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小鼠

合集下载

小鼠急毒实验标准操作LD50 SOP

小鼠急毒实验标准操作LD50 SOP

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小鼠LD50毒性试验编号:制定日期:起草人:审核人:BALB/c 小鼠LD50毒性试验1.实验目的衡量化合物的毒性,寻找安全剂量范围,为进一步体内活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2.实验原理经口一次性给予或24 h 内多次给予受试物后,在短时间内观察动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包括致死的和非致死的指标参数,致死剂量通常用半数致死剂量LD50来表示。

3.实验内容(1) 探测化合物的LD50剂量范围。

(2) 确定组数并计算各组剂量。

(3)正式实验:给不同组的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药物,并观察记录各组别小鼠的行为变化及死亡情况。

(4)记录实验结果,并计算LD50。

4.实验材料试剂:化合物,生理盐水。

材料:电子天平,注射器,灌胃针。

实验动物:动物品系:BALB/c小鼠;性别:雌性;级别:SPF级;年龄:7周龄,实验周期内的动物年龄约为8-10周龄;体重,20±2g,实验前禁食12h。

5.实验方法与步骤1.预实验:取小鼠20只,以3只为一组,分成5组。

单次口服固定剂量方法(Fixed-dose procedure)。

选取一组剂量,进行化合物溶液灌胃给药。

给药前禁食不禁水12小时,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及10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

2.正式试验:在预试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的范围内,选用几个剂量(一般用5个剂量,按等比级数增减,相邻剂量之间比例为1:0.7或1:0.8)和生理盐水溶媒对照组,各组动物数为10只,分别用marker笔标记。

动物的体重和性别随机分配,完成动物分组和剂量计算后灌胃给药最好先从中剂量组开始,以便能从最初几组动物接受药物后的反应来判断两端的剂量是否合适,否则可随时进行调整,尽可能使动物的死亡率在50%上下,死亡率为0%或100%时,不能用于计算。

6.观察与记录首日给药后4小时内每小时密切观察小鼠活动状态和死亡情况,每天对各组小鼠进行称重,统计死亡数量。

急性毒性实验参考

急性毒性实验参考

小鼠口服枸橼酸托烷司琼原料急性毒性试验摘要小鼠一次灌胃枸橼酸托烷司琼原料,连续观察14 天。

观察行为反应并记录死亡情况。

死亡小鼠解剖可见心脏瘀血。

存活者第15 天全部解剖,肉眼检查主要脏器未见明显病变。

其死亡率用Bliss 法求得枸橼酸托烷司琼LD50 为418.29 mg/kg;95 可信限为390.74 447.79 mg/kg。

1.0 实验目的观察受试物一次口服对小鼠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2.0 受试物2.1 名称:枸橼酸托烷司琼原料,白色粉末。

2.2 提供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朱友成组2.3 批号: 99022.4 含量:99.7%2.5 配制方法:将受试药物用0.5%CMC-Na 研磨配制成混悬液,并稀释成相应浓度,使各剂量组给药体积相等。

2.6 溶剂:0.5%CMC-Na3.0 动物3.1 来源、种属、合格证:昆明种小鼠60 只,(♀30 只,♂30 只)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中科动管第005 号。

经一周适应性饲养。

饲料购自中英合资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

自由取水,饲养温度为23 2℃。

3.2 体重:给药时体重为18 22 克。

3.3 性别:雌雄各半。

3.4 每组动物数:按体重随机分组,实验时以每10 只(♀5 只,♂ 5 只)为一组4.0 剂量4.1 剂量设置:按预初实验结果,最高剂量定为570 mg/kg。

以0.9 的比例递减,即为570、513、461.7、415.5、374、336.6 mg/kg,6 个剂量组。

4.2 每只动物接受容量:口服体积为0.2 ml/10g 体重。

5.0 给药途径小鼠禁食 6 小时一次灌胃给药。

6.0 方法动物按体重随机分 6 组,每组10 只,雌雄各半,每组的小鼠体重分布相似。

给药后即观察动物各方面反应情况,死亡动物即进行解剖,检查内脏。

记录每天动物的死亡数。

7.0 观察指标7.1 观察期:14 天7.2 毒性反应:观察检查小鼠外观、行为、进食、粪便等情况,死亡动物进行尸解。

注射用多西他赛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注射用多西他赛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注射用多西他赛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摘要】目的研究注射用多西他赛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将注射用多西他赛配制成适当浓度,观察小鼠静脉注射的急性毒性。

结果注射用多西他赛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设定剂量分别为:400.0mg/kg、320.0mg/kg、256.0mg/kg、204.8 mg/kg、163.8mg/kg和对照组。

400.0mg/kg组死亡率为100%;320.0mg/kg组死亡率为60%;256.0mg/kg组死亡率为20%;204.8mg/kg组死亡率为10%。

163.8mg/kg和对照组无动物死亡。

结论注射用多西他赛小鼠静脉给药半数致死量(LD50)为290.7mg/kg,95%可信区间为263.2-321.1。

【关键词】注射用多西他赛急性毒性动物实验【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045-02多西他赛(docetaxel),又名多烯紫杉醇,是半合成紫杉醇衍生物,属第2代紫杉烷类抗癌药。

多西他赛属紫杉烷类药物,其细胞毒作用机制与紫杉醇类似,能通过实质上“冻结”细胞内在骨架二抑制肿瘤细胞分化,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该药物主要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实体肿瘤,是临床现有药物中治疗转移乳腺癌(MB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有效的单剂化疗药物[1]。

本试验在GLP条件下,按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要求,对注射用多西他赛的急性毒性进行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药物与试剂注射用多西他赛(docetaxel,20mg/支),批号20090618,由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提供;本品为白色块状物,临床静脉滴注给药,单药剂量为75~100mg/m2,国内用75mg/m2;5%葡萄糖注射液,由南京小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9021801。

1.2 动物SPF级ICR小鼠120只,雌雄各半,5-6周龄,体重18-22g;生产许可证号:SCXK(苏) 2008-0010由江苏省科技厅签发,由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组再分为5 个处理组( 以单一农药24h 半致死浓度LC50作为1 个毒性强度单位) . 每次实
验分别取相应的2 种农药的单一对照组和5 个处理组, 每处理组设3 个重复. 给药后观察
24h,记录动物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以及体重变化情况。对死亡动物和试验结束时的存活动物
处死解剖。用概率单位法计算PQ的LD50及其95%可信区间。
五种农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绪论 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农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农林作物的病虫防治中,农药一直发 挥着巨大作用,尤其是本世纪60-70年代,人们大量使用农药,几乎使粮食产量增长一倍,但随 着农药长期的、大量的、不合理的使用,导致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并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 影响。它们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一方面它们可以直接进入生物体内引起急 性、慢性中毒和畸变,同时还通过径流、排污、挥发等途径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引起各 种生态环境下生物的死亡,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影响人类的食品安全。 目前,因农药使用 与管理失控而引发的一系列水域环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已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业内 学者的广泛重视。当前,随着有机氯农药的禁用,菊酯类和有机磷类等成为我国目前使用较 广泛的农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指明,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 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几种物质 混合物及其制剂。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及其衍生物 和杂质的总称。动植物在生长期间、食品在加工和流通中均可受到农药的污染,导致食品中 农药残留。 相关报道表明,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约90%的残留在环境中,过多地使用农药,大量未被 利用的农药经过降雨、农田渗滤和水田排水等进入水体,同时,还有大量散失的农药挥发到 空气中,最后汇入水域,沉降积淀在土壤中,通过农作物吸收和食物链进入人体进行累积, 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中国一些食品,如茶叶、大米、肉、蛋等食品中农药残留量常 超过规定标准,过多的残留量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为此,论述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 害效应及其毒理机制和防治措施,以期对防治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 据。 在哺乳类实验动物中,由于小鼠个体小,饲养管理方便,生产繁殖快,质量控制严格,价廉 可以大量供应,又有大量的具有各种不同特点的近交品系,突变品系,封闭群及杂交一代动 物,小鼠实验研究资料丰富参考对比性强;更重要一点乃是全世界科研工作者均用国际公认 的品系和标准的条件进行试验,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重复性高,自然会得到国际 认可。 本文以百草枯、甲氰菊酯、乐果、草甘膦和敌敌畏五种常用农药为实验材料, 检测了它们对

实验二 经口急性毒性LD50测定

实验二 经口急性毒性LD50测定

实验二经口急性毒性LD50测定实验二经口急性毒性LD50测定一、试验目的1. 熟悉急性毒性LD50测定的剂量设计2. 掌握小鼠灌胃技术3. 掌握改进寇氏法计算LD50的方法二、试验原理选择健康的实验动物,依据LD50计算的设计原则,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数个染毒组和一个阴性对照组。

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给予实验组受试物后,观察动物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中毒死亡的特征以及可能的死亡原因。

根据受试物毒性反应与剂量的关系,求出半数致死剂量(LD50),并根据LD50值将受试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三、材料和试剂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60只,雌雄各半2. 器材:灌胃针(小鼠适用)、注射器、吸管、容量瓶、烧杯、滴管、分析天平、台秤、外科手术剪、镊子3. 受试物:(敌百虫或克佰威)4. 染色剂:苦味酸酒精饱和溶液、0.5%品红溶液四、实验内容1. 实验动物称重、编号和随机分组2. 染毒剂量设计及试剂配制3. 小鼠灌胃染毒技术4. 毒性反应的观察及LD50计算五、试验方法(一)预实验1. 探索剂量范围先找出100%与0%的致死量(或阳性反应的剂量)为实验的上、下限剂量(Dmax和Dmin)。

据经验或文献定出一个估计量,取动物若干,每4只一组,按估计量给药,如出现4/4死亡时,下一组剂量降低,当出现3/4死亡时,则上一剂量为Dmax;如降低一档剂量出现的死亡率2/4或1/4时,应考虑到4/4死亡剂量组在正式实验时可能出现死亡率低于70%,为慎重起见可将4/4死亡剂量乘以1.4倍,作为Dmax。

以次类推,找出Dmin。

2. 剂量分组一般染毒组数(G)以5-8组为宜,组间剂量比值为r。

在确定组数后,按下列公式计算r。

1/(G-1)r = (Dmax/Dmin) 3. 受试物溶液的配制配制等比浓度的敌百虫溶液,并使每只动物在给药容量上相等(如0.5ml/20g)。

剂量按等比级数增减,相邻两剂量比值1:0.6,0.9,设5个剂量组。

《动物毒理实验》课件:实验一 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动物毒理实验》课件:实验一  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为避免操作误差,等容量稀释的传统方法 常用1︰K系列稀释法(K=各组剂量比值)。
根据实验设计要求确定最高剂量组所需受 试化学物的浓度和总体积,配制母液。
(3)等容量稀释法配制6个剂量组的染毒溶液
➢ 求母液浓度C1 绝对致死剂量为2500mg/kg,最低中毒剂
量为800mg/kg,每10g体重小鼠灌胃0.2mL C1=2500mg/kg×10g/0.2mL=125mg/mL ➢ 求公比r
三、实验试剂和材料
1. 药物与试剂 盐酸二甲硝咪唑、苦味酸酒精 饱和溶液和中性红溶液、记号笔
2. 设备与器械 吸管、烧杯、灌胃器、电子天 平(感量0.1 g)、外科手术剪、5 mL注射器、 10 mL注射器、干棉球 3. 实验动物 成年健康小鼠,18-22g,雌雄 各半
四、实验步骤
1. 剂量选择: 查阅文献,估计预期毒性中值;
式中,K:各组剂量的比值,K=1/r。 取母液m mL置一容器中,供最高剂量组染毒用;加入
m mL溶剂,稀释后的浓度为C2,C1︰C2=1︰K,取出 m mL供第二组动物染毒用;再加入m mL溶剂,稀释后的 浓度为C3,C2︰C3=1︰K,取出m mL供第三组动物染 毒用。依次类推,配制其它不同剂量组的试液。
可能的中毒表现: 兴奋,活动增加、骚动、窜跑、跳跃、呼吸加深加快; 抑制,活动减少、呆立、静卧、步态不稳、呼吸困难等; 刺激症状:搔鼻、尖叫、出汗、流涎、眼耳鼻等的出血。
观察指标(2)
体重 观察期间的体重变化可以反映动物中毒
后的整体变化,应3-5天测量一次; 体重减轻:可能是动物食欲下降、摄食
量减少;也可能是化合物干扰代谢系统,影 响食物吸收、利用;
(1) 动物的禁食和复食:灌胃前禁食6~10h,使 动物保持空腹状态,且不至因禁食时间过长影响肝 脏,进而影响实验结果。灌胃后至少2~3h后才能 复食,灌服油剂比水剂要求复食时间更长; (2) 灌胃体积:小鼠每10g体重灌胃0.1~0.2mL, 最多不超过0.4mL。小鼠灌胃量的极限是0.5~1mL; (3) 灌胃方法和注意事项。

乙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评价

乙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评价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最主要评价指标对数剂量和死亡率呈s型曲线s型曲线的两端处较平而在50处曲线斜率最大因此这里的剂量稍有变动则动物的死或活的反应出现明显差异所以测定半数致死量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毒性的大小
实验二、乙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评价
体重 (若动物无死亡,应称重)
反映动物中毒后综合性整体变化,比较客观简便的 量化指标 应定期多次称量动物的体重变化,一般为每周1次 对体重指标的变化要仔细观察和分析
用5个剂量时,
LDk的可信限= log-1(logLDk + 1.96 S ) (P=0.95) X ----为对数剂量; i-----为相邻两组剂量比值(以高剂量组为分子)的对数; y-----为死亡率相应的机率单位(查附表); 1、2、3、4、5…为小剂量组到大剂量组的顺序。 yK----为LDk所相当的反应率的机率单位 W----为权重系数(查表)
+ + i=0.1
+ + + + +
-
0 2 2 1 5
2 3 2 0 7
2 5 4 1 12
根据上表数据计算:n=12,n2=144 ∑xf=12.59*2+10.0*5+7.94*4+6.31*1=113.25 (∑xf)2=12825.56 ∑x2f =12.592*2+10.02*5+7.942*4+6.312*1=1109 n ∑x2f =13308 因此,该化学物小鼠经口LD50 LD50=1/12*113.25=9.44(mg/kg) 及其95%可信区间范围为 S=0.55(mg/kg) 9.44mg/kg (8.37~10.51mg/kg).
0%和100%反应率的权重表

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等(1)

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等(1)

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等(1)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是一种对化学物质进行毒性评价的方法。

它是毒性测试的基础,也是化学品安全评价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从试验原理、方法、结果解释等方面详细介绍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

一、试验原理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毒性试验方法,它的原理是将待测化学物质按照一定剂量直接灌入小鼠口腔,通过观察动物死亡率、体重、行为等来评估待测物质的毒性。

一般来说,这种试验方法具有可重复性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

二、试验方法1. 制备试验物质:按照试验计划,制备待测化学物质,并确定试验剂量。

2. 动物实验: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小鼠,将待测物质按剂量直接灌入小鼠口腔,观察小鼠的体重、行为等。

3. 处理数据:将实验数据录入计算机,计算LD50值,评估待测物质的毒性等级。

三、试验结果解释完成试验后,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主要包括LD50值和毒性等级,其中,LD50值是介于试验剂量和死亡率之间的浓度,在一定时间内能导致50%的动物死亡。

根据LD50值的大小,可以将待测物质分为五类,分别是:1. 第一类:LD50值大于5000mg/kg,属于低毒性。

2. 第二类: LD50值在500-5000mg/kg,属于中毒性。

3. 第三类: LD50值在50-500mg/kg,属于高毒性。

4. 第四类: LD50值在5-50mg/kg,属于极高毒性。

5. 第五类: LD50值小于5mg/kg,属于剧毒性。

对于口服急性毒性试验来说,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等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并不能全面反映化学物质在长期使用中的慢性毒性或致癌性等潜在危害。

因此,在进行毒性测试时,需要结合其他试验方法和临床实验来综合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

总之,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毒性测试方法,但也需要在更大的层面上同时考虑其他因素,才能更全面地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test,Single dose toxicity test),研究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给予受试物后,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拟用于人体的药物通常需要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1].急性毒性试验处在药物毒理研究的早期阶段,对阐明药物的毒性作用和了解其毒性靶器官具有重要意义.急性毒性试验所获得的信息对长期毒性试验剂量的设计和某些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起始剂量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能提供一些与人类药物过量急性中毒相关的信息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研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科研思维素质;学习药物急性
毒性实验的测定方法(统计方法)及观察方法。

1、计算敌百虫半数致死量。

[实验材料]
小白鼠(雌雄均可,18-22 g)、鼠笼、1ml注射器、苦味酸溶液、敌百虫等。

(计算机仿真实验)
[实验方法]
1. 预试验:取小鼠24只,以4只为一组分成6组,选择组间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各组分别灌胃给药敌百虫,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死亡率和10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

2. 正式试验:在预试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的范围内,选用5个剂量,相邻剂量之间的比例为1:0.7。

将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小白鼠灌胃给药敌百虫。

3. 观察纪录给各种反应:潜伏期,中毒现象,开始出现死亡的时间,死前的现象,各组死亡的只数等。

通常药后要观察3-7天。

根据各组动物的死亡率,用改良寇氏法(Korbor)或简化机率单位法算出LD50和可信限。

[实验结果]
在给药后1 小时内,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小鼠中毒的潜伏期逐渐缩短,中毒症状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口吐泡沫→大小便失禁→肌肉僵直→兴奋→死亡)。

给药后3 小时内各组小鼠死亡情况见下表:
组别
动物数
(n )
给药剂量
(mg/kg)
对数剂量
(X)
动物死亡数死亡率
(P)
P2
1 10 384 2.58 1 0.1 0.01
2 10 548 2.74
3 0.3 0.09
3 10 78
4 2.89 4 0.4 0.16
4 10 1120 3.0
5
6 0.6 0.36
5 10 1600 3.20 8 0.8 0.64
i=0.15 ∑P=2.2∑P2=1.26 [结果计算]
实验完毕后,清点各组死亡鼠数并计算出死亡率(P),采用改良寇氏(Korbor)法计算LD50。

logLD50=XK-i (∑P-0.5)= 3.20-0.15×(2.2-0.5)=2.945 (1)
LD50=log-12.945=811.05(mg/kg)
式中:XK:最高剂量的对数值(XK=log 1600= 3.20 ),
∑P:各组动物死亡百分比之和(∑P=0.1+0.3+0.4+0.6+0.8=2.2),
i:相邻两组剂量对数值之差(i = log 0.7 =0.15 )
S×50=i×=0.15×0.485=0.07275 (2)
式中:S x50:logLD50的标准误
LD50的95%可信限=log-1(X50±1.96S x50)=log-1(2.945±0.14259) (3)
式中:X50=logLD50=2.945
LD50的平均可信限=LD50±(LD50的95%可信限的高限-低限)/2 (4)
=811.1±[log-1(2.945+0.14259)- log-1(2.945-0.14259)]/2 =811.1±(log-13.08759- log-12.80241)/2
=811.1±(1223.45- 634.45)/2
=811.1±294.5
所以LD50=811.1±294.5(mg/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