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提取甘草黄酮及其抑菌活性研究[1]

合集下载

超声波法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工艺研究

超声波法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工艺研究
具有 预 防发病 的作 用 , 甘草 又可 增强 肌体 免疫 能力 ,
现, 甘草酸及甘草次酸类药物具有防止病毒性肝炎 、
高血脂 症 和癌症 等疾病 的作 用 。甘草 酸可 显著 抑制
收稿 日期 :0 8—0 20 4—2 1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 编号 :0 70 4) 陕西省 自然科学 基 13 46 , 金( 编号 :0 6 0 ) 陕西省教育厅基金( 20A 3 , 编号 :6 K 2 ) 0J32 。
方式, 以实现最佳 冷冻效果 , 到理想 的加工 目的 。 达 原料不 同 , 性 不 同 , 选 择 不 同 的脱 水 温 度 。 特 应
真 空脱 水时 , 既要 彻 底脱 除物 料 中的水 分 , 又要 保 持
学 ,0 3 2 ( ) 3 4 . 2 0 ,4 9 : 8— 1
物料原有的色泽和营养 。有的原料对温度比较敏感 , 如i 苹果 、 洋葱 、 蒜 、 卜 , 大 萝 等 当温 度超 过 9 0℃ 时 便 发生焦糊现象 , 并产生不愉快异味; 对于甘薯、 马铃 薯、 芋头等 , 当温度超过 1 时, 0o 0 C 可产生香味; 大多 数水产品和食用昆虫类在 10 10o 高温下效果最 ~ 2 1 C
冷冻方式不 同 , 冻效 果 也不 同 , 根 据 不 同 的 冷 应 加工需要选 择不 同的冷 冻方 式 和冷 冻条 件 。进行 真
空脱水加工时应选择缓冻 , 果蔬的冷冻保鲜 ̄ -应选 n_ r 择速冻。而冷冻参数的选择与原料干率 、 细胞壁结 构、 可溶性 固形 物 含量 及 组织 液 冰点 有 关 。因此 , 应 根 据不 同的加工需 要和原料 的特点 , 择恰 当 的冷 冻 选
佳 。因此 , 同的原料应 根据各 自的特性 选择适 宜 的 不 脱 水温度 , 现最佳 的风味效果 。 以体

甘草黄酮的分离鉴定、药效及其指纹图谱研究

甘草黄酮的分离鉴定、药效及其指纹图谱研究

甘草黄酮的分离鉴定、药效及其指纹图谱研究一、本文概述甘草,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其药效成分主要包括甘草酸和甘草黄酮等。

甘草黄酮作为甘草中的一种重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对其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甘草黄酮的分离鉴定方法,研究其药效作用机制,并建立其指纹图谱,为甘草黄酮的质量控制、药效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首先介绍了甘草黄酮的分离鉴定方法,包括溶剂提取、色谱分离和光谱鉴定等步骤,以及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

随后,通过药理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手段,探讨了甘草黄酮的药效作用机制,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甘草黄酮的指纹图谱,通过对不同来源甘草黄酮指纹图谱的比较分析,为甘草黄酮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甘草黄酮的药理作用机制,为甘草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为中药材的现代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甘草黄酮的分离与鉴定甘草黄酮作为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为了深入研究甘草黄酮的药效及其指纹图谱,首先需要对甘草黄酮进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

甘草黄酮的分离通常采用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或微波辅助提取法等方法。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溶剂提取法,以乙醇为溶剂,通过回流提取的方式从甘草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后的黄酮粗品经过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等步骤进行分离纯化,得到较为纯净的甘草黄酮。

对于分离得到的甘草黄酮,我们采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鉴定。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NMR)以及质谱(MS)等技术手段,对甘草黄酮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鉴定。

结合已有的文献报道和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成功鉴定出了甘草黄酮中的主要成分,包括甘草素、异甘草素等。

均匀设计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甘草总黄酮

均匀设计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甘草总黄酮

均匀设计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甘草总黄酮
常婧;马雪梅;胡志勇
【期刊名称】《广东化工》
【年(卷),期】2014(041)004
【摘要】目的:优化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Ug(85)表设计方法研究甲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使用Uniform Design 3.0软件建立甘草总黄酮提取的数学模型,并得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甘草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浓度为70%、超声时间为30 min/h、固液比为1∶20,甘草总黄酮的最大得率为3.69%.结论:用均匀设计
Ug*(85)法得到的模型方程,可在设立的因素水平范围内给出甘草总黄酮得率极大值,进而探讨各因素对甘草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机制.
【总页数】2页(P7-8)
【作者】常婧;马雪梅;胡志勇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山西太原030051;中北大学,山西太原030051;中北大学,山西太原03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2.6
【相关文献】
1.均匀设计法优化桦树单宁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 [J], 崔海峰;郭盛磊;于涛;丁为民;阎秀峰
2.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甘草总黄酮工艺的研究 [J], 邹玉红;寇小燕;韩秋霞
3.超声波辅助提取甘草总黄酮及其抗氧化性 [J], 邹玉红;寇小燕;韩秋霞
4.均匀设计法优化桦木醇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 [J], 丁为民;周丹;于涛;黄靖姝;阎秀峰;王洋
5.均匀设计法优化灰树花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J], 曹丹;孙于寒;彭浩;兰阿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复合酶协同双频超声提取甘草黄酮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复合酶协同双频超声提取甘草黄酮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复合酶协同双频超声提取甘草黄酮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东锋,杨成东
申请号:CN201410266464.7
申请日:20140616
公开号:CN104069157A
公开日:
2014100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甘草废渣中提取甘草黄酮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酶协同双频超声提取甘草黄酮的方法。

将甘草废渣加入8~10倍的70~80%的乙醇溶液,再加入原料重量0.5~2%的复合酶,搅拌均匀,置于双频超声提取器中提取,得到酶解液,高温灭活,离心,取上清液,石油醚萃取;取乙醇层浓缩至原体积的1/10,上经过预处理的大孔吸附树脂柱,5~7BV的80~9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含盐酸1~10%的乙醇溶液重结晶,得到甘草黄酮。

本发明以甘草废渣为原料,达到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目的,该方法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收率高,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申请人: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甘家边108号05幢6楼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甘草黄酮高效提取》课件

《甘草黄酮高效提取》课件

02
甘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 、欧洲和北美洲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03
甘草黄酮的提取通常采用溶剂萃取法、超声波 辅助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甘草黄酮的生物活性
抗氧化作用
甘草黄酮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
受氧化损伤。
抗炎作用
甘草黄酮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 制炎症介质的产生,缓解炎症反
深入研究甘草黄酮的生物合成途 径和调控机制,以提高产量和优 化生产过程。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甘草 黄酮的国际研究和应用进展。
探索甘草黄酮与其他天然产物的 协同作用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 用。
开展临床试验,验证甘草黄酮在 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疗效和安全 性。
THANKS
重结晶
对于某些黄酮类化合物, 可通过重结晶的方法进行 纯化。
干燥与保存
干燥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干燥方 式,如自然晾干、烘箱干燥等。
保存方法
干燥后的黄酮类化合物应密封保 存,以防吸潮和氧化。
04
高效提取甘草黄酮的关键技 术参数
提取温度与时间
总结词
提取温度和时间是影响甘草黄酮提取效率的 重要因素。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溶剂的浓度决定了其溶解能力,适当提高溶剂浓度有助于 提高黄酮的提取率。但浓度过高可能导致其他杂质的溶出 增加。同时,溶剂用量也是关键因素,适量的溶剂可以确 保黄酮充分溶出,但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提取效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提取次数
总结词
多次提取可以更充分地提取出甘草中的黄酮成分。
详细描述
由于甘草中黄酮的分布不均,一次提取可能无法完全提取出所有黄酮。通过多次 提取,可以逐步提取出更深层次的黄酮成分,提高总提取量。但多次提取也可能 导致黄酮损失和分解。

十种药用植物超声提取物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十种药用植物超声提取物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十种药用植物超声提取物及其抑菌作用研究作者:刘晶瑜薛广厚望秀玲宋明慧王磊范海延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第09期摘要: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10种药用植物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离体抑菌试验确定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并研究了植物提取物浓度对抑菌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丁香、肉桂、大黄、木香、黄芩的提取物对番茄立枯丝核病菌、辣椒炭疽菌、西瓜枯萎菌、甜瓜枯萎菌、番茄镰刀菌和黄瓜枯萎菌的菌丝生长均具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中肉桂和丁香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菌丝生长抑制率可高达100%;大黄和黄芩的抑菌效果受提取物浓度影响较大,且在试验范围内提取物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好,而丁香、肉桂、木香的抑菌效果受提取物浓度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药用植物;植物病原菌;超声提取;抑菌作用中图分类号:S482.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9-1809-03Studyon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Ten Ultrasound Extracts from MedicinalPlantsLIUJing-yu,XUEGuang-hou,WANGXiu-ling,SONGMing-hui,WANGLei,FANHai-yan(SchoolofBiologicalScienceand Technology,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henyang110161,China)Abstract: Theextractsfrom10medicinalplants were obtained through ultrasound-assistedextractionmethod.Andthen their inhibitiveactivitiestovarietyofplantpathogens and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differentconcentration were test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extractsofclove,cinnamomumcassia,rhubarb,aristolochiadebilis,scutellariahad notable inhibitiveactivitiestoRhizoctoniasolaniKuhn,Gloeosporiumpiperatum,Fusariumoxysporumf.sp.Niveum,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end.f.sp.Melonis,Fusariumoxysporumf.sp.LycopersiciandFusariumoxysporiumf.sp.cucumerinum. Theinhibitoryrateofcloveandcinnamomumcassia’sextractscould reachto100%.Theinhibitoryrate would beaffectedstronglybytheconcentrationofextracts if theextracts came fromrhubarbandscutellaria,andthisinhibitionstrengthenedwiththeincreasing of concentrationunderconsideredconcentrations;butthere wasnoobviouseffectwhenthesource plant was Aristolochiadebilis.Keywords:medicinalplants;plantpathogens; ultrasound extraction;inhibitioneffect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通过次生代谢途径产生的能抵御病虫害侵入、抑制其他物种生长,从而在竞争生长过程中处于相对有利地位的化学物质,而其成分天然,经过长期的衍化,可以进入天然能量代谢系统,毒性低,对环境污染小[1]。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植物黄酮的工艺研究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植物黄酮的工艺研究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植物黄酮的工艺研究常波;毛明婷;谭云;叶峻【摘要】为探究植物总黄酮的提取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索氏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分别提取了荷叶中总黄酮含量,并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甜荞、苦荞、玉米须、荷叶等样品中总黄酮的最佳料液比、提取液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及超声功率等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所得植物总黄酮的得率最高,且操作简单;所提取样品总黄酮得率顺序为:荷叶﹥苦荞﹥玉米须﹥甜荞,其中荷叶中总黄酮得率为0.6677%.【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8(037)033【总页数】4页(P242-245)【关键词】超声波;甜荞;玉米须;荷叶;苦荞;黄酮【作者】常波;毛明婷;谭云;叶峻【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1130;成都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1130;成都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1130;成都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90 引言黄酮类物质广泛存在于蔬菜、药用植物及农产品加工下脚料中的一大类化合物,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

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和免疫调节、抗病毒、解毒护肝和细胞保护、影响心血管疾病与内分泌代谢等药理作用[1-6],具有极高的应用和科研价值,在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7],并已开发出黄酮类的药品及保健食品。

传统植物黄酮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索氏提取法、热水浸提法、碱液提取法等,存在溶剂使用量大,操作繁重以及高温使黄酮类物质变质等缺点[8],而具有能耗低、效率高等优点的超声技术应用较少。

许刚等[8-15]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强烈振动、高的加速度、强烈的空化效应、搅拌作用等,可加速植物材料中的黄酮成分进入溶剂,从而增加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节约溶剂,并可避免高温对提取成分的影响。

本研究以具有降压保健作用的甜荞、苦荞、玉米须、荷叶等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浸提和超声波辅助方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探究了各样品中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以芦丁标准品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物进行了测定与比较,为植物黄酮的综合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超声波提取甘草黄酮的工艺研究

超声波提取甘草黄酮的工艺研究
咳 、 急 止 痛 、 和诸 药 的 功 效 【 。 近 年 来 研 究 发 缓 调 l 】
F2 J 系列 20 O0型可 见分 光光 度计 : 上海 尤 尼柯 仪 器有 限公司 ;Q一61超声波发生 器(95 H )陕西 翔 C 0 ) 1. z, K 达超 声技术工程部 : : 分析天平 ; 恒温水浴锅 等。
W A igqa g Z NG Y n - in , 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 ig D N Y - n G Jn , UA u f g e
( ea m n o odE g er g S ax N r a U i r t, i n 0 2 D pr et f o ni e n ,hni om l nv sy X ’ 7 06 ) t F n i ei a 1
是 甘草 中最 重要 的 活性 成 分 之 一 , 遍 具 有 抗 氧 化 普 活性 , 以作 为 自 由基 清 除 剂 ; 代 药 理 学 研 究 表 可 现 明, 甘草 黄酮 具有 抑 菌 、 真 菌 、 肿 瘤 、 诱 变 、 抗 抗 抗 抗
ta t n c n iin l o tie h o g h rh g n x e i na ein. e r s lss o d ta n u n - rci o d t swe ban d t ru h t e ot o o a e p rme tld sg Th e u t h we h tif e c o o l l
8 % , t f oi t l u ( : ) :0 u r o i pw r15 . O r i o sl q i W v 13 , la n o e 8 W ao d o i d ts c
K e r s u ta o i v gy yr ia f v n s; xr cin p o e sn y wo d : lr n c wa e; l c rhz a o e e ta t r c si g s l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珍国医国药 2007 年第 18 卷第 10 期
LISH IZHEN M ED I CI N E AND MA TER I A M ED ICA R ESEARCH 2007 VO L. 18 N O. 10
超声波提取甘草黄酮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曾超珍, 刘志祥, 吴耀辉, 王晓玲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摘要: 目的 研究甘草中的黄酮提取方法和抗 菌活性。 方法 利用超 声波技 术通过 正交试 验提取 甘草中 的黄酮, 杯碟 法
2. 4
最低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的确定 结果见表 5 。
表 2 正交实验结果 试号 1 2 3 4 5 6 7 8 9 k1 k2 k3 R A 1 1 1 2 2 2 3 3 3 4 . 28 4. 47 5. 47 1. 19 B 1 2 3 1 2 3 1 2 3 4 . 68 4 . 81 4 . 70 0 . 12 C 1 2 3 2 3 1 3 1 2 4 . 63 5 . 07 4 . 49 0 . 58 D 1 2 3 3 1 2 2 3 1 4 . 84 4 . 67 4 . 68 0 . 18 提取率 ( % ) 4. 24 4. 63 3. 96 4. 71 4. 42 4. 28 5. 10 5. 37 5. 87
表 1 因素水平表 水平 1 2 3 A 超声功率 /W 185 285 385 B C 料液比 ( W /V ) 乙醇浓度 ( % ) 1B 10 1B 15 1B 20 70 80 90 D 提取时间 /m in 8 10 12
甘草是豆科甘草 属植物干燥的根和根茎 , 是临床上最常用的 中药材之一 [ 1] 。近年 来 , 对甘 草黄 酮化 合物 的研 究引 起了 人们 的关 注。据报道 , 甘草黄 酮是一类生 物活性较 强的天然产 物 , 具 有抗菌、 抗氧化、 抗心 率失 常、 抗肿 瘤、 降血 脂、 保肝 等作 用 [ 2, 3] , 超声波具有加速药材 中有效成分 溶解、 缩短 提取时 间、 提 高有效 成分的提取率等优点 [ 4] , 因此 , 本 文通过 正交实 验探讨超 声波提 取甘草黄酮的最佳提 取条件 , 为大规模高效生产甘草黄酮提供了 有力的理论依据。甘草黄酮的体外抗菌 的研究较少 , 本实验对最 佳提取条件下的黄酮 提取液对一些细菌和真菌进行了抑菌试验 , 旨在能开发一种天然 的抑菌剂 , 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 料 甘 草 : 购 于湖 南长 沙 康尔 佳 药店 , 粉 碎过 40 目 筛 , 80e 烘干备用。 芦丁标准品 : 购于中国上海医药化学试剂公司 供试菌种 : 金色葡萄球菌、 枯草杆菌、 大肠杆菌、 黑曲霉、 青霉 由本实验室保存并培 养。 1. 2 方法 1. 2 . 1 超声波提取法 称取 甘草粉 10 g , 采用 L9 ( 34 ) 按表 1 方 法进行超 声波提取 , 提取液 过滤 , 合并滤液 , 定容 至 100 m ,l 摇匀 备用。 1. 2 . 2 对比实验 煎煮法 : 称取甘草粉 10g , 加 水 200 m , l 浸 泡 30 m in, 煮 沸后 , 文火煎 60 m in, 过滤 , 共煎煮两次 , 合并滤液 , 定容至 100 m , l 摇匀
# 2402#
LISH IZH EN M ED IC I NE AN D M ATER I A M ED I CA RESEAR CH 2007 VOL. 18 NO. 10
时珍 国医国药 2007 年第 18 卷第 10 期
养基 , 混匀后 , 倒入平板 , 凝固 后加入 100 L l 106 ~ 107 CFU /m l的 菌液 , 涂布均匀 , 放 至 37e /28e 培 养 24 h 后观 察结果。 菌落被 完全 抑制的最 高稀释 度提取 物浓度 即 M I C。培养 48 h 后 , 菌落 被完全抑制的最高稀 释度提取物浓度为 M BC。 2 结果与分析 2. 1 超声波提取法条件的优化 利用 L9 ( 34 ) 正交试验法优化甘 草黄酮提取条件结果 见表 2, 各因素对试 验结果影 响顺序 为 A > C> D > B, 即超声波功率 对黄酮 提取率 的影响 效果最 为显 著 , 其 次是 超 声 波 时 间。 最 佳 提 取 条 件 为 A3 B 2 C 2 D1 , 即 在 功 率 为 385 W, 80% 乙醇 , 料液比为 1B 15, 提取时间为 8 m in 条件下甘草 提取液黄酮含量最高。以该最佳提取条 件进行验证实验 , 甘草黄 酮提取率为 6. 23% , RSD = 0. 862% ( n = 6), 因此该最佳提取条件 是可行的。
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的研 究 。结果 超声波最佳的提取条件为功率 385W, 80% 乙醇 , 料液比为 1B 15, 提取时间 为 8 m in, 黄 酮提取率为 6. 23% 。 该提取液对金色葡萄球菌 、 枯草杆菌 、 大 肠杆菌 、 黑曲霉 、 青霉 都有明 显的抑 菌效果 , 最低 抑菌浓 度 分别为 : 0. 062 5, 0. 062 5, 0. 031 3, 0 . 15, 0 . 25 m g /m ;l 最小杀菌浓度为 0. 25, 0. 125, 0. 031 3, 0. 5, 0 . 25 m g /m 。 l 结论 超 声 波技术是提取甘草黄酮 的高效方法 , 甘草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 关键词 : 超声波提取; 甘草; 黄酮; 抑菌活性
son ic techno logy , flavono ids were extracted for m Glycy rrhiza by o rthogona l experi m ent , and the ir bacter iostatic activ ity were stud ied by cy linder p la te m ethod. Re su lts The op ti m um ex tractiv e cond itions for flavono ids were ultrasonic powe r 385W, ethano l 80% , ratio o f so lid to liqu id 1B 15, ex tracting ti m e 8 m in. U ltrason ic technology had the h ighest extraction rate 6. 23 % . T he substance ex tracted showed som e antib io tic activ ity aga inst Staphy lococcus aureus , Bacillus subtil, E scherich ia coli, A sp ergillu s ni ger, p enicillium, the m in i m um inh ib ito ry concentration (M IC) w as 0 . 0625, 0. 0625, 0. 0313, 0. 125, 0. 25 m g /m , l and m ini mum bacter ic ida l concentrations ( M BC ) w as 0. 25, 0 . 125, 0. 0313, 0 . 25 , 0. 5 m g /m l respective ly . Con clusion U ltrasonic techno logy is an effective m ethod for extracting flavono ids fro m G lycyrrhiza, w hich showed strong antibio tic ac tiv ity .
ZENG C hao - zhen , L IU Z hi x iang , WU Y ao -hu,i WANG X
iao - ling (C ollege of L if e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C en 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 echnology, Chang sha, 410004 , China) Abstract : O bjective T o study on flavono ids ex traction from Glycy rrhiza and their bac teriostatic activ ity. M ethod s U s ing u ltra
1. 2. 3 标准曲 线的制作 称取 在 105e 下 干燥恒重 的芦丁对 照 品 10 m g , 用 95 % 的乙醇溶解 , 摇匀 , 定容至 10 m l使之 成为浓 度 为 1 mg /m l的芦丁标准品溶液 , 作为储备液备用。 量 取上述溶液 0 , 0. 1, 0. 2, 0 . 3 , 0. 4, 0. 5, 0. 6 m , l 分别加水 至 3 m ,l 加 5% 的亚硝酸钠溶液 0 . 5m, l 放置 6 m in , 加 10% 的硝酸铝 溶液 0. 5 m , l 摇匀 , 放置 6 m in, 后加 5% 的氢氧 化钠溶液 2. 5 m ,l 混匀 , 放置 15 m in 后蒸馏水 定容 10 m ,l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 510 nm 处测其吸光度 , 得到回归方程 为 : A = 9. 933 9C - 0. 001 73( R 2 = 0. 997 5) 1. 2. 4 甘草黄酮的 抑菌实验 采用杯碟法测定其抑菌 作用 , 取 浓 度 106 ~ 107 CFU /m l 的各种待试 菌悬液 0. 2 m ,l 与相 应灭菌培 养 基 15 m l混合制成混菌平 板 , 凝固 后 , 在平板 上等 距离放 入 4 个 灭菌牛 津杯 , 每个菌设置 3 个重复 , 一个无菌生理盐水为对照 , 取 0. 1 m l黄酮提取液加入牛津杯中 , 细菌 37e 、 真菌 28e 培养 18~ 收稿日期 : 2007-02 -15 ; 修订日期 : 2007-04 -27 24 h 后 , 移去 牛津杯 , 量取抑菌圈直径 , 直径越大抗菌活性越强。 基金项目 : 湖南省教育厅面上资助项目 ( N o. 06C891) 1. 2. 5 最低抑菌 浓度 (M IC) 和最小杀菌浓度 (M BC) 的测定 用 作者简介 : 曾超珍 ( 1978 -), 女 (汉族 ), 广西岑溪人 , 现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无菌水 将甘 草 黄 酮 提 取 液 稀 释 , 终 浓 度 分 别 为 1 , 0. 5, 0. 25,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 , 硕士学位 ,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的教学 、 科研工作 . 0. 062 5, 0. 031 3 , 0 . 007 8 m g /m 。取 l 2 m l提取稀释液至 15 m l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