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围城》中的语言艺术魅力

合集下载

浅析《围城》的语言艺术

浅析《围城》的语言艺术

浅析《围城》的语言艺术《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作品,主要讲述了方鸿渐等一群大学生的生活遭遇,从语言艺术上说,文章的语言极具魅力。

人物对话:虚伪的方鸿渐在去留学之前,方鸿渐家境优越,父亲在外经商,从小就读私塾,有着丰富的学识,博览群书,是一个才华横溢、潇洒风流的富家公子,有着中西文化融会贯通的眼光和广阔的知识视野,本应顺利地考取清华,但由于没有背景和关系,竟然考了三年,一直落榜,在父亲好友孙柔嘉的帮助下,才总算通过了清华的入学考试,虽然最终被牛津和剑桥同时录取,但因为成绩不够优秀,最后只得到了伦敦大学。

他的感情经历也很复杂,有自己喜欢的唐晓芙,却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和她在一起,接受鲍小姐,但又陷入与孙柔嘉结婚的困境。

“学问学问,你要学问,还是要头发?”他一连串提出的两个问题使他们都吓了一跳,而且他那目空一切的神气与偏激狂妄的态度,仿佛那全世界都该在他脚下了。

方鸿渐真可以说是见多识广,但缺乏对人类的理解。

他的思想方法带有欧洲19世纪以来“个性解放”的特征,似乎还处在把自己当成是宇宙的中心的阶段。

“好,那么咱们第二个问题,是‘鲍小姐还是太太呢?’他的声调高了,他一定在盘算,盘算孙柔嘉或者鲍小姐对于他的将来的重要,或者孙柔嘉或者鲍小姐应该占他的全部生活。

而他居然忘记了朋友和同事——他没有看到他在面临一件什么样的选择——选择的危险性和必要性!如果我做出选择,我相信也决不至于跟你似的退回来。

我一定不会做傻事,我一定会为那一条船死拼。

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觉得非常失望,这个方鸿渐实在是无可救药,没有自己的主见,缺乏分析和思考,只知道跟随别人走,殊不知孙柔嘉和鲍小姐才是真正值得依靠的人。

作者通过方鸿渐这个人物的描写,批判了社会和教育制度的黑暗和腐败,从另一个角度刻画了当时社会的堕落风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和腐朽的婚姻观念的反抗。

围城围的是一个“城”,在围城内的人拼命想逃出去,在围城外的人拼命想进去,其实人生就像这样,有城堡,有城墙,看似安全,却充满危机,城里的人心中希望城外的人不要闯入,城外的人心中期盼城里的人赶快离开,因此人生充满矛盾。

关于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探析

关于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探析

关于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探析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对《围城》中的语言艺术进行探析,探讨其独特之处以及对作品整体效果的贡献。

一、对白的艺术《围城》中的对白极具韵味,充满幽默和讽刺,使作品更富生动性。

例如,书中角色的对话常常夹带讽刺,以幽默手法展现人物个性和情感交流。

钱钟书通过精准的语言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强烈的印象。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在《围城》中巧妙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比喻、比拟、夸张等手法常常出现在小说中。

这些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并引发读者深思。

三、双关语的巧妙运用《围城》中一些句子和词语具有多层含义,通过双关语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具深度。

例如,小说开头的“我看透了,我不说”,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人们对于围城的认识,同时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双关语的运用增添了作品的思考性和哲学性。

四、情感描写的细腻与真实《围城》中的情感描写极为细腻,能够深入人心。

作者对于爱情、友情、家庭等多种情感的描写,能够准确捕捉到人物内心的起伏与纷争,使得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经历产生共鸣。

五、寓言与寓意的结合《围城》用了一个天马行空的寓言故事,讲真实社会中的故事。

小说中的“围城”不仅仅指代城市和家庭,也象征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沟通的困难。

小说的寓意通过寓言的手法巧妙地展现出来,引人深思。

六、情节设置的独特性《围城》的情节设置别具一格,扣人心弦。

作者通过精心安排的情节,将读者带入到人物内心的世界,引发出读者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作者还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细节描写和对人物内心的挣扎展示了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矛盾,使读者深入思考。

总之,《围城》以其卓越的语言艺术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话的艺术、修辞手法的运用、双关语的巧妙应用等等,钱钟书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他通过细腻描写情感、寓言与寓意结合、独特的情节设置等手法,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作品世界。

_围城_语言的艺术特色

_围城_语言的艺术特色

期认识并不会日积月累地成为恋爱,好比冬季每天的气候 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
罢,你没法把今天的温度加在昨天上面,好等明天积成一个 ‘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
和暖的春日。”以天气做喻体;写方鸿渐的母亲给他张罗对 为‘局部的真理’。”写唐晓芙“眼睛并不顶大,可是很灵
天文、地理、几何、历史、植物、动物……人的衣、食、 眉毛与眼睛相隔太远的特征,巧妙地以害相思病者的相隔之
住、行等等。如,写方鸿渐与鲍小姐的“爱情”时说:“从 远为比。其远不是具体的三寸、五寸,而是具体的人间现
此他们两人的交情像热带植物那样飞快地生长。”以植物做 象,引导读者对其远做出最恰当的想象。
喻体;写方鸿渐对鲍小姐的风流和苏小姐的做作的不同感受
其精度。无论比喻数量多是有意还是无意,作者无疑都 特地位,关于《围城》的其它方面,我们也应该给它足够的
92 在刻意追求着比喻的精妙。只有“质量”上精了,数量上的 重视和充分的研究。
多才能成为优点。大多数人做比喻,或牵强形似,或失之于
(陈朝晖 新疆石河子大学商学院公共教学部 832000)
XIANDAI YUWEN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围城》语言的艺术特色
○陈朝晖
摘 要:《围城》以精彩的讽刺语言和罕见的比喻构成了一连串幽默生动的语言。本文试以前三章为例,对其语 言作粗浅论述。 关键词:《围城》 讽刺 比喻 语言 艺术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在语言上有非常独到 用“怀春”加以反驳,不仅字面酬对巧妙,而且击中要害。
读只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汝非妇人女子,何须置镜?惟 多了,枉死者没有消磨掉的生命力都迸作春天的生意。②这
梨园子弟,身为丈夫而对镜顾影,为世所贱。吾不图汝浦离 春气鼓动得人心像婴孩出齿时的牙龈肉,受到一种生机透的

论《围城》的语言艺术

论《围城》的语言艺术

论《围城》的语言艺术【内容提要】《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自面世以来,有多少人为它哭、为它笑、为它深深长叹、为它久久思索。

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

《围城》也是一副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

作者将自己的语言天才并入极其渊博的知识,添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以一书而定江山。

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围城》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本文你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作品中的语言艺术进行探讨:一、可以驾轻就熟地运典隶事;二、妙趣横生的文字与严肃完美结合;三、神来之笔的比喻运用。

【关键词】:钱钟书《围城》语言艺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有这样一段名言:“艺术之所以存在,是为了重新感觉生活,感觉事物,是为了石头保持石头的模样。

艺术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感觉到事物,即看见而不是认出,艺术的手法是使事物陌生化和难化形式,据此来拖住注意力,延长感知时间,达到感知美发现美的目的。

”钱先生很重视陌生化和难化形式运用,凡读过《围城》的人,无不赞赏他使用比喻的高超,无不被那妙趣横生的语言所感动,他灵活运用反语、双关、警句、象征、格言、典故及逸闻等等,使人泪中含笑,笑中带泪,令人叫绝一、可以驾轻就熟地运典隶事《围城》运典隶事之繁博,在中国现代小说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运典隶事属“类比推理”,即所谓“古事比”。

文学之“隶事运典”,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或“明理征义”(为了同样的目的),或“断章取义”(为了不同的目的)。

两类用典,或“明”或“暗”,或简或繁。

还有超乎这两类的“化典造境”,这是《围城》的重头戏。

先来看《围城》运典隶事的第一大类,即明理征义的推类譬(不改变原典本义)。

如下例:“俾斯麦曾说过,法国公使的特点,就是一句外国话不会讲;这几位警察并不懂德文,居然传情达意,引得犹太女人格格地笑,比他们的外交官强多了。

”本例用典是“推理之譬”,一种不“直说破”的比照或类比暗含了尖刻的讽刺和幽默。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文化艺术 |物的形象,外貌立体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这能够有效地提升文字语言的生动形象的特征。

在描写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时比喻这个修辞的应用也能够将人物的心理刻画得更加形象自然,帮助读者更好的感受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从而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使用比喻的修辞描写其他事物,也能够将事物具象化,形象化,让读者对钱先生笔下的事物有一个更加清晰准确的认知。

虽然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性语言,但是其比喻修辞的应用并不落于俗套。

2.2 富有时代和地域色彩的词汇《围城》这一长篇小说中,还使用了大量富有地域色彩以及时代色彩的词语和句式,这种语言风格的使用也构成了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

《围城》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方言词语,例如在描写方鸿渐时,作者写到,“鸿渐脸又泛红,笑成骨朵了嘴,心里怨道别装假。

”这一句中作者使用的“骨朵”则是江苏无锡地区的吴方言,意思是指生气或者用于表达强词夺理,同样的例子,这篇小说中还有“抬杠”“哑子”“道地”等非常多的吴方言的作用。

《围城》这篇小说之所以能将江苏无锡地区的吴方言准确无误地应用到小说和人物描写中,这也与钱钟书本身生于江苏无锡,对于吴方言本身非常熟悉,有很大的关系。

这种方言词汇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展示江苏无锡地区的地域色彩,通过方言词汇的使用能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及江苏无锡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物特点,对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以及故事情节的推进都具有铺垫作用。

《围城》的语言运用除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方言词汇的使用以外,还应用了很多富有时代特色的欧化句式。

欧化句式主要是指在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文人墨客通过学习并了解西方的语言结构和知识,将这些语言特点与我国的文学创作语言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中文语法和语言习惯,这种受到西方语言文化冲击的句式就成为欧化句式。

《围城》这篇小说中很多语言都运用到了欧化句式,例如,“斜川一拉手后,正眼不瞧她,因为他承受老派名士对女人的态度。

”如果按照中文的语言习惯来说,这句话中的状语部分应该放在句子的前面,然而由于受到西方语言和规则的影响,这句话出现了从属部分后置的现象,这就是《围城》中典型的欧化句式的应用。

《围城》中的比喻语言艺术

《围城》中的比喻语言艺术

《围城》中的比喻语言艺术(一)比喻体现幽默诙谐的语言效果构造出典型的严肃背景,形象生动的比喻形式贯穿在整篇小说当中,此幽默诙谐的情节不是人们所谈及的油嘴滑舌,而是对当前形势下相关知识分子的幽默讽刺,以及相关心灵审视和道德批判。

有众人眼中的绅士,淑女,有学者,甚至是教授。

作者用自己幽默诙谐的文笔慢慢地揭露出他们在文明外衣下的愚蠢,虚伪和丑陋。

《围城》里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缠绵悱恻,超凡脱俗。

字里行间却透露着一种忧伤,世俗、可笑和滑稽。

钱钟书先生用幽默精巧的比喻对他们的恋爱和生活观作了生动的描写。

比如出身名门,骄傲自负的苏文执。

对爱情比较清高,一直等待着一个配得上自己的人才肯付出自己的爱情。

于是作者写出了“宛如女士通常情况下将做好的新衣服封在衣柜当中,舍不得穿,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发现已经过时了”由此可以看出苏小姐不过将爱情当作名与利的交换物。

爱情需要志同道合,没有一样的生活方式和世界价值观很磨合在一起。

所以“在他们之间没有心灵上的契合,就像两条平行的直线,即使使他们之间的距离再小,也不可能合二为一”作者能把比喻运用的如此自然也是基于本身的文学功底,视野广阔。

他的幽默通过这千姿百态的比喻来体现,他的比喻自然贴切,让人回味无穷。

文中曾经写道高松年立刻就跳了起来,并伴随着非常惊奇的表情,但是相比之下,要比方鸿渐显得稍微自然一些,在此之前他没有参与过话剧表演,在某种意义上是话剧的不幸,但是却是众多演员的万幸。

在此过程中对它的政客手腕进行了相应的讽刺,整体的话风还是相对幽默诙谐的,《围城》小说当中的语言,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可以进行旁刺让对手措不及防。

作者在对方鸿渐如何通过10美金来获得相应文凭的同时,还对两个骗子进行了相应的描述,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大事,“这也可能是中国外交以来取得唯一成功的一件事。

”可以概括成为一句话,出人意料的恰当。

不仅对主人公的招摇撞骗做出了有效的讽刺,与此同时,还有效反映出了国家层面上的腐败无能,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却被作者有效的融合为一体,本来是很严肃的话题却被作者说的如此幽默,机智之极。

《围城》点评

《围城》点评

《围城》点评
《围城》是一部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的经典小说。

钱钟书先生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成功地塑造了一群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像。

首先,《围城》的语言艺术达到了巅峰。

钱钟书先生的文字既幽默风趣,又深刻犀利,充满了智慧和哲理。

他巧妙地运用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现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其次,《围城》对人性弱点的揭示十分深刻。

小说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以及其他人物,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他们既有善良、正直的一面,也有虚伪、自私的一面。

这种对人性弱点的揭示,使得小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真谛。

此外,《围城》还通过对抗战初期社会现象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都紧密地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总的来说,《围城》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卓越艺术成就的经典小说。

它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弱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
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这部作品对于我们理解历史、认识社会、思考人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作为文学作品欣赏,还是作为社会现象研究,《围城》都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思考。

《围城》中语言艺术赏析

《围城》中语言艺术赏析

《围城》中语言艺术赏析
《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其中满含了语言艺术。

钱钟书在小
说中使用多种语言手法,栩栩如生地展示出整个“围城”的社会现实,呈现出一幅饱含情感文字的“围城”的精神景观画卷。

他变化多端的叙述方式,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言语,布局丰富的情节,结合了抒情性、隐喻性、舞台性、修辞性等多种语言艺术手段,
充分体现了小说家的文学特性。

钱钟书最能表现力的,就是他精妙的比喻、形象思维以及精彩的
修辞。

他运用比喻时,总是变化多端,直击人心,唤起深刻的共鸣。

小说中家庭关系特别复杂,情感纠缠,他就像编织师一样,将抽象的
情感与生动的比喻紧密结合,让小说的情感更加真实、感染力更加强烈。

此外,钱钟书没有忘却了言语的修辞功夫。

他运用熟悉的成语,
利用时而出现的排比句使文字更加精彩;他还用形象生动的隐喻,将
小说中的思想融入到文字之中,将抽象的语汇赋予到形象,使文字更
充实,更富有表现力。

总而言之,《围城》中,钱钟书运用了抒情性、隐喻性、舞台性、修辞性等多种语言艺术手段,既增辉了小说的文学艺术价值,又使小
说的情节更加丰富,是非常值得品读的语言艺术杰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钟书《围城》中的语言艺术魅力
《围城》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钱钟书闻名于世的一部著作,其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的运用,虽然这部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是比较严肃的,但是作品的语言风格却是幽默诙谐的。

[1] 他常常突破常规,独辟蹊径,令人出其不意,许多地方的语言表达方式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尤其是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细细品味起来引人深思。

作者以极高的语言艺术运用水准,对文中的人物及其思想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和刻画,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能够领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还能充分地领略到语言艺术的巨大魅力。

一、比喻手法的运用纵观近现代新文学作品中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如果要说哪本小说的语言艺术最生动、最精彩,那么恐怕非《围城》莫属了。

记得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

《围城》就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个思想,其在叙事的过程中采用新颖的比喻修辞,在审美解读中也总是
妙语连珠,处处闪现着智慧的光芒,使文章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对文章主题的领悟和在会心的阅读中有种回味
无穷的感觉。

[2]
钱钟书先生对中外文学都有涉猎,因此他的知识非常的渊博,对艺术手法的运用也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并不拘泥于一格,而是运用自如,信手拈来。

《围城》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内涵非常丰
富,其喻体融艺术、文学、哲学、历史、民族、宗教等很多方面的知识为一体,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像是置身于一个繁茂的文学园地,其丰富程度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作者利用渊博的知识,结合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力求使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达到最好。

比如在方鸿渐和苏文纨的情谊的描写中,作者看似不经意的将其比喻为数学上的“两条平行线”,事实上作者已经暗示了两个人最终没有结果的爱情悲剧,这不仅对小说的情节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还使小说的内容显得趣味盎然,并且语言表达上也准确而又生动。

对方鸿渐和苏文纨两个人之间的一个吻,作者不仅将其比喻成清朝官场端茶待客的时候客人象征性的用嘴唇在碗边抹一抹的样子,还将其比喻成是从前西洋法庭开庭审理证人时,法官在宣誓中用嘴巴碰触《圣经》,或者是信女们亲吻西藏的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等。

[3] 作者运用这几个比喻其实就是为了表现人物对这个吻敬而远之的特点,而这几个比喻又分别运用了宗教方面的知识和民族习俗,传达了方鸿渐在这个时候对苏文纨的爱情已经转化为友情,因此在这个亲吻中,他并没有很大的波动的微妙心理,透漏了方鸿渐这类小知识分子小心谨慎的性格特点。

作者通过对笔下的人物动作的描写,对其进行心理活动的剖析,此种娴熟的语言运用技巧令人不禁生出敬佩之情。

巧妙的套用典故进行比喻也是《围城》比较出彩的一个特点。

每一个典故其本身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意蕴,作者在叙事和描写的过程中对各种典故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使作品的内容更
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同时还拓展了读者的审美空间思维。

读者在进行此类比喻手法的阅读时,首先要读懂的第一层意思是它
在文中的意思,然后结合典故中所体现的精神内容,进而对其在文中所要表达的内涵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文章的主题将会有更加深刻的领悟,同时也能体会到语言的巨大魅力。

[4] 另外,在进行典故的套用时,为了能够让人更好的对其进行理解,作者在对典故进行叙述的时候采用比喻的手法对其
加以阐释,使其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更加的通俗易懂。

比如
在小说中,《伊索寓言》中讲述的“狗看水中影子”的故事曾
多次出现,其主要寓意是人都需要一面镜子,常常照一照,认
清自己。

暗喻在《围城》中的运用非常多。

比如,作者对西洋人在赶驴的时候把萝卜挂在它的前方,驴子为了能够吃到萝卜就会往前走,但是永远都够不着。

这段文字中的驴子就是小说中方鸿渐胸无
大志、目光短浅的处境的真实写照,讽刺中尽显淋漓尽致的快感。

二、讽刺手法的运用钱钟书对反讽手法的运用也非常的擅长,从大的方面讲有主题意蕴的暗示,从小的方面讲有主人公隐秘
心理的挖掘,处处都体现了作者对讽刺小说体式高超的驾驭能力。

比如文中有一段对汪处厚的人物肖像的描写,主要是对他的胡子进行了描写,语言生动逼真,非常的形象,就像是汪处
厚这个人从作品中走出来,走到读者的眼前一样,再加上作者
对他的理想和历史的讽刺,令人忍俊不禁。

钱钟书总是能够引经据典,超越具体的对象的束缚,完全
释放自己的想象空间,尽情地挥洒自己的讽刺和幽默,从而形成了一种融睿智、谐趣为一体的特殊的讽刺方式。

在作品中,作者除了对中上层知识分子进行嘲弄和反讽,对没有生命的机器
也极尽反讽之事,比如对方家大宅每小时慢7 分钟的时钟就进行了一番拟人化的调侃。

另外,钱钟书还善于运用心理讽刺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对人物进行灵魂深处的研究,揭示人与人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讽刺其丑陋的灵魂。

[5] 比如,在孙嘉柔生病的时候,李梅亭不愿意将感冒药给她吃,于是就将自己吃剩下的鱼肝油当做感冒药给她吃了。

作者对李梅亭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的刻画,突出表现了她的吝啬而又自私的嘴脸。

三、象征手法的运用
《围城》主要是对抗战背景下以方鸿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的形象和思想进行描绘,通过对他的爱情、亲情和家庭关系等的描述,揭示封建传统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的夹缝中生存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同时进行道德上的批判。

作者从题目入手,运用“围城”这一象征性的结构,全文贯穿象征手法,体现了现代人对历史、对生命、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考。

围城象征着封建环境和封建思想对婚姻的束缚。

小说对主人公的婚姻状况以及他与几个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最终通过对他婚姻的破裂以及他在情感上的突围表达了文章的主旨,体现了人类精神上的困境和孤独感。

[6]
在小说中,方鸿渐经历了一场任何一个情窦初开的少男都会经历的纯洁的爱情,他因为唐晓芙而产生了结婚的想法,但是后来恋爱失败了,方鸿渐开始对恋爱产生了“一朝被蛇咬,十
年怕井绳”的心境。

不过,人的心中总是还是存有期待的,他在
伤心失落之后又开始了第二次恋爱,这一次他与一位不错的女
孩孙柔嘉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婚后的生活不尽如人意,在经历了无数次的争吵和打闹之后,方鸿渐逐渐
认清了婚姻本质,最终鼓起勇气从婚姻的城堡中逃了出来。


种方鸿渐所经历的婚姻中的困境其实并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困境,而是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

”这是钱钟书对《围城》这部小说的总结。

[7] 四、语言简练,
警策省心
《围城》虽然是以叙事为主,但是也充满了人生的哲理,甚至可以说它是一篇哲理诗也不为过,小说同时还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辩证法的观点。

首先,小说的题目定为简简单单的“围城”两个字就是大有
深意的,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情感和婚姻的描写,淋漓尽致地
体现了当时社会中的封建婚姻和封建思想的状态。

在围城外面
的人想要冲进去,在围城里面的人却想要冲出来,希望与失望,
执著
与动摇,其实生活中处处都体现着这种思想。

其次,小说中也有作者对世人的警策,比如,作者说道:“以前的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的愚民政策是只许人民受某种教育。

”这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的教育的思考以及对教育者的
警示。

五、语言幽默诙谐虽然《围城》这部小说表达的主题是严肃的,但是在整部小说中,幽默诙谐的语言是它最重要的特点。

这种幽默诙谐不是轻佻,也不是油嘴滑舌,而是通过一种反讽的方式,对新时期社会中知识分子的灵魂进行彻底的剖析和批判,在这群人中,有绅士,有淑女,有学者,甚至有教授,作者都用自己的笔一层一层剥去他们身上文明的外衣,暴露出他们隐藏在这层外衣之下的愚蠢、卑鄙、虚伪和浅陋。

比如主人公方鸿渐利用未婚早逝的妻子的嫁妆费用出洋深造,回到家乡后迫不及待地要向学生进行西洋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的演讲,他说自己见识大长,中国品性方正,所以天是方的,洋人品性圆滑,因此主张地是圆的,西洋进口的鸦片,吸食也不会上瘾,等等。

[8] 他的所谓的这些见识其实不过是一些谬论,但是他却将其奉为真理。

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讽刺。

这是方鸿渐本人的悲哀,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的失败。

六、结语《围城》是一部具有杰出语言魅力的文学巨作,是新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它受鲁迅作品暴露社会性质的影响,对新文学时期的知识分子缺乏思想、虚伪、卑鄙的精神世界进行抨击和揭示,其主要目的在于表达作者对新国民性的呼唤。

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叙事的刻板,运用了象征、比喻、反讽等手法,采用简练诙谐的语言对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其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和刻画,生动而又形象,简洁而又深刻,鲜明
地表达了主题思想。

另外,作者在技法上还讲求中西合璧,对现代文学人物画廊起到了非常大的丰富和补充的作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