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北师大七年级第6课_开放与交流
初中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PPT课件 (15)

比一比
玄奘和鉴真有哪些共同 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我们能从玄奘和鉴真 身上学到什么?
• (1)共同之处:
• 都是僧人;都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使 者,都与佛教有关;都为实现目标历经 艰辛,都有感人的事迹。
• (2)不同之处:
• 方向不同、目的不同(鉴真去传播文化、 玄奘去学习文化)、目的地不同、影响 不同、是否归国、是否独行。
• 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 对外开放的政策。
•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 文化。
•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 精华,为己所用。
3.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你知道还表现在哪 些方面?
鉴真东渡示意图
日本朝野为什么那么 尊重鉴真?
• 二、玄 的唐僧与历 史上的玄奘 有何相同与 不同?
• 相同:他们都西游取经,历 尽艰难险阻,最后获得成功。
• 不同:小说中的孙悟空、猪 八戒等一系列人物,以及他 们与神仙妖怪之间曲折生动 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而玄
• 三、国际性大都会长安
贞观年间,有3位波斯商人到 长安来做生意,住在长寿坊的旅 店里,他们要在回国之前的一天 之内完成以下任务再回旅店:到 小雁塔和曲江参观游玩;到西市 买唐三彩;到东市买箫和琵琶; 快到快安行兴动坊吧与,老设友计告一条别省。时(又参省考地力图的册最合
课后延伸: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 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 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 们有什么启示?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你知道世界
上哪些地方有 “唐人街”?
为什么外国人 会将中国人称 为“唐人”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课件
开放与交流_李树锋

搜索下载长安的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结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学掌握下列信息。
长安的地位:国际性大都市
布局规划:四通八达、市坊严整、设施先进。
人口:胡汉交融;中西融汇。
小结:长安城作为世界性的大都市规划布局对后世影响很大,分别介绍宫城、皇城、东西市,特别是长安城内有专门供外国人居住的区域,引导学生探究唐都长安和今天中国大都市规划上的异同。
3、课堂教学材料,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也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4、配备了课堂练习,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专门设计拓展题目,让学生既学习历史,又关注现实,既应用互联网搜索技术,又实实在在与时俱进,做到博古通今。
当然,本教案设计在实践中还有些不足,例如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和对于学生合作讨论后得出结果的分析指导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备案。
2:七年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但对文化、科技、社会等概念理解较为模糊,特别是对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认识能力不强,因此需要强化知识点间逻辑联系。
3:开放与交流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学生生活在开放交流的时代,切身体会明显,利用这些体会有助于教学实施。
教
材
分
析
本节教材知识点编排清晰,三个内容,两个重要人物,一座重要城市,但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不强,如何整合教材让学生方便深刻学习相关史实,是本课教学实施、教材处理的重点。本人认为还是以史实为基础,让学生记忆一个向东交流的人物——鉴真,一个向西交流人物——玄奘,一个开放的象征——长安,如此,将教材知识清晰化,配合适当的导入与过渡,让教学实施紧凑高效。
课
堂
练
习
1、一位唐代高僧,他为中日两国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是:()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0课预习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预习导学案 北师大版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影响。
2、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预习检测】 一、隋的统一(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4页“隋的统一”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 年, 建立隋朝,年号 ,定都 。
2、 年,隋灭掉南方的 朝,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思考: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二、贯穿南北的动脉(请你认真阅读教材4--6页“贯穿南北的动脉“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开凿目的:2、填图:本图比较模糊,请你用彩笔在图上填上大运河的中心 ;南北端点和 ;从北向南的四段 、、 ;连接的五大水系 、、 、 、 ;最后填上隋朝的都城 。
3、作用: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 的纽带,也成为沟通和 的枢纽。
还促进了沿岸地区 和 发展。
【拓展练习】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 、加强水利灌溉 C 、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 、为了对高丽战争2、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A 、①③B 、①②C 、③④D 、②③3、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 )A 、永济渠B 、江南河C 、通济渠D 、邗沟4、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B 、全长四、五千千米C 、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D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5、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 ( )A 、581 — 618年B 、589 — 618年C 、581 — 600年D 、588 — 618年6、隋朝的统治类似下列哪个朝代(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7、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实现了南水北调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8、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班级:姓名:小组:编号:【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七年级下6课教案

学校姓名年级一年级课题第6课开放与交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遣唐使的历史活动;知道鉴真和玄奘的历史活动;了解长安城的布局和所表现出的国际性大都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玄奘的图像和西行路线图,想象玄奘西行路上的困难和艰险,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唐朝与亚洲各国频繁交流的史实,认识到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唐朝也在对外交往中,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重点通过遣唐使、鉴真、玄奘活动的历史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教具:教学挂图“开元通宝”与“和同开珎”、“玄奘的画像”;地图“玄奘西行路线图”;“长安城示意图”;有关资料。
难点本课的地名、国名(古今异名),学生比较陌生,掌握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关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组织教学:师生互致问候。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问:1、请大家观察这两幅图,你有什么重大的发现?2、根据你的历史知识,你能推测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吗?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我国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处于国际前列,唐朝以其进步、自信和开放,吸引着当时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
本课我们专门来研究唐朝和亚洲国家之间的交流。
(一)中日交流:1、遣唐使在唐朝时期,日本通过多种途径与我国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
在交流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日本政府向中国派遣的遣唐使了。
提问:1、你能说说遣唐使是怎么回事吗?2、你能够举例说一说日本在哪些方面向中国学习的吗?3、从日本的这段历史中你有了哪些感悟?(或者说你觉得日本这个民族具有哪些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的地方?)教师出示图片,“开元通宝”和“和同开珎”钱币图,提出问题。
教师概述。
提供学习主题内容。
问题导读法。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注意补充提升。
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合理想象推测,回答问题。
学生听讲,了解。
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

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2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8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13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20
第5课“和同为一家”26
第6课开放与交流32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40
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45
第9课中华诸姓的来历50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54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59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64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70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75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81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86
第17课《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8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104
第20课统一多家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09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名族的象征115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121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127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132
附录: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581——1840)
中国历代王朝表(隋至请)。
初一历史开放与交流试题

初一历史开放与交流试题1.从7世纪到9世纪末,日本先后派遣了13批遣唐使,接待这些人的唐政府机构是A.工部B.户部C.礼部D.吏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史实的识记。
题中7世纪到9世纪末,日本先后派遣了13批遣唐使,这时中国是唐朝。
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其中,吏部负责选用、考核官吏,户部管理户口、赋税,礼部掌管礼仪,兵部负责军政,刑部掌管刑法、诉讼,工部负责土木兴建。
可知,接待这些人的唐政府机构是礼部,故选C。
【考点】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的概况和影响。
2.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A.玄奘B.戒贤C.鉴真D.皮罗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开放与交流,第一子目遣唐使与鉴真东渡中的内容:“鉴真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可知,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鉴真,故选C。
A选项是出使印度。
D选项是唐朝南诏首领。
【考点】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的概况和影响。
3.下列内容,属于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开放与交流,第一子目遣唐使与鉴真东渡中的内容:“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鉴真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历史第6课《开放与交流》(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PPT课件

¤学习与探究之四
列举课本中反映唐朝开放与交流的事例
1、日本遣唐使 2、鉴真东渡 3、玄奘西行 4、阿倍仲麻吕是与李白好朋友 5、日本唐招提寺 6、陕西出土日本“和同开珎”银币 7、《大唐西域记》 8、波斯人在长安开货栈 9、唐朝时允许外国人做官……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导入新课
学习了唐朝的历史, 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对唐朝的印象吗?
繁荣昌盛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中日两国是一
衣带水的邻邦
,友好交往的
历史源远流长
。唐代中日之
间的交流盛况
遣唐使船
空前。
1、遣唐使
遣
唐
使
吉
士
长
遣唐使印
遣唐使船
丹
•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奈良时代的 “和同开珎”
你能看出两枚钱币的异同吗?
提示:“开珎”即“开元通宝”的简称,珎=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 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
除了日本外, 还有其他国家派出
遣唐使吗?
唐王朝存续的7世纪前期至10世 纪初期,日本以外被称作“东夷” 诸国(高句丽、百济、新罗、渤海) 也频繁派出遣唐使。
2、鉴真东渡
• 鉴真是唐玄宗时高僧 • 六次东渡日本终成功 • 在日本弘扬佛法,传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31张)

答:1、东市;2、唐长安是经济发达、商 业繁荣的城市。
国际性的大都市——长安
西亚的商人 (胡商)
长安城西市
魏征住宅
留学生
学生动手参与 小组活动,体 胡人卫兵
会长安城的 “大”、“繁 鸿胪馆外宾 荣”、“开放
性”
长安城内有哪些异
国元素呢?
毕罗店
学生动手参与
魏征住宅
小组活动,体胡人卫兵
会找长找安看城:的
动态生成式历史课堂初探
第六课 开放与交流
2011课程标准
•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 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 交流的发展。
动态生成式历史课堂初探
确立渗透理念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生动的教学 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接纳的、支 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分
享自己的感情和思路等。
• 阅读与思考:
长安城不仅
• 有一个日本僧人圆仁曾记下,在唐“武大宗会”昌,三而年
•
(843夜)三一天更半,夜东里市,长失安火城,发生烧且了东相火市灾当曹:“门繁以 西二十四行,四千四百余家。荣官”私财
务、金银绢药,总烧尽。
余秋雨《寻觅中华》
• 1、材料中失火的地方,在长安城的什么地方?
• 2、这段材料说明了唐都长安是怎样的一座城市?
教学过程 导入:猜猜这是哪?
骑行2小时,对 长安城的“大” 形成直观印象
阐明长安城 布局及大致 轮廓,形成
初步印象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一、国际性大都市——长安
猜猜这是谁?
阐明长安城 布局及大致 轮廓,形成
初步印象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一、国际性大都市——长安
唐长安城 棋盘式布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遣唐使对日本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3.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是谁?
遣唐船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
鉴真是唐玄宗时高僧 六次东渡日本终成功 在日本弘扬佛法,传
授技术知识,对中日 经济文化交流做出杰 出贡献。
鉴真东渡
交流概况——
鉴真不仅在日本传播佛教,而且将中国 的建筑、雕塑、医学等知识介绍到日本。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 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 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出国远行,学习 交流的事迹介绍,启发学生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 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通过对唐朝文化和各国的交流的了解,使学生为 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玄奘、鉴真等人热心于文化交流,成为中外交往 的友好使节,其业绩值得后人景仰。
本课重点 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 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本课难点 头绪较多,内容较杂,地名、国名(古 今异名)较陌生,学生掌握起来可能有一定 的困难。
你预习了吗
1.唐朝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是谁? 2.唐朝时,去天竺求取佛经的是谁?
模块一
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读32-34页,回答: 1.什么是遣唐使?
模块三 国际性大都会长安
读36-38,回答: 1、唐都长安在当时地位如何?
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 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2.了解长安城示意图。
2、城市建筑布局特点:
严 整 美 观 规
市
大慈恩寺
3、来华“胡人”的聚集之地
唐阿拉伯人俑
2、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 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 D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 《西游记》所记之事都是真的吗?
模块二
玄奘西行
读34-36页。1.简单介绍玄奘。
2.在中印交流史上,玄奘有什么贡献?
玄奘(600-664),俗姓陈, 今河南人氏,13岁出家,法 名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师。
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
你说我说大家说
玄奘西行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玄奘西行
途经火焰山
经过沙漠地区
3、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 C ) 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A.《徐霞客游记》 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 D .《史记》
作业 1.资料做完第六课。 2.预习回答谁首先将 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 深远影响,你能在现实 生活中找出一些吗?
唐长安城平面图
日本平安京平面图
唐 大雁塔
日本 五重塔
唐
兴庆宫
日本 凤凰堂
中国唐装
日本和服
唐 开元通宝
日本 和同开宝
除了日本外, 还有其他国家派出 遣唐使吗?
唐王朝存续的7世纪前期至10世纪初期, 日本以外被称作“东夷”诸国(高丽、百济、 新罗、渤海)也频繁派出遣唐使。
学习了唐朝的历史,能用一个词 语来概括你对唐朝的印象吗? 繁荣昌盛
唐朝的繁荣与强大吸引 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大唐帝 国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 来文化之精华……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 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 知道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 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玄奘西行
翻越雪山地区
葱岭(帕米尔)
玄奘西行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
玄奘西行
那烂陀寺留学
主持佛学辩论会
玄奘西行
玄奘取经回长安
玄奘西行
大雁塔
大雁塔南广场玄奘雕像
玄奘西行
《大唐西域记》
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
事件 身份 内容
时间
独行 目的 途中遭遇 还是 地 结伴
六次航行, 日本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历尽千难 天竺 (印度) 万险
是否 回国
鉴真 僧人 唐玄 宗时 东渡 玄奘 僧 西游 人
唐太 宗时
结伴
否
独行 回国
他们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 不回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A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