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作文思路的六把金钥匙

合集下载

写好高考作文的金钥匙

写好高考作文的金钥匙

名人名言……………………………………●…“比”———写好高考作文的金钥匙评价作文,主要涉及立意、构思、选材、语言等方面。

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在评分时,特别关注立意和语言两方面:意深言精的为一类卷(63—70分),意清言明的为二类卷(56—62分),意平言平的为三类卷(42—55分),意偏言嫩的为四类卷(28—41分)。

的确,立意是文章的灵魂,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如果“文质兼美”,则必得高分。

而高分作文必然在“立意的深刻性、语言的有文采、选材的丰富性、构思的有创新”等发展等级方面有一个或几个亮点。

所以,高考作文要在锁定基础分的同时力争发展分,尤其要在立意、语言等方面寻找提升空间。

笔者认为:“比”———比较、对比的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写好高考作文的金钥匙,帮助学生成功地攀升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比”在高考作文指导中的具体运用。

一、与不同类次作文比高下高三作文,几乎每周都要练写一篇;教师很难做到精批细改,往往只是评判一个分数。

讲评时为了更有针对性,可以把一个班的习作分成本班内的一、二、三、四类卷,找出每一类的代表作进行重点讲评。

这时,需要同学们自觉地对号入座,分清自己的作文属于哪一类次,然后与高于或低于自己作文类次的被重点讲评的代表性习作比较高下,进而汲长补短。

例如,以“为了明天”为题作文,刘洋同学作文得分为52分(满分70分),他是从“‘为了明天’该怎么办”◎仲玉梅梦是我们真实意向的反映。

但分析和理解它们则需要一定的艺术。

[法]蒙田《随笔集》名人名言……………………………●的角度立意,围绕“为了明天反省昨天、为了明天奋斗今天、为了明天计划明天”三个方面展开议论,论据皆选用自我生活素材。

当老师讲评本班的“三类卷”———习作只是一味罗列“屈原为了明天舍弃生命、爱迪生为了明天继续实验、中国军民为了明天浴血奋战”等论据———45分作文时,刘洋会发现自己的作文与之相比要高出一筹:自己的作文有明晰的分论点、思路严谨;从而明确议论文写作不能只是机械堆砌材料。

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法

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法

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法材料作文的写作一般要有这样六个步骤:一、引述材料引述材料即用简洁、概括性强的语言总述所给的材料。

引材料,要抓取材料中为文所用、凸现主旨的关键词句,开篇入题,而不是照抄照搬原材料,或滥引瞎引。

正确的做法是为“文”而引,并且要引得自然,要恰到好处。

下面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一位同学读书时偶然发现了前人这样一句名言“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

”他很欣赏这句话,便把它讲给他的好朋友。

而他的朋友却不以为然,随口说道:“涉浅水者尚有鱼虾可食,涉深水者喂蛟龙也。

”两个人于是争论起来。

请你针对以上两个人的争论,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下面以我所教班级学生的作文为例,谈谈看法。

这位同学的作文题目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开头是这样写的:材料中前一位同学所欣赏的“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这句名言,似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同宗同义。

对此,我也深表同感。

凡是畏首畏尾、畏惧不前,不敢越雷池半步,怎么能够成功?凡是没有“涉深水”的勇气、“入虎穴”的精神,怎么会有“得蛟龙”、“得虎子”的喜悦呢?这里开篇引入的文字,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开宗明义。

这是为文而引,引得恰到好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评议材料评议材料就是紧扣所引的材料进行分析评价,推敲材料的深层含义,挖掘材料的底蕴,为观点的提出作准备。

上面同学的作文开头,从“对此”到“怎么会有‘得蛟龙’、‘得虎子’的喜悦呢?”都是“议”的文字,“评”的范例。

击中肯綮,入木三分。

三、亮出观点亮出观点就是在对材料引述、议论、评析的基础上亮出自己的观点。

这个观点,是作者对材料中揭示出的事理或哲理总的看法。

作者或赞成,或反对;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下面再看一看这位同学是如何亮出观点的:由此看来,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非得具备“涉深水”和“入虎穴”的素质不可。

这位同学的观点是在开篇三言两语地对材料进行分析评价之后得出的,既紧扣了材料,又点了题目,亮出了观点,更为全文张了本,起到了一石三鸟的功效。

送你三把金钥匙——打开作文思路例说

送你三把金钥匙——打开作文思路例说

送你三把金钥匙——打开作文思路例说
闫会才
【期刊名称】《中学文科:高中》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在考场上,拿到作文题,最怕的是打不开思路,大脑一片空白。

我们送给大家三把打开思路之门的金钥匙,并结合2007年高考作文题说一说如何使用。

【总页数】2页(P3-4)
【作者】闫会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第五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曾曦《送你一把金钥匙》作文课堂教学实录 [J], 宁剑
2.2013年全国中考作文命题例析与作文思路启示(上)——作文能力取决于打开作文思路的思想方法 [J], 夏飞;
3.2013年全国中考作文命题例析与作文思路启示(下)——作文能力取决于打开作文思路的思想方法 [J], 夏飞;
4.送你三把金钥匙——打开作文思路例说 [J], 闫会才
5.送你七把金钥匙——作文审题方法例说 [J], 闫会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兴趣:开启作文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兴趣:开启作文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环。 因此 , 每课都必须 精心安 排适 当的练习 。 课 堂练 习 要在 “ 精” 、 “ 多” 、 “ 巧” 字 上下 工夫 , 做到: 内容精—— 既紧扣课 文 , 又举一反 三 ; 形 式多——既生 动活泼 , 又 发展智 能 ; 安 排巧——既注意 多练 , 又合理科 学 , 让它 成为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的一个 重要 手段 。 读写结合 是高年级语文 基本功训练 的重 点 , 我 常 根据教材 , 精心设计 练习。 《 一夜 的工作 》 一文 , 字里行 间都表达 了作 者热爱 总理 的思想感情 , 尤其 是课文最 后两个 自然段 ,是作者亲 眼 目睹 了总理一夜 的工作 , 由衷地发 出对总理 的赞 叹。我在学生理解 了课文 , 反 复诵读最后 两个 自然段后 ,让学生说说 : “ 学 了这课 , 你又想说些 什么 呢?” 学 生竞 相发言 , 有 的说 : “ 总理 , 您真是 我们新 中国一 头劳苦功高 的老 黄牛 , 我们敬 重 您 !” 有 的说 : “ 周总理 , 您为了新 中国的事 业 , 鞠躬尽 瘁, 我们永 远怀念您 !” 还有的说 : “ 周 总理 , 我要 以您 为榜样 , 刻苦学 习 , 掌握本 领 , 长大后 为祖 国建设作 贡 献 !” 学完课 文 , 我又设计 了一则小 练笔 : 《X X×, 您 辛苦 了》 , 要 能抓住生 活中的真人真事 , 表达 自己的真 情实感 。 这 样 的练习 , 既扣住 了课 文 内容 , 又有利 于发展 学生 的能力 。 学生积极动脑动 口动手 , 达到灵 活运用 、 举一反 三的 目的 , 更重要 的是提高 了学生学习语 文的 兴趣 。 兴趣是 最好 的老 师 ,学 生有 了学 习语 文 的兴趣 , 就能 自觉积极地投人语 文学习 中。因此 , 我们要 不断 改进 教学方 法 , 培养和发 展学 生 的兴趣 , 从 而打造 学 生乐学 、 兴趣激 昂的语文课 堂 。

预测高考作文题目-三把金钥匙,开启成功门

预测高考作文题目-三把金钥匙,开启成功门

预测高考作文题目:三把金钥匙,开启成功门预测20XX年高考作文题目:三把金钥匙,开启成功门导语:让我们手握这三把金钥匙,去探索并打开成功之门吧!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三把金钥匙,开启成功门作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作文题目】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60分) 一个班级在毕业前夕,老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上最后一堂课。

大家问了很多平时不敢问的问题,老师也都一一解答。

最后老师说:“你们问完了,该我来提问了,我只问你们三个问题。

”老师笑着说:“第一个问题,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大家哄堂大笑:“珠穆朗玛峰!”老师追问:“第二高峰呢?”同学们无人应声。

老师在黑板上写到:“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第二个问题,有人要烧壶开水,等生好火后发现柴不够用,他该怎么办?”有的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去买。

老师说:“为什么不把整壶的水倒掉一些呢?”大家佩服。

“第三个问题,古代有一人想学安身立命的本领,经过反复比较,他决心去学屠龙之技。

他拜名师,日夜苦练,终有所成。

他会怎么样呢?”同学们兴致勃勃。

说他能成为英明星,受世人崇拜。

老师摇头道:“这个人潦倒一生,因为世上根本没有龙!”【三把金钥匙,开启成功门】当时间如细沙般在指缝间轻轻滑过,当无数豪杰们创出了无尽辉煌,我们可曾想过去争夺一个属于自己的第一?当在人生路上我们遇到了绊脚石,我们可曾想过变换角度解决问题?当我们在坎坷奔波中遇到岔路口,我们可曾去选择正确的方向?在毕业前夕老师“永争第一”、“学会变通”、“务实选择”的三句话,给我们人生指明了方向,犹如三把金钥匙,会帮助我们开启成功之门。

第一把金钥匙:永争第一。

敢于争先,需要勇气霸气和拿云之志。

孟郊年少时有壮志,而家境却不允许他潜心于学习,他却抱着服务苍生的思想努力拼搏,为了自己选择了苦读这条道路,并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终于登科。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就是上帝对他努力的回报。

而这种回报,正得益于他力争上游的本心,恰当的务实选择。

【优质文档】打开作文思路的金钥匙(五)关键词句把握法word版本 (1页)

【优质文档】打开作文思路的金钥匙(五)关键词句把握法word版本 (1页)

【优质文档】打开作文思路的金钥匙(五)关键词句把握法word版本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打开作文思路的金钥匙(五)关键词句把握法中国作文网()作文素材 > 写作经验交流五、关键词句把握法对材料作文来说,有时抓住了概括性极强的词语或句子,也就能够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从而顺利确定作文立意。

如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X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

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

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

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

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

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

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

捐款、献血、义演、关注……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所给的材料说的是什么呢?有两个句子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一是“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

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我们想一想,围绕这两条,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啊!解放军救援的故事,国际救援队救援的故事,教师用生命保护学生的故事,还有我们捐款、献血的故事等,都值得我们去写。

这些故事,都可以写得生动感人,让人激动的落泪。

如果写成议论文,应该注意选择那些典型感人的事例,在叙述的时候要饱蘸浓烈的感情,争取在以理服人的同时,以情感人。

联想-开启作文思路的金钥匙

联想-开启作文思路的金钥匙

联想——开启作文思路的金钥匙几年前,韩寒携《三重门》率先来到了人们面前,点燃了沉寂已久的当代文坛,随后郭敬明、张小娴等一大批80后作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博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在学生中引起阵阵追捧的狂潮。

那么是什么使得他们如此与众不同呢?活跃的思维,大胆的想象。

是的,想象可使文章不受时空的限制,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把流于异时异地的生活场景组接在一起,展现一个多彩的生活画面。

联想是想像的初级阶段,培养想像能力当以联想始。

所谓联想是由一事物而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里活动。

按照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的不同,联想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和对比联想等多种形式。

由一个事物想到在空间上或时间上接近的另一事物这是接近联想。

它根据空间、时间和事物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空间接近联想、时间接近联想和事物接近联想。

在写作中,如果只拘泥于眼前的景物进行描写,文章会枯燥死板,若由此展开联想,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与之有关的风土人情组合起来,会使文章放的开收得拢,横跨几万里,纵横数千年,极具灵活性。

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作者由土地联想到土地的历史,再由此联想到土地上的人物和事迹,旁征博引,贯通古今,思路恢宏开阔,震撼人心。

空间接近联想是由地点接近的因素形成的,即由某一地点的景物而引起的历史上与这一景有关的联想。

如我班的学生王畅的作文《庙台》,就运用了地点接近联想。

文章大意是:奶奶家门前曾有一个奶奶庙,不知何时庙拆了,只留下高高的庙台,庙台上有一棵古槐。

抗战时期,四个八路军战士被鬼子吊在古槐上,被打得皮开肉绽,最后以身殉国;解放初期,乡亲们在庙台上,古槐下,斗地主分田地;文革期间,在庙台上搭台唱样板戏,批斗老村长;改革开放后,在庙台上放露天电影……“庙台”这一空间地点把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组织起来,串成文章,反映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

学生的热情不仅限于写作,几节课下来,他们还总结出:在写记叙文时,空间接近联想既可全文贯穿,也可局部运用。

写作指导:打开作文思路的六把金钥匙-作文

写作指导:打开作文思路的六把金钥匙-作文

写作指导:打开作文思路的六把金钥匙不少同学拿到作文题,常常大脑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

这是没有打开作文思路所致。

其实,只要我们讲究方法,审题立意关也就自然容易攻克,写作材料也就会纷至沓来,如此,又怎么会写不好作文呢?这里,我送给大家迅速打开作文思路的六把金钥匙。

为说明这些方法的适用性,我结合过去的高考题作一解说。

一、置换法。

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话题或材料是借喻性质的,那么这时就可使用本体去置换喻体。

如山东高考作文题: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自定立意。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命题人给了我们比喻的喻体,本体呢,思考可知道春的本体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毅力,可以是机遇,也可以是改革,是友谊,是爱心,是互助,是合作,是诚信,等等。

草自青的本体可以是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是辉煌的成功,也可以是双赢的结果,等等。

我们展开联想,用一个又一个的本体去置换喻体,写什么的问题也就立马解决了。

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或话题中的相关词语具有多义性,那么这时可用具有单一语义的词语置换具有多义的词语。

例如重庆高考作文题:《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

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

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自然怎么理解?这是立意的关键。

命题人想我们之所想,给了我们三个义项进行诠释。

我们只要用其中的一个义项去置换自然,那么也就容易迅速立意,打开思路。

如果自然是指自然界,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然界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环保等。

如果自然是指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由发展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教育中的张扬、发展个性等。

如果自然是指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那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来看一看:态度很自然;他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开作文思路的六把金钥匙不少同学拿到作文题,常常大脑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

这是没有打开作文思路所致。

其实,只要我们讲究方法,审题立意关也就自然容易攻克,写作材料也就会纷至沓来,如此,又怎么会写不好作文呢?这里,我送给大家迅速打开作文思路的六把金钥匙。

为说明这些方法的适用性,我结合过去的高考题作一解说。

一、置换法。

1.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话题或材料是借喻性质的,那么这时就可使用本体去置换喻体。

如山东高考作文题: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自定立意。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命题人给了我们比喻的喻体,本体呢,思考可知道“春”的本体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毅力,可以是机遇,也可以是改革,是友谊,是爱心,是互助,是合作,是诚信,等等。

“草自青”的本体可以是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是辉煌的成功,也可以是双赢的结果,等等。

我们展开联想,用一个又一个的本体去置换喻体,写什么的问题也就立马解决了。

2.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或话题中的相关词语具有多义性,那么这时可用具有单一语义的词语置换具有多义的词语。

例如重庆高考作文题:《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

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

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自然”怎么理解?这是立意的关键。

命题人想我们之所想,给了我们三个义项进行诠释。

我们只要用其中的一个义项去置换“自然”,那么也就容易迅速立意,打开思路。

如果“自然”是指自然界,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然界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环保等。

如果“自然”是指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由发展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教育中的张扬、发展个性等。

如果“自然”是指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那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来看一看:态度很自然;他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

这么说来,“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大大方方,也就是凡事能够深入进去融入其中。

明白了这些,我们谈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

3.如果所给的作文题中含有代词,那么这时可用代词所代的事物去置换作文题中的代词。

例如上海高考作文题: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世界就是由“我们”与“他们”组成的,心中如果只有“我们”,自然世界是不完整的。

遗憾的是,现在只关注自己的人太多了,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哪里还有他人?这样的世界,又怎么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

我们把视线转向“他们”,会看到什么?会看到贫穷,会看到富贵,会看到不公,会看到进步,会看到文明,等等。

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共同富裕,会想到平等,会想到感恩,会想到正义等。

“他们”是谁?可以是农民工,可以是干部子弟,可以是下岗工人,可以是一掷千金的大款,可以是沿街乞讨的老人,等等。

这么一置换,自然也就打开了思路。

二、补充法。

所谓补充法,是指通过给标题或话题补出相关的句子成分来打开思路的方法。

例如安徽高考作文题: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打开思路,写好“带着感动出发”,需要思考三个问题。

一是谁带着感动出发。

也就是补出标题的主语,可以是你(你们),可以是我(我们),可以是他(他们)。

二是什么样的感动,或者说是为什么感动。

联系实际,汶川大地震中,老师舍生救学生,我们为之感动;救援人员不怕疲劳,日夜奋战,我们为之感动;群众排队捐款、献血,我们为之感动。

具体到个人,温总理第一时间在第一线指挥,我们感动;民警蒋小娟为灾民的孩子喂奶,我们感动。

让人感动的原因很多,让人感动的事例很多。

三是带着感动出发的结果。

带着感动出发,其结果将产生更多的感动,从而使更多的人带着感动出发!再如xx高考作文题: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可以通过给标题补充状语的方法来打开思路。

不要轻易说“不”,不是不能说“不”,而是不要轻易说。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策略一些,这并不是要接受、认可,轻易说“不”的结果,往往使我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比如面对同事、同学、朋友、家人的正当请求,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不”,往往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拉大了与他们的距离,使双方变得越来越疏远。

不要轻易说“不”,是智慧的表现,是道德的要求。

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立意、选材也就有了取舍的空间,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也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

再如xx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

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无论是“触摸都市”中的“触摸”,还是“感受乡村”中的“感受”,都是用心去触摸,用心去感受。

即给“触摸”、“感受”补充状语。

也就是说,我们所写的,应该是都市或乡村中能够在我们心灵的湖泊上激起波澜最起码是涟漪的人、事、物或观点。

这样,我们所写才可能充满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不是些人云亦云的内容。

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给人以陌生的新意,自然会让阅卷老师喜欢!三、扩展法。

例如xx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

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

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

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如何立意?命题人已经给了我们三个角度,我们可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看哪一个认识深刻,哪一个手头有材料,我们就用哪一个。

除此之外,还可以谈从全局把握问题,才能看得清,看得准;还可以谈在思想上先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才能搞清事实真相,从而做一个能够正确解决问题的参与者,等等。

再如xx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人走进商店。

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

”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

”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四、变换角度法。

一些材料作文,往往需要从不同角度对所给材料进行审视,以发现能够打开我们思路的角度。

例如全国Ⅱ卷: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

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

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

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

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了回来,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看了这则材料,谁也知道游客是好心办坏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无知。

如果知道幼龟是“侦察兵”的话,自然也就不会帮倒忙了。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不少。

时期的围湖造田、毁林造田,都是典型。

拿现在来说,许多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只抱着为孩子未来着想的美好心愿,对孩子实行棍棒教育,严重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

许多地方领导,不懂市场不懂企业,只抱着船大才能抗风浪的观点,盲目要求企业一再扩张,结果使很多企业破产倒闭。

从成群的幼龟这个角度来说,它们没有对得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只是绝对相信,才造成了被老鹰叼走的悲剧。

这提示我们,要善于动脑思考,综合考虑各种渠道得来的信息,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听见风就是风,听见雨就是雨,又怎么不会吃亏上当呢?从老鹰这个角度来说,为了达到目的,即使遇到了挫折,也不放弃,而是在耐心等待时机。

如果被游客赶走就不再前来,那么自然也就不能够捕捉到幼龟了。

它们不仅在游客走后又来了,而且还耐心等待,结果抓捕幼龟的机会就来了。

这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不也是一种启示吗?再如xx高考作文题: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子吗?”学生们若有所思。

老师又拿来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

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到达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

先放这桶沙子,有此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

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自定角度,其实前三个学生所说的就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

我们如果对其中的一个有深刻的认识,而且手头还有材料,就不妨直接用一用。

这则材料还说明思维方式很重要,有了独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往往看似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还说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想办法,困难总是能够解决的。

这两个立意角度也不错。

再如xx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