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古今词义的变化
古今词义变化

“顷襄王怒而迁之。” 流放
三、词义转移
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 象。
例:涕(眼泪),走(逃跑),牺牲(祭 品猪牛羊等)等。
四、感情色彩的变化
(一)褒义变贬义 例:明哲保身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褒义,聪明智
慧,善于适应环境。 今:不坚持原则, 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 复辟、爪牙、衣冠禽兽等。
(四)名称说法改变 “目”-“眼睛” “日”-“太阳” (五)单音词变为复音词 “前”-“前面” “敌”-“敌人” (六)词组变为词 “妻子”、“祖父”等
(二)贬义变褒义
例:乖 “行为偏僻性乖张。” 偏执、不驯服 听话,安顺 锻炼 “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却:
批驳退回;内同纳) 玩弄法律,陷入入罪 锻炼身体
(三)中性词变褒义或贬义
例:谤:“能谤讥于市朝。”议论、批评 他人的过失
恶意中伤 祥:“是何祥也,吉凶焉在。” 吉凶预兆 吉兆
(二)词义范围的缩小
例:1、禽:飞禽走兽的总称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鸟类 2、丈夫:男子的通称 “丈夫亦爱怜其子乎?” “妻”的配偶
(三)词义义项的减少
例:1、劝:鼓励Βιβλιοθήκη 劝说、规劝“劝学”鼓励
“肃劝权召瑜还。” 劝说
2、迁:迁移、变换、调任、流放等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太史令。”调任、升 职
古今词义的变化
一、词义的扩大
今义大于古义 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 例:雏(小鸡)、皮(兽皮)、苦(苦
味)、江、河、好、中国等。
二、词义的缩小
(一)词义程度减弱 例:1、饿:严重饥饿,达到死亡的程度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饥饿 2、怨:恨 “屈平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不满意,责备
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古今词义异同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 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如天地人马牛,日月风雨雪霜,东西南北
左右上下,大小轻重短长,坐退说讲,一二三百千等。
这些词使用频
率高,构词能力强,历史悠久,经过各个语言时代一直流传至今,千
百年来意义基本相同,没有发生变化,古今一脉相承。
-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虽然词形没有变化,但古今词义
完全不同。
例如:走,今义为慢慢散步,古义为跑;去,今为往,古
义为离开;慢,今为动作迟缓,古义为懈怠无礼;行李,今义为出行
时携带的行装物品,古义为外交使节;牺牲,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
自己的生命,古义为祭神的猪、牛、羊;烈士,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
出自己生命的人,古义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 古今词义有同有异:此类词数量很多,词义古今有相同之处,又有某些差异,其中有些是一种微殊的异。
例如:给,今义给予,古义供应,使之满足;勤,今义指勤快,与惰相对,古义指辛苦,与逸相对。
古今词义褒贬变化的例子

古今词义褒贬变化的例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古今词义褒贬变化的例子:
1. 咱就说“爪牙”这个词,古代那可是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啊,是个妥妥的褒义词呢。
可你再看看现在,居然变成了坏人的走狗之类的贬义称呼。
这变化,就好像一个好人突然被抹黑了一样,是不是很神奇呀!
2. 哎呀呀,“锻炼”以前可是刑罚的名称呢,充满了严厉和残酷的感觉。
可现在呢,变成了强身健体或者磨炼自己的意思,变得积极向上起来,这反差岂不惊人?
3. 嘿,你们知道“衣冠禽兽”吗?在明代它可是个褒义词呢,指的是官员的服饰,那可是相当风光啊。
然而现在,竟然变成了骂人的话,形容品德败坏的人,这简直是天壤之别呀!
4. 还有“复辟”,本来在古代也没啥贬义的,就是指失位的君主复位,可如今要是说谁复辟,那可绝对不是好词呀,这种变化难道不有趣吗?
5. 哇塞,“先生”这个词以前可就是单纯指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呀。
看看现在,到处都在叫“先生”,变成一个比较通用的礼貌称呼啦,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6. 再看看“风骚”,古代那可是很厉害的才华的象征呢。
结果现在呢,却主要用来形容人举止轻佻或者不正派,哎呀,这变化也太大了吧!
我觉得词义的这种变化真的是太奇妙了,它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和语言习惯的变化呀。
简述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并举例说明

简述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并举例说明
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1.新义加入:如汉语“眼”最初只可指眼睛,后来又加入“眼光”、“眼界”。
2.旧义衰退:“名”最初指物(如鸡名、兽名),但近代基本脱离早期古
语“名”所指义,常以“名声”、“名望”等来表示。
3.精确义改变:“五彩”一词原指颜色,但其内涵因时空条件的改变而逐渐开始指“多
彩多姿”,引申义变得越来越深。
例如:“火”的原义是指烧火,后来指代火力、战争等,如“火力”、“火线”、“火炬”等;“智”的原义是指知晓,而后来的“智慧”、“智谋”等,更多强调其精神活动的含义。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古今词义异同指的是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使用中,其词义可能有所异同。
基本情况可以总结如下:
1. 词义保留:部分词在古代和现代的使用中,其词义保持一致。
例如,“花”一词,在古代和现代都有表示植物花朵的意思。
2. 词义发展:部分词在古代和现代的使用中,其词义经历了发展或扩展。
例如,“行”一词,在古代有“行走”之意,而在现代还有表示“事物是否符合规定”的意义,如“合法合规”。
3. 词义淡化或消失:部分词在古代的使用中有特定的词义,但在现代的使用中词义已经淡化或消失。
例如,“满江红”一词,在古代指的是一种指甲上紫红色的杂纹,而在现代已经失去了这个特定的词义。
4. 词义新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部分词在现代出现了新的词义,而这些词义在古代是不存在的。
例如,“网络”一词在古代指的是渔网或捕鸟网,而在现代则指代互联网。
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和现代的不同语境中,一个词的词义可能会有所变化,或者存在多个词义。
对于某些古代词义在现代已经不常见的情况,可能需要依靠文
献或者辞书的说明才能准确理解。
古今词义异同举例

朕——古代是第一人称代词,人人可用,如《楚辞·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朕”是屈原的自称。
《尔雅·释诂下》:“朕,我也。
”郭璞注:“古者贵贱皆自称朕。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称帝后,把“朕”定为“至尊之称”,以后历代相袭,只有皇帝才能 称“朕”。
币——上古指礼物。
先秦外交官所带礼物有“玉、马、皮、圭、璧、帛”六种,称为“六币”,又特指用来送人的丝织品(即“帛”)。
“币”在汉代产生“货币”义,一直沿用至今。
走——古义为“跑”。
《释名》:“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成语“走马观花”之“走”即此义。
“走狗”原指跑得快的猎狗。
“走”之今义指步行。
斃——上古是“向前倒下”之义。
《左传·成公二年》:“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斃于车中。
”“斃于车中”即“向前倒在车中”。
一个人因疲劳过度或受重伤而趴倒在地,永远不起来,就是死了。
汉代“斃”有“死亡”之义,一直沿用至今。
兵——上古指兵器。
《说文》:“兵,械也。
”成语“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和现代“兵工厂”中的“兵”,均表武器。
现代一般指士兵、战士,即拿武器的人。
党——“党”是周代居民组织的单位,五百家为党。
《周 礼· 地 官· 大司徒》:“五族为党。
”郑玄注:“族,百家;党,五百家。
”后来指由于某种利益而组成的集团,含贬义,如《左传·襄公二十二年》:“皆栾氏之党也。
”现代是“政党”之义。
池——上古一般指护城河。
《说文》:“隍,城池也。
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池中有水,因而发展出“池塘”义,此义为现代常用义。
愤——上古是憋闷的意思。
《说文》:“愤,懑也。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
”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从汉代起,“愤”产生了“因不满而情绪激动”即忿怒之义,《字汇》:“愤,怒也。
”此义为现代常用义。
古今词义的异同完整版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1、找:古代的含义是“划船”。现代“找”义为“ 寻找”。 2、去:现在是“到、往”的意思;古代则正好相反 ,义为离开。 3、抢:古代义为“突过”或“撞”。现代“抢”( qiǎng)是“抢夺”义。 4、叔:上古作“拾取”讲,如《说文》:“叔,拾 也。”现代“叔”只用于亲属称谓。 5、凫:雁丑也。《尔雅》
(五)诽、谤 这两个词与“讥”都是指责别人的过
错或短处,但是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差别。“诽”是背地里 议论、嘀咕,如“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 二子》)。“谤”一般指公开地指责。如“厉王虐,国人 谤王”(《国语·周语上》)。而“讥”则是微言讽刺。 (六)购、买 “购”是指重赏征求。如“太宗尝出御 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旧唐书·褚遂良传》)。“ 买”指拿钱换东西。古代“购”和“买”不是同义词,“ 购”的东西往往不是商品,跟“买”的性质不相同。
⑤睡:古义专指坐着打瞌睡,打盹。《说文· 目部》:“坐寐也。”《史记·商君列传》:“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 后来,商鞅给孝公讲“霸道”,孝公听得非 常入神,书中说“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古之 “睡觉”作“寝”、“寐”等,如《论语》:“ 宰予昼寝。”后来“睡”由“坐寐”发展到各种 方式的睡觉。
5、由贬义变为中性 交通:古代是“勾结”义,贬义词。如 《汉书·江充传》:“(赵太子丹)交通郡 国豪猾攻剽为奸,吏不能禁。”现代则是 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二)词义程度轻重的变化 1、词义由轻变重,即古义轻今义重 ①诛:《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 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诛:最初只是责 备的意思。 今成语有“口诛笔伐”。后来发展为“ 杀”的意思,意义加重了。 《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成语有“天诛地灭” 。 ②恨:《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失职入汉 中,秦民无不恨者。” ③诬:古义指讲话夸大其词、虚妄不实,词义较 轻。《说文》:“诬,加也。” 后来“诬”发展为 毁谤、诬蔑、诬陷之义,词义很重。
古今词义演变的五种类型举例

古今词义演变的五种类型举例
1. 名义转换:“鸦”从古代指鸟类,转换为形容人做事笨拙的意思:“行为笨拙的人就像鸦一样。
”
2. 内涵扩大:“穿”原指“穿衣服”,现在还可以表达“从一定的形式到另
一定形式的转变”:“从学生到老师,他穿换了角色。
”
3. 限定变弱:“花”指指男子,现在可以指“女性”:“这位花在舞台上表演。
”
4. 转义:“墙”原指建筑物的有限范围,现在多指“障碍物”:“他必须要
克服很多墙才能达到目的。
”
5. 消亡:“斗牛”原指一种竞技活动,现在已消失:“斗牛已经成为传奇,只能通过历史文献了解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说明古今词义的变化
古今词义的变化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可以在很多词汇中观察到。
下面举例说明几个典型的古今词义变化。
1. "负责"
古时,“负责”是指承担责任、负重。
如《红楼梦》中有“谁负重任
将家出”,表示谁来承担家庭责任。
而在现代,这个词的词义扩充为
职责和责任所在,不仅仅指承担负担,还包含监督、处理、协调等方
面的义务。
2. "世界"
“世界”这个词在古代指的是人类的世界,与其他生物和物体的世界
相对应。
例如,古代诗词中常出现“人世间”、“世事”等表达方式。
然而,在现代,“世界”一词的含义已经扩展,成为指整个地球和地
球上的人类社会。
例如,我们常说“世界和平”、“世界杯”等。
3. "毒"
古代,“毒”指的是有害、有毒的物质,或者指毒药。
这个词在现代
的词义发生了变化,除了保留了原有的意义外,还指某些有害作用、
恶劣性质的东西或行为。
“言辞毒”、“心机毒”等表达形容的含义
就是如此。
4. "师傅"
在古代,“师傅”一般指的是某个手艺高超的人,如书法师傅、绘画
师傅等。
然而,在现代,“师傅”的词义发生了转变,除了保留了原
有的义项,在很多地区还用来表示对长辈、师长的亲切称呼。
以上是几个典型的例子,展示了古今词义变化的现象。
随着语言
和社会的不断演变,词义也会不断更新和扩展,以适应不同语境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