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4则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10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最新10篇)短篇寓言故事篇一古时候,贵州一带没有驴,那里的人们对于驴的相貌、习性、用途等都不熟悉。
有个喜欢多事的人,从外地用船运了一头驴回贵州,可是一时又不知该派什么用场,就把它放到山脚下,任它自己吃草、散步。
一只老虎出来觅食吃,远远地望见了这头驴。
老虎从来没有见过驴,看到这家伙身躯庞大,耳朵长长的,脚上没有爪,样子挺吓人的。
老虎有点害怕,在心里琢磨:妈呀,什么时候跑出这么个怪物来了,看上去似乎不太好惹。
还是不要贸然行事,观察一下再说吧。
连续几天,老虎都只敢躲在密密的树林里面观察驴的行为。
后来觉得它好像不是很凶狠,就大着胆子小心翼翼地慢慢靠近它,但还是没有搞清楚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有一天,老虎正慢慢地接近驴,驴忽然长叫了一声,声音十分响亮。
老虎吓了一跳,以为驴想吃掉它,回头转身就跑。
跑到较远的地方,老虎又仔仔细细地观察了驴一番,觉得它似乎没什么特别厉害的本领。
又过了几天,老虎渐渐习惯了驴的叫声,于是它又进一步和驴接触,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它。
老虎终于走到驴身边,围着它又叫又跳,有时还跑过去轻轻挨一下驴的身体再跑开。
驴终于被老虎戏弄得愤怒极了,就抬起蹄子去踢老虎。
开始的时候,老虎还稍有点惊惶,不久见驴再也无计可施,终于明白了,原来驴统共也只有这么一点伎俩。
老虎非常高兴,嘲笑驴说:“你这个没用的大家伙,原来也就这么几招本事啊!”说着就跳起来扑上去,咬断了驴的喉管,吃光了驴的肉,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貌似庞大的贵州驴,实际上外强中干,一点厉害的本领也没有,以致于被老虎摸清了底细,最后葬身在虎口之下。
做人也要练就真本事,仅靠花哨的外表唬人,是不会长久的。
到头来,吃亏的总还是自己。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篇二南橘北枳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到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办法好?"有个大臣献计说:"他来了以后,请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这些寓言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角色,向人们传递着智慧和启示。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经典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1.《狐假虎威》。
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最终被老虎发现并惩罚的故事。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弄虚作假最终会被揭穿,真正的实力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2.《孔子和柳下惠》。
这个故事讲述了孔子和柳下惠比喻自己的学识,最终孔子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虚怀若谷,不断进取,永远不要自满。
3.《鹬蚌相争》。
故事中,鹬和蚌为了争夺一块肥美的螃蟹,最终被渔夫捉住。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争斗只会让双方受伤,而渔翁得利。
合作共赢才是最好的选择。
4.《三打白骨精》。
这个故事讲述了孙悟空三番五次与白骨精斗智斗勇的故事。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勇敢、聪明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5.《老鼠嫁女》。
故事中,老鼠为了让女儿嫁给强大的猫,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牺牲他人的利益,贪图享乐最终会带来灾难。
6.《愚公移山》。
这个故事讲述了愚公为了移山,不畏艰难,最终感动了上天的故事。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7.《斗鸡》。
故事中,两只鸡为了争夺地盘斗得你死我活,最终被老鹰抓走。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争斗只会让自己陷入危险,而团结合作才能迎来胜利。
以上就是一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它们不仅富含着智慧和哲理,而且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角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人生道路。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五篇)

【导语】中国寓⾔,作为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是分享的中国经典寓⾔故事(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经典寓⾔故事 有⼀次,楚军与晋军在鄢陵交战,双⽅龙争虎⽃,直杀得天昏地暗。
楚国的国君楚恭王也亲⾃率兵参加这场⾎战,⼀连⼏天相持不下,激战中,楚恭王⾝负重伤,只好鸣⾦收兵,暂回营中。
楚王的⼤司马⼦反,在前线奋战,⼜累⼜渴,⼀回到营帐就直嚷着要喝⽔。
⼦反有个叫阳⾕的仆⼈,平时对主⼈⼀向忠⼼耿耿百般爱护,此刻⼀见主⼈这般模样,赶紧搬来⼀坛酒,让⼦反解渴,并⽤汗⼱⼀个劲地替⼦反擦汗。
司马⼦反这个⼈向来嗜酒如命,见了酒便什么都忘了,拿起酒杯便不醉不休。
这次⾃然也不例外,⼀喝上酒,哪⾥还顾得上眼下正⼤敌当前,军营帐外,叫战声声。
⼦反⼀杯接⼀杯喝了个⼀醉⽅休,直⾄醉倒床上。
休战半⽇,楚恭王准备重新开战,迎击晋军。
恭王派⼈去司马⼦反帐中催他出战,不料⼦反正醉意沉沉,睡在床上鼾声⼤作,哪⾥能起床打仗。
于是仆⼈阳⾕⼜对来⼈说⼦反胸⼝痛,不能出战。
恭王听说⼤将在这紧急关头病了,⼗分着急,便亲⾃到⼦反帐中探望。
楚恭王刚⼀进帐就闻到⼀股浓烈的酒味,顿时⽓得脸⾊发紫。
恭王指着睡在床上的⼦反⼤声喝道:“今⽇之战,关系重⼤,寡⼈亲⾃出战,⾝受重伤,指挥全军就完全靠你了,谁知你在这紧要关头竟敢胡来,这不是存⼼要让楚国亡国吗?像你这样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嗜酒之徒,还能再率兵打仗吗?罢!罢!罢!这仗不能打了!” 楚恭王没有办法,只好命令撤军回朝。
⼦反的仆⼈阳⾕后悔得不知所措,求恭王原谅⼦反,⾃⼰愿替⼦反顶罪。
恭王冷笑道:“你作为仆⼈,⼀味只知道娇宠⾃⼰的主⼈,你的罪过也不轻。
⼦反作为国家⼤将,误了国家⼤事,你顶替得了吗?” 楚恭王回朝后,按军法将司马⼦反斩⾸⽰众,以戒众⼈。
⼦反的仆⼈阳⾕从此离开楚国,不知去向。
作为仆⼈的阳⾕,爱护主⼈,对主⼈忠诚⽆可厚⾮,但不顾场合,不考虑后果,在战争的紧急关头还满⾜主⼈喝酒的爱好,结果误了国家⼤事,使主⼈召来杀⾝之祸,悔之晚矣。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大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和人生哲理。
这些寓言故事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情节,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一起领略其中的智慧和趣味。
1.《伐木人》。
从前,有个伐木人,他每天都在森林里砍树。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棵特别硬的树,他用斧头砍了很久也没能砍倒。
于是,他就生气地离开了。
后来,有个路过的人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先磨一下斧头呢?”伐木人听了很后悔,明白了磨砺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的道理。
2.《孔雀东南飞》。
从前,有只孔雀觉得自己的美丽是世界上最美的,于是它对其他动物炫耀自己的美丽。
结果,其他动物都不喜欢和它在一起,孔雀感到很孤独。
后来,它遇到了一只猴子,猴子告诉它,“美丽固然重要,但谦虚更重要。
”孔雀听后,明白了谦虚的重要性。
3.《老虎和狐狸》。
从前,老虎和狐狸是好朋友,它们经常一起出去狩猎。
有一天,它们猎到了一只大肥羊,老虎说,“我们平分吧。
”狐狸却说,“你是强者,应该多分一些。
”老虎听了很高兴,于是把大肥羊的一半给了狐狸。
后来,它们又猎到了一只小瘦羊,这次轮到狐狸说,“我们平分吧。
”狐狸却说,“你是强者,应该多分一些。
”老虎听了很生气,觉得被骗了。
于是,它们之间的友谊就此破裂了。
4.《乌鸦和狐狸》。
从前,有只乌鸦捡到了一块干酪,它飞到树上准备享用。
这时,一只狐狸走过来,它看到了乌鸦嘴里的干酪,就对乌鸦说,“你的歌声一定很美妙。
”乌鸦听了很高兴,便张开嘴唱起歌来,干酪掉了下来,被狐狸捡走了。
乌鸦后悔不已,明白了不要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5.《老鼠嫁女》。
从前,有只老鼠打算嫁女,它邀请了很多动物参加婚礼。
猫听说了以后,也想去参加,于是它找到了一只老鼠,对老鼠说,“我也想参加你女儿的婚礼,但我怕我会吃掉你的亲戚朋友。
”老鼠听后,明白了猫的用心,于是找了个借口说,“我女儿的婚礼只能请老鼠,猫不能去。
”猫听后,只好作罢。
这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寓言故事篇一1.守株待兔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
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
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
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2.刻舟求剑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
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
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3.叶公好龙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
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
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
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
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4.自相矛盾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
(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
”(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
”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
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5.一言九鼎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中国古代寓言的故事十个和道理

十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它们所传达的道理好的,以下是十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它们所传达的道理:1. 《老鼠娶亲》故事梗概:老鼠找了一只非常美丽的老鼠新娘,但由于他自己的样貌丑陋,被嘲笑和拒绝。
最后,他请来蛇作为新娘的伴娘,让老鼠新娘看到了丑陋的蛇后,觉得自己的新郎还是不错的。
道理:美丽不是唯一重要的,内在品质和相处态度也十分重要。
2. 《乌鸦喝水》故事梗概:乌鸦渴了想喝水,发现一个瓶子里有点水,但瓶口太窄,无法直接喝。
于是,它用小石子一点一点地把水位提高,直到能够喝到水为止。
道理:智慧和耐心可以解决许多困难。
3. 《愚公移山》故事梗概:愚公和家人住在两座高山中间,为了方便出行,他决定移山。
尽管受到其他人的嘲笑,但他坚持不懈,最终感动了神仙,神仙帮助他实现了愿望。
道理:坚持和毅力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4. 《狐假虎威》故事梗概:狐狸借助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谁敢违抗就会被虎吃掉。
最后,狐狸被发现并受到惩罚。
道理:借助他人的力量来欺压弱者是不道德的行为,最终可能会自食恶果。
5. 《小毛驴进城》故事梗概:小毛驴听信别人说自己很丑,于是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样貌,结果被人骗走了。
道理:自信和自爱是最重要的,不要被他人的看法左右。
6. 《捉鱼儿》故事梗概:一个小孩用手捉鱼,结果被鱼儿引诱到深水区,差点被淹死。
道理:贪心和自负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7. 《牧羊女和采蘑菇》故事梗概:牧羊女为了采蘑菇忘记了照顾羊群,结果丢失了一只羊。
道理: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不要因小失大。
8. 《猴子捞月》故事梗概:猴子在水中试图捞取月亮的倒影,最终什么都没捞到。
道理: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
9. 《狼来了》故事梗概:小孩子多次恶作剧说狼来了,村民们因此误以为是假的。
当狼真的来袭时,没有人相信他的求救。
道理:撒谎会导致信任的丧失,对于真正的紧急情况可能无法得到帮助。
10. 《鹿角问题》故事梗概:鹿问其他动物自己的角为何落叶,得到不同的回答,最后明白原来自己根本没有角。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目录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通过动物或其他形象化的角色,传达了丰富的哲理和道德观念。
这些寓言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些古老智慧的魅力。
1.《三打白骨精》。
故事梗概,唐僧师徒四人路过白骨洞,白骨精化身为美女,欲吃唐僧。
孙悟空化身为老汉,三番五次打败白骨精,最终唐僧师徒得以安全离开。
2.《鹬蚌相争》。
故事梗概,鹬与蚌在海滩上争夺食物,鹬用嘴啄蚌,蚌用壳夹住鹬的嘴。
正当它们相争时,一只人类捕到了它们。
3.《狐假虎威》。
故事梗概,一只狐狸遇到了一只老虎,狐狸装作老虎的朋友,吓唬其他动物。
后来,狐狸遇到了真正的老虎,不得不露出原形。
4.《孔雀东南飞》。
故事梗概,孔雀自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不愿飞往东南方。
后来,它才发现东南方有很美丽的风景,却因自己的固执而错失了机会。
5.《打破瓦罐》。
故事梗概,一个人家的瓦罐破了,主人将它修补好,却说,“这个破罐子比以前更有用了。
”意思是说,修补过的破罐子更能体现它的价值。
6.《老鼠嫁女》。
故事梗概,老鼠娶儿子媳妇,办喜宴时,宴席上有一只猫,老鼠担心猫会吃掉宴席上的老鼠,于是找了一只老鼠假扮新娘,最终猫露出了原形。
7.《卧薪尝胆》。
故事梗概,伍子胥为报父仇,卧薪尝胆,最终辅佐吴王光复国土。
8.《愚公移山》。
故事梗概,愚公为了让家门前的两座大山不再阻挡道路,决心移山,最终感动了神仙,使得两座大山被移走。
9.《斩黄龙》。
故事梗概,汉武帝斩黄龙,获得了神剑,从此国泰民安。
10.《韩非子与商君》。
故事梗概,韩非子与商君为了争夺权力,相互斗智斗勇,最终商君因自私而失败。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介绍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目录,这些寓言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道德观念,也对后人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是一种以动物或其他形象为主角,通过它们的言行来揭示人性弱点、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的文学体裁。
这些故事常常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让人们在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训。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些中国经典的寓言故事。
1.《狐假虎威》。
这是一则出自《三字经》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却最终被猴子戳穿了真相。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以假乱真,不要依仗他人的势力欺压弱小,更不要自欺欺人。
2.《鹬蚌相争》。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
故事讲述了一只鹬和一只蚌因为争夺一块肥美的鱼肉而发生争执,最终引来了捕食它们的鹰。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因小失大,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忽视大局,更不要因为争斗而让外部势力得逞。
3.《孔雀东南飞》。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
故事讲述了孔雀因为自己美丽的羽毛而自傲,却最终被困在笼中,失去了自由。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因为自己的优越条件而骄傲自满,更不要因为虚荣而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4.《老鼠嫁女》。
这个故事出自《古文观止》。
故事讲述了老鼠为了让女儿嫁给一只猫,竟然自己也跟着装病,最终却被猫吃掉了。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背叛自己的原则和家人,更不要因为贪图享受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5.《狼来了》。
这是一则流传甚广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孩子在田野上喊“狼来了”,引来了村民前来救援,但后来孩子却因为多次虚假报警而失去了村民的信任。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说谎,因为谎言终究会被揭穿,失去信任将是一个人最大的损失。
以上这些中国经典的寓言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和人生哲理。
希望我们在阅读这些故事的同时,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引以为戒,做一个更有道德、更善良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4则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伊索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是民间口头创作。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的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便返回家中取尺码.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拔苗助长
原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