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6 润滑方式与润滑装置
CA6140卧式车床的维修第六章设备润滑、保养和维修

2)挤干用手挤干残留油液。 3)浸泡将油绳、油毡置于盛有清洗液的容器内浸泡24 h。 4)挤干将浸泡后的油绳、油毡捞出后用手挤干,如此反复多次,直至挤
不出脏物为止。 5)浸泡将挤干的油绳、油毡放在与润滑时品牌相同的润滑油中浸泡。 6)安装将已充分吸收润滑油的油绳、油毡重新安装在装置上。
8)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是20世纪中期发展 起来的新型润滑形式。
二、设备润滑装置的清洗和保养
(一)润滑装置的清洗
(1)门油绳、油毡的清洗 油绳、油毡都是用纯羊毛做成的,在润滑装置中起着吸油、过滤和防 尘的作用。当使用到一定期限后,由于残留的脏物堵塞在羊毛纤维的 毛细管,使其润滑性能下降,必须进行清洗,恢复原有的功能。清洗 的步骤为:
面等,擦干净后用油壶浇油润滑。 2)溅油润滑车床齿轮箱内的零件一般是利用齿轮的转动,由轮齿把润滑
油蘸起并飞溅到各处进行润滑。
一、设备润滑作业
3)油绳润滑将毛线浸在油槽内,利用毛细现象把油引到所需润滑的部位, 如车床进给箱就是利用油绳润滑的。
4)压配式压注油杯(俗称弹子油杯)润滑尾座、中滑板、小刀架的进给 丝杠轴承处采用了压配式压注油杯,给这类润滑点加油,必须采用手 推式油枪,用油枪的油嘴将油杯的钢珠压下后,手推油枪筒身,润滑 油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射入油杯。
4)固体润滑剂利用石墨、二硫化钼、二硫化钨等润滑性能良 好的固体润滑剂隔离摩察接触面,形成固体润滑膜。
一、设备润滑作业
(3)润滑的分类
1)动压润滑 通过轴承副轴颈的旋转,将润滑油带入摩 擦表面,由于润滑油的黏性和
油在轴承副中的楔形间隙形成流体动力作用而产生油压,即 形成承载油膜,称为流体动压润滑。动压润滑多用在有一 定速度的主轴滑动轴承(多片轴瓦)上。
汽车构造与拆装(上册)26单元6 润滑系统

机油经出油口被压入发动机内的润滑油道中。外啮合齿轮式机油泵由于
驱动阻力最小,因此工作效率也较高。
项目一 润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2-6-5 外啮合齿轮式机油泵
项目一 润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内啮合齿轮式机油泵。如图2-6-6所示,内齿轮套在曲轴前端, 为主动齿轮,机油通过月牙形隔板左、右的间隙进行输送。由于这种机 油泵内、外齿轮之间有多余空间,因此工作效率较低。
上,以保证机油泵总是吸入最上层较清洁的机油,但油面上的泡沫易被
吸入,造成机油压力降低,润滑可靠性差。 当机油泵工作时,机油从罩的边缘被吸入,经过滤网滤除较大的杂 质后进入机油泵。如果滤网堵塞时,滤网上部产生真空,从而克服滤网 弹性将滤网吸起,滤网中心处的环口离开罩,润滑油便不经过滤网而从 环口直接被吸入机油泵,保证润滑不致中断。
项目一 润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机油的更换周期 机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高温氧化及燃烧物混入等原因影响,将劣 化变质,润滑性能下降。因此,机油应适时更换,机油滤清器也同时更 换。 机油更换周期,因车型和行驶环境而不同(表2-6-1)。如果汽车经 常频繁起步、短距离行驶或在多尘地区使用,机油的更换周期应相应缩 短。
项目一 润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如果使用上述牌号的 单级机油,需要根据季节 和气温的变化经常更换机 油。目前普遍使用多级机 油,例如SAE 5W-30机油, 在低温下使用时黏度与 SAE 5W一样,在高温下使 用时黏度又与SAE 30相同, 因此可以冬夏通用。可根 据车辆所在地气温选择适 当黏度的机油,如图2-6-4 所示。
作时,在进气管内真空度作用下,窜入曲轴箱内的气体经钢丝网、曲轴 箱通气软管和PCV阀被吸入到进气歧管并进入汽缸燃烧。新鲜空气经滤 网和空气软管进入到曲轴箱内,形成不断的对流。在曲轴箱通气软管上 装有止回阀(PCV阀)是为了防止在发动机低速小负荷时进气管的真空 度太大而将机油从曲轴箱内吸出。
设备润滑与密封-PPT精选文档

效果;
(5)合理润滑,节约用油,避免浪费。
润滑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1) 建立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和工作细则,拟定润滑工作人员的职责; (2)搜集润滑技术、管理资料,建立润滑技术档案,编制润滑卡片,指
导操作工和专职润滑工搞好润滑工作;
(3) 核定单台设备润滑材料及其消耗定额,及时编制润滑材料计划; (4) 检查润滑材料的采购质量,做好润滑材料进库、保管、发放的管理 工作;
2.润滑机理
把一种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加到两相互接触物体的摩擦面上,
达到降低摩擦和减少磨损的手段称为润滑。常用的润滑介质有润滑油 和润滑脂。 润滑油和润滑脂有一个重要物理特性,就是它们的分子能够牢固
地吸附在金属表面上而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的性能,这种性能称为油
性。这层薄薄的油膜—边界油膜的形成是因为润滑剂是一种表面活性 物质,它能与金属表面发生静电吸附,并产生垂直方向的定向排列,
隔开,使两个零件表面的机械摩擦转化为油膜内部分子之间的摩擦,
从而减少了两个零件的摩擦和磨损,达到了润滑的目的。
3.摩擦和润滑的分类
根据摩擦物质的运动状态,摩擦可分为静摩擦和动摩擦两大类。 静摩擦是物体刚开始运动,但尚未运动的那一瞬间的摩擦现象。动摩 擦是两个物体在相对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因此静摩擦系数比动摩擦系 数大。 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式,摩擦可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当一个 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并使两个物体在一个点或者一条线 上接触时,这样的摩擦叫滚动摩擦。在干燥状态下,同样材质的两物 料,其滑动摩擦的摩擦系数要比滚动摩擦的系数大10~100倍。 根据摩擦物体的表面润滑程度,摩擦可分为干摩擦、边界摩擦、 液体摩擦、半干摩擦和半液体摩擦等。
1.摩擦的本质
摩擦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彼此作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时,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它发生在两个摩擦物体的接触 表面上,摩擦产生的阻力称为摩擦力。 当两个摩擦表面相互接触时,因为其表面不是绝对平滑的,接 触时一般仅在个别点上发生接触。如图1-1所示,此时,在接触点的 分子引力作用下,能互相结合起来。当物体有相对运动时,这种结 合势必遭到破坏,同时在新的接触点上发生结合。破坏这种结合就 使运动产生了一个阻力。另外,在两接触面上凹凸不平的谷峰之间, 互相的机械啮合运动也会产生一种阻力。因此,总的摩擦力是分子 结合与机械啮合所产生的阻力之和。
润滑系统PPT课件

浮子式集滤器
分流离心式机油滤清器
3) 机油散热器、 冷却器
降低机油温度,保 持润滑油一定的粘 度。
4) 阀门
(1) 限压阀 限压阀用以限制润滑系中机油的最高压力。
(2) 旁通阀 旁通阀用以保证润滑系内油路畅通,当机油滤 清器、机油散热器堵塞时,机油通过并联在这 些部件上的旁通阀直接进入润滑系的主油道, 防止主油道断油。
第7章 发动机润滑系统 1. 概述 2. 润滑油路 3. 润滑系的主要部件 4. 曲轴箱通风装置
摩擦的危害
❖发动机克服摩擦消耗功率,导致有效 功率减小;
❖加速工件表面模损; ❖磨擦生热可能使工件表面烧损,降低
零件的使用寿命。
因此为了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就必须
对相互运动零件表面进行润滑。润滑的 作用是在摩擦表面上覆盖一层润滑油, 使相互运动的零件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薄 的润滑油膜,以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 率损失,减轻零件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将润滑油送到运动部件表面而实现润滑 的系统称为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2) 强制通风
从曲轴箱抽出的气体导入发动机的进气管,吸入气缸再 燃烧。这种通风方式称为强制通风,汽油机一般都采用 这种曲轴箱强制通风方式,这样,可以将窜入曲轴箱内 的混合气回收使用,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
4. 曲轴箱通风装置
•机油
(1)“SAE”用来评定机油粘度,后面跟随的数字由5至50不等, 数字越大机油越稠,反之越稀。冬季润滑油: SAE0W、 SAE5W、 SAE10W、 SAE15W、 SAE20W、 SAE25W;非冬季润滑油有: SAE20、 SAE30、 SAE40、 SAE50。 SAE10W-30?
(2)“API”是评定机油优劣级数的,它用“S”表示汽油, “C”表示柴油,随后的英文字母表示机油级别。“A”是最低 级,“H”是最高级,常用的有“C”、“D”和“F”等级别, 例如“API CD”就表示“API”标准中用于柴油机的“D”级机 油。
9种润滑方式

1、手工润滑由操作工使用油壶或油枪向润滑点的油孔,油嘴及油杯加油称为手工给油润滑,主要用于低速、轻载和间歇工作的滑动面、开式齿轮、链条以及其他单个摩擦副。
加油量依靠工人感觉与经验加以控制。
2、滴注润滑依靠油的自重通过装在润滑点上的油杯中的针阀或油绳滴油进行润滑。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给油量不容易控制,振动、温度的变化及油面的高低,都会影响给油量。
不宜使用高粘度的油,否则针阀被堵塞。
3、飞溅润滑浸泡在油池中的零件本身或附装在轴上的甩油环将油搅动,使之飞溅在摩擦面上。
这是闭式箱体中的滚动轴承、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链传动、凸轮等的广泛应用的润滑方式。
零件的浸泡深度有一定的限制。
浸在油池中的机件的圆周速度一般控制在小于12m/s,速度过高,搅拌阻力增大,油的氧化速度加快,速度过慢影响润滑效果。
4、油环与油链润滑依靠套在轴上的油环或油链将油从油池中带到润滑部位。
如图所示,套在轴1上的油环2下部在油池中,当轴旋转时,靠摩擦力带动油环转动,从而把油带入轴承中进行润滑。
5、油绳与油垫润滑一般是与摩擦表面接触的毛毡垫或油绳从油中吸油,然后将油涂在工作表面上。
有时没有油池,仅在开始时吸满油,以后定期用油壶补充一点油。
主要应用于小型或轻载滑动轴承。
这种方法主要优点在于简单、便宜,毛毡和油绳能起到过滤作用,因此比较适合多尘的场合。
但由于油量小,不适用于大型和高速轴承,供油量不宜调整。
6、自润滑自润滑是将具有润滑性能的固体润滑剂粉末与其他固体材料相混合并经压制、烧结成材,或是在多孔性材料中浸入固体润滑剂;或是用固体润滑剂直接压制成材,作为磨擦表面。
这样在整个磨擦过程中,不需要加入润滑剂,仍能具有良好的润滑作用。
7、油雾润滑油雾润滑系统由油雾润滑装置、管道和凝缩嘴组成。
油雾润滑装置主要由分水滤气器、调压阀及油雾发生器组成。
油雾润滑主要用于高速滚动轴承的高温工作条件下的链条等。
此方法不仅达到润滑目的还起到冷却和排污作用,耗油量小。
设备润滑原理与方式

设备润滑润滑是所有运动机械设备采用的减少接触面间磨擦、磨损和发热,降低噪音、冲击、振动和动力消耗,延长使用寿命的必须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对水泥厂设备而言,或多或少处于多粉尘、高温度、低转速、重负荷和重载启动工况,合理润滑显得更为重要。
一.润滑原理和润滑方式1.润滑原理润滑剂包括润滑油、润滑脂和固体润滑剂三大类,两个摩擦副间条件不一样、选用的润滑介质不一样,其润滑机理也就不一样,通常可分以下几种:1)液体润滑:一个摩擦面相对另一静止的摩擦面以一定的方向和速度运动的同时也将润滑油带入,在两个摩擦副间形成一个稳定的油膜,摩擦副间始终不接触、基本无磨损,且摩擦系数低,因此从润滑本身来说,这种方式是最理想的,但要获得这种润滑方式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载荷不过大:载荷必须小于油膜的承载力;b.足够高的速度:速度高、带油量大、形成油膜的能力强;c.适合的油楔结构和高的光洁度:表面要有利于形成油膜;d.合适的润滑油粘度。
(润滑剂一般都用润滑油)2)边界润滑:液体润滑条件苛刻,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不了,而是处于一种液体到摩擦面直接接触的临界状态,这时润滑剂在摩擦表面间有一层极薄的油膜(较液体润滑薄得多),在相对运动过程中,易被表面间凸出部分破坏,造成金属间直接接触,即处于边界润滑状态,它虽没有液体润滑理想,但也能有效地减轻磨损、降低摩擦系数。
根据润滑剂特性的不同,形成边界膜的机理分以下二种:a.吸附膜:由润滑剂中的某些极性分子(如脂肪酸、硬脂酸类)吸附在表面形成,影响因素有温度、速度和载荷(温度超出范围吸附膜失效,摩擦系数增加;速度增加摩擦系数下降直到一定值;载荷不过大过小,摩擦系数基本不变,过大吸附膜脱吸)。
不适合在高温、高速、重载的工况下使用。
b.反应膜:由某些活性元素(如硫、磷)与摩擦面起化学反应形成。
与吸附膜相反,反应膜在一般载荷下效果并不好,只有在极压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极压状态下,常因过载、冲击、高温等情况,使极压膜破裂,这时油中极压添加剂再与破膜后漏出的新金属起反应,生成新极压膜,如此反复。
常用润滑油润滑方法和装置

常用润滑油润滑方法和装置1.手工给油装置由操作工使用油壶蛴颓瓜蛉蠡 愕挠涂祝 妥旒坝捅 佑统莆 止じ 腿蠡 饕 糜诘退佟⑶嵩睾图湫 ぷ鞯幕 妗⒖ 匠萋帧⒘刺跻约捌渌 ジ瞿Σ粮薄<佑土恳揽抗と烁芯跤刖 榧右钥刂啤?2.滴油润滑滴油润滑主要使用油杯向润滑点供油。
常用的油杯有:针阀式注油杯、压力作用滴油油杯等。
油杯多用铝或铝合金等轻金属制成骨架,杯壁的检查孔多用透明的塑料或玻璃制造,以便观察其内部油位。
1)针阀式注油杯这种注油杯的滴油量受针阀的控制,油杯中油位的高低可直接影响通过针阀环形间隙的滴油量。
2)压力作用滴油油杯这种油杯的底面有一个针阀,其阀杆通过油杯上的操作缸伸出外部连接调节螺母。
阀的起闭由压缩机的排气通过弹簧压着的活塞加以控制,并可用阀杆上的螺母来调节油杯的滴油量。
3)跳针式润滑油杯这种润滑油杯一般直接装在摩擦副上,通过摩擦副轻微的垂直振动产生泵送的作用,使油洞着跳针下降而润滑摩擦副。
4)热膨胀油杯这种油杯由摩擦副的温度变化来控制。
摩擦副中的温度变化通过油杯的金属管传到油杯的上腔使其中的空气膨胀或收缩。
当空气膨胀时,油杯上面空腔内的气压增大,强迫少量润滑油流出油杯送入摩擦副;而在空气收缩时,油流即停止,如是连续不断地动作。
这种油杯在某些要求先加油然后起动摩擦副上不能应用。
5)连续压注油杯这种连续压注油杯由于其下面储油器能保持着不变的油压,所以能保证自动均匀的供油。
6)均匀滴油油杯润滑油从上面储油器经过连在浮飘上的阀,补充到下面的储油器,送往摩擦副的油量靠针阀来调节。
7)活塞式滴油油杯它的滴油量可通过杯上的杠杆机构来调节。
3.油绳和油垫润滑油绳和油垫润滑方法是将油绳、毡垫等浸在润滑油中,应用虹吸管和毛细管作用吸油。
所使用油的粘度应低些。
油绳和油垫等具有一定过滤作用,可保持油的清洁。
油垫润滑一般应用于加油有困难或不易接近的轴承,但所润滑的表面的速度不宜过高。
油垫从专用的储油槽中吸进润滑油经供给与它相接触的轴颈。
第六章润滑与润滑剂-PPT精品文档

y
另外,A板和B板都不能向上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渗透润滑油,(Wh W0) 必是表示两板
dh 本身的距离变化,故可以用 d t 代替。而实际上稳定运转时,油膜厚度是不 该变化的,因此常令 d h =0
dt
上式简化为:
(h 3 p )(h 3 p ) 6(U h )
油楔中取一微小单元体,底面积为dxdy,高 为h.润滑油可以从x、y、z
三个方向流进和流出该单元体。
设在单位宽度上沿x和y方向的容积流量分别为qx和qy.
沿x方向流入的容积流量为:
qxdy,流出的容积流量为:
(qx+
qx x
dx
)dy,
式中 q x 是沿x方向容积流量的变化。
x
沿y方向流入元单位的容积流量为 : qydx,
小单元体。
(2)单元体的左表面受压力强度为P,
作用压力为Pdydz。
右表面受压力强度为(p+
p x
dx),
相应的作用压力为(p+
p x
dx)dydz。
式中
p x
是压力沿X方向的变化梯度。
(3)底面受剪应力 ,剪力为: dxdy ,
而顶面上受剪应力(
z
dz
),其相应的作用剪力为(
三、润滑的作用及常见摩擦(润滑)状态
1、润滑的作用 摩擦是消耗能源的原因;磨损是降低机械零件使用寿命,消
耗材料的原因。 而润滑则是减少摩擦、节约能源;减少磨损节约材料的有力
手段和有效措施。 所谓润滑,是在具有相对运动二个物体的接触表面间,注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6
润滑方式与润滑装置
中国矿业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Outline
常用润滑方法
几种典型零部件的润滑
z 滑动轴承的润滑
润滑方法
z 润滑方法是根据机械设备的工况要求而确定的,并随着机械设备使用要求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完善。
润滑方法的类型很多,有时需要同时采用几种润滑方法,故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润滑方法。
通常选择润滑方法时主要应考虑下列因素。
常用的润滑方法分类及应用
润滑方法润滑装置分类
润滑系统及润滑方法确定以后,就可以根据其具体要求选择适
当的润滑装置。
润滑装置通常分为:手工给油装置;滴油润滑装置;油绳、油
杯润滑装置;压力循环及强制润滑装置;油浴、飞溅润滑装
润滑装置零部件
组成上述各种润滑装置的零部件有:注油器、油环、油杯、油链、油轮、油垫、油绳、油泵、油箱、油阀、油管、分配器、过滤器、净化器、加热器、冷却器以及监6.1 几种典型零部件的润滑 滑动轴承的润滑
滚动轴承的润滑
z 润滑材料和润滑方式的选用通常可按下列经验公式估计:
3
pv
k =
DL
F p /= 润滑油的选用
z 滑动轴承对润滑油的要求有:适当的粘度;具有较高的散热能力:较好髓抗氧化安定性;较好的油性;对轴承滑动轴承的润滑
润滑脂的选用
z 滑动轴承用的脂,其选择要求是:具有合适的针入度;滴点一般应高于工作温度(20~30) ℃;能适应工作环境滚动轴承的润滑
z 滚动轴承对润滑油的要求是:具有较好的油性;高
z滚动轴承润滑油、脂的选用参考表。
z润滑方式选用
滚动轴承的润滑
滚动轴承的润滑
z在选择润滑油牌号时,主要根据所需油的粘度(可用图表
法),然后根据相应的载荷来确定油的牌号。
z滚动轴承润滑油的消耗量按下式计算:
Q=0.075DL g/h 式中Q--润滑油的消耗量,g/h;z齿轮副的工作特点是高副接触,接触处自压力很高,并且啮台时间非
齿轮副的润滑
z选择齿轮润滑油及润滑方式的主要依据是齿轮的工作面压力、速度、环境及工作条件(温度、水份等)。
一般应选用带有极压添加剂的齿轮油。
润滑方式可根据齿轮导轨的润滑
z导轨有滑动导轨和滚动导轨两种,滚动导轨采用脂润滑,而滑动导轨在一般条件下多采用油润滑。
机床导轨在低速滑动时,处于混合摩擦或边界摩擦状态,常常会出现爬行
6.2 润滑系统
z润滑系统是指向润滑部位供给润滑剂的一系列供润滑系统设计的一般要求
(1)应尽量减少系统中所用润滑材料和装置的类别。
在保证主要部位良好润
滑的条件下能兼顾到系统中的其他润滑点的润滑。
(2)应保证润滑剂的供应连续、均匀及油量充足。
润滑系统的主要设备
油润滑系统:油润滑系统
一般由油箱、油泵、油
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的主要设备——油箱
油箱是用来储存全部润滑油、散热、沉淀杂质和水分、分离油中气泡。
润滑系统的主要设备——油泵
油泵的怍用是将润滑油压送到各润滑部位。
其工作压力一般在(3~6)×105pa 。
一般常用的油泵有齿轮泵、回转活塞泵、柱塞泵、叶片泵、螺杆泵等。
润滑系统的主要设备
式中d——油管内径,mm;
v
Q d /63.4= 油管用来连接系统中各元件并输送润滑油,油管直径可按下式计算:
润滑系统
¾大型、重要的机械设备大多采用集中供油润滑系统。
集中供油润滑系统的类型设计见下表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
集中供油润滑系统设计的步骤
①参照集中供油润滑系统的类型表,确定润滑系统的方案。
②根据设备对润滑性能的要求,初定工况参数及润滑装置的
几何尺寸。
润滑系统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XH2-6.3~XH2-125工作原理
¾压力循环润滑多用于具有许多润滑点的单机或由几台机器组成的成套
生产线的润滑系统,一般包括油泵、电动机、分配装置、管路、阀
门、过滤器、油箱、冷却器、热交换器,以及指示仪器、报警器、监
测仪表等装置。
通常可设计为标准的成套润滑站。
¾表2-3所列为重型机械行业标准JB/ZQ 4586-86稀油润滑装置(XHZ系
列)的统一参数性能。
XHZ系列稀油集中润滑装置可控制供油压力、
流量及温度,具有自动报警系统,适用于机床、锻压机械、内燃机、
汽轮机、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及轧钢机械等,属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
重要机械设备的润滑系统。
XH2-6.3~XH2-125稀油润滑装置外形图润滑系统
流出式自动脂润滑系统简图脂润滑系统
在各种机械设备中,除了广泛地采用油润滑外,在许
多摩擦副中还采用了润滑脂润滑。
例如:高炉炉顶设
备的某些摩擦副;各种冶金起重机上的某些润滑点;
轧钢机轴承垄与饥架窗口的平面摩擦副;辊道组的轴
承等。
在人工加脂有一定困难对,则必须采用干油(润滑
润滑系统
集中供脂润滑系统的类型
除了采用单独分散的人工定期向润滑部位添加润滑脂外,对于
大型机械设备,其润滑部位较多或有特殊要求时,应采用集中
供脂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手动集中供脂润滑系统
环式集中供脂润滑系统单线顺序式集中供脂润滑系统
流出式自动集中供脂润滑系统润滑系统
机械设备润滑系统示例
z动静压轴承润滑系统。
动静压轴承是兼有动压轴承和静压轴承特点的新型
轧机用动静压轴承润滑系统线材轧机用动静压轴承润滑系统滑动轴承试验台润滑系统双线供油润滑装置
¾本装置的特点是在端式电动泵2上装有带控制盘的自动给油装置。
给油主管7采用起始于泵、终止于压力调节阀9,且给油主管7与供油点数目相当的分配阀5相连。
该装置可z链式传送机供油润滑装置¾图2-11为链式传送机供油润滑装置。
润滑系统
¾本装置的特点是采用平行链节机构和管状油枪,对于任何移动物体的轴承蚜可连续自动而准确地供应定量的润滑脂,所有操作均采用气压式。
它适用于炼铁厂、烧结厂、
润滑系统
z喷淋供油润滑装置¾图2-12为喷淋供油润滑装置
¾本装置的特点是,可对所有不带管接头的链式输送机的供油部位自动进行定量、定时的喷淋给油,操作采用气压式。
它适用于汽车、家电器具装配线上的吊式输送机链节z扎机轴承油气润滑系统¾油气润滑是借助于压缩空气流动,沿管路将油送至各润滑点,其润滑效果好。
润滑系统
z油雾润滑系统
油雾润滑以压缩空气为动力使油液雾化,流经管道,由凝缩嘴凝缩后喷至润滑部位。
由于油雾润滑的冷却效果好,故适用于大型、高速、重载的齿轮及滚动轴承等部位的润滑。
润滑系统
z内燃机润滑系统
不同的内燃机采用不同类型的润滑系统。
图2-15为一般内燃机压力润滑系统。
显然,润滑系统包括机油泵、滤清器、油管、油道、油底壳以及冷却器等。
七、润滑装置
单体供油装置
油壶,油杯,油枪
滴油式油杯油芯式油杯
油环
油链
自动注油器•集中供油装置
a) 简单的少数点位集中供油
b) 设备中心、车间及工厂级集中供油
泵站+(稳压+冷却)+过滤+分配器+工位润滑
润滑工具
手工操作 手动黄油泵或黄油枪 电动黄油枪
气动黄油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