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赏析语言风格、特色

赏析之语言风格、特色1)语言与文体文体不同,语言特点也不相同。
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整饬,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小说的语言是散句形式,在节奏和韵律上显然不具有诗歌的特点。
小说的语言可以口语化,总结和报告则要求运用书面语。
中国古代散文的语言典雅、规X,古代戏曲的语言则具有方言土语的风味。
应用文体的语言不用夸X等修辞手法,平实的语言即可;文学作品则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摇曳多姿。
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是形象、含蓄、生动、感人,非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则是清通、平实、简明、连贯。
2015年XX高考语文试卷中就有在社科类文本中去考查鉴赏语言。
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到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
2)鉴赏语言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它包括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从近几年高考试卷中散文阅读题的命题情况来看,鉴赏语言内容成为必考的内容之一,而且考查的方式也在不断翻新。
因而,这类试题解答得分也就直接影响了散文阅读的整体质量。
品味文章的语言是鉴赏的基础。
无论是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或者是赏析其艺术表现手法,都与语言密切相关。
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崇高人生境界的热烈追求。
有的语言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相谐,意境深广。
特别是散文的语言风格很多。
优秀的散文语言都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
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就要仔细玩味,仔细体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例:⑧读书其实是一种习惯,一种区别于野蛮的文明习惯。
自古以来,中国读书的人只是士人,读书是文化人的事情,今天的中国人,除知识分子外,一般普通家庭过就没有藏书的习惯,倒是有相当多的人以藏书来装潢门面的。
四⑨让一个本来不爱读书的民族改变习惯热爱读书,光靠政府立法、下文件、发号召是不管用的。
诗歌鉴赏中常见写作手法

一、常有的诗歌语言风格二、诗歌中常用的12 种修辞手法三、常有的抒怀手法(一)直接抒怀(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怀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显贵,使我不得高兴颜。
例2:前不见先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但是涕下。
(二)间接抒怀1.借景抒怀: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光景之中,经过描绘光景予以抒发。
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 衬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悲伤之情;“杨柳”象征分别,折柳相赠表示迷恋之情,增添了浓重的分别情义。
详细又能够分为下边四种。
以乐景衬哀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哪处是,烟波江上令人愁。
以乐景衬乐情: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以哀景衬乐情:千里黄云白天熏,寒风吹雁雪纷繁。
莫愁前路无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以哀景衬哀情:栏杆玉砌应犹在,不过朱颜改。
问君能有若干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情形交融:诗中既有光景描绘的成分,也有抒怀的成分,二者互相交融,难分相互。
例 1:“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借景抒怀与情形交融的差别:借景抒怀:在这种抒怀方式中,光景是描绘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经过客观地描绘光景来寄寓思想感情。
读者只有品尝、咀嚼、发掘特定光景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望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情形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 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交融在有板有眼的光景描绘中,客观光景显然地涂染上了诗人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向画面,传神地描绘了眺望中的船儿消失时情形,也勾画出诗人翘首凝视的神态。
借景抒怀,表现了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诚挚的友谊。
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与审美境界

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与审美境界一、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1.文字运用:文学作品通过独特的文字表达,描绘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表现思想感情。
2.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丰富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3.结构布局:文学作品通过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部分,呈现完整的艺术形态。
4.人物塑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5.环境描绘:描绘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等,营造氛围,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6.象征手法:运用象征意义的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深层寓意。
7.表现手法: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体现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二、文学作品的审美境界1.情感美: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真挚、丰富,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形式美: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如韵律、节奏、层次等,给人以美的享受。
3.意境美: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虚构世界,具有诗意、画意、哲理意等。
4.人性美:文学作品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展现人性的光辉和价值。
5.思想美:文学作品所传达的积极向上、富有启示性的思想观念。
6.艺术美:文学作品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之处,如构思巧妙、语言精彩等。
7.文化美: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
三、文学作品鉴赏方法1.感受与体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
2.分析与理解:从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深入剖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3.比较与鉴别:将不同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4.评价与反思: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评价,思考作品在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意义。
5.创意与拓展: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文学创作或相关活动。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并阐述其艺术表现手法。
方法:首先,阅读《红楼梦》相关章节,了解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基本情况。
【新课标】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PPT课件

•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 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 下传来的《霓裳》曲。 • (2)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 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2.品味语言风格 • 语言风格较为复杂,欣赏层次较高。我们 不可能全部了解和掌握。一般只需要对几 种常见又比较容易把握的语言风格能体悟 就行了。比如含蓄和直白,豪放和婉约, 庄重和诙谐,沉郁和轻松等。而且,出题 者会从设题技巧上降低难度。比如例子当 中就用杜甫来做铺垫,杜甫的诗歌风格沉 郁顿挫是众所周知的。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回答第(1)题, 考生必须了解诗歌的常见体裁及其特点。 第(2)题要求考生能够对诗歌的每一联进 行简要分析。颈联景物引发的是诗人对历 史更迭、朝代兴替的感伤之情。C项中的 赏析文字脱离语境,故错误。第(3)题为 比较阅读题,答题时既要注意形式上的比 较,也要注意内容上的比较,注意结合诗 句作具体分析。
• (3)此题考查分析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以 前一小题为基础。前面已分析了词的豪放 风格,那么词的思想内容也必受风格制约, 再结合具体的词句,可分析出作者是以 “达观、豪迈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 对具体描写进行分析时一定要结合全词及 注释等内容,做到言之成理。 • 【答案】 (1)D (2)苏轼 辛弃疾 豪放 派
• (1)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和《石头 城》,就体裁而言,前者是________, 后者是________。 •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首联中“下”字渲染了西晋水军浩大 威猛的声势,“收” 字则凸现了东吴一 败涂地的景象。 • B.颔联选取“铁锁”沉江、“降幡”出 城两个细节,形象而凝练地再现了西晋灭 吴的历史。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 第八讲——古代诗歌赏析

5
例3: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又照泪痕干?
[注]鄜(fū)州:今陕西富县。虚幌:薄帷。
这首诗是杜甫落入安史叛军之手,身陷长安时所作。 题为《月夜》,当是诗人看到长安之月,因望月而
思家念妻。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却是 从鄜州闺中的妻子落笔,“只独看”,写出妻子的 孤独,写出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妻子“独看”
4
二、鉴赏形象的目标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容, 分析判断作品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还要判断其 社会意义。
例2: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 一大早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来到,诗人坐立不宁,一会儿站 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友人来到时的车马声。好像 (“要欲”)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正要 出门去迎接,谁知这是一种错觉。可见诗人等待之急切。然而, 从早一直等到晚(“晚钟鸣上苑”),外面下起了“疏雨”, 友人带没有到来。于诗人终于明白了(了自,已经明白),友 人不会来了。“临堂空复情”,是自己自作多情(空复情,自 多情)。可见本诗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表达了盼望好友到 来的期待之情,或者说表达了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鄜州之月而“忆长安”的夫君,已饱含着辛酸;而 小儿女们天真幼稚,“未解忆长安”,更是饱含辛
酸。第三联通过妻子独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 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 “湿”愈
诗歌鉴赏复习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1)筛选典型意象。 诗中的典型意象有:_游__子__、__微__霜__、__鸿__雁__、__云__山__、__树__色__、__砧__声_。 (2)描述图景画面。 根据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意象组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3)概括画面特点。 描绘了一幅__寒__秋__送__别__时__凄__凉__悲__伤__的___画面。 (4)表达了_送__别__友__人__时__的__悲__愁__压__抑__,__不__舍__思__念__之情
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析】找到体现语言特点的关键词语,即最能表现诗 人感情的句子,然后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妙处。
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清新、平淡、绚丽、 明快、含蓄、简洁、典雅、幽默化、口语化……);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炼字 2、炼句 3、语言风格
三、诗歌语言
炼字 炼句
答题步骤 1.交代字或词或句子的具体意思。 2.说出字词句子所使用的手法。可以从描写景物的手法 入手,如从嗅觉、听觉、视觉或动静、虚实、 远近、明 暗等角度分析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 析,如比拟、比喻、夸张、借代等。 3.写出字词句子描摹的景物特征。 4.写出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题模板: 字(词、句)的意思+使用的手法+描述的画面(营造的 氛围)+表达的情感。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涉及到许多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这些手法和技巧用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帮助作品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下面将分别从叙事、描写和对话三个方面探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一、叙事叙事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个好的叙事,能够让读者真正走进故事中去,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和经历。
常见的叙事手法包括叙述、描写、对比、反转、暗示和悬念等。
在叙述中,作者通常会逐步地展开故事情节,让读者逐渐地进入故事的世界。
在描写中,作者则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让读者感受到故事中的环境和人物,体验到故事中的感受。
对比和反转是两种常见的叙事手法。
在对比中,作者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强调它们的差异性。
比如,巨婴和小孩之间的对比揭示出来了人类成长过程的不同时期之间的区别。
在反转中,作者通常会将故事发展过程中的意料之外的事件发生出来,让读者重新关注故事情节,甚至重新评价故事本身。
暗示和悬念这两种叙事方式则是常用的理解深层意义的方式。
在暗示中,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穿插小细节和表述,从而让读者推断出情节的意义。
悬念则更加强烈,它指的是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用意料中的反转手法,让读者继续往下读,以期望公布答案,让人不能自拔地追踪到故事的结局。
二、描写描写是文学作品中表现形式之一,它让读者感受到故事中的环境、情感和情绪。
好的描写几乎等同于一个场景的创造,它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探索故事本身。
常见的描写手法包括气氛、人物、节奏、声音和色彩等。
在描写中气氛是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一些压抑的场景中,用词明晰、生动的语言创造气氛,如紧张、安静、压抑的气氛。
它能够勾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感受到故事情节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思维。
人物也是描写中常见的表现形式。
通过人物的描写,读者可以了解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经历,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和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的意图在于植入一些新思想和发掘人物深层关系和情感。
文学作品鉴赏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学作品鉴赏——品味经典,感悟人生》。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这里,我将与大家一同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品味经典,感悟人生。
一、文学作品的价值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价值:1. 思想价值: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拓宽视野,提高思想境界。
2. 艺术价值: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这些艺术形式和手法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
3. 教育价值: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启迪作用,有助于培养读者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文学作品鉴赏的方法1. 了解作者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背景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2. 把握作品主题:作品的主题是作品的灵魂,把握主题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3. 分析人物形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4. 品味语言风格: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是作者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品味语言风格有助于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
5. 思考作品意义:思考作品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启示,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三、经典文学作品鉴赏1.《红楼梦》:这部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线索,描绘了封建社会的风俗民情,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没落。
通过对《红楼梦》的鉴赏,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封建社会的弊端,以及人性的善恶、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较量。
2.《呐喊》:鲁迅先生的这部短篇小说集,以锐利的笔触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呼唤民众觉醒。
通过对《呐喊》的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他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精神。
3.《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的这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为线索,描绘了拉丁美洲的历史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鉴赏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 2、怎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 回答: • (1)优秀的小说和戏剧文学作品大都着力于刻画人物,创造典型的人
物形象。 • (2)诗歌散文类作品,一般不注重刻画人物性格,而着力于描绘某种
生活图景,抒发某种感情。 • (3)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环境的描写。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一般包
•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
感和思想。
•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 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 (4)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 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括:①具体的风景描写、生活场景描写。②促使主人公活动的生活和社 会环境。③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 (4)人物描写的方法一般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 描写、心理描写。
• 鉴赏人物形象的具体目标有两条: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鉴赏人物形象主要应注意两点:
• 譬如写景,作家是如何感知这个景物的,是视觉?听觉?还是触觉?乃至通感 等,他抓住的是空间还是时间,空间中的事物是如何分布的,各自的远近高低 如何,每一景一物的声色、动静如何?又借助了哪些手段?是摹状、比喻、比 拟、衬托,还是夸张?写人也是这样。从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到言谈举止, 到细节透露内心,或通过环境衬托内心,由里到外,方能形神兼备。
• 答题的模型:手法+特点+情感。
• 4.鉴赏艺术技巧:洞视本质,紧扣主题。常用的艺术技 巧有:象征、想像、联想、渲染、抑扬、托物言志。
• 5.鉴赏谋篇布局:从形式入手,剖析形象和主题。常用 的篇章结构、选材剪裁技巧有:立意(以小见大),开头 结尾的特色与关系(呼应、照应),线索,过渡衔接,承 上启下,点面结合,烘托铺垫,伏笔悬念,背景设置,一 波三折,主次详略,材料典型、生动、真实、新颖。结构 是内容的外衣,鉴赏文章的谋篇布局还是要归结到对内容 和形象的鉴赏。
• 鉴赏语言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 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 等
• 句式的选择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 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 一]的的运用
• 修辞格的选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
• 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 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 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 份
• 第六、特殊段落: • (1)开头段:统摄全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后文作铺垫。 • (2)过渡段:承上启下,转换话题。 • (3)结尾段:卒章显志,深化、升华主旨,照应前文。 • 第七、修辞格 •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 (2)拟人:把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使语言生动有趣,充满感情。 •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
• 3、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 • 回答: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
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 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 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 表达技巧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我们不必纠缠于术语,理解高考涉及 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布局谋篇等的作用或效果即可。 如——
• 3.鉴赏表达方式:分清类别,挖掘作用。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议 论、说明、描写、抒情。叙述主要包含:人称的变换和选择;叙述顺序的安排 (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和作用。描写主要包含:按对象分有人物描写(肖像外 貌、语言对话、行为动作、心理活动)和景物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 描写);按范围分有细节描写和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的是一个点,场面描写的 是一个面,以群像居多);按繁简程度分有工笔(又称细描、工描)和白描 (相当于速描、勾勒);按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近景描写和远景描 写;按状态分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按时态分有现实描写(实)和想像描写 (虚);按技巧分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抒情主要包含:直抒胸臆、借景抒 情。议论的方法主要包含: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说明的方法主要包含: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判准类别之后, 再要注意的就是挖掘使用这种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作用的分析要结合主题 和形象。
• 第一、人称 • (1)第一人称:①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②给读者以
真实生动之感。 • (2)第二人称:①便于对话;②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以加强感染
力;③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
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 第二、叙述方式 •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 (2)倒叙:造成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
辣讽刺。
• (10)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
• 第八、表现手法
• (1)象征:具有暗示作用,能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 对文章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 (2)对比:有力地显示事物差异,突出事物特点。
• (3)衬托:突出主体对象的特点,使之更鲜明。
• (4)托物言志:能深入浅出地表明抽象道理,使之生动 具体。
• (1)、从作品实际出发 • 这就是从作品中具体人物自身所具有的东西出发。这里的“东西”是指
人物自身的言行以及作品对其所作其他种种描写和评述,而不应是用现 成的概念往人物身上套,不能贴标签,更不能将人物自身所没有的东西 强加于人物。 • (2)、对人物性格应有简要分析 • 这就是说,对人物的性格不能仅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作表述,还要联系 作品的事实作简要分析。
• (5)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其思想。 • (6)白描:简洁传神。 • (7)细节描写: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 • 第四、议论 • (1)叙后议论:点明题旨,画龙点睛。 • (2)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 第五、抒情: • (1)直接抒情:淋漓酣畅,一吐为快。 • (2)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含蓄蕴藉。
• 4、应该怎么体味语言? • 回答:体味语言,主要是指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体会、
琢磨和分析语言。 • 文学作品的语言属于形式范畴。可以从内容的角度来体味语言,如从
主题思想、情感变化、意境特征来体味语言;还可以从表达的需要来 体味语言,如从思路安排、结构转承、情节连缀的角度,从形象刻画 和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从修辞方式的使用的角度来体味语言。 • 如何去体味语言?切入点必须选好,切入点的把握同样对语言的揣摩、 品味有极大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把握整体关系体味 语言,不要就词论词、依句说句,要从作品的整体关系上去理解某些 词语的意义,如文章中的文眼、领起句,过渡句和收束句中关键词以 及文中被反复强调的和渲染的词语等;把握不同角度体味语言,可以 从内容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内容与形式的结合等方面去体味; 把握两个层次指表层和深层,要从词语的上下语境里由表层意义入手, 去琢磨言外之意,分析深层意义。 • 体味语言,既要注意语言的静态意义,还要注意语言的动态意义;既 要注意语言表层信息的分析,还要注意深入捕捉语言的潜在信息。要 注意语言的多义性、模糊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 还要能从内容(题材、主题、情感、意境)和形式(形象、结构、情 节、技巧、风格)与语言的联系中体味和分析语言。 • 高考要求能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就是要求能体味语言,继而能 对作品整体语言风格和作家的语言风格作出判断和评价。
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有时也 包括物象,如对文中出现的动物、植物的形象的 鉴赏。
•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语言是文章的呈现形 式,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感情基调 需要不同的语言,如议论文讲求严谨周密,说明 文讲求简明准确,记叙文有的讲求朴素自然,有 的讲求生动形象,也有的追求新颖精美等。
• (2010年春季高考)
• 答案:(2分)突出了大雾使枯草呈现出霜花簇拥的美丽, 并有一种音韵美。
• 第②段中多次用“不知所措”的作用是什么?(3分)
• 答案:(3分)第一个“不知所措”总起下面路灯、车辆 和人的“不知所措”,强调大雾使城市失去了往常的秩序 与规则,为下文“我”的得意忘形铺垫。
• 鉴赏与创作是逆向的,要想明白应该如何鉴赏,首先要明白作家是如何创作的。 艺术形象的表现具有间接性,作家没有办法使用语言直接表达心境、情绪、感 觉、印象,只好借助各种艺术手段去表现,这就是种种表现手法。所以,对艺 术形象的赏析与表现手法的赏析是无法分开的。我们只有通过“被表述的形象” 中所采用的手法,借助我们自身的经验和想象去还原作家所感受的情境。
•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 手法,一般从四个角度分析:①从表达方式的角 度去评价。②从艺术技巧的角度去评价。③从篇 章构思的角度去评价。④从修辞的角度去评价。
• 1.鉴赏形象:概括特征,揭示意义。分析文学作品的形 象包括对人的形象的分析,也包括对物的形象的分析。无 论哪种,最终都是为了揭示形象的意义和作用。需要注意 的是,对作用的分析,一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