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语文课课堂实录
(完整word版)窦桂梅《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窦桂梅《晏子使楚》教学实录课题:晏子使楚上课时间:2005年9月25日上课地点:常州市实验小学记录:倪雪莲老师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刚才我们彼此的问候,从我们的表情和我们的状态,送大家三个字:“精、气、神"。
我们彼此做一个鼓励,让我们在这一堂课里互相地鼓励自己,为我们自己送上这样一句牌匾上的话。
该从哪读起?自己大声地读一读,开始——生:规圆矩方。
师:如果能像刚才问好一样,富有节奏地读,那就更好啦,读-—规圆钜方.可以用北方人的发音读——规圆钜方.就是这个“钜"字,我特意用了三声来强调,你发现这个字上多了什么?生:这个字上面多了一点。
师:这个书法家写这个字肯定不是错字,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字上加一点?大胆地想——我来说说试试行不行?比如:古人有说一句话,叫做“外圆内方”,外圆-—规圆,内方—-矩方。
那就是说,“矩方”指的是规矩对自己多一点,要强调自己真才实学,对自己更加要严格要求,对外要尊重礼节,所以堪称这个人做人能做到规圆矩方。
不信,来看这个人,他叫晏子.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生: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他厚爱百姓,所以百姓尊称他为晏子.师:但窦老师还要强调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窦子”啊?你发现了什么?生:我个人认为,“子”是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师: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所以后人也叫他“晏子”。
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学可以去看《晏子春秋》,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
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
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第一次就让晏子受到难堪。
怎么难堪的?生:钻狗洞.师:第二次说这个国家没人,瞧不起他,说怎么让你这种人来了。
第三次呢?生:说齐国人没出息。
师:把教材拿在手里,看我们就这样聊一聊,把课文内容都了解了,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本文是关于《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实录:一、揭题,探讨学法。
师:同学们,你听说过晏子这人吗?你了解他吗?生:晏子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大夫。
能言善辩,很有才干。
生:我听说晏子很廉洁,有一次齐王要送他千两黄金、千石粮食和一辆新车,他都拒绝了。
生:晏子被派往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他,都没有成功,反倒自讨没趣。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晏子派往楚国时发生的事,同学们预习了,我们用什么方式来熟悉课文?生:讲故事生:角色表演生:朗读讨论后决定用讲故事法熟悉课文。
评析:预习时对所学内容作一些了解,这既是预习的重要环节,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也是探索学习方法的重要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求知中扫除理解课文的障碍,培养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培养主动学习的品质。
经过较长时间学与教的配合,让学生自己选择学法,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乐于接受。
二、自由读文,读通全文,读懂意思后小组里讲故事。
推选同学在班里讲故事。
(讲故事略)评析:讲故事的语文实践活动,一是因为这篇课文故事性强,二来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在反复听故事的基础上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避免了单调的课文朗读。
尤其是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的把握,加深了对人物身份、人物处境的理解。
同时一些难理解的字词在反复感受的基础上也有了明确的认识。
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同学参与面广,个个跃跃欲试。
三、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起交流解决。
(根据课文提示及自读收获,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一起解决。
学生问,学生答,老师适当点拨。
)生问: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生答:讲了三件事。
生答: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想侮辱他。
晏子反驳了楚王,维护了自己的人格也保全了齐国的尊严。
生问:楚王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方法反驳楚王?生答:第一次是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让晏子从五尺来高的洞进去,楚王抓住晏子矮小的缺点加以取笑,这是对晏子人格的侮辱。
人教版小学语文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一、由故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师:故事中的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晏子很聪明生:他没有直接指出齐王的错误,而是向养鸟人宣布罪状,让齐王自己感觉到自己做得不对,他很聪明师:关于晏子的故事有很多,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了一本书《晏子春秋》,课后同学们不妨去读读这本书,进一步了解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晏子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故事正是出自《晏子春秋》大家齐读课题二、理解课题,导入课文师:使:出使楚:楚国师:关于晏子,简单介绍一下(出示课件)生读:晏子,原名叫晏婴,春秋时齐国大夫,夷维(山东高密)人师:“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中国古代还有哪些人拥有这样的尊称生:孔子、老子、孟子……师:知道得真不少,他们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晏婴被称为“晏子”,也肯定有其过人之处,让我们随晏子一同出使楚国,领略齐国大夫的风采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打开课本38页,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炼的语言说说文中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侮辱他,第一次叫他从门旁边的洞进去,晏子说这是个狗洞,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第二次……(把课文内容复述了一边)师:从他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对课文内容掌握得非常熟练,但老师要求用简炼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他的语言……生:不简炼师:对,谁能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生: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师:他只用了三句话就能把课文主要内容说出来,显示了很强概括能力师: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结果怎样?请同学们画出相关句子师:谁来读读?生:(读句子)师:那么文章的3——5自然段就是故事的经过主要写了什么?生: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是如何反击楚王的四、细读课文,潜心体悟师:楚王几次侮辱晏子?生:三次师:怎样侮辱的?用曲线划出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生: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师:你是怎样理解的?生: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板书:钻狗洞)师:第二次呢?生: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师:楚王是一幅怎样的神情?生:瞧不起、轻视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这句话之前有提示,瞅、冷笑师:对,抓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来体会人物心里是一种好方法,谁再来读这个句子?生:(读句子,重读了“瞅”“冷笑”)师:楚王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楚王看晏子身材矮小,嘲笑他生:楚王嘲笑晏子,就是在侮辱齐国师:楚王说的“人”指什么样的人?生:长相好,有才能的人师:楚王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板书:没人才)生: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师: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生:讥笑,嘲笑师:对,笑里藏刀,更加险恶他的用意何在?生: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板书:没出息)师: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请同学们用括号画出晏子反击楚王的话师:第一次反击谁来读读生读句子师:晏子的话言外之意是……出示: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生:是狗国师:板书“是狗国”师:这叫推理,晏子用推理的方式委婉地指出如果让他钻洞,楚国就是狗国,楚王就成了狗王了请问同学们为什么晏子不直接说楚国是狗国?生:他如果直接说就显得很不礼貌生:他是出使楚国的使臣,必须尊重楚国师:对,晏子是齐国派往楚国的使臣,就是现在的外交官,他代表的是齐国的形象,这样委婉地说,既不有失礼节,又达到了反击楚王的目的真是——机敏聪明、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师:想想:晏子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的?出示:晏子看了看,地对接待的人说:(怒气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选择合适的提示语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生:选择“冷静地”,因为他有把握反击楚王,因此很冷静生:我选择“心平气和地”,我觉得楚王这样侮辱他,他越是心平气和,越显得他聪明,有智慧师:同学们,你知道吗?沉着是睿智的保证,勇敢是赢得尊重的前提看似简单的“看了看”,让我们看到了小个子晏子的大智慧我们一起来读读晏子的话,欣赏他精彩而充满智慧的语言(出示,师引读:)生:读句子师: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生: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板书:只好)师:晏子第二次回击楚王的话谁来读读?(出示:齐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生:读句子师:这是古文中晏子的话(出示:齐之临淄三百闾(lǚ),张袂(mèi)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zhǒng)而在,何为无人)(师读)师:这句话用了三个成语形容了首都临淄人多,是哪三个?生: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师:对照课文中的句子(师生接读)“张袂成阴”意思是——,“挥汗成雨”意思是——,“摩肩接踵”意思是——快把这三个成语写在对应的句子旁好,现在男同学就是楚王,女同学是晏子该怎么读?生:楚王的话充满轻蔑之意,晏子十分严肃师读旁白师:至于为什么派我来,晏子是这样回答的:(找生读)你也学晏子用推理的方法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生:楚国是下等国师:结果怎么样?生:楚王只好赔着笑师:这里的笑看出什么?生:楚王很无奈生:楚王只好认输师:是啊,楚王用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师:第三次晏子又是怎么反驳楚王的,谁来读读生读句子师:“安居乐业”什么意思?生:就是很安全、很快乐生:就是安全居住快乐工作师:晏子的意思是说……生:齐国的好人到楚国能变成盗贼,是你们楚国不好,你管理得不好生: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到楚国变盗贼,是楚国环境不好师:晏子用柑橘来比喻人,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再一次巧妙地取笑了楚王,都是你治国无方,社会风气不好,齐国的好人到了这里都会变成强盗,结果楚王只好赔不是,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师:三次交锋,都是以晏子取胜楚王失败而告终,楚王对晏子越来越尊重和佩服,正像文中最后一句话:生齐读:从这以后……师:楚王是完全被晏子征服了,而且是心服口服,那晏子是凭什么征服这个老谋深算的楚王的?生:过人智慧生:机智勇敢师:还有呢?生:聪明师:楚王表面看是在侮辱晏子,实际是对齐国的侮辱,晏子表面看是为自己赢得尊重,其实是为国家赢得了尊严,这让我们看到他不但能言善辩,机智勇敢,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爱国精神,爱国情怀五、拓展延伸:师:晏子是个聪明人,你是不是呢?老师考考你出示三个益智小故事六、课堂小结师:只有今天做个课堂中的聪明人,明天才能像晏子、像吉鸿昌那样做个生活中的聪明人,才能不辱使命,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七、作业:1、把故事回家讲给家长听2、小组四人自导自演课本剧《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你能讲讲初步学习了课文后的收获吗?(指明发言)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划出能说明晏子出使楚国发生的三件事的不同结果的三个句子,同时在你默读的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能够作上记号。
二、抓中心句,理清脉络。
师:通过刚刚的默读,我们知道了楚王几次侮辱晏子?(三次,师板书“三次侮辱”,)楚王有没有如愿呢?请同学回答能说明三件事不同结果的句子,师相机出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一起把这三句话读一读。
假如把这三句话中的三个“只好”去掉行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去掉就不能表达出楚王原想侮辱晏子,却反倒被晏子取笑的那种无可奈何又不敢不尊重晏子的尴尬情形。
)三、学习第一件事。
师:通过默读,我们已经知道了晏子还没进楚国就受到了楚王的侮辱,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
生朗读。
师:请学生回答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
师:这个洞只有五尺来高,很明显就是想侮辱晏子的什么?(身材矮小)(因为晏子只有一米四左右,比在座的很多同学都矮。
)师:晏子受到了这样的侮辱,他是如何应对?指名读晏子的话。
师:你来说说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晏子的话的?指导朗读。
(语气:藐视对方,有气势)全班再读。
师:晏子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一下子就能让楚王把门打开了?(生说)我们现在来完成一个推理证明一下这位同学说得对不对。
出示课件:访问正常的国家走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王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师:晏子为什么不直接说楚国是狗国呢?(晏子是齐国的使者,为了两国的和平共处,又不失外交礼仪。
)晏子的回答让我们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我们现在知道了第一件事的来龙去脉,现在请大家一起来填表格出示表格四、自学第二、三件事。
师:第一回合的交锋,晏子将计就计,以楚王之法还击楚王,取得了胜利,但好戏还在后头呢。
接下来请大家自学第二、三件事,请先看看自学提示。
出示自学提示1、想想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击?找出晏子的话小声读一读。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两课时)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两课时)《晏子使楚》实录与点评——第一课时主题:尊重步骤:对晏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摸索;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摸索;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摸索。
第一课时一、抓课题,隐含主题生:背古诗……最后背《墨梅》。
师:“不要花开好颜色,只要清气满天地。
”看你们,坐得大大方方,规规矩矩,说得更是字正腔圆。
我呢,也是如此精精神神、大大方方地站在同学们面前。
如此吧,彼此之间鼓舞一下自己,送给自己牌匾上的一句话。
(出示:规圆矩方。
学生齐读。
)[看似简单地交流,其间,教师那充满深情的语言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了他们探究的欲望,正所谓“入境始与亲”。
]师:注意观看“矩”字,和你平常写的有什么不同?生:“矩”的笔画差不多上横平竖直的。
右边的“巨”里多了一点。
师:想像一下,什么缘故要在“矩”里多加一点?生:是不是要强调自己规矩多一点?生:是要告诉自己一定严格要求吧。
师:那个“点”正如同学们说的一样要规矩多一“点”儿。
对外呢,要更要讲规矩,明白礼节。
比如对那个人(晏子)——本来他叫晏婴,什么缘故称“晏子”?生:古代有奉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是女性,假如窦老师是古代值得尊重的人,那就叫我“窦子”?(笑)生:啊,我明白了,是指对古代有奉献的男人的尊称。
[牌匾的解读既营造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又巧妙地组织了教学,引出了本课教学的课题。
]师:晏子的故事专门多。
生:我明白《二桃杀三士》,《越石父》。
师:还有《金壶箴言》等。
同学们能够读读《晏子春秋》,你会明白得更多。
今天,我们就走进晏子的一个故事——“晏子使楚”。
(题目出示,学生读出)[介绍晏子的同时也介绍相关的作品,专门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大气。
这跟窦老师的主题教学是一脉相承的。
]师:“使”是——(生答“出使”);“楚”指——(生答:楚国)。
让我们读读课文。
生:“春秋末期……显显楚国的威风。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5篇)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5篇)《晏子使楚》课堂实录篇一教材分析:《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的故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临淄,敝国,规矩,囚犯,淮南,柑橘,盗贼,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理解敝国,安居乐业,得意扬扬等词的意思;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初步感知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口才;教学重点:理清思路,从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中体会晏子的语言机智。
教学过程:一,情景剧导入:由四个学生自编自导《晏子使楚》第一幕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段情景剧,其他同学请注意看。
四个同学出场,分别扮演晏子,守门卫士,迎接晏子的侍从,一女生作为解说。
ppt展示图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城门外的场景,学生表演第一幕。
时间控制在3-4分钟左右。
表演结束之后,表演得非常好,大家给他们一点掌声好不好那么看了表演之后,大家知道这一幕是选自那篇课文的吗晏子使楚齐读题目:很好,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正是这篇文章《晏子使楚》,让我们一起来把书翻到50页,我们一起把题目读一下:晏子使楚!(4分钟)预习检查:昨天老师请大家预习过这篇课文了,那么今天呢,老师要考考大家对于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了。
生字:晏子侮辱临淄敝国囚犯规矩淮南柑橘枳盗贼赔不是生字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读完之后请一,两个同学说说哪几个生字容易读错,如何识记,然后全班朗读。
(3分钟)词语:敝国得意扬扬安居乐业赔不是给同学半分钟思考,然后点名回答,根据意思说出词语,说完之后,全班齐读!(2分钟)引导解释题目:题目叫做晏子使楚,晏子很显然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春秋末年齐国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曾经当过齐国宰相,晏子的原名叫做晏婴,谁来说一说为什么叫他晏子呢这个子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你能说一说古代还有哪些人姓后面也有个子吗孔子,孟子,庄子,子是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显示这个男子很有地位,被世人所尊崇。
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课堂教学实录《晏子使楚》课堂教学实录一、引入1、快速扫瞄课文,想一想课文要紧写什么?2、反馈:晏子出使楚国,受到楚王的侮辱,晏子反对,获得了尊重。
3、晏子使楚的结果如何?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生:从此以后,晏子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齐读这这句话,从尊重到侮辱,楚王如何样侮辱晏子,晏子又如何样反对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那个问题深入课文。
二、初识晏子1、师:楚王如何样侮辱晏子,晏子又如何样应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教师边巡视边启发学生: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我们要一边读一边想,也能够在你认为重要的词句下面做标记,也能够把你读书过程的方法、感受、体会简单地写在书的空白处。
这叫做标注。
)汇报:楚王如何样侮辱晏子?(1)、楚王在墙上挖了个五尺来高的洞。
他什么缘故要挖洞?(生:他侮辱晏子长得矮小。
)晏子有多高呢?史书记载晏子不足六尺。
老师又在网上查了一下,战国时的一尺大致是22、3厘米,我们算一下,折合成现在的高度大致是1米30多。
就像我们现在的身高。
人家本来就不高,你楚王还如此侮辱人家,你想说什么?那假如你是齐国派到楚国的使臣,你面对那个狗洞,你能如何做?(生设想面对狗洞的种种可能)生:勃然大怒。
你设想一下如此做的结果会如何样?两国失和,引发战争;低头到里面去,如此做的结果呢?生:有辱自己国家的威严。
(2)那晏子是如何样做的呢?谁来读读描写晏子的话?(晏子看了看,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到里面去。
我在这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师:大伙儿看那个词“看了看”,晏子什么缘故不想了想再说?生:……老师做动作,启发学生,学生赶忙领会:“想了想”是想了以后再行动,需要想的过程,说明晏子是在琢磨计策;而“看了看”说明晏子专门机智,看到狗洞就赶忙想出了反对的方法。
我们再来看晏子的反对,齐读晏子的话。
“这是狗洞,只有访问狗国”多么让人拍案叫绝的回答!你从中听出什么来了?(生回答。
16《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16《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熟悉古文《晏子使楚》的大致内容、结构和历史背景。
2.掌握《晏子使楚》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型,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理解力,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人物关系、文化背景、句型结构、方法论思想。
2.教学难点:古文阅读中的理解难点,如古语词汇的解读和推敲,长难句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前准备1.整理教学课件: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案例、视频和图片等。
2.熟悉教材内容:阅读《晏子使楚》原文,理解语言组织和句式结构。
2. 教学主体(1)导入环节老师通过举例子、引导问题等形式,调动学生对《晏子使楚》的兴趣,引出教学内容。
(2)阅读课文老师先读一遍全文,引导学生阅读、标注生字生词、理解文中人物关系和事件经过。
重点讲解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型结构。
(3)文本解析老师把《晏子使楚》的文本分段讲解,分析每一段内容,注意解释其中的古语词汇,如“寓”、“戍”等。
解释句中结构,如“不逆公意”中的“不逆”和“公意”的搭配关系。
解读方法思想,如“五鼓之后”中的时间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难点。
(4)案例对比老师选择案例讲解,将《晏子使楚》中的文化背景和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思想和方法。
涉及地点、时间、人物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案例,如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等。
(5)口头练习老师通过口头形式进行练习,让学生模拟题目,做小组讨论、解答问题等活动形式。
可以让学生熟练地运用《晏子使楚》中的词汇、句式、方法,提高古文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教学总结1.点评阅读答案,夯实学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2.总结课堂重点、难点、困惑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3.整合教学素材,延长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优点:引导思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语言和意义。
2.不足:难度较大,学生学习热情可能不高。
五、教学建议针对以上评价,可以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1.针对理解和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分组、轮流发言,增强他们的存在感和参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语文课课堂实录《晏子使楚》语文课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思想目标:2、知识目标:了解文言词句方面的一些特点,识记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3、能力目标:能够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晏子的不卑不亢、机智沉着,楚王的自作聪明、傲慢无礼。
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1、了解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2、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3、理解文言句式方面的一些特点。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自学、讨论。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生:交流听到的信息。
3、晏子,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生: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他厚爱百姓,所以百姓尊称他为晏子。
师:中国古代还有哪些人拥有这样的尊称?生:孔子、老子、孟子所以后人也叫他晏子。
生:交流刚才读书的情况。
几次受辱?受到哪些侮辱?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几次让晏子难堪?(三次)第一次就让晏子受到难堪。
怎么难堪的?生:钻狗洞。
师:第二次说这个国家没人,瞧不起他,说怎么让你这种人来了。
第三次呢?生:说齐国人没出息。
板书:钻狗洞没人才没出息师:好同学们,看我们就这样聊一聊,把课文内容都了解了,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出示)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快把这句话划下来,再齐读一遍。
孩子们,尊重换个词可以说是?生:尊敬、敬重、敬佩、瞧不起师:不敢不可以换什么词?──可以换成不能不尊重。
还可以怎么说?生:不得不尊重。
师:真好,你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一遍吗?(生读)你读得还字正腔圆。
还有可以这么说──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
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
谢谢大家!那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呢?一起说──生:口才。
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1、第一次交锋: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部分。
生:读第一段。
师:从晏子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生:我感觉晏子不太服气,因为去拜访别人,别人应该亲自去迎接,而楚王不但不让他进去,还要让他去钻狗洞,所以晏子就说了这段话来让楚王知道他不是好欺负的。
师:听了他的解读,我们一起来看。
大屏幕: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那为什么晏子不直接说楚国是狗国?这段话好在哪里?师:你看这晏子多会说话啊,你不是让我钻狗洞吗?那楚国就是狗国。
用推理的方式进行了有力地回击。
晏子可真会回答。
师:大家再注意看。
晏子是在怎么说的这句话?出示。
生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师:注意,晏子是怎么说的?生:是看了看。
那如果把看了看说换成想了想说行吗?(不行)为什么呢?生:晏子看了看,就说明晏子的思维敏捷,如果想想了说,那需要一些时间,而看了看就说,说明晏子非常有智慧,他想也不用想,就知道下面该怎么说了。
师:这晏子想也不用想,一看,就计上心头,说出下面的话──读。
生读: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师:而结果呢?生:而晏子没有钻狗洞。
楚王只好打开城门。
板书:只好打开城门那么楚王根据晏子的什么特点,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狗洞(身材矮小)师:(请一生站起来)孩子,你现在多高?生:一米五几。
师:书上说晏子身高5尺,古代,一尺8寸,估算一下,晏子有一米几?生:有一米四几。
师:对,还可以说成一米四左右,还没有他高呢。
晏子可是一个成人,他还是个孩子啊。
这晏子一看楚王这样对他,肯定会想:你就是看我长这样才故意让我钻狗洞啊。
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大家都听说了吧。
如果晏子能不能也像韩信那样忍辱负重去把狗洞钻。
有没有可能?生:没有。
师:为什么?生:因为两个人的身份不同,晏子是作为一个外交官,他身份是要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如果他真的钻过去,楚王就会认为齐国人非常懦弱,可以侵犯。
师:掌声──你看看,就这样一个看看,晏子发现,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侮辱,那是对我国家的侮辱。
所以有可能我在心态上也像韩信一样,但对于这种情况晏子是不可能只考虑自己的身份和尊严,最重要的是我代表的是齐国,所以这个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生:我看出了晏子的爱国精神。
师:看了看这体现了什么?生:冷静。
师:你说得太好了,孩子。
如韩信一样冷静,但又与韩信不同,他必须要这样,还能看出晏子什么?生:为了国家的尊严,不顾个人生死。
师:非常有胆识。
还能换个词──师:还理直气壮。
你看,就是这个看了看,我们忽然发现,刚才你说的冷静,那是睿智的标志;勇气那是获得胜利的前提。
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到小个子晏子背后藏着的是大智慧。
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见晏子的发言和表现那是超越了他的脾气,超越了他的性格,是真正的智者。
所以从这看了看之后他说的这句话,我们才能感觉到这句话的分量和底气。
不信,你读读看──生:(放开声音,自己读自己的)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的启发,我们继续谈第二部分──,还有哪里有晏子说的话。
2、第二次交锋:生: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师:谈谈你的理解。
生:晏子用简短的语言,直接就把齐国的人多势众表现出来了,楚王看晏子身材矮小,来讽刺齐国没有人了,但是晏子如此一说,让楚王大吃一惊。
晏子的话柔中带刚,刺中楚王的要害,让楚王无言以对。
大屏幕:这段话原话是这样的,请看大屏幕: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生: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
师:我们来对号入座,张袂成阴的意思是?生:张袂成阴的'意思是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比肩继踵的意思是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挥汗成雨就是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师: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
(待学生写完。
)来一起读一遍──生读: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师:大家说得好。
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还用了什么方法说出来的?生:用了比喻。
师:仅仅是比喻?生:还用了夸张的手法。
师:和你一样,晏子的语文学得真好。
用了夸张的方法,你说这个国家,哪里袖子举起来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这个方法一说,就让楚王感到什么?生:晏子这么一说,就让楚王觉得晏子他们国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继续谈,谁来读?生:在第二个故事中,晏子跟楚王对话,晏子拱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师:你讲一讲吧。
生:一开始,楚王先侮辱晏子的国家,楚王问他:为什么要派你来呢?晏子用那种有点贬低自己的话语来回答楚王,来讽刺他。
晏子用了他巧妙的口才来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还抨击了楚王的傲然之气。
师:你讲得太好了,我们仔细看,在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所以。
既然有所以,就必然会有因为。
请你把因为送进去,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你这样一说我们听出这晏子可真会说话,还可以把这个因为放在哪啊?生:因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行不行?这样一说我们就明白了,这晏子可真会说话,用了两个前提,最后结尾,所以就派我到这来了。
你瞧瞧这个晏子,如果用了两个因为,就重复了,于是就干脆不用了。
师:大家看!出示: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我是下等人,访问楚国,所以楚国是──师:晏子说完这句话后,还故意笑了笑,你认为他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师:老师现在就是晏子。
我吧是这样的,我们国家有个规矩,就派我这样的到这样的国家来的,所以我就故意笑了笑,我就这样,怎么着?这种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自嘲的笑。
生:(模仿笑。
)生:从他的话语可以看出他有点自嘲。
他是种无奈的苦笑。
师:无奈,对谁无奈?生:楚王。
师:楚王阿,你咋说出那种话啊,你还一国之君哪!无奈,是种苦笑,是真正的苦笑还是装出来的?生:装出来的。
师:掌声!你苦笑一下哪?生:敝国,哎嗨嗨师生:哈哈哈哈哈。
师:谢谢哦,这种苦笑装得真不容易哦。
再来!还有怎么笑?生:晏子这个笑指的是得意的笑。
(得意地读):敝国。
师:还有吗?生:有点讥笑、嘲笑,(嘲笑地读):敝国。
嘿嘿嘿师:亲爱的同学们啊,这故意的笑一笑那叫一笑解千愁。
用现在的时髦词那叫笑傲──生:江湖!师:我觉得,楚王那个冷笑,那里面可以说是藏了刀,是他无赖之意。
晏子,他笑里究竟是藏的是什么!生:智慧师:那叫智慧。
哎!就是这故意地笑一笑,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了潇洒。
生:(笑)师:所以这样的笑还让那楚王只好生:只好陪着笑。
(板书)3、第三次交锋:好!下面同学们快速的浏览第三部分,完成屏幕上的练习。
(学生看书,教师出示内容)交流练习,(板书:强盗国)师:谁来读读晏子说的话,其实,在原文里头,晏子说了一句很简单的古文。
生: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出示)师:这是句典故,孩子们快快背进脑瓜里,看看谁将来也能用上这句话,这句话可大有说法。
快快背一下。
生:背。
4、讨论:师:所以说这晏子的语文学得真是太好了。
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晏子的话,请同学们总评晏子的口才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印象?生1:通过读晏子的对话,我知道了晏子的口才特厉害,他足智多谋,能以口舌之战打败对手,是一个人才。
生2:我认为晏子的口才绝了,他很轻易的就反驳了楚王,还让楚王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师:老师也想来夸夸晏子的口才,那真叫──生齐: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出示)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正如你们所说的不得不不能不尊重晏子的口才。
师:是啊晏子,至始至终都没有改,晏子还是原来的晏子,还是那小个子的他,谁改了?生:楚王。
师:第一次楚王让人钻狗洞,最后只好──生: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第二次楚王说怎么齐国拿不出人才,只让你这个小个子来,最后只好──生:陪着笑。
师:第三次说那国家人有问题,犯罪偷盗,最后只好──生:只好赔不是。
(完成板书)师:你瞧瞧这楚王,唉送几句歇后语吧──出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