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原则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哎呀,说到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真的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
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不管是工作还是玩耍,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潜在危险像小妖精一样在一旁偷偷捣乱。
如果你想把这些“小妖精”拦在门外,就得知道怎么去识别它们。
今天就来聊聊这件事,保证让你听得开心又轻松。
1. 什么是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什么是“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简单来说,就是找出那些可能让我们受伤或者生病的东西。
就像是你在厨房里,不小心把手伸到火炉子旁边,结果被烫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危险有害因素。
辨识这些东西,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己,避免受害,就像是在打怪升级一样,把那些潜在的“怪物”全都找出来,消灭它们,保护好自己。
1.1 识别危险的第一步:列清单好啦,首先你得列一个清单。
这就像是你整理房间的时候,先把要收拾的东西都列出来一样。
比如你在工地上工作,那就得列出所有可能导致伤害的东西:机器设备、工具、化学品等等。
记住,清单得细致,像是“扫地僧”那样,什么都别放过。
1.2 了解这些因素的特性有了清单之后,还得进一步了解这些危险的特性。
就像是你要打游戏,得先了解敌人的技能和弱点。
每一个危险因素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比如有些化学品可能会着火,有些可能会挥发出有毒气体。
了解这些特性,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避免“被打爆”。
2. 分析危险的潜在影响识别了危险因素之后,下一步就是分析这些危险可能会带来的影响。
这就像你在厨房里,不只是要知道火炉子是热的,还要知道如果不小心被烫到,会有什么后果。
比如,如果一个化学品泄漏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或者对环境造成破坏。
这一步就像是在进行风险评估,看看这些“怪物”会有多厉害,会对你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2.1 风险评估的步骤做风险评估的时候,有几个步骤你需要记住。
首先,评估每个危险因素的“威胁等级”,就像是给敌人打分,看看谁最可怕。
其次,评估这些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就像是预测敌人的攻击频率。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就是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
它是安全评价过程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步骤,是划分评价单元,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的依据和原则。
如何做好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安全评价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提出个人的建议。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已经非常明确、清楚。
危险因素在时间上比有害因素来的快、来的突然;造成的危害性比后者严重。
这里的因素应该理解为事故、作业过程、行为和环境,因为在不同的行业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差别较大。
火灾、瓦斯爆炸、中毒、触电等属于事故;设备的检修、爆破作业、运输等属于作业过程;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属于行为;高温、雷电、雨雪等属于自然环境。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安全评价》第三版中将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划分为两个方面。
(1)存在危险有害本身具有的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①人的不安全行为(13大类);②物的不安全状态(4大类);③管理缺陷(6类)。
任何物质都具有相应的能量,物质和能量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物质、能量在外力条件或自身变化且失去控制造成一定的危险或伤害时才可以称为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
导致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三个方面多数说法比较笼统,例如: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冒进信号;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来自相关方风险管理的缺陷等。
相对与物质和能量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外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既有可能是外部条件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其自身的变化引起的;管理的主角是我们人类自身,所以也应归结为外部条件。
外在条件很多,除了上面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恶劣的自然条件是最重要的外在条件之一,地震、台风、洪水、雷击、温度、湿度、雾、冰雹、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
化工安全管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单元的划分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3.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二、失控
(1) 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故障(含缺陷)是指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 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 能)的现象。 (2) 人员失误 人员失误泛指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即职工在 劳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 的做法)
02
PART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 识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l3861--2009),将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 1.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 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 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 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 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 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 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作业中危险化学因素盘点

作业中危险化学因素盘点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安全生产是一个重大难题。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危险因素石油化工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原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原则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科学、准确、清楚: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而并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
它是预测安全状况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危险有害辨识必须要有科学的安全理论做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安全状况、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和事故发生的途径等,对其变化的规律予以准确描述并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用严密的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清楚。
(2)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相关危险:不同行业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不同,同一行业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辨识企业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体现项目的特点,对于其它共性的危险有害因素可以简单分析。
(3)防止遗漏: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辩识时,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辨识开车、停车、检修,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
(4)避免惯性思维: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同一危险有害因素由于物理量不同,作用的时间和空间不同,导致的后果也不相同。
所以,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时应避免惯性思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石油化工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体系依据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装置的特点,石油化工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体系将从工艺装置、场所、物质和能量、设备、事故类型和职业危害类型、事故直接原因六个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工艺装置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是易燃、易爆、高温、高压。
随着工业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工艺技术的不断更新,新设备、新材料、新型催化剂及高效节能设备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石油化工生产装备中,使得装置的规模越来越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3-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某些固态化学物质一旦点燃将迅速燃烧,例如 镁,一旦燃烧将很难熄灭;某些固体对摩擦、撞击 特别敏感,如爆炸品、有机过氧化物,当受外来撞 击或摩擦时,很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故对该类物品 进行操作时,要轻拿轻放,切忌摔、碰、拖、拉、 抛、掷等;某些固态物质在常温或稍高温度下即能 发生自燃,如白磷若露置空气中可很快燃烧,因此 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要加强对该类物品的管理 ,这对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1.1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 GB/T13861-92),分为6大类,37个小类。6大类 为: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类;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类; •行为性危险、有害பைடு நூலகம்素—5类;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4类。
因此,闪点是液体可以引起火灾危险的最低温 度,液体的闪点越低,它的火灾危险性越大。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按照我国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体系,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 61C°的都归类为易(可)燃液体。 易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变化而变化。例如,乙醇水溶 液中乙醇含量为80%、40%、20%、5%时,其闪点分别为 19℃、26.75℃、36.75℃、62℃。当含量在3%时,没有闪燃 现象。 两种易燃液体的混合物的闪点,一般在这两种液体闪点之 间,并低于这两种物质闪点的平均值。 某些固体,如樟脑和萘,也能在室温下挥发或缓慢蒸发, 因此也有闪点。 闭杯法测定的是饱和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而开杯法蒸气 与空气自由接触,所以闭杯法闪点测定值一般要比开杯法 低几度。基于以上原因,开杯法测定值比闭杯法更接近实 际情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原则及方法.

一、填空题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应遵循的的原则是()、()、()和预测性。
2、对重大危险、有害因素,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输、操作时的危险、有害因素,更分析()遭到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的危险、有害因素。
3、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主要包括()和()两大类。
二、判断题
1、危险源辨识是为了明确所有可能产生或诱发事故的不安全因素,辨识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制造危险源。
(×)
2、危险源辨识就是风险评估。
(×)
答案:
一、
1、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
2、设备、装置
3、直观检验分析法;安全系统分析法
二、
1、×
2、×。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原则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原则在工作场所和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很多危险和有害的因素。
识别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有效地保障我们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原则,希望您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应用。
1. 动态识别原则危险、有害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因素可能在某个时间段内不存在,但在另一个时间段内会突然出现。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动态识别的原则,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对于一些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需要进行定期复查和更新,以确保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2. 主动识别原则除了动态识别原则,我们还需要采用主动识别原则,即在接触新环境时,应该主动了解其危险、有害因素,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减少或避免这些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主动识别原则包括对工作场所、家庭环境、食品、药品等方面进行识别,以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的生命和健康。
3. 综合识别原则综合识别原则是指在进行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应该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和交互作用。
例如,在某些场合,可能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如果只关注其中一种,将可能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而造成意外伤害。
因此,在进行识别时,应该综合考虑所有可能存在的因素,避免遗漏导致风险的存在。
4. 专业识别原则对于某些领域,例如医疗、化学等,存在相关的危险和有害因素,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够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处理。
在这些领域中,只有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才能够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因此,在这些领域中,需要加强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防范能力。
5. 多方环节识别原则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和预防不仅需要相关人员的参与,还需要在多个环节中进行识别和控制。
从供货商、生产商到使用者,每个环节都需要加强控制和监管,防止危险、有害因素的侵害。
因此,在进行识别和防范时,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环节,并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全面有效地保障健康和安全。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和可操作性:1.科学性原则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需要以科学为基础,采用现有的技术和理论知识,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估。
同时,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以适应新的情况和需求。
2.全面性原则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需要全面考虑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生产阶段、不同工艺流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保分析结果的全面性。
3.客观性原则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需要保持客观性,避免主观臆断或盲目相信。
在识别过程中,需要采用客观的标准和依据,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同时,还需要对评估结果进行公示和说明,确保结果的公正和透明。
4.规范性原则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需要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分析结果合法、合规和可靠。
在识别过程中,需要使用规范的术语、方法和标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还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分析结果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的总体要求。
5.可操作性原则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需要考虑实际操作可行性,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在识别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和企业特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同时,还需要考虑防范措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其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需要遵循以上原则,才能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能力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原则
1科学性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而并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
它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必须要有科学的安全理论作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安全状况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显示出来,用严密的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清楚。
2系统性
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地剖析、研究系统和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关和约束关系。
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
3全面性
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要从厂址、自然条件、总图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特种设备、
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系统,设施,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识别开车、停车、检修,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
4预测性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亦即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设想的事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