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赣南采茶戏11
浅谈赣南采茶戏

浅谈赣南采茶戏(江西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摘要:赣南采茶戏土生土长在高山之上,享有“载歌载舞”、“能歌善舞”之称。
它的表演形式诙谐逗趣,具有浑厚的生活和劳动气息,且极富浓郁的赣南乡土气息韵味,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是当地群众最喜听乐看的地方戏。
本文介绍了赣南采茶戏的起源与沿革,分析了它的音乐表演特征,然后对其传承及创新方面,以及赣南采茶戏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采茶戏;三腔一调;三奇三绝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土生的剧种,它是在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为戏的。
其产生和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数百年来,赣南采茶剧演的是客家事(内容),穿的是客家衣(服饰),说的是客家话(方言),唱的是客家歌(茶歌),跳的是客家舞(表演),伴随客家人劳动生息,代代相传。
一、赣南采茶戏的起源与沿革赣南采茶戏有400多年的历史。
采茶戏与茶有关,江西有不少地方有采茶戏,如南昌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宁都采茶戏、高安采茶戏等,但赣南采茶戏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因此可以说赣南采茶是江西采茶的祖地。
赣南采茶戏发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其它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
流行地区主要是赣南、粤北、闽西,也曾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
是江西采茶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当然,采茶戏不可能是某个人发明的。
一般认为采茶戏于明代中叶开始流行于民间。
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在他的一首即事诗里,有“僻坞春风唱采茶”的吟唱①。
可见那时,偏僻的乡村里,已有“采茶”的演唱。
赣南采茶戏发展最盛的年代,是在清代康、乾年间,关于当时群众在观看采茶时的狂热程度,因为采茶戏内容贴近广大劳动群众生活,它人物少,布景简单,与其它戏曲程式相比,更具生命力,尤其便于山区流行。
所以,自采茶戏在赣南诞生后,很快传遍与之相邻的闽、粤、湘等地,尤其是客家人聚居地区,竞相传演,蔚然成风,成为客家人最喜爱的戏曲形式之一。
赣南采茶戏在明代自演自娱的“自乐班”时代,是受到社会上的尊敬的,在其最盛的时候,发展到三十多个班子,之后逐渐衰落,到解放前夕,全赣南只剩下五六个班子,躲在深山角落里时演时停。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研究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研究赣南采茶戏是江西赣南地区独特的地方戏曲剧种,其艺术特色在表演形式、音乐节奏、舞台布景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
本文将从赣南采茶戏的历史传承、表演特色和艺术魅力等方面展开研究,力求全面深入地探讨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地方戏曲剧种。
一、历史传承赣南采茶戏起源于江西赣南地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当时,赣南地区的农民在采茶休息的时候,常常以唱歌、说相声等方式娱乐自己,逐渐形成了赣南采茶戏这一独特的地方戏曲剧种。
后来,赣南采茶戏逐渐演变为一种以采茶为主题的戏曲形式,成为地方农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形式起初以地方方言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综合性的戏曲形式,包括了歌唱、念白、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
在长期的发展中,赣南采茶戏不断吸收其他戏曲剧种的精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二、表演特色1. 儒雅清新的风格赣南采茶戏以描绘赣南地区的茶山茶海为题材,其表演风格以儒雅清新为主。
在演出过程中,演员们通过唱、念、做、打的方式,生动地表现出了赣南地区独特的山水田园风光,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特色之一就是用唱腔、音乐、舞蹈等手法,展现出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色。
2. 情感细腻的表演功底赣南采茶戏在表演方式上强调情感细腻,通过表演者的动作、眼神、声音等多种手法,将戏剧中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描写爱情,还是展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功底都能够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3. 精湛的音乐编排赣南采茶戏在音乐方面有着独特的编排,多以民间音乐为基础,融合了赣南地区的民间音乐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在演出中,音乐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富有地方特色,能够有效地引导观众的情绪,加强了戏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4. 精美的舞美设计赣南采茶戏在舞美设计上也非常讲究,舞台布景多以江南水乡的山水风景和茶园田园为代表,以逼真的场景和生动的背景勾勒出赣南地区的自然美景,增强了戏剧的真实感和观赏性。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地区一种独特的戏曲表演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茶文化传统。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赣南采茶戏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就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浅谈。
赣南采茶戏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传统的采茶戏通常是在采茶、制茶等过程中表演,伴随着唱戏、舞蹈、音乐等元素,展现了采茶过程中的劳作场景和生活情趣。
而在现代,随着戏曲表演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赣南采茶戏也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采用了更加多样化的表演形式和手段,比如增加了现代舞蹈、声光电影等元素,使得传统的采茶戏更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性,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和演员参与其中。
在传播上进行了创新。
传统的采茶戏通常是在乡村地区进行表演,受众范围较窄,传播渠道也比较有限。
而在现代,赣南采茶戏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等现代媒体进行了推广和传播,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
也加大了对采茶戏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使得赣南采茶戏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赣南采茶戏在演员培养上也进行了创新。
传统的采茶戏演员大多来自当地乡村,受教育水平较低,技艺也比较传统,而在现代,赣南采茶戏也开始注重演员的培训和引进,不仅选拔了一些优秀的本地演员进行培训,还邀请了一些知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来指导演员,使得演员的水平得到了提高,演出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赣南采茶戏在创新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仅在形式上做出了一定的改变,内容上也进行了丰富和拓展,传播和演员培养上也进行了创新和提升。
这些都为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赣南地区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降低,很多年轻人对于赣南采茶戏的了解和认知也不够深入,这就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赣南采茶戏在一些现代元素的引入中也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能简单地以形式的创新和新潮元素的加入来取悦观众,要保持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珍视和传承。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赣南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而赣南采茶戏则是一个在当地具有独特民俗文化特色的表演形式。
近年来,赣南采茶戏在传统基础上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从赣南采茶戏的传统特色、创新发展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更好地展现赣南采茶戏的魅力和活力。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赣南采茶戏的传统特色。
赣南采茶戏是一种流传于赣南地区的民间戏曲形式,它以茶叶采摘活动为背景,通过表演、歌唱和舞蹈等形式,展现了当地采茶民俗和茶文化。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多以农家小院或茶园为舞台,演员们穿着传统民族服饰,以轻盈柔美的动作和清脆悠扬的歌声,来歌颂茶文化和劳动生活。
而在剧情方面,赣南采茶戏则多以爱情故事、劳动故事和神话传说为题材,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整个表演形式真实质朴,让人感受到了赣南地区的乡土风情和生活气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融合,赣南采茶戏也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和发展。
最显著的就是赣南采茶戏的现代化表演形式。
在传统采茶戏中,演员们多以手提花伞、面扇为道具,通过简单的动作和身段来表现爱情和劳动的故事。
而在现代化创新中,赣南采茶戏引入了舞台灯光、音响效果和舞美设计等元素,使表演更加丰富多彩和富有观赏性。
一些新颖的编排和剧本也开始出现,演员们不再受限于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而是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创意性。
这种现代化的表演形式,既能吸引年轻观众,也能让赣南采茶戏更好地与当代生活相结合,增加了其传播和传承的可能性。
在推广和传播方面,赣南采茶戏也进行了新的尝试。
传统上,赣南采茶戏的表演范围主要局限于当地乡村地区或农村集市,而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赣南采茶戏开始向城市和大众娱乐市场拓展。
一些专业的戏曲团体和文化机构开始精心策划赣南采茶戏展演活动,并通过网络直播、公益演出和文化节庆等形式,将赣南采茶戏推向更广泛的受众。
这种推广方式不仅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赣南采茶戏,也能为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采茶戏是江西省丰城市和南城县等地传承至今的一种地方戏曲文化,以采茶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采茶戏与传统的地方戏曲有所不同,因为它带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开放,采茶戏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
本文从采茶戏的传承、题材、表现形式和演员等方面谈一下采茶戏的创新和发展。
一、传承采茶戏的传承是保持发展的重要基础。
采茶戏的传承有两个层面,即在戏曲艺术层面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
在戏曲艺术层面,传承要保证质量和风格的传承,保留传统的唱腔、手段和动作,同时创新和发展出新的唱腔、手段和动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传承要保护采茶戏传统技艺、知识、经验和文化。
传承不仅仅是祖传的表演技巧和文化,还有情感和价值观念等。
因此采茶戏的传承不仅是戏曲艺术的传承,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二、题材采茶戏的题材是围绕采茶而展开的,因此它的题材范围比较狭窄。
在过去,采茶戏的题材主要是由家庭矛盾、恋爱、婚姻、亲情等因素构成的。
在现代社会,社会和历史对采茶戏题材的影响也逐渐增强。
许多采茶戏引入了现实主题,如反腐、反贪、反迷信等,从而让观众看到了深层次的内涵,提高了戏曲的价值和思考深度。
三、表现形式采茶戏的表现形式不会与其他地方戏曲相差太多,它有唱、念、做、打、舞等表演技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观众的需求改变,采茶戏从传统的单音、单调、单旋律变化为多音、多调、多旋律,丰富了采茶戏的表现形式。
采茶戏也会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不同的表演形式和手段,如使用道具和利用现代科技等。
四、演员演员是戏曲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传统的采茶戏中,演员多是经过长期学习和磨练的专业演员。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社群演员加入到了采茶戏中。
社群演员可以不具备专业演员的技艺,但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职业技能来丰富采茶戏的内涵。
因此,演员的能力、特点和表现风格都是采茶戏的重要因素之一。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1. 引言1.1 赣南采茶戏的流行背景赣南采茶戏是中国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江西赣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赣南采茶戏在赣南地区广泛流传,并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其流行背景主要源自赣南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采茶戏的表演内容多以赣南地区的传统故事和风土人情为题材,深受当地观众的喜爱。
赣南地区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地之一,茶文化在当地有着深厚的传统。
采茶戏的流行背景与茶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演员们常常会穿着传统的茶农服装,演绎着与采茶相关的故事情节,让观众在欣赏戏曲的也能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
赣南采茶戏的流行还受到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的支持和推广。
一些赣南地区的文化活动和节庆上,常常会邀请采茶戏演员表演,使得这一地方戏曲剧种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赣南采茶戏的流行背景不仅展现了地方文化的魅力,也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
1.2 赣南采茶戏的意义和特点赣南采茶戏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形式。
通过采茶戏,人们可以了解到赣南地区的历史、风土人情,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采茶戏的剧情多取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和历史事件,反映了赣南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
赣南采茶戏具有独特的表演特点。
其表演形式多样,既有歌唱、对唱,也有武戏、乱弹等元素,具有强烈的舞台感染力和艺术张力。
演员们通过生动的表演和悠扬动听的曲调,让观众沉浸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
赣南采茶戏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探索创新。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观众口味的转变,采茶戏也在不断更新剧情、调整表演形式,使之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一些青年演员也在努力学习传统戏曲技艺,为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正文2.1 赣南采茶戏的历史起源赣南采茶戏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赣南一带是茶叶产区,茶农们在采茶的闲暇时光组织起来演出小戏以娱乐自己。
这些小戏以赣南地方方言为语言载体,以茶采为题材,表现当地茶农的生活、疾苦和欢乐,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的多元化越来越明显。
针对这种情况,文化艺术也必须不断更新和创新,才能够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其中,采茶戏作为江西独特的地方戏曲艺术之一,在创新与发展方面也做出了不少的尝试。
一、采茶戏的文化内涵采茶戏是一种流传于江西省南部地区的地方戏曲,主要以歌唱和表演为主要手段,形式主要分为伍鼓、八宝门、四角板、三板亭等。
作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采茶戏在传承和创新上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采茶戏一般表现生活中的种种情境、人物和故事,其内容涵盖了生产、生活、宗教、民间风俗、历史事件等方方面面。
戏中演员常常扮演各种角色,如父亲、母亲、兄弟、姐妹、情人等。
他们以情感和经验为主要内容,在演绎中对人性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探讨。
因此,采茶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创新与发展在采茶戏的传承中,一直注重创新和发展,这种创新与发展既包括戏曲表演的创新,也包括戏曲内容创新以及舞美创新等。
1. 戏曲表演的创新采茶戏表演一向以吕剧为基础,从吕剧中学得了八音十八宝功,这是一种腹式呼吸法和嗓音控制法,同时还包括说唱、舞蹈和杂技等多种艺术手法。
为了突出表演的特点,采茶戏在演绎上构思新颖多样,如在表演中融入一些吸收来自其它戏种的表演技法,如京剧、粤剧和黄梅戏等,从而诞生了新的风格和形式,形成了独特的采茶戏艺术。
采茶戏的创新并不仅仅体现在表演方式上,内容方面也一直在尝试新的探索。
“狮子舞”、“龙舞”、“猴戏”等传统文化元素被融入到采茶戏中,使其更具地域性、魅力和吸引力。
相关节目也致力于打造全新的形态,以让观众感到身临其境式的震撼和感动。
3. 舞美的创新舞美有着很重要的舞台效果,采茶戏也在这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
舞美设计更加注重品质与细节的把控,注重传递文化信息,尽可能地打造真实有力的场景。
诸如大型背景音乐组合、群众演员的服装配合秀等方面都进行了整体提升,以更好地传播文化。
三、对传承的影响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不仅使这一民间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和发扬,而且对人们的地域文化传承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发展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1. 引言1.1 赣南采茶戏的起源赣南采茶戏起源于江西赣南地区的茶农,在采茶工作之余创作并表演的一种戏曲形式。
据传统,赣南采茶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茶农们在采摘茶叶的间隙,利用简单的道具和服饰,表演一些简单的曲艺节目来娱乐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表演形式逐渐演化为一种独特的戏曲形式,即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的起源可以说是与茶产业紧密相连的。
在茶叶丰收的季节,茶农们在劳累的工作之余,通过表演采茶戏来放松身心,增加生活乐趣。
这种表演形式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成为赣南地区的一种地方文化符号。
1.2 赣南采茶戏的历史意义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南部地区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赣南地区的一种特色文化表现形式,赣南采茶戏在当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赣南采茶戏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在古代,赣南地区以农耕文化为主,而采茶是当地人民的重要生产活动。
采茶戏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当地人民采茶的场景和过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艰苦劳作和智慧,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表现方式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农耕文化的魅力,也使赣南采茶戏成为了具有独特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
赣南采茶戏传承了赣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俗。
在演出中,赣南采茶戏不仅展现了当地的传统服饰、音乐、舞蹈等元素,还融入了丰富的地方特色和民俗元素。
观看赣南采茶戏不仅可以欣赏其精彩的艺术表现,更可以感受到赣南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
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于弘扬当地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赣南采茶戏作为赣南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也传承了赣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俗,对于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1.3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南部地区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具有浓厚的地方民俗文化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赣南采茶戏
年级:09级班级:09级音乐学2班学号:091100244 姓名:邱小平
论文摘要:中国民间蕴藏丰富,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其中江西赣南采茶戏,它就含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赣南采茶戏它是赣南土生土长的剧种,是在当地民间采茶灯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为戏的。
它的产生和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赣南采茶戏它不仅与茶有关,而且还是茶叶文化在戏曲领域派生或戏曲文化吸收茶叶文化形成的一种灿烂文化。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起源艺术特点传统剧目
一、赣南采花戏的起源
据传说,采茶戏萌芽很早,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了采茶戏。
据说是采茶戏班里供奉的祖师爷田师父,他是唐明皇时的宫廷乐师,原姓雷,叫雷光华,因和歌女产生爱情,犯了宫禁,于是相携逃出宫廷,流落到安远九龙山种茶为生,农事之余,不忘所好,教农民唱茶歌,玩茶灯,编成了“九龙山摘茶”这出戏,这就是赣南采茶戏的起源。
关于采茶戏的发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采茶戏在明代中叶就流行于民间。
关于这一点,在明代文人学士的诗文著述里,有所反映。
如: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在他的一首即事诗里,有“僻坞春风唱采茶”的吟唱。
二、赣南采茶戏的主要发展阶段
从唱采茶歌发展为采茶戏总共分以下几个阶段:
采茶歌最早只唱小调,每句仅有四句唱词,如“春日采茶春日长,白白茶花满路旁;大姊回家报二姊,头茶不比晚茶香。
”这种小曲生动活泼,委婉动听。
采茶歌再经发展,便由采茶小曲组成了“采茶歌联唱”,后来,“采茶歌”又与民间舞蹈相结合,进入元宵灯彩行列,成为“采茶灯”,“采茶灯”主要唱调是[茶黄调]、[摘茶歌]等。
由采茶灯近一步发展为采茶歌。
明朝,盛产名茶的赣南安远县九龙山
茶区,茶农为了接待粤商茶客,常用采茶灯的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
这种采茶灯(又名“茶篮灯”)的演出已是采荼戏的雏型了。
赣南的“茶篮灯”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又涌现了表演其他劳动生活的、由二旦一丑或一旦一丑扮演的小戏,如《秧麦》、《挖笋》、《补皮鞋》、《捡田螺》、《卖花线》、《磨豆腐》等等,因用采茶调演唱,一唱众和,尚无管弦伴奏,便统名为“采茶戏”。
”关于当时群众在观看采茶时的狂热程度,信丰县志里有一首《南安吟》描述得极为详细:
“采茶歌,村童扮作妖娥。
周历乡里寻瑶,回眸一盼巧笑瑳。
纨绔子弟争打彩,持杯谑浪肆摩挲。
可怜铁石燕泣口,蚩民生计下煤窝。
满面烟灰十指黑,出看采茶也入魔。
辛苦得钱欢乐洒,囊空归去,学得‘阿妹’一声?。
”
三、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点
采茶戏因是从民间歌舞、灯彩发展形成的地方戏曲,演出剧目又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
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赣南采茶戏的舞台语言是当地客家方言。
它载歌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融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歌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其剧目多以喜剧、闹剧为主,很少正剧和悲剧。
题材上多以下层群众、尤其是手工业工人、艺匠的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尤其又以男欢女爱的戏情所占比重为大。
其音乐唱腔属于曲牌体,以茶腔和灯腔为主,兼有路腔和杂调,俗称“三腔一调”。
伴奏均为民间乐器,主要有勾筒(二胡类)、唢呐、锣、鼓、钹和笛子等。
其表演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小丑、小旦两个行当,曾有“三角成班,两小当家”之说。
四、赣南采茶戏的曲折发展
赣南采茶戏在明代自演自娱的“自乐班”时代,是受到社会上的尊
敬的。
因为当时演出《九龙山摘茶》这类灯戏,内容大都是欢庆升平的,所以能为封建统治者所欣赏。
到了演杂套戏的三角班时代,由于剧目的内容,大都是以男女爱情为题材,与其封建的伦理道德相逆悖。
如《反情》、《睄同年》。
有的还以喜剧的方式,从反面对社会的现实生活进行讽刺、揭露、批判,如《大劝夫》、《满妹贺喜》等被认为是诲淫诲盗,有伤风化。
从乾隆以后,历代王朝,曾多次下令禁演。
如道光四年《宁都直隶州志·风俗志》载:
“查采茶亦名三角班,妖态淫声,引入邪僻,最为地方之害。
……近来竟有听许搬演者,应拘该管约保重惩,以息此风。
”
赣南采茶戏在其最盛的时候,发展到三十多个班子,之后逐渐衰落,到解放前夕,全赣南只剩下五六个班子,躲在深山角落里,偷偷摸摸地时演时停,真是奄奄待毙,一息仅存了。
直到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大地春回,万物复苏,赣南采茶戏才得到了新生,从此走上了繁荣昌盛的新历程,成了赣州地区客家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五、赣南采茶戏的传统剧目
赣南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原有100多个,其中一部分已经失传,现保留的有90多个。
如:《九龙山摘茶》、《唐二试妻》、《卖杂货》、《上广东》、《双检菌》、《瞎子闹店》、《卖花钱》、《香火龙》、《阿三打铁》、《五岭之春》、《花灯仙子》、《吹鼓手招亲》、《满妹添喜》、《睄妹子》、《补皮鞋》等等。
这些剧目,多为喜剧,让人们百看不厌,久演不衰。
近年来,赣州采茶歌舞剧团又推陈出新,创作出了《山歌情》、《长长的红背带——献给客家
母亲的爱》等新剧目,并进京汇演,分别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文化部“文华大奖”
及其它数十个单项奖。
昔日的山茶花,今天开放得更加烂漫。
2006年5月20号,赣南采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
1、《信丰县志》
2、《安远县县志》
3、《上犹县县志》
4、《信丰县县志》
5、《宁都直隶州志·风俗志》
6、《中国戏曲志》
7、《牡丹亭》汤显祖
8、《近事录真》黄启衔
9、《赣州地区戏曲志》
10、《赣南客家采茶戏剧作艺术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音乐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