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隐士大揭密
探访终南山独居山洞的神秘隐士,他给我说隐居修行两大关的奥秘

探访终南山独居山洞的神秘隐士,他给我说隐居修行两大关的奥秘有一年我去西安探访朋友,我一位好朋友是西安人,他热情的招待了我,带着我游览西安的古迹名胜,吃了很多西安的小吃美食,在这个六朝古都,我感受到了,人可以具有的那种文化气质。
朋友说你好不容易来一次,你又是个修行人,要不要带你上终南山走一走?我一听觉得这个不错。
终南山是修行人心中的一个很特殊的地方,那上面至少有好几千位隐居修行的人,当然里面可能有的人并不是真正纯粹修行的目的,但还有一批是真正的修行人。
能够上去看看,也算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吧。
朋友于是开着车带着我就去了终南山。
因为终南山离西安市区很近,没多久就到了。
他说他上一次去也是好几年前了。
于是带着我爬山。
上了终南山,才真正体会到那一句:天下修行,终南为冠。
这座山上确实藏着许多能人异士。
这上面大概有72峪,很多人都在里面住着。
虽然路很难走,有很多是石头路山路和特别陡峭的阶梯。
可是常常走着走着就能看到一些石头垒的房子或者茅草屋。
运气好就能够探访到里面住的高人。
有些人住的比较容易找,大概是半隐居的状态,朋友告诉我,还有些人住的地方,一般人很难去到,或者你怎么找也找不到他。
比如他曾经去寻访过一位神秘的隐士,据说一个人在深山的山洞里住了很多年,从来没有下过山。
你要去找他,能不能找到他都要看缘分和运气,因为他经常在山里面云游。
我说那我就去看看这样的人吧,你带我去吧。
朋友欣然答应,带着我一路攀登,那山越走越远越没有安全感,感觉和那些旅游区的山完全不一样。
怪石嶙峋,树木生的很乱,各种植物乱七八糟,毫无秩序的生长,是一种野蛮生长的感觉。
我心想这个人如果能住在这些地方,那简直和野人没有什么区别我们走了好几个小时,爬到腿都快失去知觉了,终于来到朋友所说的那个高人住的山洞,我运气好,这个人今天居然就在。
他是一位像道士,但又不是道士的,梳着长头发发髻的一位中老年隐士。
他山洞的外面是一小片菜地,自己种的一些白菜和其他几样小的蔬菜。
历史趣闻终南山修行的隐士 盘点终南山修行的著名隐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终南山修行的隐士盘点终南山修行的著名隐士
导语:终南山修行的隐士有哪些。
终南山是很多修行之人选择隐居的最佳场所,终南山也有很多著名的隐士,下面小编为你盘点终南山修行的隐士有哪些。
终南山修行的隐士有哪些。
终南山是很多修行之人选择隐居的最佳场所,终南山也有很多著名的隐士,下面小编为你盘点终南山修行的隐士有哪些。
终南山历代多有隐士,据统计现有隐士五千余人。
知名隐士有:赐福镇宅圣君——钟馗(唐朝时陕西西安市周至县终南镇钟馗故里)天子之师——王九思
道教天神教祖——太上老君(老子李耳)
全真圣祖——王重阳
文财神——刘海
武财神——赵公明
文始真人——尹喜
药王——孙思邈
国医大师——谢士元(太乙山膏药研发人)
仙家——汉钟离、吕洞宾、刘海蟾
华严宗师——杜顺
商山四皓——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角里
汉初三杰之一——张良
西周元勋——姜子牙
真正隐士——陶渊明
诗佛——王维
麻衣子——李和
生活常识分享。
古往今来,为何隐士、修行者会首选终南山隐逸修行

古往今来,为何隐士、修行者会首选终南山隐逸修行现代人由于生活节节奏过快,以及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使得许多人都有隐居遁世的隐逸情结。
如当前许多新闻报道:5000多人在终山南隐世修行。
在中国古代也有许多隐居避世的奇人异士,如鬼谷子、黄石公、袁天罡等,这些高人的特点均是闲云野鹤、寓情山水、避世绝俗。
古代高人隐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旧时代的黑暗,为了保全自身,并且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有着艰难的决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仕与隐一直是他们困扰的难题。
当然绝大多数的隐居者均是在其抱负无法得到实现,或者被人所迫害时才选择隐居。
唐代是隐逸文化最繁荣的时期,而这一时期的隐逸原因则更为复杂,除上述原因外,许多隐逸者则将隐居避世作为一种心灵的安慰,等待合适时机继续实现自已的理想,实现隐逸与仕途之间的兼顾,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
古代人隐逸者首选的地方主要为名山大川,但这些名山大川中以终南山为首选,特别是唐代时,其隐逸文化与终南山结下了良好的'缘分'。
那么在世人皆有隐逸情结时,为何均会首先终南山隐世修行呢?一、终南山概况终南山自古以来便是一座带着浓厚神秘色彩、令人向往的山峰,潘岳在《关中记》'山水'中更是明确的记录道:'其有一山名中南,言在天下之中,居都之南。
'该句阐明了终南山的位置。
而终南山的名称来源目前也至今是个谜,有地理学家认为,中国山脉之根为昆仑,在秦始皇一统中国之间,秦岭位于秦国都城之南,所以秦岭便唤作终南山或南山。
终南山在古代有着许多的称呼,《括地志辑校》卷一云:'终南山,一名中南山,一名太一山,一名南山,一名橘山,一名楚山,一名泰山,一名周南山,一名地脯山,在雍州万年县南五十里。
'隐逸文化最繁荣的时期是唐代,那么我们便从唐代说明。
在唐代时道教受到尊崇。
同时,我们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唐三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虽然该故事为神话传说。
但唐三藏确有其人,其西去取经也确有其事,唐三藏所取之真经即为佛经,并经唐三藏翻译后,丰富了唐代的佛经数量。
大千世界五千隐士藏身终南山 请莫去惊扰这些“世外仙人”

来源:华声在线
日前,记者跟随张剑峰前往终南山寻访隐士,揭秘终南山传承千余年的修行传统。2月中旬,终南山中积雪较厚,在踏雪行走4个小时后,记者跟随张剑峰抵达了隐藏在大峪山谷深处的一处隐士茅棚聚集区——终南草堂。
莫去惊扰终南山隐士
一位文学编辑,三年来,曾深入秦岭山脉,足迹踏遍终南山,从华山到终南山到宝鸡龙门洞,一个山谷挨一个山谷走遍,横跨400公里,目的是寻访居住在其中的修行者,行至今天,他拜访了600多位山中隐士,自己则从一个纠缠于情爱的青春文学编辑变成了半个隐士。(2月15日《华商报》)
终南山安、静蔼、灵裕、虚云等多位高僧大德,然而终南山却始终不太被现代人所重视。美国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的一部《空谷幽兰》,让更多的人知道了终南山竟然还有着如此的魅力与价值,简直可与希腊的奥林匹斯山相媲美。
600多位隐士,归属哪省哪地,有没有列入我国人口普查序列,在我们这样一个清平盛世,为什么还会有人选择归隐……即使普通人不去造访,如果当地政府来一次清剿式查访,这些隐士在终南山还能待得下去吗?
看透世事便不再拘泥于身处何地,这些人经过多年修行,可能已经清心寡欲,淡泊名利,豁达,于世无争,更注重精神追求,生活变得简单,隐居于此不是为了求官发财,而是为了修身弘法,为了摆脱世俗的纠缠和污染、以获得心灵的纯洁和宁静,为了了悟生命和自然的真谛,使灵魂得以净化和升华。如果有缘分见到这些隐士,与他们作心的交流,一定会有收获。但是,只要隐士能给我们带来教益,又何以非要千万里寻找,如同喜爱吃鸡蛋,又何必非要认识那只下蛋的鸡?
如果我们对这些人的生活方式感兴趣,觉得他们的教诲对我们有启迪,不妨尊重他们的选择,为他们留下一片净土,让他们安心修身养性。所谓但存方寸地,留与隐士耕。
终南山隐士靠什么生活

终南山隐士靠什么生活
终南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部,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许多隐士修行
的地方。
在这片神秘的山林中,有许多隐士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依靠着什么来生活呢?
首先,终南山隐士靠着自然来生活。
他们选择在终南山这样的山林中隐居,就
是因为他们热爱大自然,喜欢与山水相伴。
在这里,他们可以享受清新的空气,饱览壮丽的山川,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他们靠着山中的植物和动物来养生,采摘山中的草药,捕捉山中的野味,以此来维持生活。
其次,终南山隐士靠着修行来生活。
隐士们在山林中修炼内功,修身养性,追
求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他们通过打坐、冥想、瑜伽等修行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修为,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超脱。
他们相信通过修行,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力量,从而抵御外界的诱惑和困扰。
最后,终南山隐士靠着信仰来生活。
道教是终南山的主流信仰,隐士们信奉道
教的教义,崇尚道教的修行方式。
他们尊崇自然,尊崇天地万物,尊崇道教的神灵。
在他们看来,信仰是他们生活的支撑,是他们心灵的寄托,是他们行为的准则。
他们通过信仰,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和力量,使他们能够坚定地走上修行的道路。
终南山隐士靠着自然、修行和信仰来生活,过着与世隔绝的清净生活。
他们用
简朴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成为了终南山这片神秘山林中的一道风景。
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许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比如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坚守信仰。
终南山隐士的生活方式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让我们更加珍惜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终南山的隐士都是些什么人?

终南山的隐士都是些什么人?戳上面的新长城传媒关注我们哦!▲打开音乐边听边看▍终南山,东至西安蓝田县,西起宝鸡眉县,山峰连绵不断,跌宕起伏,气势雄伟,白云缭绕,山深谷幽。
春日山林青翠,花草烂漫;夏日林荫蔽日, 云腾零绕;秋日霜染层林,万山叠彩;冬日白雪皑皑,玉树琼枝。
▍“天下第一福地”的终南山是历代佛家道家的清修宝地。
历史上很多名士在此山隐居,现在还有为数众多的现代隐士在此山修行。
进入深山,山路崎曲,人迹罕至,峰奇岭秀,谷空灵静。
在山窝缓坡,有零星的茅屋陋室,或一屋独处,或两三房聚集,或是一处院落。
这就是现代隐士的居所。
终南山大峪十里坪一名隐士在雪地里打坐由于交通极其不便,山里的生活清苦,食物匮乏。
每个隐修者大都开出小块田地,种些蔬菜瓜果,但米面油盐、生活用品,则要依靠山外的亲朋供给。
隐居者的小屋这些隐居修行者有僧人、道士、居士,厌倦世俗的人、回归自然的人、寻找灵感的艺术家、求道的年轻人、尝试寂寞的人、爱好隐居的人,也有来自外国体验隐居的人。
有的闭关苦修,有的闭门读书,有的只是在假期入山隐居。
山中的隐士▍来自广东佛山的刘景崇,住在山上的茅屋里,生活比那些苦修的僧道好很多。
他原本是一家广东企业的总经理,年薪百万,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
他喜欢旅游,游遍了中国,也游过欧洲和美洲,该看的都看了,该玩的都玩了,该吃的都吃了。
繁华的佛山市▍2010年,从新疆自驾到西藏游玩,在青海出了车祸,在路上滞留一个星期,在旅馆中看到南怀瑾的一本佛书,认识到万事皆有因果,觉得人生无常,祸福难料,不能再这样生活了,便开始学佛,喜欢简单和清静。
他的草堂在终南山的一个山坳里▍但他妻子喜爱的是有豪车、别墅的生活,受不了这种枯燥的生活。
于是他离了婚,一个人到了终南山,远离世俗的物欲和喧嚣,在这里寻得安宁的生活。
装了玻璃的小屋张景崇在他的小茅屋止语七日▍每日吃一顿饭,看看书,喝喝茶,参参禅,思考人生,有时和来访的朋友,谈谈道。
这样简约的生活令人羡慕。
揭秘:秦岭终南山中真正的隐士,以后不要再上当受骗了

揭秘:秦岭终南山中真正的隐士,以后不要再上当受骗了终南山中多隐士,特别是一个叫比尔波特的老外写的那本《空谷幽兰》更是让这些隐士蜚声中外。
隐士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刻意隐藏起来的人,这种隐藏又分内心世界和身体行为的隐藏,也就是所谓的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闹市中真正的隐士我认不出来,但是行为举止怪异,说话打扮一看就不是正常人的我倒是见过一些,身着亚麻对襟衫或是汉服的男女们张口闭口非佛即道,不是皈依居士就是辟谷素食。
他们无非就是标榜自己多么与众不同,想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和尊重,其实他们大部分都是满脑子的金钱物欲。
要知道语言上的高尚并不代表思想境界的纯真。
秦岭山里到底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隐士呢?答案肯定是有。
只是他(她)们的庐山真面目一般人是难得一见,他们才是把一切都彻底放下的无产阶级,他们的内心世界无人能够洞悉。
终南山很大,那些真正想退隐山林的人会挑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修炼身心,而不是驴友周末随便爬个山就能遇得到的。
他们平常也只是和当地的山民或者药农打打交道。
任何刻意隐藏起来的东西,目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为了让别人找见,一个是为了让别人找不见。
前者如新娘子的鞋,后者如山中隐士。
除了米面油盐,隐士们基本采取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菜是自己种的菜或者是时令野菜,水是山泉水。
山里没有电,自然就没有电视、手机和电脑,几乎是与世隔绝的状态。
闲居不问世如何,云起山门日已斜。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松醪腊酝安神酒,布水宵煎觅句茶。
这首唐朝诗人杜荀鹤的诗句也许是山中隐士生活和心态的真实描写。
我觉得真正能到山里做隐士的人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躲避灾祸,因为外面实在是混不下去了;二是为情为事所伤,钻进了牛角尖,拐不过弯,不愿意再面对现实世界,也就是所谓的看破红尘;三是做间歇性隐士,高兴了就下山花天酒地的厮混一段时间,不如意了就潜返山中闭门思过,磨刀霍霍为下次出山做准备;四是为了敛财,在山里找个废弃的庙宇或者是在相对人多热闹的地方搭建茅舍,然后借助隐士的神秘感给人看相算命赚取点钱财和收点香火钱。
历史趣闻终南山为何成为隐士修行的最佳选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终南山为何成为隐士修行的最佳选择?
导语:终南山在哪里,终南山为何成为隐士修行的最佳选择。
终南山著名的隐士有很多,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去终南山上做隐士,那么终南山在哪里,终南山
终南山在哪里,终南山为何成为隐士修行的最佳选择。
终南山著名的隐士有很多,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去终南山上做隐士,那么终南山在哪里,终南山为何成为隐士修行的最佳选择。
终南山在哪里
西安市长安县城南:西安市长安县城南
终南山简介
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眉县,东至西安蓝田县,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主峰位于长安区境内,海拔2604米。
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
终南山主峰太白山盛产药材,素有“草药王国”之称,在当地至今都传唱着“太乙山,遍地宝、有病不用愁,上山扯把草”的歌谣。
太乙山黑膏便产自于此地。
终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
《左传》称终南山“九州之险”,《史记》说秦岭是“天下之阻”。
终南山为何成为隐士修行的最佳选择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选择来终南山隐居呢?原因自然是千千万,但环境因素在其中起了最重要的原因。
西安市长安终南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心一居士对此解释说:“不破本参不住,不破冲关不闭关。
终南山之所以云集如此众多向道之士,终南山的地理位置与山林环境独特。
‘天之中,都之南,故名中南,亦称终南’,长江黄河分水岭,是我国地理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南山为世人所瞩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的“隐士文化”,终南山自古就有隐逸的传统。
中国历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过“终南隐士”,相传西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终南山的磻溪谷中隐居,他用一个无钩之钓,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后以八十高龄出山,结束隐逸生涯,辅佐武王伐纣,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相;秦末汉初,有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角里四位先生,年皆八旬有余,须眉全白,时称“四皓”,先隐居商山,后隐居终南,终成大业;“汉初三杰”的张良功成身退后“辟谷”于终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终;晋时的王嘉、隋唐五代的新罗人金可记、药王孙思邈、仙家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以及金元时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明清时江本实等都曾隐居终南山。
终南山历史上高僧辈出,缁素云集,出现过智正、静渊、普安、静蔼、灵裕、虚云等多位高僧大德,然而终南山却始终不太被现代人所重视。
特别是隋唐时期,终南山历史上的隐士主要有三种人,一种是不愿意跟新政权合作的士大夫;一种是躲避战乱的逸民。
再有一种就是看开放下的人。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
终南山最高峰有2600多米。
无论山势多么陡峭,都有踩踏坚实的山路可寻,小径、石阶,抑或是悬挂在崖上的木板“天梯”和铁链,都表明常年有人在此行走,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修道胜地,它既是佛教的策源地也是道教的发祥地。
说到隐居,都会想到是道家的修身之法,过着与世隔绝一般的生活。
如果是真正的隐士则根本不在乎在什么地方,什么环境下隐居。
那终南山有没有真正的隐士呢?答案是有!《千家诗》里有一则五言诗《答人》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这首诗的作者现今都已无考,只知道号“太上隐者”,是终南山上的一个隐士,词律简单的几乎可以用白话来形容。
我说这才是真正的隐士,诗里所表达思想境界的高深绝非常人可比的,真是领悟到了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20多年前,美国汉学家、佛经翻译家比尔·波特来到中国,寻访传说中在终南山修行的隐士,因为《空谷幽兰》的问世,很多西安人才知道,距离市区一小时车程的终南山中,有50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山谷,过着和1000年前一样的生活。
因为读了《空谷幽兰》,35岁的西安市民张剑峰频繁进出秦岭,从华山到终南山,寻访居住在其中的修行者,行至今天,他拜访了600多位山中隐士,自己则从一个青春文学编辑变成了半个隐士。
一千年之隔在空间上可以多么接近,答案是仅仅一个小时车程。
在距离西安市区一小时车程的终南山中,有五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山谷,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生活。
这样的时空穿梭,的确给人以恍如隔世之感。
这样的时空穿梭,的确给人以恍如隔世之感。
尤其是穿越剧流行的当下,一个小时车程便可回到千年之前,恐将引发不少人的好奇心,而现代版“寻隐者而不遇”,更将吊起不少人一探究竟的兴趣。
从这个角度来看,关于终南山隐士的新闻,会否成为对隐士文化生态的破坏,终南山还能否保持清静,隐士们的修行又会否被外界打扰,的确令人担忧。
的确,既然是隐士,当然是抱着一种出世的态度,至少,对于隐士们而言,如何超脱于现世的追逐之外,并转而寻觅内心的恬静自在,无疑是这一群体的生存态度。
而之所以选择终南山这样的清幽宁静之地,也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心绪能够更少遭遇外界环境与世事纷争的侵扰罢了,至于生活环境上的出世,则不过是为心境的超脱创造一个更为便利的条件罢了。
尤其是放诸当下中国世俗社会的物质化与趋利化的大环境下,想要“隐于市”,却不陷入俗世的纷争,并保持心绪的宁静超脱,的确并非易事。
只不过,隐士修行终南山,除了清幽的环境是个修行的好去处之外,显然也希望通过“避世”来实现“出世”,怎奈何,躲进了终南山,仍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更不意味着俗世便不会来侵扰。
当然,媒体的聚焦,民众的兴趣,的确可能或多或少侵扰到隐士们的隐居生活。
但是,来自世俗世界对于隐士群体的关注,除了好奇心驱使下的看热闹之外,却也很大程度上勾起了世俗大众对于生活本真的追问与心灵归属的追寻。
即人生存在的意义,人生的目标究竟是什么,这些最基本的人生观问题,其实在有意无意之间又从被遗忘的角落被触发起来。
的确,习惯了身处世俗的忙碌与追逐,很多时候的确连考虑这些基本问题的时间都没有。
只不过,当城市越发繁华,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甚至越来越繁杂,但幸福感与满足感,却并未随之得到提升,反而因不断产生却又难以满足的欲望陷入西西弗斯的境地。
被上了发条的生活,最终却迷失于自己所忙碌和追逐的世俗生活之中,这个时候,隐士群体的出现,他(她)们无比简单却又不乏本真生活,再除了引发好奇,自然也会引发对世俗群体自身生活状态与人生追求的反思与追问。
“终南隐士”--江文湛1993年,著名国画家江文湛在长安秦岭深山喂子坪乡建造别墅,开始过起“隐居”创作生活。
“从第一天开始我就在这儿住,窝棚的时候就在这儿住,陆陆续续建起来。
”终南山下的“红草园”是画家江文湛从喧闹的都市中抽身而出,让自己的心灵小憩片刻的地方,他花了七十多个月的时间,硬把这荒山建成了“艺术家的天堂”。
从开始征地至今,江文湛在这里治园已十余年,修路避让树木,建房依山傍水。
在江文湛的红草园,看不到人工的痕迹。
他小心翼翼的依着自然,固执地守着这一园野趣。
对他来说,生活就是红草园,红草园就是生活。
而艺术就源自这自然而然的生活。
江文湛也成为新时期当代艺术家“终南画隐”的代表人物。
文化大**期间,长安人姚连蔚因参加“造发派”有功,于1975年当选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84年,姚连蔚被中共陕西省纪检委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之后民间传闻姚连蔚以“姚敬轩”的名字在终南山里的观音山上“隐居”静养学习中医,并研制了高级滋补酒——“红颜八百年”。
西安市长安终南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心一居士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选择来终南山隐居呢?终南山与其它地方相比又有着怎样的奥秘呢?西安市长安终南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心一居士对此解释说:“不破本参不住,不破冲关不闭关。
终南山之所以云集如此众多向道之士,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终南山的地理位置与山林环境独特。
…天之中,都之南,故名中南,亦称终南‟,长江黄河分水岭,是我国地理气候的南北分界线,山大沟深,水源充沛,林木茂密,野果满山,而且四季分明,气候干燥,为山居生活提供了理想的客观环境;第二,终南山住山的传统长期保持,未有间断。
从隋末静霭率领徒众入终南锡谷隐居并建七十二茅蓬至今,住山隐居修道之风从未间断,或为避嚣静志,或为躲法难,或闭关取证,或隐迹,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茅蓬岩洞林立,承传未有间断,有利于修道者建立信心,也便于相互切磋学习;其三,终南山的山民有护持住山者的良好风气。
在终南山搭建一处茅蓬,往往会得到当地山民的支持,因为,终南山住山的风气很盛,当地老百姓见惯不怪,林业部门也不会过度干涉。
据一位参访过全国各地道场的法师讲,如今,像终南山这样可以随意搭建茅蓬而无人干涉的现象,恐怕仅剩终南山了。
可见,终南山的人文环境为住山者提供了基本保障。
”关于终南山隐士选择隐居生活的背景、心态、以及隐居生活的取向与修行的方式等问题,西安市长安终南山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心一居士则认为终南山的隐士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不同的类型。
从隐士产生的背景与追求来看,可以划分为政治型、宗教型和个人生活型。
所谓政治型又包括因为厌恶险恶或腐败的政治而辞官隐居的,有因为政治斗争失败而被迫隐居的,有因为王朝更迭而不愿也不能继续为官的前朝忠烈之士采取归隐生活的,有为了致仕而采取隐居的(如终南捷径的故事),有因为官场环境的需要而半隐半官的,忽隐忽官,似隐非隐的,等等所谓宗教型隐士,就是为了追求宗教解脱的目的,以隐居修行的方式达到某种超越性的目标(现如今不能直接称为修仙者原因大家懂的!!),终南山这种隐士主要分属于佛教和道教,也有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的,部分儒士也曾经在终南山有过短暂的隐居经历。
宗教型隐士在古代一直不断,今天的隐士则很少政治型隐士,而主要是宗教型隐士。
所谓个人生活型隐士,就是既不是出于政治的背景,也没有宗教解脱的目标,而是出于个人对原有生活方式的主动或被动放弃,自愿采取悠闲、自在、独立、朴素、淡静的生活方式。
这种类型的隐士有的因为感情的失意,有的因为经济的窘迫,有的则因为个人对原有常态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厌倦。
从隐居的程度与表现来划分,终南山隐士则可以划分为全隐和半隐等不同的形态,其中若从与仕途相关的角度看,则有完全归隐、先隐后官、先官后隐、半官半隐、忽隐忽官、似隐非隐、隐于庙堂、以隐求仕等等。
因为隐居的关键在于心态,所以,后来也从内在的精神性隐居程度方面将隐士划分为大隐、中隐和小隐三种。
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爬终南山的人越来越多。
一到周末,“驴友”队纷纷涌进终南山里,因为不了解隐士文化,很多“驴友”在隐士的居所附近野餐、露营,然后扔下一地垃圾,他们还随意采摘果实和蔬菜——那可是隐士们一年到头仅有的收成。
因此,隐士们不得不搬到山的更深处,有的则去了人迹罕至的太白山。
中国人历来崇敬隐士,了解了终南山的隐逸传统,“驴友”们登山路过隐士的居所时,应该更多一分谨慎。
在金庸的小说中,王重阳的练功地点“活死人墓”是重阳宫中最神秘的地方。
其实,历史上真是有“活死人墓”这个地方,的确也是王重阳修道练功的地方,但却在距终南山下重阳宫还有四五里路程的成道宫中。
如今还有墓堆,前面有碑石上刻着“活死人墓”几个大字。
据当地专家讲以前曾经开过墓道,发现里面确有地下室,看下去深不见底,为了保护起见,没有让人进去,就用土封住了。
秦岭终南山大峪,张剑峰和几位道友合影留念秦岭终南山大峪,张剑峰下山途中教别人练站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