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思考小学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
XX年辽宁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XX年辽宁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但专门化、形式化的教育却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下面由为大家的辽宁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
广义的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但专门化、形式化的教育却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里,几乎所有人都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并通过教育获得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可以说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极为重要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成为与人们关系密切,且越来越有终身价值的社会活动之一。
此外,教育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有力手段和重要保证,人类社会历史上发生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无不与教育提供的巨大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有直接的关系。
也正是基于此,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规划和基本国策。
形式化制度化的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剩余产品的出现为体脑分工提供了物质条件时,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活动,教育也就逐渐演变为一种专门和固定的职业。
随着文字形态日渐完备,学校诞生,教师出现,形式化的教育便宣告开始。
学校教育的出现是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事情,它标志着教育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社会活动相分离,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开始行使独特的社会功能,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什么,教育又该如何定义,古今中外众多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从各种角度对这个问题作过回答:“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通常认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从最广泛的意义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小学教育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要回答什么是教育,⾸先要考察教育是怎样起源的。
在教育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如下三种不同的主张。
(⼀)⽣物起源说其代表⼈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1831—1902)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1870—1944)。
勒图尔诺在《动物界的教育》⼀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物起源说,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他把⽼动物对⼩动物的饲养和爱护等本能活动都说成是教育活动,证明教育在⼈类出现之前即已存在,不只是⼈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
沛西?能在他的《教育原理》中也持这种主张,他认为:“⾼等动物如狗和猿,它们的⽣活在许多⽅⾯是我们的模型。
”在我国的古代,也有“乌反哺,⽺跪乳”等谚语和故事,⽤以劝诫⼈们报答⽗母养育之恩。
近⼏年来也有⼈在教育起源问题上,提出“前⾝说”,即认为在⼈类社会产⽣之前,在古猿中已经有了教育活动。
所有这些主张,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理起源说其代表⼈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1869-1947)。
他⽤⼼理起源说批判⽣物起源说,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尚未有独⽴的教育活动,教育起源于⼉童对成年的“⽆意识的模仿”。
模仿毫⽆疑问是教育中的⼀个重要因素,但⼈类的模仿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区别还在于它的意识性和⽬的性。
教育也不单是模仿,因此单纯从模仿来说明⼈类的教育活动,仍然不能科学地说明教育的基本特点。
(三)劳动起源说它是在批判⽣物起源说和⼼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
前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者⼤都认可这⼀观点。
它从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的转变过程中的作⽤》⼀⽂中“劳动在⼀定意义上创造了⼈类本⾝”这⼀基本命题出发,推演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的需要。
其基本观点如下。
1.教育是⼈类社会的活动,为⼈类社会所特有,不能与动物的某些本能活动相混淆,⽽抹煞它的社会性特点。
2.教育是有⽬的、有意识的活动,不是或主要不是⽆意识的模仿,有意识和有⽬的性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
2019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考点: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2019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考点: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
2、生物起源说: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人物: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二)发展1、原始社会的教育无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教育内容以生活经验为主,内容贫乏;教育手段主要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等;教育权力平等,男女教育有别的根源在于分工;教育水平低,没有专门的人员、机构场所以及组织形式;教育与原始宗教仪式有着紧密联系。
2、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两个时期。
(1)奴隶社会教育中国,专门的施教机构产生,如我国夏、商、西周“庠”“序”“校”西方:古希腊:雅典(显著特点: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和斯巴达(显著特点:军事教育)古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所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宗教教育盛行古埃及:设置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2)封建社会的教育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发展,百家争鸣,其中儒墨为显学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隋唐:科举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西方: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宗教性3、近现代教育4、20世纪以后的教育(1)新特点:终生化:法国的保罗·朗格朗。
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

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小学教育是指面向儿童的初级教育,旨在培养儿童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随着社会的演进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的历史也经历了多个阶段。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以期了解小学教育的变迁和进步。
1. 早期小学教育的雏形在古代,小学教育的形式与现代有显著差异。
早期的小学更多是由私塾或家庭教师来负责。
这些私塾一般只有有限的资源和师资,主要以儿童的母语、基础算术和经史常识为主要内容。
小学教育的规模和普及程度相对较低,大多数儿童无法接受正式的小学教育。
2. 现代小学教育的起步随着近代教育改革的推动,小学教育逐渐从私塾向现代学校转型。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普及小学教育,并建立了普遍义务小学制度。
这种制度要求国家提供义务教育,并确保儿童接受九年制的基础教育。
3. 现代小学课程的改革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现代小学课程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一方面,小学课程从单一的语数外教育发展为多元化的科目设置,如艺术、音乐、体育等。
另一方面,小学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4. 小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小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改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传授知识和灌输信息,但这种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现代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
同时,教育技术的应用也为小学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
5. 国际小学教育的比较小学教育的发展不仅在国内有所变化,国际上也存在差异。
不同国家的小学教育制度和教学理念各具特色。
例如,芬兰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美国小学教育则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小学教育模式,我们可以借鉴和吸取其经验,以推动小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6. 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展望未来小学教育将继续迎来新的变革和发展。
第一章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心理起源说
美国教育家的孟禄(Paul Monroe,1869 年—1947年)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 生物学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 人的心理模仿,心理模仿是教育活动的基 础。他在《教育史的教科书》中说:‚摹 仿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本质。‛
(三)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 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对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 本身‛这一著名论断的直接运用。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应该是前苏联的米定 斯基,他在《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从恩 格斯的‘劳动创造人类本身’这个著名原则出 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也是在劳动过 程中产生出来的。‛
古希腊教育
(1)古希腊教育
古希腊的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发展的源头;“自由教育” (Liberal education)是西方的教育传统。 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前399)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师从苏格拉底10年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师从柏拉图12年
(二)古代社会和古代教育
1、古代社会的特征: 生产工具是手工的金属工具; 古代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道德伦理 以及古代宗教等知识体系产生; 古代农业; 私有制产生和发展,古代国家产生,阶级斗 争的出现。
(二)古代社会和古代教育
2、古代教育的特征: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教育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 ; 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与道德知识为 主; 教育方法上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 训练,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西方古代教育(中世纪西欧教育)
中世纪的骑士教育与宫廷学校
中世纪西欧的宫廷学校是帝王、王族和显贵为培 养自己的子弟所设置的专门教育设施。教育内容 以“七艺”、拉丁语和希腊语为主,培养国家所 需要的能治理国家的官吏。宫廷学校在西欧中世 纪早期就已出现,成为欧洲重要的世俗教育形式。
小学教育源流知识点总结

小学教育源流知识点总结一、小学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文明中的教育早在古代文明中,就有了关于教育的概念。
在中国,有孔子设立私塾教育学生;在希腊,有柏拉图等哲学家提倡幼儿教育的思想;古代埃及、印度等国家,在宗教学校中也进行了一定的教育活动。
这些都可以被视为古代小学教育的起源。
2. 中世纪的教育中世纪的小学教育主要由教会负责,基督教的教堂学校成为了教授知识和道德的场所。
这种教育方式基本上是以宗教内容为主,并且只针对男孩子。
女孩子则没有接受到类似的教育。
3. 现代小学教育的兴起18世纪后,世界各国开始推行普及教育政策,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逐渐被重视。
学者们开始提出了关于儿童心理、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使得小学教育有了更加科学的基础。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开始实行了小学义务教育,小学教育逐渐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4. 中国的小学教育发展中国古代有私塾教育,但真正的小学教育是20世纪初引进的。
当时,孙中山在倡导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以教育兴国”的口号,教育改革开始受到重视。
随后,中国开始推行了小学义务教育制度,小学教育逐步完善,成为每个孩子的基本权利。
二、小学教育的理论基础1.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形成的。
小学教育中的奖励和惩罚,教师的示范和引导都是基于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智力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认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
小学教育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和学习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下进行的。
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创设有利于孩子社会文化发展的教育环境,并尊重每个孩子的文化差异。
4. 教育技术理论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理论逐渐被引入小学教育中。
通过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这也成为小学教育的一大特点和发展方向。
小学教育的历史和发展

小学教育的历史和发展小学教育是指面向6到12岁儿童的普及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
小学教育的历史和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对小学教育的历史和发展进行解析。
古代小学教育人类文明开始进入城市文明时期,小学教育就开始逐渐出现。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代埃及的天文学家就设立了一所专门为贵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小学。
在古希腊,孩子们会在家里接受家庭教育,并由专门的家庭教师指导学习。
古希腊有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开设了一个教学培训机构,培养了不少学术精英。
古罗马时期,小学教育也开始兴起,有一些公共学校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费教育。
中国古代小学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以家庭教育为主,父兄会亲自传授子女阅读、写作、算术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到了战国时期,有些学者和文人开始开设私塾,接受家庭富裕的子弟的教育。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兴办公立学校,公立小学教育逐渐普及。
封建时代,尤其是明代,小学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明代朱元璋颁布的《大明会典》中规定:“诸州县建设小学,县学丞、生员教学,县义修葺,不致愚昧无知。
”这标志着小学教育在中国历史上得到了全面普及。
近代小学教育近代小学教育起源于欧洲。
在17世纪的欧洲,小学教育相对发达。
荷兰的胡格诺教派领袖科梅纳斯所创立的教育机构,为当时欧洲其他国家的小学教育提供了借鉴。
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各国纷纷推动小学教育的普及,开展有组织的小学教育。
中国近代小学教育的发展源于西方的传教士学校。
19世纪初,落后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周边的西方列强以及传教士有机会介入中国的小学教育,开始在中国传播教育理念和方法。
1844年,美国传教士朗文来到福州,创办中国第一所西式小学,福州黎明书院。
此后,传教士学校在中国各地纷纷涌现,推动了近代小学教育的发展。
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开始全面推行近代小学教育。
现代小学教育随着工业革命和社会进步,小学教育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小学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小学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小学教育是从古代的教育体系中发展而来的,它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小学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尽管当时的教育形式与现代相比有很大差别,但依旧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小学教育起源与发展的重要线索。
古代小学教育古代小学教育主要以教授基本的阅读、写作和算术技能为主。
在中国,古代小学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商周时期,当时的教育是以师徒制为主,孩子们跟随老师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教育的理论,他认为应该普及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受到教育。
这对中国古代小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中国相似,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的小学教育也非常重要。
古埃及的小学教育主要侧重于教授写作和计算技能,而古希腊则注重教授语法、音乐和体育。
这些古代文明的小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现代教育的基础。
现代小学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小学教育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更全面的教育系统。
在18世纪,普遍义务教育的概念开始在一些国家兴起。
法国的贝辛根定律正式确立了小学教育的地位,规定了6到14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这一制度为现代小学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得到了其他国家的广泛借鉴。
19世纪,小学教育开始普及到更多的国家,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美国在1852年设立了第一个公立小学,德国也在同一时期开始实行普遍义务教育。
这些国家的教育制度为小学教育提供了更广泛的实施平台。
20世纪,小学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小学教育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社交技能。
教育机构开始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例如活动教学、项目学习和信息技术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小学教育的特点和挑战小学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其独特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小学教育的特点在于它针对的是6到12岁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需要特殊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的发展
• 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 • 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比较研究是一种有价值的思考方式, 请尝试着运用这种思考方式,解答以下三个问题。
• 进入近现代以来,世界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 有哪些?
• 比较近现代以来的小学教育和萌芽时期学校形态 的小学教育,它们有哪些异同?
• 进入近现代以来,中国小学教育和西方小学教育 的发展轨迹有哪些异同?
小学教育的走向
• 走向学习共同体 • 创建理想的小学
“从我的小学到理想的小学”: 请从自身教育经验的反思中,解答以下两道思考题。
• 博伊尔描述的小学教育图景中,分别涉及了学校 成为共同体、连贯的课程、促进学习的环境、品 格的塑造等四大方面,你更期待其中的哪一个方 面?为什么?
第3讲 思考小学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会归纳、会描述、会思考、会学习
学会归纳知识系统: 请跟我一起,运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本章的知识要点。
• 小学教育的产生
• 小学教育的发展
• 小学教育的走向
小学教育的产生
• 教育的起源 • 学校教育的出现 • 小学教育的萌芽
学会有根据的思考;学会有条理的描述
• 关于教育起源的四种说法中,你更赞成哪一种? 为什么?你更反对哪一种?为什么?
• 为了创建更加理想的小学,主要的方向有:倡导 学习为本、推动学校改进、重视科研强校、打造 卓越小学文化等,请从中选择其一,按照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