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大优势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技术用于老年肩周炎疼痛的护理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用于老年肩周炎疼痛的护理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用于老年肩周炎疼痛的护理效果李颖芳;蔡娟【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技术用于老年肩周炎疼痛的效果.方法在2013年4月-2016年4月选取所在科室30例老年肩周炎疼痛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中医护理组,每组15例,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组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JOA 评分,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相对于常规护理组的满意度,中医护理组较高,P<0.05;相对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中医护理组的较低,P<0.05;相对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状发生率,中医护理组的较少,P<0.05;相对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JOA 评分,中医护理组的较好,P<0.05,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对老年肩周炎疼痛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借鉴.【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7(032)015【总页数】3页(P2270-2272)【关键词】肩痹;中医护理;老年肩周炎;疼痛【作者】李颖芳;蔡娟【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康复科南昌 330000;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手术室南昌 330000【正文语种】中文肩周炎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临床常见病,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取得良好的疗效。

但是,由于大部分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较差,在术后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1]。

本次研究就中医护理技术用于老年肩周炎疼痛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在2013年4月—2016年4月选取所在科室30例老年肩周炎疼痛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中医护理组,每组15例。

常规护理组男8例,女7例,患者的最大年龄是80岁,最小年龄是42岁,平均(59.3±6.4)岁。

中医药与传统文化

中医药与传统文化

笔记第一章文化: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一般指与人的精神意识活动相关的行为和社会产物,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三要素。

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传统文化:“传”原始涵义为“传递物品”,后引申为“传授、传播”;“统”原义为“丝的头绪”,现指“恒久不变的核心体系”。

什么是传统文化(一)文化广义的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一般是指与人的精神意识活动相关的行为和社会产物,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三要素。

代表一定的民族特点的,反应其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传统文化传:原始含义为“传递物品,后引申为“传授、传播“统:原义为“丝的头绪,现指“恒久不变的核心体系广义的传统文化:各个民族历史上不断创造、积累传承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传统文化:各个民族历史上不断创造积累传承下来的一些与精神意识活动相关的行为和社会产物,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三要素。

(三)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学为核心,还有道教等文化等形态。

中华传统文化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第二节何为中医药(一)何为中医药?基本定义: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医药实践;历史地位:中国第五大发明或新四大发明之一;文化层面: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二)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医学实践中医诊法:望、闻、问、切。

中医治法:针灸、口服汤剂、中成药、药酒等。

中药制造:药材的采集、种植、净制、鉴别等。

中药管理:病历、处方、制药工艺等。

中医药研究:临床疗效观察、新药研究等。

(三)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狭义:中医药本身富含优秀的精神文化,如阴阳平衡的健康观、五行生克的系统观、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治未病及注重精神调摄的养生思想等广义:中医药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涵盖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的文化。

中医健康管理

中医健康管理
• 名医经验:扁鹊、华佗、李时中等
• 民间传统:养生、治病、康复的民间方法
02
中医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与实施策略
中医健康管理的五大核心内容
体质辨识:了解个体体
质特点,制定个性化健
康管理方案
健康调养:
根据体质
特点,进
行饮食、
起居、运
动等方面
的调养
疾病预
防:运用
中医养生
方法,预
防疾病的
发生
疾病治疗:
运用中医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中医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
DOCS
01
中医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
中医健康管理的定义与目标
中医健康管理的定义
• 以中医理论体系为基础
• 运用中医特色方法
• 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全面健康干预
中医健康管理的目标
• 维持个体或群体身心健康
• 预防和治疗疾病
结合:结
合现代健
康管理技
术,提高
健康管理
效果
02
04
中医健康管理的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效果评估
持续改进
• 健康状况:评估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
• 反馈机制:收集个体或群体的健康反馈
• 生活质量:评估个体或群体的生活质量
• 方案调整:根据反馈调整健康管理方案
• 健康效果:评估健康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
• 持续优化:不断优化健康管理方案,提高健康管理效果

加强人才培养
• 提高中医健康管理人才的教育水平
• 加强中医健康管理人才的实践培训

提高标准化程度
• 制定中医健康管理行业标准

中医药法讲座共24页PPT

中医药法讲座共24页PPT

• 三是允许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要,凭处方炮制市场上没有 供应的中药饮片,或者对中药饮片进行再加工。对医疗机
构仅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品种和委托配制中药制 剂,由现行的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
3、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力度。
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与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服 务需求相比,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中医药服务能力仍然薄弱。 《中医药法》明确:
可以决定一个中医机构工作的历史 遗留问题较多,近年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急需专门的法律来加以明确、规范和调整,从而使中 医的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不受干
扰地健康前进。
《中医药法》以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为宗旨,着眼继 承和弘扬中医药,强化政策支持与保障,坚持规范与扶持并重, 注重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制约中医药 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四、实施中医药法思路举措
1、深入开展中医药法学习宣传:丰富形式,立体报道,家 喻户晓。 2、实施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实践技能效果考核方案:通过 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取得医师资格的,按照考核内容, 即一定的专长,进行执业注册,并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开 展执业活动。开放获得中医医师资格的新途径。 3、推行盲人医疗按摩执业政策:按照《盲人医疗按摩管理 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的人员, 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提供医疗按摩服务。
• 2、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

中医药具有鲜明的特色,所以需要建立符合中医药特
点的管理制度。中医药法在中医诊所、中医医师准入,中
药管理等多个方面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创新,规
定了适应中医药发展规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
• 一是将中医诊所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

学科特点优势建设总结

学科特点优势建设总结

吉林省高等学校重中之重学科申报表——本一级学科的特点优势和近“十二五”以来学科建设总结(1000字)中医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是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于2009年由人事部批准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国家(部、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1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风病、冠心病)2个,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在2004年、2009年全国中医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分列第6、7名。

学科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五官科学五大稳定的研究方向,具备鲜明的特色。

中医内科学研究方向,遵循已故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学术思想,丰富了中风病“脑髓理论”,形成了出血性中风“髓虚毒损”的新病机学说,形成了“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治疗出血性中风新的治疗大法,发展“杂病伏邪”病因学理论,在全国中医药治疗冠心病领域居于领先地位。

针灸推拿学方向主要以特定穴的效应和推拿治疗代谢性疾病的研究为主,对内、对外学术交流日趋活跃,科研成果较好地直接应用于临床,科研投入与成果产出绩效明显。

中医骨伤学研究方向在骨性关节炎基础与临床研究、脊柱疾病、骨坏死基础与临床研究、骨质疏松症基础与临床研究、创伤疾病研究五个稳定科研方向上不断深入,提升科研层次,连续三年在鹿茸多肽的研究上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关于东北道地药材鹿茸的研究已成为学科基础研究的突破点之一。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方向主要以藏象和运气学的研究为主,传承经典,创新理论,对《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中医五官科学研究方向以瞳神紧小(葡萄膜炎)、消渴目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圆翳内障(白内障)作为主攻方向,以各类五官科疾病的发病机制、证候标准化、诊疗规范化为研究重点,坚持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学术理论的创新与推广,并形成了一整套中医治疗五官科疾病的诊疗方案,指导临床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中医文化 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医文化 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医文化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中医融合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经验。

中医文化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诊疗方法和药物应用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传承和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独具魅力的一部分。

中医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古代中华民族通过观察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人体的生理状况,逐渐形成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古代医家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形成了阴阳五行的理论体系,提出了“阴阳平衡、五行调和”的治疗原则,为后世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医的基本理论是中医文化的核心内容。

中医理论主张“至治无病”,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脏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通过综合分析病人的症状、体质、脉象等,辨明病因病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另外,中医注重预防和健康养生,强调“三九养生”,即根据四季更替的变化规律,合理调整饮食、作息和活动,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中医的独特治疗方法是中医文化的亮点之一。

中医不仅注重草药治疗,通过各种中草药的配伍应用,以达到调理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

同时,中医还运用针灸、推拿、拔罐等独特疗法,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改善气血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这些独特的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总而言之,中医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拥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弘扬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文化的魅力。

在现代社会,中医文化也能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多选择和帮助,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文化的介绍。

文章的结构安排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整个文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的内容。

腹针疗法的五大特色与优势——林超岱老师的一篇论文

腹针疗法的五大特色与优势——林超岱老师的一篇论文

腹针疗法的五大特色与优势——林超岱老师的一篇论文(2010-12-13 22:30:08)转载标签:腹诊医疗中医林超岱健康腹针疗法之我见[1]林超岱[2][摘要]本文阐述了作者对腹针疗法及其发展的认识,经过临床实践作者认为腹针疗法有几个特色:理论上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临床上发明了“神龟图”;方法上体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精髓,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使用上无痛、安全、有效,患者乐于接受;取穴上突出规范化操作等。

认为学习、运用好腹针疗法需要注意几个问题:要有较为深厚的中医药知识和功底;取穴要按照规范化了的操作规程来做;调针时一定要调到位。

还提出了应当大力推广腹针疗法,应当加大对腹针疗法的科学研究力度的观点。

关键词:腹针疗法特色注意事项1996年9月的某一天,我的好朋友山西省中医局局长文渊先生来京找我,介绍说山西省薄智云教授发明了一种新的针灸疗法–腹针疗法,很神奇。

据他介绍,薄先生在1991年山西省针灸按摩比武大赛中运用腹针治疗疾病荣获一等奖,脱颖而出。

其时我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应用研究处项目官员负责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的鉴定、奖励和推广工作,欣然前往薄先生在北京市宣武区一家医院内开设的门诊部。

门诊部设有7、8张床,有许多患者排队等候,一一看过薄先生诊治操作,询问患者病情以及治疗前后情况之后,深为腹针疗法立竿见影的疗效动容,叹为观止!其后几年,经常介绍一些领导、同事、朋友请薄先生诊治,均取得很好的疗效。

见其疗效,受其熏陶,我于1998年拜薄教授为师学习,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机会上临床开展腹针治疗疾病,但一直在思考、学习,从2002年开始在薄先生的亲自指导下开始运用腹针治疗一些疾病,通过几年的临床实践,治疗患者已逾400人,95%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涉及的病症范围包括:颈椎病、腰椎病、坐骨神经痛、骶椎关节狭窄、膝踝关节退行性病变、肩周炎、网球肘、失眠、偏头痛、眩晕、耳鸣、胆囊炎、高血压、咳嗽、痛经、感冒、肥胖症等,尤其是关于疼痛病症,每每即刻奏效。

中医中药治疗胰腺癌

中医中药治疗胰腺癌

中医中药治疗胰腺癌腺胰癌虽然较不常见,但是由于其发展较快,易发生转移,病程较短,而引起人们重视。

本病在中医临床多属于"积聚"、"黄疸"范畴。

祖国医学认为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故见腹痛、脘腹不适、胀满;肝气犯脾,脾气虚弱,故见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脾虚生湿,湿郁化热,热毒内蓄,则发为黄疸,病程迁延日久,气滞血淤,热毒内结,则见腹块。

一、中医治疗胰腺癌的优势中医治疗胰腺癌在我国很早就有记载,并且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中医治疗胰腺癌被很多患者所接受。

胰腺癌的中医治疗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医治疗胰腺癌有很强的整体观念中医往往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

中医调理能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肿瘤的复发因素,减少转移的机会;其次,中药对健康细胞的伤害比较小,一般不会因治疗本身的原因对体力产生新的破坏,在癌症好转的同时,体力也会逐渐得到恢复,逐步增强免疫力。

中医治疗胰腺癌能减轻三板斧的毒副作用手术、放疗、化疗是目前胰腺癌常规治疗的三板斧,中医药的配合可在减轻这三板斧毒副作用上产生特殊的疗效,大幅提高患者的存活期及生存质量。

胰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如能及时配合中医治疗,扶正固本,改善患者的饮食与睡眠状况,增强患者的体质,那么对防止胰腺癌的复发和转移会大有益处。

倘若在胰腺癌化疗的同时或在化疗后配合健脾和胃、益气生血、补益肝肾、软坚化瘀等中医药治疗,则可以较好地缓解化疗反应,有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有些中药(甚至还可以提高化疗的疗效;如果在胰腺癌放疗期间及放疗后配合补益气血等中医治疗,对增加白细胞的数量、增强免疫功能均有较好的效果,从而保证放疗顺利进行。

中医治疗胰腺癌可扶正祛邪采用中医治疗胰腺癌,应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所采用的西医治疗手段、不同的治疗阶段以及患者病后的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的阴阳虚实等进行综合分析,再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