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鉴赏论文

合集下载

旅游鉴赏论文

旅游鉴赏论文

摘要 (2)1.佛山旅游资源赏析 (3)1.1地理位置及气候 (3)1.2自然旅游资源介绍 (3)1.2.1壮丽风光,美不胜收 (3)1.2.2荷香飘飘,风景怡人 (3)1.3人文旅游资源赏析 (4)1.3.1建筑艺术显神韵 (4)1.3.2岭南庭院显高雅 (5)1.3.3佛山文化显特色 (5)2.结论 (7)参考文献 (8)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康有为、黄飞鸿、李小龙的故乡,是珠三角的经济重地,一个荣耀千年的商贸名城,用生生不息的陶都圣火锻造出“敢为人先,崇文务实”的城市。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温和的气候环境使佛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人文资源。

佛山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中心、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关键词:佛山,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人文资源1.佛山旅游资源赏析1.1地理位置及气候佛山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接肇庆,南连珠海,北通清远,毗邻港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佛山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多雨为其气候基本特征,四季如春,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1.2自然旅游资源介绍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贯穿全境,冲积出这片丰饶的大地。

自然资源主要有陶土、岩石、玻璃砂、稀有金属和塘鱼、水稻、甘蔗及品种繁多的水果、花卉等。

1.2.1壮丽风光,美不胜收说起壮丽风光,不得不提佛山的两大名山——皂幕山和西樵山。

深黑为皂,帷帐为幕。

眼前之山,林木幽深,苍翠深邃,遍布山体,目力难穷,宛如无边的绿帐,皂幕山因而得名。

佛山皂幕山东起鹤山四堡林场,西止高明杨梅镇公田村,北起坑尾林场,南达罗汉尖,自北向南绵延11公里,纵深5公里,在5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恣肆泼墨。

位于高明境内的主峰海拔805米,雄踞佛山第一峰。

不管是攀援于野猪、野山羊等走兽曾经出没的幽密林道,抑或驱车于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层峦叠嶂中的登山之旅无疑是一种快意人生。

旅游资源论文

旅游资源论文

旅游资源论文引言旅游资源是指在旅游活动中能够为游客提供各种需求和满足感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文资源等。

旅游资源不仅是旅游业的重要支撑,也是文化交流、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旅游资源的重要性、类型以及对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资源的重要性旅游资源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没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的支撑,旅游业将无法吸引游客,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不同的旅游资源能够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从而增加旅游业的收益。

另外,旅游资源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等。

旅游资源的类型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可以分为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人文资源等。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各种资源,如山川、河流、湖泊、海洋、动植物等。

自然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它能够给游客带来无穷的美感和体验。

比如,黄山的奇松怪石、张家界的风景区以及世界自然遗产——大堡礁等。

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和文化积淀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包括历史遗迹、古建筑、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等。

文化资源既是人类智慧和艺术的结晶,也是了解和传播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

比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故宫以及印度的泰姬陵等。

人文资源人文资源主要是指人们的思维、禀赋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人文资源是旅游目的地的软实力,是旅游体验的关键要素。

人文资源包括当地居民的友好热情、服务质量以及人们对旅游文化的独特理解等。

比如,巴厘岛的独特民俗文化、意大利的浪漫风情以及日本的礼仪传统等。

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非常显著。

首先,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经济的规模和收入。

其次,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另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可以实现旅游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推动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论文

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论文

浅谈旅游资源的欣赏---欣赏佛教建筑.“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佛教文化现在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佛教建筑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在于殿落、亭廊与群山、松柏、流水、白云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文化与自然所赋予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宁静与韵味。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宗教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文化与旅游接下了不解之缘,其中佛教建筑的庄严肃穆、雄伟大气更是给旅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极大的审美享受。

佛教建筑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内容,当它们成为古迹为我们所欣赏时,其人文内涵亦融进山水风景之内,成为山水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建筑以其特有的形式美给山水增添了特异的声色和韵致。

在我国,五台山、峨眉山等佛教四大名山、莫高窟、龙门窟等四大石窟名扬天下,陕西宝鸡法门寺等佛教圣地都是旅游文化精品,都放射着历史文化灿烂的光芒,展示出佛教文化与旅游的完美结合。

佛教是在公元一世纪左右,从印度经过现在的巴基斯坦、阿富汗,而传入中国的。

在大约两千年的期间,佛教对于中国人民的思想、文化,以及物质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一切在中国的建筑上都有所反映,并且集中地表现在中国的佛教建筑上。

佛教传入中国文化,仅仅按照已经有文字的记录来说,就已经有了将近两千余年的历史。

作为物质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建筑的历史实际上比有文字记录的历史要长若干倍。

估计从石器时代开始,经过可能达到一两万年的长时间,一直到佛教传入中国时,中国的匠师已经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

在工程结构方面,形成了一套有高度科学性的结构方法;在建筑的艺术处理方面,也形成了一套特殊风格的手法,成为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那就是今天一般被称作中国建筑的这样一个建筑体系。

在这些建筑之中,有住宅、宫殿、衙署、作坊、仓库等等,也有为满足各种精神需要的特殊建筑,如中国传统祭祀天地和五谷之神的坛庙,拜祖先的家庙,模拟神仙世界的仙山楼阁,迎接从云端下来的仙人的高台等等。

旅游资源论文

旅游资源论文

旅游资源论文旅游资源论文摘要: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旨在探讨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通过对国内外旅游资源的研究分析可知,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三大类,每类资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并对当地社会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环境破坏、文化冲突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旅游资源的管理和监管。

关键词: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开发利用Abstract: Tourism resourc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a region.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 of tourism resources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m resources, it is found that tourism resourc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natural resources, cultural resources, and social resources, each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can promot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e residents' living standards, and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local 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tourism resources, there are also some issues and challenge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damage and cultural conflicts. Therefore, in order to better utilize and protect tourism resources, it is necessary to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measures an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tourism resources.Keywords: Tourism resources, natural resources, cultural resources, soci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旅游资源欣赏总结

旅游资源欣赏总结

旅游资源欣赏总结1. 引言旅游是人们休闲和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是了解不同文化和享受美景的机会。

旅游资源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目的地的吸引力和游客的满意度。

本文将对我近期旅行所见到的旅游资源进行总结和评价。

2. 目的地一: xxx2.1 概述xxx是一个位于xxxx的目的地,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

我在xxx的行程中主要参观了xxx和xxx等景点。

2.2 自然旅游资源xxx的自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我参观了xxx国家公园,其壮丽的山脉和原始森林令人叹为观止。

在公园内,还可以观赏到各种野生动物,包括稀有的鸟类和珍稀的动物物种。

此外,xxx还拥有美丽的海滩和碧蓝的海水,是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2.3 文化旅游资源xxx的文化旅游资源同样令人着迷。

我参观了xxx古城,这里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址,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老的时代。

此外,xxx还有世界闻名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展示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和文化藏品。

参观这些场所,不仅可以了解目的地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欣赏到世界级的艺术品和文物。

2.4 旅游设施和服务在xxx,旅游设施和服务非常完善。

无论是高档酒店还是民宿,都可以找到合适的住宿选择。

此外,当地的交通系统也非常便捷,方便游客前往各个景点。

除此之外,旅游服务人员的热情和专业素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目的地二: xxx3.1 概述xxx是一个位于xxxx的目的地,以其独特的风景和文化而闻名。

我在xxx的行程中参观了xxx和xxx等景点。

3.2 自然旅游资源xxx的自然旅游资源令人赞叹。

我游览了xxx山,顶部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壮丽景色。

登上山顶,可以欣赏到日出和日落的美景。

此外,xxx还有许多美丽的湖泊和瀑布,给人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感觉。

3.3 文化旅游资源xxx的文化旅游资源同样令人惊叹。

我参观了xxx古镇,这里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文化。

在古镇的街道上漫步,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此外,xxx还有许多寺庙和庙宇,供游客祈福和参观。

秦皇岛旅游资源分析(论文)

秦皇岛旅游资源分析(论文)

秦皇岛旅游资源评价生命科学系 12生物科学 121200141017 岳云霞【摘要】:秦皇岛濒海倚山,连通华北与东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这里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基底,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组合优势明显,开发海滨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秦皇岛市是河北省最大的海滨旅游城市,是海滨游客的最重要承载地,分析和研究秦皇岛市海滨旅游城市的发展措施和方向,对河北省今后开展海滨旅游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对秦皇岛市旅游资源赋存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归类和总结,选定了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行政区划分布为底图,选取了交通和海岸线作为发展轴,进行了点-轴空间结构分析.建立生态可控机制,探索秦皇岛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并提出了调控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为秦皇岛市旅游业长远发展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关键字】:旅游资源;分布格局;评价;【正文】:1秦皇岛地理资源概况1.1秦皇岛地理位置秦皇岛濒海倚山,连通华北与东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这里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基底,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组合优势明显,开发海滨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秦皇岛市是河北省最大的海滨旅游城市,是海滨游客的最重要承载地。

1.2秦皇岛气候条件秦皇岛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秦皇岛市濒海倚山,连通华北与东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这里地处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干湿相宜,夏季气候凉爽,境内的北戴河游览区春和日丽,秋高气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0℃上下,冬季最低气温-15℃,平均每年只有8天气温高于30℃。

1月平均气温一5℃至一4℃,7月平均气温力23.6℃,比纬度基本相同的北京、唐山低2℃左右。

每年平均降水量736.3毫米。

空气相对湿度为62%。

游北戴河,最佳季节为5一10月;游秦皇岛其他景区,为6至8月,但观鸟专项游的最佳时段是春、秋候鸟迁徙季节.2秦皇岛旅游资源开发现状2.1秦皇岛旅游开发概述秦皇岛一年四季皆景,可供旅游者探险猎奇、寻幽揽胜。

其中自然资源以山、海文明,人文资源以关、城最为突出,社会资源以中央暑期办公地——北戴河最具魅力。

旅游资源审美与赏析论文

旅游资源审美与赏析论文

九华山旅游资源审美赏析九华山,在汉代称陵阳山,南朝梁时又称九子山,只因诗仙李白的到访而改为今名。

李白的更名正突出了九华山“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山水审美特征,从此以后“何人不道九华奇”。

这“奇”既不同于黄山的山水文化,也有别于齐云山的道教文化,而是具有独特的佛教文化。

由于九华山的奇山秀水、藏奇僧,造就了九华山奇特的佛教旅游文化,这就是九华山的魂、九华山的精髓。

一、教圣迹的神奇显现九华山素有“佛国圣境”的美称,自晋代天竺僧人杯渡入山立茅庵以来,几经兴衰。

特别是唐代地藏菩萨道场创立后,形成了“顶礼膜拜,不绝于道”的空前盛况。

千百年来,出现了许多让人着迷、人称绝的僧尼圣迹。

1、藏菩萨转世之奇。

中国佛教名山所形成的四大佛教道场,惟独九华山道场奇特。

五台山为文殊大慧菩萨道场,因唐太宗登基前在华阴曾遇文殊菩萨的帮助,称帝后在五台山诏修文殊殿,遂成供奉文殊菩萨的道场;峨嵋山为普贤大行菩萨道场,传说普贤菩萨骑白象、用船运佛经来到此山,显灵说法,遂成道场;普陀山为观音大悲菩萨道场,也是出于观音显灵于此。

2、人肉身不腐之奇。

肉身菩萨是九华山佛教文化的一大奇观。

自金地藏圆寂后 1000,多年来,肉身不腐的和尚不断地出现,至今共有 6尊。

九华山地处江南,雨量充足,气候潮湿,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如此之多的肉身不腐,确是千古奇迹。

这既留给人们解不开、不透的谜团,又有令人神往的传说故事,为九华山的佛教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3、佛僧塑像特征之奇。

九华山的佛像有 6000余尊,从构造的材料来看,有铜佛像、佛像、佛像、佛像、佛像、佛像、苎合塑佛像、木雕佛像、画像及肉体真身像。

最突出的有三大奇像。

一是祗园寺大雄宝殿中释迦牟尼的“肉髻”佛像,其头饰并非僧帽,而是“发髻”,额头一块光滑的红色装饰,是释迦在雪山苦修以至毛发粘结的样子。

“肉髻”是大鹏啄食不尽的疙瘩。

二是金地藏别致独特的塑像,十王殿内和肉身殿正面的金地藏塑像的骑坐是四不象的“谛听”,名为独角闪电兽,金乔觉当年就是骑着这只怪物渡海来九华山开辟道场,这与其他地藏像截然不同,是纪念金地藏在九华山苦修生活而建造的。

中国旅游资源赏析论文

中国旅游资源赏析论文

水之物语——大美九寨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有“童话世界”之誉;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世纪70年代,一群偶然闯入的伐木工人发现了这片仙境,伐木工人刀下留情,留下了这片森林,成为国家森林公园,1982年成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且又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7年又被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2001年摘取“绿色环球21”桂冠,成为世界唯一获得三项国际桂冠的旅游风景区。

九寨沟是自然遗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①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②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③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并获得批准:①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②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③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④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海拔在2000—3200米之间,保存有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地貌,水乳交融,美不胜收。

现代诗人肖草《九寨沟》诗:“放眼层林彩池涟,鱼游云头鸟语欢;飞瀑洒落拂面来,九寨山水扬海天”是对九寨沟真实的诠释。

“九寨归来不看水”,水是九寨沟的精灵。

湖、泉、瀑、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经济落后地区学生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和意向行为特征研究——以永州为例房立凯(工商管理系09级工商管理一班)论文摘要:基于调查得知,经济落后地区学生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和意向行为特征表现为:知晓率低,主要的了解渠道是电视;学生外出进行红色旅游主要受到景点服务质量、讲解水平和知名度的影响,在红色旅游方式友情彰显,喜欢和同学朋友一起,其外出旅游时间集中在寒暑假期,以增长见识和放松休闲为主要目的,消费水平低,但其意愿消费比实际消费高,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在下次红色旅游景点选择上,以韶山和长沙的相关景点为主。

据此,提出相应的营销对策。

一、研究背景潜在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外对其的研究始于20世纪6o年代,主要以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为基础来探讨旅游者本身的属性,重视理论意义,1967—1969年英国地理学家罗杰斯(H·B·Rodgers)主持了第一次试验性全国游憩调查,获得了有意义的旅游流规律资料;随后1978年,波兰学者A·Szwichtenberg采用问卷方式对旅游者进行调查,找到了相应的旅游行为特征。

80年代后的研究注重指导性和实用性,并将心理学内容引入进来,主要侧重于对旅游需求模型和旅游流形成机制的探讨,如Shih(1986)提出了价值与生活方式的概念,他认为感知和形象是目的地选择的决定因素,Joseffink和AlfredKobsa(2002)基于潜在旅游者的行为和特征,提出了一个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从国内情况来看,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针对客源地居民的行为特征进行的研究:保继刚早在1987年以行为科学为指导揭示了北京市居民的旅游动机、动力、决策、偏好等方面的特征,其后他还对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对宾馆选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吴必虎对中国城市居民关于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4条基本规律;许春晓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长沙居民周边休闲旅游和出游特征;王家骏研究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及旅游决策行为,得出了两点推导结论。

其二是潜在游客类型或旅游形式入手探讨其潜在市场的规律:李丽梅、保继刚(2000)研究了中山大学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

吴峰山(2005)调查了山西体育旅游潜在客源市场并提出发展对策。

我国学者对红色旅游的研究成果颇多,大量集中对红色旅游基本问题的研究基于红色旅游资源,提出发展对策,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问题讨论热烈,以红色旅游客源市场为研究对象的文献相对较少。

无可否认,学生是红色旅游的主体对象,然而,从研究内容来看,目前却难以找到研究学生红色旅游的行为特征的相关文献,针对落后地区学生红色旅游行为特征的研究更是鲜见,因此,对其的探讨将是红色旅游研究的一个有益补充;从时间来看,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后,迄今红色旅游发展已逾三年,今年正好处于纲要的中期阶段,在这个时候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对红色旅游的发展作一个回顾性的评价,意义重大。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端,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改革开放以来,永州经济发展同全国虽亦步亦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整体水平仍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和周边先进地区,而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因此,将其作为经济落后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子2007年4月对永州市九中、永州市三中、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及湖南科技学院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涉及初中、高中、大专及本科层次,共发放问卷640份,回收580份,回收率90.6%,剔除非永州籍问卷及其它无效问卷,共整理出有效问卷488份,有效率为84.1%。

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为人13统计基本资料,二为对红色旅游的认知、消费、评价等行为特征资料,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其中有关红色旅游的意向行为特征等问题以多选为主。

基础数据经SPSS13.0软件处理。

共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对背景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出永州学生的人171特征;第二步,采用交叉分析和卡方检验,针对学生对红色旅游的知晓状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第三步,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对永州学生的意向行为特征进行阐述。

卡方检验是用于检验两个名义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P值表示检验的显著程度,P值越小,说明显著程度越高,本次卡方检验中所设定的显著程度为0.05。

三、数据分析结果(一)背号数据分析统计表明:男女比例分别为41.6%和58.4%;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5%,来自城镇学生的占24%,其他占1%;初中生10.o4%,高中生26.7%,中专生19.67%,高职生15.4%,大学生27.66%;家庭人均年收入在200元以下占3.29%,200—500元占3.48%,500—1000元占11.89%,1O01—2000元占8.2%,2001—3000元占7.79%,3001—5000元占8%,5000元以上占14.34%,不知道的占43.03%。

以上数据男女、年龄、学历背景结构合理,来自农村的学生多、家庭年收入较低,均符合永州目前以农业为主、农村人13居多的客观情况,调查数据真实可靠。

(二)学生对红色旅游认知研究1.了解程度分析。

调查对象中,了解红色旅游的占45.8%、不了解的占54.2%。

数据说明,不了解红色旅游的比了解红色旅游的学生更多,红色旅游宣传的效果堪忧。

作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显著度为0.05下,将性别、学历和户籍来源分别对红色旅游了解程度作卡方检验,检验值列入表1。

表1显示,仅学历和户籍来源地的P值小于0、05,即统计上认为,性别在红色旅游的了解上无显著差异,不同学历或户籍来源的学生对红色旅游的了解呈现显著差异,分析卡方检验的统计量得出,初中、中专和高职学生对红色旅游的了解的实际频数大于期望频数,而高中和本科层次的实际频数小于期望频数;来自城镇的学生比其它户籍来源的学生更了解红色旅游。

2.信息来源渠道分析。

通过电视来了解红色旅游知识的比例最高,达到了60.1%。

其它媒介按选择比例高低依次为他人介绍(17%)、网络(12.1%)、广播(5.8%)、杂志(2.7%)、报纸(2.2%)。

进一步经交叉分析得出,虽然学生获取红色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但在次要渠道的选择上有较为明显的分异:性别上表现为女学生更偏向于他人介绍和报纸;学历上表现为高巾和大学生偏向于报纸和广播媒介,初中生、中专和高职学生则偏向于他人介绍,高中生主要通过网络途径;从户籍来源来看,来自农村的学生对红色旅游的了解渠道集中于电视,其它的媒介选择频率很小。

(三)学生红色旅游市场的意向行为特征分析1.影响红色旅游出行因子的均值比较分析。

影响红色旅游出行的因子共设计10个,采用里克特五点量表法,其中1分~没有影响,2分~有点影响,3分~一般,4分~很重要,5分~特别重要。

经均值计算后按大小顺序将有关数据列入表2一般而言,里克特量表1~5等级评分在1~2.4之问表示反对,2.5~3.4之间表示中立,3.5~5之间表示赞同。

从表2可以看出,永州学生进行红色旅游最为重视的是服务质量、讲解水平和知名度,其余因子均处于中立。

2.红色旅游目的和旅游方式的特征分析。

受测对象中,了解异地文化和休闲成为了学生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分别占47.6%和42.8%,这与学生处于受教育阶段渴望知识、紧张学习之余想放松这一现实情况比较吻合。

在旅游方式的选择上,成为首选方式的是和同学朋友一起外出旅游,占了57.1%,其次才是选择和父母亲戚一起(32.9%),最后是自己单独出游(10%),旅游方式的选择表现为友情彰显。

3.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将学生的红色旅游实际花费与意愿花费的数据经统计后列入表3,可以看出,学生的实际花费和意愿花费水平都较低,且选择频数按花费的多少顺序依次减少,说明学生无收入来源,对待旅游花费持慎重态度;再比较学生的实际花费和意愿花费可知,在100元以上的消费空间里,学生的意愿花费要高于实际消费,这说明,永州红色旅游学生市场的花费有拓展的可能。

4.旅游时空特征分析。

有72%永州学生在红色旅游出游时间上选择寒暑假期,26%的人选择五一、十黄金周旅游,仅0.8%和1.2%的人选择了双休周一和周一到五外出,永州学生能理性地避开旅游高峰期,大量集中选择寒暑假外出进行红色旅游,而极少选择学习时间外出,这一方面表现出学生有要充实假期生活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永州学生以学习为重的心态。

在下一次出行的红色旅游景区的选择上,韶山以70.7%的选择频率遥遥领先,紧跟其后的是长沙的红色旅游景区,这说明景点的知名度对学生的影响较大,省会长沙对学生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四、结论学生对红色旅游认知特征可表述为:第一、了解程度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不了解”;第二、学生了解红色旅游的主要渠道是电视。

说明尽管红色旅游曾经一度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茶地宣传,但在经济落后地区的效果却不理想,因此,要达到中央和政府的对红色旅游发展的要求,加强宣传是当务之急。

经过卡方检验和交叉分析发现,学历和户籍来源地对学生了解红色旅游有显著影响,高中与本科学历的学生对红色旅游了解的实际频数小于期望频数,来自农村的学生知晓率相对较低,因此在实践中,除了继续强化电视的宣传功能外,通过报纸和广播加强高中与本科学历层次的红色旅游的宣传和教育,采用报纸或老师介绍等方式提高农村学生的知晓率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学生对红色旅游所表现的意向行为特征可总结为:第一、学生外出进行红色旅游主要受到服务质量、讲解水平和知名度的影响;第二、学生红色旅游出旅游时间集中在寒暑假期,偏向于采取和同学朋友一起的旅游方式,以增长见识和放松休闲为主要目的;第三、旅游消费水平低;第四、在下一次红色旅游景区的选择上,以韶山和长沙的相关景点为主。

因此可以推测,在永州学生的心中,韶山和长沙的红色旅游景点的服务质量、讲解水平和知名度相对较高,各旅游企业可以考虑在寒暑假时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前往这些旅游目的地,选择水平较高的讲解员进行讲解。

鉴于景点的知名度影响永州学生的出行,红色旅游的意愿消费较实际消费高,红色旅游从理论上应该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因此,应注意加强本地红色旅游的宣传,提高知名度,培养高素质的红色旅游从业人员,为本地红色旅游发展打下基础。

本研究的目的是全面展现永州学生红色旅游的认知和意向行为特征,重在“是什么”,对“为什么”等问题未能深入探讨,需要另文阐述。

未来还应对永州学生红色旅游认知和意向行为特征做时间序列上的动态研究,揭示其历史演变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