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13+ang+eng+ing+ong(教材解读)2023秋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教材重点
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发音方法和发音规则。 后鼻韵母ang、eng、ing、ong与声母的拼读方法和拼读规则。
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材难点
正确区分和掌握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发音特点和方法。
正确拼读后鼻韵母ang、eng、ing、ong与其他声母的组合,掌握拼读 规律。
通过实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拼音能力和语感,提高拼音教学的效果和 质量。
04
教学过程与方法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教学环节设计
导入环节
讲授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包含ang、eng、ing、ong 拼音的图片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 主题。
首先讲解ang、eng、ing、ong的发音方 法和发音规则,然后通过多次示范和演示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
BIG DATA W
ERA
教材简介
01
本教材包括13个拼音字母,分别 是ang、eng、ing、ong,以及 相关的音节和词语。
02
本教材是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 程标准》编写的,旨在帮助学生 掌握正确的拼音拼写和发音,提 高语文素养。
教材结构
• 本教材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ang、eng、ing、ong的发音和书写;第二部分是ang、eng、ing、ong与其他字母组合 的发音和书写;第三部分是含有ang、eng、ing、ong的词语和句子;第四部分是复习和练习。
通过拼写练习,让学生熟悉每个拼音的拼写规则和字母组合, 提高他们的拼写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拼音在 实际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拼音教材文本解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拼音教材文本解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拼音教材》是一套专门为低年级学生编写的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汉字的发音和拼写。
下面是对其中的教材文本进行的解读:
第一单元《四声分类》:
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四声,并通过拼音符号来标记每个字的声调。
比如“记得”这两个字,标记为“jì děi”,其中“记”的声调是第三声,“得”的声调是第四声。
第二单元《拼音声母》:
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拼音的声母。
声母是拼音的第一个音节,表示发音的部位和方式。
“b”在拼音中表示双唇音,“g”表示阻塞音。
通过掌握声母的发音规则,学生可以准确地拼读每个字。
第四单元《拼音整体认读》:
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整体认读法来识别汉字。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常见字的整体识别方法,例如日、月、红等。
通过掌握这些字的整体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地辨认和书写这些字。
第五单元《拼音和字的关系》:
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拼音和字的对应关系。
通过学习拼音的发音规则和字形结构,学生可以准确地识别和拼写每个字。
学生还将学习一些词语的读音和拼写,通过练习能够提高自己的拼音水平。
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拼音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和练习,帮助学生学会拼读汉字,提高拼音水平。
通过拼音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为学生的汉字学习打下基础。
汉语拼音教材解读

汉语拼音教材解读一、教学内容简析:本册汉语拼音部分共有13课,分4个单元。
第一单元(1—4课),教学6个单韵母、10个声母及两个整体认读音节。
第二单元(5—8课)教学13个声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单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
第三单元(9—11课)教学8个复韵母,1个特殊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复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
第四单元(12—13课),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鼻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
每课一般包括5个部分:①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②汉语拼音书写教材;③要求学生练习、拼读的常用音节;④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⑤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
这样的编排循序渐进,适合迁移,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每单元除了学习声、韵母、音节外,还要认识70个生字。
四个单元各安排了一个练习,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一个整体的回顾和梳理。
二、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三、单元重点难点: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将汉语拼音学习与识字,学词、阅读、说话、积累语言紧密结合起来。
四、教法设计:1、注意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材资源整合的优势。
在拼音教学中有明确的教学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在学生初学拼音时不应当去要求听写默写音节。
只要求读准,会拼读和书写,对直呼音节据学生的拼读能力而定。
教材给我们教学创造了发挥的空间,也给了学生宽松的学习空间。
教师必须既要继承过去教学方法的精华,以人为本,立足发展,又要努力在教学上打破以往强调字母音、形的教学,改变教学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组织和调控能力,千方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的智慧,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不断增强创新意识。
汉语拼音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4)几种激发兴趣的途径
01
02 “ 抽 奖 ” 游 戏 。 把 写 有 各
种字母或音节的卡片放在 一起,让学生任意抽取一 张读,读对的掌声奖励, 读错的请别的小朋友帮忙。
03 “ 摘 苹 果 ” 游 戏 。 教 师 将
音节写在苹果的后面,挂 在大树上。学生上前摘下 一个苹果,然后把苹果后 面的音节大声的读出来, 如果读得对,其他同学就 跟着他把音节读两遍;反 之则大声说:“请重来。”
1 抓住一个“活”教具
2 玩一个“活”游戏
(3)音节教学重实践
• “急读合一法”。 • 首先发声母音(轻短),再读韵母(快速)。 • 具体步骤是:
⑴分音,构成音节的声母和韵母 ⑵声韵连续 ⑶急读合一,加快速度,一口呼出。 • 口诀: • 两拼音,声母韵母连着读,加快速度一口呼出 • 如:b—ɑ→bɑ • 三拼音: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很顺当 • 如:j—i—ɑ→jiɑ
(4)几种激发兴趣的途径
找朋友”游戏。如学了“ɑi ei ui ”后,把4张卡 片发给学生,老师和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找朋 友,找朋友。”老师说:“我想找个朋友ui,老师 的朋友在哪里?快快快,请上来。”“打扑克”游 戏。在学了声母、韵母后,可以指导学生制作含有 声母、韵母的扑克牌,一学生拿写有声母的扑克牌, 另一学生拿写有韵母的扑克牌,两个学生同时出牌, 看谁先拼出由这两张扑克牌组成的音节。
二是音节定调法。用声母和基本声调的韵母相拼,眼里看着声调符号,读出的是带调的 音节。如bǎo(保),拼音时念b—ɑo→bǎo
三是韵母定调法。用声母和带调的韵母相拼,直接拼出带调的音节。如hǔ(虎),拼音时念h—ǔ—hǔ。 这个方法直截了当,儿童拼读比较熟练了便可采用。
(三)学习拼音技巧推荐
汉语拼音2+i+u+ü+y+w(教材解读)2023秋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能够准确拼读音节,尤其是三拼 音节的拼读。
03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方法选择
01
02
0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4
直观法
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辅 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
概念和感知。
示范法
教师进行拼音书写、发音等示 范,让学生模仿练习,掌握正
确的拼音书写和发音。
情景法
创设拼音学习的情境,如游戏 、歌曲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
汉语拼音2 i u ü y w(教材 解读)2023秋一年级上册语
文(部编版)
目录
• 教材分析 • 教学内容与安排 • 教学方法与策略 • 教学评估与反馈 • 教学资源与推荐
01
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
本教材包括2个部分:课文和拼音练习。课文部分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和 儿歌,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掌握拼音的发音、拼写和用法。拼音练习部 分则通过丰富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拼音知识,提高拼音运用能力。
初步掌握声母和单韵 母的拼读方法。
教材目标
认识5个前鼻韵母,包括an、en 、in、un、ün。
认识5个后鼻韵母,包括ang、 eng、ing、ong。
能够正确书写23个声母和4个单 韵母。
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23个声母和4个单韵母的发音方法、拼读规则以及书写格式。
难点
正确区分易混淆的声母和韵母,如b-d、p-q等;掌握拼写规则,如声母轻而韵 母重,先有声母后有韵母等;初步掌握拼音的运用,能够读出简单的拼音句子 。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肯定学生的进步和亮点 ,同时指出不足和需要改 进的地方。
04
教学评估与反馈
课堂互动评估
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拼音教材文本解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拼音教材文本解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拼音教材是一套辅助学生学习中文拼音的教材。
该教材结合了汉字拼音和汉字意义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发音和意义,提高学生的中文水平。
教材的文本主要包括一些基础的词语、句子和短文,通过这些文本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熟悉和掌握拼音的发音规则,加强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对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拼音教材文本的一些解读:
1. 词语解读:教材中的词语主要是一些常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通过学习这些词语,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对汉字的认识。
教材中的词语会根据发音特点进行分类,有利于学生记忆。
2. 句子解读:教材中的句子主要是一些简单的表达方式,通过这些句子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汉字的用法和基本语法规则,提高对中文语言的理解能力。
教材中的句子通常具有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拼音应用到实际的语境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3. 短文解读:教材中的短文通常是由一些简单的句子组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有一定的连贯性。
通过学习这些短文,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拼音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中文语言的习惯和兴趣。
汉语拼音11+ie+üe+er(教材解读)2023秋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针对学生在拼音学习上的难点进行个性化辅导, 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建议。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 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06
CATALOGUE
教学资源与辅助手段
教材及配套资源
教材
2023秋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材
配套资源
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音频、图片等
味性和实用性。
任务驱动
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 的过程中学习拼音,增强学习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
个性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 个性化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 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05
CATALOGUE
教学评价与反馈
形成性评价
课堂参与度
评价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包括小 组讨论、个人展示等环节的参与
学习策略指导
制定学习计划
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明确每天的学习目标和时 间安排。
记忆策略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记忆, 如口诀记忆、联想记忆等 ,帮助学生记忆拼音的形 状和发音。
练习策略
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 更好地掌握拼音的发音和 书写,提高拼音的运用能 力。
教学策略实施
情境教学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 语境中学习拼音,增强学习的趣
通过儿歌、故事等情境,加强学生对 ie、ue和er的认识和拼读能力。
04
CATALOGUE
教学策略与方法
教学方法选择
01
02
03
直观法
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 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 成正确的认知。
演示法
教师进行拼音书写、发音 等演示,让学生更好地掌 握拼音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格式。
汉语拼音第三单元教材解读

汉语拼音第三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图文结合学拼音、识字。
2、单元目标:(1)学会9个复韵母,2个整体认读音节。
做到能读准四声,认清形并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并掌握标调的方法。
(3)会正确认读23个生字,会读儿歌。
(4)培养学生乐于观察,乐于思考,乐于表达的兴趣3.单元主要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正确认读9个复韵母,2个整体认读音节,读准它们的四个声调,并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声母能与单韵母进行正确的拼读,掌握标调的方法;正确认读23个生字,会读儿歌。
这单元还安排了复习三,它们以比一比、连一连、认一认、拼一拼、读一读等形式复习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这单元的内容编排有如下特点:(1)这单元的教材内容安排很有层次性,注重知识点间的相互渗透。
教材内容重点突出,图文并貌,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
每一篇课文都是先拼音,再拼读声母与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然后学习短句,最后到学儿歌认读生字。
可谓是层层递进的过程。
(2)把韵母ie üe 与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从对比中识记,简化了头绪,节省了时间。
(3)在拼音教材中安排短句、儿歌,不但可以复现音节,巩固拼音,而且可以增加趣味性,加强对学生语言的训练。
如:汉语拼音第8课中的短句:“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
”和儿歌《小白兔》中都出现了本课新学的“zāi péi shu ǐbǎi wěi zuǐzài”等音节。
学生学了短句和儿歌后,巩固了汉语拼音,认识了汉字,还发展了语言,而且这些短句图文并貌,儿歌充满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复习内容的安排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在游戏中学的设计思想,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
有助于学好汉语拼音,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读准9个复韵母,2个整体认读音节的音,读准它们的四个声调,并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解读(一)汉语拼音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赋予了汉语拼音教学全新的理念。
汉语拼音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各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汉语拼音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所以集中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现就其中的“汉语拼音”部分作些简要分析,并提出教法建议,供老师们在备课时参考。
一“汉语拼音”教材的编排和特点
1、编排
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教材共15课,分5个单元。
第1单元(1—2课),教学6个单韵母。
第2、3单元(3—9课),教学23个声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单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
第4单元(10—12课),教学8个复韵母,1个特殊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复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
第5单元(13—15课),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鼻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
最后安排了1个“复习”,包括“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和6首“汉语拼音儿歌”。
“汉语拼音”每课一般包括5个部分:(1)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表音表形图;(2)汉语拼音书写教材;(3)音节拼读练习;(4)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5)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
教材采取了拼音、识字“双线并进”的编排方法。
汉语拼音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了1组“认一认”(共16个只认不写的字)。
拼音与识字交叉安排,以拼音助识字,通过拼读生字的注音又巩固了拼音,可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之效。
5个单元安排了80个字(主要是部首宇),最后又整合成“认一认字表”——“人口手足/舌牙耳目/金木水火/山石田土/虫贝鱼鸟/羊犬龟鹿/丝麻毛皮/竹禾米谷……”,实际上是一篇四言韵语,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复习记诵。
小学生进入小学,对识字很感兴趣。
如此安排,就满足了小学生(包括家长)渴望学习汉字的心理。
2、“标准本”的“汉语拼音”有三个特点。
一是给了汉语拼音教学一个准确的定位
这些年来,有关汉语拼音教学的反映一直比较强烈,主要是汉语拼音难教,教学时间长,学生负担重,学起来枯燥乏味等。
原因何在呢?主要是汉语拼音教学功能的定位不当。
《全日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从实际出发,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调整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将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上,不再提帮助阅读,也不再提直呼音节。
其阶段目标为:“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
要落实“标准”的阶段目标,汉语拼音教学就得以训练拼读能力为重点,确保课堂上拼读练习的时间。
二是借助情境、语境学习声母、韵母
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
对于刚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虽然a、o、e、b、p、m、f等字母,他们从未见过,但是用这些字母标识的语音却是在儿童口语中经常出现的。
只要我们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字母接通、匹配,就能够化难为易,大大提高汉语拼音学习的效率。
基于这样的考虑,“标准本”汉语拼音部分创设了情境图和语境歌,即将同一组字母纳入一幅“情境图”中,并配上相应的“语境歌”。
如b、p、m、f一课的情境图便是:大家爬上山坡(po)去看大佛(fo)。
这时一个小朋友想要上前摸(mo)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里正广播(bo):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与之相配的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
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
这样将字母寓于一个小故事当中进行教学,并辅以琅琅上口的语境歌,就能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
三是注意到儿童的心理特征,呈现方式富有童趣
如i、q、x跟u相拼省略u上两点这一拼写规则,教材就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来呈现的:小熊“愚愚”跟j、q、x是好朋友,“愚愚”在路上遇到了j、q、x,就很有礼貌地先摘掉太阳镜(即去掉u上的两点),再跟好朋友握手。
这样化抽象为形象,儿童学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
二、“汉语拼音”的教学建议
1.正确地使用“情境图”、“语境歌”
使用“情境图”、“语境歌”要防止两个偏向:一是只强调“情境图”、“语境歌”的一般功能(如观察、思维、表达等),却忽略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根本目标。
不少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占用的时间太多,上成了“看图说话”课,造成本末倒置。
二是只看到“情境图”、“语境歌”与声母、韵母的表层联系,而忽略了它们的深层意义和根本价值。
应如何借助“情境图”、“语境歌”教学声母、韵母呢?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
(1)指导儿童看“情境图”,通过谈话引出有关的声(韵)母。
如教学b、p、m、f,便可以这样指导:
师:(指情境图)爸爸带着一个小朋友去看什么呀?
生:看大佛。
师:对,这就是“大佛”的f。
(相机挂出卡片f,指着图上的山坡部位)他们看大佛,要先爬一段什么呢?
生:山坡。
师:对,这就是“山坡”的po(相机挂出卡片p)这个小朋友看到大佛很好奇,就想——
生:用手去摸。
师:对,这就是“用手去摸”的m。
(相机挂出卡片m)这个时候旁边的大喇叭正在广播:“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这就是“广播”的bo(相机挂出卡片b)
(2)教师示范发音,让学生认真地听老师的发音,仔细地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形变化以及表示口形变化的手势。
然后,带领学生练习发音。
要指导学生联系口语的语音体会发音方法。
如教学声母b,可先让学生发准“广播”的“播”后要求他们尽量缩短“播”后面的拖音,读得既轻又短,如此发出的音就是b的读音。
(3)指导儿童练读“语境歌”,从而使所学的声(韵)母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
2.教儿童准确拼读音节
教儿童拼读音节也要借助他们的口语经验,从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
如练习拼读sh-u→shù,便可以这样进行:师春天,老师带领我们去植树。
(指着音节shù)这就是“植树”的“树”。
shù是由声母sh和韵母u拼成的。
(领拼):sh—u→shù!
生:sh—ù→shù!
师:植树、松树的“树”都读.shu。
让儿童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拼读诀窍就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如b—a→bad—a→da……这样拼读十几个之后,自然成为熟练的顺口溜,成为歌诀式的拼读。
开头几个教师可以领读,后面的几个就可以让儿童按顺口溜的规律“溜”下去。
这样的拼读方式就像背诵歌诀似的,看起来好像很笨,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比如练习b、p、m、f与。
相拼,先反复练习声母与Q相拼,待练熟了,就可以改为与o、u相拼,也是由教师领读,到中间任儿童自读。
如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儿童很快就能掌握这种拼读的技能。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方法只能在开始练习拼读时使用,待儿童拼得熟练了就要及时打乱顺序拼读,以免形成不看声母、韵母,只是唱“仰天书歌”的毛病。
如果遇到声母、韵母中间有介音的情况,则要用“三拼法”,“三拼法”的要领是“声轻、介快、韵母重,三音相连猛一碰”。
如g-u—a→gua。
教儿童拼读,要防止养成“呼必有三”的定势。
儿童拼得很熟练了,就要训练他们看到音节不要再给声母、韵母“点名”,而是直接读出音节。
事实上,用拼读法也能达到直呼,只要儿童拼得熟了,一口呼出当是水到渠成的事。
如果我们拼读的音节是有调号的,则在拼读时就要带上调号。
一般有三种教法:
一是音节数调法。
先用声母和基本声调(第一声)的韵母相拼,拼成音节,再看上面是哪个声调,就用这个音节按照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的顺序数下去,数到这个音节的声调为止。
刚开始学拼音,可以用这个方法。
二是音节定调法。
用声母和基本声调的韵母相拼,眼里看着声调符号,读出的是带调的音节。
如bǎo(保),拼音时念b—ǎo→bǎo。
三是韵母定调法。
用声母和带调的韵母相拼,直接拼出带调的音节。
如hǔ(虎),拼音时念h -ǔ→hǔ。
这个方法直截了当,儿童拼读比较熟练了便可采用。
3.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学龄初期的儿童长于形象思维,又比较好动,教师应顺应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来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教学方式要生动活泼,可采用图片、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手段,宜于以歌谣、游戏、活动等为主。
如教学声母,便可教学生念声母歌诀:水上冲浪bbb,小猴推车ppp,兔采蘑菇mmm,一根拐棍fff……练习拼读音节,则可采用摘苹果、争戴光荣花等方式,这样寓练习于游戏、竞赛之中,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汉语拼音。
总之,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以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互动活动,寓教于乐,注重整合,才能帮助学生走出拼音枯燥难学的阴影,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学习方式里学习语文,拥抱知识,体味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