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浮萍篇》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精品】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

【精品】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

【关键字】精品古文一、填空题。

(1*10)2、诗歌赏析。

(2*9)三、名词解释。

(4*4)四、简答题。

(4*8)五、论述题。

(2*12)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辣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曹操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比如汉乐府的《薤露》和《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

●3、曹丕,《典论》。

●4、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此诗写一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

《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始于曹丕《典论·论文》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幹、刘祯、阮瑀、应玚七人。

其中孔融年辈较长,且在建安十三年被杀,因此实际上只有六人参加了邺下时期的文学活动。

其中王桀、刘祯的成就最突出,钟荣《诗品》列之于上品。

王桀的诗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刘勰许为“七子之冠冕”。

●6、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茱萸

茱萸

繁殖方法
茱萸的繁殖方式包括压条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和播种繁殖。
主要价值
园林
药理
茱萸山茱萸科植物多为乔灌木,树干挺拔,树形高大,冠幅宽阔,枝叶繁茂,分枝较高,生长迅速,寿命长 且耐寒和耐旱能力也较强,对土壤和光照的要求较低,很适于作行道树,可植于庭园角隅、草坪、林缘。
茱萸吴茱萸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的功效,多用于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 腹痛、五更泄泻等症。《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吴茱萸“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 理。”《名医别录》中记载吴茱萸“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药性论》中记载吴茱萸“主心腹疾, 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 气。”《本草纲目拾遗》还记载吴茱萸有“杀恶虫毒,牙齿虫匿”之功效。
谢谢观看
茱萸雅号“辟邪翁”,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 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 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三国魏曹植《浮萍篇》:“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西京杂记》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吴伟业《丁亥之秋王烟客招予西田赏菊》诗:“秔稻将登农父喜,茱萸徧插故人怜。”参见“茱萸囊”。 茱萸在唐宋咏重阳的诗词中经常提到它,这些写到茱萸的诗词主要有四种内容:一是佩带茱萸囊于臂肘;二 是插茱萸于发冠;三是饮茱萸酒;四是以茱萸节、茱萸会代替称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诗词鉴赏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

诗词鉴赏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

诗词鉴赏浮萍寄清水。

随风东西流。

关注我哟☀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中国好诗词打造最纯粹的诗词分享平台!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

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体验,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

欢迎各位关注,同时也欢迎各位投稿!浮萍,又称:青萍、田萍、浮萍草、水浮萍、水萍草,是浮萍科水面浮生植物。

叶状体对称,表面绿色,背面浅黄色或绿白色或常为紫色,全缘,具3根不明显叶脉;背面垂生白色丝状根1条;叶状体背面具囊,新叶状体于囊内形成浮出,以短柄与母体相连,随后脱落;雌花具胚珠1枚;果实近陀螺状;种子具凸出的胚乳并具纵肋。

生于水田、池沼或其它静水水域,常与紫萍混生,形成密布水面的飘浮群落,由于本种繁殖快,有如李时珍所云:“一叶经宿即生数叶”,通常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

全草可作家畜和家禽的饲料。

以带根全草入药,性寒,味辛,功能发汗透疹、清热利水,主治表邪发热、麻疹、水肿等症。

浮萍篇魏晋-曹植浮萍寄清水。

随风东西流。

结发辞严亲。

来为君子仇。

恪勤在朝夕。

无端获罪尤。

在昔蒙恩惠。

和乐如瑟琴。

何意今摧颓。

旷若商与参。

茱萸自有芳。

不若桂与兰。

新人虽可爱。

无若故所欢。

行云有返期。

君恩傥中还。

慊慊仰天叹。

愁心将何愬。

日月不恒处。

人生忽若寓。

悲风来入怀。

泪下如垂露。

发箧造裳衣。

裁缝纨与素。

《浮萍篇》是魏晋时期文学家曹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诗属相和歌辞,清调曲。

开篇两句,诗人以浮萍起兴,比喻荏弱女子,她必须依附在水中才能够生活(这里的水比喻男子和丈夫)。

尽管如此,浮萍的命运还是飘忽不定的,只能“随风东西流”,任人摆布,孤立无助。

青青水中蒲其二唐-韩愈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诗人以不同方式作反复回环的表现。

开始两句诗是比,以蒲草“长在水中居”象征女主人公长在家中居住,不能相随夫君而行。

又用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水漂流的浮萍来反衬,言蒲不如浮萍之能相随。

所以,思妇寄语浮萍,无限感慨。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到底是什么植物?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到底是什么植物?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到底是什么植物?展开全文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到重阳节了。

每到重阳节,就会让人想起王维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就已形成,唐代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沿袭至今。

民间有九月九日登高风俗,故有“登高节”之称,也叫“茱萸节”、“菊花节”。

《西京杂记》中说:“汉武帝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饼,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最具神话色彩的是南朝梁吴均在《续齐谐记》中的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东汉方士)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如言,齐家登山。

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只是“茱萸”到底为何物呢,迄今争议不断,有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草茱萸都诸般说法,各有各的道理。

这几种植物虽名相近,然皆不同类,有木本者,有草本者;科目也别,有属山茱萸科者,有属芸香科者。

不是一种植物,强混在一起,皆以“茱萸”为名,那么古人重阳插戴者,究竟是哪个“茱萸”呢?茱萸纹锦覆面一、唐诗中对茱萸的记载写下“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人王维生活于唐代。

那么我们就从唐诗的记载中,来寻找和确定茱萸的性状特征。

为树,有叶、花、枝。

《长安贼中寄题江南所居茱萸树》(唐·武元衡):手种茱萸旧井傍,几回春露又秋霜。

今来独向秦中见,攀折无时不断肠。

《出歌》(魏晋·孙楚):“茱萸出芳树颠。

”《茱萸女》(南北朝·萧纲):“茱萸生狭斜,结子复衔花。

”抛球乐(唐·冯延巳):“茱萸微绽菊花开。

”《古意曲》(唐·刘瑶):“茱萸花坠相思枕。

”《乌栖曲》(唐·张籍):“宫鸟晓鸣茱萸枝。

”杂歌谣辞其二李夫人(唐·李商隐):“剩结茱萸枝。

”乌栖曲(唐·张籍):宫鸟晓鸣茱萸枝。

七哀诗_曹植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七哀诗_曹植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七哀诗_曹植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七哀诗曹植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七哀诗魏晋曹植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译文明月照在高楼之上,洒下的光芒在楼上游移不定。

楼上有一位哀愁的妇人,正在悲哀的叹息。

请问楼上唉声叹气的是谁?回答说是异地客旅者的妻子。

丈夫离开超过了十年,妾身常常一个人。

夫君像是路上的轻尘般飘忽,妾身像是污浊的水中的淤泥。

浮尘和沉泥各自相异,什么时候才能相互汇合相互和谐?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西南风,在人间消失而进入夫君的怀抱中!夫君的胸怀早已不向我开放了,我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注释七哀:该篇是闺怨诗,也可能借此“讽君”。

七哀作为一种乐府新题,起于汉末。

流光:洒下的月光。

余哀:不尽的忧伤。

宕(dàng)子:荡子。

指离乡外游,久而不归之人。

逾:超过。

独栖(qī):孤独一个人居住。

清:形容路上尘。

浊(zhuó):形容水中泥。

“清”、“浊”二者本是一物。

浮:就清了。

沉:就浊了。

比喻夫妇(或兄弟骨肉)本是一体,如今地位(势)不同了。

逝:往。

君怀:指宕子的心。

良:很久,早已。

赏析诗人自比“宕子妻”,以思妇被遗弃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挤的境况,以思妇与丈夫的离异来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甚于路人”、“殊于胡越”。

诗人有感于兄弟之间“浮沉异势,不相亲与”,进一步以“清路尘”与“浊水泥”来比喻二人境况悬殊。

“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暗吐出思君报国的衷肠;而“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则对曹丕的绝情寡义表示愤慨,流露出无限凄惶之感。

全诗处处从思妇的哀怨着笔,句句暗寓诗人的遭际,诗情与寓意浑然无间,意旨含蓄,笔致深婉,确有“情兼雅怨”的特点。

这首诗的起句既写实景,又渲染出凄清冷寂的气氛,笼罩全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运用了“兴”的手法带出女主角的背景:明月高照,思妇独倚高楼,对影自怜,思念远方的夫君。

曹植的诗_曹植的诗歌鉴赏

曹植的诗_曹植的诗歌鉴赏

曹植的诗_曹植的诗歌鉴赏两汉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虏骑一作:胡骑)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名编一作:名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两汉•古诗三百•乐府•写人•爱国•魏晋南北朝诗•杂曲歌辞•写人•爱国七步诗两汉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菽一作: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杂诗七首·其四两汉曹植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梁甫行魏晋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草野一作:草墅)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薤露行两汉曹植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

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

吁嗟篇两汉曹植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飘飖一作:飘飘)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

(株荄一作:根荄)野田黄雀行两汉曹植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门有万里客行两汉曹植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重阳丨古诗词中赏茱萸

重阳丨古诗词中赏茱萸

重阳丨古诗词中赏茱萸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

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

汉族民间风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

《西京杂记》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茱萸王维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

山中倘留客,置此茱萸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拟古诗何思澄故交不可忘,犹如兰桂芳。

新知虽可悦,不异茱萸香。

妾有凤雏曲,非为陌上桑。

荐君君不御,抱瑟自悲凉。

九日陪京东马殿院会叠嶂楼梅尧臣谁言天去远,山上有楼台。

峰色引溪色,共入茱萸杯。

行当登泰山,云扫日月开。

柏乌与城乌,两处休鸣哀。

九月十一日书事苏辙东墙瘦菊早开花,九日金钿已自嘉。

黍麦候迟初响罋,米盐法细未还家。

泼醅昨夜惊泉涌,洗盏今晨听妇夸。

归采茱萸重一醉,不须怪问日时差。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二首其一李白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

彤襜双白鹿,宾从何辉赫。

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

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

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

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

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

送裴图南王昌龄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秋夜陆游老觉人间岁月遒,愔愔窗户一灯幽。

读书已废虚长夜,护塞无共负盛秋。

病齿何堪食粱肉,残躯惟念制衣裘。

重阳卧看登高侣,满把茱萸只自愁。

次韵知郡安抚九日南楼宴集三首范成大双旌暮卷小舂容,画栋云生笑语中。

但觉山光侵酒绿,不知日脚染溪红。

控临缥缈疑无地,指点虚无欲驭风。

谁遣玉蟾催骑吹,归来人影在朦胧。

珠履参陪北海觞,仍邀拥节旧中郎。

碧城香雾连天暝,黄叶霜风卷地凉。

试论曹植诗歌艺术成就

试论曹植诗歌艺术成就

试论曹植诗歌艺术成就对曹植的诗歌,解放后的六十年代,学术界曾经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讨论。

在这次大讨论中,许多学者对曹诗颇多贬斥之辞,这集中体现在郭沫若、张德钧和廖仲安等先生的著作中。

郭沫若先生在《论曹植》1一文中,从批评王通、丁晏等人对曹植的评价入手,对曹植和他的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认真地说,曹子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大半是封建意识凑成了他,人们要忠君,故痛恨曹操、曹丕,因而也就集同情于失宠的曹植。

这一段话,集中反映了郭沫若先生对曹植诗的总的见解。

在他看来,曹植的诗并没有什么艺术成就可言,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过是封建文人吹嘘所致。

郭沫若先生在对曹植大加贬斥的同时,又处处以曹丕作反衬,“曹丕恰恰和他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

对郭沫若先生的这一观点,当时就曾有人著文商榷,表示异议2,但附和者亦不少。

廖仲安先生在《关于曹植的几个问题》3一文中,明确表示赞成郭氏观点。

他说:我在搜集曹植的传记材料和阅读曹植诗歌的过程中,越来越相信郭沫若的分析。

当时,张德钧先生也著文参加了讨论,他在《关于曹植的评价问题》4一文中,也持有和郭沫若先生相似的观点。

他明确指出:(曹植的作品)都没有出离曹植个人利益得失的情况,要说已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恐怕结论下得早一点。

不可否定,郭沫若等先生在对曹植的具体评论中,当然也有他们的合理成份,但是,笔者认为,他们对曹诗的总体评价实在是有失偏颇,对曹诗还有待于我们今天重新加以认识。

曹诗究竟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成就,曹植究竟在建安诗坛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人们的“封建意识凑成的”,还是他的诗歌创作的实际成就确定的,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粗浅的论述,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一个作家的文学成就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他的作品的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评价曹诗的艺术成就,也首先必须以他的诗作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为依据。

曹植现在诗篇共八十多首,是建安时期的诗人中给后人留下诗歌最多的一位。

把曹植的这些诗歌综合起来考察,不难发现,反映社会动乱,关心民生疾苦,这是曹植诗歌最有价值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植《浮萍篇》诗词赏析
浮萍篇
魏晋:曹植
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

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

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

在昔蒙恩惠,和乐如瑟琴。

何意今摧颓,旷若商与参。

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新人虽可爱,无若故所欢。

行云有返期,君恩傥中还。

慊慊仰天叹,愁心将何愬。

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

悲风来入怀,泪下如垂露。

发箧造裳衣,裁缝纨与素。

译文
浮萍依附在清水上,随着风儿四处漂流。

成年束发辞别父母,成为了夫君的伴侣。

从早到晚恭敬勤恳,遭受罪怨毫无缘故。

从前蒙受您的恩惠,如奏琴瑟欢乐和穆。

为何现在岁月蹉跎,远隔如商与参两宿。

茱萸自有它的香气,却不如肉桂和兰芷。

新人即使令人怜爱,不如过去所爱的人。

流云有返回之时,您的爱也许回转中途。

悲伤地仰天叹息,忧心将到哪里去倾诉?
日月不会永在天上,人生短暂如同寄宿。

悲伤的风吹入帷帐,泪水跌落像滴露珠。

打开箱子制作衣裳,裁剪缝纫洁白绢布。

注释
浮萍:一种水生植物,比喻无依无靠,随波漂流的女子。

结发:汉族婚姻习俗。

一种象征*结合的仪式。

当*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

仇:伴侣。

恪勤:恭敬勤劳。

无端:一作“中年”。

瑟琴:出自《诗经》,“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摧颓:蹉跎。

桂应为樟科肉桂,非桂花。

兰为何种植物,今尚有争议。

可爱:一作“成列”。

不:一作“无”。

所:一作“人”。

寓:一作“遇”。

怀:一作“帷”。

发:打开。

一作“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