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视角下的柏威夏寺领土争端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法视角下的柏威夏寺领土争端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中图分类号】D 3 .3 83 5 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69 (0 9 4— 0 9— 6 0 8— 0 9 20 )0 00 0
The Te r t r s ut fPr a he r Te p e a d I ’ v l to t r io y Dip e o e h Vi a m l n tS Re e a i n o Chi a n
-----— —
Fr m he Pe s c i e o n e n to a w o t r pe tv fI t r a i n lLa
Ga a g o Xin
(ntueo tra o a L w, h nU i r t, h n4 0 7 , hn ) Istt f nen t nl a Wu a nv sy Wu a 30 2 C ia i I i ei
ln a d,b t lo gv S a v r o d r ̄r n e t r s le te b u d r i ue e w e h n n t e o nr s u s i e U e g o e e e o e o v h o n a y ds tsb t e n C i a a d oh rc u t e . a y p i
1 6 .T e u g e t aesm trrt i n et e e t b u eea i ot t u so tra o a l 2 h d m n m d o ei e ea o ad rs tm n a ot vrlmpr n rl fi e t nl a 9 j n p tn a s a e n n i w,
s U H A TA lN s U Is o T E s sA T D E
柏威夏寺:柬埔寨和泰国领土争端

柏威夏寺:柬埔寨和泰国领土争端柏威夏寺,是一座位于柬埔寨和泰国边境的古代高棉印度教寺庙,两国对此庙的归属有争议,目前该寺处于柬埔寨柏威夏省的实际管辖之下。
2008年,该寺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引起了泰国和柬埔寨之间新一轮的主权争夺。
柏威夏寺(泰文叫:考帕威寒山神庙)建于公元9世纪至12世纪,是高棉帝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石宫建筑物之一,艺术成就堪比吴哥的诸多名刹殿宇。
柏威夏寺建于海拔五百二十五米的马夸山(扁担山)“鹰喙”式摩艾丹崖顶,“喙尖”朝向柬埔寨,“喙根”朝向泰国。
在柬埔寨一侧是陡峭的山崖,难以攀爬,香客和游人只能由泰国一侧山脚到达山顶的神庙。
1904年2月,泰国当时的暹罗当局与统治柬埔寨的法国殖民者商定边界协议,双方同意沿马夸山山脊划定边界。
按照这个条约,柏威夏神庙应在泰国境内,但负责勘界的法国军官在地图上作弊,涂改分水线,让柏威夏神庙被划在法属高棉一方。
泰方为了主权独立而急于签约,也因为地图知识匮乏,没有发现地图被动了手脚。
泰方对地图签字认可,尽管他们在1935年就已经发现地图有问题,却慑于法国的强大只表示了不满,1937的修约谈判,泰方也未敢表示异议,仍继续沿用旧地图。
当法军1953年底撤出柏威夏寺地区后,泰柬两国都宣称对该寺附近地区拥有主权,双方第一次兵戎相见。
1962年,海牙国际法庭裁定柬埔寨只拥有柏威夏寺,而不是整座山。
边界线被划在该入口通往神庙的第一百八十六级台阶上,将神庙最方便的入口通道划给泰国。
这样一来,尽管神庙属于柬埔寨所有,但泰国却掌握了进出神庙的主通道。
此后泰、柬两国又达成协议,泰国让出神庙附近十五米道路允许柬埔寨使用,十五米以外属于泰国主权领土。
自此,边境安宁,两国民众可以一道礼佛祈祷。
在泰国境内,神庙山脚下的小村落,成为两国民众杂居的土地,加上周围的丛林,总计四点六平方公里。
这片土地就是如今双方争议的焦点。
柬埔寨于2007年宣布柏威夏“申遗”,遭到泰国的反对,两国关系因此恶化。
国际法院判决书的政治性——兼论柏威夏寺案的裁决

在 法理层 面 上 . 一 般将 判决 书视 为凝 结法 律精 面也 是启 动二 审或 者再 审程 序 的必 要凭 证 对 于 当
神 的 现实 结果 。英 美 法 系 国家 法 官每 做 出 一个 判 事人 而言 . 判决 书表 明了现行 法律对 于 某行 为 的态
决. 就是 对争 议事 项相 关经 典法 律思 想 的一次 重温 度 . 其所 产生 的法律 效果 会对 当事 人产 生直 接 的影
2 01 4年 第 5期 第 1 6卷 ( 总第 8 7期 )
淮南 师 范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A I N A N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No.5 , 20 1 4
Ge ne r a l No .8 7 ,Vo 1 . 1 6
国家 法 官 的 R e a s o n部 分 带 有 强烈 的 自然 法 色 彩 . 的体现 在外 部监督 和 制造社 会压 力方 面⑤ 在柬 埔
如法 官会 将 罗 马法 的法 谚作 为 判 决 得 以成 立 的论 寨 诉泰 国的柏威 夏寺 一案 中 . 需 要考 虑 的权利 和义 证依据 这一 点体 现在 “ 遵 守 先例 ” 的判 决 和“ 开创 务 主要 包括 两部 分 :一是对 1 9 0 4年 2月 1 3日. 暹
判 决 书 的正 当性要 求 对 权利 与 义 务 的考 察 必
翻译 为说理 ) 部分 。不 同于大 陆法 系 国家在判 决 书 须 合理 、 公 开和一 目了然④ 。同时也应 当明确 , 正 当
的说理 部分 基本 以 “ 三段论 ” 为逻辑 导 向 . 英美 法律 价 值其 践行 的主体 是 法 院 . 媒 体 和大众 的作 用更 多
柬泰柏威夏寺及其附近领土争端透析

、
柬泰柏威夏寺及其附近领土争端概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年国际法庭把柏威 夏寺的主权判归柬埔寨 也是
基 于 泰 国对 这 条线 的认 可 。但 是 , 国 际法 庭 把 在
柬埔寨国土面积 1 万多平方公里 , 8 位于东南 亚中南半岛南部 , 北接 老挝 , 西北部与泰 国为邻 , 东和东南部与越南接壤 , 西南濒泰 国湾 , 海岸 线
中图分类号 : 853 I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6—73 (o 9o —04 —0 10 2 x 2o )4 09 6
15 年 , 99 柬泰两国把对柏威夏寺主权 的争端 提 交海 牙 国际法 院裁 决 。16 92年 , 牙 国际 法 院 海 把柏威夏寺的主权判归柬埔寨 , 引起了泰 国国内 民族主义者的愤慨。泰 国军队准备 以武力解决 与柬埔寨 的领土争端。但是 , 国国王阻止了军 泰 队的 行 动 并 要 求 他 们 尊 重 国 际 法 院 的 判 决。 …㈣ 柬 泰双方 的领土 争端暂 时平息 了下 来 。事隔 4 多年后 , 0 柬泰两国再一次对柏威夏寺 及其周围领土的主权展开了争端。20 年 , 07 柬埔 寨 坚 持宣称 拥 有对 柬 泰 双 方争 议 领 土 的主 权 , 并 全力准备柏威夏 寺的 申遗工作。泰 国民族 主义 者认为, 一旦柬埔寨 对柏威夏寺 申遗成功 , 意 将 味着古寺附近尚存争议地区的主权属于柬埔寨 , 造成泰 国国土损失。域此 , 07年底起 , 自20 柬泰 双方展开 了新一轮 的领 土争端。争端在各种 因 素的 作 用 下 于 20 08年 不 断 升 级 。双 方 军 队在 边 境 地 区形成对 峙局面 , 时期还造成小 规模 的军 一度 事冲突。本文在回顾柬泰领土争端的历史基础上, 重点 阐述 20 底 以来 , 方领 土 争 端 的进 程 和 07年 双 分析双方领土争端及其不断升级 的原 因并简要分 析双方领土争端造成的消极影响。
柏威夏寺争端始末

柏威夏寺争端始末
池寒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围绕柏威夏寺的归属,柬埔寨和泰国发生了军事冲突。
其实,这并非一时的纷争。
【总页数】1页(P43-43)
【作者】池寒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19
【相关文献】
1.柬泰柏威夏寺及其附近领土争端透析 [J], 邵建平
2.从国际法视角看柏威夏寺争端 [J], 孟德馨
3.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与法律方法比较\r——以柏威夏寺案为例 [J], 王潇潇
4.柬埔寨与泰国领土争端的历史和现实——以柏威夏寺争端为焦点 [J], 杨勉
5.泰柬围绕柏威夏寺的争端——基于宗教视角的分析 [J], 章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越南与柬埔寨边界争端〈20150712〉

越南与柬埔寨边界争端〈20150712〉柬埔寨与越南一周前刚刚因边境主权归属问题发生冲突——据报道,两国的边境冲突有数百人参与,至少十余人受伤。
前几年,柬埔寨和泰国因为柏威夏寺及其周边存在主权争端而爆发冲突并提交国际法庭。
海牙国际法庭对泰国与柬埔寨边境柏威夏寺周边区域主权争议一案进行裁决,再次确认柏威夏寺属于柬埔寨领土,并且表示柏威夏寺周围的“一小块土地”属于柬埔寨领土,但此次裁决并未提及泰柬两国关注的柏威夏寺周边4.6平方公里争议地区,海牙国际法庭表示,没有为两国确定边界的必要,具体边界应由两国通过协商解决。
海牙国际法庭同时要求泰柬两国共同保护好柏威夏寺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此次裁决让柬泰边界争议暂时落下帷幕。
如今柬越的领土争端再次升级。
柬埔寨在历史上曾建立过高棉帝国,国土远比今日为大。
除现在的柬埔寨全境外,还包括了泰国东部、老挝南部和越南南部一带。
暹罗崛起后,不断入侵柬埔寨,夺去了其西部和北部的大片领土。
从17世纪到18世纪,越南逐步吞并了下柬埔寨的全部领土,包括湄公河三角洲及现在的胡志市在内的大片地区。
19世纪法国侵入印度支那,先后占领了越南南部地区及柬埔寨东南部地区,将其称为交趾支那,后来成为了法属印度支那(包括安南、东京、寮国与柬埔寨)的一部分。
在法国殖民期间,曾将位于交趾支那的大片柬埔寨领土划入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后来(1949年)又被并入了越南,这就种下了日后柬越领土纠纷的种子。
荷兰出版的1760年越南地图法国从1863-1953年对柬埔寨实行了90年的殖民统治,柬埔寨1953年独立时从法国人手里接过的是一条不清楚、不合法律和技术要求,没有全面设立界碑的柬越边界。
法国只留下了124块用以标明交趾支那(原来属于柬埔寨的下柬埔寨地区,后被越南并入版图)与柬埔寨的边界的界碑。
这些界碑是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叶设置的。
西哈努克接受并承认了这条边界,呼吁国际社会承认这条不可改变的边界,并在1964年将标有这条边界的地图送联合国存档。
国际法视角下的柏威夏寺领土争端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法视角下的柏威夏寺领土争端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高 翔(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武汉430072)[关键词]柏威夏寺;领土争端;国际法;国际法院[摘 要]柬埔寨、泰国间的柏威夏寺领土争端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联合国国际法院曾于1962年对柬埔寨与泰国间的柏威夏寺领土争端案进行裁判,该裁判对国际领土争端的相关原则进行了阐释和重申,在国际法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对这一裁判进行回顾和解析,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柬埔寨与泰国间关于柏威夏寺的争端,也可对我国边界争端的解决提供某种借鉴。
[中图分类号]D833 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099(2009)04-0009-06The Territory D is pute of P reah V ihear Te mple and It s Revelation to ChinaFro m t 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La wGao X i a ng(I nstitute o f Internati o na lLa w ,W uhan Un i v ersity ,W uhan 430072,Ch i n a)K eywords :Preah V i h ear Te mp le ;Territory D ispute ;I nter national La w;I nternati o na l Court o f JusticeAbst ract :The Territo r y D ispute of Preah V i h ear Te m ple bet w een Ca m bod ia and Tha iland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w orl d .It s i m portant to rethink that the d ispute w as sentenced by the I n ter 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 n1962.The judg m entm ade so m e interpretation and restate m ent about several i m portant r u les o f internati o na l la w ,w hich especia ll y have great infl u ences on the reso l u tion o f internati o na l territo r y d isputes .To m ake study on the j u dg m ent can not only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d ispute of Preah V i h ear Te m ple bet w een Ca mbod ia and Thai land ,but a lso g i v e us a very good re ference to reso l v e the boundary disputes bet w een Ch i n a and o ther countri e s . 领土争端向来被认为是国家间最为敏感的争端,处理不当即可能引发严重的国际冲突,甚至带来战争。
从国际法视角看柏威夏寺争端

华北科技学院国际法作业(论文)柏威夏寺是一座位于柬埔寨与泰国边境上的古代寺庙,柬埔寨和泰国都曾主张对该寺及周边约4.6平方公里的争议领土拥有主权。
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柏威夏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再度引发两国之间的边界主权争端。
而在2011年,双方又多次爆发边界武装冲突,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国际法院已于1962年做出柏威夏寺归属柬埔寨的判决。
1.国际法中关于柏威夏寺的相关内容在国际法上中国家边界的划定问题,国际法院的判决对领土争议的作用,禁止反言等原则等内容都对柏威夏寺的领土争端有一定的规定和借鉴。
1.1国家边界的划定问题按照国际法划定边界,一般需经过三个步骤:1.1.1定界有关国家经过谈判签订边界条约,将商定的两国边界线的主要位置及基本边界走向记载在条约中。
边界条约是确定有关国家划界的母约。
1.1.2标界依边界条约的规定,由缔约国任命代表组成划界委员会,进行实地勘察,并树立界标。
1.1.3制定其他边界文件标界完成后,制定更详细的边界议定书和地图,这是边界条约的子约。
1.2实践中条约、界桩、地图和划定书之间的效力关系当实践中出现边界条约、界桩、地图、划界协定书四大边界证明因素不一致的情况,依据习惯国际法,一般遵从母约大于子约,子约大于地图,地图大于界桩的效力位阶。
因为边界条约是双方当事国意志的体现,具有决定性效力。
2.历史上柏威夏寺领土归属适用的国际法原则柏威夏寺在历史上曾多次为泰、柬两国依据不同的国际法原则或者国际法院的判决而占有。
他们主要依据的国际法原则有条约效力大于边界地图原则、禁止反言原则、国家继承等。
2.1边界条约大于边界地图原则1904年,法国作为柬埔寨的宗主国与暹罗(泰国的原名)就边界问题谈判,签订的条约中规定柏威夏寺归属于暹罗。
而在1907年绘制边界地图时,法国官员故意将柏威夏寺划在柬埔寨一侧。
依据这一原则,柏威夏寺本应归属于泰国。
从国际法角度看柏威夏寺争端2.2禁止反言原则在柏威夏寺案中,国际法院推翻了上述效力位阶,其依据是国际法渊源中的一般法律原则之———禁止反言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法视角下的柏威夏寺领土争端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高 翔(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武汉430072)[关键词]柏威夏寺;领土争端;国际法;国际法院[摘 要]柬埔寨、泰国间的柏威夏寺领土争端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联合国国际法院曾于1962年对柬埔寨与泰国间的柏威夏寺领土争端案进行裁判,该裁判对国际领土争端的相关原则进行了阐释和重申,在国际法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对这一裁判进行回顾和解析,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柬埔寨与泰国间关于柏威夏寺的争端,也可对我国边界争端的解决提供某种借鉴。
[中图分类号]D8331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099(2009)04-0009-06The Territory D is pute of P reah V ihear Te mple and It p s Revelation to China)Fro m t 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La wGao X i a ng(I nstitute o f Internati o na lLa w ,W uhan Un i v ersity ,W uhan 430072,Ch i n a)K eywords :Preah V i h ear Te mp le ;Territory D ispute ;I nter national La w;I nternati o na l Court o f JusticeAbst ract :The Territo r y D ispute of Preah V i h ear Te m ple bet w een Ca m bod ia and Tha iland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w orl d .It p s i m portant to rethink that the d ispute w as sentenced by the I n ter 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 n1962.The judg m entm ade so m e interpretation and restate m ent about several i m portant r u les o f internati o na l la w ,w hich especia ll y have great infl u ences on the reso l u tion o f internati o na l territo r y d isputes .To m ake study on the j u dg m ent can not only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d ispute of Preah V i h ear Te m ple bet w een Ca mbod ia and Tha-i land ,but a lso g i v e us a very good re ference to reso l v e the boundary disputes bet w een Ch i n a and o ther countri e s . 领土争端向来被认为是国家间最为敏感的争端,处理不当即可能引发严重的国际冲突,甚至带来战争。
2008年,柬埔寨与泰国因两国边界上的千年古寺柏威夏寺而剑拔弩张,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¹。
然而,对于这一事件,国内还少有学者从国际法的角度予以认真思考,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º。
柬、泰两国关于柏威夏寺的领土争端由来已久,联合国国际法院也已对该争端进行过裁判。
然而,由于领土争端极强的政治性和民族性,该争端在经过国际法院裁判近半个世纪之后再次引发激烈冲突,一方面引起人们对该争端复杂背景的关注,*¹º[收稿日期]2008-10-31[作者简介]高翔,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国际法专业2009级博士研究生,中共深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预防研究室干部。
2008年7月10日,泰国外交部长诺巴敦宣布将辞去外长一职。
此前一天,泰国宪法法院裁定,诺巴敦与邻国柬埔寨所签署的有关支持柬埔寨将柏威夏寺/申遗0的联合公报违反了国家宪法。
10月15日,双方士兵在柏威夏寺以西约2公里的威尔因特里地区交火,互有伤亡。
参见5柏威夏寺争执升级,泰柬边境交火互有伤亡6,h ttp ://n e w s 1sohu 1co m /20081016/n2600661801s h t m ,l 2008年10月25日。
笔者于2009年7月9日在中国知网以及百度、谷歌上进行相关搜索,除了相关新闻报道外,未发现任何有关柬、泰两国关于柏威夏寺最新争端的国际法研究成果,反而是已故著名国际法学家李浩培先生15年前就于其名著5国际法的概念和渊源6中对国际法院关于柏威夏寺(该书中译为/隆端寺0)的裁判进行过介绍和研究,具体可参见李浩培5李浩培文选6,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288-289页。
另一方面也再次引发人们的相关国际法思考。
一柏威夏寺领土争端的历史柏威夏寺在柬埔寨称为/Preah V i h ear0,泰国人则称之/Khao Phra V i h a m0,汉译为/隆端寺0或/柏威夏寺0。
该寺坐落于柬埔寨与泰国边界扁担山脉的悬崖之上,海拔550米,俯瞰整个柬埔寨平原,建筑气势恢宏。
柏威夏寺由吴哥王国第四位君主耶索华曼一世(Y asovar m anÑ)于公元889年决定修建,期间经历了13位君主,约在1152年正式建成[1]。
柬、泰两国关于柏威夏寺的争端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期。
1796年,泰国趁乱占领了柏威夏寺周围地区;1806年柬埔寨金边王朝的君主夺回了该地区。
1904)1908年,法国作为当时柬埔寨的保护国,与当时的泰国政府(暹罗)就领土边界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
1904年,双方签订了一个条约,规定双方边界线沿着扁担山的分水岭划出,确切的边界将由该条约设立的法暹边界勘查混合委员会划定。
为了划定这部分地区的边界,双方在1906年12月的一次会议上建议混合委员会对扁担山东部进行勘察,以便对该地区有必要的了解。
1907年,混合委员会的法方主席向法国政府报告说这条边界已经确定,但是混合委员会对此没有任何会议记录。
划界的最后阶段是绘制地图,暹罗政府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力量,就请法国政府官员绘制。
地图于1907年由法国绘制完成,法国也于1908年向暹罗政府报告了相关情况。
该地图将柏威夏寺划入柬埔寨一边,并于1908年在巴黎出版后被呈送混合委员会的泰方官员及泰政府作为划界成果,泰方官员及政府均未对该地图提出异议。
1934)1935年间,泰国经勘探证实,地图和实际分水线有差异,按照实际分水线,柏威夏寺应在泰国一边。
不过,当时的泰国政府还是使用那张地图并继续出版。
但是,泰国政府于1949)1952年派兵占领了柏威夏寺,该寺便一直处于泰国管辖之下。
1949年和1950年,法国曾向泰国提出抗议,但泰国未予答复。
1953年柬埔寨独立后,曾试图在柏威夏寺建立权力机关,但最终失败。
于是,柬埔寨于1959年向联合国国际法院提出诉讼,指控泰国政府长期占据柬埔寨领土柏威夏寺,要求泰国政府撤出柏威夏寺并归还寺内文物。
1962年6月15日,国际法院判决柏威夏寺归属柬埔寨,泰国有义务撤出它在该寺内及其周围的柬埔寨领土上驻扎的一切军事和警察力量,并归还相关文物。
尽管泰国对该案的判决深为遗憾,但仍然遵守判决,撤离了该寺。
然而,泰国一直没有放弃过拥有该地区的任何机会。
此后柬埔寨国内政局动荡,自顾不暇,泰国则一直致力于运用各种手段从柬埔寨搜罗所有与圣寺有关的石刻和文物[2]。
2008年7月,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柏威夏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进而再次引发双方已持续300多年的争端。
泰国前总理沙马因支持柬埔寨将柏威夏寺/申遗0而被反对派指斥/卖国0,外长诺巴敦也因代表泰国在双方协议上签字而被迫辞职,柬泰双方更因此而陈兵边界,最后虽然由于双方的克制而没有造成更大伤亡和冲突,但矛盾的解决仍未有期。
二国际法院对柏威夏寺争端的裁判1959年,柬埔寨以双方使用的地图为据向国际法院提出拥有柏威夏寺领土主权的主张。
对此,泰国当时提出了三点反对理由:第一,这张地图未经法暹边界勘查混合委员会批准,没有拘束力;第二,按照1904年条约第1条,泰、柬两国在柏威夏寺地区的国界线应为扁担山分水岭,以此划界柏威夏寺地区应划归泰国;第三,泰国从未接受该地图及在该地图上标明的国界线,从而不接受其拘束。
对于泰国的上述主张,国际法院认为:第一,虽然该地图是以测量官员在扁担山地区的划界工作为根据,但它从未得到混合委员会的正式认可,因此,该地图在出版之初是没有效力的,从而柬埔寨最初获得的关于柏威夏寺地区的权利也是不完整的。
第二,柬埔寨最初关于柏威夏寺地区的不完整权利因为1908)1909年期间泰国政府的行为而成为完整的权利。
因为虽然扁担山东部地区国界线的划定未经混合委员会的正式认可,然而两国政府显然可以利用混合委员会技术成员所完成的工作,采纳其对该国界线的划定。
另外,这幅地图作为划界的结果被送交暹罗政府,当时暹罗政府的外交部长、内务部长以及混合委员会中的泰方委员均从法国得到地图,暹罗政府将从法国得到的50份地图分发给有关部门后尤感不足,还向法国政府索取了50份,分送本国各省省长,却未对此错误提出任何异议。
1909年,混合委员会曾以该地图为蓝本,将该地图复制成袖珍地图册,泰国也未对该地图所划定的国界线提出任何异议。
第三,自1909年至1958年期间,柬埔寨的权利因为泰国的行为进一步得到加强。
此间泰国有很多机会(1925)1926年两国关于某些领土调整的谈判、1937年关于法泰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谈判,以及1946)1947年法泰和解委员会的谈判)可以对该地图所划定的国界线提出异议,主张其无效,却从未提出。
相反,在后两个谈判中,两国都提出了自己的地图,其中均标明柏威夏寺地区属于柬埔寨。
1930年,曾任泰内务部长、时任泰国皇家学会主席的得姆朗哥亲王访问柏威夏寺时受到法国派驻官员的正式接待,并在接待时升起了法国国旗,该亲王和泰国政府对此也都未提出任何异议。
甚至在1934)1935年,泰国政府已经对该地区进行了测量,从而按照它自己的见解发现了该地图上标示的国界线同正确的分水线有差异,却仍未对该地图提出任何异议[3]。
国际法院的法官们认为,泰国政府一直未对地图标出的国界线提出异议,并且多年来一直采纳这一地图,泰国政府的一贯的行为证明其承认了该地图及其所标示的国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