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 最新导学案
《汽化与液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汽化与液化》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2. 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过程;
3. 理解汽化和液化在平时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
1. 汽化和液化的观点和特点
-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其分子间距增大,能量增加。
-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其分子间距减小,能量减小。
2.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过程
- 汽化的条件:提高温度或减小压强;
- 液化的条件:降低温度或增加压强;
- 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3. 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 汽化:如水的汽化可用于蒸发、热泵等;
- 液化:如制冷剂、液化天然气等。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通过观察水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进修: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和实验操作,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观点、条件和过程。
3. 练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 什么是汽化和液化?它们有什么特点?
-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是什么?过程受什么影响?
4. 应用:学生分析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汽化和液化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5. 总结:学生总结汽化和液化的知识点,并展示自己的进修效果。
四、导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汽化和液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其基本观点、特点、条件和过程,同时也认识到汽化和液化在平时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息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3.3液化和汽化》导学案

3.3 汽化和液化【我的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和沸腾是两种不同方式的气化现象,知道他们的异同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4)能通过实验,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的变化情况,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意义。
(5)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前预习案------------------------------------------------ 【我的预习任务】1.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会干,水去哪儿了?长时间加热的水会减少,水去哪了?2.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为什么会出现白雾?【我的疑惑】----------------------------------------------课中探究案-------------------------------------------------- 【我的任务】(一)汽化和液化汽化:液化:【活动一】:观察现象、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对比两个生活实例:一锅水用锅煮能变干;水变成了,发生现象。
放在自然环境下,同样多的水经过一段时间也能变干,水变成了,发生总结:两者现象,说明汽化的方式有和两种。
【活动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阅读书本p59页实验内容,了解实验过程,进行小组探究进行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记录实验数据时间/min 0 …温度/℃90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仿照绘制晶体熔化图像的方法,绘制水沸腾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像。
3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是:4沸点:【活动三】: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写实验结论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活动四】:同学们向手上滴一滴酒精,有什么感觉?再对着酒精的皮肤再吹一口气又如何?初步结论:滴酒精的皮肤有的感觉,再吹一口气皮肤上的感觉。
结论:蒸发时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物质在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2.掌握物质的汽化和液化条件。
3.理解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1. 汽化和液化的基本特点•汽化是指物质从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液体在加热或减压时,其分子动能增大,分子间的引力不断削弱,最终克服了引力而变为气体。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气体在降温或增压时,分子动能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增强,最终克服了动能而变为液体。
2.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汽化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力。
加热液体或减小液体的压强可以增加分子动能,使液体分子足够克服引力并变为气体。
•液化需要降低温度或增加压力。
降低气体的温度或增加压强可以减小分子动能,使气体分子受到足够的引力而变为液体。
3. 汽化和液化的应用•汽化的应用:汽化是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水的汽化可以形成水蒸汽,可用于蒸煮食物、发电等。
汽化还可以用于实验室中的实验,如加热硫酸可以得到硫酸蒸气。
•液化的应用:液化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液化石油气用于家庭燃料,液化天然气用作清洁能源。
液化还可以用于制作液态氧、液态氮等用于科学研究或医疗用途。
三、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特点;2.思考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列举几个实例;3.思考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至少两个应用示例。
四、学习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我们学习了汽化和液化的基本特点,了解了汽化和液化的条件,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汽化和液化是物质的两种常见状态变化,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汽化和液化在工业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发展的机会。
五、扩展学习1.深入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实验过程,实验材料和实验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实践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了解其他物质状态变化的知识,如固体的升华和凝固,以及气体的压缩和膨胀。
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知识目标: 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能比较两种方式的相同和不同、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能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际中应用的事例、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汽化现象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通过液化现象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重点液体的汽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特点;会用汽化和液化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学习难点液体蒸发时吸热,使物体温度降低;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一、引入新课教师在黑板上用沾有水的棉花写两个字,如“好学”过一会儿黑板上的字迹逐渐消失了、黑板上用水写的字怎么没有了?这些水到哪里去了? 雨后地上的水坑,一会儿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水到哪里去了?二、新课教学汽化和液化1、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2、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汽化现象?3、什么是蒸发现象?蒸发有何特点?影响蒸发的因素有哪些?4、练习:下列事实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1、夏天晾衣服比冬天干得快、2、把衣服撑开晾比堆放在一起晾干得快、3、衣服在有风时晾比在无风时晾干得快、沸腾1、你能否讲一讲水的沸腾现象是怎样的吗?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A、按图装配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对水加热、从水温90开始,每隔1 分钟测量一次水温,并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后3 分钟为止、B、观察、记录: 温度为____时水中开始出现小气泡、小气泡是从水中的_____开始出现的、小气泡出现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温度为____时水中出现大量气泡、大量气泡是从水中的_____开始出现的、大量气泡出现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是:____ _________、水中大量气泡出现后,温度怎样变化?____________ 水中出现什么现象时称为沸腾?___________ 记录实验数据于表格中时间(分)01234567 温度()90 将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标在方格线上,并用平滑的曲线将各个点连接起来、温度()时间(分)水的沸腾图象液化1、什么是液化?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2、你知道产生液化现象的条件吗?3、液化时放热还是吸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相关的基本知识。
2.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发生条件和过程。
3.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二、学习内容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汽化和液化的发生条件3.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三、学习步骤1. 概念解释汽化和液化是物质从液态状态到气态状态和从气态状态到液态状态的过程。
汽化是指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气体的现象,而液化是指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液体的现象。
2. 汽化的发生条件汽化的发生需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物质的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越低,汽化发生的温度就越低。
•有足够的空气和表面积。
只有液体表面上的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才能克服引力,从而脱离液体形成气体。
3. 汽化的过程汽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从液体脱出分子:当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时,液体表面开始出现蒸发现象,液体表层的分子获得能量克服表面张力和引力的约束,逐渐脱离液体形成气体。
•气化过程: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中蒸发分子逐渐增多,形成饱和蒸气。
密闭容器中,液体与饱和蒸气之间建立平衡,此时液体继续蒸发,但蒸发速度与液体中分子重新返回的速率相等,液面的位置保持不变。
•蒸发结束:当液体完全蒸发,饱和蒸气的压强达到一定数值时,液体内外之间建立平衡,液体不再蒸发。
4. 液化的发生条件液化的发生需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温度低于物质的沸点。
只有温度低于沸点,才能使气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从而使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力起主导作用。
•压强高于气体的临界压强。
临界压强是指气体在一定温度下液化所需的最低压强。
5. 液化的过程液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压缩气体:通过增大气体分子的间隔距离,减小气体的体积,使气体压强增加。
•冷却气体:通过降低气体的温度,使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降低气体的蒸汽压。
•凝聚成液体:当气体的温度低于沸点,并且压强高于临界压强时,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力起主导作用,气体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
3.3《 汽化和液化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导学案一、知识回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的三态和相变。
你还记得吗?•什么是物质的三态?•什么是相变?•相变有哪些类型?二、新知预测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特点。
在开始学习之前,你能预测一下汽化和液化有什么特点吗?三、新知探究3.3.1 汽化1. 什么是汽化?汽化是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
我们平时所熟悉的蒸发就是一种常见的汽化现象。
你能举出其他的汽化现象吗?2. 汽化的条件液体发生汽化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以下哪些条件是液体汽化的必要条件?(多选)•[ ] 温度达到沸点•[ ] 液体表面积小•[ ] 液体分子速度足够大3. 汽化的特点汽化的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会保持不变,直到液体完全汽化为止。
这是因为液体中的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后才能脱离液体转化为气体。
4. 饱和汽化和非饱和汽化当液体表面积较小,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液体会迅速发生汽化。
这种情况称为饱和汽化。
而在其他情况下,液体的汽化速度较慢,称为非饱和汽化。
3.3.2 液化1. 什么是液化?液化是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
我们热水变成水是一种常见的液化现象。
你还能举出其他的液化现象吗?2. 液化的条件气体变成液体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以下哪些条件是气体液化的必要条件?(多选)•[ ] 温度低于沸点•[ ] 气体分子间距适中•[ ] 气体分子速度较小3. 液化的特点液化的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会大幅度减小,而密度会大幅度增加。
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在液化过程中相互吸引,导致气体的体积减小。
4. 高温下液化的特殊气体在高温下,某些物质的气体可以直接液化,不经过液态的存在。
这类气体被称为高温液体。
你知道有哪些常见的高温液体吗?四、知识总结汽化和液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相变过程。
•汽化是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温度保持不变。
•液化是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体积减小、密度增加。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饱和汽化和非饱和汽化的区别,以及高温液体的特点。
《汽化与液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汽化与液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你是否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水蒸气是如何形成的?在热水壶中烧开水后,水面会冒出雾气,这是因为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汽化。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汽化与液化的知识。
二、导学1. 什么是汽化?汽化指的是液态物质在热力条件下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分子的动能增加,使得分子间的吸引力被克服,从而液体变为气体。
2. 理解汽化与沸腾的关系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过程,当液体的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整个液体内部都会形成气泡,这时液体处于沸腾状态。
3. 举个例子说明汽化的实际应用举一个实际例子,比如热水壶中烧开水,水面上的雾气就是水的汽化所致。
这个过程在餐厅厨房中的沸水、汽车水箱中的汽化水等都是非常常见的。
4. 什么是液化?液化是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液体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的分子减速并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液体。
气体液化的条件包括温度和压力。
5. 理解液化与凝固的关系液化与凝固都是物质从高能态到低能态的转变过程。
液化是气体到液体的过程,而凝固是液体到固体的过程。
在液氧制备的过程中,氧气首先被液化,然后再被凝固。
6. 举个例子说明液化的实际应用举一个实际例子,比如在工业生产中,液化石油气(LPG)被广泛应用于燃料方面。
LPG既方便存储又方便运输,是一种十分实用的液化气体。
三、总结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们了解了汽化与液化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应用。
这些知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也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汽化与液化的理解,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思考题:1. 请举出一个日常生活中汽化与液化共同存在的例子。
2. 围绕汽化和液化的不同应用领域展开思考,你觉得哪个领域更为关键和重要?为什么?四、作业请同学们找一个实际或虚拟的例子,描述汽化或液化的过程,说明其应用场景和意义。
同时,根据思考题的要求,展开相关的思考和分析,并撰写一篇作业报告。
提交到班级在线平台上,老师将对作业进行评定。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2.2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2.2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阶段是孩子们认知世界、培养兴趣的关键时期。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我设计了一堂关于自然现象的课——"汽化和液化"。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探究和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它们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它们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区分汽化和液化,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冷水、玻璃棒、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画笔、彩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探究:让孩子们用显微镜观察热水和冷水中的气体,并记录下来。
2. 互动交流: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汽化和液化的区别。
3. 实验操作: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水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让孩子们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它们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能够区分汽化和液化,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然而,在课后拓展延伸环节,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汽化和液化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孩子们的引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我也会继续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更多有趣、富有挑战性的课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发现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真阅读 独立思考 规范书写
1
三.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85页想想做做,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开始时,塑料袋中滴入的是_____态的酒精,将其放入热水中后,袋子有何变化?_______ 袋中酒精变成了______态。
这种 物质从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将胀大的袋子从热水中取出后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袋子又有何变化?______ 袋中又出现了_____态的酒精。
这种 物质从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合作探究:
[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进行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分析与总结:
1、沸腾的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和 同时进行的 汽化现象。
腾时需要 热,且达到一定的温度,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________,这个温度叫做________。
了解几种液体的沸点60页。
阅读60页的蒸发,了解汽化的另一种形式,并与沸腾作比较,完成下表
2、蒸发的定义:蒸发是液体在 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 发生 的较缓
天气睛朗时,洗过的衣服很快就干了,阴天洗过的衣服就不容易干了,说明蒸发是有快慢的,那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的应用:
蒸发致冷,用酒精和温度计做一下89页的想想做做,知道液体在蒸发过程中 热,致使液体后它依附的物体温度 。
3、液化:从热水中取出袋子后过一段时间后酒精又从气体变为液体的原因是温度________。
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例如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压缩体积使其液化的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阅读90页电冰箱,了解电冰箱的工作原理
小结: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 ;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和 ,这 两种方式都要 热。
2.蒸发是液体在 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 发生的较 的汽化现象。
液体蒸发 热,有 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沸腾是在 温度下,在液体 和 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水沸腾时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液体沸腾的条件: 4、液化: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
液化 热。
液化的方法: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当堂训练:
1. 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这实际上是水的______过程,它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现象的一种,它可以在______温度下进行。
2. 人从游泳池上岸被风一吹感到特别凉快,这是由于______的原因,一杯40℃的酒精,打开盖子酒精不断蒸发,余下的酒精温度______4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3. 大量事实表明,液体蒸发时要______热,所以蒸发有______作用。
4. 物质由液态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5. 沸腾是在______温度下,在液体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热,温度______.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____。
6. 沸腾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水中形成______,上升时______,到水面______,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7.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
认真阅读 独立思考 规范书写
2 ______的(选填“相同”、“不同”)。
8. 在烧瓶中装一些刚停止沸腾的水,然后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这时水面上的气压_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可以观察到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了,可见______液面上方的气压可以使水的沸点降低。
9. 电冰箱是根据物质汽化时______热,液化时______热的原理制成的。
10. ______和______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液化石油气是利用______的方法实现的。
11. 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白气”是______,这是由于______遇冷______形成的。
12. 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______。
13. 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______。
14. 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滚开的油锅中,溅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来。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15.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选择题
1. 图中有甲、乙两容器,装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酒精,过了一会儿,则 ( ) A. 甲容器中酒精多 B. 乙容器中酒精多 C. 两容器中一样多 D. 无法判断
2. 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了岸觉得冷,这是因为 ( ) A. 水的温度高,空气的温度低 B. 空气比水容易传导热量
C. 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
D. 以上都不对
3. 夏天用电风扇吹,人会感到凉快,这是因为 ( ) A.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产生冷气
B.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空气的温度
C.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
D.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速人体表面水分的蒸发
4. 用苯在1atm 下的沸点是111℃,如果在 1atm 时,甲苯的温度是11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苯沸腾
B. 甲苯不沸腾
C. 甲苯继续吸热,则能沸腾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 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 ) A. 逐渐升高 B. 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忽高忽低
7. 雾与露是空气中水蒸气______形成的。
( )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凝固
8. 在通常情况下,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态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 ( )
A. 氧、氦、氮
B. 氧、氮、氦
C. 氦、氧、氮
D. 氦、氮、氧 10. 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在 ( ) A. 窗玻璃朝房内的一面 B. 窗玻璃朝房外的一面 C. 窗玻璃的里外两面 D. 不能断定在哪一面
11. 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碗不与锅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 A. 会沸腾的慢一点 B. 同时沸腾
C. 不会沸腾,温度为100℃
D. 不会沸腾,温度低于100℃
12. 对锅加热,里面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突然止火,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这是因为 ( )
A. 沸腾时水不蒸发
B. 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高于100℃
C. 止火后水分开始大量蒸发
D. 止火后水面上的温度低于100℃;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气”
13. 夏天有人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希望牛奶不致很快变质。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种做法 ( ) A. 毫无意义,因为物体间温度相同时不发生热传递 B. 错误,湿毛巾包裹使奶瓶散热困难,牛奶反而要变质
C. 正确,湿毛巾中的水分蒸发,要从奶瓶吸收部分热,有降温作用,从而延缓牛奶变质 说理题
1. 炎夏酷暑,在屋内地上洒些水便觉得凉爽些,而在太阳直射的马路上洒水反觉得闷热,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