感受。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7课《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7课《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7课《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爱,体会父母的爱,从而学会感恩和回报。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为家庭付出的辛勤努力,并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家庭、父母和亲情的知识。

但他们对父母的付出和辛苦可能了解不够,对父母的爱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体会父母的辛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爱,体会父母的爱。

2.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和回报父母。

3.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体会父母的辛苦。

2.难点: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和回报父母,理解父母,尊重父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体会父母的辛苦。

2.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爱。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具:教材、PPT、案例材料等。

2.教学场地:教室。

3.其他准备:录音机、耳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关于父母的歌曲,如《爸爸妈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爱和辛苦。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父母,体会他们的付出。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以及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强化学生对父母爱的认识。

然后,教师布置一道关于孝敬父母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尊重父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导语:社会发达,生活水准高,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索取意识强,在他们的眼中,父母的辛勤工作、打理家务都是理所应该的事情,奉献精神不强。

而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通过教授《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这一课,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孝顺父母,立足当前生活,好好学习,不要养成养尊处优,改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懂得关心体贴父母。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爸爸妈妈的辛苦。

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理解爸爸妈妈,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用心体会爸爸妈妈平日的辛苦,懂得感恩,懂得体贴孝顺父母。

教学准备:1、小记者活动,学生调查家庭中谁最辛苦,并清楚地记录他(她)所做的事情下来(完成表格)。

2、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3、准备王家文老师配乐改编版《来一斤母爱》以及[最美孝心少年]奔跑女孩儿。

4、制作彩色桃心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 [课件出示,点击配乐]一张家人合拍的全家福,一张欣赏落日的全家福,一张外出游玩的全家福,让学生欣赏。

2、老师讲解,并引出课题。

师:孩子们,我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当我们齐声说“茄子”时,那咔嚓一声,为我们留下了幸福美好的时刻,当爸爸妈妈带着我们一起欣赏这蓝天白云这大自然美丽的景色时,你的童年是不是也驻足在爸爸和妈妈的喃喃细语中呢?阳光明媚的周末,弟弟在爸爸的背上“啊啊”学语,我们全家人一起踏青,一起承载着这幸福的瞬间。

此时,我们都沉浸在幸福与快乐的童年中。

但是我们不曾想过: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时,家庭中是谁最辛苦呢?
生:是爸爸。

生:是妈妈。

此部分让学生初步感知到这其乐融融的生活是爸爸妈妈辛苦劳动换来的,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二、仔细观察感知辛苦
1、引出问题:孩子们,你知道家庭中谁最辛苦吗?从而引出下一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很辛苦?
师:温暖的家庭中,总是有人在默默付出,他们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平时他们做了些什么事情?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很辛苦的呢?(结合学生的课前作业,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观察细节)
生:妈妈清早起来,为我做早餐,送我读书,然后去上班,下午辅导我做作业,在家洗衣服,照顾奶奶等
(1)分析妈妈的劳累。

结合孩子的回答,老师从侧面引导孩子,同时结合课件-粗糙的手,从内心体会妈妈的辛苦,也可以渗透一些神
情观察,早上出门,妈妈是衣着整洁精神抖擞的,回家忙完后,一身脏兮兮的,疲惫不堪等,以学生的自主回答为主)
生:我的爸爸是做生意的,现在生意不好做,他每天都很晚回来,有时候为了应酬,喝了很多酒,经常喝醉,伤害到自己的身体....... (2)分析爸爸的艰辛。

爸爸的工作与妈妈的有所不同,爸爸应酬多,专业性强,需要技术,比如是开车的,科研等各行各业,工作都涉及到一个公司的发展等,从反面引导,如果没有做好,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可以从这入手,引导孩子体会到爸爸外出工作的艰辛,难处等,多方面感受爸爸很辛苦,即使是成为领导时也是有难处的,)
2、完成表格。

师:我们经常看到爸爸妈妈开着名车,在高档的酒店吃饭,穿着名牌,觉得自己的爸爸妈妈一点也不辛苦,而事实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份表格好吗?(大部分爸爸妈妈所做的事情以及时间表)
()一天所做的事情
总结。

完成表格后,从直观上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真的很辛苦。

触动孩子的内心,让他们从心底感谢爸爸妈妈对自己的辛勤付出。

3、课件出示:一双粗糙的手。

仔细观察。

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手与图片中手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

总结。

他由一双白嫩的手变成一双蜡黄粗糙且长满老茧的手,是为什么呢?原因是他的这双手做了很多事情。

是辛勤劳动的结果。

三、触动内心懂得感恩
1、播放《来一斤母爱》
师:我们完成这份表格了,你看了这份表格后,现在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一天忙里忙外不容易吧,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个这样孩子,他详细地记录了自己妈妈为他的付出,但是唯一遗憾的是,他的妈妈在高考前患有癌症,无法治愈而去世了。

他很伤心,于是在他上大学的时候,用自己的笔详细的记录了妈妈为他操碎了心,陪伴他成长的生活,他画了五十八幅漫画,最后由王老师配乐,录制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

让学生真心感知,触景生情。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想说什么?
生:妈妈真的很辛苦。

我要孝顺妈妈,在家帮妈妈分担家务,好好学习,不让妈妈操心.....
师:是的,你真是孝顺懂事的孩子。

我们要好好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2、播放视频《最美孝心少年——奔跑女孩》
有一档栏目叫最美孝亲少年,它给这些最孝顺懂事的孩子提供了一个空间,把他们的事迹谱写了出来。

其中最亲切是一个被大家誉为奔跑女孩的路玉婷,她的故事很感人,勤奋努力读书,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去打工,还要照顾患病的妈妈,小小年纪却有强烈的责任感,很值得
我们学习,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

师: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已经在努力读书了,但是我想品学兼优的你一定要懂得感恩,而我们首先要感谢的是自己的父母。

今天老师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机会,每人发放一份桃心卡片,请将你最想说的话最想做的事记录在卡片上,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好好表现。

3、活动环节:写卡片。

4、活动环节:贴桃心卡片
总结: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知道了他们是很辛苦的,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请多体贴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为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孝敬自己的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桃心粘贴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