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ppt课件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ppt课件

06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经皮椎体成形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疼痛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腰部疼痛、肋间疼痛等症状, 通常可使用镇痛药物缓解症状。
感染
手术部位可能发生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疗,严 重者需进行手术清创、椎板切除等。
骨水泥渗漏
注入骨水泥时可能会发生渗漏,严重时可引起神 经损伤、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等,此时需要进行外 科手术清除血肿、减压神经等。
禁忌症
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对骨水泥或造影剂过敏、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 进行手术。
03
术前评估
患者身体状况评估
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对手术耐受性的影 响。
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及是否 得到有效控制。
患者的心肺功能是否能够承受手术和麻醉的影响 。
影像学评估
确定患者是否存在 骨质疏松,以及骨 质疏松的程度。
对患者的椎体结构 进行评估,确定手 术方案和手术部位 。
确定患者是否存在 骨折,以及骨折的 类型和程度。
患者心理状况评估
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恐惧 等心理问题。
评估患者的疼痛耐受程度和对 手术的期望值。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和 辅导,以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
和疼痛感。
04
手术方案与技巧
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方案与技巧
手术指征
主要用于治疗椎体良性和恶性 肿瘤,部分椎体骨折,以及椎 体血管瘤等。患者一般状况良
好,无严重内科疾病。
手术操作
采用经皮穿刺方式,通过椎弓根 或直接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 ,以增强病变椎体的强度和稳定 性。
手术效果
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 量。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方案与技巧
手术指征

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

术后随访2个月。

结果:术后腰背部疼痛消失35例,疼痛明显减轻3例,无骨水泥渗漏。

术后行影像学检查未见椎管内占位,后凸畸形明显改善。

术后伤椎前柱平均高度明显提高(P<0.05),Cobb角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安全、临床疗效好,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标签: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是老年人脊柱骨折的常见疾患。

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在美国大约每年有700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发生,而且2O%的患者在一年之内继发其他部位骨折。

其中2/3的OVCFs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仍有1/3的骨折会合并疼痛、后凸畸形、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主要症状为疼痛、活动功能受限及呼吸、消化、心血管等多系统的继发性功能障碍,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2]。

传统治疗方法为长期卧床加药物非手术治疗。

但长期卧床易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及并发症的出现;手术治疗因骨质疏松的复位固定效果差,同时易产生手术并发症[3]。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通过球囊的扩张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并通过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恢复其解剖形态和力学性能,达到了微创、迅速止痛、早期活动的治疗目的,为后续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前提和基础[4]。

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

过大(球囊扩张) ●提高穿刺技术,尽量避免穿破椎弓 根内壁
防渗漏技巧
1、一线影技术
2、锤击进针技术
3、骨水泥分次调制适时灌注技术。
先注射0.5-1.5毫升待其凝固封闭可 能致漏口,再次调制第2管。 4、不粘始注技术,选择在拔丝末期 注射。
术前
术后
X-ray
CT
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术前
术后
并发症(1-2%)
多数并发症与灌注剂向外渗漏 有关 ●灌注剂渗漏压迫脊髓和神经根, 常需手术减压 ●灌注剂沿静脉回流引起肺栓塞 ●穿刺不当引起气胸及肋骨骨折 ●术后一过性发热 ●感染

预防措施
●恰当选择适应症(椎体后壁完整) ●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影像检测设备 ●灌注剂粘度要适度,推注压力不宜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学习汇报
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给 了这次学习的机会!

1984年法国放射科医生首先应用于治疗 椎 体骨折。 1999年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惠林教授在 2002年率先将该技术引进到我国
椎体成形术目的
●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迅速
缓解腰背疼痛,防止进一步塌 陷 ●适度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 畸形,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 能。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有症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 骨折 2 椎体肿瘤 ●有症状的椎体血管瘤 ●骨髓瘤 ●溶骨性转移瘤 ●椎体原发恶性肿瘤
1
禁忌证
●严重心肺疾患不能耐受手术 ●有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
●椎体严重压缩无法放置导针,一
般认为压缩超过2/3宜做 ●椎体后壁不完整。术前行CT检 查以明确。 ●骨髓炎或全身感染存在者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8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选取的68例患者分为PKP组(n=34)和PVP组(n=34),分别采用PKP和PVP方法进行手术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和疼痛缓解情况,随访术后1个月椎体压缩率和Cobb”s角恢复情况。

结果PVP组患者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明显少于PKP组(P0.05)。

术后1月,两组患者椎体压缩率和Cobb”s角均较术前改善(P[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骨质疏松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2-0055-03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其最常见的原因为骨质疏松[1]。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此产生的腰背部疼痛、后凸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积极处理[2]。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主要治疗方法是保守治疗,但需长时间卧床休息,且并发症较多[3]。

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逐渐发展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常用的微创手术,均有良好的止痛、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的作用,但其适应证、临床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4,5]。

本研究探讨PK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8例。

纳入标准:术前检查为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且椎弓根及椎体后壁完整[6]。

排除标准:①伴有明显椎管狭窄或椎管内骨折片;②伴有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症状和体征;③其他恶性疾病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2024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不同手术时机临床效果分析》范文

《2024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不同手术时机临床效果分析》范文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不同手术时机临床效果分析》篇一一、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其主要特征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OVCF。

然而,关于不同手术时机对PKP临床效果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手术时机下PKP 治疗OVCF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近五年内我院收治的OVCF患者资料。

根据患者接受PKP手术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中期手术组和晚期手术组。

比较三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骨密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

三、结果1. 疼痛程度早期手术组患者在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且疼痛缓解速度较快。

中期手术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与早期组相似,但缓解速度略慢。

晚期手术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程度较前两组差,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2. 生活质量早期手术组患者在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尤其在活动能力、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等方面改善显著。

中期手术组患者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但改善程度较早期组略低。

晚期手术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不明显。

3. 骨密度三组患者在术后骨密度均有所提高,但早期手术组患者骨密度提高幅度较大,且恢复速度较快。

中期和晚期手术组患者骨密度提高幅度较小,恢复速度较慢。

4. 并发症发生率早期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为轻度感染和轻微疼痛。

中期和晚期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包括感染、疼痛、神经损伤等。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行PKP手术治疗OVCF能够更好地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及骨密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04
靶椎体骨髓炎
05
06
07
无骨质疏松症的急性创 伤性椎体骨折
患有凝血障碍性疾病者
对骨水泥或显影剂过敏 者
禁忌症
与椎体压缩无关的神 01 经压迫引起的根性痛
05 椎体后壁骨质破坏或 不完整者
脊柱骨折造成椎管容 02 积变小
相对禁忌症
06 椎体压缩程度大于 80%,确实无安全穿 刺入路者
肿瘤侵入硬膜外腔造 03
术前常规准备
手术当日进行皮肤清洁备血,排空大小便, 做好皮试。术前不需要禁食,但是要告诉患 者不宜进食过饱,以免术中俯卧位时引起胃 部不适
术后护理
PKP并发症与不良反应主要有骨水泥毒性刺激造 成的血压下降、过敏反应、发热及骨水泥渗漏引 起的肺栓塞、神经功能障碍等。护士应密切观察 患者情况,术后第一小时内每15分钟测1次生命 体征,第二小时内每30分钟测1次生命体征,如 发现患者突发胸痛、紫绀和呼吸急促,应警惕肺 栓塞,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并与医生联系,保证 静脉畅通,准备抢救物品。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是指经皮通过椎弓 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 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 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 外科技术。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
此法在椎体成形基 础上,先用特制的 气囊将压缩椎体复 位,然后在低压下 注入骨水泥,减少 渗漏
骨水泥外溢的观察
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为骨水泥外溢。术后6小时内要严密观察双下肢的感 觉、活动、肌力的情况,如有感觉、活动、肌力的异常,神经根的疼痛,
应及时报告医师,并给予对症处理。

骨科基础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

骨科基础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

骨科基础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是PVP的一种改良方式,首先使用球囊在骨折椎体内扩张,恢复部分椎体高度,同时在椎体内产生一个空腔,然后相对低压力下注入骨水泥。

PKP的优点在于能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使填充物注入更加安全,可较好地恢复椎体高度。

Gafin等首先提出了PKP的设计构想,1998年一种可膨胀性气囊获准应用于临床。

Markus等报道,PKP治疗OVCFs的疗效优于PVP,现PKP已在国内外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

适应证脊柱后凸成形术适用于骨质疏松、血管瘤、骨髓瘤、转移癌造成的新发性骨折,且对卧床、药物等保守治疗欠佳,仍述疼痛患者。

3个月内的新发骨折或在患者诉疼痛之前诊治的效果最好。

禁忌证禁忌证包括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1)凝血障碍的患者。

(2)手术局部有感染,椎体骨髓炎或椎间盘炎的患者。

(3)累及椎体后壁的不稳定性骨折或肿瘤,并伴有椎管占位。

(4)椎体完全塌陷(扁平椎)。

2、相对禁忌证(1)椎体高度下降不超过1/3。

(2)椎弓根或小关节遭到破坏。

(3)肿瘤侵入椎管,这可能造成骨水泥泄露,即使极少量也很危险。

术前准备术前常规准备同PVP,术前详细病史采集,包括运动功能受限情况,局部疼痛情况,有无躯体前方的放射痛,检查骨折时,应当注意局部深压痛及深部叩击痛。

脊柱正侧位X线片,CT检查,当有骨折时,可以判断椎体后壁的完整性,也可以行三维重建。

多发骨折时,骨扫描技术可以判断最新发生的骨折。

MRI可以检测到新鲜骨折后信号的改变,这是由骨水肿造成的。

麻醉:局部浸润麻醉。

检测:予以常规检测患者的血压、心律、呼吸、心电图。

手术要点、难点及对策患者取俯卧位,术前透视定位穿刺椎体及穿刺部位(图1),在正位片上,于压缩最严重的上、下终板间沿椎弓根画一连线。

然后转动C形臂观察椎弓根最宽、最圆部分。

这样皮肤进钉点就能位于椎弓根的中央。

常规消毒铺单。

于穿刺部位局部浸润麻醉,做一3mm的皮肤切口。

应用可视通道技术可以事先判断骨穿刺针能否通过椎弓根中央,而不用担心破坏椎板和椎弓根。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目的:介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加速康复临床路径的概念及重要性,阐述该临床路径在国内外 发展现状,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路径的概念及重要性
临床路径是一种多学科协作的、针对特定疾病或手术制定的 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模式和管理方法,旨在提高医疗 质量和效率,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
PVP/PKP加速康复临床路径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PVP/PKP加速康复临床路径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 ,包括手术技术的优化、新型生物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等。
患者为中心
将更加注重患者的需求和体验,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优化治疗流程和康复方案, 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加强多学科联合,推动PVP/PKP加速康复临床路径不断
重视患者个体差异
多学科协作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 体化治疗方案。
涉及骨科、疼痛科、康复科等多个学科,需 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
优化手术操作技巧
术后随访制度
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操作效率,减轻患 者痛苦。
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及时评估患者恢复情 况,调整治疗方案。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 在临床实践中的建议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早 期开始康复训练,包括 肌力训练、活动度训练 、平衡协调训练等,促 进患者早日康复。
家庭与社会支 持
重视家庭和社会支持对 患者的积极作用,对患 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和 指导,促进患者与社会 重新融入。
03
PVP/PKP加速康复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床路径内容
PVP/PKP加速康复患者评估
01
疼痛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应用。

方法在c臂x光机引导下,经皮沿两侧椎弓根入路置入球囊对压缩椎体进行膨胀扩张,使骨折复位后,取出球囊,注入骨水泥进行椎体成形。

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优势主要在于: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止痛效果确切,有效恢复重建椎体高度,减少后凸畸形,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人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损伤,传统的治疗疗效往往不理想。

椎体成形术用于治疗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已有10多年的历史,1994年美国的wong等[1]设计的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经过体外实验及临床观察,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2]。

旅顺口区人民医院自2009
年1月至2011年10月共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12例,共13个椎体,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将22个病例结果进行分析。

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应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本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2例(25椎)。

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64-84岁,平均72岁。

全部病例有低能量脊椎
外伤史伴有严重的胸腰部疼痛,病人入院后经过体格检查及常规腰椎正侧位x线照片、ct及mr检查明确为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

1.2 病变部位胸11椎体2例,胸12椎体5例,腰1椎体9例,腰2椎体2例,腰3椎体1例,胸12合并腰1椎体3例。

1.3 严重程度按genant分类,i度骨折5例,ii度骨折15例,iii度2例。

2 方法
麻醉生效后,患者俯卧位,选择两侧椎弓根入路。

通过c臂x光机定位,确定穿刺针位于椎弓根外上缘,穿刺针可偏向椎弓根外侧,形成向内角度10°-15°,缓慢进针,在侧位x光透视监视下,将导针逐渐插入到椎体前中部距椎体前缘5mm处。

然后留导针,取出穿刺针,放入工作套管,钻入专用钻头,扩大路径,取出钻头,沿工作套管置入球囊对椎体进行膨胀扩张,球囊扩张有利于椎体的复位,降低骨水泥渗漏[3]。

此过程在侧位c臂x光透视监视下进行,平均充气压力为130psi,压力最大不能超过220psi。

膨胀扩张后取出球囊,调好骨水泥,通过工作套管把骨水泥注入器放置到椎体内,待骨水泥呈牙膏状时,在全程x光透视监视下,缓慢地将骨水泥推入椎体内,每个椎体的骨水泥注入量为3-6ml,充填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渗漏情况,如有心率血压下降应立即停止注射。

kaufmann等[4]认为疼痛缓解与骨水泥量无明显相关。

c
臂x光透视骨水泥注入无外漏,待观察体外余下之骨水泥已初步固化时,取出注入管及工作套管,缝合皮肤。

3 结果
22例术前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分别是51.3%、82.6%、24.8°,手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后缘高度、cobb角分别是90.4%、94.7%、3.8°,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变。

病变椎体的骨水泥没有外漏,能均匀分布在椎体中部者16椎,分布在椎体中央偏侧部8椎,骨水泥部分向椎体前方渗漏1椎;没有一例发生骨水泥向后方渗漏。

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无脊髓神经压迫症状出现;随访时8-18个月,无疼痛加重和复发。

4 结论
4.1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损伤,以往采用传统的的治疗方法是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创伤大、花费多。

另外,骨折多是因老年性骨质疏松所引起的,传统上多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卧床时间长,会导致病情会加重,出现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骨折片压迫椎管而造成脊髓、神经的损害,手术行内固定治疗,又因骨质疏松极易导致内固定松动及脱落固定失败,为手术禁忌。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采用微创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效果确实、并发症少的优点[5]。

4.2 我们认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优势主要在于:①止痛效果好,术后即刻疼痛缓解率为92%(23/25),术后1周疼痛缓解率达到100%(25/25)。

②能够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减少后凸畸形。

③骨水泥注入安全,骨水泥泄漏率相对于单纯椎体成形术小,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可对压缩椎体进行一定程度复位,可以避免骨水泥进入血管形成栓塞[6]。

④可以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减
少并发症发生。

4.3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不足之处,适应症较窄,费用比较昂贵,治疗过程中对医务人员的放射损伤较大,难以完整恢复椎体高度等。

近年又出现一种新的vessel-x网状骨扩张器能较有效控制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

能进一步减少骨水泥渗漏.有望成为传统pkp 的替代选择[7]。

参考文献
[1] wongw,reileyma,garfin
s.verterbroplast/kyphoplast.journal of women,s imagin,2000,2:117-124.
[2] yoon st,qureshi aa,heller jg,et al.kyphoplasty for salvage of a failed vertbroplasty in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casen report and surgical technique.j spinal disord tech,2005,18suppl:129-134.
[3] raj d,rao rd,singrakhia md,et a1.painful osteoporotic vertebral.fracture.pathogenesis,evaluation,and roles of vertebroplasty.and kyphoplasy.in its management[j].bone and joint surgery,2003,85:20lo-2022.
[4] kaufmunntj,trout at,kallmes df.the effects of cement volume on clinical outcomes of percutaneous vertebmplasty [j].am j neumradiol,2006,27:1933-1937.
[5] lemke dm,hacein bl.metastatic comp ression fractures verte2brop lasty for pain control[j].j neuroscinurs,2003,35(1):50-55.
[6] pehwc,gelbartms,gilula la,et al.percutaneous verte2brop lasty:treatment of painful vertebral comp ression frac2tures with intraosseous vacuum phenomena[j].ajr am j roentgenol,2003,180(5):1411-1417.
[7]郑召民,邝冠明,董智勇.新型vessel-x骨材料填充器经皮椎体成形术(vesselplasty)——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替代
选择[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143-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