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平的太极拳基本功

合集下载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介绍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介绍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介绍推荐文章太极拳补肾功法及其特点的介绍热度:陈氏太极拳小架介绍热度: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介绍热度:太极拳内功心法是什么的介绍热度: 24混元心意太极拳是什么简单介绍热度:太极拳的特点就是每个动作都很细致精美,陈氏太极拳的练法也很注重,想要动作精美,就要先熟悉整套套路,太极拳教程中如何提及?陈氏太极拳的练习有哪些步骤和方法?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介绍。

欢迎阅读!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熟练套路明确姿势套路指的是太极拳的整套架式,姿势就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结构要领。

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

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

现分两个方面,谈谈这一阶段的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练陈氏太级拳必须保持思想上的清静,排除一切内外干扰。

只有这样才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

《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

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肾脏。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静可以说是练习的最重要事宜,只有在清静的条件下,才能够有助于气的旺盛与收藏。

从而可以运行好五脏六腑,养其身。

2.注意身法初练太极拳,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就和初学写字一样,能写成横平、竖直、点、钩等笔划,组合成方块就行。

初学练拳,身法上只要求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

步法上只要能做好弓步、虚步、开步和收步,知道方位即可。

至于不可避免出现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不宜深究。

但运行方位、角度、顺序必须绝对正确,力争做到姿势柔软、大方顺随。

每天坚持练10遍左右,两个月即可将套路练熟。

这时要进一步考虑动作要求,从头至足,一招一势进行纠正。

在动作速度上尽量放慢,以利于揣摩思考动作的正确与否。

每天坚持10遍拳,再练习一个时期,就可以通过这一阶段而进入第二阶段了。

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附记忆口诀

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附记忆口诀

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附记忆口诀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附记忆口诀·陈正雷●动作名称第01式:太极起势第02式:金刚捣碓第03式:懒扎衣第04式:六封四闭第05式:单鞭第06式:白鹤亮翅第07式:斜行第08式:搂膝第09式:拗步第10式:掩手肱拳第11式:高探马第12式:左蹬一根第13式:玉女穿梭第14式:云手第15式:转身双摆莲第16式:当头炮第17式:金刚捣碓第18式:收势◎动作详解第01式:太极起势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

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尖轻抵上颚,二目平视。

动作二:接上势,屈膝送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一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缘,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二目平视。

要求:横开步时,重心先移到右腿,提左脚开步,脚尖先着地,慢慢踏平。

周身放松,气沉丹田,降于涌泉,屈膝松垮,下沉时呼气。

此时脑空心静,思想高度集中,心中无一所念,浑然如一片无极景象。

动作三:接上势,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松肩沉肘,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屈膝松垮,两脚踏实,二目平视。

要求:当两手上升,身体下降时,胸、背、肋、腹各部肌肉均要松弛下沉,促使心气下沉,切忌肩上耸,横气填胸。

此动吸气。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垮,两手随身体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二目平视。

要求:两手下按时,要立身中正,切忌弯腰突臀,裆部要松、虚、活。

下蹲时,如坐凳子一样。

此动呼气。

第02式:金刚捣碓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缠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上方掤出左手掤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掤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

要求:上掤转体时,要结合裆腰劲,劲贯手掌。

此动吸气。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右转90度,重心由右移到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左顺右逆缠向右后,目视左前方。

此动呼气。

动作三: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裆,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且微向右转,两手上掤,目视左前方。

陈氏太极拳口令及动作分解

陈氏太极拳口令及动作分解

陈氏太极拳口令及动作分解1、起势;并脚直立、左脚开立、两臂平举、屈漆按掌2、右揽雀尾:丁步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捧臂、丁步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捧臂、转体伸掌、坐步下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屈肘、扣脚旋掌丁步按掌3左单鞭:转体上步、弓步推掌3、提手:扣脚摆掌、回身带掌、虚步举掌4、白鹤亮翅;转身抱球、转腰带掌、虚步分掌5、搂膝拗步:转体落掌、收脚托掌、迈步屈肘、弓步搂推摆脚转体、收脚托掌、迈步屈肘、弓步搂推6、撇身锤;转身分掌、收脚挂拳、上步翻拳、弓步撇拳7、捋挤式;扣脚变掌、转体抹掌、收脚捋掌、上步搭手弓步前挤、(左与右相同方向相反)扣脚变掌、转体抹掌、收脚捋掌、上步搭手、弓步前挤8、进步搬拦锤;后坐分掌、收脚按掌、上步搬拳、转身拦掌上步拦掌、弓步打锤10、如封似闭:穿手翻掌、后坐收掌、翻掌下落、跟步按推11、开合手;转体开掌、提脚合掌12、右单鞭;开步转掌、弓步分掌13、肘底锤:扣脚摆掌、收脚抱球、摆步分掌、跟步摆掌虚步握拳14、转身推掌:撤步举掌、转体屈肘、上步搂掌、跟步推掌转身举掌、上步屈肘、跟步推掌15、玉女穿梭:撤步伸掌、收脚捋掌、上步捧臂、跟步摆掌上步旋掌、弓步架推、后坐落掌、弓步抹掌收脚捋掌、上步捧臂、跟步摆掌、后坐旋掌弓步架推16、左右蹬脚:后坐摆掌、转体分掌、收脚合掌、蹬脚分掌落脚摆掌、转体分掌、收脚合手、蹬脚分掌17、掩手肱锤:落脚掩掌、开步合掌、马步分掌、转体合肘弓步冲拳18、野马分鬃:转腰下捋、转腰捧臂、转腰横掌、转腰旋掌提膝托掌、弓步穿掌、转身摁掌、提膝托掌弓步穿掌19、云手:扣脚摆掌、转体反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转体云掌、开步翻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转体云掌、开步翻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20、独立打虎:撤步穿掌、转体扣脚、提膝握拳21、右分脚:落脚抱掌、分脚分掌、22、双峰灌耳:屈膝沉肘、上步落拳、弓步双贯23、左分脚:转体分掌、收脚抱掌、分脚分掌24、转身拍脚:落脚转身、转体抱拳、独立拍脚25、进步栽锤:转体摆掌、上步提拳、弓步栽锤26、斜飞式:转身分掌、收脚合臂、转身上步、弓步分靠27、单鞭下式:勾手摆掌、仆步穿掌、28、金鸡独立:弓步挑掌、独立挑掌、独立挑掌、(左)29、退步穿掌:弓步穿掌30、虚步压掌:扣脚转身、虚步摁掌31、独立托掌:提膝托掌32、马步靠:落脚摆掌、提膝托掌、马步靠臂33、转身大捋:摆脚旋掌、上步托掌、转身平捋、弓步滚肘34、歇步擒打:拧臂穿拳、转体挑掌、歇步打拳、35、穿掌下式:收脚摆掌、上步摆掌、仆步穿掌36、上步七星:弓步挑掌、虚步架拳37、退步垮虎:转体摆掌、独立挑掌、转体落手38、转身摆莲:落脚摆掌、转体穿掌、转体翻掌、摆起拍脚39、弯弓射虎:提膝摆掌、落步落掌、转身落拳、弓步打拳40、左揽雀尾:转体落手、收脚抱球、上步分掌、弓步捧臂转体伸掌、后坐下捋、弓步前挤、反掌前伸后坐收掌、弓步推摁41、十字手:转体扣脚、转体分掌、转体抱拳、收脚开立42、收式:翻掌分手、两掌下摁、收脚并立。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分解动作讲解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分解动作讲解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分解动作讲解1、太极起势;两脚立正站立,两臂自然下坠,头要自然正,二目平视,牙齿嘴唇微合,舌尖抵住上颚,呼吸要自然,首先要做到意念集中,思想清静,抛弃一切思想杂念,然后,屈膝松胯,提左腿向左开半步,然后移重心,放松下沉,然后两手徐徐上升与肩平;在上升的同时,注意不要挑肩架肘,然后,再随着身体下降两手下按于小腹前,这叫太极起势;2、金刚捣碓;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向左上方掤,现在重心偏于右腿.动作二,两手坐腕翻掌向外加掤劲,左手变顺缠右手变逆缠,然后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左移,右脚尖外摆两手变捋劲,向右后上方捋.动作三,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向左前方开步,脚尖上翘,脚跟铲地滑出.动作四,身体下沉,走下弧线,向前移重心,两手向前掤划弧,左手掤于胸前,右手掤在右膝上方,然后左手向前带,然后再与右手相合,右手领着右腿上步,右脚虚脚点地,然后右手变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再提右腿,震脚落地,金刚捣碓在震脚的时候,注意不要把重心移在右腿,要重心在左腿,用右腿的弹力来震脚;3、懒扎衣;身向左转,右手由拳变掌,向上穿掌外翻,左手逆缠下按.动作二,两手在胸前划弧转圆两手交叉于胸前,然后提右腿向右开一大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然后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然后身体向右转,把右手拉开,左手叉腰,屈膝松胯周身放松,这个步叫右弓步,手臂要求:要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开裆要圆,虚腿脚尖要内扣,膝盖要微屈成弧形;4、六封四闭;六封四闭是左手去引右手,这是动作一.两的相合以后,向下捋,随着重心左移,这是动作二.动作三,重心右移,身体向左转,两手继续向身体左后方捋,然后上合于左耳下,然后双手下按,把左腿收回来,虚脚点地;5、单鞭,两手相合变双顺缠,左手向前,右手向后收;右手五指合拢变勾手,用手腕领劲向上掤,做到松肩沉肘,然后再提左腿向左开步,重心走下弧移于左腿,右脚尖内扣,左手再向右上方穿掌外翻,向左划弧拉开,然后放松下沉;6、下面开始第二个金刚捣碓,右手去找左手,走下弧与左手相合,然后合好以后,两个手走上弧向右后方捋,重心移在右腿,然后重心下沉,身体向左转,左脚尖外摆,重心移在左腿,两手掤出去,然后再上步,变金刚捣碓,与第一个金刚捣碓有相似之处;震脚;7、白鹅亮翅:右手穿掌外翻上掤,左手逆缠下按,重心移在右腿,然后倒左步,用脚尖着地,然后重心移在左腿,两手交叉合于胸前,再倒右步,用脚尖先着地,然后重心再向右腿移,两手分开,左手下按,右手上掤,把左脚收回来,虚脚点地,两臂要撑圆饱满,松肩沉肘8、斜形,身向左转,右手顺缠上领,再变身体向右转,右手逆缠下按,左手顺缠上掤,身体向右转,右脚尖略向外摆,然后重心再移在右腿,右手上掤,提左腿向左前方跨一大步,然后身向左移,左肘、手从左膝下转过去,五指合拢变勾手提起与肩平,右手从后边合于右耳下,然后再向前推,身向右转拉开,再放松下沉,上下相合.斜形,它就是步和两手都形成一个斜的方向,叫四隅方;9、搂膝,两手放松下沉相合于左膝上方,然后重心向右移,两手上掤,把左腿收回来,虚脚点地,两手立掌于胸前;10、拗步,两手下捋,提左腿向前上步,两手上翻,上一步,然后再上两步,上三步,就变斜形;11、斜形,还是从膝下转过,变勾手,右手再拉开放松下沉;12、搂膝、13、拗步与上边要求相同,动作一,二.拗步,一,二,动作三的时候两手交叉于胸前,再下分再上合,右手变拳合于右腰间,重心在右腿;14、掩手肱拳,打掩手肱拳的时候,以腰脊为轴,身体突然左转重心向左移,左肘向后发肘力;"哼",15、金刚捣碓,右拳变掌,松肩沉肘,下沉与左手相合,然后身向右转重心右移,右手逆缠上掤,左手逆缠下按,左脚尖内扣,然后重心再移向左腿,把右脚收回来,两手交叉合于胸前,然后右手变右拳落于左掌心,再提腿,震脚;16、撇身捶,两手下分,上合,同时开右步,然后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左移,两手向左上方展出,然后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右移,右肘向下划弧从膝下转过,右手逆缠下按,左手逆缠向右推,然后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左移,手从膝下转过,右手顺缠从身体前方转到左前方,然后右手变拳左手叉腰,再变身体右转重心右移,右拳逆缠向上提于右太阳穴旁,左肘下合,左脚尖内扣,然后,右拳、左肘尖和左脚尖三点成一线,眼睛通过左肘尖看左脚尖,上下相合;17、青龙出水,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左移,右拳变顺缠,下沉合于右腰间,同时,左手从左腰间向右前方推出去,然后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右移,右拳向右前下方发力,以腰脊为轴,身体向左转,前拳后肘同时发力,"哼"18、双推手,右拳变掌,两手相合,然后下沉,身体向左转,然后左脚尖外摆,再移重心,上步,身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合于左耳下,然后向前推,同时把左脚收回来,虚脚点地,两掌推的时候与胸平向前推;19、肘底看拳,身向左转,左手下沉划弧,右手向前,两手形成左上右下,然后右手变拳和左肘下沉相合.20、倒卷肱,右拳变掌下沉上翻合于右耳下,然后倒左步,同时左手逆缠向后捋,右手向前推,然后再移重心,左手上翻合与左耳下,右脚倒步,右手逆缠后捋,连续倒五步,倒第五步的时候,左手与右手相合,然后下捋变21、白鹅亮翅;倒步,两手,右手上掤,左手下按,左脚收回,虚脚点地;22斜形,动作一:身体向左转,右手顺缠向上领,然后变身体向右转,右手顺逆向下按,左手顺缠向上掤,身体向右转;右脚尖微向外摆,重心移到右腿,右手上掤,提左腿向前上步,然后左手和左肘从左膝下转过,五指合拢上提,松肩沉肘,右手向前推,再向右拉开,放松下沉,变斜形;23、闪通背,两手相合下捋,重心移到右腿,左脚收回来虚脚点地,左手上掤,右手下合与膝合,然后右手上提把左腿领起来,右手合于右腰间,左手手心向前,左腿提起向前上步,重心向左移,右手向上穿掌,左手下按变勾手于身后;这时候,要加速突然向右转身,提腿转身,两手这样向上掤,由上边划弧过去,把右腿提起来,转身震脚;然后上步两手交叉,24、变掩手肱拳;两手下分,再相合,这时候以腰脊为轴,前拳后肘突然发力,"哼"25、六封四闭,两手相合下捋,重心向右移,身体向左转,左脚尖外摆,然后重心再移到左腿,再上右步,变六封四闭,上合下按;26、单鞭,两手相合再变勾手,提腿开步,移重心;单鞭这个动作,要上下相合,上开下合,有一首诗说"单鞭一势最为雄,一条长蛇画西东,击首尾动精神贯,击首尾动脉络通,中间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主要讲单鞭这个动作上下协调内外一致的要求;27、云手,云手是练习步法的一种方法,右手变掌下沉划弧;然后重心再向右移,左手下沉划弧;两手在胸前这样双手挥舞,然后移重心并步;然后开左步,再并右步,再开右步;开步的时候是脚跟先着地;再做并步;再做开步;28、高探马,高探马重心向左移,两手交叉相合,把右脚收回来,虚脚点地;然后再向后方跨步,两手分开,左手向前推,左手向下捋,然后右手顺缠上掤,再身体向左转,右脚尖内扣,右手逆缠向里合,左脚收回来,身体向左转,右手向右侧面推出去,左手手心向上收于腹前;放松下沉;左脚虚脚点地;29、右擦脚,左手与右手相合,然后下捋,然后两手交叉,提左腿,手脚同时交叉,然后重心移到左腿,两手向上掤,再打脚;30、左擦脚,身体向右转,右脚外摆,两手交叉,重心移向右腿,两手上掤,打左脚,然后转身,手相合,变左蹬一跟;手先分,然后再变拳,提左腿周身相合,把劲力发在左脚和两拳上,"哼"32、前趟拗步;动作一、二、三;33、击地捶,两手变拳,放松下沉,左拳从左膝下划弧上提,右拳走上弧从右耳前向下栽拳;34、翻身踢踢二起,重心右移,身体向右转,右肘向上翻;右拳变逆缠,左拳逆缠向下,左脚尖内扣,身向右转,把右脚收回来,右拳拳心向上,左拳拳心向内;重心向右移,两手在身体的两侧这样划弧转圆,同时跳步与右脚相合;35、护心拳,开左步向前上步,两手上掤后下捋,下沉,重心向左移把右脚收回来;两手向左边上掤,然后开右步,右手从右膝前转过,然后两手变拳上提,身向左转,两拳向前掤,拳心向内;36、旋风脚,身向右转,两拳变掌划弧变上捋;然后重心再移向左腿,两手下沉,把右脚提起来外摆,脚跟外侧着地,两手交叉于胸前,身体继续向右转,重心移向右腿,两上向外掤;左腿变里合腿,两手这样横向外开,与左脚相合,所以这样就形成一个爆发力,转过以后变右蹬跟37、右蹬跟....左步向左开,两手向上分,重心移向左腿,提右腿相合,蹬右跟;"哼"然后转身震脚;38、掩手肱拳,"哼".下边一段螺旋缠绕动作比较多,请大家注意看这个动作叫39、小擒打,松肩沉肘下合,同时提腿上步,再移重心,右手臂逆缠上掤,提左腿,左脚和左手同时下开;重心再走下弧向左腿移,左手上掤,右手与左手相合;然后重心再移于右腿,两手再合于胸前,重心再由下弧向左腿移,同时两手向前推出去;40、抱头推山,两手相合,右脚收回,脚尖点地;然后以腰领劲向右转,左脚跟外摆,两手下分,在上合的同时开步,两手抱头,裆劲走下弧向前移,两手合力推出去;41、六封四闭,下捋,再上合,移重心,下按;42、单鞭,前边都讲过了,在移重心的时候,注意走下弧线移过来,再向右回旋穿掌外翻,用腰带,把左手拉开,放松下沉;43、前招,右手变掌下沉到腹前,然后再移重心,右手上掤外翻,左手合于腹前,同时把左脚收回,虚脚点地,左腿再提起,脚跟着地向前开步,然后左手再划弧上掤,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收回,虚脚点地,这个动作为前招;44、后招是脚步不动,以腰脊为轴,右手逆缠上掤,左手顺缠下合,先左后右旋转;45、野马分鬓,左手上掤,右手下合,同时提右腿上步,然后重心前移,右手上掤外翻,左手顺缠相合,右脚尖外摆再提左腿上步,左手再上掤逆缠外翻,右手合于右膝前;这是野马分鬃.46、六封四闭,右手去与左手相合,然后下捋,重心随着移过来,然后再向上翻变上捋,同时左脚尖向左外摆,然后上右步,变六封四闭,下捋,上合,下按;47、单鞭,一、二、三、四、五,拉开,六,放松下沉.48、玉女穿梭,动作一,右手下合与左手相合,同时把右脚收回,虚脚点地,再以腰为轴向右旋转,带动手臂相合立掌与胸前,然后两手逆缠下沉,身体下沉相合;两手顺缠上升的同时把两脚提起,叫双震脚,然后动作两手相合,把右脚提起,合好以后要蹬脚发力;"哼"然后跳步,转身两手捋过来;49、懒扎衣,两手交叉于胸前,开一大步,然后再移重心,以腰为轴把右手拉开,左手叉腰,放松下沉;50六封四闭,下捋,上合,再下按51、单鞭,开步.52、云手,这个云手采取是偷步,就是步从左腿的后边插步过去,前边一个云手叫并步,这个叫偷步,好,最后一步完了以后,变53、摆脚跌岔;由下划弧向前移重心,再变后捋;然后重心移到左腿,两手继续向右后方,然后把劲转换过来,由捋变成向前合,然后右腿由前边划弧外摆,震脚;两手变拳,右拳拳心向上,左拳拳心向下,重心移在右腿,提左腿,用脚跟铲地滑出,这叫跌岔;54、金鸡独立,向上冲拳,两拳变掌,右掌上托,左掌下按,同时提右腿,震脚下沉;然后开右步,两手划弧上掤;重心再向右移,两手下沉,把左脚收回,脚尖点地,然后左手上托,右手下按,左脚提起;55倒卷肱,连续倒四步,这个倒卷肱是倒步的方法,前向推掌是倒步防守;到第五步的时候两手相合下捋,56、白鹅亮翅;虚脚点地,两手掤圆;57、斜形,身向左转,右手上领,左手向后摆动,然后身再向右转,右手向下划弧按掌;左手立于鼻前中线,然后提左腿向左前方上一大步,然后松胯转腰向左,左手向左膝下转过去,五指合拢提起松肩沉肘;右手向前推,向右划弧拉开,放松下沉;58、闪通背,两手相合,在左膝上,然后划弧下捋;重心移到右腿,把左脚收回,虚脚点地,然后左手上掤,右手下合,提左腿上步,右手合于右腰间,再移重心穿掌,左手五指合拢在身后,然后再突然转身向上翻,提右腿震脚落地,两手交叉于胸前;59、变掩手肱拳;两手下分再合,右拳合于右腰间,左掌掌心向前,这时候重心在右腿,以腰脊为轴,前拳后肘同时发力,重心向左移,"哼"60、六封四闭,两手相合,下捋,重心右移,左脚尖外摆,然后提腿上步,再上合,下按;61、单鞭,每个单鞭都是到转折的时候动作的变化.62、下面是第三个云手,这个云步也是采取并步的方法63、高探马,,手脚相合,然后再开步,右手划弧下捋,左手向前推,然后右手再变顺缠上翻,右脚尖向内扣,身体向里合,重心移于右腿,然后身体向左转,把左腿收回,再转身,右手推出去,左手收于腹前,手心向上,放松下沉;64、十字脚,身向左转,右手下沉划弧与左手相合于胸前,然后身体向右转,右手逆缠上掤,左脚跟外摆,重心再落于左腿,右脚尖继续外摆,然后重心再移到右腿,提左腿与左手同时向左前方开步,右手上掤,左手下按;然后重心再走下弧向左腿移,左手上掤,右手下合,身体继续松右胯向右转,手合于胸前,右手在左腋下,这时候就打脚了,提右腿用外摆脚,左手打右脚的脚面;手和脚相合,然后转身震脚;然后两手交叉,变65、指裆捶,两手下分,再上合,与掩手肱拳相似,只是这个手稍微低一点,打的时候掩手肱拳是打平的方向,这个是向前下方,打对方的裆部,小腹部,"哼"66、猿猴探果,两手旋转,方向原来向下,现在要向上,就这样划弧转圈,一旋转,重心移于右腿,左脚尖外摆,再移重心,提腿上步,两手相合下按.67、变单鞭.68、雀地龙,右手下沉与左手相合,然后变拳再重心后移,右拳逆缠向上提,左拳顺缠向下沉,变仆步;69、上步七星,重心向左腿移,左脚尖外摆,左拳上冲,然后,右拳随着上冲,把右脚提上来,然后由拳变掌在胸前缠绕下沉;70、下步跨肱,倒步,手下分,然后再转身,右脚尖微摆,重心移在右腿,把左脚收回来;71、转身双摆莲,左手下按,右手上掤,左脚跟外摆,重心移于左腿,身体继续右转,右脚尖外摆,这时候左手变顺缠上掤,带着左腿一下转一圈,180度;转过来上步,两手变捋,重心再向左腿移,松右胯两手下沉,变向前合;然后右腿提起向外摆,打双摆莲.72、当头炮,两手下捋,重心移到右腿,然后两手变拳合于右胸前,重心略向左移,这时候身体同时向左转,然后重心向左移,两拳突然发力,"哼"73、金刚捣碓:两拳变掌向上捋,重心后移,再下沉走弧线,重心移于左腿,上右步,左手合于右小臂内侧,然后右手变拳落于左掌心,提右腿震脚;74、收势,两手下分再上合,下按,并腿,收势;。

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拳谱详解

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拳谱详解

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拳谱详解一、起势1. 起式:右脚迈开一步,成马步,右手握拳于右胸前,左手虚抱拳于左侧腰部,双目平视前方。

二、伸缩2. 左右分脚:右脚着力踏地,同时左腿向后蹬出,成左分脚步势,上身保持端正。

3. 进退:右脚着力迈进,左脚随之跟进,成右分脚步势,始终保持身体平衡。

三、挤按4. 双崩拳:右拳向前挥出,同时左拳向后缩回,形成一前一后的夹击动作。

5. 劈拳:右手成掌,向前劈出,左手收回左侧腰部,提高身体柔韧性。

四、擦拿6. 抱虎归山:右手缓缓向下蓦然收回至胸前,同时左手向左侧伸展,仿佛抱虎归山般的动作。

7. 千斤捶:双手收于胸前,然后向前推出,如千斤捶一般的力道。

五、上下8. 白鹤亮翅:右手向上推出,左手左侧准备劈下,如白鹤亮翅展展然的状态。

9. 提手上势:右手向上抬起,左手向下伸展,形成上下相承的动势。

六、进退10. 如封似闭:双手向前怀抱,微微收敛,宛如门户如封似闭。

11. 双飞勾:右手向左侧挥出,左手向右侧收回,呈现出一种双飞勾的动作。

七、抬托12. 手挥琵琶:左手向上举起,右手向下收敛,仿佛手挥琵琶般的舒展。

13. 金刚捣碓:双手向前伸出,如同金刚捣碓虬实有力。

八、抱卧14. 左摟膝抽:右手向前突出,左手向后拉回,形成一种左摟膝抽的姿态。

15. 右摟膝抽:左手向前推出,右手向后收回,构成一种右摟膝抽的形态。

九、混沌16. 左倒转抽:右手向左侧转抽,左手伸展向右侧,如同左倒转抽的飘逸。

17. 右倒转抽:左手向右侧转抽,右手伸展向左侧,如同右倒转抽的轻盈。

十、收势18. 双摟膝抽:双手同时向内紧抱,形成一种双摟膝抽的姿态,标志着动作结束。

以上即为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拳谱详解,每一个动作都蕴含了深厚的太极拳理念和功力,通过长期的练习和领悟,方能领悟其中精髓,体悟太极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领略太极拳的无穷魅力,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需要对每一个动作进行详细的解读和练习。

陈氏十八式太极拳口诀

陈氏十八式太极拳口诀

陈氏十八式太极拳口诀陈氏十八式太极拳口诀陈氏太极拳养生功是常见的养生武术,更是广大老年人喜爱的健身项目之一,下面请看店铺带来的陈氏十八式太极拳口诀!陈氏十八式太极拳口诀第一式:太极起势第二式:金刚捣碓第三式:懒扎衣第四式:六封四闭第五式:单鞭第六式:白鹅亮翅第七式:斜形第八式: 搂膝第九式: 拗步第十式:掩手肱拳第十一式:高探马第十二式:左蹬一跟第十三式:玉女穿梭第十四式:云手第十五式:转身双摆莲第十六式:当头炮第十七式:金刚捣碓第十八式:收势【陈氏太极拳的特点】(一)外似处女,内似金刚中华武术,门派繁多,仅拳术就有几百种。

各门派都有其独到之处,归纳起来,不外乎是内外两家。

外家拳多以拳打脚踢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战,攻防含义较为明显、让人一看便知是武术。

陈氏太极拳则别具特色: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以内气催动外形,上下相随,连绵不断,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不丢不顶,圆转自如,轻轻运转,默默停止。

其功防含意大都隐于内而不显于外,往往使人误认为此拳像摸鱼--样,不是武术。

特别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要求周身放松,不用僵力,主要是锻炼下盘功夫,使足下生根,转髋灵活,输通气血,练就充足的内气,意到气到,气到劲到,立身中正,八面支撑使身体内外各部建起巩固的防线,形成一身备五弓的蓄发之势,这样,不遇敌则已,若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故外似处女,内似金刚,此为陈氏太极拳的一大特点。

(二)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大家见过头顶碎砖、脖缠钢筋等,这是硬气功的运气方法。

内气运到头顶上,头能将砖碰碎;运到脖颈上,能将钢筋缠绕起来。

陈式太极拳结合力学和经络学的理论,采用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以小力胜大力,以弱力胜强力。

好象用一个小小的千斤顶,就能将载重几吨货物的汽车顶起来一样。

所谓太极拳蓄发相变、引劲落空、借力打人,以四两拨千斤,皆是螺旋劲所起的作用。

故《拳论》讲:"虚笼诈诱、只为一转"从经络学上来讲,经络是指布满人体的气血通路,源于脏腑,流于肢体,脏腑经络气血失和,则神机反常而生疾病,和则气血流畅而强身延年。

72式陈氏太极拳口诀

72式陈氏太极拳口诀

72式陈氏太极拳口诀72式陈氏太极拳口诀陈氏太极拳是一种起源于明末的拳术。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72式陈氏太极拳口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起势亦静亦动两仪生,阴阳开合立身正,气沉丹田周天转,不知不觉得真功。

2、金刚捣硾金刚捣硾双手起,重心右移往后捋,重心右移左脚上,双手转前向左挤,重心左移右足上,拳击面门膝击裆。

3、揽扎衣揽扎衣式招式奇,双手互转重心移,忽灵右足右横上,右臂横扫敌难当。

4、六封四闭六封四闭须放松,肩肘腕手显轻柔,肩靠肘击都用上,占敌位前吾为雄5、单鞭单鞭一势最为雄,左象箭来右似弓,要彼使劲来打吾,引动四两拨千斤。

6、金刚捣硾接着又来二捣硾,以左带右巧换位,肘膝松合猛震足,力点平稳不伤根。

7、白鹅亮翅白鹅亮翅用劲巧,左右上下妙在腰,右撑左按少定势,遇顶则丢劲要少。

8、斜形除了单鞭是斜形,先左后右往下拧,上擒下铲似进步,关键在于不丢顶。

9、搂膝搂膝只在弹抖中,忽然下沉敌落空,快速弓身抱他膝,前假后真要从容。

10、上三步紧跟三步进敌身,步活裆圆劲要真,右来左挡我右击,要点打击敌首根。

11、斜形这次斜形不一样,遇敌出拳吾旋裆,左臂内弧横截击,迎手劈掌最为上。

12、搂膝忽然弹抖用搂膝,身体下沉抱腿走,要想攻下先守上,要点就在肩不僵。

13、上三步这个三步与前同,后要用力前要弓,切记领劲首要正,否则人在云雾中。

14、掩手肱拳这与上招紧相连,先掩敌手再出拳,蓄而后发劲贯足,敌命打击心胸间。

15、金刚捣硾右肘上击速转身,接着又用三捣硾,切记重心左胯拦,否则身体难站稳。

陈氏太极拳介绍原为陈家沟拳术是一套传统拳术,属于太极拳流派之一。

集长拳、炮拳及红拳之术,源自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陈式太极拳有良好的健身作用。

风格特点陈氏太极拳不仅以沾、粘、连、随独树一帜,直至今天它还保存着窜、蹦、跳、跃、闪、展、腾、挪和发放于外,具有缠绕坚无不摧的弹性爆发劲。

陈氏太极拳虽有一路、二路之分,又有小架、大架之别,但其宗理一也。

陈式太极拳拳理详解

陈式太极拳拳理详解

陈式太极拳拳理详解第一势金刚捣碓势名考释: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

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

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

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

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

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

第一势共7个动作。

眼法以正前方为主。

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

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

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

歌诀: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

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第二势揽擦衣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作用的。

陈氏原名揽擦衣。

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

截拦来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

有人以戚继光拳经为据,妄改陈氏原名为懒扎衣,于陈氏理法不合。

而且戚氏图像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氏揽擦衣势不同,故不采用。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揽擦衣,二路(炮捶)只有1个。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

眼法以右前方为主。

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

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势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

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

当年我学此势时,系左手按于左腰,现今习陈氏新架者,左手多合在腹前左侧,洪师改为合在心口前。

歌诀: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

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

第三势六封四闭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动作的。

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闭是关闭自己的门户,做到防守紧严。

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严防对方,便于进攻。

当然这种要求,不只限于这一个势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平的太极拳基本功
一般而言,桩功修炼包含站桩、行桩、化桩三种境界,由于层次不同,具体要求也有所区别,是根据修练的自我层次而定的。

站桩,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

同时,站桩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能力,还可以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

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导方法。

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与外物相互作用时(例如意想两手抱球于
胸前),体会身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变化。

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地之间。

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本文不能详谈。

先天无极门的桩功,为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将劲力有效调动起来,在上述意念诱导训练的同时,更注重丹田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

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只有充分启动丹田,才能实现身如气囊力贯周身。

通过站桩,可达到内外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并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争相抗,不偏不倚。

行桩,是在运动中通过单式习练,将站桩中生出的
六面平衡混圆力发挥出来,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整体八面螺旋力。

使肢体在运动中八面生力,任何方向上皆可打可化,运转自如。

这一步主要是把站桩中所练出来的内涵与运动实战有效的连接到一起,有些习练者在站桩时能练出整体力,但在运动当中这种整体力又散了,这就是在行桩这个环节上没有有效的深入练;导致中间脱节,这种脱节使你日常训练的内涵不能有效的发挥,实乃练功中一大损失!化桩,是在站桩、行桩的基础上,行走坐卧始终处于桩态,全身任何一点皆具八面螺旋力,在这个阶段对间架的要求就不是很注重了,因为修炼者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在太极拳阴阳转换的哲理中进行的,大可无外,小可无内,无形无象,只有神意犹存,初步接近后天返先天的境界。

太极拳的基本功二(缠丝劲)--陈太平太极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的重要劲法。

其他流派的太极拳虽没有特别强调螺旋运动中的缠丝劲,但在技击中同样含有螺旋劲法。

只是陈氏太极拳特别强调螺旋运动中的缠丝劲。

可以说,不懂缠丝劲就不是陈氏太极拳。

如陈鑫云:“太极拳,缠法也。

浑身具是缠劲,其劲皆发于心,内入骨缝,外达于肤。

其运转方法可分为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大小缠等。

”对于缠法,初学者没有必要划分太细,以上各种缠法无非是出劲、入劲的表现形式。

只要出劲、入劲搞懂了,其他缠法便会迎刃而解。

缠丝劲关键在于其内涵,怎样把周身的一个整体螺旋
缠出来,怎样能让缠丝劲在实际运用中有效
的发挥出来,而不是研究什么叫顺缠,什么叫逆缠;这种名称知不知道意义不大,关键是如何体现出来,缠丝劲的具体运用,用语言文字根本描述不清,惟有在明师指点下亲身体认,方能豁然开朗。

缠丝劲要内外结合。

首先发于内,意念为先,丹田内转,内气随其旋转运行于肌肤之间,沿骨缝穿筋过骨,全身无处不缠。

缠丝劲的根源在内,是内部的丹田内转与腰部旋转的有效配合,再与周身八道劲旋转配合,形成了太极拳的内在旋转。

这是陈氏太极拳各种劲法的核心,没有很好地领悟缠丝劲法,其他劲法(如绷、捋、挤、按、采、列、肘、靠等)都是枉然。

每一动都暗含有八道劲力的旋转,合八劲为一劲,“合八为一”即八面螺旋缠丝劲。

八面螺旋劲决不是简单的肢体划圆,常有习太极拳者将没有内旋的肢体划圆误认为是太极螺旋劲。

八面螺旋劲,进而击人,则如乘风破浪,一往无前;退而引人,则陷敌
方于无底深渊。

所谓“四两拨千斤”,就是在螺旋缠绕中,引化对方劲力,消化对方劲力或改变其劲道。

四两之所以能拨千斤,不是与之对抗,而是运用接触点的力的转换来拨动对方之力。

这是陈氏太极拳拳法核心劲法之一,其他的劲法皆由此演变而成。

太极拳的基本功三(发力)--陈太平
发力在太极拳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无论推手、技击,都离不开发力。

发力在盘架、站桩各项基本功训练之后方可进行。

俗话说,有力可发,无力从何发起?只有在各项素养具备后,才能真正发出浑厚且渗透力甚强的劲力来。

不要学拳几日就急于发力。

力有后天之拙力与先天本能之力的区分,牛劲虽大却只能耕田拉车,老虎虽不如牛能干却可以雄居为百兽之王。

太极拳所训练的正是老虎这种搏击之力。

此种力必须经过特殊训练方可获得,也只有获得这种力之后才可谈发力。

下面介绍一下发力训练的基本方法.
发力主要分三个层次:静态发力、动态发力和自然本能发力。

静态发力主要分三步。

第一步:蓄而后发,就是把力量蓄足了发出去。

这种发力运行时间稍长,在实际运用中是很难有效发挥的,但能训练初学发力者更好更快的将全身各部位伸缩鼓荡。

第二步:借物练习。

空练发力与打到物体器械、人体身上是不同的,这一层次的训练最好形成一种动向练习。

第三步:主要是一种渗透练习。

练习如何将力打于外而敌伤于体内,也就是说把对方打散。

与对方接触发力的瞬间使对方劲力全失,才是透于体内的真诠,也是传统武术的根本所在。

动态发力:不知道武术爱好者是否有这种感觉:往往自己站桩或发力时劲力十足,真正两人扭打到一起时,那种呼呼生风的发力,就很难全面有效的发挥出来了。

动态发力在传统武术中主要分三步练习,也是在技击中力的发放是无法替代的一步,因为动态发力在不同的运动当中力的反映点是不同的,所以没有固定的模式,
只有在仔细体验动态发力滋味的前提下才能讲解清楚成。

舒筋功是太极拳法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无论太极、形意、八卦,对筋、骨、髓、肌肉、皮毛等全方位的训练,都极为重视。

就太极拳而言,在盘架中,也能达到舒筋开骨的目的,但一般的习练者是很难掌握这种训练方式的,所以前贤们去粗取精,汇成舒劲功传与后人,这样更利于初学者的掌握。

对筋骨的训练主要是开筋、润筋、养筋,人体之筋如同橡皮条,长期伸拉会使其老化失去弹性,正确的练法应是在其拉开后,适时给它补充养分,更好的增加周身弹性,延缓其自然老化;练习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在行功中练,以人体神经末梢带动周身,身固于内,意放于外;来拉动、牵引全身躯干至手指、脚趾末端的大小筋脉;另一种是运用周身气血鼓荡伸缩的转换,使全身的筋膨起。

开筋只是太极拳学的基本功修炼,可通过多种练习方法获得,根本谈不上什么上乘之学。

开筋开骨始终是传统太极拳学功力修炼的必修课,不仅能调节气血、改善人体机能,更为日后进阶打下基础。

开筋包含两种含义,大至周身,小至关节、末梢,只有筋开才能强。

开筋只是基本功,单纯开筋是不能达到易髓境界的,还须开骨,先辈所讲“骨开生灵”即指此,这涉及到开骨、润骨、透骨的过程,待最终将精气合一后才能进行易髓的训练。

从传统拳学的角度来讲,力起于骨连于筋,骨能起弓背的作用,筋能起弓弦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全套功法只有十八个动作,从气的起落、鼓荡开合、舒筋拔骨,每一式都有针对性的训练。

可使周身劲力浑厚,劲力倍增,先辈们对这套功法极为重视,因此它在社会上流行的较少,只是在部分传人中延传。

传统太极拳基本功是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和配套性的训练,如:太极大杆、太极栏板、太
极棒、太极拳的沾粘功、太极拳的行功、太极拳的静功等。

方法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各种基本功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训练目的而有针对性的训练,但需要明确说明的是各项基本功达到一定要求后,其效力都应体现于太极拳每一式中。

拳功一体,不能分家。

各种基本功如何化入拳中,需要根据修炼者自身层次的实际情况,由明师指点,方能达到练有所用,体用一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