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反思第【1】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反思本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力图使计算教学从传授知识转向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学生实践模式。
从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自主提供新知识探索材料到让学生尝试解答新知识的、自己交流归纳算理、总结计算方法,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较好地把握了计算教学的目标。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后继学习的需要,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2、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思想。
因为知识的内化,是学生个体针对问题对现有材料和已有知识加以分析,展开思维,才产生迁移的过程,教学反思《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反思》。
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于不同的个体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
本堂课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共同分析思维的正误,同时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
在计算笔算乘法时,教师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无恐惧的情景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3、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历来被老师们所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都会精心设计情境,将旧知与新知,巩固与运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本课的设计在情境上没有花过多的时间,呈现的方式也缺乏变化,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缺乏趣味性的,计算的应用也难以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
三年级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三年级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可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有趣又实用的数学世界吧!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比如说,23 乘 2,121 乘 3 等等,这些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那怎么进行笔算呢?我们以 23 乘 2 为例。
第一步,先把 23 写在上面,2 写在下面,数位要对齐哦。
第二步,从个位开始乘起。
先算3 乘2,等于6,把6 写在个位上。
第三步,再算十位上的 2 乘 2,等于 4,把 4 写在十位上。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最后的结果 46。
再比如 121 乘 3 ,我们也是按照这样的步骤来。
先个位,1 乘 3 等于 3 ,写在个位。
然后十位,2 乘 3 等于 6 ,写在十位。
最后百位,1 乘 3 等于 3 ,写在百位。
所以 121 乘 3 的结果就是 363 。
小朋友们,在做这类笔算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依次相乘。
为了能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多做一些练习。
比如:45 乘 2 ,个位 5 乘 2 得 10 ,个位写 0 ,向十位进 1 ,十位 4 乘 2得 8 ,再加上进位的 1 就是 9 ,所以结果是 90 。
还有 132 乘 4 ,个位 2 乘 4 得 8 ,十位 3 乘 4 得 12 ,十位写 2 ,向百位进 1 ,百位 1 乘 4 得 4 ,加上进位的 1 就是 5 ,所以结果是528 。
在做练习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要认真仔细,一步一步地来。
如果一开始做错了也没关系,只要我们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改正,就一定能掌握好这个知识。
而且,我们还可以在生活中运用这个知识呢。
比如说,妈妈买了 3个书包,每个书包 56 元,那一共要花多少钱?这就可以用 56 乘 3 来计算,结果是 168 元。
又比如,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参观博物馆,一辆大巴车能坐 48 人,来了 2 辆大巴车,一共能坐多少人?这就要用 48 乘 2 ,答案是 96 人。
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_三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_三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算理及竖式书写中乘的顺序.教学难点掌握笔算时乘的顺序,正确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出示口算:2.竖式笔算:这四道题全班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把4名同学写的打在实物投影上,并让这4个同学说一说是怎么想的.二、进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或演示动画“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例1)”)□□□□□□□□□□□□□□□□□□□□□□□□□□□□□□□□□□□□(1)请同学看图列出算式:教师板书:(2)请同学口算出结果,并且说出算理.在口算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3)教师说明:今后我们要学习的乘法题口算可能一时算不出来,那就需要我们用竖式的方法笔算出来.今天我们就以为例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4)全班动笔试算(让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竖式)(5)向同学展示正确算式.教师边板书边强调写竖式时要把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6)设疑引思:教师出示提纲学生讨论:a.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的?接下来乘的顺序是什么?b.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c.积的十位是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d.积是36,是哪部分合起来的结果?教师可让学生思考问题时联系图说明.学生可能答出:先算出图右边少的部分,用(块)也就是用个数2乘3得6.再算出图左边整十的方块数,是用(块)然后再把两部分乘积加起来.学生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图上画出来.(或继续演示动画“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例1)”)并板书:(7)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中间过程可以简化,直接写成:(8)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计算时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9)反馈练习:2.教学例2(1)教师出示提问:被乘数是几位数?乘的顺序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全班试做.(2)让一学生到黑板边板书边叙述乘的过程.(演示动画“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例2)”)(3)反馈练习3.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点(采取学生先讨论,最后交流达成共识)相同点:算理与算法相同,都是从个位乘起.而且都是不进位的乘法.不同点:例2比例1被乘数的位数多,例1被乘数是两位,例2被乘数是三位.4.验算的方法.师:如何检查做的对不对呢?生:可以再乘一遍.师:我们要养成随时验算的好习惯,无论题目要不要求验算,都要在草稿上重新乘一遍,看看两次结果是否一样,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正确率,又培养了我们做事认真负责的品质.5.反馈练习:二、巩固练习1.计算并验算(1)一个因数是233,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2)342乘2,积是多少?(3)3乘331,积是多少?2.笔算下面各题:3.应用题: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有多重?板书设计例1 计算例2教案点评:讲解例题从直观图入手,说出口算过程,在进一步巩固算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探索出写竖式的正确过程,注意让学生明确算理.教学例2时重点放在用乘数乘被乘数的首位数字时,积写在什么位置上,所采用的教法是放手与重点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口算(10分)81÷3=30×17=3900÷30=89+34+11=25×9×8=47+103=12×700=150×4=340-99=320-98=6+2+4+8=98×25= 490÷70=45×101=600×2=36-18-12=0÷72=0×32=0+49=53-0=二、填空(15分,每空1分)1.三千九百七十六万写作(),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万.2.五十九亿五千二百万写作(),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亿.3.4800厘米=()分米=()米4.5080千克=()吨()千克5.8千克60克=()克6.()叫加法.7.计算(35+49)÷(63-57),先算()再算().8.73+93+27=73+27+93是根据().9.9□7856000,□内填()最接近9亿,填()最接近10亿.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6分)1.0除以任何数都得0.()2.91能被7整除.()3.451-99=451-100-1=350.()4.长度单位比面积单位大.()5.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6.2960000000吨≈30亿吨()四、用简便方法计算(12分)(1)36+59+41+54(2)23×7+23×3(3)78×102(4)1462-369-631五、笔算(12分)(1)36987+5678(2)50162-3685(3)628×502(4)7968÷249六、脱式计算(20分)(1)60506-19460÷35(2)23072÷412×65(3)184×38+116×38-11300(4)(79691-46354)÷629(5)325÷13×(266-250)七、应用题(25分)1.甲、乙两个班都有学生48人,每人做16朵纸花送给幼儿园,一共送了多少朵?2.甲、乙两地相距456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76千米,需要几小时?3.有两个粮食仓库,如果第一个仓库运走2500千克,两个仓库存粮一样多,已知第二个仓库存粮原有50200千克,原来两个粮库共存粮多少千克?4.师傅每小时生产机器零件64个,徒弟每小时生产48个零件,师傅3小时生产的零件,徒弟要几小时完成?5.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20米,宽60米,如果每12平方分米种一棵西红柿,这块菜地一共可以种多少棵西红柿?如果每棵西红柿收3千克,一共收西红柿多少千克?参考答案一、口算(略)二、填空1.39760000,39762.5952000000,603.480,484.5,805.80606.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7.括号里面的,除法.8.加法的交换律.9.0,9.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2.√3.×4.×5.×6.√四、用简便方法计算1.1902.2303.79564.462五、笔算1.426652.464773.3152564.32六、脱式计算1.599502.36403.1004.535.400七、应用题1.1536朵2.6小时3.102900千克4.4小时5.60000棵,180000千克小学数学第八册期中综合练习一、直接写出各题得数.450+360720-390423-299800×125300÷15547+39816×5058×5×2921-123-77(37+43)÷40720÷8÷924-24÷24+24二、填空.1.4030605000读作(),6在()位上,表示().2.一百零四亿零三十万写作(),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它的近似数是().3.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4.把32×125=4000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时20分=()分2060千克=()吨()千克6.在1840年、1900年、1954年、1976年、1990年、2000年中,平年有(),闰年有().7.320÷40=8.()能被()整除.8.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9.已知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800,则被减数是().10.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与丙数的积是270.已知甲数是30,丙数是6,乙数是().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125×8÷125×8=1 ()2.最小的自然数是0.() 3.48只能被6整除.() 4.学校操场占地面积是48000平方分米.()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7263+2982.1923-456-5443.265×99+2654.(250+25)×405.101×876.13×49+49×877.125×25×328.9999+998+97+6五、求未知数x.1.x+847=12002.x-587=6433.8640÷x=3204.x÷201=1505.x×45=20256.(25×8)×x=1400六、计算下面各题.1.75×(47-2184÷56)2.(2393-34×14)÷273.(262-26×7)÷404.76×(812-654)÷38七、列式计算.1.125乘以45的积,除以587与562的差,商是多少?2.一个数的34倍比3700少538,求这个数.(要求的数用x表示)3.47减去2184除以56的商,所得的差去乘125,积是多少?八、应用题.1.公园里有松树64棵,比柳树少16棵,杨树的棵数等于松树、柳树棵数和的3倍,公园里有杨树多少棵?2.儿童节时两组同学用3小时共做花240朵,第一组每小时做44朵花,第二组有6人,平均每人每小时做花多少朵?3.民工队修一条水渠,计划每天修84米,34天可以完成,结果每天修102米,可以提前几天完成?4.一块长方形菜地面积是1公顷,长125米.一块麦田长250米,这两块地的宽相等,麦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两小时行了90千米,第三小时行了48千米,正好到达乙地.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6.果园收一批苹果.用小筐装每筐能装25千克,需要28个筐,如果改用10个大筐装,还要剩下50千克.平均每个大筐装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三、1.×2.×3.×4.×四、1.75612.9233.26500 4.110005.87876.49007.1000008.11100五、1.3532.12303.274.301505.456.7六、1.6002.713.24.316七、1.2252.933.1000八、1.(64+16+64)×3=432(棵)2.(240÷3-44)÷6=6(朵)3.34-84×34÷102=6(天)4.250×(10000÷125)=20000(平方米)2公顷5.(90+48)÷3=46(千米)6.(25×28-50)÷10=65(千克)课题:商一位数(四)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在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些灵活试商的方法,对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的灵活试商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口算卡片)15×4 16×5 16×6 4×2560÷480÷16 96÷16100÷2560÷1580÷596÷6100÷414×8 24×7 26×5 24×52.先说出思维过程,再说结果.15×6+1525×8-25 24×5+2414×7-1426×4+26 16×8-163.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15×()<76 16×()<12025×()<204 24×()<12426×()<158 14×()<121二、学习新课(一)启发谈话:我们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的试商方法.请你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独立完成下面例题,并通过思考还可以采用什么不同的方法试商.(二)教学例11.出示例1:70÷14=(1)学生独立解题.老师巡视、个别指导,有目的地了解各层次学生的不同思路,做到心中有数.(2)学生讨论.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深入各个小组,掌握学生实际情况.2.师生共同小结.(1)当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组织学生集中,先请一名用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同学讲述试商过程.(把除数14看成10试商)(老师板书)同学回答后,老师可以请同学评议一下,同学们可以说出,用这样的试商方法,需要调商好几次,比较麻烦,影响计算速度.(2)老师请用不同方法试商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解法.生:把14看作10来试商,商7后和14相乘,积是98,98比70多28,28是2个14,所以改商5.老师可以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老师给予鼓励,并补充说:很好,调商一次.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积是70,所以我直接商5.老师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给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确定商.生:把14看成10来试商,商7一定大,先试商6,6和14相乘,积是84,还大,改商5.老师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老师表扬:也很好,肯动脑筋,调商一次.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个15就是75,所以商5.老师肯定这个学生,平时注意口算练习,这样,试商的速度能提高.(学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师准备好的顺序,教师要有应变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最佳试商方法.今后自己在做题时可以灵活选用.3.做一做:订正时,请说明自己试商的过程.(三)教学例2.1.出示例2:240÷26=看题后,思考片刻,理顺思路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试商方法.通过启发,比较后,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自己尝试一下,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3.集体汇报.按照例1的做法,学生回答哪种试商方法,老师出示哪种事先准备好的投影片.生:把26看作30来试商,商8,8和26相乘,积是208,240减208,余数是32,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改商9.师:看哪些同学的思路与这种方法相同.(老师要重视这种反馈信息)生: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0个26是260,比被除数240多20,所以商9合适.师:给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组有这种思路是谁说出的,应该表扬.生:把26看作25来试商,4个25是100,8个25是200,余下的40里面还有1个25,所以可以商9.师:真不错,肯动脑筋.再了解一下,哪些小组讨论到这种方法,是哪个同学提出的.启发是否还有其它的不同想法,充分给时间让学生发表.4.做一做:独立完成后,同桌同学可以交换一下,自己用什么试商方法.(四)小结.今天我们讲的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除数有什么特点?(除数的个位数是4,5,6)通过学习和练习题,你能说一说,这样的题目怎样试商简便吗?(同桌位同学可以互相说一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归纳:当除数是14,15,16,24,25,26时,可以用灵活的试商方法,采用口算直接乘的方法,还可以选择其它能减少调商次数的方法.三、巩固反馈1.说出下面各题各应商几?(逐题出示)2.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否准确,不准确的调整过来.3.说出下面各题应该商几.(逐题出示,谁先看出来立即抢答)4.计算下面各题.(一、三、五组做上面4道题,二、四、六组做下面4道题.做完本组题,可做另一组题)88÷16128÷14165÷24128÷1691÷15150÷25113÷15194÷26四、作业看书第52,53页.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3.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最佳解题方案.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最佳方案.教学过程一、做一做,说一说.“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学生甲98-48=50(米)学生乙48+45=93(米)50-45=5(米)98-93=5(米)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二、设疑激发兴趣.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96-16=80(个)80-38=42(个)答:还剩42元.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25+5=30(元)50-30=20(元)答:应该找回20元.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三、巩固发展.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四、比较沟通联系.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五、试着做一做.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3.看图解答下题.(想一想,怎样解答比较简便.)板书设计教案点评: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设计第【1】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
2、在详尽情景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今天,老师请了一位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看,它是谁?小叮当有着一个填塞智慧的大脑袋,和它一起上课会有什么与众例外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思维热身操共有8节:1230 6050 20xx 507068+2 59+6 28+8 47+3真不错!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高了,很多小朋友家都订了牛奶。
老师这也有一张订单,瞧,小叮当正盯着它在研究呢!一份牛奶(每天一瓶)每月28元订一个月送文具盒一个订一个季度送文具一套订半年送书包一个订一年送四驱车一辆你猜小叮当会选择哪种定奶的方式呢?四驱车的诱惑太大了,小叮当决定订一年。
不过订之前,得先摸摸口袋里有多少钱。
要求需要多少钱,得先来列一个算式?(板书:2812)为什么乘12呢?那大概要多少钱?你是怎样估算的?(2810=280,2812比280多一点,可能是300元。
)那究竟需要几元呢?你们能帮小叮当来算算吗?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看看你们有哪些好办法?(1)先算一季度再乘4。
283=84 844=336(2)先算半年再乘2。
286=168 1682=336(3)先算十个月再加上2个月。
2810=280 282=56 280+56=336(4)用竖式计算。
好,那我们先把竖式列好,注意数位要对齐。
这和我们以前学得乘法竖式有什么例外?以前是一个数乘一位数,现在是乘一个两位数。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教学设计第【1】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一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一、说教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只是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了两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重点要解决的是乘的顺序问题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
为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打基础。
因此,本课是是本单元的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教学目标应在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品质三方面进行明确。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认真计算的热情及善于探索、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四、学情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们不仅要设计贴近生活的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
因为课标上指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
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现实的、具体的问题解决,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出示口算卡。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 2 3 2 4 3 2 2 1 2× 4 × 3 × 2 × 4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教学例2。
师:观察,谁愿意把图意跟大家说一说(出示第61页情境图)生:王老师到书店给同学们买连环画,一套16本,买3套一共多少本?师: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生:16×3,也就是求3个16是多少。
师:怎样计算呢?生1:先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摆小棒得出16×3的结果。
每行摆一捆(10根)和6个一根,摆3 行。
3个6根是18根,满10根要捆成一捆,共可捆1捆,与前面3捆合起来一共有4捆,再加上单独的8根,共48根。
生2:用连加的方法。
1616+ 1648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想出了不同的方法,那么用乘法竖式怎样计算呢?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请一位同学进行板演,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1 6× 34 8生:从个位乘起,先用3乘6得24,把8写在个位上,1表示1个十,向十位进1;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个十,再加上进上来1个十是4个十,把4写在积的十位上。
师:为什么要从个位乘起,而不先从十位乘起呢?生:如果先从十位乘起,十位乘完后得3,当个位乘完向十位进1时,十位上的3还要再加1,就需要把3变成4,这样计算既麻烦,又容易出错。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
(1)“做一做”第1题。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2.通过在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感受大海的富饶,感受劳动者的快乐、幸福,懂得劳动创造财富。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信息及问题板贴。
教学过程:课前:1.播放有关《大海》的录像。
2.交流看到了什么。
一、情境引入: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到海水养殖场去看看,帮助渔民伯伯解决一些问题。
(课件出示情景图)师:请看大屏幕,渔民伯伯、阿姨们在干什么?生1:种植海带,放养螃蟹。
生2:运送虾饲料,放养扇贝。
师:再仔细观察,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生:每条绳上夹29根海带苗,已夹好3条绳子。
师:根据这组信息,能提什么数学问题?生: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师:还有别的信息吗?生1:一笼养8只螃蟹,共112笼。
生2:可以求112笼共多少只螃蟹?生3:虾饲料每袋414千克,4袋多少千克?生4:每笼装125只扇贝,5笼共装多少只?师:船上有几笼呢?生:船上3笼,另外2笼正往海里放。
二、解决问题师:观察很仔细。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板贴海带的信息和问题)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题,课件出示海带的信息图。
师:怎样列式?生:293师:你想怎样算?生1:估算。
生2:我想口算。
生3:还可以列竖式。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我是估算的,29≈30,303=90,所以293≈90。
师:293的准确结果比90大还是比90小呢?为什么?生:因为29比30小,所以293的准确结果比90小。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鞭、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的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进行演示和讲解。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2. 板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例题、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的计算题。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讲解清楚,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突破。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学生的参与度是否高,学生的掌握情况是否良好。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
重点关注的细节: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掌握这一计算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细节上下功夫,通过详细讲解、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年班姓名
一、巧手补天窗。
1.在笔算23×2时,先计算3乘2,是表示有2个3相加,再计算2乘2,是表示有( )个( )相加,最后再把( )和( )加起来,得()。
2.23的3倍是();4个21的和是()。
3.12×12×12×12=()×()=()
4.740里面有()个百和()个十。
二、神机妙算。
21×4= 23×2=123×3=
32×3=213×3= 242×2=
44×2= 122×4= 311×2=
212×3= 312×2= 412×2=
三、脱式计算。
324×2-300 214×2+328
700×5-1382 32×3+219
四、列式计算。
1.一个因数是234,另一个因数是2,积是多少?
2.3个222是多少?
3.412的2倍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
1.三年一班有50人,星期天要乘车去参观科技城。
他们租4辆车够吗?
限乘12人
2.三年一班同学去植树,第一小组植树30棵,第二小组植树4行,每行12棵,哪个小组植树多?多多少棵?
3.小红每天写23个大字,3天一共可以写多少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