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第十四讲之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语文第十四讲之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 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 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 说法。例:
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
“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 “逆”换成“迎战”。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
一、文言文翻译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
所谓直译,就是直接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 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 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 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以意译为辅助手段。
因此,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 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 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 对号入座。
断句: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 如鲁(顶真)
[点拨1] 准确翻译文言文的答题过程是怎样的?
(1)审
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的关键词语 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的 采分点,必须仔细斟酌,确保准确到位。对此, 考生可以先在原句上用笔将这些采分点一一圈注 出来,以便引起注意。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
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难、易”换成双 音节词)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译文:咬断了它的喉咙,吃尽了它的肉,才离去。(“断、喉、 尽、去”均为一个字换为两个字)
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将古词换成现代词这种方法是极为常用的。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句中共有三个名词:湖阳公主、帝、朝臣。意思是湖阳公主 刚死了丈夫,帝要为她物色一个丈夫,想要了解她本人的意 思。 断句: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第二部分 考点16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第二部分 考点16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数词后面增加有关量词、表分数的词语。
古汉语中,多数情况下,数量、分数等表示的方法和 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不用量词和表分数的词语,在翻
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补出。如表物量,可补
“个”“只”“把”等;如表动量,则补“次”“回”等。
突破333
第二部分 考点16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点16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基础知识
一、翻译 翻译句子,就是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 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翻译的重点是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词语、用 法、句式等。 特别要注意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 (含古今字、异体字)。也要注意偏义复词、同义复词、联绵词、数量词的 特殊表示。重点掌握《考试大纲》所要求的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句式方面,除了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这四种常见文言特殊 句式,特别要注意的是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省略宾语、 省略介词的宾语,以及省略介词)和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 置、数词后置、状语和补语的特殊语序)。
对古代的专用语(时间、年龄)、制度(官制如用 事、乞骸骨、下车)、习俗等文化常识也应有一些基本 的了解。 翻译要求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应遵循信、 达、雅的原则。 信: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 不增译。 达: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 无语病。 雅: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断句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句”指句 末的停顿,“读”指句中的停顿。考纲要求给文言文部 分语句断句,不是加标点,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知道何处 应该停顿。
命题规律
一、考情回顾 2007 - 2013 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翻译、断句的考查方式 及内容等列表如下:

第四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第四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第四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文言句式〕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①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注】①御,迎接。

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

(1)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2)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答案:(1)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2)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可主观臆断,千篇一律。

【参考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1.近年来高考对文言文翻译考查有什么特点?(1)从考查形式上看,绝大部分地区高考卷采用的是主观题的形式,包含2~3个小题;仅有个别地区高考卷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给出四个句子及各句的翻译,要求考生选择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2)从考查内容上看,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具体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以及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2.考生在文言文翻译题上的失分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低分的原因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采分点意识,即翻译语句的时候忽略了对一些关键词语的翻译,从而丧失了本该得到的分数;二是忽略对相关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没有对翻译后的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序进行调整等。

3.针对失分情况,应该如何复习文言文翻译?(1)文言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认真推敲语句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意,坚持直译为主但绝不忽略意译的原则。

(教师版)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师版)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阅读(六)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预习案】1、了解江苏省《考试说明》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说明: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2、正确理解句子包括三个层次:①能读懂句子字面意思,②能理清句间逻辑关系,③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的作用。

3、翻译句子涉及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知识,有时须着眼全篇借以综合考察。

4、阅读《核按钮》第63页“考点透视”,5、研习《核按钮》P64“典型题例”:【探究案】完成《核按钮》第66页18、19、20题,第68页37题,第70页52 、54题。

方法指导:1.翻译句子要做到“信”(忠于原文)、“达”(准确表达原意)、“雅”(简明通顺,有文采),其中“信”“达”是主要要求。

2.遵守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特别要根据语境。

翻译时,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常用方法:留:①保留国号、年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等。

②保留原句的结构形式。

增:省略句要添加省略内容。

删:不必译出的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词,停顿词。

调:用于特殊句式的翻译。

换: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换成现代汉语的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

【训练案】2013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翻译标准—“信、达、雅”
1.信:要求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 也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没有语病,符 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3.雅:要求译文遣词造句讲究文笔优美、 生动形象乃至传神。
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直译:即“字字落实”,要求原文字字在 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要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 表达方式上也要能同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方法(2)
2
翻 译 方 法
( )
适用范围
示例
有时连用两个单
音词,在现代文 (1)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中 对 个恰此 单好,音是需词拆来双成进音两行词。((23))如吾此社则之荆行吴为之士势先强者,(《鼎五足人之墓形碑成记矣》。)

翻译。
在原单音词前面 (1)鼠度其无他技。(98年上海考题)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翻 译 方 法 ( 1 )
翻 译 方 法
( )
适用范围
示例
人名、地名、国 名、年号等专有 名词
留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3)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补出省略的语句 或成分。
(1)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2)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2.意译:只求表述原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译出原文大意,并不拘泥于字字落实,甚 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意译”是一种辅助手段,只在难以直 译或直译时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 酌情采用。
例文解说
白居易 年 十五六 时, 袖 文一编 , 投 著作郎吴人 顾况。 况能 白居易年纪十五六岁的时候,用衣袖藏着一卷文稿,投奔著作郎吴地人顾 况。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 考 1.《考试说明》 复 “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习 讲 2.考点破解 座
“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将文言句子转换成 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翻译文 中句子”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理解”,即正
确理解句中所涉及的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句
④句中“语文”是两个单音节词。 “语”为动词“谈”之意。 其句子结构是“奚/足以/语/文事”,翻译出来应该是:哪里能够谈论 文章的事?此句应译为: (我的朋友湘潭罗研生,把他所编的《湖南文征》一 百九十卷拿给我看,并嘱咐我替他在书前作序。我知识浅陋得很,年龄又 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 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 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 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李将军之谓也! ②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③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④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①句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译为“说的是……”。如不清楚此 格式很容易误译成: 大概是李将军说的吧!此句应译为: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②句中的“无以……”是固定格式,译为“没有用来……的”。此句应译 ! 为: 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能够取代薛季昶的。 ③句中的“……孰与……”是固定格式,译为“与……相比……谁……”。 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 此句应译为: ④句中“无所”就是个固定结构,含有”没有什么”的意思,可译作“没有 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 ……话”。此句应译为: 道路遥远不能到罢了。”
(五)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翻译文言文时不可草率地 以今律古,应该审视这个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在比较中正确翻 译。 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②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 ③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④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①句中的“穷”不能译成今义“贫穷”“穷困”,而应该译成古 义“偏僻”。此句应译为: (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 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有百余户到他那里定居。 ②句中的“再”是古今异义的词语,应译为“两次”。此句应译 为: (任期)长的三年一轮换,(任期)短的一二年就轮换两次。 ③句中的“妻子”是古今异义的词语,应译为“子和儿女”。此 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靠打 句应译为: 柴为生,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 一把竹椅,用它来 ④句中的“床”“榻”均为古今异义。此句译为: 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古代诗文阅读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
简要解读
“理解”指对文中句子意义的了解、领会 和把握,“翻译”是指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 表述;“文中”是强调对上下文的依托。“正 确理解句子”,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懂句 子的字面意思,把握其主要内容;二是能理清 句间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语句的深层含意或 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就考试而言,理解是基础, 翻译是重点。
(1)谈论起武氏专权的情况,杨元琰发表意见慷慨激昂, 有匡复唐室之意。(4分,擅、慷慨、匡复、大意各1分) (2)还记得当年在长江上说的话吗?今日授官,意义不小 。 (4分,句式、授、细、大意各1分)
将下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 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 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 是也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 践恃大朋之龟与吴战而不胜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 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 恃诸侯者危其国 ——(《韩非子·饰邪》)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 听。
⑴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⑵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3、(2015年:张耒《欧阳伯和墓志铭》)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
1977年考翻译题: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的一段“夫夷 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少……” 当年有位考生是这样翻译的:“姐夫和 小姨子手拉手逛公园,他们走得越近就 越危险,人多的地方危险就小,人少的 地方危险就大……”

专题十二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

专题十二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

【例2】
现代汉语。
(2012· 广东卷)(原文见专题九)将下列句子翻译为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方言文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①“苟 ”
是一词多义,这里是表假设,“ 如果 ” 的意思; “ 自活 ” 是 宾语前臵,正常语序为 “ 活自” ,养活自己; “ 蜂 ” 是名词
作状语,像蜜蜂一样; “患 ”是一词多义,这里是 “祸患 ”
的意思。② “傅先生天下贤士 ”是判断句式; “ 尚 ” 是连词, 尚且;“名”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称呼名字。
译文:韩文公的文章,使八个朝代的衰颓(文风)得到振兴。
【例10】 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解析:此句中的“骇”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 惊奇”。 译文: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
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
3.一词多义 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 重点。
点,要认识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词义有继承有发展。有些
古代词义一直保留到今天,而有些词的古代意义则先后发生了 或大或小的变化。
【例 1】
自以为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
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误译】自认为不能广泛地施舍,致使这人流离失所,于 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春 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 的春天 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
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驻守在会稽山上
文言翻译 的种类
文言文的翻译有 直译和意译两种 两种。 直译和意译两种。
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例: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 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亚父者,范 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 亚父面向南坐着 面向东坐着; 面向南坐着, 直译: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 ——亚父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 亚父是范增; 面向北坐着; 面向西侍坐。 亚父是范增 沛公面向北坐着 张良面向西侍坐 意译:项王、项伯坐在西面 亚父坐在北面 坐在西面; 坐在北面, 意译: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 坐在南面; 陪同坐在东面。 亚父就是范增;沛公坐在南面 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亚父就是范增;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文言文 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 ,意译只能是一 种辅助的手段。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再采用意译。 种辅助的手段。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再采用意译。
增补法——补充省略 补充省略
句中一些省略的成分,代词指代的内容等, 句中一些省略的成分,代词指代的内容等,有 时需要补出。 时需要补出。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之 之 ) 如果放弃围攻郑国( 如果放弃围攻郑国(而)把 路上的主人。 路上的主人。 1 、若 舍郑 以 为 东 道 主。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欺
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欺骗我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爪牙之利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硬的筋骨。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硬的筋骨。 锋利的爪牙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却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达到( 没达到), ),在别人看来是可笑 没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 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 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
调整法——调整语序 调整语序
一些文言句式的词序,有时必须改变。 一些文言句式的词序,有时必须改变。主谓倒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译时需颠倒过来。 译时需颠倒过来。
总 结
文言语句重直译, 文言语句重直译, 把握大意斟词句, 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 人名地名不必译, 古义现代词语替。 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 倒装成分位置移, 被动省略译规律, 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 碰见虚词因句译, 领会语气重流利。 领会语气重流利。
①或遗之书,安不发,悉壁藏之。 或遗之书 安不发,悉壁藏之。
对译法 意译
的人的推崇。 的人的推崇。 的推崇
高考文言踩分点 注意古今词义、 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曲, 卑鄙, ① 先帝不以臣 卑鄙 , 猥自枉曲 , 三顾臣于草庐之 色彩变化) 中。(色彩变化) 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译: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身 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璧有瑕, 指示王 双音节词的变化)
选译法——选用翻译 选用翻译
多义词要根据文意选用恰当的义项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请略陈固陋。 略陈固陋。 请让我大略地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请让我大略地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大略地陈述
“请”字后面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的意义: 字后面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的意义: (1)请你做某事 请你做某事 (2)请你允许我做某事 请你允许我做某事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1 、保留法 2、选译法 3 、替换法 4 、增补法 5、调整法 6、删减法
保留法——保留不译 保留不译
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地名、国名、年号、 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地名、国名、年号、 朝代、官职、典章制度、物品名称、度量衡等 朝代、官职、典章制度、物品名称、度量衡等。
(它) 当作东方道 它
(赵王等 (赵王 ( 既罢,赵王等) 归国,以相如功大,赵王) 2、渑池会 既罢,赵王等 归国,以相如功大,赵王 拜) (蔺相如 为上卿。 蔺相如) 蔺相如 为上卿。 结束后, (赵王等 回到赵国,因为蔺 赵王等) 赵王等 回到赵国, (渑池会 结束后, 相如功劳大, 赵王 相如功劳大,(赵王 任命 (蔺相如 做上卿。 赵王) 蔺相如) 蔺相如 做上卿。 )
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 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
独乐乐, 与人乐乐, 孰乐? 例 : 曰 : “ 独乐乐 , 与人乐乐 , 孰乐 ? ” 曰 不若与人。 :“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
译文: 孟子)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 乐快乐, 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 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 ,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 答说: 不如同别人( 答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 快乐) 快乐)。”
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者。——《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 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 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 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 因吧。 因吧。
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 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 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 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之也 这(就是)求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并 就是)求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并 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 谨慎地选取它的缘故 它的缘故。 谨慎地选取它的缘故。 2、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车骑过之 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 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 朋友 车马顺路拜访他 拜访他。 车马顺路拜访他。
替换 选 替换 补充 保留 替换
有人送给杜安书信,他(也)不打开, 有人送给杜安书信, 打开, 书信
补充 替换、调整法 替换、
这些书信全部藏在墙里。 (而是)(把)这些书信全部藏在墙里。 而是) 把 这些书信全部藏在墙里
②竟不离(通“罹”)其患,时人贵之。 竟不离( 其患,时人贵之。
替换法
终于没有遭到那个灾难,(受到) 终于没有遭到那个灾难,(受到)当时 ,(受到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所以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非常也 ③ 所以遣将守关者 , 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 也 ( 词义变 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 :(我 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 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删减法——删掉衬词 删掉衬词
句首发语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 句首发语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个别只起 语法作用的连词 连词。 语法作用的连词。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 自知也 自知也。 魏王为公子()盗走他的兵符, 魏王为公子()盗走他的兵符,假传命令杀了晋 ()盗走他的兵符 鄙而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 鄙而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2、夫战,勇气也。 勇气也。 ()作战,靠的就是勇气。 ()作战,靠的就是勇气。 作战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大国乎? 交尚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 交往尚且 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替换法——换成今语 换成今语
主要是文言单音词换为现代汉语双音词或多音节 主要是文言单音词换为现代汉语双音词或多音节 单音词换为现代汉语 一些古今同形异义词 通假字, 古今同形异义词、 词。一些古今同形异义词、通假字,替换成现代 汉语与之相应的词语。 汉语与之相应的词语。
意 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 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 译: 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
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 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 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 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 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要做到“ 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 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 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译, 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 容方可增减。 容方可增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