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试析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

试析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

试析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
李浩宇
【期刊名称】《和平与发展》
【年(卷),期】1994(000)004
【总页数】5页(P24-27)
【作者】李浩宇
【作者单位】友联会东欧中亚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751.2
【相关文献】
1.俄罗斯对特朗普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回应及评析 [J], 李瑞琴
2.挑明美国是威胁,俄罗斯不想忍了——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透视 [J], 汪嘉波
3.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与1998年金融危机(俄罗斯形势报告节选) [J], 郑羽
4.俄罗斯国家政治安全战略研究 [J], 孙伟春
5.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与俄罗斯网络空间安全部署 [J], 汪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俄罗斯的未来趋势

俄罗斯的未来趋势

俄罗斯的未来趋势俄罗斯作为一个拥有深厚历史和庞大领土的国家,其未来发展趋势备受人们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俄罗斯经历了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影响着俄罗斯的未来发展走向。

接下来,我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等方面探讨俄罗斯的未来趋势。

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俄罗斯在未来可能会继续保持强势的领导力。

目前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政治上有着很强的掌控力,他的领导风格也受到了不少俄罗斯人的支持。

在未来,俄罗斯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对国家的控制,加强政府的权力和地位,以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然而,俄罗斯也需要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包括国内经济发展、社会改革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等问题。

在经济方面,俄罗斯未来可能会继续加强对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其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为国家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未来,俄罗斯可能会通过加强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俄罗斯也需要继续推动经济多元化,提高科技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社会方面,俄罗斯未来可能会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挑战。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俄罗斯需要更加关注人口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同时,俄罗斯也需要进一步改善医疗、教育和就业等社会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国际关系方面,俄罗斯未来可能会继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

俄罗斯与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未来可能会在政治、经济和科技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另一方面,俄罗斯与欧盟和北约等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一些分歧和矛盾,未来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推动双方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总的来说,俄罗斯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俄罗斯将继续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俄罗斯也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俄罗的发展趋势

俄罗的发展趋势

俄罗的发展趋势
俄罗斯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发展: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这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国际油价的波动,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减少对能源出口的依赖,俄罗斯正在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多元化发展,加强其他领域的投资和创新。

2. 技术和创新:俄罗斯正在加大对科技和创新领域的投资,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俄罗斯拥有许多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研究机构,尤其在航天、核技术、军工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具备竞争力。

3. 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市场:俄罗斯的人口结构正面临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俄罗斯政府正在推出措施,鼓励生育和提高人口素质,以确保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

4. 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俄罗斯在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俄罗斯一直寻求维护其在国际事务中的权益和地位,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互利关系。

5. 城市化和区域发展:俄罗斯正在推动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在主要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方面。

此外,俄罗斯也致力于推动区域发展,并吸引投资和人才
到边远地区,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这些趋势将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影响俄罗斯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并为俄罗斯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俄罗斯经济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俄罗斯经济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俄罗斯经济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俄罗斯经济在过去几年中面临了一些挑战,并且在一些方面出现了问题。

俄罗斯的经济高度依赖国际原油和天然气价格。

由于全球原油价格的下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受到了很大影响。

俄罗斯还受到了西方国家制裁的打击,这使得俄罗斯的财政状况更加艰难。

在过去几年中,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放缓。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从2011年的4.3%下降到2019年的1.3%。

随着原油价格下跌和制裁的影响逐渐减弱,俄罗斯经济增长率可能会继续下降。

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也存在问题。

俄罗斯主要依赖天然资源出口,特别是能源。

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使得俄罗斯经济对国际市场的波动性非常敏感。

过度依赖能源出口也使得俄罗斯的经济很容易受到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影响。

另一个问题是俄罗斯的经济多样化程度较低。

俄罗斯在科技、创新和服务业等领域相对落后。

这使得俄罗斯无法充分发挥其经济潜力,并且难以应对经济结构的变化。

俄罗斯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推动经济发展。

未来俄罗斯经济的发展趋势可能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俄罗斯的经济增长。

全球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新冠疫情等都可能对俄罗斯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俄罗斯需要通过改革和改善商业环境来吸引更多的投资。

目前,俄罗斯的商业环境相对不稳定,法律制度和官僚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减少政府干预和加强法治,俄罗斯可以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并推动经济增长。

俄罗斯还需要推动经济结构的多样化。

促进科技创新和提升服务业的发展,将有助于降低俄罗斯经济对天然资源出口的依赖,并且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俄罗斯需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

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以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竞争力。

俄罗斯需要解决劳动力流失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以确保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俄罗斯经济面临一些问题,但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改革和创新,俄罗斯可以推动经济的结构转型和多样化,并吸引更多的投资。

俄罗斯军事问题论文讲解

俄罗斯军事问题论文讲解

俄罗斯与日本北方四岛问题及对于中国的启示摘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国际关系遭遇“海洋世纪”的冲击。

各国海洋权利冲突加剧,任何岛屿的获得不仅意味陆疆的扩大,而且意味着海疆的拓展。

作为海洋大国,我国可管辖海域近300万平方公里,研究海洋权利的争夺对我国“蓝色领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北方四岛”作为我国周边的海岛纷争地带,从岛屿与海洋权利争夺、岛屿与海洋权利谈判、岛屿和我国海洋权益争夺前景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无疑在理论和现实上对我国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北方四岛”、海权、争端、中国、启示正文:一、北方四岛问题与海洋权利争夺从太空俯视北方四岛,它南接日本北海道,北临千岛群岛,西隔鄂霍次克海。

从传统的海洋权利来看,它是俄罗斯在西太平洋的咽喉,日本北部海上利益的要害。

从目前的海洋权利来看,谁控制了它,谁就把周边海域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在此背景下,我们不难看出北方四岛与俄日海洋权利的密切联系。

首先,争夺北方四岛就是争夺战略交通权。

海洋是世界交往的重要桥梁,也是强国的必争之地,自古海上的主要航道、狭窄海域和海上咽喉要道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北方四岛是俄罗斯在西太平洋的咽喉,一旦丧失就等于封死了鄂霍次克海通向太平洋的大门,割断了太平洋舰队的交通航线,让出了择捉和色丹的优良不冻港,甚至危及到堪察加半岛海军基地战略核潜艇的安全。

俄军总参谋部曾在《总参谋部关于划定领土问题的决定》报告中称:北方四岛“不仅能扩大俄的防御范围和确保堪察加军事基地的运输通道,而且在发展太平洋舰队方面起主要作用,四岛对俄在远东地区的防御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一旦日本占有四岛,将对俄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目前,俄罗斯在国后、择捉已经建有5个空军基地,驻有米格-23和图-22“逆火”轰炸机。

日本对北方四岛的海洋战略交通也有清醒认识。

日本是个地形狭长的小小岛国,内陆任何地方距海岸都不超过120公里,海洋交通防御系统决定其在战争中的胜负。

如果日本能够收回北方四岛,就可以减少俄罗斯海上进攻的概率,同时将自身防御范围向北扩大200公里以上。

应用文-当前俄罗斯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发展前景

应用文-当前俄罗斯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发展前景

当前俄罗斯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发展前景'当前俄罗斯的基本特征与前景俄罗斯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位置在过去100多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伴随着综合国力的起伏波动,俄罗斯(包括苏联时期)所处的国际经济地位大起大落,非常具有戏剧性。

其波动幅度之大、波动频率之高在世界各大国的现代发展史上恐怕是独一无二的。

20世纪初,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俄罗斯(苏联)的经济受到严重削弱,国际经济地位也随之大幅下降。

随后,得益于国家的快速工业化,从20年代末到40年代初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经济获得了空前增长。

根据苏联官方公布的数据,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15%(西方认为只有5%~6%)。

战后的50年代和60年代,苏联经济再次获得持续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接近10%(西方估计在6%上下)。

尽管在数据上苏联与西方大相径庭,但是苏联经济的迅速增长是不争的事实。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苏联经济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根据联合国统计署提供的数据,1970年苏联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334.12亿美元,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3.20%。

当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250亿美元,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31.22%。

苏联的经济总量大体相当于美国的42.28%。

从当时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苏美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苏联也因此有了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底气和实力。

经济的迅速发展为苏联奠定了超级大国的地位,苏联与美国并驾齐驱,成为两级世界的重要一级。

不幸的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苏联的经济发展陷入停滞,活力日益下降,增长速度明显趋缓,与之相应,其国际经济地位开始历史性地下降。

1978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苏联屈尊第三。

进入80年代,苏联的国际经济地位呈加速下降态势,1986年德国取代苏联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苏联降至第四。

随后,在1987年和1988年,苏联又先后被法国和英国超越,降为世界第六。

俄罗斯经济发展及前景

俄罗斯经济发展及前景

俄罗斯经济发展及前景姜振军自1999年以来,尤其是普京执政以后,从内部形势来看,俄罗斯政局逐渐稳定、制度环境不断改善、社会政策得到强化,明确了俄罗斯经济发展道路,提出了俄罗斯经济走“第三条道路”的发展方针,宏观经济政策正确,一切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为核心;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经济总体形势看好,国际市场尤其是能源原材料市场行情一路走高。

在内外形势良好的背景下,俄罗斯经济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并步入稳步快速增长阶段。

俄罗斯的综合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国家综合经济安全指数有所好转。

一俄罗斯经济发展基本情况2000~2007年,俄罗斯政局稳定,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增长,目前已经进入世界10大经济体行列,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增长72%,工业生产增长56. 2%,零售业增长141. 3%,对外贸易总额增长401. 9%,固定资本投资增长159.3%,居民实际收入增长141.4%。

在保持目前发展速度的情况下,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有望在2009年实现[1]。

(一)经济增长从1999年开始,俄罗斯经济连续8年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6%的水平上。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 3%, 2001年为5. 5%, 2002年为4. 3%, 2003年为7. 3%, 2004年为7. 1%, 2005年为6%,2006年为6. 5%, 2007年为7. 8%, 2008年将降至5.9%。

2001年和2003年的工业生产分别增长4. 9%和7%, 2004年为4. 8%, 2005年为4.1%,2006年为3.9%,2007年为6.3%。

2005年,俄罗斯中央银行的黄金外汇储备超过国家外债,到2006年1月1日已达到1 822亿美元。

根据这一指标,俄罗斯已步入世界10大强国之列。

与此同时,与燃料动力综合体相关的预算收入的快速增加不断充实着国家稳定基金,到2006年1月1日稳定基金额已超过440亿美元。

日益增加的稳定基金和黄金外汇储备为俄罗斯免受外部经济动荡的影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

试析新世纪以来俄罗斯经济改革政策及其收效

试析新世纪以来俄罗斯经济改革政策及其收效
( 一) “ 第 三条道 路 ” 的选 择 面对 叶利 钦 时期 留下 的萎 缩 的 经 济 , 普 京 时
长 。2 0 0 0年 6月 , 俄 政 府 制定 的长期 经 济 发 展纲
要 中提 出 2 0 0 1 -2 0 1 0年 , G D P年 均增 长速度 不低
于5 % 。2 0 0 3年 5月 , 普京 在 国情咨 文 中提 出 : 十 年 内我们 应该 至少 将 国内生 产 总值 翻一 番 。2 0 0 4 年 的 国情 咨 文 中 , 普 京 再 次 重 申了 这 一 目标 H J 。
京 在 经济 混乱 、 社 会 动 荡 甚 至 整个 国家 都 失 去 了 准确 定 位 的 时候 接 任 俄 罗 斯 总 统 。正 如 普 京 在
《 千年之交 的俄罗斯》 一文 中所描述 的 : “ 俄罗斯 正处 于其数 百 年来 最 困难 的一个 历 史时期 。大概 这是 俄罗 斯近 2 0 0~ 3 0 0年 来 首 次 真 正 面 临沦 为

11 ・
西伯 利亚研 究
2 0 1 3年 第 2期
家进 行人力 资 本 的积 累 ; 另一 方 面 也 是 扩 大 内需 的基 础 。普 京 上任后 仅用 两年 时 间就还 清 了在实 行“ 休 克疗 法 ” 时期对 民众 所 欠下 的账 , 还 提 出提 高养 老金 水平 、 提 高大 学生 助学金 、 公务 员 加薪 以 及 居 民住 宅建 设 等一 系列计 划 。梅德 韦杰 夫继续
2 0 1 3年 4月
西伯 利 亚研 究
SI BERI AN S TUDI ES
第4 0卷 第 2期
经 济 ・
Ap r . 2 01 3 Vo 1 . 4 0 No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蒋莉、刘桂玲、李东2011-03-07 11:10:19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4期[内容提要]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从笼统模糊到具体清晰,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

俄独立初期,叶利钦一味追求融入西方,推行全盘西靠的发展战略,致使俄国家发展失去独立性和主动性。

普京执政后,提出了要走符合俄国情的“强国战略”,目标是振兴俄罗斯经济,恢复俄世界强国地位。

从目前看,普京的发展思路与俄罗斯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并赢得了国内广大民众的支持,其未来前景被普遍看好。

但俄国内反对派的掣肘,以及西方的不满、担心和阻挠,必将使普京的强国之路充满艰辛与挑战。

[关键词]俄罗斯普京国家发展战略[作者介绍]蒋莉,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副研究员;刘桂玲,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研究员;李东,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助理研究员。

俄罗斯独立后的国家发展方向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从叶利钦的全盘西靠到普京的“强国战略”,俄国家发展战略经历了重大调整和不断演化,并逐渐明晰。

本文将在梳理俄国家发展战略形成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普京“强国战略”的内涵,并对其未来走向做出基本判断。

一、俄国家发展战略的形成俄罗斯独立初期,全国上下在选择何种国家政体和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问题上争论不休,俄领导层内部在国家定位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从俄当时的政治倾向看,主要存在左、中、右三派主张。

代表左派的主要是共产党人,也被称为保守派,他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但由于苏共70年的专制统治使苏联逐步走向衰落和崩溃,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因此俄多数民众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支持者仅为原苏共坚定追随者、部分前苏联领导人和持有怀旧情绪的中老年阶层。

代表中间派的是各种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他们主张既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也不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开辟一条中间道路,即所谓的第三条道路。

但俄罗斯是个易走极端的民族,中间力量历来难有市场,因此其支持者数量极其有限。

代表右派的主要是激进民主派和部分民族主义势力,他们坚决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右派势力在当时的俄罗斯社会拥有相当高的支持率。

对于刚刚摆脱旧体制的俄广大民众来说,西方的民主体制和生活方式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仿佛俄一旦走上这条道路,国家前景将一片光明。

[1]俄社会普遍存在的这种情绪,对本身就具有颠覆性格的叶利钦总统的政治决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选择了西式民主自由的国家发展道路,即全盘西靠战略。

首先,搞政治民主化,实行三权分立。

苏联解体后,宣布独立的各加盟共和国纷纷表示要与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彻底决裂,朝着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方向转变。

叶利钦更是打算把“民主体制”推向极致:在政治上建立西式民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从共产党一党执政的高度集权政治体制向“多党议会民主制”过渡,[2]并引进西方宪政制度的法治、主权在民、自由和民主以及意识形态多元化等基本原则。

叶利钦在积极推动俄政体三权分立的同时,主张“实行总统制”。

[3]因为俄罗斯当时正处于全面转型阶段;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十分复杂,各种社会矛盾突出,实行议会制的条件显然不具备。

叶利钦希望通过扩大行政权力来控制局势,推行经济改革,最终实现国家复兴。

1993年4月25日,经全民公决通过的俄新宪法草案将以总统权力为核心的三权分立式国家权力体制固定下来。

俄总统新闻秘书科斯季科夫称,这一结果意味着俄罗斯将恢复成这样一个国家:具有面向社会的市场经济,发达的联邦制,以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和维护人权等原则为基础的民主政治制度,以总统制共和原则、发达的议会制和独立的司法权为基础的有效的国家权力机关。

当然,由于俄罗斯历史的深刻烙印,以及前苏联70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叶利钦式的民主政体并未真正跳出集权的范畴,相反,他建立了以总统制集权为核心的俄罗斯特色政体。

其次,推行自由市场经济。

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中断,所有新生国家均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

俄国内异常尖锐的政治斗争进一步加重了经济危机的程度。

为使俄尽快摆脱危机,叶利钦总统采纳了以盖达尔为代表的“青年改革派”的主张,并任命其为政府总理,在全俄推行以西方货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休克疗法”,实施激进经济改革。

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次性放开价格,形成自由价格制度,为建立市场经济创造条件;财政上紧缩银根;大规模实行私有化;打破国家垄断的外贸体制等。

激进改革派认为,这是摆脱经济高度集中、消除国家垄断、最终振兴俄经济的最佳“药方”。

叶利钦对这一改革也寄予很高希望,他向民众许诺,两年使俄经济稳定,三年使人民生活好转。

第三,在对外政策上奉行“一边倒”亲西方政策。

叶利钦当局为争取西方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摆脱国内危机,在国际事务中盲目追随西方,有意全面加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治、经济和安全体系。

叶利钦外交顾问谢·卡拉加诺夫后来在总结这一时期俄外交政策特点时说:“在那段时间里,俄罗斯喜欢对我们的西方新朋友点头称是,甚至在西方还没有让我们点头时就说同意。

我们暂时失去了憧憬,也失去了了解我们自身利益和为之采取行动的能力。

”[4] 可以说,这一时期俄当局处于独立初期天真的改革理想和狂热的政治热情之中,一味追随西方模式,“缺乏对国家的管理经验,更缺乏对国家以往发展成果的继承性分析和对国家政治文化传统必要的了解,而且也缺乏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准确定位和深思熟虑的计划”。

[5]全盘西靠战略不但没有使俄完成政治、经济体制转轨,实现国家复兴,反而使国家陷入长期动荡之中,俄民众对西方的幻想也因此逐渐破灭。

随着俄国内民族主义、强国思想上升,新欧亚主义思想重新抬头,执政当局开始对国家发展战略做出调整。

1993年4月出台的《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初步确定了以西方为主、东西方兼顾的全方位外交政策思路。

经济改革也由激进式转向渐进式,强调要实行稳定财政、克服通货膨胀的政策。

1994年,面对北约启动东扩进程,叶利钦在国情咨文中提出“恢复强大的俄罗斯”的主张。

至此,俄确立了对内复兴经济、巩固国家制度,对外恢复大国地位、谋求利益均衡的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1996年普里马科夫出任外长后,俄对外战略更突出欧亚并重、东西方兼顾的特点。

2000年普京从叶利钦手中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上层斗争激烈,经济危机深重,寡头肆意横行,民众生活贫困,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分裂。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普京在继承前任后期的基本治国方针的同时,大刀阔斧地采取一系列举措,包括整肃政权,严惩寡头,打击分裂,治理地方等。

在稳定了政局的基础上,普京开始重新审视俄国家发展道路。

由于普京在第一任期的权力基础尚不牢固,因此奉行的是一种过渡性和修复性战略。

进入第二任期后,普京的国家发展战略思路日渐清晰,他强调的符合本国国情的“俄式发展之路”有四大要点:一是树立中央权威,突出总统权力,巩固中央垂直管理体系;二是构建“可控市场经济”,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对战略资源的控制,确保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主导权;三是实施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四是加速军队改革进程,实现武装力量现代化,走“强兵之路”。

二、普京的“强国战略”普京在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俄罗斯发展模式”,其中心思想是根据本国国情规划治国方针,最终目标是振兴俄罗斯,使俄重返世界强国之列。

在普京看来,“强国战略”的关键是经济,内政是基础,外交和军事则是保障。

首先,稳定和发展经济是普京推行强国战略的重中之重,他多次强调一切都要为国内经济发展服务,其他方面都应围绕这一核心任务。

普京把稳定和保障经济快速增长看作是“国家最主要的头等任务”[6],而振兴俄经济的重要前提首先是要制定“为期15-20年或更长年限的远景发展战略”[7]。

普京接任总统后,委派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对来自国内一些党派、团体和专家上书的几十份经济政策建议进行研究,并结合俄现实状况出台了《俄联邦2010年前发展战略》。

该战略提出了以“社会市场经济”为主要内涵的发展思路。

普京在2000年的国情咨文中对“社会市场经济”概念做了具体阐述,他认为,俄需要建立“保证政治稳定的经济体制,同时它必须有竞争能力、有效率和保障社会公正”,这种经济体制要“考虑居民利益、最大限度取消限制和保持平衡发展”。

[8]普京强调,社会市场经济必须伴有完整的国家调控体系,但这“并不是说要重新实行命令式的计划和管理体系”,也不是仅限于“制定游戏规则并监督规则执行”,而是要比一般意义上的国家调控“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突出国家政权体系作为良好市场环境“保障者和协调员”的作用,从而使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保持平衡,确立合理的社会发展目标和规模,并为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和建全机制。

[9]可以看出,普京经济战略的核心思想是尽快实现国家经济稳定和快速增长,同时注重经济平衡发展和社会公正。

经过几年的努力,俄经济基本实现了稳定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初步达到了普京提出的前期目标。

在此基础上普京于2003年提出,到2010年要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其次,政治稳定是普京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

普京认为,只有实行俄式“主权民主”才能保持国家长期稳定。

他在2005年的国情咨文中指出,俄“按照本国人民的意愿选择自己的民主制度,它将遵守所有通行的民主规则。

它将就如何贯彻自由和民主原则作出自己的独立决定,这必须从本国的历史、地缘政治和其他国情出发。

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俄罗斯能够也将自主地决定民主道路上的一切时间期限,以及推行民主的条件”。

[10]实际上,所谓俄式“主权民主”强调的是总统相对集权,而“有着强大权力的政权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不是什么不正常的事,不是一件要去反对的事,恰恰相反,它是秩序的源头和保障,是任何变革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力”。

[11]普京指出,加强总统权力并不意味着削弱民主,“俄罗斯当代社会不会把强有力的和有效的国家与集权主义国家混为一体。

我们已经学会了珍视民主、法制国家、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

[12]强化国家政权、实行中央集权的目的是“使国家政权体系高度一致,变得更有效和更有工作能力,利用政权的力量解决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克服发展道路上的障碍”[13]。

正是遵循这一思想,普京利用手中的权力不断强化国家领导体系:重拳打击车臣分裂武装,凸显国家权威;建立7大联邦区、派驻总统全权代表,对各地执行联邦中央决策的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将地方领导人直选改为实际上的总统任命,强化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合并联邦主体,建立“超级联邦区”,以逐步达到形式上的联邦制、实际上的单一制国家目标等等。

进入第二任期后,普京顶住美等西方国家指责其“民主倒退”的压力,进一步建立高效、通畅的总统强权体系。

第三,对外战略是普京振兴经济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俄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