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52例
针刀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针刀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观察霍龙杜金辉殷君赫玉【摘要】目的探讨针刀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以来收治的52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应用针刀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61.5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2.97±1.24)分,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3.68±1.39)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采用针刀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梨状肌综合征;针刀;中药定向透药疗法【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cupotomology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ional permeation therapy to treat piriformis syndrome.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52patients with piriformis syn-drome admitted since2016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with26cases each.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otomology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ional permeation therapy.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treat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directional permeation therapy.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was used to compare the pain statu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92.31%and61.54%respectively,with difference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0.05).The VAS score after treatment was(2.97±1.24)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3.68±1.39)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difference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0.05).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piriformis syn-drome by acupotomology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ional permeation therapy is effective.【Key words】Piriformis syndrome;Acupotomolog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ional permeation therapy梨状肌综合征(piriformis syndrome,PS)是指梨状肌因急慢性损伤导致的梨状肌紧张痉挛、水肿肥厚等刺激或卡压坐骨神经或其他骶丛神经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1]。
梨状肌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梨状 肌 综合 征 的 中医 治 疗
梅 立 鹤 (上 海市 黄浦 区老 西 门街 道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 ,上 海 200010)
摘 要 :目的 观察 运 用石 氏逐痰 通络 汤 治疗 梨状肌 综合征 的 临床 疗效 。方 法 对 门诊 收 治 的 52
例 梨状肌 综合 征 患者给 予 口服 石 氏逐 痰通 络 汤加 减 治 疗 。结 果 治 疗 1~3个疗 程后 ,经 临床 随 访 ,52
痰 利水 、活血 通 络 为治 则 ,组方 石 氏逐 痰 通 络 汤治 下肢 的清利湿热之 品 ;气 阳两虚 见形寒 肢凉 、神疲气
疗 梨状 肌综合 征 。笔 者 近年 来 运 用 此 方 治疗 本 症 怯 、舌 胖 有齿 痕者 ,加 附子 、肉桂 、黄 芪 、细辛 等 以温
52例 ,取得 了较 为满 意 的疗效 ,现 总结分 析如 下 。 阳散寒 、益气镇痛 ;年 老体虚伴 腰膝 酸软者 ,加 杜 仲 、
长 ,见 效 慢 ,对 慢 性 损伤 更 难 以根 治 。石 氏伤科 是 通络 汤为基础 方 加减 治疗 。石 氏逐 痰 通 络汤 组方 :
享誉沪上的一大中医骨伤流派,在海内外享有着广 牛蒡子 9 g、僵蚕 9 g、白芥子 9 g、炙地龙 9 g、泽漆
泛 的影 响 。其 倡 导 “十 三 科 一 理 贯 之 ”的整 体 观 9 g、制 南星 9 g、金 雀根 9 g、全 当归 9 g、丹参 12 g、川
1.2 临床表 现
失 ,梨状 肌无 压痛 ,功 能恢 复正 常 。好 转 :臀 腿 痛缓
本 组 全部 患 者 均 有患 侧 臀 部疼 痛 伴 有 同侧 下 解 ,梨 状 肌压 痛 减 轻 ,但 长 时 间行 走 仍然 疼 痛 。无
按摩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52例临床报告

按摩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52例临床报告目的:探讨传统按摩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手法运用及疗效。
方法:对52例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患者根据梨状肌损伤的急、慢性期,分别施以不同的按摩手法。
结果:52例患者治愈41例(78.8%),显效7例(13.5%),无效4例(7.7%);总有效率为92.3%。
结论:按摩手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症方法简便,易于操作,疗效显著。
标签: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按摩手法;分期治疗梨状肌以扇形起自骶骨前面,肌束向外集中,穿出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顶部,作用使大腿外展外旋[1]。
在其穿出坐骨大孔时将坐骨大孔分成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上孔有臀上神经及血管出入,下孔有坐骨神经、阴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及血管出入。
其中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关系最为密切,据资料统计,坐骨神经以单干出下孔者占66.35%,称正常型[2]。
而单干穿出梨状肌;以一支穿梨状肌,另一支出下孔;以一支出上孔,另一只出下孔,呈两支夹持梨状肌者,这三种情况共占33.7%,称变异型。
一旦梨状肌受外力损伤或感受风寒湿邪时,即可使梨状肌痉挛收缩,导致梨状肌营养障碍,出现炎性水肿,其炎性渗出物、充血肿胀、痉挛、挛缩、粘连、变硬、弹性减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一方面造成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另一方面使梨状肌上、下孔变窄,造成对神经、血管的卡压,特别是对“变异型”患者更易引起臀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称梨状肌损伤综合征[3]。
近年本院采用按摩手法治疗本症5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患者中男38例,女14例;年龄15~68岁;病程1 d~15年;急性期45例,慢性期7例;有明显外伤史者35例,有受风、着凉、慢性劳损史者15例,不明原因者2例。
1.2 诊断标准参照1994构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中的相关标准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拟定:(1)症状:①有明确的髋部外伤史,或有髋部受风、着凉、慢性劳损等病史。
梨状肌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梨状肌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依据1、有外伤或受凉史。
2、常发生于中老年人.3、臀部疼痛,严重者臀部呈持续性“刀割样”或“烧灼样"剧痛。
多半有下肢放射痛、跛行或不能行走。
4、臀部梨状肌部位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直腿抬高在60°以内疼痛明显,超过60°后疼痛减轻。
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二、证候分类1、气滞血瘀:臀痛如锥,拒按,疼痛可沿大腿后侧向足部放射,痛处固定,动则加重,也不能眠.舌暗红,苔黄,脉弦.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代表方剂:身痛逐瘀汤。
常用药物: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没药、五灵脂、地龙、香附、牛膝等;2、风寒湿阻:臀腿疼痛,屈伸受限.偏寒者得寒痛增,肢体发凉,畏冷,舌淡,苔薄腻,脉沉紧。
偏湿者肢体麻木,酸痛重着,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代表方剂:腰腿痛3号方(协定处方)。
常用药物:独活、防风、牛膝、秦艽、细辛、白芍、茯苓、寄生、当归、桂枝、杜仲、续断、祁蛇、甘草、川芎3、湿热蕴蒸:臀腿灼痛,腿软无力,关节重着,口渴不欲饮,尿黄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代表方剂:四妙散常用药物:黄柏、苍术、苡仁、牛膝、栀子、车前草、绵茵陈、防己、桑枝、木通。
4、肝肾亏虚:臀部酸痛,腿膝乏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无华,手足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质红,脉弦细数.治法:偏阳虚者,宜温补肾阳;偏阴虚者,宜滋补肾阴.代表方剂:偏阳虚者,右归丸为主方;常用药物:附子、肉桂、鹿角胶、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丝子、当归等。
偏阴虚者,左归丸为主方;常用药物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子、龟板胶、菟丝子、鹿角胶、牛膝等。
三、疗效评定1、治愈:臀腿痛消失,梨状肌无压痛,功能恢复正常。
2、好转:臀腿痛缓解,梨状肌压痛减轻,但长时间行走仍痛。
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50例临床研究

针灸推拿推拿结合针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50例临床研究陈如勇王丽(盐城市中医院,江苏盐城224001)摘要目的:探索研究推拿结合针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治疗组行推拿结合针刺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行电磁波照射治疗,每日1次,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嚢0.3g,每 曰2次。
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8.0%,优于对照组的46.0%(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后VAS评分治疗组为(2.50±1.40)分,低于对照组的(2.70±1.60)分(P<0.05)。
结论:推拿结合针刺干预梨状肌综合征有较好的近期疗效,疼痛缓解程度优于电磁波照射加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嚢治疗。
关键词梨状肌综合征推拿疗法针刺疗法疼痛评分中图分类号R685.0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97X(2016)11-0063-02梨状肌综合征(Piriformis syndrome)是以臀部疼 痛为主要特征的肌肉神经病变,单纯药物干预疗效 欠佳。
近年来,笔者采用推拿结合针刺治疗梨状肌综 合征50例,并与电磁波照射加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 治疗的50例作对照,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梨状肌综合征门诊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
治疗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1.41±11.25)岁;平均病 程(9.45±3.88)月。
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 例;平均年龄(43.49±10.67)岁;平均病程(8.97±4.51)月。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有外伤或受凉史;(2)臀部疼痛,严重者患侧臀部呈持续性“刀割样”或“烧灼样”剧痛,或伴有下肢放射痛,跛行;(3)臀部梨状肌部位压痛明 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直腿抬高在60度以内疼痛 明显,超过60度后疼痛减轻;(4)F A IR试验阳性;(5)腰部和髋关节影像学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梨状肌综合征-中医推拿疗法

梨状肌综合征-中医推拿疗法梨状肌起于盆腔内骶骨前面2、3、4骶前孔的外侧,向外下穿过坐骨大孔达臀部,以肌腱止于股骨大转子,是髋关节的外旋肌。
梨状肌的上方有臀上神经及臀上血管穿出,其下方有臀下神经及血管穿出,而坐骨神经在其稍外侧通过。
所以梨状肌的变异,痉挛、炎症、水肿等因素均能对坐骨神经产生压迫症状。
变异的梨状肌(图178)是造成本病的重要原因。
由于解剖学的变异,容易受到外伤或炎症等刺激引起梨状肌的挛缩,而挤压坐骨神经,使坐骨神经的营养血管循环障碍,产生动脉的供血不足和静脉回流受阻等病理改变。
再则,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受炎症等因素刺激后,局部粘连形成,神经可位移的范围缩小,张力增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临床表现】以患侧臀部及下肢坐骨神经痛为主。
其疼痛症状常因受着凉、走路或活动后加重,咳嗽,大便等腹压增加时,可出现小腿后外侧至足部放射痛加剧;卧床休息后,其症状可获减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是本病的重要体征。
【诊断和鉴别】有一侧臀部和下肢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加上直腿抬高试验受限、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及臀部梨状肌体表投影部位(图179)深压痛这些体征,在排除骨关节疾病的基础上即可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见下表:【治疗】1.治疗原则疏筋解痉,祛瘀通络。
2.常用穴位及部位次髎、中髎、下髎、环跳、殷门、委中、阳陵等穴,臀部、股后部及小腿外侧等部。
3.常用手法掌根按揉法、按压法、指揉法、弹拨法、擦法和热敷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操作方法梨状肌位于臀大肌的深层,当损伤后绝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坐骨神经痛症状,因此臀大肌一般比较紧张,这给推拿治疗本病带来了困难。
要使推拿手法效应达到臀部深层组织梨状肌,首先就要解除臀大肌的痉挛问题。
其方法如下:(1)患者取俯卧位,放松患侧臀部及下肢,医生立于其患侧。
在臀部先施以掌根按揉法,手法的刺激量不要大,但需柔和,其目的是使臀部肌肉放松,这样对改善局部的血液供应和回流有利。
综合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6例

针 1次 , 每 日 1次 。
多因禀性不耐 , 卫外 不 固, 或 因风寒 、 风热之 邪客 于肌表 , 取 大椎 穴闪 罐及揉 罐数次 后 或因肠 胃湿热郁于肌肤 , 或 因气血不足 , 虚风内生 , 或 因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 3 . 1 . 3 刺血 、 拔罐治疗
常规消毒 , 用三棱针点刺数下 , 再迅速拔以玻璃火罐 , 留罐 5 a r i n 。起罐后擦净血迹 常规 消毒。3 d 1次。
1 . 3 . 2 对 照组
葡 萄糖 酸钙注射 液 ( 常州兰陵制药 有限
公司 , 国药 准字 H 3 2 0 2 1 2 5 9 ) 2 0 m L , 1 0 %葡 萄糖 注射 液稀 释成 4 0 m L后 , 每 日1次缓慢静脉滴注 。
1 . 3 . 3 疗程及其他 2组 均 1 5 d为 1 个疗程 , 1 个 疗 程 后
2 0 0 6— 0 1 0 1 1 —1 0, 笔者采用推拿 、 药物 、 针刺综 合疗法
5 5例 , 女2 1 例; 年龄 2 5~ 7 0岁 ; 病程 2 d一1年 ; 右侧 疼痛
5 0例 , 左侧 疼痛 2 6例 。 1 . 2 诊 断标 准 参 照《 上海市 中医病证 诊疗 常规 》 中梨 状肌综合征 的诊 断标准 。有 外伤史 或受 凉史 。常 发生于
疗工作 。
・ ◆ 一 ◆ - . -4J - 0◆ -. -◆ 一◆ -. -◆ -. -◆ -◆ _ . -◆ 一◆ _. _◆ 一 ◆ _. - ◆ 0
1 . 3 . 1 推拿 方法
一◆ - . -● -. -+
患者俯 卧位 , 术者先按摩臀部疼 痛点 ,
◆ 一◆ 一
综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56例

增加 时 , 出现小 腿 后 外 侧 至 足 部放 射 痛 加 剧 ; 床休 息 可 卧
后, 其症 状可 获减 轻 。梨 状 肌 紧张 试 验 阳性 是 本病 的重要 体征 。 ( ) 有 抬重 物 的伤 病史 , 、 的 “ ” “ ” , 1多 站 蹲 扭 、 闪 史 个
随访半年 以上 。优 5 例 , 4例 , 1 , i例有复发 现象 l 良 可 例 除 外, 其余 5 5例均无复发 。
就会取得“ 事半功倍 ” 的效果 , 获得患 者 良好 的依从 性 , 为治疗
除软组织的痉挛和小关 节 的紊乱 , 从而 迅速 达到缓解 疼痛 的
目的 。疼痛减轻 后 便取 得 了治疗 的主 动权 , 再按 “ 缓则 治其
的成功创造有利的条件 。
综上所述 , 内外兼 治是祖 国医学 的精华 , 骨伤科 的一大 是
标” 的原则 , 以中药内服起到活血化瘀 、 行气止痛 、 舒筋通 络的 功效 , 促进患部炎症水肿 的吸收 , 而缓解症 状改善腰部 的活 从
动功能 。以 中药外洗可起 到活血舒筋 、 风通络 、 祛 除湿止 痛的 功效 , 通过物理治疗 的热效应及 中药 离子 的透皮 吸收 , 加快 可 患部 的微 循环 , 促进无 菌性炎 症介质 的吸收 , 从而缓解 疼痛 。
2 治疗方 法 2 1 按摩 . 病人俯卧 、 肢伸直 , 肉放松 。以拇 指按压 , 下 肌 先
找到压痛的梨状肌 , 再沿肌纤维 的方 向将 其理顺 , 然后痛 点按
压 1 n 以解痉镇痛 , 0mi, 对慢 性劳损 病例 , 摸到硬 韧的梨 状 在 梨状肌综合征是 由梨状肌损伤引起 , 以骶髂关节 区疼痛 , 坐骨 切迹 和梨 状肌痛 较重 , 射 到太腿 后外 侧 , 放 引起行 走 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52例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2例患者采用副环跳穴速刺、简便推拿、中药熏蒸治疗。
结果:1~2疗程治疗后,治愈38例(73.1%),显效和有效14例(26.9%),总有效率100%。
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梨状肌综合征;副环跳穴;速刺;简便推拿;中药熏蒸
笔者2004~2005年,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5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52例患者均来源于我院针灸门诊。
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8~56岁,平均37岁;病程2天~3个月,平均46天;前移型48例,后移型4例。
所有病例均为单侧部位发病。
1.2 诊断标准:(1)患侧臀部深处酸痛,伴同侧大腿后侧及小腿外侧放射性疼痛,偶有小腿外侧发麻,严重者走路跛行,臀部呈“刀割样”剧痛,用力或咳嗽时呈下肢窜痛,日久患侧肌肉萎缩;(2)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有明显压痛,深压在梨状肌走行位置上可触到高起的条索状物;(3)直腿抬高试验患侧在60度以前疼痛显示,抬举受限,抬腿超过60度以后疼痛反而减轻;(4)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5)测量两下肢长短时,出现两下肢不等长现象。
以患侧下肢延长或缩短鉴别前移型和后移型。
前移型特征:患侧下肢变长,髂后上棘轻微凹陷,占大多数。
后移型特征:患侧下肢变短,髂后上棘轻微凸起,占极少数。
2 治疗方法
(1)针刺: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穴位常规消毒后,选择0.35×100 mm 毫针,快速直刺自拟副环跳穴(环跳穴直上约一寸处)65~75 mm,提插捻转,使患者产生触电样针感沿着下肢后外侧放射至足部3次;(2)简便推拿:①前移型:屈膝屈髋,外展外旋法。
患者取仰卧位,健侧下肢伸直,医者立于患侧一手扶住健侧髂前上棘处,另一手握住患肢的小腿上部,嘱患者尽量屈膝屈髋,医者
用力按压患肢的膝关节,迫使患肢的膝部向患者胸侧靠近,然后将患肢渐渐外展外旋伸直,反复操作数次。
此时能听到关节复位声;②后移型:用过伸推压法。
患者俯卧位,嘱双下肢伸直,医者立于患侧一手掌按压患侧髂翼的后侧,一手勾握住患肢的膝部,使其后伸,此时医者的两手同时骤然用力,作相反方的扳推手法,有时能听到关节复位声。
(3)中药熏蒸药物组成:透骨草、伸筋草、木瓜、威灵仙、生艾叶、桂枝、桃仁、红花、川芎、鸡血藤各25 g,独活、熟地、海桐皮各15 g,乳香、没药各10 g。
诸药浸泡于28号不锈钢锅内30分钟后,放置在电炉上煮沸,安放在中药熏蒸床下,然后让患者侧卧于中药熏蒸床上,暴露患部,处于熏蒸气上,让蒸气直接熏患部。
调好中药熏气的温度约45~55 ℃,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熏蒸时间为30分钟。
上述综合治疗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痊愈:局部疼痛、压痛、患肢放散痛消失,患肢运动正常,左右下肢等长;显效:局部疼痛、压痛、患肢放散痛基本消失,患肢只是在做剧烈运动时才感觉到有不适感;有效:局部疼痛、压痛、患肢放散痛减轻,但患肢做剧烈运动或疲劳时疼痛症状明显;无效:经2个疗程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本组52例患者,1~2疗程治疗痊愈38例,占73.1%,显效9例,占17.3%,有效5例,占9.6%。
总有效率100%。
4 讨论
梨状肌是髋关节的外旋肌。
起自骶骨前面,经坐骨大孔向外,止于股骨大转子内上方。
坐骨神经一般从梨状肌下缘出骨盆,在臀大肌下面降至大腿后面,并在该处分为胫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小腿、足部的感觉及支配运动。
髋关节过度内外旋或外展,或负重、久站、久蹲、感受风寒均可损伤梨状肌,使该肌肌膜破裂或有部分肌束断裂,梨状肌出血,炎性水肿并呈保护性痉挛状态,并且常可压迫刺激坐骨神经,从而引起臀后部及大腿后外侧疼痛麻痹[1]。
观察发现,梨状肌损伤大多伴随骶髂关节损伤和骶髂关节的错缝,导致两下肢不等长,所以梨状肌和骶髂关节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组织。
自拟穴副环跳穴,位置刚好深部是梨状肌部位,通过采用快速深刺产生电麻感效果,可以解除局部肌肉的过度紧张,缓解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梨状肌的肿胀,减轻对坐骨神经的压迫,使疼痛的症状得到缓解,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活血祛瘀,剥离粘连,解痉止痛,“通则不痛”的效果。
再结合推拿复位,解除骶髂关节损伤和骶髂关节错缝,达到“治病求本,防止预后复发”的目的。
中药熏蒸是通过含有药液的恒温蒸汽的热效应。
方中伸筋草、透骨草、木瓜舒筋通络,活血止痛;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痛;桂枝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生艾叶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桃仁、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川芎、熟地、鸡血藤养血活血,化瘀通络;独活、海桐皮活血通络,舒筋止痛;制乳香、制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诸药相伍,直接熏蒸患部,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药物透皮吸收,使药物直达病所,既能缓解局部充血水肿引起的疼痛,又能改善局部肌肉痉挛、松解粘连、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和局部水肿消退[2]。
因此,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可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松弛肌筋,使局部经气通畅,经脉气血运行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通则不痛”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树春,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15.
[2] 丁静.中药汽疗为主治疗腰间盘突出症60例[J].河南中医,2003,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