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合集下载

西安交通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截止2015年12月23日,我校2015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8.31%。

其中,本科生就业率97.43%,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9.13%,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9.39%。

1、毕业生就业去向基本情况毕业生就业去向总体分为国内升学、出国/境留学、签约就业和灵活就业。

表2 2015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基本情况2、各学院就业率统计数据表3 2015届各学院就业率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本科生到各类企业就业的人数达86.72%,其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均超过30%;硕士生到各类企业就业的人数达69.45%,其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均超过25%,到科研设计单位就业的人数有7.16%。

博士毕业生就业以高校为主,比例达45.62%,到国有企业、医疗卫生单位就业和科研设计单位的人数也均超过10%。

图1 2015届本科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图图2 2015届硕士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图表4 2015届毕业生签约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图3 2015届博士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国务院发布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发[2000]33号)以及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将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中部地区: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西部地区:内蒙古自治权、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从经济区域分布上,我校2015届毕业生到西部就业的最多,达46.52%,其次为东部地区43.01%,到东北地区就业的人数最少,89.53%的毕业生就业于东部和西部。

其中,本科生到东部就业的人数最多,硕士和博士主要就业于西部地区。

河南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路径研究

河南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路径研究

河南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路径研究作者:韩林娜来源:《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4年第03期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路径研究”(编号:SKL-2023-451)作者简介:韩林娜(1991—),女,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就业专干,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大数据与网络技术。

编者按: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为搭建高校就业工作理论研究交流平台,服务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与河南教育报刊社联合在《河南教育》(高等教育)杂志开设《就业工作》专栏。

自本期开始,持续刊发全省高校就业创业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以飨读者。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规模再创新高,就业任务繁重。

本研究在深入剖析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地域特征,提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策略。

关键词:河南;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创业一、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政策基础近年,为助力全省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河南不断优化就业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3届高校毕业工作开展以来,省政府先后印发《2023年河南省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措施》《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的通知》,从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加大事业单位招聘力度、拓宽基层就业空间、加强就业指导、开展就业见习质量提升行动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省教育厅先后印发《河南省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河南省高校毕业生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序言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在2006年3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学院办学特色鲜明,现有电力、机电、汽车、建筑、信息、经贸、自动控制、艺术等八大专业群,共35个专业(专业方向),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经、艺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好、有一定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生在省、市各类型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精神和要求,加强就业指导,拓展就业市场,积极创新创业,进一步夯实实习、实训教学工作,优化服务质量,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15〕44号)文件精神,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学院就业中心通过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就业反馈系统,结合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针对学校自身特色对毕业生也用人单位等调查对象从调查内容上提出了相应需求和建议。

根据相关数据的调查回收和各指标计算,完成了“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任何调查分析都存在一定的样本偏差,但本报告具有统计分析的代表性,也是对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自查,期望对以后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录第一部分就业基本情况 (2)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2)二、毕业生就业率 (4)三、就业结构 (5)第二部分就业主要特点 (7)一、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制度与措施 (7)二、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工作 (7)三、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8)四、深入开展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 (8)五、建立就业创业反馈机制,提升就业创业工作决策与指导能力。

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5篇)

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5篇)

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5篇)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1根据各高校公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最好大学网对各个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进行了统计、比较和排名。

专业选择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报考高等学校时需要面对的关键选择之一。

专业选择的基础应当是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但也要考虑社会对不同专业的人才需求。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正是社会对各个专业的人才需求的直接体现,因此倍受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应教育部要求,90%以上的本科层次高等学校都编制发布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向社会公布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这其中,又有超过半数的高校除了公布整体就业率,还公布了各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最好大学网对各高校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进行了系统收集和整理(截止到3月31日),发现有425所高校公布了本校部分或全部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涉及300多个本科专业,累计频次1.5万以上。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类和汇总,不仅可以获取各专业、各门类毕业生就业率的整体情况,也可以得到各个专业内有关高校的就业率排名(排名名单详见最好大学网)。

1、工学门类的就业率最高,法学、教育学、历史学门类的就业率最低将各本科专业的就业率按学科门类汇总后可以看出,工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是所有门类中最高的,达94.04%;农学和医学门类的就业率也较高,分别是93.15%和93.06%;管理学和经济学是考生们热衷报考的两个门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都高于总体平均水平,达93.02%和92.87%;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于总体平均水平的门类依次是文学、理学、艺术学、哲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其中法学、教育学和历史学的就业率都低于90.00%。

2、高就业率专业绝大多数是工学门类下的专业高就业率专业如表2所示,能源与动力工程(96.71%)、机械工程(96.20%)和工业工程(95.68%)位列前三。

18个高就业率专业中,有15个是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管理学门类的2个专业工业工程和工程管理也都和工学有交叉(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充分体现了工科毕业生在就业上的优势;高就业率专业中还有1个医学门类的专业,即药物制剂,该专业的就业率在高就业率专业中处于最后一名。

201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TOP200排行榜

201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TOP200排行榜

66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理工 上海
6365 7574 8711
6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工科 北京

6354 6989 8178
68 汕头大学
综合 广东
6267 7144 8502
69 上海师范大学
师范 上海
6251 7001 8331
70 中国美术学院
艺术 杭州
6224 6971 7947
7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8 北京交通大学
理工 北京

7347 8449 9547
29 上海大学
综合 上海

7333 8360 9279
30 厦门大学
综合 福建


7251 8266 9589
31 西安交通大学
综合 陕西


7238 8324 9822
32 北京电影学院
艺术 北京
7209 8579 9866
33 上海理工大学
综合 辽宁

5232 6017 7100
116 山东师范大学
师范 山东
5191 6229 6852
117 浙江理工大学
理工 浙江
5177 6161 7208
1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理工 山东
5167 5890 6951
119 浙江传媒学院
语言 浙江
5144 5813 6975
120 湘潭大学
综合 湖南
是否
平均月薪 平均月薪 平均月薪
985院校 211院校 2014届 2012届 2010届
综合 广东
6989 8317 9731
42 北京科技大学
理工 北京

西北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西北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毕业生类别 专科 本科 硕士 博士
表 1-1 各学历层次毕业生规模构成 总毕业人数 2062 3462 1881 157
所占比例 27.27% 45.78% 24.87% 2.08%
硕士 24.87%
博士 2.08%
专科 27.27%
专科
本科 45.78% 本科 硕士
博士
1.2 各院系(培养单位)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分布情况
1
2
西北大学 2015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3.6 创新思维和改革精神 ............................................................................................ 25 14.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 26 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主要做法 ....................................................................... 27 15.统一思想认识,健全领导体制,科学规划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整体思 路 ......................................................................................................................................... 27 16.落实基本要求,完善保障机制,不断优化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基本条 件 ......................................................................................................................................... 29 17.实施系统工程,强化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就业创业指导的规模与水平 ............... 30 18.搭建就创平台,狠抓就创服务,努力实现以创业促就业的工作目标 ................... 32 19.健全反馈体系,定期走访调研,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层次 ....................... 34 20.严格过程管理,注重收效成果,大化革新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繁冗旧 务 ......................................................................................................................................... 35 21. 发挥群策群力,深化工作创新,不断提升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内涵和水平 ..... 36

河南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河南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Henan University 2019 Employment Quality Annual Report河南大学2019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河南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9)联合发布机构河南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河南英才归来科技有限公司Henan University 2019 Employment Quality Annual Report报告摘要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起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接受社会监督,学校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 号)文件要求,委托河南英才归来科技有限公司对我校2019届毕业生和2018-2019年度到学校进行招聘的用人单位相关领导或招聘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编制《河南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2019届毕业生规模与结构、就业率、就业质量评价、毕业生流向统计与分析、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评价、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反馈、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举措及成效、对学校相关建议八个部分;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河南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库,主要涉及毕业生总体规模、生源地结构、学院(培养单位)分布、就业率等基本信息;二是河南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问卷调查数据,其中包括毕业生问卷数据和用人单位问卷数据。

通过对就业库数据和调研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2019届毕业生总人数为11303人,本科毕业生人数大致为硕博毕业生的4倍。

其中省内生源占比90.78%,省外生源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山东、安徽、广东等省份。

2019届毕业生总体年终就业率为88.94%,其中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88.79%,硕士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89.46%,博士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6.88%,总体就业稳定。

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目录学校概况 (I)报告说明 (II)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1)(一)毕业生规模 (1)(二)毕业生性别结构 (4)(三)毕业生民族结构 (5)(四)毕业生生源结构 (6)二、就业率 (7)(一)毕业生就业率 (7)(二)未就业原因分析 (10)三、就业分布 (10)(一)就业地域分布 (10)(二)就业行业分布 (12)(三)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13)四、本科毕业生升学去向 (15)(一)院校层次 (15)(二)升学原因 (15)(三)升学一致性 (16)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色举措 (18)一、注重顶层设计,完善就业创业保障机制 (18)二、构建就业市场新体系,拓宽就业渠道 (18)三、打造多元化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提升就业竞争力 (19)四、推行信息服务精细化,实现“一站式”精准服务 (19)五、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20)六、加强政策引领与服务保障,大力推进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21)七、关注困难群体,开展精准帮扶 (21)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22)一、毕业生收入分析 (22)(一)总体月薪 (22)(二)主要就业行业的月薪 (23)(三)主要就业地域月薪 (24)(四)省内主要就业城市月薪 (25)二、毕业生专业对口度分析 (25)三、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分析 (26)第四部分: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27)一、经济形势严峻与毕业生持续增加,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27)二、就业状况良好,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 (27)三、毕业生就业单位向企业聚集,主要流向民营企业 (28)四、就业行业多元化分布,集中在制造业 (28)五、就业地域以本省为主,辐射长三角、珠三角 (29)第五部分: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30)一、母校满意度和推荐度 (30)(一)母校满意度 (30)(二)母校推荐度 (30)二、对母校教育教学评价 (31)(一)专业课评价 (31)(二)教学实践环节满意度 (33)(三)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 (33)三、毕业生对就创业服务的评价 (34)(一)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34)(二)毕业生对创业教育/指导活动的评价 (35)四、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价 (36)五、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建议 (38)(一)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科学制定招生计划 (39)(二)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调整 (39)(三)改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0)结语 (41)学校概况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多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点建设院校坐落在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大学创立于1912年,初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选建于中国科举考试终结地——河南贡院旧址,汇聚河南大学堂等校文脉。

新中国成立后,经院系调整,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后又经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

2008年10月1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河南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河南大学拥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设有92个本科专业,4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职工4300多人,其中专兼职工作的院士13人,正副高级职称1600多人。

全日制在校生6万人,其中研究生近1万人,留学生近300人。

学校拥有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特种功能材料、植物逆境生物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实验室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

建有国家教育部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体育艺术师资培训培养基地、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及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4个国家级教育、科研基地。

建校百余年来,河南大学恪守“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秉承“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优良校风,弘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服务国家和人民需求为办学宗旨,坚持国家一流、区域引领、中原风格的发展道路。

形成了植根中原文化沃土,打造区域人才培养高地的办学特色与传统,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教育部学生司关于做好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15]44号)精神,学校组织编制和发布《河南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全面系统地反映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及时回应社会关注,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完善我校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建立健全学生就业工作服务体系。

注:1. 河南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

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31日。

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

2. 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新锦成)调研数据。

调研面向全校2015届毕业生,自2015年11月10日至2015年12月18日,历时38天,共回收有效问卷3114份。

其中,本科毕业生占有效样本的77.71%;毕业研究生占有效样本的22.29%。

使用数据涉及就业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

一、毕业生规模2015届毕业生共10031人,其中本科毕业生7958人,占总人数的79.3%,毕业研究生2073人,占总人数的20.7%。

图1-1 毕业生规模(一)毕业生总体概况学校本科毕业生分布在27个学院或单位,如表1-1。

表1-1 本科毕业生学院/单位分布毕业研究生分布在25个学院或研究单位,如表1-2。

表1-2 毕业研究生学院/单位分布学院人数比例文学院163 7.86%外语学院163 7.86%艺术学院159 7.67%教育科学学院152 7.33%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147 7.09% 经济学院118 5.69%商学院118 5.69% 环境与规划学院101 4.87% 体育学院98 4.73%生命科学学院93 4.49%化学化工学院90 4.34%历史文化学院87 4.20% 法学院82 3.96%新闻与传播学院82 3.96%药学院66 3.18%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61 2.94%药学院60 2.89%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51 2.46%物理与电子学院45 2.17%数学与统计学院42 2.03%马克思主义学院25 1.16%护理学院24 1.16%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17 0.82%土木建筑学院16 0.77% 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室13 0.63%(二)性别结构本科毕业生中,男生3847人,女生4111人,男女性别比为0.94:1。

毕业研究生中,男生695人,女生1378人,男女性别比为1:2。

图1-2 本科毕业生性别分布图1-3 毕业研究生性别分布(三)生源结构本科毕业生来自全国30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其中省内生源所占比例为78.75%,省外生源所占比例为21.25%。

毕业研究生中,92.28%的毕业生是省内生源,7.72%是省外生源。

图1-4 毕业生生源结构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一)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图1-5 毕业生就业率及毕业去向2015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1.64%。

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2.85%,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86.98%。

(二)就业流向1.地区流向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主要集中在中南地区,占比75.20%,其中69.62%的毕业生在河南省就业。

表1-3 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中南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4094 75.20% 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600 11.02% 华北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429 7.88% 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新疆、西藏128 2.35% 西南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120 2.20% 东北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73 1.34%注:就业形式包括协议就业、合同就业、灵活就业以及应征义务兵。

毕业研究生就业地区流向分布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主要分布在中南地区,占比为91.17%,其中88.8%的毕业生在河南省省内就业。

表1-4 毕业研究生就业地区流向注:就业形式包括协议就业、合同就业、灵活就业以及应征义务兵。

2.单位流向图1-6 毕业生就业单位流向注:其他企业指除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主要包括民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等。

77.76%的本科毕业生在其他企业就业,其余分布在国有企业、中初教育单位及医疗卫生单位等,占比分别为7.37%、6.36%、5.12%。

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主要是其他企业、中初教育单位及高等教育单位,占比分别为51.59%、16.08%、13.78%。

3.行业流向根据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统计显示,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呈多元化分布,其中15.12%的毕业生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13.08%的毕业生选择教育行业。

40.28%的毕业研究生选择教育行业,其他涉及行业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等。

(三)国内升学流向2015届毕业生中,有1673名本科毕业生选择升学,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21.02%,有92名毕业研究生升学深造,占毕业研究生总人数的4.44%。

以本科生为例,对毕业生升学院校、升学专业一致性和升学原因统计结果如下。

1.院校层次图1-7 本科毕业生升学院校层次注:此处“211”院校不包括“985”院校。

国内升学的本科毕业生中,51.65%毕业生选择在“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211高校”深造,23.19%选择在本校攻读硕士学位,其余25.16%选择其他普通高校。

2. 升学专业一致性93.77%的本科毕业生选择与本专业一致或相近/相关的专业升学。

升学一致性最高的专业有临床医学、化学、法学和金融学,一致性均达到100%。

图1-8 本科毕业生升学专业一致性3.升学原因图1-9 本科毕业生升学原因毕业生选择升学深造主要是为了增加择业资本、站在更高的求职起点和提升综合能力,占比分别为47.79%和26.75%。

(四)出国(境)流向图1-10 本科毕业生出国(境)国家2015届毕业生中,分别有262名本科毕业生和9名毕业研究生出国(境)深造。

毕业生首选的出国(境)国家为澳大利亚,其次是英国和美国。

(五)自主创业流向2015届毕业生中,分别有40名本科毕业生和12名毕业研究生选择自主创业。

学生选择的创业行业主要如图1-11所示。

图1-11 本科毕业生创业行业毕业生就业相关分析主要从六个方面展开: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毕业生的月薪分布;毕业生就业与其所学专业的匹配情况;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适应情况;毕业生就业能力满足度以及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

一、本科毕业生就业相关分析(一)就业机会调查数据显示,在落实第一份工作之前,我校近五成本科毕业生能够获得4个及以上的终面机会,近三成的本科毕业生能够获得4个及以上的录用通知。

0-3个4-6个7-10个11-15个16-20个20个以上终面机会51.64%31.20%9.92% 3.78% 1.09% 2.35%录用通知70.65%22.54%4.12%1.26%0.34%1.09%0.00%20.00%40.00%60.00%80.00%图2-1 本科毕业生就业机会分布(二)月薪水平我校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为3861.09元,主要集中在2001-5000元(66.21%)区间段。

本科毕业生月薪较高的就业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

北上广不仅是毕业生就业首选城市,也是薪酬较高的地区。

图2-2 本科毕业生薪酬分布(三)专业对口度本科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对口度为81.85%,如图2-3所示。

图2-3 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度注:对口度=“很对口”占比+“比较对口”占比+“一般”占比。

(四)工作适应度2015届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适应度相对较高,为98.40%。

很适应, 19.75%比较适应, 54.87%一般, 23.78%应, 1.43%图2-4 本科毕业生工作适应度注:适应度=“很适应”占比+“比较适应”占比+“一般”占比。

(五)就业能力满足度图2-5 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满足度从满足度来看,本科毕业生各项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满足度均处于85%以上,尤其是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实干与执行能力,满足度均处于96%以上。

(六)就业满意度95.45%的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处于一般及以上水平,且对目前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对目前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和职业发展前景满意度达90%以上。

很满意, 10.69%比较满意, 47.05%一般, 37.71%意, 3.70%很不满意, 0.84%图2-6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图2-7 毕业生对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二、毕业研究生就业相关分析(一)就业机会数据显示,在落实第一份工作之前,约四成2015届毕业研究生获得的终面机会在4个及以上,获得的录用通知数量在4个及以上的占比达21.71%。

图2-8 毕业研究生就业机会分布(二)月薪水平毕业研究生的月均薪酬为3650.88元,75.29%的毕业研究生月薪在2001-5000元区间。

毕业研究生从事行业中,月均薪酬最高的3个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