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优质教案4:2.4.2 羧酸衍生物——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二有机化学(选修):羧酸衍生物——酯 教案

高二有机化学(选修):羧酸衍生物——酯  教案
反思
本节课在全体老师的帮助下,设计清晰明了,重难点突出;课堂井然有序,思路清晰;师生互动充分,气氛融恰;
但是因经验不足,尚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学习提高!
板书设计
羧酸衍生物——酯(R-C-OR`)
一、羧酸衍生物
二、酯
1、酯的概念、命名、通式
2、酯的结构、性质、用途
(1)酯的水解
(2)酯的醇解
CH3COOCH2CH3+H2OCH3COOH+ CH2CH3OH
科目
化学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高二
授课地点
课题
选修5第2章第4节第2课时羧酸衍生物——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羧酸衍生物
认识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
结合肥皂的制备说明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关注酯类物质,激发他们对酯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通过“自主学习”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疑解惑,个别引导;
下面开始小组讨论;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板书】
2、酯的结构、性质、用途
(1)酯的水解
倾听,思考
学生自学
小组内讨论
分享交流
通过交流研讨旨在让学生掌握酯的结构,酯的水解,并能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酯的水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精神
活动
探究
拓展
视野
【展示】油脂的结构通式,
【师生互动】油脂可以水解吗?水解生成什么物质?写出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方程式,提出皂化反应
实验过程中,第7小组实验不明显,其他小组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失败原因。
设计
理念
本节课是必修2的延伸,重点是酯的水解,并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酯的水解;学以致用,变废为宝,废油制肥皂!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酯的概念、命名、通式;通过交流研讨,加深学生对酯的水解的认识;通过活动探究,动手操作,亲自动手制肥皂!

羧酸酯教案

羧酸酯教案

羧酸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羧酸酯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性质;2.掌握羧酸酯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3.熟悉羧酸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羧酸酯的结构特点和性质;2.羧酸酯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

三、教学难点1.羧酸酯的合成反应机理;2.羧酸酯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四、教学内容1. 羧酸酯的基本概念羧酸酯是一类含有羧基(-COOH)和酯基(-COO-)的有机化合物。

其分子结构中的羧基和酯基均由碳、氧、氢三种元素组成。

羧酸酯的分子式为R-COO-R’,其中R和R’分别代表有机基团。

2. 羧酸酯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羧酸酯的结构特点是含有羧基和酯基,这两种官能团的存在使得羧酸酯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羧酸酯的物理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分子结构中的有机基团和羧基的性质,而化学性质则主要表现在其反应特点上。

3. 羧酸酯的制备方法羧酸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酸催化酯化反应:将羧酸和醇在酸催化下反应,生成酯和水。

2.酸催化羧酸酯化反应:将羧酸和酯在酸催化下反应,生成羧酸酯和酸。

3.酸催化酰氯化反应:将羧酸和酰氯在酸催化下反应,生成酰氯和水,再将酰氯和醇反应,生成酯和HCl。

4. 羧酸酯的反应特点羧酸酯的反应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解反应:羧酸酯在水中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和醇。

2.加成反应:羧酸酯可以与一些亲电性较强的物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3.还原反应:羧酸酯可以通过还原反应转化为相应的醇。

5. 羧酸酯的应用羧酸酯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妆品:羧酸酯可以作为化妆品中的乳化剂、稳定剂和防腐剂等。

2.食品添加剂:羧酸酯可以作为食品中的乳化剂、稳定剂和增稠剂等。

3.聚合物材料:羧酸酯可以作为聚合物材料的单体,用于制备各种高分子材料。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环节中,重点讲解羧酸酯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制备方法等内容;在实验演示环节中,通过实验演示展示羧酸酯的反应特点和应用;在案例分析环节中,通过分析羧酸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羧酸酯的理解和认识。

羧酸 酯的教案

羧酸 酯的教案

羧酸酯的教案教案标题:羧酸酯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羧酸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掌握羧酸酯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征;3. 理解羧酸酯的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羧酸酯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征;2. 羧酸酯的合成方法;3. 羧酸酯的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1. 理解羧酸酯的合成方法;2. 掌握羧酸酯的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演示材料、羧酸酯的实验合成材料;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实例导入羧酸酯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讲解羧酸酯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命名规则;2. 教师结合实例,解释羧酸酯的结构特征。

三、合成方法讲解(20分钟)1. 教师介绍羧酸酯的合成方法,包括酸酐法、酸酐醇法和酸酐醇酯法;2.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或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羧酸酯的合成过程。

四、应用领域讲解(15分钟)1. 教师介绍羧酸酯在化学、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2. 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羧酸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实验操作(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羧酸酯的合成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2.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完成羧酸酯的合成,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六、实验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讨论,分析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原因;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羧酸酯的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羧酸酯的理解和应用;2. 学生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前交给教师。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更多羧酸酯的合成方法和应用案例;2. 学生可参与相关实验项目,进一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羧酸酯的掌握程度;2.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估标准,自我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

羧酸 酯 教案

羧酸 酯 教案

羧酸酯教案教案标题:羧酸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羧酸酯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理解羧酸酯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羧酸酯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教科书、参考书籍或其他相关资料。

2. 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试剂:用于演示羧酸酯的制备和反应实验。

3. 幻灯片或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的图像和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羧酸酯的结构和应用领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认为羧酸酯有哪些常见的应用领域?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羧酸酯的定义和结构,强调其由羧酸和醇反应而成。

2. 介绍羧酸酯的性质,如挥发性、溶解性和稳定性。

3. 解释羧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酯化反应和酸催化反应。

4. 探讨羧酸酯在化学、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如溶剂、涂料、香料和染料。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展示羧酸酯的制备实验,如乙酸乙酯的合成。

2. 解释实验步骤和反应机理。

3. 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

四、讨论与练习(15分钟)1. 分组讨论羧酸酯的应用领域,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2. 提供一些与羧酸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总结羧酸酯的定义、结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引导学生思考羧酸酯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并鼓励他们深入研究。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实验和科研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羧酸酯的理解和应用。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以上是一个羧酸酯教案的基本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羧酸 酯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羧酸 酯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羧酸酯教学目标:1.认识酯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根据酯的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酯的水解反应。

教学重点: 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酯的水解反应。

探究建议: ①实验:乙醇的酯化;乙酸乙酯的水解。

②实验: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

③阅读与讨论:乳酸、磷脂的结构、性质特点和营养作用。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乙醛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共热。

[学生活动]评判黑板上的化学方程式,检查自己书写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由有机物的衍生关系引出乙酸。

[设问]上述化学反应中有机物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衍生关系?[板书][引入]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羧酸、酯[板书]第三节羧酸、酯[自学]P60第1、2自然段,提问:1、羧酸的官能团,称为基。

2、酸的通性有哪些?作为有机含氧酸还有哪些特性?3、羧酸的分类?代表物的化学式和结构简式?4、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为?[回答]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板书]一、羧酸1、分类:脂肪酸、芳香酸或一元酸、二元酸。

2、分子式:C2H4O2、结构式:;纯净乙酸(冰乙酸、冰醋酸)在16.6℃以下为针状晶体。

[思考]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6.6℃)。

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

[投影][填一填]1、羧酸的官能团为:,通式为:代表物乙酸的化学式为:。

核磁共振氢谱有个吸收峰,峰的面积比为:。

说明乙酸中有种 H原子,数目比为:。

所以乙酸的结构简式为:。

科学探究1:乙酸的酸性——提出问题,根据要求设计实验。

[问题] 初中化学已介绍过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请同学们根据现有的化学药品或自己寻找合适的试剂设计实验方案①证明乙酸有酸性;②比较乙酸、碳酸、苯酚的强弱。

[提供药品] 镁粉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铜固体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粉末乙酸苯酚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等。

高中化学_羧酸衍生物——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羧酸衍生物——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经过必修有机内容和选修有机前面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有机化合物以官能团为导向的结构与性质探究已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为深刻的理解。

能够主观的对酯类物质的结构以及常见性质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处理。

所以本节课设计的预习学案和常规性质的探究学案部分,学生处理比较好。

但是在有机化合物综合分析部分,比如酯化反应和酯类水解反应对比分析、皂化反应实验过程及试剂作用分析。

这部分涉及到较深层次的综合运用对学生来说较有难度。

应作为课堂的重点进行引导和讲解。

【效果分析】在整个课堂设计中,预想的亮点有四:1、新课引入部分意境创设2、百家讲坛部分师生互动3、探究部分学生活动以及授课思路的连贯性4、学生分组对比试验的分析总结课堂讲授过程中,基本上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效果。

学生活动的开展,授课思路的连贯,分组实验的实施情况等都顺利的开展。

不足之处是课堂语言组织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语言的重复、措辞的不准确等。

课堂节奏的掌控也有需要提升之处。

课堂进展应该更连贯,课堂活动应该更合理。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经过对羧酸的性质探究后,引入的一种重要的羧酸衍生物—酯。

通过《化学2(必修)》乙酸乙酯和油脂相关性质的学习,和本课时前面章节中多种有机物的性质探究,对本节课的引入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按照从乙酸乙酯出发,以特例到泛例,从泛例又升华到生活中特例的认知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酯类物质相关性质的学习。

作为以官能团为导向的有机化合物学习的模式,本节课作为主要有机物的收尾部分,强调和升华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教材内核思想。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 “魔棒”常被用于晚会现场气氛的渲染。

其发光原理是利用H2O2氧化草酸二酯产生能量,该能量被传递给荧光物质后便发出荧光,草酸二酯(CPPO)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草酸二酯属于芳香烃B.草酸二酯的分子式为C26H23O8Cl6C.草酸二酯难溶于水D.1 mol草酸二酯最多可与4 mol NaOH反应(不考虑苯环上氯原子的水解)2.已知丙醇分子中羟基的氧原子是18O,这种醇与乙酸反应生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26B.122C.120D.1043.下列表示一种有机物的结构,关于它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有酸性,能与纯碱溶液反应B.可以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C.1 mol该有机物最多和7 mol NaOH反应D.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反应4.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 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 mol羧酸和2 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C14H18O5B.C14H16O4C.C16H22O5D.C16H20O55.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图。

高中化学_ 羧酸衍生物——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 羧酸衍生物——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在必修2中对酯的化学性质有了初步了解,知道酯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酯的结构及性质。

本堂课学生思维集中,反应敏锐,能充分融入课堂,配合教学的各个环节,并能自由踊跃回答问题,甚至争先恐后的抢答。

还能用化学用语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生通过实验提高了动手能力。

教师教态自然,语速适中,语调舒缓有节奏,课堂设计步步精彩,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氛围融洽。

教材分析本节位于鲁科版《选修5》第2章第4节,是关于羧酸、酯、氨基酸类物质的内容,在有机化学学习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评测练习1.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式为C25H45O。

一种胆固醇酯是液晶物质,分子式为C32H49O2。

生成这种胆固醇酯的酸是()A.C6H13COOH B.C6H5COOH C.C7H15COOH D.C6H5CH2COOH2.中草药秦皮中含有的七叶树内酯(碳氢原子未画出,每个折点表示一个碳原子),具有抗菌作用。

若1mol七叶树内酯,分别与浓溴水和NaOH溶液完全反应,则消耗的Br2和NaO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3molBr2 2molNaOHB.3molBr2 4molNaOHC.2molBr2 3molNaOHD.4molBr2 4molNaOH3.某分子式为C10H20O2的酯,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图的转化过程,A.2种 B.4种C.6种 D.8种O—H4.①甲酸苯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A.取代反应B.水解反应C.加成反应D.氧化反应E.消去反应F.中和反应G.银镜反应②写出甲酸苯酯的属于芳香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课后反思在必修2中对酯的化学性质有了初步了解,知道酯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酯的结构及性质。

本节位于鲁科版《选修5》第2章第4节,是关于羧酸、酯、氨基酸类物质的内容,在有机化学学习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酯水解反应的机理(即断键部位);硫酸和氢氧化钠在酯化和酯的水解反应中的不同作用;教学难点:对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本质的辩证认识。

羧酸 酯 说课稿 教案

羧酸 酯  说课稿  教案

羧酸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乙酸的物理性质和俗称;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掌握乙酸的结构式、化学性质和用途;了解羧酸的一般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对烃的衍生物的典型计算与推断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综合能力;通过以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入手来学习烃的衍生物的“思路教学”,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目标:要充分发掘教材的教育因素,自然、贴切、适时地进行德育、美育及环保意识等方面的渗透。

二、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如弱酸性、酯化反应,酯的水解等。

三、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概念、特点及本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请同学们写出各步转化的方程式。

分子烃基(或氢)和羧基相连而构成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羧酸。

本节将重点学习羧酸的代表物——乙酸。

二、新课讲授:(一)、乙酸的结构[讲解]乙酸又名醋酸,它是食醋的成分之一,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有机酸。

分子式:C2H4O2;结构简式:CH3COOH 其结构简式:其官能团:—COOH (羧基)(二)、乙酸的物理性质乙酸又叫醋酸,无色冰状晶体(冰醋酸),溶点16.6℃,沸点117.9℃。

有刺激性气味。

易溶于水。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少量的食醋除去在水壶里的水垢(CaCO3等杂质),请同学们试说出,这应用了哪一个化学原理。

[学生回答]醋酸和水垢(Ca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运用了强酸(醋酸)制弱酸(H2CO3)这一原理。

乙酸分子中存在羟基,由羟基电离出H+。

(三)、化学性质1、酸性(1)与Na2CO3溶液反应。

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 CO2↑+H2O(2)与Mg反应Mg + 2CH3COOH → (CH3COO)2Mg + H2↑[提问]如何证明乙酸是一种弱酸。

[回答]选择CH3COONa,滴加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说明醋酸钠水解呈碱性。

(3)酸性比较:CH3COOH > H2CO3 > C6H5OH2、酯化反应(1)定义: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
第2课时羧酸衍生物——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酯的概念;了解酯的通式和简单酯的命名;了解酯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熟练掌握酯的水解反应,亲手完成皂化反应实验,进一步理解可逆反应、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闻花香;读实物名称、找官能团;将植物油滴入水中等活动总结酯的物理性质、结构特点和命名。

2、合作探究制肥皂的原料和条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制备肥皂,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物教学、皂化反应实验,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化学的快乐。

2、让学生亲自动手制备肥皂,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地沟油变废为宝,制肥皂、生物柴油、航空煤油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酯的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