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记叙文之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学生版)
六年级记叙文阅读之句子含义

第⑥段中“发上的梅花将我
的心映亮。”
烤地瓜女人和女儿之间相互关 爱的亲情,使我深深地感动和 倍感温暖。
《你的眼泪,我的成人礼》
他抬起头来的时候,那个高高
的倔强的男生清亮的眼睛里, 忽然盈满了泪水。前几天,他 刚满18岁,家里为他举行了隆 重的成人仪式,他也收到了许 多贵重的礼物——但是他知道, 这眼泪,才是生活送给他的真 正的成人礼。
分析:“硬币”既指实际的硬币,也指小利益; “硌坏了自己的脚”有损于自己的品质,“路”既指现实 的路,又指人生道路;“歪歪扭扭”指误入歧途。
不要为了一些小利益而放弃了自己做人的原则。
能分析句子或段落的表达作用
第一步:分析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即结合文 章主旨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
•第二步:分析句子在形式上的作用即分析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你的眼泪,我的成人礼》
原文展示:他抬起头来的时候,
那个高高的倔强的男生清亮的 眼睛里,忽然盈满了泪水。前 几天,他刚满18岁,家里为他 举行了隆重的成人仪式,他也 收到了许多贵重的礼物——但 是他知道,这眼泪,才是生活 送给他的真正的成人礼。
从文中看,结尾处划线
句子的含义 是
。
1、他真正地长大成人了。
男生因为感动而流泪,男生的
泪水让他明白了尊重别人,就 会获得别人的尊重,经过这件 事,感到自己成熟了。
理解句子的含义
1、抓住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面
意思——逐层深入——深层含义;
2、连“词”成句,注意语言的表述; 3、作者在句子中想要告诉读者哪些信 息(紧扣中心)
《父亲的格言》
不要为了几枚硬币而硌坏了自己的脚,那样 自己走出的路就会歪歪扭扭。
记叙文开头句子(段)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段)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或 留有读者思考的余地。
2020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3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

专题03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一、主要考点:记叙文阅读中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是一常考题,多次在各省中考题中以第一题或者第二题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某一句子中的重点字词的理解及其赏析,常考题型分为考查理解单个字或者考查重点词,一般分值3到4分,所以要对该题型引起重视。
一、考题常出现的题目形式:1.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字表情达意的效果2.结合语境,品析第五段画线句中加点词/字的表达效果3.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字,分析其表达效果5.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字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6.联系上下文,请赏析某段中加点词语/字的表达效果二、注意:1.由上考题常出现的题目形式可以看出这类考题考查的是某一个字和某一个词在文中的含义,那么我们在解答这类题时,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2.字词的“含义”一般有:(1)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3)修辞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3.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的种类:(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3)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4)有比喻、借代、反语意义的特殊词语(5)有指代义的代词或非代词(6)有语境义、临时义的词语3.这类题的思路分析如下:第一步:分辨出考查字词的词性,从词性下手第二步: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找到考查字词和前后词的关系,再把考察字词放在句子中分析第三步:如果把考察字词所在句子中无法全面理解,就遵循“句不离文”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分析该考察字词的含义(如果在第二步已经能够理解出考察字词的含义,即可免去这一步)第四步:整合答案,在卷子上作答出简练含义即可。
答:词语的词性+在文中的含义+表现出了……+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真题一(2019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原题)母亲的刺绣时光宫佳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
记叙文阅读理解: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记叙文阅读理解: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一、句子的含义:1、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2、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
范例解析:1.对运用修辞的句子【典型题例】例1.升学考试题《风吹一生》⑤从菜地回家的路上,我遇到祖父从镇上回来,第一次看见祖父骑着车子在风里摇摇晃晃。
祖父不经意间被风吹歪了。
祖父不再骑自行车了,我们担心他出事,不让他再骑。
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
不能骑车之后,祖父走到哪儿都拎着一个小马扎,他终于意识到很难再在风中站直了,风也不会让他长久地站在一个地方。
风强迫他坐上了马扎。
第16题:说出第五段中“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的含义。
解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明祖父老了,就如同自行车上的一样物体被风彻底的吹了下来,再也不能骑车了!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的拟物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话表达:祖父老了,再也不能骑车了。
例2.升学考试题《伟大的悲剧》(节选)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地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
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第15题: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
(2分)解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浮现的美好事物”比作“心中的海市蜃楼”,两者相通之处是“再也无法拥有”,“心中的海市蜃楼”的生动形象的表明了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在阅读记叙文时,重点字词的含义和表达效果对于我们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作者意图至关重要。
本文将解析记叙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故事细节,领略作者的表达手法。
一、开篇之际:揭示主题与背景1. "黄昏"“黄昏”通常用于记叙文的开篇,曾经被赋予了独特的情感内涵。
黄昏时刻的到来,暗示着白天即将结束,黑夜即将来临,映照出主人公内心的无奈、迷茫和孤独。
通过描绘黄昏的氛围,作者为读者搭建了一个温暖而沉静的背景,为后续故事的展开做好铺垫。
2. "徘徊"当主人公在故事中出现一次“徘徊”时,这个字词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犹豫,暗示着他对某个事物或决定的迟疑不决。
通过用“徘徊”这个字词,作者加深了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情感波动。
二、主人公塑造:描写性格特征与内心情感1. "坚毅"当作者在记叙文中多次使用“坚毅”一词来描述主人公时,我们可以体会到主人公的顽强和勇敢。
这个字词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到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并通过主人公的坚毅心态,传递出作者对于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讴歌。
2. "纠结"“纠结”一词常常被用来描写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困惑。
通过这个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在决策过程中的挣扎和痛苦,进而理解主人公的选择和行为。
作者巧妙地运用“纠结”这个词语,为主人公加深了情感内涵。
三、情节推进:矛盾冲突与情感升华1. "暴风雨"当故事情节中出现暴风雨的描写时,这个字词常常暗示着矛盾与冲突的到来。
暴风雨的气势磅礴、无情且凌厉的表象,预示着主人公即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通过使用"暴风雨"这个字词,作者成功地制造了故事氛围的悬疑和紧张,让读者更加投入情节的发展。
2. "绝望"当故事中呈现主人公绝望的表情和心境时,这个字词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21届初一上语文《记叙文阅读之句子的含义、作用及赏析》答案

课外现代文阅读指导(四)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的含义、作用及赏析
参考答案:
1.此部分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充分描绘了河流两岸的美丽风光;突出强调了我当初享受美景而不懂珍惜的心理;也表现了对当初不懂珍惜的极度懊悔之情。
2. ①既指我们破坏了自己生存的环境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也指我们心中的爱枯竭了,我们的心灵被污染(不再纯洁),传递出了作者沉重的忧思和对人破坏行为的谴责。
3.含义:既指家乡的那条河;又指心灵的河流:是记忆中美好景象和童心童趣象征。
还指被污染的破坏的河流,代指被破坏的美好坏境。
作用:那条河流是全文的感情线索。
那条河流哺育和滋润了我;是我感情和思想变化的触发点。
也是我情感的载体。
记叙文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考点:
总结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词不离句,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
句不离篇。
01
04
02
03
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 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D设伏笔、E作铺垫
二从内容上: 常有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具体如下
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01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02
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
03
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
记叙文阅读
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扁平工作汇报通用模版
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祝愿中考夺冠!
演讲完毕,感谢观看
04
结构上(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
05
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专题03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教学内容

专题03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专题03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考点分析一、主要考点:记叙文阅读中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是一常考题,多次在各省中考题中以第一题或者第二题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某一句子中的重点字词的理解及其赏析,常考题型分为考查理解单个字或者考查重点词,一般分值3到4分,所以要对该题型引起重视。
常考形一、考题常出现的题目形式:1.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字表情达意的效果2.结合语境,品析第五段画线句中加点词/字的表达效果3.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字,分析其表达效果5.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字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6.联系上下文,请赏析某段中加点词语/字的表达效果二、注意:1.由上考题常出现的题目形式可以看出这类考题考查的是某一个字和某一个词在文中的含义,那么我们在解答这类题时,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2.字词的“含义”一般有:(1)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3)修辞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3.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的种类:(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3)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4)有比喻、借代、反语意义的特殊词语(5)有指代义的代词或非代词(6)有语境义、临时义的词语3.这类题的思路分析如下:第一步:分辨出考查字词的词性,从词性下手第二步: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找到考查字词和前后词的关系,再把考察字词放在句子中分析第三步:如果把考察字词所在句子中无法全面理解,就遵循“句不离文”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分析该考察字词的含义(如果在第二步已经能够理解出考察字词的含义,即可免去这一步)第四步:整合答案,在卷子上作答出简练含义即可。
答:词语的词性+在文中的含义+表现出了……+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真题一(2019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原题)母亲的刺绣时光宫佳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培优课第12讲 记叙文5——词语含义作用 句子含义 (学生版)

第十二讲记叙文阅读(五)词语含义/作用+句子含义一、词语含义、作用二、句子含义赔偿余显赋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
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
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
”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
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
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
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
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
”我倒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
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
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
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盘:“这就是啊!”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大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
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
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
简直是极品!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
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
”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
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
但是,绝不能是棉团。
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
“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
”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
“那……年轻人?”“是我儿子。
”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
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⑦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
⑧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⑨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题干】怎样理解结尾画线句子的含义?
【巩固】
点燃一个冬天
游睿
①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
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
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
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②“瘟天,又是下雨。
”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
③孙老师笑了笑。
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
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
④女人望天,叹气。
“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
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
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
“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
”女人说。
⑤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
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
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
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路着水的声音。
这声音渐行渐近。
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