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胜任力模型

合集下载

胜任力模型在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胜任力模型在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2010年第12期)胜任力模型在员工培训中的应用■/张清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胜任力模型的研究进行梳理,对胜任力模型的构建过程进行探讨。

在此基础上,从优秀绩效者和一般绩效者的特征(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的角度,分析胜任力在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关键词:胜任力胜任力模型培训过程一、国内外对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一)国外胜任力模型研究自哈佛大学教授McClelland 开创胜任力模型研究以来,很多的学者建立了胜任力模型。

Spencer 等人(1993)经过近二十年对胜任力的研究与应用,提出冰山模型。

Richard Boyatzis (1994)提出了胜任力洋葱模型,由内而外阐释胜任力各构成要素逐渐被观察与衡量的特点。

Williams (1999)认为,胜任力模型是由特定职位要求的优异表现组合而成,其包含多种胜任力的结构。

(二)国内胜任力模型研究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分别从管理者、员工素质评价和培训的角度,探索管理者的素质指标及测评方法。

时勘、王继承(2002)运用行为事件法对我国通信行业管理干部的胜任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通信业管理干部的胜任力模型包括十项胜任力:影响力、社会责任感、调研能力、成就欲、驾驭能力、人际洞察能力、主动性、市场意识、自信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时勘、仲理峰(2003)又对我国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构建了通信行业和家族企业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包括权威导向、主动性、捕捉机遇、信息寻求、组织意识、指挥、仁慈关怀、自我控制、自信、自主学习和影响他人等十一项胜任力特征。

其中权威导向、仁慈关怀是我国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独有的胜任力。

不同行业与不同岗位对胜任力模型要求不同,与行业紧密结合的胜任力模型受到学界关注。

徐芳(2003)对研发人员的胜任力特征有较为深入研究,构建了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表明研发人员的胜任力包括:成就导向、影响力、概念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主动性、自信心、人际理解、注重次序和质量、信息搜寻、团队合作和协作、专业知识、客户服务导向十一项要素。

员工胜任力模型及标准..(完整资料).doc

员工胜任力模型及标准..(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员工胜任力模型及标准目录一、前言二、术语和定义三、特别说明四、应用范围五、各岗位胜任力模型六、各岗位胜任力标准一、前言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那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

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

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

胜任力对于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领导者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

胜任力一旦被确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也许两个企业可能在财务结果(同时也包括员工成长以及客户发展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将随之改变。

胜任力的变化程度,将随着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而有所不同。

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特征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特征,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与培养。

公司专家组依据前期的调研结果,通过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法提炼出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特征能力,并结合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制定了适合公司的员工胜任力标准。

二、术语和定义➢“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认知、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的特征。

(完整word版)21项胜任力素质模型

(完整word版)21项胜任力素质模型

21项素质能力模型第一章成就和行动 (4)成就导向 (4)概念: (4)构面: (4)一般行为: (7)与其他能力的关联 (7)重视次序、品质与精确(CO) (8)概念: (8)构面: (8)与其他能力的关联 (9)主动性(INT) (9)概念: (9)构面 (10)一般行为特征: (11)与其他能力的关联 (11)资讯收集(INFO) (12)概念: (12)构面: (12)一般行为特征 (13)与其他相关能力的关联 (13)第二章协助和服务 (14)人际了解(沟通)(IU) (14)概念: (14)构面 (14)一般行为特征: (16)与其他能力的关联 (16)顾客服务导向(CSO) (16)构面: (17)一般行为特征: (19)与其他能力的关联 (19)第三章冲击和影响 (20)影响与影响(IMP) (20)概念: (20)构面: (20)常见行为指标 (22)与其他能力的关联 (23)组织知觉力(OA) (23)概念: (23)构面: (24)典型行为指标 (25)与其他能力的关联: (25)关系建立(RB) (25)概念 (25)构面: (26)典型行为指标 (26)与其他能力的关联: (27)第四章管理 (27)培养他人(DEV) (27)概念: (27)构面: (28)典型行为指标 (30)与其他能力的关联 (30)命令:果断与职位权力的运用(DIR) (31)概念: (31)构面: (31)典型行为指标 (33)与其他能力的关联 (33)团队合作(TW) (33)概念: (33)构面: (34)典型行为指标: (36)与其他能力的关联 (36)第五章认知 (38)分析性思考(AT) (38)概念: (38)构面: (39)概念式思考(CT) (40)概念: (40)构面: (41)典型行为指标 (42)与其他能力的关联 (42)第一章成就和行动本项才能分类的本质偏向于行动,首要的目的是主导任务的完成,其次是影响他人。

胜任力模型案例分析

胜任力模型案例分析

胜任力模型案例分析知乎专栏 | 胜任力模型案例分析绪论----------胜任力模型是企业常用的一种人才评价工具,通过评估员工在工作中展现的技能、知识和行为来判断其胜任力水平。

在本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来深入了解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和价值。

案例背景----------假设我们是一家电子科技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近期在择业市场中面临一项紧迫的招聘任务。

公司计划扩大研发团队,以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将使用胜任力模型对应聘者进行评估,以确保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胜任力模型的评估标准--------------------------在应用胜任力模型之前,我们需要建立起一个明确的胜任力评估标准。

本公司的胜任力模型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估:1.专业知识:应聘者在所申请职位领域的专业知识水平。

这包括技术知识、工作经验和相关学历等。

2.沟通能力:应聘者在工作中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这包括口头和书面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

3.领导能力:应聘者在团队中的领导和管理作用。

这包括目标设定能力、团队激励和管理能力以及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

案例分析----------通过面试和筛选,我们筛选出了两名应聘者,他们分别是张三和李四。

下面将通过胜任力模型对他们进行综合评估。

1. 专业知识:张三:张三拥有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并在一家知名IT公司拥有两年的软件开发经验。

在面试过程中,他对于所申请职位的技术要求表现出了扎实的理解和掌握。

他还参与了多个项目,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李四:李四本科毕业于计算机工程专业,但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

在面试过程中,他虽然表现出了对于编程语言和算法的良好理解,但对于实际项目经验的回答较为模糊。

这使得他的专业水平相对较弱。

评价:基于专业知识的胜任力要求,张三在该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而李四的优势相对较弱。

2. 沟通能力:张三:张三在面试中展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胜任力模型(附:“技术”职务、晋升,评级办法).DOC84页.doc

胜任力模型(附:“技术”职务、晋升,评级办法).DOC84页.doc

胜任力模型(附:“技术”职务、晋升,评级办法).DOC84
页.doc
本工具说明:核心能力模型,也叫做胜任力模型,英文是competency,它是最近开始流行的人力资源系统建设工具。

人力资源通过帮助企业建设一套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模型,用于指导人员招募、人员考核、培训发展,甚至用于界定薪酬级别。

建立能力模型的关键是要有一套界定清晰的能力定义。

比如,我们说这个岗位要求比较高的“领导能力”,这华就等于没说,到底什么是领导能力,它又分成几个层级水平,都需要企业事先界定。

我们下边给提供的三套能力模型库词典,就是非常珍贵的清晰科学的能力词典。

公司可以借助这些能力库,设定贵公司的不同层级、不同岗位能力要求,指导考核、招聘等等。

本工具书最后给出了“技术人员”职务、晋升政策,技术评级办法。

温馨提示:关键词:“20180923”,请在头条私信!。

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胜任力模型,就是个体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应具备的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分为内在动机、知识技能、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等几个方面。

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

目录1定义解释一解释二解释三2模型分类综述中高层3应用方式4运用5存在问题6优化思路7建立方法8构建流程9客户主管胜任力模型10经典模型冰山模型洋葱模型11作用编辑解释一胜任力模型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而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

胜任力模型具体含义为:对组织或企业中的某一个职位,依据其职责要求所提出的,为完成本职责而需要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它能够具体指明从事本职位的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良好的完成该职位职责的需要!也是人们自我能力开发和学习的指示器。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或职位的直线经理可依据该模型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在职辅导!以使员工或从事该职位的人员具备所需要的能力!该模型还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对员工及从事该职位的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可以作为制订培训规划的依据和信息源!解释二我们常说的胜任力模型通常指的是能力素质模型(有不同说法)。

素质又叫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

解释三在一个组织中,不同岗位的职务所要求员工具备的胜任力内容和水平是不同的;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行业中,相同的或类似工作岗位上,员工的胜任力特征也不尽相同。

因此,我们把担任某一个特定的任务角色所必须具备的胜任力总和称为“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

2模型分类编辑素质词典中,心理学家们把人的素质分为6大类,20个具体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很多级别。

这20个素质要素,对人类的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性格、动机作了全面的概括,形成了企业任职者的完整的素质模型。

22种胜任力模型ppt课件

22种胜任力模型ppt课件
4、愿意提供即使是不属自己日常 工作职责范围的帮助
5、跨边界建立关系以发展非正式 及正式工作网络
创新应变 1、对周围事物的关心和兴趣 2、勤用脑 3、创造力=综合能力+想象力 4、要唤醒心中的创造潜力 5、有小设想、奇想妙想,创新 方案设计,小发明,科学小论 文
客观公平
1、不对别人指点,不对除下级 以外人进行品格指责
勇于承担责任 1分承认结果,而不是强调愿望 2分承担责任,不推卸,不指责 3分着手解决问题,减少业务流 程 4分举一反三,改进业务流程 5分作事有预见,有防误设计
团队合作能力
1、尊重他人,同理心倾听,接纳 不同意见,合理和包容
2、直言,分享他们的观点和信息 使团队前进
3、支持团队(领导者)的决定, 即使自己有不同意见
积极创业 1、关心创业案例并主动与人分 享创业理想 2、有创业职业生涯规划,从主 观愿望表达出来 3、掌握创业资金、产品、人才 三支柱关系并具体化 4、尝试创业经历并不少于一次 5、有创业成功经验,总能获取 成功
宽容员工 1、对失误员工有条件谅解 2、知错不改员工进行合理处罚 并进行指导 3、具有消除误解的沟通案例 4、通过合进手法,改变或影响 攻击他们的员工价值观 5、通过员工激励,员工极少出 错
2、迅速而不可分辨解决客户需 求
3、找出客户深层次(真实)需 求并提供相应产品服务
4、成为客户对象,并维护组织 利益下影响客户决策
5、维护客户利益,而促成长远 组织利益
人际关系影响力 1、接受邀请,维持正常工作关
系 2、建立融洽关系讨论非工作事
例 3、社会交往普遍发生 4、成为密友并能政党拓展业务 5、亲和力强,感染不同层次社
7
态度能力指标选择表
导向 任务导向

胜任能力模型简介PPT

胜任能力模型简介PPT
胜任能力模型 (Competency Model)简介 简介
胜任素质(Competency)简介
教谁爬树? 教谁爬树?
你可以教会一只火鸡爬上树, 你可以教会一只火鸡爬上树, 但最好是找来一只松鼠。 但最好是找来一只松鼠。
胜任素质(Competency)简介
目录
胜任能力模型的诞生、 1. 胜任能力模型的诞生、发展及其意义 2. 胜任能力模型构建 3. 胜任能力模型的应用 4. 胜任能力模型实施后的管理措施
胜任素质(Competency)简介
胜任能力模型在中国的研究及实践现状
目前,在中国主要是心理学家从事胜任能力模型的理论研 目前, 究,在华部分外资和合资企业引进国外胜任能力模型理论并实 践。
胜任素质(Competency)简介
“胜任能力模型”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胜任能力模型” “胜任能力模型”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一份对北美1000 胜任能力模型”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一份对北美1000 家公司的调查显示: 家公司的调查显示: 未将核心能力与企业经营战略挂钩的公司, 未将核心能力与企业经营战略挂钩的公司,其三年期股东 总回报为10 10%; 总回报为10%; 将核心能力与企业经营战略挂钩的公司, 将核心能力与企业经营战略挂钩的公司,其三年期股东总 回报为14 14%; 回报为14%; 使用将核心能力与企业经营战略挂钩的人力资本管理计划 的公司,其三年股东总回报为30 30%。 的公司,其三年股东总回报为30%。
胜任素质(Competency)简介
胜任能力( 胜任能力(Competency)简介 简介 胜任能力(Competency)是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 胜任能力(Competency)是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强 化竞争力, 化竞争力,提高实际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 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操作流程。著名的心理学家, 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操作流程。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 教授麦克里兰 (McClelland) 博士是国际上公认的胜任能力方 法的创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预试研究 Pilot Study A Initial Study of Competence Model of IT Managers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一)
优秀组与普通组的访谈长度比较表
比较项目 均值 长度(字数) 时间 2.10 优秀组 标准差 均值 0.56 1.95 普通组 标准差 0.50 T值 .685 .636 df 18 18 P值 .502 .533
各职务共同需要的
鉴别性胜任特征
个人主动性
成就动机 主动性 概括性思维
工作组织
影响他人 形成团体意识 群体领导
假设四: 假设四:基于鉴别性胜任特征的考核
基于胜任特征的高层管理者的绩效考核,应当 强调判断性指标,即关系绩效(Contextual Performance)的行为指标,把哪些能体现鉴别性 特征的管理行为列为绩效考核的指标。
通过对从各种途径和方法获得的数据进 行分析,鉴别出能区分优秀者和普通者的胜 任特征。两个或多个受过训练的分析员对优 秀者和普通者的数据进行内容分析,记录各 种胜任特征在文稿中出现的频次,并对其复 杂度和广度水平进行编码,揭示被访者在动 机、人格、技能等方面特征的区别。
编码与建立模型的过程
第一步、对任何与胜任特征词典中定义相匹 配的动机、概念和行为进行编码; 第二步、记录在胜任特征词典中没有的一些 胜任特征。编码后,对优秀组和普通组的数据进 行比较分析,建立某职位的胜任特征模型。
含义: 含义:效标参照 Criteria Reference
指胜任特征能按照某一标准,预测效标群 体的工作优劣。效标参照是胜任特征定义中 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一种特质如果不能预 测有意义的差异(如工作绩效方面的差异), 与参照的效标没有明显的因果关联,不能预 测有意义的差别时,则不能称之为胜任特征。
第二步 确定效标样本
采用已确定的绩效标准,就可以鉴别达到 绩效标准的优秀组和没有达到绩效标准的一 般组。胜任特征评价研究的样本至少应该包 括20个被试,才符合对数据进行胜任特征评 价的进行统计分析。
第三步 获取样本数据
建立胜任特征模型的方法有六种: 1、BEI行为事件访谈 3、问卷调查 2、专家团体焦点访谈 4、模型数据库专家系统
5、工作功能/任务分析 6、直接观察。 目前,主要采用的是BEI行为事件访谈方法。
行为事件访谈方法
Behavior Event Interview
第一、确定哪些人是成绩卓越者。 第二、让这些人详尽地报告他们的成功 或失败的工作经历片段. 这里, 为要引发他们 谈出这些经历中具体的言行、想法、感受及 方法,访谈者需要接受专门的技巧训练。
长度与频次 成就欲 . 70 3 * * 关 注 质 量 与 秩 序 . 60 3 * 主动性 . 69 3 * * 信息寻求 . 22 5 人际洞察力 . 63 2 * 客户服务意识 . 33 9 影响力 . 66 9 * * 权限意识 . 30 5 公关 - . 15 6 发展他人 . 24 7 指挥 . 76 2 * * 团队协作 - . 16 9 团队领导 . 55 5 * 分析性思维 . 45 0 概念性思维 . 59 5 * 技术专长 . 48 6 自控 . 61 1 * 自信 . 24 4 灵活性 - . 27 1 组织承诺 . 63 2 *
研究结果
分 析 员 对 胜 任 特 征 发 生 频 次 、 平 均 等 级 、 最 高 等 级 编 码 记 录 的 一 致 性 ( 皮 尔 逊 相 关 )
频 次 成就 欲 关注 质 量 与 秩 序 主动 性 信息 寻 求 人际 洞 察 力 客户 服 务 意 识 影响 力 权限 意 识 公关 发展 他 人 指挥 团队 协 作 团队 领 导 分析 思 维 概念 思 维 技术 专 长 自控 自信 灵活 性 组织 承 诺 .940 ** .393 .560* .834** .631 ** .617 ** .693 ** .555 ** .833 ** .294 .739 ** .568 ** .713 ** .738 ** .615 ** .900 ** .402 .437 .672 ** .455 * 平 均 分数 .740 ** .103 .828 ** .675 ** -.214 .333 .686 ** .266 .442 .489 ** .398 .316 .519 ** .364 .646 ** .751 ** .621 ** .166 .784 ** .565 ** 最 高 分 数 .740 ** .341 .924 ** .678 ** .013 .340 .701 ** .370 .566 ** .469 * .616 ** .344 .617 ** .496 * .178 .863 ** .614 ** .241 .718 ** .566 **
行为事件访谈方法
Behavior Event Interview (续)
第三、对访谈的内容作录音记录, 整理成文字。 第四、采用专门的对文字记录进行内容分析的技术, 统计出各种胜任特征在文字记录中出现的频率, 并对表 现的复杂度与广度水平进行编码。 第五、揭示出卓越者的胜任特征模型。
第四步 建立胜任特征模型
*.表 示 在 .05 水 平 上 显 著 相 关
* *.表 示 在 .01 水 平 上 显 著 相 关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三)
优秀组与普通组胜任特征发生总频次的比较表
优秀组 均值 总频次 88.0 标准差 均值 44.6 55.6 普通组 标准差 29.3 T值 df P值 .070 1.924 18
含义: 含义:深层次特征
Underlying Characteristic
胜任特征是个体潜在的深层次特征 能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能预示个 体在不同情境和工作任务中的行为或思 考方式(Guion,R. M.,1991)。
胜任特征的基本层面
技 知 能: 将事情做好的能力 识: 对某一职业领域有用的信息
四、研究过程
第一步、定义绩效标准; 第二步、确定效标样本; 第三步、获取样本数据; 第四步、建立胜任特征模型; 第五步、验证胜任特征模型; 第六步、应用于实践。
第一步 定义绩效标准
定义合格绩效或优秀绩效的标准,是胜任特 征评价研究的第一步。胜任特征模型是根据所确 定的标准获得的,所以,如果标准选择不好,就 不可能正确揭示胜任特征模型。
高层管理者
胜任特征模型的评价研究
2010
定义
(Definition)
胜任特征(Competence)指 “和参照效标 (合格的绩效或优秀的绩效)有因果关联的个体的 潜在特征。(Spencer, 1993)” 换言之,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 表现优秀者与表现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体潜在 的深层次特征。这一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深层次特征,因果关联和效标参照。
第一、行为事件访谈法在国内汉语 环境下的技术限制是访谈长度必须大于 一万字,约合1.5小时以上;优秀组与普 通组在访谈的长度无明显差异;胜任特 征编码的频次与访谈长度有相关,但平 均等级和最高等级与访谈长度不相关; 优秀组和普通组在胜任特征编码的总频 次上无差异。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四)
信 度 1、归类一致性:55.45% 2、皮尔逊相关系数:平均系数.629 中 数.631
3、胜任特征的种类
3.1 能预测成功的胜任特征 研究发现,在不同职位、不同行业、不同文 化环境中的胜任特征模型是不同的。 Spencer(1993)列出了能预测大部分行业工 作成功的最常用的20个胜任特征,主要可分为 六大类:
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假设
假设一:基准性胜任特征( 假设一:基准性胜任特征(Threshold Competence) ) Competence) 鉴别性胜任特征( 与 鉴别性胜任特征(Differentiating Competence) 假设二: 假设二:基于鉴别性胜任特征的人员选拔 假设三: 假设三:基于鉴别性胜任特征的管理培训 假设四: 假设四:基于鉴别性胜任特征的绩效评价
* .表 示 在 .0 5 水 平 上 显 著 相 关
* * .表 示 在 .0 1 水 平 上 显 著 相 关
研究结果
优秀组与普通组各胜任特征平均等级分数的差异检验
比较项目 成就欲 关注质量与 秩序 主动性 信息寻求 人际洞察力 客户服务意 识 影响力 权限意识 公关 发展他人 指挥 团队协作 团队领导 分析性思维 概念性思维 技术专长 自控 自信 灵活性 组织承诺 均值 4.16 2.03 2.94 3.97 3.08 4.22 5.61 2.91 2.93 3.41 4.69 3.28 3.73 2.74 3.11 4.33 1.99 2.98 2.48 3.64 优秀组 标准差 1.12 2.21 1.80 0.99 0.89. 3.35 1.39 0.89 2.17 2.51 2.19 1.96 1.51 0.49 0.63 0.70 2.15 0.60 1.66 1.01 均值 2.37 1.85 0.91 1.72 2.12 1.12 3.01 2.28 3.07 1.02 3.01 2.68 1.87 2.44 3.27 4.55 0.75 2.02 1.12 1.88 普通组 标准差 1.73 2.14 1.81 2.02 0.78 2.12 2.00 0.90 2.72 1.98 2.58 2.03 1.65 0.36 0.75 0.92 1.05 1.06 1.33 1.30 Df 18 18 18 #1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2 18 18 18 T值 2.751* .188 2.511* 3.155** 2.541* 2.477* 3.381** 1.580 -.129 2.362* 1.566 .665 2.627* 1.526 -.518 -.590 1.635 2.472* 2.019 3.358**
3、概化系数:.85697(2个评分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